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第七单元 第4节 酸碱中和反应 第4课时(总计第 课时) 授课时间
鲁教版 九年化学下 第七单元 第4节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第七单元第4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3)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2)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物品与器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如果涂上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皮肤的痒痛,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肥皂中的碱与蚊虫分泌出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二、新课学习视频:氢氧化铜与硫酸实验:将Cu(OH)2和H2SO4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H2SO4=CuSO4+2H2O可以看了酸与碱要发生化学反应一、中和反应参考视频: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这个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使溶液显色为红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颜色恰好消失。
可以证明酸和碱能反应。
想一想: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提出问题:用滴管向盛有约2 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4%的盐酸,观察现象。
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1.没有发生反应,因为无现象。
新编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4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难点】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中和反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8~1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可表示为酸+碱→盐+水。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解离出的H+和碱解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合作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如何判断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会大幅改变,因此有两种方法进行判断。
一种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变化,如果pH的变化跨越了7这个数值,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多次测pH,操作繁琐。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酸碱指示剂,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加入盐酸,如果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
【教师点拨】1.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跟进训练】1.一定有水生成的反应是( B )A.化合反应B.中和反应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C )A.CaCl2+Na2CO3,CaCO3↓+2NaClB.CuO+2HCl,CuCl2+H2OC.Cu(OH)2+H2SO4,CuSO4+2H2OD.H2SO4+BaCl2,BaSO4↓+2HCl知识点二中和反应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0~2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应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学习要点指导 课件
中和反应微观示意图:
• 中和反应的应用 1. 应用于医药卫生 2.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处理工厂废水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因而 酸碱发生反应时,溶液中的H+和OH-都减少 ,因而溶液的酸碱性也发生改变,因此常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并广 泛应用于 植物的生长需在适宜的环境中。土壤酸性 过强或碱性过强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因而根据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情况,适量加 入酸或碱中和土壤中的酸或碱。
• (2)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 工厂排放的污水,常显酸性或碱性,不经 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常利用中和反应的 原理,,降低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排 放标准。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1. 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X+酸→盐+水;
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可能是( C )
A.氧化铜
B.盐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2.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稀硫酸除铁锈;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 (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但胃液盐酸过多,会导致胃病的发生,需 要服用与酸反应的物质,以中和胃液中过 量的盐酸。
• ②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 出一种叫蚁酸的物质,显酸性,因此涂一 些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疼痒。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学生活动]根据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后多让几位同学说明)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板书。
总结:向稀盐酸中滴氢氧化钠溶液时: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足时,pH<7,溶液显酸性,HCl有剩余。
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pH =7,溶液显中性。
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有剩余。
【巩固练习】以上实验说明酸和碱能不能发生反应?那你知道酸和碱到底是怎样反应的?生成了哪些新物质?(学生回答)[中和反应的实质]盐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C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
[学生观察后回答]反应前一共有几种离子,而两瓶溶液混合后,什么离子不见了?生成了什么新物质?学生观察、讨论后说出观察的结果。
【师生归纳】酸与碱反应时,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互相结合成了中性的水,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引导由学生说出:上述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学生活动]你能不能根据反应原理及课件展示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两生板演)[引导发现]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不是酸?是不是碱?(生回答)师生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找寻反应的共同点,并板书如下:[板书] 酸碱反应的共性①酸 + 碱→盐 + 水②溶液在反应后趋于中性③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据上面的共同点,师点拨:上面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并板书。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了哪些内容,一起来归纳总结好。
本节课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了吗?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哪些提高?你还有哪些不足?和同学交流后,你认为。
五、当堂检测,检查效果学生做学案中的达标练习。
教学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一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酸和碱。
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4《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及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溶液pH的实验探究,发现方法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会用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证明酸与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由此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了解到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增强了自身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实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2.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准备试管、试管架、试管刷、污物杯、玻璃棒、玻璃片、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纸巾、洗瓶、胶头滴管(标有刻度)、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盐酸滴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观看电影《普罗米修斯》片段,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知识回顾】我们已经知道酸溶液中含有H+,碱溶液中含有OH-,那么酸和碱是否会像水与火那样互不相容呢?下面,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
【演示实验】向一支试管中倒入约2mL 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盐酸,振荡,发现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问】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能发生反应吗?【观点调查】不能:二者混合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能: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的现象。
【教师提问】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大家的猜想呢?【启发学生】前面我们学习过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能发生反应,那么二者混合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别测定混合前后溶液的pH来证实二者能否发生反应。
【学生活动】1)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水、0.4%的NaOH溶液和0.4%的盐酸的pH,记录结果。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的认识。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阅读、练习。
从生活走入化学,新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适时设置认知冲突,用问题定向,启动学习需要。
以三个探究活动为中心,组织科学探究一波三折,使探究兼具层次性、多样性、创新性,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并且教学生运用化学学科特征思维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性,效果良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公开课教学课件含视频
A、 Zn+2HCl === ZnCl2+H2
B、 CuO+2HCl ===CuCl2+H2O
C、 Cu(OH)2+H2SO4 ===CuSO4+2H2O
D、 AgNO3+HCl===AgCl +HNO3
• 3.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
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c质中的( )
• A.Mg B.H2O
NaOH + HCl = NaCl + H2O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1.通过对酸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 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向5%的稀盐酸中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1、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2、猜想与假设: 能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方案:
下面我们从微观角度看一下NaOH和HCl的反应 ,看看大家会有什么发现……
1你能试着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2、你能找出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粒子吗?
一、中和反应
试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HCl + KOH = KCl + H2O 2 HCl + Ba(OH)2 = BaCl2 + 2 H2O
H2SO4 + 2 NaOH = Na2SO4 + 2 H2O H2SO4 + Ba(OH)2 = BaSO4↓ + 2H2O
溶液由蓝色 变为红色
用pH试纸测
pHNaOH PH由小变大
……
……
• [实验结果分析](以实验一为例) • 1、为什么酚酞会变成无色呢?说明了什么? • 2、什么时候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3、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新版)鲁教版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反应物和产物。
详细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酸碱中和反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实验教学:通过引入丰富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pH = -log[H+] = 12.8
5.题型:实验设计题
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来区分四种不同的酸(硫酸、盐酸、硝酸、乙酸)。
答案:取等量的四种酸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再向每支试管中加入相同质量的锌粒。观察气体的产生情况及反应速度。硫酸和盐酸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氢气,硝酸会产生棕色气体(二氧化氮),而乙酸与锌反应则不会有气体产生。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理解:通过更多实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结合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3.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实验操作规范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规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答案:正确
4.题型:计算题
题目:已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与10mL的0.2mol/L盐酸反应。求反应后溶液的pH值。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4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1.阅读课本第18页实验探究7-5,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完成下列表格:水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加酸前的pH 7 13 2加酸后的pH 3 7实验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溶液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了水分子(H2O)。
2.阅读课本第19页活动天地7-4,试着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化学方程式:物质化学方程式盐酸与氢氧化钾HCl+KOH===KCl+H2O盐酸与氢氧化钡2HCl+Ba(OH)2===BaCl2+2H2O硫酸与氢氧化钠H2SO4+2NaOH===Na2SO4+2H2O[来源:学科网]硫酸与氢氧化钡H2SO4+Ba(OH)2===BaSO4↓+2H2O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实质是:H++OH-===H2O。
能否用其他方法监测中和反应?请设计实验。
答: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2.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滴到溶液刚好褪色,停止滴入稀盐酸烧杯内溶液的颜色由红色突然变成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来源:Z。
xx。
]1.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a(OH)2+CO2===CaCO3↓+H2O。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B)[来源:Z_xx_]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 Na2SO4+2H2OC.SO2+2Na OH=== Na2SO3+H2OD.Zn+CuSO4===ZnSO4+Cu2.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D)A.中和反应要放出热量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C.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D.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0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C)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中和反应的应用阅读课本第20页活动天地7-5,试着完成下列填空:1.向盛有20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0.4%的盐酸,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并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反应过程中pH变化曲线图,得出结论:当滴入盐酸不足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pH>7;当滴入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7;当滴入盐酸过量时,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pH<7;故中和反应原理可用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到第四节中和反应教案
教学流程
与上一个反响的共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 。
思索: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恰恰反响后溶液呈中性呢?H+和OH-哪去了呢?结合以下图片,阅读课本,了解溶液中酸和碱反响的微观进程。
〔剖析反响实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响时盐酸中的和氢氧化钠中的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响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消逝了〕。
总结:其他的产物如氯化钠、氯化钙都属于盐。
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水的反响叫做中和反响。
中和反响的实质是
归结总结:上述反响的共同点:
1.酸+碱—→盐+水
2.溶液在反响后趋于中性。
3.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经过下面的学习,你能帮帮他们吗?
1.酸性土壤不宜种植,农民们发了愁。
2.化工厂排放碱性污水,鱼虾遭殃。
3.小红不小心将盐酸溅入眼中。
阅读课本内容,思索中和反响在生活、消费和迷信实验中的运用:
1. ;
2. ;
3.
4. 。
课下实际活动:到你左近的污水处置厂停止调查,了解污水的处置进程,感受中和反响在实践消费生活中的运用。
【课堂小结】经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训练】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第4节 酸碱中和反应 第4课时(总计第 课时) 授
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复分解反应;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反生的条件;
3、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学习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预习导学、新课导入】
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l 、盐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识一】复分解反应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形式:AB CD AD CB +=+
2、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盐溶液之间,如:
(1)酸和碱: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和盐:盐酸与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碱和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和盐: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识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析归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实质:2H OH H O ++→,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
溶液中H +和OH -的数目减少,即自由移动的粒子数目
减少。
(2)硫酸钠溶液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析归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实质:(略)。
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数目减少,即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
(提示: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3)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以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为例,反应实质是232H CO +-+→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规律】上述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百蛩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l 、反应物能够交换成分:
2、生成物中要有__________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之一生成。
【达标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反应的是( )
A .HCl +3AgNO
B .24H SO +NaOH
C .()2Ca OH +23Na CO
D .NaCl +3KNC 2、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钙和稀盐酸
B .氯化铜和稀硫酸
C .硝酸钾和氯化钠
D 、硝酸银和稀盐酸
3、下列各种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2ZnCl 3KNO 4M g S O
B .NaOH 3KNO 24H SO
C .2BaCl 24Na SO 23K CO
D .3AgNO 2Z n C l 3HNO
4、下列各组离子在深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2Ca + Cl - Na + 23CO -
B .H + K + 3NO - OH -
C .H + Na + 24SO - 23CO -
D .K + Na - 3NO - 24SO -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