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初探内容提要: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我们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我们在历史课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历史知识,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又是青少年掌握人类的某个学科的专门知识以及做人的必备基础。
这个道理可以说是在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适用的。
一、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历史能启迪人的智慧。
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教人以古知今,以古鉴今,能够提高人们对周围事物以至整个社会的洞察力、思考力与判断力。
革命导师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制订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都依赖于对历史与现状的深刻认识与把握。
邓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精辟分析以及对建国后四十年社会历史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之上。
伟大的政治家需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或参考。
同样,普通社会成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也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悄悄发生作用。
第二,历史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热爱并且忠于自己的祖国,这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因此,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爱国主义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情感;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探索、进取的民族责任心;以及为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而勇于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的民族英雄主义。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传统应试教育对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严重冲击着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着重表现在三个方面: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是面向少数尖子生;2、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则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3、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死记硬灌,搞短期突击,用题海战术。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常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缺乏兴趣和热情,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历史教学中心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1. 学生缺乏兴趣由于历史学科的性质,它需要学生对过去的事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然而,在今天的高中教育系统中,学生更多关注于成绩和考试,而不是关注如何了解历史内容。
因此,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
2. 学生需要的东西与教学内容不符现代高中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循着传统的简单背诵和记忆模型,而不是关注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在学生中引起厌倦,因为大多数高中历史内容往往是被认为是“无用”或者“无聊”的。
3. 教学资料不够教学资料不够,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是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学生需要的是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和方法,以保持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二、解决方案既然存在着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它。
以下是关于如何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策略:1. 采用趣味化教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采用更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料。
教师们可以使用悬疑故事、趣味化的测试、多元文化理解等方法,以建立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2. 把困难变得容易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内容可以极具挑战性,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
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基础,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料,以满足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需求。
3. 创造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将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教师可以在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历史文物展览中寻找教学资源。
还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动式游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
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评分体系过于注重笔头功夫和成绩,缺乏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这也很难保证教育的全面性和多元化。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能力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一部分:问题分析1.缺乏活动性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和学习兴趣的低下。
2.知识点过于繁杂高中历史知识点众多,学生难以完全掌握。
教师往往面临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难以全面讲解每个知识点,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3.缺乏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即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4.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通常偏向于政治、战争等方面,而这些对许多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和枯燥,不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厌烦情绪。
第二部分:解决策略1.引入互动式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一些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竞赛等,促进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系统化知识点教学针对历史知识点繁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
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历史思维培养的力度。
通过提问、讨论和观点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4.结合学生兴趣教学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例如通过影视作品、历史场馆参观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增加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第三部分: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1.策略实施针对上述问题和策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相关策略,如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设置互动环节等。
历史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实施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探究
历史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实施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探究摘要:文章在总结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内容、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阐释了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最后,探索性地提出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对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科学开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探究一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必然呼唤高素质的人才,故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素质与学习工作能力。
而这三个方面恰恰是历史教育教学培养的重点,是由其特定的学习内容以及沧桑浓厚的历史感所决定的。
历史教育不仅能使人增长文化知识,更能从历史发展、经济的角度,给人以更大的启迪;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历史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便利条件。
本文欲从历史教学的角度重点探讨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
一、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当下盛行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其提出的最主要目的是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更好地促进学生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具体在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则是克服传统历史教学中种种弊端的利剑,也是谋求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是,作为施教者不再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认真的讲解,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在提出和坚持不同看法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反映到历史教师的教学目标上,则是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及奉献精神等。
通过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求真理等优良品质。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通过历史教学可以顺利地实现这一目标。
历史学科知识可以说浩如烟海,综合了各类学科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
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兴趣是知识的入门。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增强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题。
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的成败。
如果教师一上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
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一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
所以讲这一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
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
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
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
”这时我指导学生看《刘胡兰》、《秦桧》的插图。
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
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的理性思考和教学建议
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的理性思考和教学建议【摘要】在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探讨了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引出了如何构建批判性思维的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价值观、注重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性思考和教学建议。
结尾部分给出了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全面提升学生历史素养水平的建议,旨在推动历史教育走向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发展,以培养具有高品质素养和历史意识的新一代学生。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素质教育、历史教学、理性思考、批判性思维、历史文化素养、历史价值观、趣味性、互动性、多样化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发展方向、学生素养水平。
1. 引言1.1 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历史教育也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在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下世界的变化。
历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历史教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自信地立足和发展。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也能够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的影响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倡历史教学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摘要:教师以何素质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这个主题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威信,也直接关系到教与学这个问题,不可或缺地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
具有广博丰富的专业知识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进行交流的场所,同时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学科性和专业性的。
作为教师应该高屋建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还要有较强的理论修养,现在的教师应是讲坛上的多面手,要能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从历史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体现历史的价值等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教师素质,学习兴趣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史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国教育的出路所在。
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花大力气进行教育改革,并在一些地方进行素质教育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教育改革阻力较大,也是个好大的工程,做好它很不容易。
总的来说,现在素质教育改革雷声大、雨点小。
旧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应试教育仍是占主体地位。
当然这是当前高考、中考应试评价的结果。
如何改革?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显得无奈、也无力,但素质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尽量往这一方向去努力。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育者,如何做好当前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前提下,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学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的论述:一、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
这是当前背景下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内容是相当广泛的。
如何提高素质呢?不是在那光喊叫就行的,要拿出来实际行动。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明确“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不断增加和提高“一桶水”的容量和质量。
但教师作为教师都明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但教师决不能满足于“一桶水”。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
由于历史学科的广泛性和深层次性,教学内容多且复杂,使学生难以掌握所讲内容的重点。
同时,教材中的内容未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应该减少课程的繁杂性,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进行内容的筛选和组织,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做突出和凝练,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关键要素。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传统教学方法应试化的问题。
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以严肃的讲解为主导,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例如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并且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缺乏跨学科综合性的问题。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着重教授历史本身的知识,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看到历史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跨学科教学的方式。
例如,在教授二战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引入数学模型,分析战争中各地址的变化趋势;在教授古代文明时,可以结合地理学科来了解文明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
最后,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余年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转型期,这一时期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就历史学科来讲,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努力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引导者,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等多种社会功能,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
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广博的学识。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历史的长河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具备了丰富广博的知识,对各学科都有些涉猎,才能把教材驾驭得游刃有余,才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拉开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紧紧追随历史的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驰骋纵横。
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物,不论后人是否知晓,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容不得半点虚假。
而对知识有缺憾的老师,可能就只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念课本,甚至给学生错误的历史知识,最终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高素质的教师还要有全面的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对课堂的组织管理,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具体来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向学生呈现出准确、清晰、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使纷繁复杂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都能够脉络清晰地尽收眼底,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输入、储存和输出新的信息;教学能力则涉及到历史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创造性及教学实施阶段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教师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使他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对高中历史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只要记住课本上的知识点,便可以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这种为高考而教学的教学方式应该彻底摒弃,代之以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我们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材料、活用教材的能力。
现结合教学探索对高中历史教学浅谈如下几点。
一、转变备课观,预约课堂精彩备课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
对于整个教学来说备课是精彩教学的预设,里面包含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部分教师认为备课没用,片面地认为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完全就可以掌控课堂。
这样的备课观忽视了学生的具体学情,是典型的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尊重学生的具体学情,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实施有效备课。
每届的学生,每班的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不利于学生素养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进程的预演,是教师授课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高度重视,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要明确此节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如何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地来收集信息,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真正打造一个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
最新-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历史选择题自1982年在高考中首次出现以来,除1984年空缺外,十几年来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了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且其题量和分数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目前,历史选择题以其出题方式灵活,知识覆盖面广,既便于知识考查,又便于能力考查;既便于学生做答,也便于阅卷给分等优点,取得了在高考试题中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高考试题中四大题型之一。
一般地说,选择题属于基础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学生较易得分,且选择分数比例较大,因此,做好历史选择题,是保证历史获取较高分数的基础。
另方面,历史选择题的作答由于表面上比较简单,容易被忽视。
正因为这样,必须重视对历史选择题的研究和训练。
本文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行专家。
一、91年至96年高考选择题分析91年以来,历史高考题的答卷时间、总分、题型保持稳定,因此对近六年来的高考选择题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高考选择题的基本题型和测试功能,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
选择题的题量和分数在91-92年间保持稳定,从93年起,每年都有变化。
表现在:1 .1993年,多选题的题量由15小题减少为10小题,但每小题分数由2分升为3分,从而保持了多选题的分数仍为30分。
2.1994年,单选题分数由1分上升为1.5分,从而使单选题分数上升为30分,和多选题一样。
3.1995年,多选题题量由10小题上升为12小题,使多选题的总分为36分,再资超过单选题的总分。
4.1996年是变化最大的一年,单选题题量由20小题上升为28题,上升幅度较大,而多选题的题量由12小题又降为10小题,这样,单选题的总分首次明显地超过多选题分数。
5.选择题的题量和分数在试题总分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91年至93年只占约三分之一,96年则超过了二分之一。
2.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对比分析: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目的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丁向东【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观念素质情感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国家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能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规律,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意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
因此,高中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培养适应性人才的角度来看,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历史教学的需要。
只有创造性地讲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才能突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方式。
要改变过去教师唱主角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要让师生真正融为一体,教学相长。
教师作为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改革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资源多样化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历史教学形式应该多式多样,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因人而异,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服务,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1.课堂学习小组讨论。
教师可给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则要根据讨论的问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
在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学生的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历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教育新形势。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情感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省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方针政策。
历史教学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推行素质教育,成为我们一线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
以下我就历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落后的教学观念仍然存在,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能的现象依然存在。
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发挥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师是课堂主角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上、课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
作为一名教研组长,我带头对传统的备课、上课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尝试,变教案为学案,变教学为导学,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进行情感教育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从历史学科的性质、任务来看,必须从育人着眼,注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
历史学科内容浩瀚,每一段历史都涉及到一些生动、感人的事例、典故,我们可以提取出来,精心设计,作为好的素材,为我所用。
高中历史教学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思考历史教学在高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然而,当前的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过于冗长,关注度不高,学生缺乏主动性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历史课程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过多的内容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此外,课程内容的架构不够清晰,学生难以理清思路。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来提高历史课程的吸引力和可理解性。
1. 精简内容,突出核心要点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
我们可以通过精简内容,去掉一些细节和琐碎的信息,突出历史事件的核心要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清晰架构,合理分段历史课程的内容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并合理分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3. 给予学生选择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然而,目前的历史教学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浅层理解上,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以下是几点改进建议。
1. 提问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引导问题,让学生围绕历史事件展开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进行独立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自己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种独立研究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 探究性学习历史教学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事件的重构和解读中。
略论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略论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1. 前言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而素质教育则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其中历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出发,进行探讨。
2. 历史教学的现状历史教学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能够传承历史文化,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但是,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教材过于简化在教材编辑时,为了降低难度和吸引学生的兴趣,出现了一些简化化处理,这导致了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的被过度简化,削弱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2.2 讲解方式枯燥无味口胡讲授、机械化背诵等方式,让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力、兴趣和思考欲望,使学生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此类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3. 素质教育的定义与现状素质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素质提高为目标,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
在中国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目标缺乏前瞻性;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学生的高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说,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4. 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要解决历史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问题,需要两者的有效结合。
具体来说,历史教学和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有机的结合。
4.1 引导学生思考在历史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出发点。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
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科学探究法、问题探究法等,来调动学生的思考欲望。
4.2 注重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上,在教材设计中结合情感教育,增强学生与历史产生共鸣,让学生真实了解历史事件、人物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进而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髓,进行学习和思考。
当前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当前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摘要】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只有弄清历史课程教学在建立素质教育体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努力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就一定会迎来辉煌的明天。
【Abstract】The subject, history, has its special function, of which other subjects can not take the pla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quality generally. Therefore, as long as we make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course history in the course of establish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clear, try to change the test-taking education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on the teaching guidance idea and the method of teaching, we are sure that the quality education must have a resplendent tomorrow.【Keywords】History teachingQuality educationThinking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当前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提出既是向历史传统教育的挑战,也是向未来教育的挑战。
本文试就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在建立素质教育体制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方法等问题略谈拙见,以求指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历史选择题自1982年在高考中首次出现以来,除1984年空缺外,十几年来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了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且其题量和分数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目前,历史选择题以其出题方式灵活,知识覆盖面广,既便于知识考查,又便于能力考查;既便于学生做答,也便于阅卷给分等优点,取得了在高考试题中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高考试题中四大题型之一。
一般地说,选择题属于基础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学生较易得分,且选择分数比例较大,因此,做好历史选择题,是保证历史获取较高分数的基础。
另方面,历史选择题的作答由于表面上比较简单,容易被忽视。
正因为这样,必须重视对历史选择题的研究和训练。
本文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行专家。
一、91年至96年高考选择题分析91年以来,历史高考题的答卷时间、总分、题型保持稳定,因此对近六年来的高考选择题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高考选择题的基本题型和测试功能,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
选择题的题量和分数在91-92年间保持稳定,从93年起,每年都有变化。
表现在:1 .1993年,多选题的题量由15小题减少为10小题,但每小题分数由2分升为3分,从而保持了多选题的分数仍为30分。
2.1994年,单选题分数由1分上升为1.5分,从而使单选题分数上升为30分,和多选题一样。
3.1995年,多选题题量由10小题上升为12小题,使多选题的总分为36分,再资超过单选题的总分。
4.1996年是变化最大的一年,单选题题量由20小题上升为28题,上升幅度较大,而多选题的题量由12小题又降为10小题,这样,单选题的总分首次明显地超过多选题分数。
5.选择题的题量和分数在试题总分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91年至93年只占约三分之一,96年则超过了二分之一。
2.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对比分析: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目的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
高考题既是对这些目的的检验,也要体现这些目的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
而思想教育的成效可以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体现出来,因此,高考实际上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检验。
1992年以前,高考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查,从92年起,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首次颁布高考《历史科说明》,提出了十项能力要求。
从此以后,历史高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93年起,已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
91年以来,选择题中知识性试题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能力性选择题呈不断上升趋势。
从93年起,能力性考查题量已超过知识性考查题量。
这表明:历史选择题已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并且对能力的考查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3.历史选择题的题型:从91年以来,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部分的格局未发生变化。
在这两种基本的形式下,不断有所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选择题形式。
91年,在单选题中,有组合性选择题,否定性选择题和历史地图选择题三种特殊形式。
93年,全国高考题中首次推出了材料性选择题。
95年,又推出创设新情景的选择题,如多选题的第一小题,并且在否定性选择题中的否定性词语下加上了小圆点,以提醒考生注意。
二、历史选择题的基本题型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的试题,它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其基本模式是:题干:……备选项:A……B……C……D……在这一基本模式下,选择题派生出了多种形式。
1.按正确答案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项选择题有二个以上(包括2个)正确答案。
2.按思维方式划分,可分成肯定性选择题和否定性选择题。
肯定性选择题的题干表述一般为:……是:……有:例,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会议是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
否定性选择题的题干表述一般为:……不是……:……不正确的是:……无关的是:例,对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目的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B.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C.扩大税源,增加军费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目前,高考题中,绝大部分为肯定性选择题,否定性选择题较少,如95年高考中仅有3小题,约占选择题的10%,96年高考中虽然有3小题,但在选择题中的比例下降为约8%。
3.按题干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划分,可分为单一性选择题和综合性选择题。
单一性选择题是对学生某一项知识记忆,理解能力的考查。
例: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题目仅考查学生对清政府的“闭关政策”这一项知识的理解。
综合性选择题是在一个题目中,同时考查学生对几项知识或某类知识记忆,理解的情况。
例: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C. 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题干中就考查了学生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项知识的记忆,理解。
4.从被选择的构成来看,有组合性选择题。
组合性选择题就是A、B、C、D四个被选项都是由几项知识组合而成。
例:下列各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那拉氏勾结奕欣发动政变②李鸿章设立上海制炮局③洪仁gān@①总理太平天国政事④洪秀全病逝于天京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④②①这类题在经94、95两年空缺后,96年重新出现在高考题中。
5.从题干内容或被选项的内容特征来看,有历史材料选择题和历史图表选择题。
历史材料选择题就是题干或被选项由历史材料构成,例,《史记。
同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三、历史选择题的考查功能选择题自出现以来,已从侧重于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到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评价、辨析等多种能力。
在《考试说明》所列的四个方面九项能力要求中,选择题可以考查其中三大方面八项能力,因此,选择题是一种能全面地考查学生能力的题型。
1.可以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例:下列哪项不是孔子的言行?A.提出“仁”的学说B.兴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C.主张统治者应以德治民D.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此题要求学生运用再认,再现的能力,确定哪些是孔子的言行,从而选出不是孔子言行的答案。
正确答案为ABC.2.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这段话的意思是: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作用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C.强调了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英法两国同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关键又在于理解材料中法国的“革命风暴”指什么?英国“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指什么?3.可以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理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例,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3月,他又发表了“铁幕”演说。
这些表明:A.丘吉尔以维护英国的利益为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B.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C. 国际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中D.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不断改变此题如果不能通过丘吉尔主张“给俄国人一切可能援助”这一表象去分析他主张援助俄国人的原因和目的的话,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也就不能选出正确答案。
4.可以考查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
例,洪仁gān@①就义前,认为“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但一自妖军贿买洋人,以攻我军,我朝连续失城失地,我军无力抵挡,末日快到了”。
因受时代局限,洪仁gān@①没有认识到的是A.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B.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定都后领导人之间争夺权势而分裂C.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D.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取得洋人的支持此题要求从材料中阅读出洪仁gān@①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认识,由此说明农民阶级和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这样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5.可以考查学生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例,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B.初期均为美国操纵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此题要求学生从四个方面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进行比较,概括出两者的共同之处,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6.可以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例,公元前579年,宋国约集楚国和晋国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
会上晋楚约定: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
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会晋楚及一些中小诸侯国在宋结盟,盟约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外,各国都要向晋楚进贡。
这两次会议表明A.大国争霸局面宣告结束B.大国之间既争夺又妥协C.中小诸候国从此免于战祸D.晋楚两大国分享霸权对于诸侯会盟和盟约规定,只有结合春秋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7.可以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例,皖南事变反映出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
一二”政变故伎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此题只有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才能正确地认识由皖南事变反映出的抗战相持阶段的国共关系,正确地认识相持阶段国共关系的特点。
四、历史选择题的变化趋势预测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历史选择题和以前一样,是稳中有变。
可能是:1.题量和分数发生变化,96年,单选题的题量和总分首次大大超过多选题,这种情况预计不会继续下去。
最大的可能是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分数各半或较接近。
具体做法是适当降低单选题的题量,适当增加多选题的题量,使多选题的题量回复到12小题或15小题。
但选择题的分数将不会再增加。
2.增加材料性选择题和综合性选择题,以充分体现选择题侧重能力考查的导向作用,使能力考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95年高考题已在这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子。
94年高考题中,只有一道材料性选择题,仅占选择题的3.3%。
综合性选择题4道,仅占选择题的13.5%。
95年高考题中,材料性选择题上升为5小题,占选择题的16.6%,综合性选择题6道,占选择题的18.8%。
96年高考题继续了这一势头,97年高考题将会保持这一势头。
3.更注重对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认识,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等方面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