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_2
余秋雨经典作品道士塔解读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到了隋和 唐代前期,莫高窟的开凿进人鼎盛时期。到 宋时,西北的西夏仍有兴造修葺,但这时,由 于经济萧条和陆上丝绸之路失去重要作用, 莫高窟已经衰落,元代以后就停止了开凿, 连续营造达千年之久。 清代康熙年间,莫高 窟逐惭被人注意。光绪二十六年(l900年), 道士王圆篆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里面完好 保存着历代文书、写经、文物4万余件。 这一发现被称为上世纪世界文化史上最有 价值的发现。它轰动了世界……
极为优美的唐代彩塑。
白银为代价,骗走了6600
当分的时不事,安情的 太“,华有他尔些深纳无知的法自心无己情天所是了干十”。 卷中它后精古类偷品藏运39中文回00的 卷 法卷珍 子 国,贵 。2装7文0满0物十卷,辆,其车其
你 们— —是
1915年,当斯坦因的45头重载骆驼满 载着141箱中国文物,排成长长的一 队,如沙漠上的一列火车驶向西方时, 其中一头骆驼背上四个古怪的大木箱, 装的就是敦煌文献。
祁连山的雪水滋润着它;
丝绸陶器,中华文明从这里西去
释迦的学说从这里东来
走近。。。。
•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希 腊、古代伊朗)交融之地,它的文化遗产,也 是认识中国中古社会的一个标本。它的全盛期, 融汇了东西方异彩纷呈的文化,显示出那个时 代中国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不卑不亢 的学习精神。敦煌的盛世,是中华盛世的见证。 敦煌,不仅展示出一段气度恢宏、绚丽多彩的 历史,也昭示着我们民族光辉的未来。
敦煌遗书与纸卷 画约有4.77万多 件,藏文箧页
谁之过? 9,648页,主要分
藏于英、法、俄、 日、美、丹、韩, 中等8个国家,其 中有五分之三在 国外,中国现仅 存2万件。
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 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院买取微缩胶 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道士塔赏析
赏析一:余秋雨的<道士塔>写莫高窟敦煌文书所遭受的历史厄运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悟沉思.但文章涉及的一些问题却引起了我的疑问和思考. 作品首先写王道士,说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尽管作者也意识到"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并且也提到了一些官员的无知和腐败,但还是把相当多的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了.什么"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什么"小丑""肮脏"等等,作品详细描述了王道士发现敦煌文书并将其卖给斯坦因等人的过程.文章名为<道士塔>就很说明问题,而且应该说,全文是紧扣"道士塔"这个题目的.这就给人一个印象,似乎真如作者所说:"不幸由王道士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而如果换另一个有文化的人来当家,似乎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赏析二: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道士塔>揭示了一个文化悲剧,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但除了愤怒与悲哀,作者也未能告诉我们出现这样的悲剧的根源所在.人的被"错置"的命运是导致历史荒谬的本源所在,而"家天下"的制度则是民族悲剧的必然发生的现实因素,文化认知意识的落后则是这一悲剧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根源性动因.赏析三:道士王圆箓长眠于敦煌莫高窟已经70多年了.他是一个道士,最终却沉睡在了佛的怀抱,受到佛的永久庇荫,不能不说是非常罕见的例外.更有意思的是,从古至今,王圆箓大约还是道教史上惟一一位在死后得以建塔的道士,而且在莫高窟,而且安葬他的那座塔,比别的塔高而且大.这两点例外,已是难得的殊荣,足以表明他的不同寻常.赏析四:余秋雨的王道士――评《道士塔》中的王道士形象湖南娄底蓝圃学校刘玛林说余秋雨先生是当今最引人注目的文化人一点也不过分.且不说过去的辉煌,单是近来的批评就够了.作者看重《道士塔》,是《文化苦旅》开篇之作;批评者也看重《道士塔》.特意弄了一个《道士塔》的评注版.(附文后)要说《道士塔》,王道士是个关键人物.看重与批评,分歧就出在王道士身上.在《道士塔》中,作者既写出了王道士作为文物破坏者与文物出卖者的身份,破坏了敦煌的壁画,破坏了敦煌的雕塑.是敦煌的罪人.又写出了王道士的无奈.出身农民,生活所迫,当了道士.改善居住环境,粉刷房子,塑造天师灵官.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至于出卖文物,更看不出有什么不合适,要王道士去识破外国掠夺者的阴谋不现实;把文物保护的重任都压在王道士身上更没道理.所以作者有文中写道:”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道士塔2高中语文
• 会有更深一层的思索,不妨写一篇
• 读后感,好让警钟长鸣!
从今天起,翩起舞的飞天……
谢谢大家
再见
•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鉴赏结构之美
教学目标
• 1、时代背景 • 2、字词疏通 • 3、整体感知 • 4、巩固训练
欢迎大家光临指导
美丽的中华,历尽沧桑,今天 我们学习《道士塔》让我们一起 去感受那段伤心的历史……
道士塔
余秋雨
道士塔 (余秋雨)
一、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人,我国当 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 突出贡献 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 人录。本文是《文化苦旅》的开篇之作。
在中国的西部有一颗明珠──敦煌
• 敦煌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是
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自前秦建元二年 (公元366年)开窟造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 元等时期、千余年从未停止。现保存下来的石窟492个,壁画面积达4.5万平 方米,彩塑2400余身。
敦煌328窟唐代塑像,图中用圆圈标注的地方, 原有一尊菩萨,被英国人盗走,现存波士顿博物 馆。现在还能看出地上留下的一个圆坑。
谁之罪???
那里谁,来一弥个合古这老个民百族年的的伤伤口口在?滴血
回顾课文
敦煌文物的遗失情况
1900年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内藏写经、文书等文物4万多 件。 ⑴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仅以6包劣质石蜡 为代价,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敦煌藏经洞珍贵写本5大 包。 • ⑵1907年英国斯坦因以约200两银子掠走写本、文书24 箱,绘、绣佛画5箱。 • ⑶1914年斯坦因以500两银子再次掠走写本5箱。 • ⑷1908年法国伯希和以500两银子走精品5000件。 • ⑸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掠走约600件经卷。 • ⑹1914年俄国奥尔登堡掠走一批经卷,盗走了第263窟 的壁画。 • ⑺1924年美国华尔纳粘揭盗壁画26块。
余秋雨《道士塔(1)》原文和读后感赏析
余秋雨《道士塔(1)》原文和读后感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道士塔(1)》原文和读后感赏析【导语】:道士塔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摩挲大地。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道士塔》语文教案《道士塔》语文教案1一、课文导入(略)二、研析课文(一)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明确: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塔心竖一木桩。
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请同学们看课本前的插图,作者在莫高窟看到的几座僧人圆寂塔,就是这个样式。
今天北京北海的白塔,其型也属于这种覆钵式的塔。
)2,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作者是怎么描写和评价王道士的。
明确: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
罪人、小丑(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王圆�相关的视频资料。
从照片上看,王道士非常瘦小,长的并不吓人。
)(多媒体展示内容:王圆�的相关资料)(板书:王道士)(二)请同学们自读二、三两节。
1,找一找王道士在把持了莫高窟以后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明确:粉刷壁画,砸碎雕塑,出卖文物,上报官员。
“罪人”、“小丑”,是作者对王道士的评价,经由他手,敦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源源不断地输向国外,令人痛心。
(板书:愚昧、无知)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敦煌,去共同感动、领悟。
(视频资料播放“敦煌”记录片,多媒体展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相关文物图片。
)这样珍贵的文献却被外国冒险家大批大批地运走,让我们看一下历史记录。
(多媒体展示内容:外国列强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劫掠史。
)2,看到这样的资料,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明确:正如作者讲的那样:“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
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3,讨论:这一切归咎于谁)从这一系列事件来看,我们能够把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错全加在王道士身上吗?明确:不能,“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王道士只不过是整个事件的直接经手人,国宝是他盗卖出国门的,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从他等待官府整整七年却无人问津的情况来看,他并不是真正的元凶巨恶。
高二语文道士塔2
明确:作者想阻止这个历史的悲剧,但悲剧已成事实,作者只能在心中呐喊,却无能为力,是啊,当时国家积贫积弱,政治黑暗,政府腐朽,等谁呢?
5、联系上下文,说说“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的意思。
明确:面对洞窟被粉刷的一片惨白,作者心中涌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愤怒、痛心、伤心、绝望之情。
明确:因为在中国学者的心中,敦煌是中国的,所以面对这一言论时,心中很平静。又因为敦煌的历史在中国专家心中永远是一段难言的心痛,他们的情感是压抑的。
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昭示着这将是一个无法修复的疤痕。王道士的无知贻害了后世学术,后世学者的努力修补着无知的缺憾。
四、思维拓展:
作为一个小小的道士,一个半文盲的农民,并不懂文化,
(一)导语
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吧?因为饱览风景名胜让我们心旷神怡。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的旅途却很沉重。余秋雨根据自己旅途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而著的《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引起广泛反响,相信有的同学已经读过这本书。
“文化苦旅”一个“苦”字让我们感受颇多,现在让我们随余秋雨一起走进莫高窟,感受敦煌文化的荣辱沧桑。
多媒体展示余秋雨照片及有关敦煌文化的资料图片。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本文通过追述敦煌文物的流失,表明了作者对愚昧的道士、麻木的官员的愤怒,对文明遭浩劫的惋惜。
道士塔是我国敦煌文化一个可怜、凄楚的缩影,因看守它的是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而得名。这篇散文中作者娓娓的叙述饱含了对国人心智未开的苦恼,对浮躁官员贪婪无知的责怨,对国外侵略者有恃无恐的愤恨,对国家积贫积弱的历史反思,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大量流失的悲痛和无奈。
高中语文选修一课文《道士塔》练习及答案(2)
高中语文选修一课文《道士塔》练习及答案(2)12关于本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在中国绘画史上,大多数画家都在笔墨趣味上倾注心力。
B.中国山水花鸟画比较成功地表现了诗画合一的美学意境,而人物画则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课题。
C.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等强调作画时的传神逼真,因而不可能酣畅地传达出他们本人的灵魂历程。
D.拉斐尔、罗丹、梵高的作品能酣畅地传达出他们本人的灵魂历程。
三、表达交流13由于历史的偶然性,造成了一个历史的必然——敦煌学由此诞生!在被誉为本世纪初“四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藏经洞的发现中,王道士永远是难以回避或排除的关键角色,是敦煌学产生的重要人物。
请结合王道士的塑像,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句关于王道士的话。
例句:喟叹中充满了屈辱与愤懑——了不断的情节。
高中语文选修一课文《道士塔》练习答案1解析:B项,“歆”应读“xīn”;C项,“朔”应读“shuò”;D 项,“偌”应读“ruò”。
答案:A2解析:A项,藉—籍;B项,鹊—雀;D项,驰—弛,遨—翱。
答案:C3解析:近义词的区分,应在掌握词语基本意义的前提下,在具体语境中细细品味。
关键在于平时阅读中形成的语感。
既然:用在上半句中,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与之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也可假设事实与所料相符。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自然:理所当然。
连接分句或句子,表示语义转折或追加说明。
当然:应当这样。
也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
答案:B4解析:B项,“才华横溢”形容才干出众,能力超群。
其所修饰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不能修饰文章、作品等事物。
答案:B5解析:B项,“既光荣……感觉”是前一句的结尾,又是后一句的开头,造成结构混乱。
可在“感觉”后加逗号,再在“是”前加“这种感觉”来修改。
答案:B6解析:这里运用了类比手法,像农民在自己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使敦煌文物遭受了重大破坏。
《道士塔》ppt课件公开课
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 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 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 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
王道士――愚昧无知贪财(罪人小丑) 愚昧无知贪财(罪人小丑) 王道士 愚昧无知贪财 满清官员――腐败无能渎职(民族悲剧) 腐败无能渎职(民族悲剧) 满清官员 腐败无能渎职 国外掠夺者――欺诈野蛮无耻(学者强盗) 欺诈野蛮无耻(学者强盗) 国外掠夺者 欺诈野蛮无耻 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沙漠上,
1、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 1905年10月 身带着的俄国商品, 一大批文书经卷 文书经卷; 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 2、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摞银圆换 二十四大箱经卷 五箱织绢和绘画 织绢和绘画; 二十四大箱经卷 、五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 法国人伯希和用少量银圆换十大 3、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用少量银圆换十大 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 卷写本和画卷; 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 1911年10月 4、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端超用 难以想象的低价换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难以想象的低价换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1914年 斯坦因第二次仍用一点银圆换五 5、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仍用一点银圆换五 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美国人华尔纳是最后 一个成功的劫掠者。 一个成功的劫掠者。 1924年 1924年,他用胶布和 特殊的化学溶液剥走 壁画26 26幅 壁画26幅 ,其中就 有极珍贵的323 323窟唐 有极珍贵的323窟唐 入画《 入画《张骞西域迎金 佛》图,及几尊极为 优美的唐代彩塑。 优美的唐代彩塑。
1908年 1908年8月3日,法 国人伯希和进入藏 经洞整整3个星期, 经洞整整3个星期, 以每天1000 1000卷的阅 以每天1000卷的阅 读速度,翻看了所 读速度, 有写本和绘画的每 一张纸片, 一张纸片,最后仅 500两白银为代价 两白银为代价, 以500两白银为代价, 骗走了6600卷精品, 6600卷精品 骗走了6600卷精品, 装满十辆车后偷运 回法国。 回法国。
《道士塔》的两重性
和黑暗官场的鞭挞 ; “ 他们不愿 意抒 发感 情 ,只是 铁板着脸 ,一钻 几十 年, 研究 敦煌 文献 “ —— 中国专家的 心态; “ 这几年的成果 已经表 明,敦 煌 在中国,敦煌学也在 中国” —— 日 本学者的看法…… 这些思考视角不断在变换 ,造成 了 目 暇接 、摇曳多姿 、正 反交替 、 不 五 味纷杂 的效 果 ,但 对教 师 的教学
—
的审视角度 ; “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 悲剧”——民族悲剧 的思考 ; “ 王道 士只是这 出悲剧 中错步上前 的小 丑”
—
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 想 向他跪 下 ,低声求 他 : ‘ 等一 请 等 ,等一等…… ’但是等什 么呢?我
推进感情的深化。 《 道士塔 》由塔写 到人 ,由人写到事 ,由事写到史 ,由 史写到情 .由情写到思 ,像链 条一样 环环相扣 , 层层演进。但 它也有着藉 史抒怀散文 的传统手法 ,如 “ 珍珠一 线穿 ” “ 、 形散 神不散 ” “ 史抒 、 藉
一
、
式结 构 ,在叙述 风 格上 大胆 尝试 创 新,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合 理虚构和艺术加工 。 如描写王道士用石灰粉刷敦煌莫 高窟壁画 ,用铁锤捣毁洞窟雕塑垒建 天师灵官 ,王道 士发现洞窟经卷 ,并 送往官员审看,王道士 的品位 、受骗 及送客的情景 ,都写得惟妙惟 肖,栩 栩如生 ,十分精彩 ,有很强的现场感 和感染力,仿佛作者就在现场 ,也让 读者恍若身临其境。正是这种类 似小 说 的合 理虚 构 和艺术 加工 引来 了争 议,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 道士塔 》的思考视角也是独具 匠心的 ,挺像绘画 中的 “ 散点 透视” , 诗歌中的 “ 跳跃思维” 《 。 道士塔 》时 而由今寻古 ,时而 由古映今 ,古今时 空 自由转换 ,时而出于民族尊严 ,时 而站 在学 术角度 ,思 考视 角灵 巧变 幻 ,这 不仅 丰富 了作 者的 多视 角审 视、 多层次思考 ,而且拉近 了读者与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心灵和时空的 距离 ,让人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
读《道士塔》有感 (2)
读《道士塔》有感 (2)
《道士塔》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音乐剧,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种不同世界的文化。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时,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它有着迷人的故事情节,让人沉醉其中;它有着动人的音乐,让人沦陷其中;它有着深刻的道德教育,让人难以忘怀。
《道士塔》讲述了一个充满争斗、荣耀、英勇、勇气和慷慨的故事。
尽管描写的是一个古老的封建王朝,但其中流淌着令人振奋的感情,令人心动。
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爱情的真谛,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正确对待它,以拯救对方,排除万难,赢得胜利。
《道士塔》令我惊叹于古老的文化,痴迷于无限的爱情,钦佩于英雄的勇气,感动于英雄的慷慨大度。
它让我认识到了家国的重要性,学会了去舍弃一切贪图小利的动机,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重新思考深厚的爱情,勇敢地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去拯救他人,勇敢地前行,生活出真正的英雄精神。
《道士塔》激励了我,改变了我,让我体会到一种最真实的爱。
它让我重新理解了爱情,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自己的生活,勇敢地拥抱美好的事物,放弃失去的希望,勇敢地去追逐梦想,勇敢地去爱,让爱洒满整个世界。
文化苦旅 道士塔
文化苦旅:道士塔1. 简介道士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建筑,用于供奉和崇拜道教的神明和先贤。
它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2. 历史沿革道士塔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教信仰,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道教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道士塔的建造也变得日益盛行。
最早的道士塔是木结构的,后来逐渐演变为砖石结构,以增加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道士塔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发展,成为当时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在宋代,道士塔的建造规模更加宏大,结构更加复杂,装饰更加精美。
许多道士塔成为了当时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代表着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士塔逐渐减少了建造数量,但在一些重要的道教寺庙和历史文化名胜区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3. 建筑风格道士塔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多样,因地域和历史背景而异。
在不同的地区,道士塔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了不同地方的文化和建筑传统。
道士塔主要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
塔基是塔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或圆形。
塔身是塔的主体结构,采用层层缩小的塔型,由多层檐、角柱和装饰雕刻组成。
塔顶则是塔的顶部,常常是金字塔形状,上方有葫芦状的尖顶。
在建筑风格上,道士塔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融合了宫殿、寺庙和城楼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们通常采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等鲜艳的颜色,装饰有各种吉祥图案和雕刻。
4. 文化意义道士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它们不仅仅是宗教建筑,更是艺术品和历史遗迹,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道士塔也承载着人们对神明的崇拜和信仰。
道教认为塔是连接人间与天堂的通道,通过祭拜和祈祷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庇护。
因此,道士塔成为了人们虔诚祈祷、寻求灵感和抚慰内心的地方。
5. 游览体验今天,许多古道士塔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览道士塔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道教信仰的历史背景。
道士塔课件——张波
壁画虽经千百 年的风沙侵蚀, 年的风沙侵蚀, 仍然色彩鲜艳, 仍然色彩鲜艳, 线条清晰, 线条清晰,使人 不得不赞叹古代 艺术匠师们的精 湛艺术和创造精 神。
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 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 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 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 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公元336年 一个和尚云游四海,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 336 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 25公里的鸣沙山 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 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 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 像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 动,像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 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 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 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 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 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 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 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像, 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像, 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 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 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 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 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 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 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 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 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课分析:
• 1、文化流失的直接原因? 王道士的毁坏与出卖。 • 2、作者的评价: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 3、对于这一悲剧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我好恨!
《道士塔》第二课时教案
《道士塔》第二课时教案教学重难点通过体味文章的一些蕴含着深刻情感的文字,体会作者痛恨、悲伤的复杂爱国情感。
为大家带来《道士塔》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
《道士塔》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莫高窟。
2、理解文章中作者蕴含的浓郁的情感,体会作者爱国的赤诚之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味文章的一些蕴含着深刻情感的文字,体会作者痛恨、悲伤的复杂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2个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中国官员、外国侵略者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悲剧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学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中中国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诗。
“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站阵/决胜负于城下”“我好恨,恨我没能早生一个世纪。
”这也是作者余秋雨的心声,是作者眼睁睁看着祖国珍贵遗产被盗的悲痛心情。
我们也感觉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但我们不禁要想,即使作者回到了那个年代,他真能保住敦煌文物吗?作者为什么说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然后怎么办呢?是这也难,那也难。
为什么会那么难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的为难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余秋雨的《道士塔》。
二、分析中国官员、外国侵略者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悲剧的情况。
上节课我们提到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好恨”。
并且布置了大家思考作者除了恨王道士外,还恨谁?中国官员和外国侵略者。
我们看到第三部分,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他首先是上报县长。
那么中国官员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县长是个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
甘肃学台叶昌炽是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
他们懂得洞窟的价值,但是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来保护文物。
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没有运费。
当真没有运费吗?不是,正如作者所写“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只是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王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道士塔》教学设计2
《道士塔》教学设计2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围绕着《道士塔》游戏展开的,是一堂小学数学课。
通过游戏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数轴、数值大小比较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游戏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途;2.掌握数轴上数字的表示方法;3.能够比较大小并排列整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游戏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过程1. 游戏引入1.学生分组,每组3-4人,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负责在游戏中操控角色;2.游戏界面展示,解释游戏玩法,在游戏中操控角色完成不同难度关卡的挑战;3.角色的移动和障碍物的情况需要过关后才能进行介绍。
2. 知识讲解1.介绍数轴的概念和运用,将概念可视化;2.介绍数轴上数字是如何表示和排列的,具体讲解负数、零、正数的位置关系以及大小的判断方法;3.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口算以及与学生互动分享大家的方法来进行讲解。
3. 游戏操作和练习1.学生开始进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比赛环节可以是同一关卡的PK,也可以是截止时间内完成游戏的小组优胜。
2.在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学练习题,如补全数轴上的数、判断大小并排列等,以此来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4. 游戏回顾和总结1.学生展示游戏结果与体验,分享在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和体验;2.教师进行回顾和总结,带领学生认识到数轴和数字排列的重要性,强化学习效果;3.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表现学习成果。
5. 课后作业教师将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巩固和拓展计划。
课外建议学生在游戏中反复体验,另外还可以通过收看数学动画、做数学题目等方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021年整理〗《道士塔》阅读练习2
《道士塔》阅读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
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其时已是2021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
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
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
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
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
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
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
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
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
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
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屈一下。
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
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
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
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
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
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
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眼前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
“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士塔
思路流程
1、介绍余秋雨及作品(《文化苦旅》)→最让你感伤的是哪一个字(苦)→文化苦旅的第一站是哪里(投影、敦煌)→介绍敦煌(神奇传说、莫高窟图片)→展示敦煌魅力(投影、一组相关图片及文字说明)→一个不和谐的镜头(《道士塔》)→什么是塔(佛家僧人圆寂的地方)→明确敦煌与宗教的关系(佛教)→教师好奇发问投影中塔主人是谁(王圆篆)→见见王圆篆(投影)→王圆篆的身份(农民、道士、敦煌的大当家)→拓展道教道士仙逝(羽化)→佛家圣地怎么会安葬道士(荒唐)→道士管理佛家圣地妥当与否(不妥)→对文化来说用一个字概括(苦)→筛选文中信息→你看了有什么感觉(愚昧无知)→(苦笑)→王道士在敦煌都做了些什么(发现了藏经洞)→文中信息→他惊喜吗(不)→怎么处理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先把文物送给官员,后又把文物卖给了外国人)→哪些外国人(所谓的考古家)?哪些国家?卖了多少?(投影)→价格公道吗?实质是什么?(外国的考古家抑价,文化强盗)(投影)→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苦涩)→政府没有干涉?(接受王圆篆的贿赂)→说明什么问题?→你有怎样的内心感受(苦闷)→王道士成了民族的什么人(罪人)→趁热打铁:我们是否可以归罪于他——王道士?(他成了这一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小结→作者是什么情感(我好恨)→拔高(体会作者的
爱恨)(投影)→讨论:我们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抒情结尾。
(投影)
教学设计
一、介绍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担任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主要有两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他是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主要代表。
我们品读余秋雨散文,可以从散文集《文化苦旅》开始,使学生明确“苦”。
二、介绍、展示敦煌魅力
A、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第一站就是敦煌
B、神奇传说:公元336年一个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像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
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
乐尊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继而有所顿悟,它庄重的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造窟筑佛像,使此地成为佛圣地。
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是远近的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
(投影)
C、敦煌位于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沿,河西走廊的最南端。
它是中国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是千年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亲历了十个朝代的繁荣与衰落。
D、敦煌的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墙上和窟顶的壁画、窟里的佛像和佛经,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灿烂瑰宝。
莫高窟的名气很大,它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洞窟呢?幻灯: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莫高窟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有彩塑像2100多尊,壁画总面积45000平方米。
这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36年到20世纪初,历经一千多年。
世世代代的佛教信徒再次开窟造佛像,一千多年历史的沉淀,无数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
上个世纪初,由于历史疏忽和朝廷能够的腐败,莫高窟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惨遭劫掠,文物散失他国。
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哪一个不为之悲愤?余秋雨,正是这样一个用它的笔书写这种悲情的人。
E、余秋雨向我们展示的不和谐的镜头——道士塔。
(板书、图书)
三、研读课文
A、研读第一部分
1、同学们,读课文首先要读题目,那么题目中的“塔”是什么塔?(僧人圆寂塔),现在老师想要问一个问题。
僧人圆寂塔是那个宗教的说法?(佛教)
是的,道士塔指的是在莫高窟的大门外的僧人圆寂塔,是的,道教和佛教是在我国盛并行的两大宗教,它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
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将遗体封缸后入葬。
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入葬。
而佛
教僧人的死叫圆寂,他们的遗体是要火化的。
有道高僧的骨灰叫做舍利子,一般是要见他来封存的。
2、塔的主人是谁?(王圆篆)他的身份是什么?(农民——道士——不幸当了莫高窟的家)那么老师想问大家,让一个道士来管理一个佛教圣地,这合适吗?结果会怎样?(苦)
3、作者说:“我见过他的照片。
”那么我们也来看看他的照片,(照片),看文中是怎么描写他的?生读文后明确:真是一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为畏畏缩缩的人”!
4、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他是一个农民?(没什么文化)
B、现在我们就来小组浏览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让自己来叙一叙,在中国二十世纪初年,在敦煌,发生过怎样一段历史,有过怎样的故事,这个不懂得佛教的道士,对我们的莫高窟做了些什么?(分两大组,讨论交流补充)
B、研读第二部分(指导: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提取主要信息)
引读有关句子:
1、看课文。
在他洒遍刷白之后,“什么也没有了”。
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2、看课文。
“才几下婀娜的身姿体态变成碎片,变成了泥巴”。
3、你看了有什么感觉(愚昧无知)→(苦笑)
研读第三部分师:王道士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文章第二部分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概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先把文物送给官员,后又把文物卖给了外国人)师:是哪儿的文物?(具体到“敦煌莫高窟的一个洞窟里的
文物”)
师:同学和老师一起看课文第三部分,什么时间?(1900年5月26日)“他辛辛苦苦地清除每一个洞窟中的积沙”,这个洞窟是16号洞窟,那天他无意中听到里面有空空的声音。
结果,他发现,在这个洞窟里,居然还有一个复洞。
里面有数以万计的经卷、文书、绘画,那么他买给了谁?
(外国的考古家抑价,文化强盗)
4、其实,历史远远不止我们课本上描写的那样。
(出示敦煌照片)
在王道士发现的这个藏经洞里出土的文物大约有数万件。
时间上起三国两晋下迄北宋,历经千余年,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英国人称之为“中国文献遗存的大宝库”,不论是从数量还是文化内涵来看敦煌文献的出土都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发现,然而,在经历了外国文化强盗的一番掠夺之后,如今藏经洞已经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七零八落。
那么,老师想问大家:你们知道这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吗?
真的不知道吗?那么跟着老师一起看课文P53的注释,读书要细心一点。
(四万多件)
师:其实,你这个数据也是不确切的,就老师目前看到的资料,有说五万多件,有说六万多件的,事实的却如此,就像你们刚才说的那样,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我们只知道: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里,波斯士顿博物馆里,在巴黎国民图书馆里,在日本博物馆里,保存的敦煌文物比我们北京图书馆里的还要多。
请看:(就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些外国
文化强盗的嘴脸。
)
4、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苦涩)
5、政府没有干涉?(接受王圆篆的贿赂)→说明什么问题?→你有怎样的内心感受(苦闷)→王道士成了民族的什么人(罪人)
6、趁热打铁:我们是否可以归罪于他——王道士?(讨论)
7、同学们,现在位想问问大家,当你们了解这段历史,看了这些画面,你们的内心会涌动着怎样的情感?(恨)
师:是啊,其实余秋雨先生也和我们一样,他在第28节说:“我好恨”。
那么,联系全文来看,作者恨谁呢?从哪些语段可以看出来?
恨:王道士的愚昧无知政府官员腐败无能(图片)外国强盗贪婪无耻
师:那么除了恨,是否还有其他的情感呢?(爱。
爱什么?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
师:讲得好!作者得恨源于作者的爱。
俗话说:爱之深,恨之切。
恨之切,也显示他爱之深啊!
四、拓展延伸
我们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四、总结
同学们,余秋雨的这篇文章很长,应该说,充满了感染力的语言比比皆是。
当我们一遍遍的读着《道士塔》的文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苍凉悲愤的心情,他想要保护国宝,想要唤醒王道士的无知,想要拦下强盗的车队,最终却无能为力,而我们
也跟着作者时而愤怒,时而痛苦,时而忧伤。
余秋雨的文字往往就具有这样的魅力,凝练的几句话,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沉的理性思考。
文章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很多,下节课我再和同学们一起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字和文笔。
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