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系统
急诊工作系统需求说明
急诊工作系统需求说明一、抢救护理工作站1.提供列表、床卡两种模式展示在科患者信息,展示信息可配置。
2.患者床位管理:提供入出科、转床功能。
3.支持患者入科,能够进行床位分配及相关信息录入。
4.患者列表支持按区域、距挂号时间过滤患者信息。
5.患者列表支持根据患者ID、姓名、床号精准搜索。
6.患者列表支持提示患者的未执行医嘱内容。
7.支持医嘱自动转抄,系统记录护士对医嘱的核对、执行。
8.支持将医嘱自动根据频次、时间拆分,护士可根据排班班次信息筛选医嘱,并计划执行。
9.支持快速录入观察项/出入量/导管信息。
10.支持已获取的数据自动代入特护单,支持特护单的放大和缩小、翻页、打印预览和打印。
11.支持患者出入量统计:根据医嘱执行情况帮助计算补液量,支持手动修改换算用药剂量;提供患者出入量的记录,帮助统计一段时间内的出入总量和平衡量。
12.支持患者导管记录:提供插管时间、重置及拔管时间,记录导管的类型、规格、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
13.支持患者观察项记录:自动汇总床边设备能够采集到的生命体征数据。
14.支持编辑及打印护理评估单。
15.支持皮试医嘱执行及皮试结果录入,支持与电子医嘱系统对接,能够将皮试结果反馈给医生。
16.支持毒麻药品护士执行双核对,余液处理的记录。
17.医嘱执行内容支持颜色对医嘱执行状态进行区分,方便展示医嘱各个执行状态。
18.支持打印输液贴。
19.支持打印腕带。
20.支持打印床头卡,巡视卡。
21.支持批量核对医嘱,批量执行医嘱。
22.支持皮试结果双核对,支持录入药品批号,支持皮试结果回传第三方。
23.支持体温单。
24.支持书写特殊护理记录单。
25.支持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单。
26.支持抢救护理记录单模板根据患者流转切换,完成精细化记录。
27.支持定制化特护单模板。
28.支持护理评分。
29.支持医嘱执行药品备用量设置。
30.支持液体医嘱分多次执行。
31.支持病情记录个人模板/公共模板维护,快速完成病情记录。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及急诊护理学发展概述
主要任务
• 协助完善急救网络(院前急救) • 急诊科抢救 • 危重症救护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 急诊护理人才培训和科研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
起源与发展
• 1964年1月,英国医生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市首 次创立了以救护车为运输工具的流动监护病房。
• 1973年,美国科学院和国家研究院开始评估、分析 和总结院前急救工作,同年经美联邦政府及运输部的 批准,建立了具体体现院前急救的急救医学服务体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并于 1981年交付于各州政府管理。
急诊专科护士
•国 外
美国急诊专科护士的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 2004年有美国护士执业联盟出台了急诊护士核 心能力的正式文件,要求急诊护士的学历必须是 硕士或博士。
新加坡:一开始发展即锁定在急诊专科,由新加 坡大学统一培训。
国 内:
200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提到,护理在急危重症、 疑难症病人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5年间,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 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包括:重症监护、急 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 人护理等。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新医大一附院急救中心
• 教学目标:
1. 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专科护士的发展; 3. 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4.掌握院急救的原则、运行模式与设置。
• 建立: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症医学的建立 与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得到同步成长与 发展。
• 概念:以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 进康复,减少伤残,提高生命质量,以现 代医学科学及护理专业基础理论为基础, 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及管理的综 合性应用学科。
急诊科护理常规
目录目录 (1)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2)第二节急诊科护理常规 (20)第一节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20)第三部分危重症护理常规 (46)第一章休克 (46)第二章昏迷 (48)第三章脑疝 (50)第四章咯血 (52)第五章高血压危象 (54)第六章气胸 (56)第七章呼吸衰竭 (58)第八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60)第九章肺栓塞 (62)第十章急性左心衰竭 (65)第十一章急性心肌梗死 (66)第十二章恶性心律失常 (68)第十三章上消化道出血 (70)第十四章肝性脑病 (73)第十五章急性重症胰腺炎 (75)第十六章急性肾损害 (78)第十七章胸部损伤 (81)第十八章腹部损伤 (83)第十九章肠梗阻 (85)第二十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87)第二十一章急性中毒 (89)第二十二章危重症及管路护理常规 (91)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一、发热1.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的消耗,必要时可吸氧。
维持室温在20~24℃、湿度55~60%,病室通风每日至少2次。
2.补充营养及水分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以补充机体基本需要和因发热所造成的额外消耗。
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2000ml以上,以预防脱水。
必要时可遵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观察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体温高于39℃,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做好交接班。
4.高热伴寒战、四肢厥冷的患者,应给予保暖,以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5.退热期观察有无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导致的虚脱,出现时及时处理,协助患者擦拭和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6.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的变化,若出现谵妄、惊厥、昏迷时,加床档保护,并派专人护理。
7.遵医嘱补液、抗感染治疗。
诊断未明确前不随意使用退热剂。
8.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呼吸监护病房
20世纪60年代 现代电子设备发展
重症监护病房(ICU)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国内 急诊护理学 急救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早期 急诊只是医院门诊的一个部门 初级阶段 1980年—1983年 北京 上海 成立了急诊室、急诊科和急救中
心 20世纪80年代 各地相继成立专科 或综合监护病房 快速发展阶段 1983年 急诊医学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 1988年以后 国家教育部将《急救护理学》确定为护理学科的必修
美国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 加拿大 英国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 日本 急救护理专家培训
国内
起步晚 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明确指出 2005年—2010年,分步骤在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等重点临床领域 开展急诊和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
目前 《急救护理学》 高校护理专业必修课 培训形式 :在职教育为主 培训内容: 理论教学 临床实践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50年代初期 危重患者集中放在靠近护士站 的抢救室
70年代 心脏手术后监护病房的建立 80年代 卫生部颁发 “加强城市急救工作”
的指示,成立了“急救医学专科学会” 90年代 民航机构与急救中心相结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 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授课人:袁群英
《急危重症护理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学习目标 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原则。 掌握院外急救的定义、任务及特点。 理解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理解急诊科的运转模式。 了解重症监护的定义与任务; 理解重症监护的运转模式。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幻灯片PPT
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 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安康, 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 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根底, 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 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开展
• 急救护理起源于19世纪南丁格尔。 • 1781年法国拿破化建立了巴黎消防会。 • 1883年巴黎设立了两匹马拉的急救车“医院〞 。 • 1921年莫斯科成立了苏联第一个急救站。 • 1966年美国公布了?公路平安法案? • 196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议建立“急症医疗系〞。 • 1970年日本规定急救车标准。 • 1972年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的听证会。 • 1973年美国总统公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案。 • 1980年德国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称“空中救护车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医疗效 劳体系EMSS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教学方式
理论课、操作实践课、综合训练实践课。
➢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实验成绩及实验 考核成绩占30%。
如何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
1.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2.熟悉掌握急救技能 3.掌握急诊护理新信息 4.不断总结经历 5.培养应急、应救能力 6.良好的职业道德 7.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参考书籍
1.急诊医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蒋未明 2.危重急症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科学技术 王德炳等 3.重症加强监护学 人民卫生 苏鸿熙 4.急诊护理学 北京医科大学 刘均娥 5.危重病护理学 人民军医 王丽华 崔素雯 6.重症加强护理学 军事医学科学 许业珍 7.急重症护理学 人民军医 彭刚艺 8.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 人民卫生 应明英 9.现代危重病急症救治进展 军事医学科学 李奇林等
急诊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的应用示例
1. 患者分诊评估
• 利用敏感性指标体系中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生命体征等指标,快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分诊 。
• 根据分诊结果,合理安排救治资源和医护人员 ,确保危重患者优先得到救治。
指标体系的应用示例
01
2. 护理质量监控
• 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敏感性指标数据,动态评估急诊科的护
重分配和验证。这些指标涵盖了护理结构、护理过程、护理结果和护理环境等多个维度,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 。 • 创新点:本研究首次将敏感性指标引入急诊科护理质量评价,提高了评价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 敏感性指标能够反映护理质量的微小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改进护理措施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本研究 还采用了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标。
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避免信息冗 余,确保指标体系简洁有效。
数据可行性验证
收集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指标的测量 可行性和数据质量。
优化与更新
定期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根据 实际需求持续优化和更新指标,以保 持其敏感性和准确性。
急诊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04
体系的验证与应用
指标体系的验证方法
急诊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02
的理论基础
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急诊科护理质量是指在急诊科医疗环境下,护理人员通过专业技术、团队协作、资源管理等手 段,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护理服务,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 医疗风险的目的。
内涵
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内涵包括护理技术质量、护理过程质量、护理结果质量和护理环境质量等多 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完整内涵。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麻醉性镇静剂(如芬太尼) 吗啡
肝素
氯化钾
镇静剂(如咪达唑仑、丙泊酚)地西泮注射液
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阶段
❖ 转运途中的监测
—气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监测 —生命体征 —各类管道
❖ 常见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理
—管道脱落或堵塞 —呕吐 —突发意识丧失
三、转运目的地患者交接-SBAR模式
❖ Situation(状况——发生了什么事?)
EICU
(二) ICU的布局
❖一、ICU的设置
❖(一)ICU的区域布局与设置 床单元设置
❖1.病室设置
室温、通风与噪声要求
❖
监护站设置
2.医疗辅助区域 治疗室、仪器室
❖
出入通道
❖3.污物处理区域
❖4.医务人员生活区域
v 床位设置
1.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 床位数应占总床位数 的2%~8% 2.一般为8~12张床
动脉穿刺针 中心静脉导管包 压力延长管 压力传感器 有创压力监测仪 加压输液器 输液加热器装置 经皮起搏器
止血钳/止血带 创伤手术剪 外科敷料(海绵、绷带) 脊柱稳定装置
一、 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前阶段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危重患者(成人)转运配置药物》
推荐药物
选配药物
静脉注射液体:
异丙肾上腺素
❖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目标及措施 1. 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2. 提高分诊准确率 3.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4. 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 5. 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6. 提高急诊患者救治效率,缩短平 均滞留时间 7. 规范护理文书 8. 保证护患沟通顺畅
红区 黄区 绿区
一级危急症患者 二级急重症患者
❖ 院际转运(intra-hospital transport):院际转运是发 生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危重症患者的转运。
我国急救护理的现状及相关政策
我国急救护理的现状及相关政策关键词:护理体系;急救;建设;对策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观念、形式、制度以及管理手段都会对急诊医护工作的同步开展产生影响。
从我国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临床实际中从事护理第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医护人员急救服务意识不强,医院全方位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对于急救领域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急诊工作者仍旧需要优化、改善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国内五十所医院的急诊科的急救护理体系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我国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从急救医护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中发现,有六成以上的急救护理人员在20至30岁,而百分之五十六的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只有一到三年,这是造成急救护理服务体系整体专业水平偏低、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关键。
接着在专业素养方面,学历上有八成以上的急救护理人员仅为大专层次。
从急诊护理人员职称结构的比例中可以看到,初级急救护理人员占到了七成,中级急救护理人员占仅仅占到了两成,而高级急救护理人员占更是屈指可数。
最后在所调查的五十所医院中,市级医院的急救护理研究项目只有两项,且研究进展并不乐观,而省级和县级医院的急救护理研究项目几乎为空白。
五十所医院的急救培训活动在近一年内仅为119次,而且并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考核标准[1]。
我国目前的应急护理体系中,工作年限较短经验不太丰富的急救医护人员比例较高,在职称结构上则表现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急救护理人员比例较低的状况。
再加上急诊护士对于科研项目的参与明显不足,队伍不稳定以及急诊护理质量的不到位,我国急诊护理体系的改进已经迫在眉睫。
二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1.明确优秀人员带头作用对于急诊护理带头人的作用予以明确,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急救队伍的工作能力。
原则上可以将经验丰富的护理学科护士长作为带头人。
护士长作为医院护理科中的优秀人才,要给予其更多的深造学习的机会,令其能够充分的了解国内外在急救护理上的学术动态,使其能够充分的与国际接轨,发挥其引领学术专业发展趋势的作用[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一、院前急救(院外急救)
院前急救组织必须具备以下标准 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
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 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一、前医疗救护 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事件
发生时应急能力强 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社
会、经济效益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主要目标:建立一个组织结构严密,行动 迅速,并能实施有效救治的医疗组织来提 供快速的、合理的、及时的处理,将患者 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使其在医院内进一步 得到更有效的救治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近30年来,EMSS体系在国外迅速的发展, 法国最早组建EMSS,美国、日本、德国等许 多国家都先后完善了EMSS体系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院前急救
院外转运 急诊重症治疗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概念上强 调急诊的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 统性,主要是应对地震、水灾、火灾、 重大交通事故、楼房倒塌、爆炸等灾难 事故造成的群体伤员的紧急医疗救治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 成
2020/11/14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急 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2.了解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护士资质认证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国际
19世纪
南丁格尔
克里米亚战争救护
20世纪50年代 北欧脊灰流行
急诊信息系统、卒中中心信息系统及创伤中心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急诊信息系统、卒中中心信息系统及创伤中
心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急诊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急诊信息系统
急诊内科关于护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创伤中心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卒中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急诊信息系统、卒中中心信息系统及创伤中心信息系统集成与硬件要求
一、信息集成技术要求
1、本系统要满足国家对信息系统三级医院等级安全保证要求,有完善的备份机制,签署数据保密协议。
对医院数据严格保密,不泄露患者隐私。
2、成与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整合,实现患者相关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共享。
确保项目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5级和6级、互联互通5 级评审要求,保障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完成数据上报工作,免费完成与医院需要对接的系统无缝对接,同时向医院开放数据结构。
同时完成与医院CA电子签名认证。
3、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及验收后2 年内与医院在用或新建的各信息系统病免费集成,不限接口形式,不得收取任何接口费用。
4、提供详细的售后服务承诺,明确服务范围、响应时间、应急方案,并针对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技术性问题,提供至少 1 年以上免责质保和长级服务。
二、硬件要求
详见附件2内容。
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发布时间:2021-07-12T11:44:17.2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孟丽红1 刘冉冉1[导读] 目的:探讨急诊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管理应对能力评价体系。
孟丽红1 刘冉冉1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护理学 250014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管理应对能力评价体系。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20名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初步构建急诊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
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确定6个一级条目,21个二级条目,评价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为0.947。
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1,协调系数为0.200(P<0.001)。
结论: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可为评价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级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或者其他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事件[1]。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国发生频繁,严重危害了公众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2]。
急诊科作为最先感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室,护理管理的应对关系着事件处理的实效及患者的安全,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导向明确、简便易行的护理管理应对指标,对于提高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处置,降低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方法1.1成立课题小组,主要任务为拟定急诊科护理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体系的函询表;收集、整理和分析专家函询的结果。
函询表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研究介绍、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专家对各级指标的筛选及赋值、专家自我评价情况表。
1.2课题小组严格按照专家入选标准选取护20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
如何构建和谐的急诊科护理平台
如何构建和谐的急诊科护理平台【摘要】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复杂且微妙的,既想向护士倾诉自己的问题,又不信任护士,因此作为护士,应该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构建和谐的护理平台。
1尊重病人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需求,疾病中的患者显得尤为强烈。
病人不仅要从护理人员那里得到最精湛的技术服务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而且还得到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使患者在人格、生命价值和权利三方面都得到维护。
因此,在护理中必须首先尊重病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尽心尽职为病人的健康服务。
2 同情病人病人角色的转变和住进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他们的需求要被认知和接纳,护理人员就是他们精神依赖的主要对象,其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护士要象对待情人一样体贴、关系患者。
例如,一无子女探视的老年女患者,其行动迟缓、步伐艰难、孤孤单单躺在病床上,护理人员见状主动搀扶她下床活动、问寒问暖、端水送饭,抽空陪她拉家常。
这种十分融洽的护患关系增强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心。
凯洛夫说:“感情有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所以,护理人员要带着一颗同情心去亲近病人,做病人的知心朋友。
3理解病人必须取得病人的信任,特别是在病人入院时就取得其信任。
当病人来到医院,陌生的环境及对疾病的担心等因素,使患者有一种紧张不安的心境。
我们要把握这个契机,热情接待病人,举止端庄,语言亲切,使病人不适心理放松。
如为急诊内出血病人,病人和家属都处于紧张恐惧之中,护士应先急病人所急,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如输液、吸氧、输血等,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疾病特点,解除紧张恐惧心理。
如果此时从语言中已显出你的态度可亲,解除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症结,加之操作准确及时,病人立即会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从而树立康复的信心和希望。
4及时诊治急诊科突出一个“急”字,特别遇到急腹症、外伤、出血等危重病人需立即处理者,病人及陪护人心情焦急,希望得到尽快治疗,如果医生或护士不到位,看病及治疗等待时间长,均易导致护患冲突。
急救护理--EMSS+院前急救+院内PPT课件
判断有无颅脑损伤、脑疝、脑水肿或药物中毒等
-
28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2、病情评估 “生命第一”
(1)初步评估 ----快速评估病情危重程度
①意识
②气道
③呼吸
④循环
⑤瞳孔
(2)进一步评估 ----针对现场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估
检查头、颈、胸、腹、骨盆等,有无出血、骨折等
3、紧急呼救
-
36
二、现场救护
6、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①选用静脉留置针 ②选择大静脉穿刺,首选上臂 ③三清一复核:听清、看清、问清、向医生复
述。用后安瓿暂时保留。
-
37
二、现场救护
7、对症救护
止痛止喘止痉 止血包扎固定运送
8、心理支持
安慰性语言、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 医护人员良好的应急能力、沉着冷静、熟练地 技术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
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要让危重病人进行救治总共要几步?
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ICU救护和各 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
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ICU救护和各 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
3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②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呼 吸兴奋剂使用
-
34
二、现场救护
4、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①测量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
②对心脏骤停者立即心肺复苏,尽早除颤。 重度创伤者伴严重出血,尽快恢复有效血液循环
-
35
二、现场救护
5、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实施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时,及早头部降
系统性急救护理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系统性急救护理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性急救护理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的68例惊厥患儿,按接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组)和观察组(系统性急救护理组)。
调查并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
结论:采取系统性急救护理模式对惊厥患儿进行急诊护理,能明显缩短其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系统性急救护理;小儿惊厥;急诊护理前言惊厥是常见的急性病症,多见于婴幼儿群体,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神经功能紊乱导致[1]。
婴幼儿由于神经功能为发育完全,导致其神经功能更容易发生损伤,多数情况下惊厥患儿会出现痉挛、抽搐、高烧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小儿惊厥频繁发作或出现持续性会对其智力发育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效率和急救成功率已成为重要研究议题。
系统性急救护理是比较全面科学的临床急救护理模式,为研究其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68例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的68例惊厥患儿,按接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组)和观察组(系统性急救护理组),每组34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具体见表1。
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惊厥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②配合度低;③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④患有精神或者心理问题。
患儿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表1两组基本资料对比(±s,%)组别例数男(%)女(%)平均年龄(岁)平均体温(℃)对照组3413(38.24)21(61.76)2.22±0.2339.12±0.12观察组3411(32.35)23(67.65)2.19±0.1839.21±0.09x2/t0.025P>0.05注:组间对比,P>0.05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由急救护理人员执行急救措施,包括体位指导,输氧,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给予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与急诊医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与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医学同步建立或成长起来的,在我国,它经历了急诊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名称上的不断演变,涵义也得到了极大扩展,目前主要研究包括急诊和危重症护理领域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已成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专业。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3. 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重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的这一阶段的救护。
4.重症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5. 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6.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是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7.急诊护理评估,亦称急诊患者评估,是常规搜集患者主观和客观信息的过程。
8.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9. 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10.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气质性或功能性损害。
1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 s,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发病损有或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或器官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护理系统功能清单
序号功能
分类
功能模块功能描述
1
急诊
分诊分诊病人信息模
块
以列表的形式列出:病历号、病人姓名、病人性别、病
人年龄、就诊卡号、分诊类型、分诊去向、诊断、挂号
时间、分诊时间、病人来源、是否初诊、审核状态、身
份证号、联系电话、科室名称等。
可以按各字段查看已
经进行急诊挂号的病人。
2 绿色通道病人分
诊
针对绿色通道病人、急救病人进行特殊分诊及补录操作。
3 智能辅助分诊模
块
选择已经挂号的急诊病人,通过录入T\P\RR\BP\SPO2\
疼痛以及其他包括意识、中风评估、呕吐腹泻、年龄及
神智方面的项目,自动进行分诊级别的区分(EWS)。
可
查看和筛选分诊科室及病人去向。
4 分诊患者流量统
计
通过选定的时间范围,给出急诊分诊病人流向和流量的
统计。
可以列出每个急诊分诊科室的人数和总计。
5 分诊病情统计通过选定的时间范围,给出急诊分诊病人的病情分布情况。
可给出初诊高血压病人的月报表。
6 急诊日报表通过选定的日期,给出急诊工作日报表。
7 分诊模板维护对上述功能的项目进行维护,并记录每个项目对分诊类型的影响。
8
急诊
护士
站急诊病人一览
按急诊科室查看已经分诊到本科室的急诊病人。
以列表
的方式列出:床号、病历号、滞留时间、姓名、性别、
年龄、诊断、到室时间、负责医生、住址和联系方式等。
9 急诊医嘱信息查看急诊医生下达的医嘱,以及实际护士用药情况。
10 急诊病人腕带打
印
通过选择一个急诊病人打印腕带。
11 离室病人统计按给出的日期范围统计离室病人信息。
12 急诊病人操作包括:转床、出院、转区、退床、病人信息编辑。
13 急诊药物瓶签打
印
通过急诊医生站的医嘱信息产生急诊医嘱瓶签,供护士
备药和标示药物。
14 急诊药物使用核
对
通过扫描药物瓶签条码和病人条码,进行用药的数字化
核对。
15
护理评估1、留观病人首次护理记录单:针对病人基本信息、入院诊断、费用、来源、既往史等内容的评估。
16 2、特殊人群评估:包括对年老体弱者、受虐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评估。
17 3、跌倒评估:对可能引发跌倒的各项内容进行评估。
18 护理计划对特定的病症或护理诊断做出护理计划的安排。
19 急诊护理记录单进行护理时间、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吸氧、疼痛、微泵、静脉留置、观察及措施的记录。
20 出入量记录单对给定时间范围内的出入量信息进行维护、评估。
21 机械通气护理记
录单
对机械通气情况进行护理记录。
22 输血记录单对输血情况进行护理记录。
23 洗胃护理记录单对洗胃信息进行记录。
24 健康教育评价单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25 体征趋势图针对急诊病人,进行较细时间粒度的体温、血压、呼吸的三者趋势线查看。
26 检验信息查看查看医技系统中的检验信息,需要和医技系统进行接口对接。
27 检查信息查看查看医技系统中的检查信息,需要和医技系统进行接口对接。
28
系统
配置
管理用户账户管理
支持系统密码强度校验、密码有限期管理、密码输入阀
值的控制。
29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操作人员权限分配管理。
30 科室病区管理医院科室、病区的添加、删除、设置等功能。
31 文书配置管理针对结构化文书进行配置。
32 健康教育模板维
护
对健康教育模板的维护管理。
33 事件设置病区日常事件设置(如:皮试提醒、三升袋提醒等)。
34 随笔维护对病区日常用。
35 移动待办项输入
配置
根据医院定义的关于不同病人的体温测量规则进行对应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