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促进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改革
应用转型背景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教育理论研究・应用转型背景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徐 涛 母忠华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智慧的结晶,也是陶行知 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推进本科教学应用转型的背景下,“教学做合一”思想对现代大学课堂教 学的改革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用转型 教学做合一 大学课堂 教学改革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2-0065大学教学方法历来为社会所诟病。
随着招生数量的急剧增长,教学配套设施不足,传统教学方法的强大影响力,使得大学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重大突破。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转型与升级,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探索新的、适合应用转型理念的教学方法。
一、大学课堂教学弊端从教师方面看,大学课堂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偏重知识简单传授,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忽略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不关心学生的情绪体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缺乏教学的热情,缺乏创新的教育思想等。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总是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厌学情绪严重,知识无用论还根深蒂固,缺乏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从教育评价方面看,对教师的评价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不看重授课艺术和水平,不看重授课质量和效果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责任心等,只看重“科研能力”,导致教研分离。
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考评,只注重教育结果,导致教育异化与人的异化。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在应用转型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正为我们大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成果,是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他认为,“光学而不做,或是光教而不做,都不是彻底的教育。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关注点也被放到了职业院校的文化课教学上。
文化课教学的改革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可以对职校文化课教学的改革提供宝贵指导。
本文将探讨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陶行知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使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
在职业院校的文化课教学中,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进行文学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举办历史知识竞赛、举办历史主题展览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还可以培养其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陶行知思想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的文化课教学改革也应该以这一理念为指导,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英语课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政治课上,可以通过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思想注重教育的社会导向。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相结合,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
职业院校的文化课教学改革也应该立足于社会需求,将社会实践与文化课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美术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举办美术作品比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艺术创造力;在音乐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举办音乐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专科生源素质曾经在逐年下滑,高职教学轰轰烈烈的教改和社会职业化需求的呈现也使得高专的文科教学被越来越边缘化。
如何改动这一现状?笔者尝试对传统古代文学教学形式停止改造,选取了学问点中最具有个性学问点,经过导趣知人、引导探求、质疑探求、比拟探求等环节,将学问与理论、才能相分离,以便于激活学生的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合一”的古代文学新课堂。
一、导趣巧问,激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学起于疑,思源于疑”。
可见,疑问是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探求新知的重要手腕,更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求的重要推进力。
在讲授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时,在借助教材和已有学问的根底上,尝试让学生寻觅规律、发现问题,教员恰当加以引导点拨,剖析难点以到达处理问题总结规律的目的。
如剖析意象这一艺术特征时,先借助已有学问设计了“回忆以往接触过的意象”的问题,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详细的作品中去察看剖析辛弃疾词的意象,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最后用“辛弃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象”来逐渐引导学生用串联法、意象剖析法、知人论世法来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在“教”中放手让学生“做”,构成“学”的.积聚。
问题的设计同时也要留意引发学生的兴味。
众所周知,兴味是最好的教师,学习兴味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份,它推进学生不时地去发掘、探求学问。
柳永颇具有戏剧性的两个称号“白衣卿相”和“奉旨填词柳三变”,恰恰能够极好地激起学生的兴味。
对作者生平的预习又能够锻炼学生检索材料、查找文献、汇总归结的才能,此时教员的点拨一方面是学问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
借助学生的“做”,激起学生的“学”,进步教员的“教”。
二、鼓舞质疑,进步学生的问题认识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得好:“学则须疑,学贵善疑。
”苏霍姆林斯基也言“让学生生活在考虑的世界里”。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的中心 。先生拿做来教 , 乃是真教 ; 学生拿做来 学 , 是实 方
学。不在做上用工夫 , 教不成教 , 学也不 成学 。这说 明高职 课程 内容的选择要突 出职业性 , 注重应用性 , 强化实践性。
法子要根据做 的法子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 而在教学 , 在教
学生学 。” 可见 ,教学做 合一” 做” 中心 , “ 以“ 为 强调理论与 实践相 结合 , 重视知识 的应用性 , 这从 根本上改变 了教与 学脱节 、 学与用分离的状 况。当然在做 中学 , 不是盲 目地去
若干意见 ( 教高[04 1 ) 2 0 1 号 强调 :要大力推行 ‘ “ 双证 书 ’ 制
启示和借鉴意义。
度,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这说 明高职教育要求学生不
【 作者简介 】 陶正娟(9 6 )女 , 16 一 , 浙江 台州人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
・
l 6- 3
适用性。 实践中用得上的就教 , 用不上 的就不教。 职业教育
的课 程内容 当以过程性知识 为主。
在《 陶行知全集 》 , 中 讨论 职业教育 的文章并不 多 , 但
是“ 教学 做合一 ” 思想对 于高职 教学改革有着 十分重要 的
教育部关 于以就业 为导向 , 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的 深
仅要 获得 学历证书 ,而且要取得相应 的职业资格证 书 , 因
此课程 内容还应包含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 。
从而使校 内实训基地 不仅成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中心 ,
更成 为学生职业 素质 的训 导中心。再次 , 要广 泛地吸引各
2按工作过程体系重建课程 的内容结构 。 . 传统 的“ 三段 式” 课程 模式 , 是按 照从基 础理 论到应 用再到 实践 的顺序
“教学做合一”——中职教育的助推剂
“教学做合一”——中职教育的助推剂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是教师在教中做,做中教,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我们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时期的创造型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中职教育、创新、合作、学习兴趣“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老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是教师在教中做,做中教,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我们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时期的创造型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学做合一”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本来就差些,思想大都比较活跃,学习时坚持性较差,随意性较强,因此,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的兴趣与热情,都消磨殆尽。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批判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就是为了改变过去的那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过程的,目标就是为了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懂得不但自己学会知识,还要懂得怎样去获得新的知识。
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在做中发现了问题,就会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各种途径就包括了老师的做中教,教中做。
学生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发现问题后,自己又能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 让学生真正品尝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丰收的喜悦。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为人,先心而后技”的教育理念,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性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陶行知思想的指导下,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文化素质。
通过文化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
在教学中,可以与实际的职业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文化知识,加深对职业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强调“培养创造者”的思想,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课程和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创新,使学生在文化课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有所作为。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教学中的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运用能力。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责任感和综合能力等,使学生在文化课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需要教师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才能真正符合陶行知思想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人才。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教育为了发展全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创造心理为目标”等思想深受教育界的推崇。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呢?一、注重培养职业素养职校的文化课教学必须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培养发展学生的全面创造心理”。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选取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一个积极、尊重、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犯错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注重开展实践教学陶行知提出“实践是教育的基础”,要求教育要植根于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行知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教育,不该只是教给我们怎样适应生活,准备我们怎样去劳动,而是怎样逐渐发展人类精神,培养精神上的天才。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选取具有人文精神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情操。
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五、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陶行知提出“评价要符合教育本质,要让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在成长和发展中。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改革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在职校德育教学中的落实
、
教学相长 。 建立 民主和谐的平等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 的“ 教学做合一 ” , 提倡 的是教学相长 的教学形态 , 要求“ 教” 和“ 学” 与“ 做” 相结合 ,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 这也正是对 教 师提 出了建立一种相辅相成 、 教学相长 的师生关系要求 。
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带领学生 去法院旁听公 开审判 , 参 观法院院史展览 , 之后选取
某些典 型案例进行模拟 审判……这样 的德育作业 , 让 学生在参与 活动 的过 程 中体会 到学 习的实效性 和价值 , 从 而引发进一步探究
的兴趣 和意愿 , 不仅提升 动手 、 动脑 的能力 , 更 有利于学生形成 自 觉主动学习的 良好 习惯 。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德育教师 , 要能真正把 陶行 知先 生的“ 教学
长久 以来 , 德 育作业几乎成 了抄写的代名词 , 学生觉得做德育 作业毫无意义 , 教 师也觉得作业反馈不 了学生的德育素养情况 。 为
于是 , 在 教学 中, 我不要求学 生服从 , 而是通过商议 的方式 进 了改变这种情况 , 我尝试在德育课程开展多元 化的作业 形式 : 譬如 行交流 。当学生有 自己的想法 的时候 , 我 首先赞扬他 的独创性 和 在《 职业生涯规 划与就业创业 》 课程 中 , 我安 排学 生去和学校 的往 敢于质疑的精神 , 然后再一起讨论其想法 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 对 于 很 多问题 , 我 不给 出预设性 答案 , 也不做对错 的绝对评价 , 而是 让 届毕业生 接触 , 和师兄师姐们 对话 , 通过 示范效应 , 从而反思 自己
二、 创境 引情 , 围绕生活实践需要展 开教 学 “ 教学做 ” 有一个共同的中心— — 实际生活 。 每一节课前 , 我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在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有深远影响的理念和思想。
在现今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的思想,进行课程改革,提高职校文化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贴近实际生活。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上,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专业文献、写作报告等方式培养专业素养。
而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数学知识的掌握。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陶行知提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情感认知能力。
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精髓。
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地理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语文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阅读名著和写作作文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道德观念。
在思想政治课上,可以通过讲述先贤的事迹和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艺术课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能力,让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和传递社会价值观。
陶行知的思想为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我们应借鉴其理念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推动职校文化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启示论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启示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高职学校语文教学有很好启示。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努力把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反映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05-02目前,就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而言,作为高职学校基础课之一,本应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推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课程,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很多学校偏重技能培训,忽视文化基础,一再压缩语文课时总量;另一方面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沿用普高模式,缺乏职教特色。
我想,我们教育制度关注之点不应只在于传授知识或训练与培养知识性的旨趣,而在于引导、教化人生及与之相关的人文修养。
这方面,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
”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形成了具有陶行知自身鲜明风格的三大基石,或称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它们分别展示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陶行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早期的倡导者之一,早在1918年曾撰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在这篇文章中,陶行知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角度,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应济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任何人都要有独立的职业,职业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
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
”职业学校要培养出能生利的学生,首先要注意学生的“才能”和“兴趣”,其次要使学生有正当的择业方法。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启示发布时间:2021-12-17T01:47:01.67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7期作者:陈彩萍[导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陶行知思想被反复提起并且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框架,其中教学作合一思想是陶行知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教育改革有非常关键的启示作用。
陈彩萍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 212200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陶行知思想被反复提起并且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框架,其中教学作合一思想是陶行知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教育改革有非常关键的启示作用。
许多中职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全面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摆脱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整合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元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合一思想;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启示引言中职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学生主体地位不容忽略。
教师需要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及提升,结合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实现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利用,保障学生能够变得更加主动自觉和自信。
其中陶行知教学合一思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明显的作用,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真正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作用以及指导价值。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主要是指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学习方法之间的有效结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性,着眼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通过对整个教学流程的逐步优化升级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向上的指导以及教育,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发自心底的学习意愿。
其中学生知行合一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意识树立最为关键,教师需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地位,与学生做朋友,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自我规范和自主反思。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篆刻家、书法家,他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伟人”。
陶行知的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的思想,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兴趣和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只有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强调“教育就是实践”。
职校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实地考察会计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可以引入实习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认为创新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课题研究、创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在跨学科的情境下,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任务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教师的教育能力培养。
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中,需要加强教师的教育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的思想,进行相应的改革。
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采用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陶行知主张学以致用,强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实践课程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途径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历史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陶行知提出"教育体系应是一个理而兼情的体系",他认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的思想,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的思想为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使职校文化课教学更加适应时代需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启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虽然“需要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各教育教学要素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奏效”,但是更“需要侧重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
” [2]为此,培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涉及两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以达到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何“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的路径,才能够促进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任何教学活动“就是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而设计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活动。
”[3.]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知识、能力“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的评价者,面对以上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必须调整其语文教学理念及方法策略。
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对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调整教学理念及方法策略给了启示。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
二是他认为,“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
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中,“做”是核心,做中教、做中学,强调的是“做便是教”,“做便是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 教学做 合一" 想对 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思
陈 鑫
盐城 ( 盐城 纺 织职业技 术 学院 江 苏・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240 ) 205
文章 编 号 :6 2 7 9 ( 0 9)0 0 1 0 1 7— 8 42 0 3— 3 — 2
1学什么——教 学内容的改革
陶行知主张教育要 以生活为中心 , 的方法根 据学 的方法 , 教 学 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 , 怎样学就 怎么教 , 教与
学都以做为 中心 , 这个中心就是 “ ”也就是实际生活 , 事 , 教学做都要
在“ 必有事焉” 上用功。陶行知办 的是乡村教育 , 所以学校开设 的课 程主要也 和乡村生活有关 , 他开设 的课程有“ 农事教学做 ”“ 、烹饪教 学做” “ 等,和马牛羊鸡犬 豕做朋友 ,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 ” 这幅对
摘
要
现代 教育家陶行 知先生提 出了“ 学做 合一” 教 的教育
生 的学习和就业有效衔街 , 教会学生在校期 间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 际工作 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 培养职业适应 能力 , 提高他们 的就业竞
争力。
理念 , 反对一切读死书 , 做书呆子的行 为, 主张以整个社会和 自然为
教科书 , 把社会 生活 的内容作为教 学的内容。这对 当前高职教 育的 改革创新具 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教 学做合一 高 职教育 和谐
研发 , 学生掌握 获得知 识和能的方法与手段 , 使 掌握 产品研发的
思路 和途径 , 培养学生创新 创业 的能力 。
22 教 会 学 生 学 会 学 习 .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战士。
他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为世界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陶行知思想所追求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关注全面素质的教育,这些都为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思想强调以人为本。
他主张学校教育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潜力。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文化课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陶行知思想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意志和审美等全面素质。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陶行知思想对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推动职校文化课教学朝着更加人本、全面、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职校文化课教学现状分析职业学校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而设立的学校,其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术知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对各种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职校教育中,文化课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瓶颈。
一方面,由于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文化课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部分职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存在问题,也导致了文化课教学难以开展。
有必要对职校文化课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是制约文化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由于职校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了文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沟通障碍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
他不仅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为了在职业教育中更好地发扬陶行知先生的精神,促进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一、加强职校文化课的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实际用处。
陶行知先生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强调学生必须学会实用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职校文化课的教学应该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的生产、服务和管理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职业精神和道德价值。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应该目的在于学生自己去发现及进行的实践活动中”,反对只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方式。
职校文化课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
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变革社会的力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不同人员的分工与协作、加强互相交流和精神互助,在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区分待遇、以成绩论英雄的学习方式会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降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职校文化课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例如通过教学视频、微信公众号、网络课程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学习指导、借助电子设备进行实践调研和创新探究等,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同时,应该采用基于项目、问题和案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案例中,自主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思想家,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
陶行知提倡实践教育
和劳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陶
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职
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职校文化课教学应注重实践教育。
陶行知认为,实践是教育
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职校文化课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或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
创新能力。
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职校文化课教学应注重劳动教育。
陶行知强调劳动是培养学生
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职校文化课教学
可以引入劳动教育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劳动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清洁、修缮,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等。
通过参与劳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培养对劳
动的尊重和珍视。
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职校文化课教学应注重个性发展。
陶行知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
己的特点和潜能,教育应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
职校文化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兴趣和特长,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课外作业设计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培养学
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来导航高职语文教学
2017.12理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陶行知先生主张:事怎么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学做合一”理念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陶行知多年实践总结得出的教育成果,对当时的教育,乃至当前的职业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导航作用。
从语文课程的属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是这样要求的:“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而增强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服务。
新课标对学生语文实践性的强调,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如何运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来指导我们的高职语文教学呢?一、“教”与“学”相辅相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行知提出: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在于教学,教学生学,只有把教与学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中的任务。
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他认为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很重要,在他看来,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新文化,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师生关系新型化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其次,善于赞赏学生。
高职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来导航高职语文教学◎于 娟征,语文承担着特有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情怀内蕴。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阶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行合一,即教学做合一,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真正体现出来,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和做而不断修改调整,为将培养学生为实现“真人”而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摘要: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主旨是教与学紧密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手实践,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需求,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和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注重将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创新,从而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关键字:教学做合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与应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思想上的依据,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比如可以在自身需要的时候完成较高质量的文字表达,教师则要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巩固与知识应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广阔的空间。
这对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非常有利。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全面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积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兼顾多种现代化教学元素和手段,鼓励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做”的能力,从而推进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升华。
一、教案阶段“教学做合一”渗透与应用在设计教案和课件时,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思考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的教学环节。
设计中需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做”的时间,还需要关注每个环节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确保课程的顺利推进。
因此,这一阶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多更复杂,需要培养的能力也更全面。
然而,由于考试压力和学科特点等原因,一些学生会感到学习困难,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出现了死记硬背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融入辩论、表演、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最大的时期,常常会因沉溺于书本和考试中而缺少社交学习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促进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改革
【摘要】本文解释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理论内涵,阐述了这一教育思想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
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思想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
陶行知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一文中说:“‘教学做合一’就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做上学的是学生。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涉及三层涵义:一是先生的责任。
即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二是方法,即教育现象的说明。
“它主张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三是生活现象的说明。
即“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关于第一种涵义,陶行知认为,大凡世界的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个活泼的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篓子;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第三种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关于第二种涵义,陶行知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社会经验,而且是社会经验的不断改造。
个体只有运用从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才能获取真知。
因此,活的教育就不能沿用传统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教育模式,而应采用“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教学做都要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教学上的运用。
关于第三种涵义,陶行知认为,“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统一在“做”上,在做上教学相长,变教授法为教学法的过程。
陶行知认为,过去的教师一味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除了书本之外,没有别的知识可教;而学生只管在书本知识上下功夫,不在实践领域
钻研。
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因此,陶行知大力宣扬“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要在“做”上下功夫,这样“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
由此可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精神是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的结合,其思想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这对当前正在进行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教学做合一”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1.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运用“终身教育培养求知欲,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一思想在教育观上实现了由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转变为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只有人得到了全面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发展。
这也是对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的科学阐释。
2.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和任务,陶行知有力地批判了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这一弊端,他主张教学要和生活相结合、和实践相结合。
目前山西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培养目标定位于“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与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水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为其学好其他各专业课程并满足社会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这一目标的确立践行了陶行知的教学主张,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一些大学的教师也形成了让学生跟着自己走的教学思维定势,教学的主动权一直为教师所控制,学生无权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教师强加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陶行知彻底否定了传统教育中这种教师只顾教、学生只顾学的单向性,他强调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个问题,教师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的解决方法,而应该教给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程序,经过学生的思考,加上教师的启发指导,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方法,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推想其它方法,以解决其它问题。
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知识之本源,求知识之归宿”。
《山西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建议》也明确提出要“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此当代大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要彻底发生转变,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有效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形成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以接受为唯一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做合一”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能运用“活的知识”、有“生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山西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建议》多次强调:“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可见,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陶行知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大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固守大学语文重文学知识、轻应用能力,重基础知识、轻动手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阅读、写作和说话能力上。
要进行实践性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还要用开放的眼光把握社会发展脉搏,体现“大语文”教学的前瞻性特点,要面向未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日后就业所需,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伟大创新,他主张的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等观点,对当前大学语文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2]山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山西省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建议.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