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燃烧的实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知识拓展”为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知燃烧的普遍性,引出燃烧的条件;其次,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实质和条件;最后,结合灭火方法,让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燃烧与灭火的实质讲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深入讲解了燃烧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燃烧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灭火方法的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危险性,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野炊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现象和条件。
3.设计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2.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实质是什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
(三)小组合作
4-1-2.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doc
4.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学情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学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爆炸等有关知识。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灭火的方法和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认识爆炸的条件
能力目标
了解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了解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的尾气、煤气泄漏等。
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风扇等电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火药爆炸,汽油桶等燃料的爆炸,……
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仓库、粮仓……
认识几种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
易燃易爆物: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联想与启示)
(1)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主要是由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导致点燃方式的不同。
了解铁丝和硫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2)燃烧现象的剧烈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氧气的浓度,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等。
【实验】蜡烛的不完全燃烧
【实验现象】用一白瓷板放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立刻在白瓷板上出现黑色的粉末状固体
防止爆炸的方法:通风、禁止烟火等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注意气体的爆炸极限,即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教后记:
放热多;
C——CO2
H——H2O
2、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
特征:
燃烧得慢
放热少
C、H——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炭黑颗粒。
3、燃料完全燃烧有什么重要意义?
4、一氧化碳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课件_鲁教版(区优质课获奖课件)
4.日常生活中有: 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食用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的是(C)
A.①②③ B. 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 ②④⑤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6.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 爆炸极限 时, 遇到明火就会 剧烈燃烧 ,导致有限空间里 气体体积 急剧增大 ,从而引起 爆炸 。 7、氢气具有_可_燃__性__性,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验_纯______
课堂检测:
1、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
A.石灰窑厂 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 D.制冰厂
2、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汽油蒸气和氮气
B.氢气和乙醚蒸气C.酒精蒸气和
空气
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3、关于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一定是燃烧引起的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D、爆炸一定是在有限的 空间里发生的。
4、氢气具有______性,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
氢气的验纯
可燃性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燃气类别
氢气 一氧化碳 液化石油气
爆炸极限 (%)
4---75 12.5—74 1.5---9.5
燃气类别
天然气 丁烷气 乙炔气
爆炸极限 (%)
5---15 1.9---8.44 2---82
(不)燃(不)炸
(又)燃( 又)炸
(只)燃(不)炸
4%
氢气爆炸极限图示
高温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的特点及区别。
3.学会使用灭火器,掌适的灭火器材。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燃烧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和灭火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以及灭火的原理。
1.燃烧条件:我将阐述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灭火原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特别是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及区别。
2.灭火原理及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3.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增强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
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
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
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1、面粉燃烧实验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了解发生火灾的应急措施。
过程与方法
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防火、减灾的安全意识,并体会事物的两面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分析掌握灭火原理,了解灭火方法。
教学难点
1.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塑料瓶、点火器、塑料薄膜、低压电源、硝化棉;淀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引入新课
环节二
环节三环节四
环节五
爆炸及易燃、易爆 物安全常识
布置作业
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所配置的灭火消防器材,阅读它们的使用说明,画一张以你所在教室为中心的周边消防器材分布位置示意图。
观看。
讨论、思考、分析。
提问:如果你遇到了火灾该
怎么办?
讨论、思考、回答。
《燃烧与灭火》课件(第二课时)
C.白磷置于8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D.白磷置于10℃的水中.
6.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
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
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
井灭火的是
( A)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出 D.设法降低油井的温度.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
3.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可燃物 燃烧都可以用水来灭火.( )
3.凡是发光放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
4.木炭放入氧气中就可生成二氧化碳.(
)
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
的B.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爆炸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剧烈氧化:如物质的燃烧
②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如呼吸、铁生锈、 自燃、食物腐烂等。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019/11/18
17
1.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上述对比实验,设计一 个简易的灭火装置。
反应原理: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
可参考此图
了解常见的灭火器
了解常见的灭火器
读 一 读 记 一 记
学以致用: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4.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怎样防止爆炸的发生?
1、严禁烟火(此标志一般贴在哪里?); 2、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要防止撞击和高温, 并配备消防器材,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思考: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象, 如果不剧烈会怎么样呢?
• 食物为什么会腐烂? •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 • 2、缓慢氧化: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 氧化反应,但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一般 没有明显现象,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 氧化。
清除可燃物; 防范 隔绝空气或氧 措施 气;使温度降 低到着火点以下
相同
严禁烟火
都是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练习1:
1.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 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 为( C )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D.木材是可燃物
中考实战
2.(2011
辽宁省7)厨房炒青菜时, 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 是( C ) A.加少量水 C.倒人大量菜 B.倒掉油 D.撒上沙子
二、使燃料完全燃烧的方法
①燃料燃烧时要有充足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三、爆炸
1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 燃烧,骤然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能量的 现象。 当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或 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爆
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可能引起
自燃
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 发生的一种发 含义 光发热的剧烈 氧化反应
发生 条件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 反应进行的 内急剧的燃烧,在短 慢甚至不易 时间内积聚大量是的 被察觉的氧 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 化反应 胀而引起的爆炸 剧烈燃烧; 有限空间
缓慢氧化
课题1_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光明!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存条件, 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推动人类历 史向前发展。
但是火灾对人类的施孽却是非常严酷的。 据联合国 “ 世界火灾统计中心 ” 近 年来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600万 至700万起火灾,全球每年死于火灾中的 约有65000至75000人。
可能引起
自燃
在无限空间中 平静燃烧
常见的缓慢氧化反应: 例:动植物呼吸 食物腐败 金属生锈 酒的酿造
拓宽视野
用扇子扇而煤炉火,为什么越扇越旺? 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为什么一扇就灭?
分析
在煤炉中燃料多,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多,扇风不会使煤炉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而扇风时又使空气流通,补充了氧气,所以会 越扇越旺。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扇风会使产生的 热量随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温度降低到着火点 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实验二:
现象 第一支 不久便熄灭 蜡烛 第二支 继续燃烧 蜡烛 第三支 产生气泡,不 蜡烛 久便熄灭 分析 缺氧气 具备燃烧的条件 产生的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熄灭蜡烛”方法及原理:
1、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烛熄灭了。
原理:使温度降到熄灭了。
原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
3、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C)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在有限的空间里,当可燃性气体、可燃性 爆炸: 液体的蒸气或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达到一定 的范围(爆炸极限),点火时都有可能发 生爆炸。 化学变化
注意:有些爆炸仅仅是发生物理变化。
图7-10 粉尘爆炸实验
课件(第2课时):燃烧和灭火
实验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二 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 烧,大量的CO2可以隔绝空气, 实现灭火。
灭火器
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器
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物质或器材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 油、柴油等及固体材料如 木材、棉花引起的火灾 一般火灾以及油、 气引起火灾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灭火器?灭火器的灭火 原理是什么?
怎么使用灭火 器呢?
灭火器
灭火器的原理
试管经常撞击到吸滤瓶, 如果试管破裂可能带来 危险。如何改进?
“灭火器的原理”模拟实验
灭火器
灭火器的原理
小木棍的作用是什么? 防止实验时,发生反应 产生的气体推动试管,冲击 吸滤瓶底。
“灭火器的原理”实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1.认识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温故知新
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有一即可)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泡沫灭火器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降温、隔绝空气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 精密仪器等的火灾
火灾处理
易燃物和易爆物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 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易燃物和易爆物
目前在人口稠密,建筑物群集的地区,工程施工中广泛应 用 “控制爆破”技术来减少危害。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4: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容易 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 可以引起气体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磷、酒精、 汽油、液化气、氢气、面粉、棉絮„„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 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铵、烟花爆竹、黑火 药„„
何为易燃物和易爆物?试举例说明。
常见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油、 气体引起的失 火
用来扑灭图书、 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引起的失火
用来扑灭木 材、棉布引 起的失火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泡沫灭火器原理: 水基型灭火器又称为机械泡沫灭火器
Na2CO3+ 2HCl = 2NaCl+ H2O+CO2↑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料引起的失火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 用方法。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自学指导1:1分钟
1 2 3
内容:P127表7-2 方法:结合思考题看课本
要求:回答相关思考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
1.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 (主要成 分为 )来灭火。具有 、 、 、和 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 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 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2.CO2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 压缩在小钢瓶 中,灭火时再将其 ,有 和 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 扑灭 、 、 、 等处的失火。 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 上,否则, 会把手 。 3.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 喷射到燃料表面, 析出的 在燃料表面形成一 层 ,使可燃物与空气 ,达到灭火的目 的。 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液体,如 等, 以及固体材料,如 等引起的火灾。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课题: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课标与教材: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化学反应——燃烧入手,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学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爆炸等有关知识。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灭火的方法和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
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及火灾中逃生的一些小常识。
由以上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爆炸的条件。
教学难点:促进燃烧方法的应用学情分析:本节课所讲内容,在小学五年级自然课上学生学过,因此学生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
学习目标:1、认识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爆炸的条件2、促进燃烧方法的应用3、了解爆炸的利与弊,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爆炸的现象和原因。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案(学具:报纸)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一:促进燃烧的方法学生活动一:思考:1、为什么铁在氧气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要把煤炭加工成蜂窝煤?总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P87,认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分别写出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环节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学生活动三:讨论:1、若可燃物急速的燃烧,并且发生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情况会怎样?2、为什么鞭炮能爆炸而若倒出里面的火药点燃却不爆炸3、爆炸的原因学生活动四:1、阅读课本P88,氢气的燃烧和爆炸,思考是不是只要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都会发生爆炸?2、阅读课本P90,了解几种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方法:方法要点小结:三、质疑问难:四、整体建构:1、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①;②的浓度2、了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3、产生爆炸的条件:五、当堂测试:1.某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却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A.空气中含有水蒸气B.空气中含有大量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C.空气中含氧气量少D.空气散热快,温度难达到着火点2、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3、为了保证旅客安全,交通部门规定: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腐蚀品和危险品等进站上车。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具一即可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哪种灭火 原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 熄灭,还可向锅内放入 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2、救火时不要贸然 打开门窗,以免空气 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油库、面粉厂、棉纺厂、液化气站和煤矿的矿 井内等都标 “严禁烟火”的字样。原因:这些地 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 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想一想: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学以致用
1、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D ) A CO和CO2 B N2和CO2 C CO和H2 D CO和O2
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现象: 听到“砰”的一声,金属筒的塑料盖 被 掀起 分析: 因为面粉的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 遇到明火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 大量的热,使气体在有限空间内迅 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 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 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而引起爆炸。
3、室外着火,门已发烫 时,千万不要打开门, 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 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 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
下层楼房着 火?我们应 如何逃生? 身上衣服着 火了呢?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 桌面上燃烧起来。怎么办?利用了什 么原理? 2、森林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灭 火方法有哪些?利用了什么原理? 3、油着火能用水灭火吗?为什么? 4、电线着火,能否用水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1、什么是燃烧?燃烧与缓慢氧化有什 么区别和联系?
下列变化中 5 是燃烧 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2.食物的腐烂 3.铁的生锈 4.动植物的呼吸 5.点燃火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公开课课件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件)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
01 疑问一
身处火灾现场,我们应该怎么做?
02 疑问二
如果被困火场,我们又应该怎么逃生?
03 疑问三
爆炸是怎么产生的?
04 疑问四
对于易燃易爆物,我们应该如何注意安全?
五、目标检测,检查效果
02 练习二
下图所示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 )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五、目标检测,检查效果
03 练习三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
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D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04 探究四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4 探究四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4 探究四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4 探究四
四、展示归纳,点拨提升
1、引导归纳
火情 处理
火场
燃烧与
自救
灭火
爆炸
易燃易 爆物安 全知识
火情处理 ①如果火势很小,可根据起火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火扑灭; ②如果火势很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拔打火警电话“119”。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1 探究一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01 探究一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完整版)
(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 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 因而不能引发反应。
装置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 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 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 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
出干粉——
2 . 距 火 3 米 处 ,隔绝空气
对准火焰根部
3.压下把手,
扫射
适用范围
一般失火及油、 气等燃烧引起 的失火
压力表 喷管
灭火器压柄 保险销
桶体
干粉灭火器的结构
灭火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
1.拔出保险销 2.按下压把 注意:手一定 要先握在钢瓶 的木柄上,防 止冻伤
加压时将液态 二氧化碳压缩 在小钢瓶中, 灭火时再将其 喷出,有降温 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爆炸
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
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可燃2%
CH4
5%~15%
CO
12.5%~74.2%
2.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现象
出现爆炸气浪, 掀开盖子。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扑救火灾
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 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 灾难,如何扑灭一般的火灾呢?
灭火原理 ➢ 隔绝氧气(或空气) ➢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思考 这个活动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隔绝氧气(或空气)可以灭火。
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
湘教版化学九年单元2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单元2 燃烧与灭火(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熟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学会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学会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爆炸等现象。
2.进程与方式(1)学习运用比较、观看、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讨的方式,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科学观(1)利用化学知识说明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维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讨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方法。
(3)培育内因是转变的动力,外因是转变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科学辩证观点【教学重点】1.熟悉燃烧的条件。
2.熟悉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育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手腕】实验探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烧杯、蜡烛、火柴等【教学流程】出示尝试实验→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自学讲义→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出示尝试实验[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趣味实验]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
听讲,引起兴趣。
观察实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现象:手帕完好无缺以“趣味实验”的形式作为尝试题,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解释]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
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由师生的问答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油爆炸 粉尘爆炸 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蒸汽锅炉爆炸、高压锅爆炸、
气球吹爆、轮胎爆炸等
(2)化学变化:炸弹爆炸、火药爆炸等
常见易燃易爆物:
可燃性气体(氢气、天然气、煤气(CO)、 石油气等) 可燃性液体(油、酒精等)
可燃性固体(火药、鞭炮等)、粉尘(煤粉、 面粉等)
加油站严禁烟火
自学检测:
1.可燃物在 有限的空间内 急剧地 燃烧,就会在短时间 内聚积大量的 热,使气体的 体积迅速膨胀 而引起爆炸。 2.可燃物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3.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 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 有 可燃性的气体 或 粉尘 ,它们接触到 明火,就有发 生爆炸的危险。 4.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物 和 易爆物 时,必 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1、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 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 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 采取的措施是 ( B ) 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 B.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
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2、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室内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C.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D.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3.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D ) A、(1)(2) C、(3)(4) B、(2)(3) D、(1)(3)
B组P136 6.9. P138 5.6.7 6(1)使面粉充满金属桶(2) ① ② (3)严禁烟火 9(1)汽油是易燃物质,泄漏后遇到 拖拉机发动时冒出的电火花引起爆 炸(2)119(3)需要 因为大火刚 刚熄灭油罐温度还很高,还在汽油 的着火点以上,如果立即停止喷水, 汽油会重新燃烧起来。
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
按课本122页完成探究实验: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思考】 1为什么刚开始时氢气能够在导管的尖嘴处安 静地燃烧,而片刻后却发生爆炸了呢? 2有哪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3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如 内急剧地燃烧, 短时间 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就会在________ 急剧膨胀 体积________ 而引起爆炸。 爆炸极限 (2)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只有处于_________ 范围内遇明火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 通风 、严禁________ 烟火 等措施可有 注意________
D
当堂检测
• A组综训 P135-136 1.3.4.5. P138 4 • B组综训 P136 6.9. P138 5.6.7
答案:A组1C3B4C5B 4(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 烧 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是:物质 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 其着火点(2)③④ ②④(3)乙
效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燃气类别 氢气 爆炸极限 (℅) 4.0~75.0
燃气类别
天然气 (甲烷) 丁烷 乙炔
爆炸极限 (℅) 5.0~15.0 1.8~8.5 2.5~81.0
一氧化碳 12.0~75.0 硫化氢 4.3~46
爆炸发生的条件: (1)在有限的空间内; (2)可燃物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