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教案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征。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

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在坐标系上的图像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征。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实验仪器及设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堂实验、演示等所需材料。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板书“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通过一段视频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如速度恒定、位移相等等。

第二步:知识点讲解1、学生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现在需要告诉他们匀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征和量化的方法。

2、介绍位移、速度的概念,并运用公式计算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某车行驶了100m,时间为10s,请问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3、介绍加速度的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为0。

4、说明时间间隔与以上三种量的关系,即时间间隔与速度、位移成正比,而与加速度成反比。

第三步:图像分析1、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在坐标系上的图像分析方法,即用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工具来分析匀速直线运动。

2、对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分别进行讲解说明。

通过图示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四步:综合练习1、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分析。

2、小组或个人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并一起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通过视频或实验来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讲解加速度和位移、速度相互关系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3、以图示的方式讲解图像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4、通过例题的形式来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在坐标系上的图像分析方法。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篇第一章-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篇第一章-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

第一章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

(2)知道应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4)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像及其物理意义(5)初步学会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引入过程,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2)通过用s-t图像和v-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认识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捷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2)通过动手做简易的小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二、教学重难点(1)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2)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三、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例子,老师也听过,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再讲一讲这个故事呢?老师在这里提一个要求,就是要把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运用到龟兔赛跑中。

试着用物理语言来讲这个故事。

生:……师:同学们讲的很好,运用了学习过的路程位移时间速度等物理量。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图像法更形象直观的看出到底谁赢了,各个物理量我们都是怎么体现的。

2、新课教学(重难点突破)师:在初中我们还学过匀速直线运动,有谁还记得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呢?生: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同。

师:回答的很好,对的,那时候我们研究的运动没有把运动方向考虑进去,而我们在前一节已经学习过矢量,是既可以表示大小又可以表示方向的量,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把方向考虑进去,就要把路程换作位移来表示物体运动位置的改变。

师:那么我们现在高中所说的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在相等时间里,物体的位移都相同的直线运动。

大家看课本上的图1-12所示的小汽车在沿s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示意图,大家看下,是不是在相等的时间里,小汽车的位移都相同。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及其特点,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方法和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常见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方法;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方法;2.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之间的关系;2.如何应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演示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通过讲述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模拟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并加深理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点,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同时,说明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确立学习动机。

2. 讲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20分钟)•通过演示和模拟,讲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方法,强调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例演示及性质说明,讲解速度和位移所对应的图形形状及其物理含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实际应用中的图象分析方法。

3. 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分析,并讨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堂互动(15分钟)引入有趣的问题,进行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并以课堂互动的形式进行展示与解答。

通过互动形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和单位;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表示方法;4.能够解析和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5.能够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表示方法;2.能够解析和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3.能够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和单位,如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

2. 教学主体(1) 位置-时间图象1.引导学生认识位置-时间图象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位置-时间图象的绘制方法,如:确定坐标轴、标记时间、计算位移等;3.分析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位置-时间图象,并运用图象进行问题求解。

(2) 速度-时间图象1.引导学生认识速度-时间图象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方法,如:确定坐标轴、标记时间、计算速度等;3.分析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速度-时间图象,并运用图象进行问题求解。

3. 实例练习通过教案中的例子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表示方法,及其在问题求解的应用。

四、教学效果评估1.参加互动式讨论课,针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表示方法进行答题练习;2.提供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图象进行问题解析;3.板书记录学生的问题解析和答案,根据学生的答案及其解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课堂作业1.练习解析和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2.独立完成一到两道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题目;3.准备下一堂课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深入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表示方法,更加熟悉并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和单位。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加强了对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掌握,能够独立解析和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并能独立运用运动图象进行问题求解。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理解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特点。

解释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图像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并引入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的概念。

第二章:位移-时间图2.1 学习目标学会绘制位移-时间图。

理解位移-时间图的特点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解释位移-时间图的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即时间轴和位移轴。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数据绘制位移-时间图。

2.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或练习,让学生根据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数据绘制位移-时间图。

引导学生观察位移-时间图的特点,如斜率表示速度等。

第三章:速度-时间图3.1 学习目标学会绘制速度-时间图。

理解速度-时间图的特点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解释速度-时间图的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即时间轴和速度轴。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速度和时间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

3.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或练习,让学生根据物体的速度和时间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

引导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的特点,如斜率表示加速度等。

第四章:图像的解读与应用4.1 学习目标学会解读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

理解图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解释如何通过观察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来获取物体的运动信息。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物体的位移、速度等。

4.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或练习,让学生练习解读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获取物体的运动信息。

引导学生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物体的位移、速度等。

5.1 学习目标思考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在实际生活中的拓展应用。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在实际生活中的拓展应用,如交通、运动等领域的应用。

高一物理课程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深度讲解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课程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深度讲解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课程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深度讲解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方法,并且掌握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技能。

2.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法2)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法,掌握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像表示法的原理,并且掌握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各种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实例讲解和举例演练,并且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法,并且掌握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各种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方法的目的。

5.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工作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所需要用到的教学材料和多媒体设备,并且浏览一下教材内容,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2)学生知识准备在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先通过预习课本内容,来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了解和预习。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相关作业,让学生提前积累相关知识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3)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法在这一部分,老师会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相关的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图像表示法的实现原理。

同时,在讲解的时候,老师应该会详细讲解图像表示法的计算公式以及使用方法,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像表示法的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在这一部分,老师会通过演示来讲解如何使用图像表示法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包括如何计算速度,加速度等,同时也会讲解如何通过图像表示法来解决其他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第三部分:练习与课堂互动在这一部分,老师会给学生分发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并且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教案】课题: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课型:理论课主题: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授课人:XXX时间安排:6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

3.能够通过图象分析确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各项参数,如速度、加速度等。

教学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沿着同一方向做匀速运动的运动状态。

它具有以下特点:(1)速度恒定不变;(2)加速度为零。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1)速度-时间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为一条水平直线,与时间轴平行,斜率为零,因为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2)位移-时间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斜率为速度的直线,与时间轴也平行。

(3)加速度-时间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间图象为一条水平直线,与时间轴平行,表示加速度为零。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

2.正文内容(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速度-时间、位移-时间、加速度-时间三个图象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通过速度-时间图象,计算得到物体的速度,通过位移-时间图象计算得到物体的位移,通过加速度-时间图象计算得到物体的加速度。

3.练习环节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的理解和掌握。

4.总结环节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分析的方法。

难点:对运动参数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数据管理软件。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践。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的掌握程度。

2.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分析的介绍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分析的方法。

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对运动参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这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

2.能够运用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图象中的物理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以及图象的绘制和分析。

2.教学难点:对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直线运动知识,提问:什么是直线运动?(2)学生回答: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3)教师追问: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位移是如何变化的?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1)教师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恒定速度行驶。

3.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1)教师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推导位移公式:s=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4.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图象表示方法,提问:如何用图象表示物体的运动?(2)学生回答:用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来表示。

(3)教师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方法。

5.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图象(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提问: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2)学生回答: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提问: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4)学生回答: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

6.实验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变化。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展示的高一物理课程教案设计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展示的高一物理课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与特征。

2.学生能够通过运动图像展示的方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规律。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规律。

二、教学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征与公式的介绍。

2.运动图像展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规律。

3.实验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规律与公式。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现象(如摆动的钟表、直线运动的汽车等),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与特征。

2.知识讲解(35分钟)通过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征与公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概念: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匀速运动的现象。

特征: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视觉展示(30分钟)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通过投影仪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规律。

教师可通过控制投影仪中图像的播放速度来模拟不同速度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4.实验探究(5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规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1)分别测量相同斜面上不同重物的滑动时间并记录下来。

(2)将测量数据画成速度-时间图像。

(3)通过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分析,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规律。

(4)让学生利用公式速度=位移÷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进一步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

5.总结回顾(10分钟)通过讨论、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征与公式。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演示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规律。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

3.交互式教学法通过讨论与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的高一物理课教案示范设计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的高一物理课教案示范设计

[高一物理课教案示范设计]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课程目标】本节课将帮助学生:1.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

2.学会利用运动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性质和规律。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1.概念讲解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介绍运动图像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坐标轴、时间轴、物体运动轨迹等。

介绍完毕后,老师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有哪些特征?”2.图像分析通过分析示例图像,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四个特征:速度恒定、运动轨迹为一条直线、运动轨迹与时间的关系为一次函数、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说明一下这四个特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恒定”的概念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相等”的关系。

3.应用实践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题目。

“一辆车以恒定的速度在一条直路上行驶,下面是这辆车的行驶图像,请回答如下问题:(1)这辆车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车行驶2秒后,它的所在位置是什么?(3)这辆车共行驶了多少路程?”老师将通过这个例子,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授课建议】本课程的教材与学习环节较容易掌握与应用,但教师可以给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小测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在图像分析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找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用其他实际情景来给学生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如自行车、跑步、摄像机拍摄等。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解读的高一物理教师教案设计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解读的高一物理教师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教师教案设计:匀速直线运动图像解读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2.够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分析和解读相关的图像;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常见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

二、教学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2.直线运动的图像特征及解读方法;3.直线运动的数学表示和常见计算公式。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利用直线运动的图像特征分析和解读相关的问题,掌握相关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某些方向的直线运动,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2.案例分析;3.实验模拟(如利用电脑程序模拟直线运动图像等)。

五、教学流程1.课前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物理概念,引导学生主题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预设问题为“你了解什么是直线运动吗?”、“你喜欢观察运动中的图像吗?为什么?”等问题。

2.新课展开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解析,针对此目标,教师首先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点:物体在直线上做等速运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巩固钩子,教师设计典型案例,通过图像展示,引导学生根据直线运动的图像特征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公式的拓展。

3.教学案例分析比如,通过利用电脑模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师呈现给学生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展示,引导学生研究直线运动的特点,在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后,老师提供一些典型图像案例,在教师引导下同学一起批判性思考解读,例如直线运动图像中,线与时间之比就代表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等易犯错点、同学展开探究,老师再带同学进行归纳深入地理解,看看他们对匀速直线运动有了多少了解,能否初步解读出运动的图像特征。

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要求同学在家练习利用图像解析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4.课后反思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在这一课时中同学们学的知识,并提醒他们要在课下多加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分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利用图像分析法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处理。

3.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特征和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图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图像分析法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

2.如何运用学习中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法: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讲解,突出重点难点讲解。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展示,直观形象化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特征。

3.讨论引导法: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特征和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1) 通过摄像机将匀速直线运动过程拍摄下来,用视频播放软件将其分成帧,然后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其转换成数字化的图像。

(2) 根据图像中出现的物体计算运动的速率和位移。

(3) 根据录像时所设置的时间间隔以及物体在图像中的位置,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速度。

(4) 根据物体在图像中的位置变化,可以确定它的位移。

2.图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1) 图像处理软件的基础知识。

(2) 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即将图像转换成黑白图像,以便进行轮廓技术处理。

(3) 利用轮廓技术从黑白图像中提取出运动物体的轮廓信息。

(4) 通过轮廓信息计算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六、课程设计与实施1.第一节课: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图像特征的讲解。

(1) 概念: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即物体的速率和加速度恒定。

(2) 图像特征: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呈现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物体运动的速率。

2.第二节课:图像处理软件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

(1) 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及其基本知识介绍。

(2) 图像处理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实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计算。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分析教学指导案例设计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分析教学指导案例设计

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我们必须要教授的基础知识之一。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方法,对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指导案例设计,帮助高中物理教师更好地开展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分析教学。

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其特点。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方法。

3.能够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基本特征。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和图像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1.教学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方法;(3)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利用视频观察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并分析其规律;(2)教师讲解并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3)利用实验进行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观察和实验验证。

四、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匀速直线运动的视频,提出问题并分析规律。

(1)让学生观察一个运动物体的图像,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它的速度是不是始终不变的?它的运动距离是不是等距的?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它运动的距离和速度有什么规律?(2)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图像,分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2.教师讲解并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1)运动图像的标准表示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示运动图像,讲解如何在坐标系内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何根据这个曲线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根据运动图象的标准表示法进行标注。

(2)如何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教师应该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始终是恒定的,可以通过位移对时间曲线来分析出其速度以及移动的距离等。

(3)如何利用图像变化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应该讲解如何利用图像变化来分析物体的举止,教会学生如何用“变化率”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通过位移曲线的凸度来确定物体的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分析的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分析的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初步思路: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学会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3.掌握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的互相转化,理解二者的关系;4.通过分析图像,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提高对物理图像的理解和解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的绘制方法;3.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的互相转化;4.怎样通过分析图像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段匀速直线运动的视频或模拟实验,引发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兴趣,概述今天的学习内容。

2.讲述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展示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绘制位置-时间图: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利用直线尺、坐标轴等工具绘制位置-时间图的方法,从而熟悉一条运动轨迹在图象上的表现形式。

4.绘制速度-时间图: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利用位置-时间图计算速度,从而绘制速度-时间图的方法。

5.位置-时间图与速度-时间图的互相转化: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二者的互相转化,即如何从位置-时间图得出速度-时间图,以及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得出位置-时间图。

6.通过分析图像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通过给出一些图像,让学生利用图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以提高对物理图像的理解和解析能力。

7.拓展练习:通过分组和交流,让学生继续练习绘制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的能力,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的绘制方法。

2.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绘制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物理图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从图像中把握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其中包含了很多实验和理论课程。

针对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具体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个课程内容。

一、前置知识在进行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物理量、单位和数值计算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量、单位和数值计算的基础知识;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的概念和方法;4.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计算,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5.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其物学习的自我继续探究的能力;6.能够熟练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1.引入了解学生的前置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其相关物理量。

同时,给出几个具体实际运动现象和物体,在黑板上绘制相应的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时间图像,从而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2.授课通过讲解理论公式,结合实验演示,进一步说明物理量的运算和单位的换算,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的方法和步骤。

具体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距离的计算公式,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分析和计算。

3.实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实验,如:用直线滑动板,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用运动传感器测量物体的速度,用计时器测量物体的时间等。

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

4.练习设计大量的计算题和思考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在教学结束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表现和计算结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更深层次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1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1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1第一章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执教:上海市松江二中金媛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在初中路程—时刻图像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乃至后续各种图像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位移、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路程—时刻图像,以及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等知识为基础。

依照龟兔赛跑的故事,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描述龟、兔的运动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图像也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通过交流、讨论引人s- t图像;进而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t图像。

依照物理图像和数学图像的分析、比较,认识物理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如s-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 - t图像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本节课不涉及“面积”正、负与位移方向的关系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要鼓舞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刻、速度—时刻图像及其物体意义。

(2)初步学会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引人过程,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

(2)通过用s- t图像和v- 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形,认识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利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的爱好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通过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验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s- 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明白得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四、教学资源动画、课件、实物投影仪、坐标纸、直尺。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2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2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2【教学目标】1、明白得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明白什么是位移时刻图像。

以及如何用图像来表示位移和时刻的关系。

3、明白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

4、明白公式和图像差不多上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他们各有所长,能够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对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正确明白得【教学难点】位移图像及其物理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的概念,同时明白了质点的运动轨迹假如是一条直线的话,称为直线运动。

而在直线运动里有一种最简单、最专门的运动形式,那确实是匀速直线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观看研究一个质点的运动,我盟要考擦它的运动时刻过程,比较两个质点的运动情形。

我们要把它放到某一时刻过程或某一特点的时刻加以比较,如此的比较才有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把物体的运动放到时刻过程中去考察。

(一)、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其位置随时刻的变化而变化,位移也在发生变化,为了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某人考察了一辆汽车的运动,以下是其记录的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1)、位移随时刻的增加而增加(2)、在误差承诺的范畴内,在相等的时刻内(每5s)里汽车的位移相等(100m)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假如在任何相等的时刻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2)“匀速”是任何相等的时刻内的位移都相等。

*注意:任何相等的时刻内的位移相等的运动是几乎找不到的,然而我们能够把适当短的相等的时刻内位移相等的运动,就能够近似的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如此相等的时刻长短的选取是依照研究问题要求的精度而定的,要求精度越高,选取的时刻就越短。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位移与时刻成正比。

(能够提问)3、位移-时刻图像(s-t图像)以纵轴表示位移s,横轴表示时刻t,质点的位移随时刻变化的图像叫位移时刻图像(让学生自己画出前面汽车的s-t图),t观看其图像的特点a、是一条倾斜直线(注意强调这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b、位移图像反映了位移随时刻的变化规律。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学案1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学案1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2课时)一、本节知识点要求一、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特点分析。

二、速度的概念v=s/t,速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分析s=vt。

3、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成立和图像的数学分析。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成立和图像物理意义分析。

五、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条件分析。

二、本节知识点的说明:一、表现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任意相同时刻内的位移相同的特点。

二、表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矢量性。

3、比较速度与速度的区别。

4、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形式的分析引入用图形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式。

五、明确成立坐标的进程和方式。

六、表现用s-t图像描述匀速运动的优势。

7、s-t图像能反映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情形,和初始位置的坐标的意义,直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

八、表现不同物体运动的s-t图像的对照分析九、引申出v-t图像的成立和分析方式和图形面积的物理意义10、比较s-t与v-t图像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的地方1一、总结出图像表示物理运动进程的特点。

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咱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而且明白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引进了质点和位移,一个物体运动时不但其位置在不断改变,其位移在随时刻不断地改变,那么一个物体运动时位移和时刻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那个问题。

咱们以匀速直线运动为例.(二)新课教学1.匀速直线运动实例:一辆小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行驶,观看者测定出以下结果设问: 这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回答: 在误差许诺的范围内,每内的位移为50m ,每5s 内的位移为100m ,每10s 内的位移为200m ……任意相等时刻内位移都相等。

概念: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是在相等的时刻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设问:若是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每5s 内的位移都是100m ,那么这辆汽车必然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强调:①一物体若是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在任何相等....的时刻里位移都相等。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像及其物体意义。

(2)初步学会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引人过程,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

(2)通过用s - t图像和v - 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认识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捷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通过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验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教学重点】s - 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教学难点】s - 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问题设计根据我们对位移—时间图像的认识,同学们类比推理回答如下问题:(1)如何建立关于速度—时间的坐标轴;(2)当一物体以v=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作出它的v—t图像;(3)从图像中能获取什么物理信息?解析:⑴从速度—时间图像这个叫法看,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t轴为横轴,v轴为纵轴,建立坐标系;⑵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不随时间变化,只能是与t轴平行的直线;⑶从图像中可获得:①速度的大小、方向②从s=vt可获得:边长为v和t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就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

(即图中的斜线阴影部分)拓展:如图丁所示,图线表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DIS展示图像)解析:位移—时间图像是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并不是轨迹曲线,从s-t图线中判断不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一般要直接告诉我们或通过其它途径判定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知识梳理】一、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_____________的时间里,物体的__________都相同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案教学目的:1.会相识图象;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画简洁的图象;会利用图象求位移和速度。

2.了解用图象来处理试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的探讨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具:气垫导轨(包括气源和滑块),J0201-1型数字计时器三台,光电门四个,放大器(自制)一个,米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复习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和位移公式s=vt指出:物体的运动规律除了用公式来表示外,还可以用图象来表示。

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请看下面的例子。

[试验]探讨一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的运动状况。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别用三台数字计时器同时测量滑块三段位移(OA段、OB段、OC 段)所用的时间。

将取得的试验数据在图上标出(图1中所标的数据是某一次试验取得的一组数据)。

[提出问题]试验测出滑块位移20cm、40cm和60cm所用的时间,但滑块在随意时间内(如:1s内、2s内)的位移是多少?还不知道。

滑块通过任一位移(如位移50c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还不知道。

也就是说滑块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还不知道,我们现在用图象法来探讨它们的关系。

如何探讨?[讲解并描述]选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s,选取单位和合适的标度,依据试验测出的数据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就表示滑块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这种图象叫做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板书]一、位移——时间图象。

[讲解并描述]请同学们依据试验测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象。

(画图前先将作图步骤写在幻灯片上投影并讲解并描述,让学生明确)作图步骤:1.列表记录试验数据;2.选取直角坐标系;3.标明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4.选择合适的标度;5.描点;6.用平滑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
案1
第一章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执教:上海市松江二中金媛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在初中路程—时间图像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乃至后续各种图像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位移、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路程—时间图像,以及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等知识为基础。

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描述龟、兔的运动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图像也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经过交流、讨论引人s- t图像;进而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t图像。

根据物理图像和数学图像的分析、比较,认识物理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如s-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 - t图像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本节课不涉及“面积”正、负与位移方向的关系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像及其物体意义。

(2)初步学会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引人过程,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

(2)通过用s- t图像和v- 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认识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捷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通过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验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s- 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四、教学资源
动画、课件、实物投影仪、坐标纸、直尺。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s- t图像和v-t图像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对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所用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再通过制作“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建立s- t图像的概念,进而结合数学知识,通过图像间的类比,建立v- t 图像的概念;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认识s- t图像和v- t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 t图像、v- 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方法是:以对龟兔赛跑的描述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所用方法的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建立s- t图像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制“简易自动记录仪”小实验,并对实验中铅笔所画图线(铅笔线)与铅笔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理解图像中的图线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进而对铅笔以不同快慢运动(画线)时,图线的倾斜程度不同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再通过实例的定量分析,理解s- t图像和v- t图像的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本设计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得出s- t图像和v- t图像的过程中,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在自制“简易自动记录仪”小实验过程中,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动画
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I 交流讨论
请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用物理语言来描述动画中龟兔赛跑故事,在此基础上进
而要求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表达故事的内容,为引出s- t图像和v-t图像作铺垫。

学生活动II 小制作
学生根据图片,互相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

学生活动III 实验探究,设问
让学生结合活动I和实验,通过设问:能否找出更好的一种作图方法来表示龟兔赛跑的故事,从而引人s- t图像。

学生活动IV 类比
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t图像。

学生活动V 应用
通过分别用s- t图像和v- 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节课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景,引人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小制作、学生实验探究、类比等方法引人s- t图像和v- t图像。

第三环节,通过分别用s- t图和v- t图像表示龟兔赛跑的情况,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学生活动
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请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用物理语言来描述动画中龟兔赛跑故事。

2、导入新课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能否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呢?
点评学生画出的图。

通过设问:是否有更好的作图方式来表示呢?
请学生观察自动记录仪,再作进一步思考。

(二)学生实验:引人s- t图像(位移—时间图像)
1、观察振动自动记录仪的图片,介绍其主要结构和自动记录的方法。

设问:生活中见过哪些类似的自动记录仪?
2、学生小实验:同桌互相配合用白纸、直尺(长度大于白纸的宽度)、铅笔来做一个能记录铅笔运动情况的简易记录仪:
将直尺压在白纸上,保持直尺位置不变,但纸可以被自由抽动。

实验时,其中一个同学沿垂直于纸的方向向左匀速拉动白纸,代表时间的均匀流逝,另一同学用沿尺向上(或向下)匀速移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与白纸拉动方向倾斜的铅笔线。

在保持拉动白纸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铅笔沿尺向上(或向下)匀速移动的快慢,重复几次上述实验,得到倾斜程度不同的几条铅笔线。

几次实验时,相互配合的两同学应交换各自的操作。

选择几张学生得到的铅笔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投影,先让学生定性比较:铅笔移动得快,图线(铅笔线)倾斜程度大;铅笔移动得慢,图线(铅笔线)倾斜程度小,即图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接着给出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其位移和时间的一组数据,请学生先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坐标轴,标上物理量的符号,确定坐标轴标度,然后通过描点作出汽车的位移图像。

通过对汽车s- t图像的定量分析,得出图像中直线的斜率所代表的是物体(铅笔汽车)运动的速度。

设问:图像中的直线是汽车运动运动的轨迹吗? (有了前面学生自己做的小实验,很好理解答案为“不是”)
(三)类比:引人速度——时间图像(v- t图像)
有了前面位移时间图像的研究过程,启发学生应用类比的方法,根据位移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联系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动手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像,并描述图像的物理意义,然后通过大组交流,提高对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像和v- t图像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最后,再回到开始的情景,分别画出龟、兔赛跑的s- t图像和v- t图像;也可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改编龟兔赛跑故事或是新编其他有趣味的故事,并用s- t图像和v- t图像分别故事主人公的运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练习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