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第三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逍遥游》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的: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的说理风格。

教学难点:1、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一、导入:《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是何许人?请学生介绍。

二、作者作品简介: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史记》),但遭逢乱世,有感于世间沉浊,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拒绝。

庄子的思想主要有天道无为(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观,相对认识论,无条件精神自由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生活上,他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

2、《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或后学者所补。

三、解题及背景介绍:1、解题:“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写作背景:庄子才学卓绝,聪明勤奋,他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教版必修5语文《逍遥游》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5语文《逍遥游》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5语文《逍遥游》说课稿一、课程背景《逍遥游》是《红楼梦》中贾阿托与贾珍之女林黛玉所写的一首诗。

该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材中,将《逍遥游》作为课文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了解《逍遥游》的作者林黛玉及其背景; 2. 掌握《逍遥游》的诗歌表达形式; 3. 理解《逍遥游》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1.掌握《逍遥游》的诗歌语言特点;2.理解《逍遥游》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分析《逍遥游》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2.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准备1.讲台与黑板;2.课件,包含《逍遥游》的全文和相关解读;3.课本和教辅资料;4.音乐播放器,用于播放相关音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逍遥游》的背景和作者林黛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逍遥游》的全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分析《逍遥游》的诗歌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探讨它们与诗歌表达的关系。

3.解读诗句中的隐喻和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3. 分析课文(2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逍遥游》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蕴。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等,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境,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情感体验(15分钟)1.播放与《逍遥游》相配的音乐,营造气氛。

2.给学生时间默读《逍遥游》,让他们感受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3.鼓励学生分享对《逍遥游》的个人理解和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1.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2.带领学生回顾《逍遥游》所传达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逍遥游教学目标:1、通过课下注释,积累有关《庄子》的文学知识。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第1段,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

教学重点翻译课文第1段。

教学难点掌握第一段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李白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其高远的境界让人折服,然而,以大鹏喻事阐志并非李白原创,而是带上了庄子的鲜明印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逍遥游》。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积累有关《庄子》的文学知识。

2、掌握课文第一段重点字词知识。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阅读《逍遥游》全文,感知课文内容;圈点勾画难点字词。

时间: 3分钟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时间:6分钟1、默读阅读全文两遍以及课下注释,了解《庄子》的篇目总数及分类。

2、如何正确理解本文题目的含义?3、翻译第一段。

方法: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翻译第一段。

①通假字:冥、邪②古今异义词:怒、野马③特殊句式:《齐谐》者,志怪者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④实词:海运、培、息等⑤虚词:其、也、之等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1、《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译文: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

南海就是天的池。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

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作为引导者,努力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使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思考。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存在依赖心理,今后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逍遥游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掌握逍遥游的哲学思想。
五、教学反思
在《逍遥游》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诗文教学的特点和挑战。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成功的。这个问题与庄子《逍遥游》的主题紧密相关,使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导入的设计,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审美情趣的培养:庄子散文的审美情趣独特,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庄子散文的审美价值,培养审美情趣。
(4)文化背景的拓展:学生对古代道家哲学了解有限,可能影响对《逍遥游》的理解。
突破方法:补充讲解道家哲学背景知识,推荐阅读相关资料,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逍遥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逍遥游》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逍遥游》为庄子名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篇章整体感知:了解《逍遥游》的背景,把握文章主旨,感受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2.词语积累:学习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逍遥”、“游刃有余”等。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等,理解句子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逍遥游》(第(三学时)新学生教学版学习指导计划必修5【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阐明作者的论证思想,掌握举例、比较、隐喻等论证方法,深刻理解庄子散文的风格特点,如夸张的想象、多用途的寓言、放肆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探究,小组总结,调动思维,充分展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深刻理解庄子的休闲思想境界,在当今物质主义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的议论思路,理解论证方法。

一、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免费旅行”这个名称?2、作者开篇描写鲲鹏的形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为了更充分说明这一道理,文章第一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证的?3.第二节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4、作者对“知、行、德、而”四种人及宋荣子、列子持有怎的态度?5、庄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6.通过本文的研究,你认为庄子散文有什么艺术特色?二、升华思考:你怎样看待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在当今社会中是否有现实意义?三、扩展记忆:庄子的名言1。

我的生命也是无限的,知识也是无限的。

跟随无边的无边,几乎已经;成了知者的他,几乎就成了庄子养生大师【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解答】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的学习是不明智的,这反映了庄子放弃智慧和绝对神圣的思想。

2.如果丈夫的水不浓,船的负担就很轻。

如果水不深,不浓,船就没有能力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奠定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彼此交朋友而不交朋友,彼此做某事而不做任何事。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词汇和语法规则,了解古代思想的基本内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准确理解《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和意境。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逍遥游》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难懂词汇和文言文语法规则,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入手,引导进入《逍遥游》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阐述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并结合作品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3.阅读分析:带领学生朗读《逍遥游》,并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代思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练习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室、幻灯片、教学课件等工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作业: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及时批改并给出反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

3.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室:提供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庄子注疏》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逍遥游》中的词汇和古代思想。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语法规则和词汇应用,而且能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逍遥游》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代盛江【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庄子的哲学观点。

【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导语1:“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导语2:有一天,庄子正在涡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先生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导语3: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

《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逍遥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

(3)总结文中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2)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

(3)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背诵全文。

2.把握文章的说理方式。

3.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从“三笑”入手明结构。

2.重难点突破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教学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秋水》“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引出追求逍遥游的庄子,读懂后让学生谈谈庄子是怎样一个人,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教师再补充完善。

1.《秋水.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

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问: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答:说明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洁。

天下无道,当然也可以有“入世”与“出世”两种选择,庄子选择了“出世”,他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

庄子用乌龟来比方,入于宗庙,是“留骨而贵”,留在泥水里,则自由自在。

这就是说,庄子视为生命的不是权势威福,而是洁身自好,是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

逍遥游-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逍遥游-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逍遥游-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理解《逍遥游》的主旨和意义;2.掌握流畅的朗读技巧,并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逍遥游》的主旨和意义;2.掌握流畅的朗读技巧;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2.通过语音语调,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1.《逍遥游》的主旨和意义;2. 逍遥游诗歌的朗读技巧;3. 学生诵读和欣赏《逍遥游》。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打开教师课件,展示《逍遥游》诗歌;2.引导学生猜测《逍遥游》的内容和主题;3.通过渐进式的展开讲解,介绍《逍遥游》的主旨和意义。

第二步:朗读技巧1.就诗句的音乐性、韵律等方面,讲解《逍遥游》的朗读技巧;2.引导学生跟读、投影、声音的范围和节奏等,模仿声音和节奏并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

第三步:学生诵读和欣赏1.学生独立或小组诵读《逍遥游》;2.全班集体欣赏学生诵读的诗歌;3.阐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开展诗意解释和思考。

4. 教学评估1.学生掌握了《逍遥游》的主旨和意义;2.学生自然流畅地朗读了《逍遥游》;3.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

5. 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适量加入学生互动问答,定期进行温故知新;2.通过离线资源链接及相关课件资料的分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元化的支持;3.及时回顾和整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措施。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案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4、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落实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天崩地坼”(李泽厚语)血雨腥风的战国,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当时叫“蒙”的小国,一位思想家带着他的第一声啼哭诞生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与老子并称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

对于庄子我们并不陌生,高一时就拜读过庄老先生的《秋水》,我想请教的是出于《秋水》的成语及其意义是否还有同学记得?(望洋兴叹:看到别人的伟大方知自己的渺小;后多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被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笑话了;现表示被内行人笑话。

)既然并不陌生,我们是否能够遥想一下庄子的形象呢?(答案具有开放性,大致要点:曾垂钓于濮水,曾向监河侯贷粟,曾以卖草鞋为生,著《庄子》“十余万言”[《史记》语],是一位被褐怀王的隐士高人。

)可以让学生多介绍相关的故事。

明确知识: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逍遥游》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邢娟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句,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3、辩证理解庄子“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重点难点: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高一时我们学过李商隐的《锦瑟》?我们一起来复习背一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兰亭玉暖日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里有一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大家还记得吗?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歌唱。

但当他醒来之后,却陷入了沉思: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做梦变成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呢?如果是蝴蝶做梦便成了我,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呢?于是他就跑过去问老子,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

以明道之为一。

”老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战国时代,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动乱、大变革时期,策士横议,积极追求功名,庄子却不同,他冷眼看待世事,在现实世界之外给自己创设了一个精神世界,反应在他笔下的文章里就使文章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形成汪洋恣肆的文风,而这构成了庄子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体感知:结构和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本文论证思路,并提示所用论证方法)1、学习角度:(1)扣标题,提出问题:何为逍遥?(找同学谈一下你对“逍遥”两字的理解)教师明确:“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设计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设计

执行时间:月日第周星期总序第个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看庄子的一篇散文,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二、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三、《庄子》简介;解题。

1、《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然心又不甘,因此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世人。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秋水》)、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2、题目解说逍遥, 悠游自得的样子。

2.6《逍遥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2.6《逍遥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2.6《逍遥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第一篇:2.6《逍遥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逍遥游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重点难点目标2、3、4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性格的就是庄子。

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

《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题为——《逍遥游》。

二、解题及作家作品(见课件)1、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公元前369-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案设计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但他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那些才智可担任一官的职守,行为可顺一乡的俗情,德性可投合一国之君的心意而得一国的信任的人,属小知之人,宋荣子犹然笑之。那么,宋荣子、列子就是作者充分肯定的人物吗?不是。他们虽然一个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一个是“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但是,他们都没有达到无所不可,逍遥自得的境界。在作者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呢?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必有所待(依靠和凭借)便能“乘天地之下,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忘我(物我不分)”的至人和无意于求功的神人和无意于求名的圣人,才能达此境界。
3、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重点难点: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要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生已有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但本文时代久远,风格独特,需认真对待。应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要指导学生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

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整理)

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逍遥游》(授课人:授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班级 )授课题目《逍遥游》拟 3课时第 3课时三维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鉴赏其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总结本文重点字词、特殊句式等。

重点欣赏本文浑融开阔的意境和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

难点欣赏本文浑融开阔的意境和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朗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⑴、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努力.⑵、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沮丧。

⑶、..虽然..,犹有未树也:即使这样。

⑷、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的样子.3、翻译下列句子:⑴、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明确: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⑵、彼且恶乎待哉?明确:他还凭借什么呢?二、回答下列问题,探究《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1、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跟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举这两个人为例说明什么问题?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他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线,但是,“犹有未树也”,庄子认为他依然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 一、 重点词语 众人匹之 汤之问棘 小大之辩
8. 课 后 反 思
课题 教学 重点
逍遥游 1、 准确翻译第二段课文。 2、 说出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3、 背诵第三段。
教学 难点
学习 目标
课时 3 课型 新授 依据: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 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 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 法。 (课标) 1、 说出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依据: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文言翻译 2、 说出写景方法 是考试得分弱项。 一、 知识目标 理由: 1、 准确翻译第二段课文。 本 课 的 2、 说出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教 学 重 二、思维能力 点 形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 内容。
3 分钟
5 4. 总 结 提 升 5. 目 标 检 测
1、 总 结 语 段 重 1、 回 忆 当 堂 所 巩 固 本 课 点词语含义、 学。 所学, 完成 句子翻译。 2、 同桌互背互考 学习目标 7 分钟 2、 提问、点拨。 重点句子翻译 3、 展 示 逍 遥 境 3、 说出什么是逍 界 遥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1. 课 《逍遥游》二段默写 前 3 分钟
2.承 接 结 果
3. 做 议 讲 评
检查默写情况, 默写,交换批改, 强 化 记 忆 评价总结小考结 订正错误 考纲规定 果 的背诵篇 目 1 巡视检查学生 1、 各 组 上 台 展 验 收 学 生 第二段翻译 完成情况,进行 示,课代表协助老 自 主 学 习 2 段背诵 及时评价。 师检查完成情况。 的 结 果 并 2 补充相应知识。 2、 在古文本上记 加强记忆 3、大屏展示相应 录重点句子翻译。 语段的翻译。 3、 小组或同桌检查 记录情况。 1、 提问。 1、朗读课文。 1、 激发学 2、 展示幻灯片。 2、 小组合作在书上 生自主 3、 补 充 提 问 。 画出文中重点词语 学习、 第二段重点文言词 (举一反三) 和句子。 小组合 语和句子学习。 3、 借助书下注释或 作学习 查工具书写出在古 的积极 文本上词语含义。 性。 3、 汤之问棘这段话 是否和前文重复
6布 置下 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7. 板 书
重 点 词 语 和 句 子 翻 1、 巡视学生做 1、 小 考 本 上 作 检 查 学 生 5 分钟 译。 (2 个翻译 1 个选 答。 答。 对本课所 择) 2、 公布答案。 2、 同桌互批。记 学 的 掌 握 3、 展示优等生 录 情况 考试本。 3、 订正答案。 4、 评价学生作 答结果。 1、朗读全文课文三次,背诵二段(同桌检查并签字)结合书下注释疏通大 3 分钟 意,在文中标注理解上有难度的字词(要求有痕迹) 。 2、说出文章中涉及到的典故及作者用意(组长检查) 3、在古文本上写出第三段的翻译。 (课代表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