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光的直线传播
九年级物理第13至16章知识点归纳
第13章:光的传播和折射
1.光的传播特性: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波动性、光的直线传播
定律。
2.光的折射现象:入射角、折射角、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
3.折射率和光速的关系:折射率的定义、折射率和光速的关系、绝对
折射率和相对折射率。
4.光的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应用。
第14章:光的色散和光的波动性
1.光的色散现象:光的分光、凸透镜的光的分离、折射角和入射角的
关系。
2.光的波动性:光的波长、光的频率、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第15章:光学仪器与光的成像
1.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薄透镜成像公式。
2.成像规律:实物的成像和像的位置、实物与像的形状、实物与像的
大小。
3.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
第16章: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源、声源的特性(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特点。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速的定义、声速与介质的关系。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第13至16章的知识点归纳,主要涵盖了光的传播和折射、光的色散和光的波动性、光学仪器与光的成像、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需要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折射现象和全反射、光的色散现象和波动性、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成像规律,以及声音的传播介质和传播速度等。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光学和声学提供基础。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1一、说教材《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了解什么是光源,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提高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难易程度,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重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
难点:组织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过程。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还不太了解,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说教法本节是学习光现象的一个开始,是以后学习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础。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体现“学生为主体,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篇一」第1周8月24日至8月31日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第一单元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第1课时力重力第2课时弹力及弹力的方向第3课时弹力大小的计算第4课时摩擦力及摩擦力的方向第5课时摩擦力大小的计算第6课时三种常见力的综合应用第2周9月1日至9月7日第二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第7课时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第8课时力的正交分解第9课时利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第三单元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第10课时受力分析第11课时共点力的平衡第12课时几种处理平衡问题的方法第3周9月8日至9月14日第13课时实验一:长度的测量第14课时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5课时实验三: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第16课时本章总结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一单元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第17课时质点、参考系、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第18课时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第4周9月15日至9月21日第二单元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第19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第20课时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第21课时追及和相遇问题第三单元运动图象的探究分析及应用第22课时 S-t 图象和v-t 图象的理解第23课时运动图象的应用第24课时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5周9月22日至9月28日第25、26课时本章总结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单元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第27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运动学的综合第28课时牛顿第三定律第二单元牛顿第二定律第29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瞬时加速度的分析和求解第30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第6周9月29日至10月5日第31课时超重和失重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第3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第33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临界极值问题中的应用第34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传送带问题中的应用第35、36课时本章总结第7周10月6日至10月12日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单元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第37课时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第二单元平抛运动的规律第38课时平抛运动的规律第39课时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及两个推论的应用第三单元圆周运动及其应用第40课时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第41课时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第42课时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分析第8周10月13日至10月19日第四单元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第43课时开普勒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第44课时万有引力定律有天文学上的应用第45课时人造卫星双星问题第46课时实验五: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第47、48课时本章总结第9周10月20日至10月26日第五章机械能第一单元功功率第49课时功第50课时功率第51课时汽车起动问题的分析第二单元动能定理第52课时动能定理第53课时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单一物体运动问题第54课时应用运动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第10周10月27日至11月2日第55课时应用运动定理求解多物体的运动问题第三单元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第56课时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第57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体系中的应用第58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结合第59、60课时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第11周11月9日至11月16日第61课时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62、63课时本章总结第六章动量第一单元冲量动量动量定理第64课时冲量和动量第65课时动量定理及应用第66课时动量定理在全过程中的运用第12周11月17日至11月23日第二单元动量守恒定律第67课时动量守恒定律及条件第68、69课时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第70课时碰撞、爆炸问题分析第71课时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临界问题第三单元动量与能量综合问题第72课时研究动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第13周11月24日至11月30日第73课时利用两大定律处理弹簧类问题第74、75课时利用动量守恒解决“子弹打木块”类问题第76、77课时利用两大定律处理圆周运动类问题第78课时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14周12月1日至12月7日第79、80课时本章总结第七章机械振动机械波第一单元机械振动第81课时简谐运动的规律第82课时振动图象第83课时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第二单元机械波第84课时机械波及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第15周12月8日至12月14日第85课时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第86课时波的多解问题第87课时波的特有现象第88课时实验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第89课时本章总结第八章热学第一单元分子动理论第90课时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第16周12月15日至12月21日第91课时分子热运动分子力第二单元热力学定律气体第92课时物体的内能热力学定律第93课时气体的压强第94课时实验九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第95课时本章总结第九章电场第一单元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第96课时电荷库仑定律第17周12月22日至12月28日第97课时电场强度电场线第98课时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平衡和非平衡问题第二单元电场能的性质第99课时电势电势差第100课时电势能电功第101课时等势面和电场线的综合应用第三单元电容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第102课时电容电容器第18周12月29日至1月4日第103课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第104课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第105课时实验十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第106、107课时本章总结第十章恒定电流第一单元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第108课时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第19周1月5日至1月11日第109课时串并电路的特点第110课时电功和电功率第二单元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111课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112课时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第113课时闭合电路的功率计算第三单元电流表和电压表电阻的测量第114课时电流表的改装第20周1月12日至1月18日第115课时电压表的改装第116课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选择第117课时伏安法测电阻第118、119课时实验十一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第120、121课时实验十二测量金属的电阻率第21周第122、123课时实验十三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第124、125课时实验十四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第126课时实验十五用多用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第22周第127课时实验十六传感器的简单应用第128、129课时本章总结第十一章磁场第一单元磁场的描述第130课时磁场磁感线第131课时磁感应强度安培定则第二单元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132课时安培力第23周第133、134课时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的平衡和加速问题第三单元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第135课时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136课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分析第137课时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第138课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第24周第139课时洛仑兹力的多解问题第四单元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第140课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实际应用第141课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回旋加速器第142课时回旋加速器第143、144课时本章总结第25周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第一单元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第145课时磁通量电磁感应现象第146课时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第147课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第148课时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第149课时自感现象及应用第三单元电磁感应定律的综合应用第150课时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和力学问题第26周第二单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第151课时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和图象问题第152课时本章总结第十三章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一单元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规律第153课时交变电流的产生及规律第154课时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第二单元变压器电能的输送第155课时变压器及应用第156课时电能的输送第27周第二单元电磁场和电磁波第157课时电磁场和电磁波第158、159课时本章总结第十四章光学第一单元几何光学第160课时光的直线传播第161课时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第二单元光的本性第162课时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的电磁说第28周第163课时实验十七: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第164课时实验十八: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第165课时本章总结第十五章近代物理初步第一单元量子论初步第166课时光电效应第167课时光的波粒二象性能级第二单元原子核第168课时原子核第169课时本章总结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篇二」高三物理期末复习计划范文的确,好多同学成绩不理想,并且,这仅仅是力学部分,后面的电学还没复习,就已经焦头烂额了。
光的传播规律
分析:画出从水面正上方向下看 水池底部的观察光路如下图,
水池底部某点S发出的沿垂直于水 面附近小范围内的光线折射出水 画并射入观察者的眼睛,使观察 者感觉到的水池底部的S点在处, 在此根底之上运用折射定律及相 应的几何关系即可求解。
O
O′
S′ r i
S
解析:由光的折射定律,得 sin i 1
sin r n
高三第一轮复习
光
光的传播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同一种介质。 ②均匀介质。 〔2〕光的直线传播是一个近似的规律: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比较或者比波 长小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将可能 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3〕光的直线传播方面问题的分析: 常见的问题有:日食、月食、本影、半影等问题。 解题关键: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 几何知识计算。
0.8
θ2
si2 n (R R r )2 rH 212 1 8 2 824 0.6
由折射定律得
:n
sin 1 sin 2
得
n 4 3
例10:如下图,有一截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棱镜ABC,
∠A=30º.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
在距AC边d处有一与AC平行的光屏。现有由以上两
种色光组成的很细的光束垂直AB边射入棱镜.〔1〕红
由相应的几何关系,得:
tani oo oo tanroo oo
os h
os h
考虑到观察者沿垂直于水面方向观 O 察时,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均很
O′
小,而当角度很小时,又有:
S′ r
sini≈tani,sinr≈tanr
第16讲-光现象-学案
第16讲光现象【考纲解读】1.命题依据:根据中考考点进行合理命题。
2.试卷导向:考查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重点考查凸透镜成像在生活当中的应用,画图题今年应引起重视。
3.学科要求:掌握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色散的概念,凸透镜成像特点对生活实际的应用。
【考点分析】2017年第1题选择题考查了。
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区别画图题考查了凹透镜成像的光路图2018年第1题选择题考查了光的反射的生活实例,17题考查了画图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2019年第14题选择题考查了光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色散的实际例子。
15题考查了照相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特点。
30画图题考查了折射的光路图【真题拾遗】2019年中考真题:(2019深圳)14.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2019深圳)30.(4 分)(1)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界面MN 上的反射光线如右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018深圳)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雨后的彩虹B.树荫下的光斑C.池水看起来“浅”D.树在水中的倒影(2018深圳)17、(1)如图甲所示,请将凸透镜的光路补充完整。
1.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鱼在水中漂﹣﹣光的折射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C.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和振幅有关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模拟演练】1.(2019福建)6.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2.(2019鄂州)18.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A. 50cmB. 1mC. 1.5mD. 2m3.(2019鄂州)19.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折射的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折射的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每秒300,000公里。
4.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的反射定律: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相等。
光的折射定律: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例关系:sin i / sin r = n2 / n1,其中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n1为入射介质的折射率,n2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4.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干涉定律:1.干涉现象发生在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
2.干涉光束的相位差决定了干涉条纹的亮暗和间距。
3.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与干涉光束的间距成反比。
光的衍射定律:1.衍射现象发生在光通过狭缝、小孔或障碍物时。
2.衍射光束的分布与衍射孔径的尺寸和光的波长有关。
3.衍射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与衍射孔径的尺寸成反比。
光的偏振定律:1.偏振现象发生在只允许特定方向的光波通过时。
2.偏振光束的振动方向与偏振器的方向有关。
3.偏振光通过偏振器时,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器方向平行的光能通过。
光的互补律:1.红色光和青色光是互补色。
2.光的不同颜色混合后可以产生白光。
光的能量和频率关系:1.光具有能量,能量与光的频率有关。
2.光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光的强度无关。
光的吸收和发射定律:1.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发射具有选择性,与光的波长有关。
2.吸收光的波长与物质内部的电子能级有关。
3.发射光的波长与物质内部的电子能级差有关。
光的传播与应用:1.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2.光的传播形式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一、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提出初中物理尤其要学习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把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作为主要内容,把“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和谐地统一起来,以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光学内容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本节课对光学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总领的作用,它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必备知识,使学生了解到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后通过学习,对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小学知识储备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关键如下:教学重点: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实验现象分析、类比论证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本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过程以生活情境和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学习新课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提问】我们想要看见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太阳、恒星、闪电、点燃的蜡烛、通电的电灯……【引出光源概念】(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的分类①按形成原因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闪电等属于天然光源;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属于人造光源。
②按发光原理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如点燃的火把、发光的电灯等属于热光源。
萤火虫、水母等属于冷光源。
萤火虫发出淡淡的绿光大海深处水母的发光【提问】月亮是不是光源?月亮自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过渡】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2. 光的直线传播(1)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提出问题】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路径怎样的?【猜想与假设】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可能沿直线传播。
支持事例:透过树林的光束是直的;城市灯光中的激光束是直的等。
【进行实验】(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充满烟雾的较暗的空间,就能够观察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烟雾可用点熏香的办法,也可以用喷水壶喷水雾的方法。
(2)光在水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水中,如图所示,就能够观察到光在水中的传播现象,光在水中的可见度较小。
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碳素墨水。
光在水中的传播光在玻璃中的传播(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就能够观察到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现象。
玻璃砖要有一面是磨砂面,并要让光束紧贴着磨砂面在玻璃砖中传播。
(4)光在不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在玻璃缸中盛入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径如图所示.分析:在玻璃缸中盛入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后,玻璃缸里的水不均匀,光的传播路径不是直线。
【播放视频】——《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结(必备16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总结(1)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5)排队看齐;(6)射击瞄准(7)立竿见影。
小孔成像特点:(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
(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影子的形成: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判断月食: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判断日食: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108m/s。
光年: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1012Km。
二、光的反射法线: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的分类: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九年级同步辅导教材初二三电子讲义教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辅导讲义目录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讲运动的描述第3讲运动的快慢(基础)第3讲运动的快慢(提高)第4讲测量平均速度第5讲《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5讲《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6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7讲声音的特性(基础)第7讲声音的特性(提高)第8讲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第8讲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提高)第9讲《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9讲《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10讲温度第11讲熔化和凝固(基础)第11讲熔化和凝固(提高)第12讲汽化和液化(基础)第12讲汽化和液化(提高)第13讲升华和凝华(基础)第13讲升华和凝华(提高)第14讲《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第14讲《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第15讲光的直线传播第16讲光的反射(基础)第16讲光的反射(提高)第17讲平面镜成像(基础)第17讲平面镜成像(提高)第18讲光的折射(基础)第18讲光的折射(提高)第19讲光的色散(基础)第19讲光的色散(提高)第20讲《光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20讲《光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21讲透镜(基础)第21讲透镜(提高)第22讲生活中的透镜(基础)第22讲生活中的透镜(提高)第23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基础)第23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第24讲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第24讲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第25讲《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25讲《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26讲质量第27讲密度(基础)第27讲密度(提高)第28讲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第28讲测量物质的密度(提高)第29讲密度与社会生活(基础)第29讲密度与社会生活(提高)第30讲《质量与密度》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30讲《质量与密度》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交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光的直线传播》。
根据教材的编写,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介绍什么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及现象;2.光线的直线传播路径规律: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是沿着直线路径进行的,光的传播路径与光源与物体的位置有关;3.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并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规律;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如光的反射、折射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及现象;2.掌握光线的直线传播路径规律,能够根据光源与物体的位置预测光的传播路径;3.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并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规律;4.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三、教学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光线的直线传播路径规律;3.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及观察。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交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具:黑色纸板、直尺、手电筒等;3.实验器材:光线传播实验装置。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导入引入问题老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光能直线传播吗?为什么有些物体看不到?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直线传播》。
环节二:概念讲解1.通过示意图,介绍什么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以及现象;2.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规律,即光的传播是沿着直线路径进行的,并由光源向各个方向传播;3.引导学生观察实际光源的传播路径,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环节三:实验探究1.准备实验器材:光线传播实验装置;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规律;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的直线传播路径与光源与物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光的直线传播(市公开课)教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市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2.掌握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和规律;3.进一步认识光的传播媒质和介质的特性;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1.引入:通过展示一段与光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方式,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3.通过简单的讲解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规律。
第二部分:光的传播媒质和介质的特性1.引入:引出光的传播媒质和介质的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列举常见的光的传播媒质和介质,并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和总结光在不同媒质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学生归纳总结光在不同媒质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加深对光传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法:通过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归纳、总结。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特性。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1.导入: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引导: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
3.讲解与讨论:进一步讲解和讨论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规律,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总结: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规律,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部分:光的传播媒质和介质的特性1.导入:引出光的传播媒质和介质的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和总结光在不同媒质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教师讲解与指导:教师讲解光在不同媒质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4.学生归纳总结: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光在不同媒质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5.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光在其他不常见媒质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初中物理16章最全知识点
初中物理16章最全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4.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5.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1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1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极速攻略-密集突破】-光现象-讲义学案
屏上的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
A.像不断变大
B.像始终是实像
C.像始终是倒立的
D.像先变小后变大
名校内部讲义
第 3 页,共 9 页
中考冲刺-物理
14.下列光学仪器中,通常情况下用来成放大实像的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平面镜
15.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6.如图 5 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
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
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光
屏上会成一个
、缩小的实像(填“正立”、“倒立”)。
图5
17.如图 6 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当烛焰
实验 序号
4 5 6
物距 u/cm 30 24 14
像距 v/cm 20 24 84
像的 高度 0.7d 1.0d 6.0d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等数据中的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及像的大小,可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不同,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
16
物到凸透镜 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透镜距 离(cm)
约 47 约 26 约 22 约 18
80 约 34 约 27 约 22
正、倒 倒立 倒立
像的情况 大、小
2022冀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光》教案(含目录)
2022冀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光》教案第14课光从哪里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来自物体的反射光。
2.能说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探究1.能从光与生活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设计眼睛看见物体的实验方案。
3.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科学事实。
4.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结果。
5.能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6.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光从哪里来产生探究兴趣。
2.能实事求是,以多次实验现象为依据作出判断。
3.能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设计眼睛看见物体的实验。
4.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光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教学重点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来自物体的反射光。
2.能说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教学难点能设计眼睛看见物体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窥视孔内部涂黑的实验盒3个、写字的卡片、带开关的发光物品、手电筒、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生活中用到光的各种场景图片)我们的生活中有了光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光?2.观察:(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中各是什么光。
3.讲述: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很多不同的光,我们把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4.讨论:哪些光是来自光源的光,哪些光是来自物体的反射光?学生分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中。
5.思考:不管是来自光源的光,还是来自物体的反射光,我们的眼睛为什么都能看到呢?(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眼睛是怎样看见光源物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一、知识网络新课引入: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 列举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光的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新课讲授:同学们提的问题提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
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2.分类:光源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按发光原理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1)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水母等。
(2)人造光源有:火把、油灯、蜡烛、电灯等。
(3)热光源有:太阳、火把、油灯、电灯等。
(4)冷光源有:萤火虫、水母等。
提醒:月亮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光源必须是本身能发光的物体。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比如:我们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小孔成像等。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提醒: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形象直观的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光不能直接照射到,跟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称为物体的影子。
4.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3)小孔成像。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5)射击瞄准要求三点一线。
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299792000m/s。
空气中的光速大约为29970000m/s。
计算中,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00000000m/s。
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3/4 C。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玻=2/3 C。
3.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板书: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神奇2.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
(4)影子、日食、月食的成因。
3.光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c=3⨯108m/s ,v空气≈v真空;v水=34v真空;v玻璃=23v真空。
二、典型例题例1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例2 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例3 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路灯下人的影子 B.从湖水中看到岸边树的“倒影”C.教室里的黑板“反光” D.清澈的水底看起来变浅了例4 下面关于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光年”是时间单位, B.光的传播是要时间的,C.光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快, D.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例5 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日食、月食现象, B.“立竿见影”,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成各色光。
例6一人沿公路步行,在经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灯光照射到人身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长, 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 D.先变长,后变短。
例7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各种姿态,在墙上会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D .无法确定。
例8 ______的物体叫光源,①太阳 ②电视机的画面 ③萤火虫 ④月亮 ⑤点燃的蜡烛 ⑥耀眼的金属面等物体中,_____是光源(填序号)例9 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为_____m/s 。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练习1.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其沿直线前进,这是由于_____,应用这一规律还能解释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出两个例子)。
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行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_________的,这种现象是叫_________,是由于_________而形成的。
3.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文学上所说的光年是______单位,1光年=____________m ,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大约为______光年。
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 ,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m .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的是( )A .在有雾的天气里,看到从汽车头灯里射出的光束B .电影院里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C .透过云雾缝隙的太阳光束D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能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束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竹的倒影B .水面“折”枝C .手影D .镜中花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光在均匀的通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红、绿、蓝是颜料的三原色C .太阳、萤火虫、烛焰、灯笼鱼都是天然光源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3/49.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形状 B.各种形状C.圆形的 D.树枝形状10.现在已经可以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如果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经月球反射后返回地球经过256s的时间,由此可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A.7.68×105 m B.7.68×108 mC.3.84×105 m D.3.84×108 m11.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⑴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⑵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⑶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⑷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四句话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⑴⑵⑶⑷ B,⑴⑶⑷ C,⑴⑵ D、⑶⑷12.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13.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14拿一只空的易拉罐,在底部用钉子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然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把小孔对着窗外的景物,可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一个______立的像,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形成的。
15.模拟“日食”和“月食”现象实验器材:蜡烛、火柴、乒乓球、皮球(或气球).实验步骤和方法:(1)点燃蜡烛,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一手持乒乓球(代表月亮),另一手持皮球(代表地球).(2)使皮球围绕蜡烛运动,乒乓球围绕皮球运动,观察皮球、乒乓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当乒乓球、烛焰、皮球三者处在同一直线上时,皮球上的某一部分被乒乓球的黑影挡住,这种情况相当于日食.当烛焰射向乒乓球的光全部或部分被皮球挡住,这种情况相当于月食.全部挡住是月全食,部分挡住是月偏食.本实验最好两人合作,并在晚间关闭电灯后或者在室内遮光的条件下进行.通过上面的实验,请你回答:(1)日食、月食的成因是什么?(2)发生日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请画出示意图。
.四、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 B,月亮 C.萤火虫 D.电灯2.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C、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以上说法都正确4.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A.树叶的影子B太阳的像 C、太阳的影子 D、树叶间的空隙的像5.从地球想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经过月球返回地球共需 2.56S,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A.3.84×108Km B、3.84×105Km C、7.68×105Km D、7.68×108Km二、填空题:6.夜晚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从一路灯下远离时,他看到自己的影子的长度变___,这种现象可以用光的_______来解释.7.如图所示的是某地区出现的“日全食”现象的原因,其中B表示的是________的位置(选填“地球”或“月亮”)8.光从太阳到地球需要8min,则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Km。
9.光年是________的单位,1光年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时,由于无法解释日食的形成原因,人们迷信地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
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__来解释日食的原因.如图所示,有乒乓球、足球和瓦树较大的白炽灯。
请你用这三种物品代表相应的星球,设计出观察日食成因的实验,并根据三个星球的排列位置,按示例,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三、实验题:11.请你设计出一个在雷雨天里能测出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的实验。
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的方法。
12.观察自己早、中、晚时在太阳底下的影子是否一样?通过作图解释你观察到现象的原因。
13.“坐井观天,所见甚微”,请用图描出其中的道理。
14.夜晚抬头望天空,所看到的恒星是它的实际位置吗?参考答案1、B; 2、D; 3、C; 4、B; 5、B; 6、长,直线传播; 7、月亮; 8、1.44X108;9、长度,9.4608 X1015m; 10、光的直线传播,乒乓球,月亮,足球,地球; 11、略; 12、略; 13、略;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