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19届 人教版(北京专用) 种群和群落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
高中生物总复习单元质检卷及答案11 种群和群落
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2.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B.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C.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比较茂密3.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
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右上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断最合理的是()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4.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D.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5.(2021安徽芜湖联考)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小B.B点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D点时种群密度的一半C.B点时可以获得该草鱼的最大单次捕获量D.AB段和BD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的6.下面是某地沙丘上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D.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7.(2021江西九江模拟)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
2019年高考生物题汇编13--种群和群落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1.(•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考点定位】样方法【名师点睛】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2.(•新课标Ⅰ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D。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S型增长模型。
【名师点睛】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对种群数量变化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是解题的关键,把种群数量看成是时间,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3.(•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名师点睛】明确种群数量变化会导致种内竞争,而环境资源有限是解题关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温带湖泊中的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出现典型的季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一年内硅藻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硅藻的数量变化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C.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硅藻的种群数量D. A、B点时硅藻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2.正布氏田鼠为某草原地区的主要害鼠其对草场造成的危害大小与其种群密度直接相关一科研小组对新迁入某农场的正布氏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正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由于该鼠被捕一次后会更难捕捉因此正布氏田鼠的实际种群密度往往比调查结果偏小B. 正布氏田鼠种群迁入该农场后增长情况应为图中虚线所示C. 图中D点时正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其出生率小于C点D. 此图也可用于指导海洋鱼类的捕捞最好把每次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图中C点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答案】【解析】3.下列不属于生态演替的是()A. 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B. 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C. 弃耕的农田逐渐长出杂草D. 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答案】A【解析】解 A.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属于人类行为不属于演替 A符合题意B.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属于次生演替 B不符合题意C.弃耕后的农田保留着较好的土壤条件并且存在植物的种子等此处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不符合题意D.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属于次生演替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海洋中的全部鱼B. 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C.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海洋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因此海洋中的全部鱼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A错误B、一片草地里除了跳蚤和蝗虫还有其他生物因此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B错误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即包含了无机环境又包含了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C错误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正确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只被动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D【解析】解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A正确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正确C.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 C正确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利用 D错误故选 D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 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解 A.分析柱形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 12月底变为0 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幼体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 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 A正确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 正确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C正确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使出生率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减小 D错误故选 D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B【解析】解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正确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②错误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有可能在干旱的条件下发生的③正确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关系④错误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⑤错误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⑥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 B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并且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B. 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_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D【解析】A、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 A 正确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 CO_2含量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正确C、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C正确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CO_2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错误故选D.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B. 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C. 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D. 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答案】A【解析】解 A.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A正确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错误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 C错误D.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营养级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 D 错误故选 A10.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C.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A【解析】解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都是高大乔木会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资源是种间竞争的关系 B正确C.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针阔叶混交林物种更丰富分层更多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C 正确D.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D正确故选 A1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 D错误故选 D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13.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14.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后来沿着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传人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B. 在人们拓荒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实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C. 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D. 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答案】A【解析】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区别 A正确B、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错误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 C错误D、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解析】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 A错误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B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 D错误故选 B16.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 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D.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D【解析】解 A.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A正确B.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原因是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正确C.种群数量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组成只是可以用于预测但并不一定按预测发展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并不是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故选 D17.如图为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B.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D. 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答案】C【解析】解 A.布氏田鼠在草原上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A正确B.由图可知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正确C.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将下降 C错误D.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 D正确故选 C18.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可能大幅超过b点C. 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D. b~c段的出现仅与天敌捕食有关【答案】C【解析】解 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 A错误B.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 B错误C.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C正确D.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错误故选 C19.下列关于弃耕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该演变属于次生演替植株高度在优势物种的更替中起重要作用B. 在草地变树林的过程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都不会发生改变C.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不同植物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D.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较高的植株在竞争中占优势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成为优势物种 A正确B.在草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阴生草本植物数量增多阳生草本植物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会发生改变 B错误C.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主要占据不同空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很多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均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D正确故选 B2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A不符合题意B.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C不符合题意D.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这些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D 符合题意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1.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 C【解析】解 A.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A正确B.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无法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是否增加B错误C.夏季是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C正确D.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比例 D错误故选 AC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2.(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22.(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22.(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22.(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22.(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某研究小组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 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如何统计?________23.(2)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3.(3)人类活动停止后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降低, 群落, 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由此可见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应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答案】方向, 抵抗力【解析】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初生, 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解析】人类活动停止后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4.(1)田鼠种群数量的调査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使田鼠种群密度调査数量偏大的因素有________24.(2)若鹰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鹰增重1 kg 最多消牦植物________kg.食虫鸟的能量不能完全传给鹰的原因是________ 食虫鸟的能量去向不同于鹰的途径是________24.(3)该农田若种植的是小麦可在小麦行的间隙种植磨菇不仅可以额外收获蘑菇也有利于小麦增产试分析小表增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24.(4)瓢虫在捕食蚜虫时蚜虫会向体外释放一种挥发性的告警激素避免其他蚜虫被瓤虫捕获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2.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
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
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A.捕食分解者B.寄生消费者C.寄生分解者D.竞争分解者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村庄里所有的骡子是一个种群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是一个种群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5.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存在季节性变化B.森林生物群落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则生活在林下C.草本植物与乔木、灌木竞争中处于劣势,热带雨林中没有草本植物D.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可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这些生物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这些生物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这些生物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B.将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约K/2C.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增加速率不成正比D.种群数量增加时,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18.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和丁、乙和丁的种间关系相同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湖泊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见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结构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先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经诱导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应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取样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经足够长时间后便可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B.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人类活动,禁止放牧C.给予农田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其稳定性D.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二、综合题11.“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北京专用)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9 明晰概念、把握规律全面解决种群与群落
精练19 明晰概念、把握规律,全面解决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对垂体分泌活动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
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这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 )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草原群落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D.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4.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B.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5.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6.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 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 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7.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试题(新人教必修3)
第四章《稳态与环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选题(2分×33=66分)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A.元谋人、山顶洞人B.大熊猫、小熊猫C.大鲈鱼、小鲈鱼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P87)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B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捕捞呢)A.即将增长的水平B.1/4K的水平C.1/2K的水平D.K的水平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 种群的存活曲线。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本章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生物学家想研究一片森林的生物群落,他应该研究 ( )A.森林中的所有动物B.森林中的所有植物C.森林中的所有微生物D.森林中的所有生物2.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竞争的是(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B.人工密植的杨树林中长得细高的树木利于夺取阳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3.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昆虫,等等。
若要对某未知土壤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采用较多的方法是 ( )A.样方法,用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B.标记重捕法,用记名计算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C.取样器取样法,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D.样方法,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B.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C.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D.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5.生态学家发现,具有同种食物来源的两种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对方的现象,称之为集团内双向捕食(如图所示)。
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群落之中,并对群落中相关物种的种群动态和害虫的生物防治效果产生着很大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天敌1和天敌2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B.集团内双向捕食情况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C.农业生产中增加捕食者种类能有效抑制害虫数量D.通过调查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6.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B.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7.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高中生物群落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群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以下哪项不是群落的特点?A. 具有物种组成B. 具有空间结构C. 具有时间变化D. 具有非生物环境2. 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下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类型?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人工演替D. 逆向演替3.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物种间的相互作用?A. 竞争B. 捕食C. 共生D. 自我复制4.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以下哪项不是物种多样性的指标?A. 物种丰富度B. 物种均匀度C. 物种密度D. 物种多样性指数5.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群落垂直结构的因素?A. 光照B. 温度C. 土壤湿度D. 物种数量6.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A. 地形B. 土壤肥力C. 人为干扰D. 物种间的竞争7. 群落的边缘效应是指群落边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通常高于群落内部,以下哪项不是群落边缘效应的原因?A. 边缘区域光照条件较好B. 边缘区域温度变化较大C. 边缘区域物种间竞争较弱D. 边缘区域物种间竞争较强8. 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因素?A. 物种多样性B. 物种间相互作用C. 群落演替速度D. 群落的物种组成9. 群落的生物量是指群落中所有生物的总质量,以下哪项不是生物量的影响因素?A. 物种的生物量B. 物种的数量C. 物种的分布D. 物种的进化历史10. 群落的生产力是指群落中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力,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群落生产力的因素?A. 光照强度B. 温度C. 土壤营养D. 物种的遗传特性答案:1. D2. C3. D4. C5. D6. C7. D8. D9. D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落结构的基础,它包括群落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简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所有生物构成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②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和能量的循环方向③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有三个营养级④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同化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⑤如果蜘蛛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蛇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答案】A【解析】①所有生物构成了该地区的生物群落,①错误;②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能量不能循环,②错误;③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蝗虫→青蛙→蛇”不是一条食物链,③错误;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同化的总能量小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④错误;⑤在食物网中,由于有其他生物的代替,故蜘蛛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蛇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⑤正确。
2.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
如图描绘了碳循环的大致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的食物链由生产者、Ⅱ、Ⅲ构成B. 图中Ⅰ为无机环境,①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 图中Ⅱ生物同化的能量一定大于Ⅲ生物同化的能量D. ①⑦⑧过程碳的存在形式为CO_2,②③④⑤⑥过程为有机物【答案】B【解析】3.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生物。
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虫害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 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D.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答案】D【解析】解:一段朽木及其上面生活的生物,既包括生物群落,又包括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检测卷(二) 同步练习【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群落及其演替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不同群落丰富度有差别。
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
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
下图为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上可以看出,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2.下表的群落中,数字1~5代表物种,表中的数值表示种群密度,其中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 )群落种群密度物种A B C D物种1304000物种220002物种3020358物种4302120物种500512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只有后者具有分层现象B.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C.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5.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B.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6.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B.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D.导致群落中不同种群垂直分布差异的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盐碱度和光照强度等7.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A. 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 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 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 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答案】D【解析】解:A.由于蝗虫的幼虫跳蝻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活动能力弱,所以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
B.马尾松是大型裸子植物,1 m^2左右的样方太小,应设置100 m^2的样方,B错误。
C.调查蒲公英,小样方内的个体数计数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C错误。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种群数量,可定位设置黑灯光诱捕,定时计数,D正确。
故选:D。
2.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的试剂,下列关于实验中酒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8%的酒精进行水解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C. 可用95%的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95%的酒精进行漂洗操作【答案】B【解析】解: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应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涂片,A错误;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在浓硫酸酸化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B正确;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95%的酒精加入无水碳酸钠提取色素,再用层析液分离提取到的色素,C错误;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95%的酒精和15%的盐酸进行解离,再用清水进行漂洗,D错误。
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第11单元 种群和群落 29 Word版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性别比例为1.28∶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3.(2017山东烟台期末)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4.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6.(2018河南郑州嵩阳中学第五次质检)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右上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8.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2019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和群落(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稳定型的出生率最大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大小解析:选B 甲表示出生率,乙表示死亡率;丙表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丁为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出生率最大;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大小。
2.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简单变复杂B.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由少变多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强变弱D.群落中动物物种丰富度由低变高解析:选C 一般情况,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简单变复杂;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由少变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弱变强;群落中动物物种丰富度由低变高。
3.下列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解析:选A A曲线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物种Ⅰ后增加者后减少表示捕食者,物种Ⅱ先增加者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B曲线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图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D曲线图中一种生物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表示捕食关系,但物种Ⅰ是被捕食者,物种Ⅱ是捕食者。
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 (图1,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C.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 0.1 mm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解析:选B 计数方格中酵母菌数量时,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据图2可知,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活细胞的细胞膜等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龙胆紫不能进入细胞,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龙胆紫才能进入细胞;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 mm;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精编)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北京卷)
(精编)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北京卷)一、选择题1. 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B.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C.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D.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2. 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B.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C.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3.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B.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C.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D.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4. 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
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Math Processing Error],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Math Processing Error]花粉再生植株B.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C.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D.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人教版(北京专用)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物种丰富度调查1.(2017北京四中三模)丛枝菌根(AM)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种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AM真菌能与地球上90%以上的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
研究发现AM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这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B.AM真菌的拟核中存在与重金属离子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C.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后,会阻断宿主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D.AM真菌为植物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2.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
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
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
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 )A.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B.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C.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D.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3.针、阔叶林混交,对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逐年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Y值,作曲线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马尾松与山毛榉存在竞争关系B.a、d年份的优势种分别是山毛榉和马尾松C.根据曲线能推论出:混交林中的山毛榉比马尾松更适应当地的环境D.混交后的混交林要比人工单纯林更能抵抗虫害4.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
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5.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6.(2017北京大兴期末)一枝蒿是一种菊科植物。
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一枝蒿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海拔的一枝蒿株高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B.不同海拔的一枝蒿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一枝蒿株高,需原海拔的数据D.图示说明一枝蒿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境的影响7.某山区坡地因树木过度砍伐而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
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所用的调查数据主要是采用样方法得到的B.在a年内,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物种③比物种①②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D.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点后,灌木将持续占主导地位8.(2017北京西城期末)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9.(2017北京石景山期末)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7北京东城期末)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岛屿甲、乙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B.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C.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D.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2.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
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B.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C.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D.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3.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群落演替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B.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丛C.常绿阔叶林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D.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4.(2017北京海淀3月零模)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
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据此不能推断出(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5.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研究小组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二、非选择题6.(2017北京东城二模)科研人员调查了我国某地鹭类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对研究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指导意义。
(1)调查人员在林内从山脚至山顶选取若干样方,逐个调查记录每块样方内的相关数据。
同时,每天在时间、固定位置统计鹭鸟出飞和晚归的数量、飞行方向等。
(2)调查结果显示,该林内栖息繁殖的夜鹭、池鹭的巢大都筑在乔木主干附近的粗枝杈上,白鹭、牛背鹭的巢多筑在离主干较远的细枝杈间,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四种鹭的筑巢高度统计如下。
表中数据显示, 是优势种。
四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的主要筑巢高度不同,表明群落内具有明显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
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
由于这两种鹭鸟在、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高峰期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必然结果。
7.(2016北京顺义期末)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1)研究人员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表中数值应是。
(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
(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可能的原因是。
(4)当红树林被薇甘菊入侵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都会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
答案全解全析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物种丰富度调查1.A 根据题干信息,“AM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而宿主植物能为AM真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说明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这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A正确;AM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不存在拟核,B错误;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后,“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不是阻断宿主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C错误;植物为AM真菌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D错误。
2.B 根据题意可知,共生蚂蚁与相思树间为共生关系,寄生蚂蚁与相思树间为寄生关系,A错误;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可能是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B正确;寄生关系中寄生的蚂蚁对相思树有伤害,导致相思树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而不是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C错误;共生蚂蚁能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但该题不能说明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D错误。
3.B 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只要两者共存就一定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当Y>1时,马尾松在混交林中占优势,当Y<1时,山毛榉在混交林中占优势,图中不能看出a、d年份的Y值与1的关系,故两年份的优势种不确定,B错误;由曲线可知,Y值逐渐减小,说明混交林中的山毛榉比马尾松更适应当地的环境,C正确;混交后的混交林要比人工单纯林更能抵抗虫害,因为物种多样性在提高,D正确。
4.A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数量增长均表现为“S”型;因好氧细菌与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层面不同,故以二者为食的两种草履虫在培养液中也呈现出与各自食物相同的分布特点;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由于草履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其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
5.C 由图可知,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