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讲义初二下 -作轴对称图形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数学讲义初二下 -正比例函数(基础)知识讲解

数学讲义初二下 -正比例函数(基础)知识讲解

正比例函数(基础)【学习目标】1.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正确画出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2. 能依据图象说出正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9342 正比例函数,知识要点】要点一、正比例函数的定义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形如y kx = (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2、正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1)、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2)、y kx =(k 为常数且k ≠0);(3)、若y 与x 成正比例;(4)、k xy =(k 为常数且k ≠0). 要点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当k >0时,直线y kx =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 <0时,直线y kx =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y 反而减小.要点三、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由于正比例函数y kx =(k 为常数,k ≠0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故只要有一对x ,y 的值或一个非原点的点,就可以求得k 值.【典型例题】类型一、正比例函数的定义1、已知1(2)m y m x -=+,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思路点拨】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式为(0)y kx k =≠,要特别注意定义满足0k ≠,x 的指数为1.【答案与解析】 解:由题意得,2011m m +≠⎧⎪⎨-=⎪⎩解得 m =2 ∴当m =2时,y 是x 的一次函数.【总结升华】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应抓住解析式中的两个主要特征:(1)k 不等于零;(2)x 的指数是1.举一反三:【变式】如果函数23(2)m y m x-=+是正比例函数,那么m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解:由定义得220,31,m m +≠⎧⎨-=⎩ 解得 2.2.m m ≠-⎧⎨=±⎩ ∴ m =2.类型二、正比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014秋•灵武市校级期中)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函数y=2x ,y=﹣x ,y=﹣0.6x 的图象.【思路点拨】分别在每个函数图象上找出两点,画出图象,根据函数图象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答案与解析】解:列表:描点,连线:【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具体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3、(2016春•马山县期末)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经过点(﹣6,2),那么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值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思路点拨】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断.【答案】减小;【解析】解:把点(﹣6,2)代入y=kx ,得到:2=﹣6k ,解得k=﹣<0,则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值的增大而减小.【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确定函数中k 的值,当k >0时,随着y 的增大x 也增大;当k <0时,随着y 的增大x 反而减小.举一反三:【变式】(2015•伊宁市校级一模)下列关于正比例函数y=﹣5x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x=1时,y=5B .它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C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答案】B ;解:A 、当x=1时,y=﹣5,错误;B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正确;C 、根据k <0,得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错误;D 、图象经过二四象限,错误;故选B .【高清课堂:389342 正比例函数,例3】4、如图所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1y k x =、2y k x =、3y k x =、4y k x = 的图象分别为1l 、2l 、3l 、4l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1k <2k <3k <4kB .2k <1k <4k <3kC .1k <2k <4k <3kD .2k <1k <3k <4k【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直线经过的象限,知:2k <0,1k <0,4k >0,3k >0,再根据直线越陡,|k |越大,知:2||k >|1k |,|4k |<|3k |.则2k <1k <4k <3k【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首先根据直线经过的象限判断k 的符号,再进一步根据直线的平缓趋势判断k 的绝对值的大小,最后判断四个数的大小. 类型三、正比函数应用5、如图所示,射线l 甲、l 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则他们行进的速度关系是( ).A .甲比乙快B .乙比甲快C .甲、乙同速D .不一定【思路点拨】观察图象,在t 相同的情况下,有s s >乙甲,故易判断甲乙的速度大小.【答案】A ;【解析】由s vt =知,s v t=,观察图象,在t 相同的情况下,有s s >乙甲,故有s s v v t t=>=甲乙乙甲. 【总结升华】此问题中,l 甲、l 乙对应的解析式y kx =中,k 的绝对值越大,速度越快.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象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A.2.5米B.2米C.1.5米D.1米【答案】C;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用了8秒钟跑了64米,速度是8米/秒,乙用了8秒钟跑了52米,速度是132米/秒,所以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1.5米.。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因式分解讲义 (含解析)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因式分解讲义 (含解析)

第9讲因式分解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一般;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因式分解。

在初中重大比赛和考试中直接考因式分解的题很少,但要用到因式分解的题却很多,很多人解题拿不下就是因为因式分解不过关。

中学代数主要做好3件事情:恒等变形与计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是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因此本节课要好好学习并掌握。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课前回顾整式的乘法回顾:(1)单项式×单项式(2)单项式×多项式a(b+c)=ab+ac(3)多项式×多项式(a+b)·(c+d)=ac+bc+ad+bd乘法公式回顾:1、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2、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幂的计算回顾:(m,n都是整数)(m,n都是整数)()n n nab a b=⋅(n是整数)m n m na a a-÷=(m、n都是整数且a≠0)nmnm aaa+=⋅mnnm aa=)(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知道可以将几个整式的乘积化为一个多项式的形式.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复习吧三、十字相乘法:要点:一拆(拆常数项),二乘(十字相乘),三验(验证十字相乘后的和是否等于一次项)举例:x²+x-6x -2x 3 (-2x)+3x=x对于一般地:四、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指通过分组分解的方式来分解提公因式法和公式分解法无法直接分解的因式,分解方式一般分为“1+3”式和“2+2”式.例如:ax+ay+bx+by=(ax+ay)+(bx+by)=a(x+y)+b(x+y)=(a+b)(x+y)因式分解过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点:1、一般步骤: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或者十字相乘法,后分组分解,最后是重新整理再分解.2、注意点:在分解因式的时候要注意各个因式是否还能继续分解,直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继续分解为止.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分解因式:2(n﹣2)+m(2﹣n)= .【答案】(2﹣m)(n﹣2)【解析】直接提取公因式(n﹣2)进而分解因式即可.解:原式=2(n﹣2)﹣m(n﹣2)=(2﹣m)(n﹣2).故答案为:(2﹣m)(n﹣2).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找出公因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关键是看出题目中的公因式,注意互为相反数的式子提一个负号即可.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1.1】因式分解:3x2﹣18x= .【答案】3x(x﹣6)【解析】直接找出公因式进而提取得出答案.解:3x2﹣18x=3x(x﹣6).故答案为:3x(x﹣6).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找出公因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先找数字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含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1.2】分解因式8x2y﹣2y= .【答案】2y(2x+1)(2x﹣1)【解析】首先提取公因式2y,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解:8x2y﹣2y=2y(4x2﹣1)=2y(2x+1)(2x﹣1).故答案为:2y(2x+1)(2x﹣1).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公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先找数字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含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2】因式分解:m²-n²= .9x2﹣4= .【答案】(m+n)(m-n) (3x﹣2)(3x+2)【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即可.解:m²-n²=(m+n)(m-n).9x2﹣4=(3x﹣2)(3x+2).故答案为:(3x﹣2)(3x+2).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应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注意看到平方数,并且是异号的情况想到用公式法中的平方差公式计算.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2.1】分解因式:x2﹣9y2【答案】(x+3y)(x﹣3y)【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解:原式=(x+3y)(x﹣3y).故答案为:(x+3y)(x﹣3y).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公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注意看到平方数,并且是异号的情况想到用公式法中的平方差公式计算.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2.2】因式分解:9﹣p2= .【答案】(3﹣p)(3+p)【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解:9﹣p2=(3﹣p)(3+p).故答案为:(3﹣p)(3+p).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注意看到平方数,并且是符号异号的情况想到用公式法中的平方差公式计算.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3】分解因式:x2﹣x+1= .【答案】(x﹣1)2【解析】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把多项式分解即可.解:原式=(x﹣1)2.故答案为:(x﹣1)2.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关键是掌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教学建议:注意看到有3项,2项是平方和的形式且符号同号,另1项是乘积的2倍的形式想到用公式法中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1】因式分解:﹣x2﹣y2+2xy= .【答案】﹣(x﹣y)2【解析】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解:原式=﹣(x2+y2﹣2xy)=﹣(x﹣y)2.故答案为:﹣(x﹣y)2.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注意看到有3项,2项是平方和的形式且符号同号,另1项是乘积的2倍的形式想到用公式法中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2】分解因式:m2+2mn+n2= .【答案】(m+n)2【解析】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解:m2+2mn+n2=(m+n)2.故答案为:(m+n)2.讲解用时:1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公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直接套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因式分解:x2﹣4x+3= .【答案】(x﹣1)(x﹣3)【解析】把3写成﹣1×(﹣3),又﹣1﹣3=﹣4,所以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解:x2﹣4x+3=(x﹣1)(x﹣3).故答案为:(x﹣1)(x﹣3).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观察,尝试,并体会它实质是二项式乘法的逆过程.教学建议:学会画十字相乘法图示.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4.1】如图,将一张矩形纸板按图中虚线裁剪成九块,其中有两块是边长都为m的大正方形,两块是边长都为n的小正方形,五块是长为m,宽为n的全等小矩形,且m>n.(以上长度单位:cm)(1)观察图形,可以发现代数式2m2+5mn+2n2可以因式分解为;(2)若每块小矩形的面积为10cm2,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58cm2,试求图中所有裁剪线(虚线部分)长之和.【答案】(1)(m+2n)(2m+n);(2)42cm.【解析】(1)根据图象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将代数式2m2+5mn+2n2因式分解即可;(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每块小矩形的面积为10厘米2,得出等式求出m+n,进一步得到图中所有裁剪线(虚线部分)长之和即可.解:(1)2m2+5mn+2n2可以因式分解为(m+2n)(2m+n);故答案为:(m+2n)(2m+n);(2)依题意得,2m2+2n2=58,mn=10,∴m2+n2=29,∵(m+n)2=m2+2mn+n2,∴(m+n)2=29+20=49,∵m+n>0,∴m+n=7,∴.图中所有裁剪线(虚线部分)长之和为42cm.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列代数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根据已知图形得出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观察图形,学会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分解因式:m2﹣25+9n2+6mn.【答案】(m+3n+5)(m+3n﹣5)【解析】首先分组,进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解:原式=(m2+6mn+9n2)﹣25=(m+3n)2﹣25=(m+3n+5)(m+3n﹣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正确分组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学会运用分组分解法来解题.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5.1】因式分解:a2﹣2ab+b2﹣1.【答案】(a﹣b+1)(a﹣b﹣1)【解析】当被分解的式子是四项时,应考虑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分解,前三项a2﹣2ab+b2可组成完全平方公式,可把前三项分为一组.解:a2﹣2ab+b2﹣1,=(a﹣b)2﹣1,=(a﹣b+1)(a﹣b﹣1).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和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的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本题前三项可组成完全平方公式,可把前三项分为一组.教学建议:学会运用分组分解法来解题.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因式分解(1)ax2﹣16ay2(2)﹣2a3+12a2﹣18a(3)(x+2)(x﹣6)+16(4)a2﹣2ab+b2﹣1.【答案】(1)a(x+4y)(x﹣4y)(2)﹣2a(a﹣3)2 (3)(x﹣2)2;(4)(a﹣b+1)(a﹣b﹣1).【解析】(1)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2)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3)先展开,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4)先分组,然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解:(1)原式=a(x2﹣16y2)=a(x+4y)(x﹣4y)(2)原式=﹣2a(a2﹣6a+9)=﹣2a(a﹣3)2(3)原式=x2﹣4x+4=(x﹣2)2(4)原式=(a﹣b)2﹣1=(a﹣b+1)(a﹣b﹣1)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提取公因式法与公式法,本题属于基础题型.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并熟练运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6.1】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1)8x2﹣4xy(2)3x4+6x3y+3x2y2(3)a2﹣ab+ac﹣bc【答案】(1)4x(2x﹣y);(2)3x2(x+y)2;(3)(a﹣b)(a+c).【解析】(1)提取公因式4x即可得;(2)先提取公因式3x2,再利用公式法分解可得;(3)利用分组分解法,将a2﹣ab、ac﹣bc分别作为一组提取公因式后,再分解可得.解:(1)原式=4x(2x﹣y);(2)原式=3x2(x2+2xy+y2)=3x2(x+y)2;(3)原式=a(a﹣b)+c(a﹣b)=(a﹣b)(a+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和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并熟练运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已知xy=﹣3,满足x+y=2,求代数式x2y+xy2的值.【答案】﹣6【解析】将原式提取公因式xy,进而将已知代入求出即可.解:∵xy=﹣3,x+y=2,∴x2y+xy2=xy(x+y)=﹣3×2=﹣6.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找出公因式是解题关键.教学建议:先因式分解,再求代数式的值.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7.1】已知ab=﹣2,a﹣b=3,求a3b﹣2a2b2+ab3的值.【答案】﹣18【解析】本题要求代数式a3b﹣2a2b2+ab3的值,而代数式a3b﹣2a2b2+ab3恰好可以分解为两个已知条件ab,(a﹣b)的乘积,因此可以运用整体的数学思想来解答.解:a3b﹣2a2b2+ab3=ab(a2﹣2ab+b2)=ab(a﹣b)2当a﹣b=3,ab=﹣2时,原式=﹣2×32=﹣18,故答案为:﹣18.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既考查了对因式分解方法的掌握,又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的方法,同时还隐含了整体的数学思想和正确运算的能力.教学建议:先因式分解,再求代数式的值.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分解因式:2m2﹣m= .【答案】m(2m﹣1)【解析】直接把公因式m提出来即可.解:2m2﹣m=m(2m﹣1).故答案为:m(2m﹣1).讲解用时:1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2】因式分解(1)m2﹣4n2(2)2a2﹣4a+2.【答案】(1)(m+2n)(m﹣2n);(2)2(a﹣1)2【解析】根据因式分解法即可求出答案.解:(1)原式=(m+2n)(m﹣2n)(2)原式=2(a2﹣2a+1)=2(a﹣1)2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3】因式分解:(1)3a(x﹣y)﹣5b(y﹣x)(2)x6﹣x2y4.【答案】(1)(x﹣y)(3a+5b);(2)x2(x﹣y)(x+y)(x2+y2)【解析】根据因式分解法即可求出答案.解:(1)原式=(x﹣y)(3a+5b)(2)=x2(x4﹣y4)=x2(x2﹣y2)(x2+y2)=x2(x﹣y)(x+y)(x2+y2)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4】已知a+b=2,ab=2,求a2b+ab2的值.【答案】4【解析】首先提公因式ab,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解:∵a+b=2,ab=2,∴a2b+ab2=ab(a+b)=2×2=4.讲解用时:2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5】我们知道某些代数恒等式可用一些卡片拼成的图形面积来解释,例如:图A可以用来解释a2+2ab+b2=(a+b)2,实际上利用一些卡片拼成的图形面积也可以对某些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1)图B可以解释的代数恒等式是;(2)现有足够多的正方形和矩形卡片(如图C),试画出一个用若干张1号卡片、2号卡片和3号卡片拼成的矩形(每两块纸片之间既不重叠,也无空隙,拼出的图中必须保留拼图的痕迹),使该矩形的面积为2a2+3ab+b2,并利用你所画的图形面积对2a2+3ab+b2进行因式分解.【答案】(1)2a2+2ab=2a(a+b);(2)2a2+3ab+b2=(2a+b)(a+b).【解析】(1)根据正方形面积求出即可;(2)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根据图形和矩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1)2a2+2ab=2a(a+b),故答案为:2a2+2ab=2a(a+b),(2)如图所示:2a2+3ab+b2=(2a+b)(a+b).讲解用时:4分钟难度: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讲义 (含解析)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讲义 (含解析)

第2讲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一般;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首先要学会判断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然后要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能够处理多边形的一些基础题目。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凸多边形、凹多边形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凸多边形:如果把一个多边形的所有边中,有一条边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一直线时,其他各边不都在此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凹多边形,其内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3、凹多边形:如果把一个多边形的所有边中,任意一条边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一直线时,其他各边都在此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凸多边形,其内角应该全不是钝角,任意两个顶点间的线段位于多边形的内部或边上。

目前我们研究的都是凸多边形1、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2、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4、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从同一个顶点引出对角线的条数:0 1 2 3 n-3 (n≥3)分割出三角形的个数:0 2 3 4 n-2 (n≥3)多边形内角和:180° 360° 540° 720° (n-2)·180°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设四边形内角和等于,五边形外角和等于,则与之间的关系是( ) A.B.C.D.【答案】B【解析】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多边形的内角和也是360°.解:多边形边数为,则内角和为,四边形内角和,多边形外角和为, 五边形外角和, 因此. 故正确答案为:.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此题比较简单,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公式做题即可. 教学建议: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公式,灵活做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 例题来源:无 年份:2018【练习1.1】下列图形中,多边形有( )总结: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初中数学崔莉全套328讲教程

初中数学崔莉全套328讲教程

崔莉初中数学全套328讲教程是一套由知名数学教育专家崔莉编写的全面系统的数学教材,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该套教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初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崔莉初中数学全套328讲教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材体系完整崔莉初中数学全套328讲教程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初中数学必修1、初中数学必修2、初中数学必修3、初中数学选修1、初中数学选修2、初中数学选修3和初中数学综合训练。

每个部分都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编写,涵盖了初中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教材体系完整,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二、内容全面详尽崔莉初中数学全套328讲教程将初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一个数学知识点的原理和应用,涵盖了数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数论等,内容全面详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崔莉初中数学全套328讲教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编写不仅讲解数学知识的理论,还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崔莉初中数学全套328讲教程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拓展性和提高性的习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崔莉初中数学全套328讲教程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材编写贯穿了各种数学知识的通联和延伸,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会总结、归纳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崔莉初中数学全套328讲教程注重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简洁明了,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初三数学讲义: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讲解(基础)

初三数学讲义: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讲解(基础)

二次函数y=ax 2+bx+c(a ≠0)的图象与性质—知识讲解(基础)责编:康红梅【学习目标】1. 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会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解析式写成2()y a x h k =-+的形式;2.通过图象能熟练地掌握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3.经历探索2y ax bx c =++与2()y a x h k =-+的图象及性质紧密联系的过程,能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深刻理解数学建模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与=-+≠2()(0)y a x h k a 之间的相互关系 1.顶点式化成一般式从函数解析式2()y a x h k =-+我们可以直接得到抛物线的顶点(h ,k),所以我们称2()y a x h k =-+为顶点式,将顶点式2()y a x h k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就可化成一般式2y ax bx c =++.2.一般式化成顶点式2222222b b b b y ax bx c a x x c a x x c a a a a ⎡⎤⎛⎫⎛⎫⎛⎫=++=++=++-+⎢⎥ ⎪ ⎪ ⎪⎝⎭⎝⎭⎝⎭⎢⎥⎣⎦22424b ac b a x a a -⎛⎫=++⎪⎝⎭. 对照2()y a x h k =-+,可知2bh a=-,244ac b k a -=.∴ 抛物线2y ax bx c =++的对称轴是直线2bx a =-,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 ⎪⎝⎭.要点诠释:1.抛物线2y ax bx c =++的对称轴是直线2bx a =-,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a ⎛⎫-- ⎪⎝⎭,可以当作公式加以记忆和运用.2.求抛物线2y ax bx c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通常用三种方法:配方法、公式法、代入法,这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要点二、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的画法1.一般方法:列表、描点、连线;2.简易画法:五点定形法. 其步骤为:(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 ,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2)求抛物线2y ax bx c =++与坐标轴的交点,当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 、B 及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再找到点C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D ,将A 、B 、C 、D 及M 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 要点诠释:当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及对称点D ,由C 、M 、D 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图象的草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象,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 、B ,然后顺次用平滑曲线连结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要点三、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性质 1.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图象与性质2.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图象的特征与a 、b 、c 及b 2-4ac 的符号之间的关系要点四、求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的方法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大(或最小)值,即当2bx a=-时,244ac b y a-=最值.要点诠释: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 1≤x ≤x 2,那么首先要看2ba-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x 1≤x ≤x 2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当2bx a=-时,244ac b y a -=最值,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x 1≤x ≤x 2范围内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当x =x 2时,222y ax bx c =++最大值;当x =x 1时,211y ax bx c =++最小值,如果在此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当x =x 1时,211=ax +bx +y c 最大值;当x =x 2时,222=ax +bx +y c 最小值,如果在此范围内,y 值有增有减,则需考察x =x 1,x =x 2,2b x a=-时y 值的情况.【典型例题】类型一、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性质1.求抛物线2142y x x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答案与解析】解法1(配方法):2221114(2)4(211)4222y x x x x x x =-+-=---=--+-- 211(1)422x =--+-217(1)22x =---.∴ 顶点坐标为71,2⎛⎫-⎪⎝⎭,对称轴为直线1x =. 解法2(公式法):∵ 12a =-,1b =,4c =-,∴ 11122()2b x a=-=-=⨯-,2214(4)147214242ac b a ⎛⎫⨯-⨯-- ⎪-⎝⎭==-⎛⎫⨯- ⎪⎝⎭. ∴ 顶点坐标为71,2⎛⎫-⎪⎝⎭,对称轴为直线1x =. 解法3(代入法):∵ 12a =-,1b =,4c =-, ∴ 111222b x a=-=-=⎛⎫⨯- ⎪⎝⎭.将1x =代入解析式中得,21711422y =-⨯+-=-. ∴ 顶点坐标为71,2⎛⎫-⎪⎝⎭,对称轴为直线1x =. 【总结升华】所给二次函数关系是一般式,求此类抛物线的顶点有三种方法:(1)利用配方法将一般式化成顶点式;(2)用顶点公式24,24b ac b a a ⎛⎫-- ⎪⎝⎭直接代入求解;(3)利用公式先求顶点的横坐标,然后代入解析式求出纵坐标.这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举一反三:【变式】把一般式2286y x x =-+-化为顶点式.(1)写出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D 的坐标;(2)分别求出它与y 轴的交点C ,与x 轴的交点A 、B 的坐标. 【答案】(1)向下;x=2;D (2,2). (2)C (0,-6);A (1,0);B (3,0).2.(2016•泰安)二次函数y=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一次函数y=ax +b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思路点拨】由y=ax 2+bx +c 的图象判断出a >0,b >0,于是得到一次函数y=ax +b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即可得到结论. 【答案】A .【解析】解:∵y=ax 2+bx +c 的图象的开口向上, ∴a >0,∵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b >0,∴一次函数y=ax +b 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故选A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函数的性质,由函数图象可以判断a 、b 的取值范围.类型二、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值3.求二次函数211322y x x =++的最小值. 【答案与解析】解法1(配方法):∵ 2221111(6)(639)2222y x x x x =++=++-+ 21(3)42x =+-,∴ 当x =-3时,4y =-最小.解法2(公式法):∵ 102a =>,b =3,12c = ∴ 当331222b x a =-=-=-⨯时,22114341922414242ac b y a ⨯⨯---====-⨯最小.解法3(判别式法):∵ 211322y x x =++,∴ 26(12)0x x y ++-=.∵ x 是实数,∴ △=62-4(1-2y)≥0,∴ y ≥-4. ∴ y 有最小值-4,此时2690x x ++=,即x =-3.【总结升华】在求二次函数最值时,可以从配方法、公式法、判别式法三个角度考虑,根据个人熟练程度灵活去选择.举一反三:【变式】用总长60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 随矩形一边长L 的变化而变化.当L 是多少时,矩形场地的面积S 最大? 【答案】(30)S L L =-2(30)L L =-- 2(15)225L =--+(0<L <30).15L ∴=(m )时,场地的面积S 最大,为225m 2.类型三、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性质的综合应用4.(2015•衡阳)如图,顶点M 在y 轴上的抛物线与直线y=x+1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A 在x 轴上,点B 的横坐标为2,连结AM 、BM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判断△AB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把抛物线与直线y=x的交点称为抛物线的不动点.若将(1)中抛物线平移,使其顶点为(m,2m),当m满足什么条件时,平移后的抛物线总有不动点.【答案与解析】解:(1)∵A点为直线y=x+1与x轴的交点,∴A(﹣1,0),又B点横坐标为2,代入y=x+1可求得y=3,∴B(2,3),∵抛物线顶点在y轴上,∴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c,把A、B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1;(2)△ABM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由(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1可知M点坐标为(0,﹣1),∴AM=,AB===3,BM==2,∴AM2+AB2=2+18=20=BM2,∴△ABM为直角三角形;(3)当抛物线y=x2﹣1平移后顶点坐标为(m,2m)时,其解析式为y=(x﹣m)2+2m,即y=x2﹣2mx+m2+2m,联立y=x,可得,消去y整理可得x2﹣(2m+1)x+m2+2m=0,∵平移后的抛物线总有不动点,∴方程x2﹣(2m+1)x+m2+2m=0总有实数根,∴△≥0,即(2m+1)2﹣4(m2+2m)≥0,解得m≤,即当m≤时,平移后的抛物线总有不动点.【总结升华】本题主要涉及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点.在(1)中确定出A、B两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分别求得AB、AM、BM的长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确定出抛物线有不动点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初二数学经典讲义勾股定理(基础)知识讲解

初二数学经典讲义勾股定理(基础)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3. 能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勾股定理全章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 b2 c2)2. 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有关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3)求作长度为的线段.要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原命题与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a2 b2 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 c ;(2)验证c2与a2 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a2 b2 c2,则△ ABC是以∠ 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反之,则不是直角三角形.3. 勾股数222满足不定方程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y、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常见的勾股数:① 3、4、5;②5、12、13;③ 8、15、17;④ 7、24、25;⑤9、40、41. 如果(a、b、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bt、ct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 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2. 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23.假设三个数分别为a、b、c ,且a b c ,那么存在a2 b c成立. (例如④中存在72=24+25、9 2=40+41等)要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简单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和8,求第三边的长.【答案与解析】解:设第三边为x .当x 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x26282.所以x 628236 64 100 10 .当x 为直角边时,由勾股定理,得x2 62 82.所以x 826264 36 28 2 7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为10或2 7 .【总结升华】题中未说明第三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应分类讨论,本题容易误认为所求的第三边为斜边.举一反三:【变式】在△ ABC中,AB=15,AC=13,高AD=12.求△ ABC的周长.【答案】解:在Rt△ ABD和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BD 2 AB2 AD2 152 122 81.∴ BD 81 9 .同理CD2 AC 2 AD2 132 122 25.∴ CD 25 5 .①当∠ ACB >90°时, BC =BD - CD =9- 5=4.∴ △ ABC 的周长为: AB +BC +CA =15+4+13=32.②当∠ ACB <90°时, BC =BD + CD =9+ 5=14.∴ △ ABC 的周长为: AB +BC +CA =15+14+13= 42. 综上所述:△ABC 的周长为 32 或 42.2、如图所示,△ ABC 中,∠ ACB =90°, AC = CB ,M 为 AB 上一点. 求证:2 2 2 AM 2 BM 2 2CM 2 .222(AD 2 DM 2)【总结升华】 欲证明线段平方关系问题, 首先联想勾股定理, 从图中寻找或作垂线构造包含 所证线段的直角三角形,利用等量代换和代数中的恒等变换进行论证.举一反三:变式】已知,△ ABC 中, AB =AC , D 为 BC 上任一点,求证: AB 2 AD 2 BD CD .【思路点拨】 欲证的等式中出现了 AM 2 、 作 CD ⊥ AB .【答案与解析】证明:过点 C 作 CD ⊥AB 于 D . ∵ AC =BC , CD ⊥AB ,∴ AD = BD .∵ ∠ACB = 90°,∴ CD = AD = DB .BM 2、 CM 2,自然想到了用勾股定理证明,因此需要 22 AM 2 BM 2 2 AD DM 2AD DM AD 2 2AD DMDM 2 AD 2 2AD DM DM 2(CD 2 DM 2)在 Rt △ CDM 中, CD 22 DM 2 CM AM 2BM 2CM【答案】解:如图,作 AM ⊥BC 于 M ,∵ AB =AC ,∴ BM = CM, 则在 Rt △ABM 中:AB 2 AM 2 BM 2 ⋯⋯①在 Rt △ ADM 中:222AD 2 AM 2 DM 2⋯⋯②由①-②得: AB 2 AD 2 BM 2 DM 2 BM DM BM DM= (MC +DM )?BD = CD ·BD 类型二、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3、已知如图所示,在△ ABC 中, AB = AC =20,BC =32,D 是 BC 上的一点,且 AD ⊥AC , 求 BD 的长.【思路点拨】 由于 BD 所在的△ ABD 不是直角三角形,不易直接求出 BD 的长,且△ ACD 尽管是直角三角形,但 AD 的长是未知的,因而不能确定CD 的长.过点 A 作AE ⊥BC 于 E ,这时可 以从 Rt △ ABE 与 Rt △ ADE 、 Rt △ADC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得 AE 、 DE 的长,从而求出 BD 的长.【答案与解析】 解:过点 A 作 AE ⊥ BC 于 E .∵ AB = AC , 11∴ BE = EC = BC = 32 16.22 在 Rt △ ABE 中, AB =20,BE =16,2 2 2 2 2∴ AE 2 AB 2 BE 2 202 162 144 ,AE = 12,在 Rt △ADE 中,设 DE = x ,则 AD 2 AE 2 DE 2 144 x 2 ,∵ AD ⊥ AC ,2 2 2 2 2 2∴ AD 2 AC 2 CD 2 ,而 144 x 2 202 (16 x)2 .解得: x = 9.∴ BD =BE - DE =16-9=7.【总结升华】 勾股定理的作用是: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所以求直角三角形 的边长时应该联想到勾股定理.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B =22.5°,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D ,BD = 6 2, AE ⊥ BC 于 E ,求 AE 的长.S 1、 S 2、S 3表示,则不难证明 S 1 S 2 S 3 .S 1、 S 2、S 3表示,那么 S 1、 S 2、 S 3 之间有什么关系 ?( 不必证明 )(2) 如图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 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 1、 S 2、S 3表示,请你确定 S 1、 S 2、 S 3 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解:连接 AD .∵ DF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AD =BD = 6 2 ,∴ ∠ BAD =∠ B = 22.5又∵∠ ADE =∠ B +∠ BAD =45°, AE ⊥BC ,∴ ∠DAE = 45°,∴ AE = DE由勾股定理得: AE 2 DE 2 AD 2 ,2AE 2 (6 2) 2, AE 62 26. 4、如图①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 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1) 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S 1 S 2 S 3 ; (2) S 1 S 2 S 3 .证明如下:显然, S 1 3c 2,S 23 a 2,S 3 3b 2, 444所以 S 2 S 3 3 (a 2 b 2) 3 c 2 S 1.2 3 4 4 1 【总结升华】 本题可以在直角三角形外作的三个图形推及为等腰直角三角形、5、如果Δ ABC 的三边分别为 a 、b 、c ,且满足 a 2 b 2 c 2 50 断Δ ABC 的形状 .【答案与解析】解:由 a 2 b 22 c 50 6a 8b 10c ,得 : 2 a 6a9 2 b 2 8b 16 2 c 10c 25 0 ∴ (a 3)2 2 (b 4)2(c 5)2 0 ∵ (a3)2 0,(b 4)20,(c 5)2 0 ∴a3, b 4, c 5. 2 2 2∵ 3242 52, 2 2 2∴a b c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ABC 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通过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 用到.答案与解析】解:设 Rt △ ABC 的三边 BC 、 CA 、 AB 的长分别为 a 、 b、 c ,则 a 2 b 2 2 c . 正五边形等.6a 8b 10c ,判 , 在证明中经常要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的顶点 B 处,蚂蚁急于吃到食物,所以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向上爬,请你计算它从 A 处爬到 B 处的最短路线长为多少 ?【思路点拨】 将长方体表面展开, 由于蚂蚁是沿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爬行, 且长方体木块底面 是正方形,故它爬行的路径有两种情况.答案与解析】解:如图②③所示.在图②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2 32 112 130 .在图③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2 62 82 100 . 因为 130>100,所以图③中的 AB 的长度最短,为 10cm ,即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 长为10cm .【总结升华】 解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把立体图形上的折线转化为平面 图形上的直线,再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举一反三:【高清课堂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例 10 】【变式】如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为 20,底面半径为 5.如果一只蚂蚁要从圆柱体下底 面的 A 点,沿圆柱表面爬到与 A 相对的上底面 B .( π取3)答案】 25;提示:蚂蚁爬的最短路线长 202 (5 )2 25. 、如图①, 一只蚂蚁在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 A 处,食物在这个长方体上和蚂蚁相对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最短的爬行路程就是线段AB 的长度.。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含解析)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含解析)

第2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较好;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这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中考大题考查的重点,所占分值也是非常高的,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和性质,学会处理这一类的几何题目。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在通常的平面几何里,把平面上的一个图形搬到另一个图形上,如果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或者可以表述为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形状大小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A DB C E F3、对应顶点:A与D B与E C与F对应边:AB对应DE BC对应EF AC对应DF对应角:∠A对应∠D ∠B对应∠E ∠C对应∠F4、符号:△ABC≌△DEF “≌”读作“全等于”(注意:对应的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1) AB=DE (2)∠A=∠D∠B=∠E AB=DEBC=EF ∠B=∠E 则△ABC≌△DEF(SAS)则△ABC≌△DEF(ASA)(3) AB=DE (4)∠A=∠DBC=EF ∠B=∠EAC=DF BC=EF则△ABC≌△DEF(SSS)则△ABC≌△DEF(AAS)A DB C E F(5)AC=DFAB=DE则Rt△ABC≌Rt△DEF(HL)注意:AAA和SSA都不成立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因为△ABC≌△DEF所以∠A=∠D ∠B=∠E ∠C=∠FAB=DE BC=EF AC=DF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选择题下列条件,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两边一角对应相等B.两角一边对应相等C.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三边对应相等【答案】A【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边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角角边”,“HL”,根据此可判断正误找出答案.解:A、“边边角”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两角一边对应相等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C、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D、三边对应相等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A.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关键是熟记这些“边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角角边”,“HL”,判定定理.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有效区分.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1.1】如图,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CF,∠A=∠D,再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BC≌△DEF的是()A.AB=DE B.DF∥AC C.∠E=∠ABC D.AB∥DE【答案】A【解析】由EB=CF,可得出EF=BC,又有∠A=∠D,本题具备了一组边、一组角对应相等,为了再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BC≌△DEF,那么添加的条件与原来的条件可形成SSA,就不能证明△ABC≌△DEF了.解:A、添加DE=AB与原条件满足SSA,不能证明△ABC≌△DEF,故A选项正确.B、添加DF∥AC,可得∠DFE=∠ACB,根据AAS能证明△ABC≌△DEF,故B选项错误.C、添加∠E=∠ABC,根据AAS能证明△ABC≌△DEF,故C选项错误.D、添加AB∥DE,可得∠E=∠ABC,根据AAS能证明△ABC≌△DEF,故D选项错误.故选:A.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教学建议: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2】如图,点A在DE上,AC=CE,∠1=∠2=∠3,则DE的长等于()A.DC B.BC C.AB D.AE+AC【答案】C【解析】欲证DE=AB,需根据题中所给角之间的关系证明出∠ACB=∠DCE和∠BAC=∠CAE,又AC=CE,即可证明出△ABC≌△ED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AB.解:∵∠2=∠3,∴∠DCE=∠3+∠ACD=∠2+∠ACD=∠ACB,即:∠ACB=∠DCE,又∵AC=CE,∴∠E=∠CAE,∠1+∠BAC=∠DAC=∠3+∠CEA,∵∠1=∠3,∴∠BAC=∠CEA在△ABC和△EDC中,∠ACB=∠DCE,AC=CE,∠BAC=∠E,∴△ABC≌△EDC,∴DE=AB.故选: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巧妙地利用∠1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有效区分.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2.1】如图,点A、D、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B=EF,∠B=∠F,AE=10,AC=7,则CD的长为()A.5.5 B.4 C.4.5 D.3【答案】B【解析】先证明△ABC≌△EFD,得出AC=ED=7,再求出AD=AE﹣ED=3,即可得出CD=AC﹣AD=4解:∵AB∥EF,∴∠A=∠E,在△ABC和△EFD中,,∴△ABC≌△EFD(ASA),∴AC=ED=7,∴AD=AE﹣ED=10﹣7=3,∴CD=AC﹣AD=7﹣3=4.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建议:学会判定全等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边相等.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3】如图,AC⊥BC,AD⊥DB,下列条件中,能使△ABC≌△BAD的有(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①∠ABD=∠BAC;②∠DAB=∠CBA;③AD=BC;④∠DAC=∠CBD.【答案】①②③【解析】先得到∠C=∠D=90°,若添加∠ABD=∠BAC,则可根据“AAS”判断△ABC≌△BAD;若添加∠DAB=∠CBA,则可先利用“AAS”证明△ABC≌△BAD;若添加AD=BC,则可利用“HL”判断ABC≌△BAD;若添加∠DAC=∠CBD,则不能判断ABC≌△BAD.解:∵AC⊥BC,AD⊥BD,∴∠C=∠D=90°,①在△ABC和△BAD中,∴△ABC≌△BAD(AAS),所以①正确;②在△ABC和△BAD中,,∴△ABC≌△BAD(AAS),所以②正确;③在Rt△ABC和Rt△BAD中,∴△ABC≌△BAD(HL),所以③正确;④∠C=∠D和∠DAC=∠CBD两个条件不能判定△ABC≌△DCB,所以④错误.所以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HL”.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有效区分.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1】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答案】55°【解析】求出∠BAD=∠EAC,证△BAD≌△CAE,推出∠2=∠ABD=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即可.解:∵∠BAC=∠DAE,∴∠BAC﹣∠DAC=∠DAE﹣∠DAC,∴∠1=∠EAC,在△BAD和△CAE中,∴△BAD≌△CAE(SAS),∴∠2=∠ABD=30°,∵∠1=25°,∴∠3=∠1+∠ABD=25°+30°=55°,故答案为:5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BAD≌△CAE.教学建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利用做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如图,已知AB=AC,∠ABE=∠ACD,BE与CD相交于O,求证:△ABE≌△ACD.【答案】△ABE≌△ACD【解析】由条件AB=AC,∠ABE=∠ACD,再加上公共角∠A=∠A,直接利用ASA 定理判定△ABE≌△ACD即可.证明:在△ABE与△ACD中,,∴△ABE≌△ACD(ASA).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教学建议:通过等腰三角形判定角相等,利用“ASA”判定方法来证明.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4.1】已知:如图,BC∥EF,点C,点F在AD上,AF=DC,BC=EF.求证:△ABC≌△DEF.【答案】△ABC≌△DEF【解析】首先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AC=D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B=∠DFE,然后再利用SAS判定△ABC≌△DEF即可.证明:∵AF=DC,∴AF+FC=DC+FC,即AC=DF,∵BC∥EF,∴∠ACB=∠DFE,在△ABC和△DEF中,,∴△ABC≌△DEF(SAS).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教学建议: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其中∠BAE=∠BCE=∠ACD=90°,且BC=CE,求证:△ABC≌△DEC.【答案】△ABC≌△DEC【解析】由∠BAE=∠BCE=∠ACD=90°,可求得∠DCE=∠ACB,且∠B+∠CEA=∠CEA+∠DEC=180°,可求得∠DEC=∠ABC,再结合条件可证明△ABC≌△DEC.证明:∵∠BAE=∠BCE=∠ACD=90°,∴∠DCE+∠ECA=∠ECA+∠ACB,∴∠DCE=∠ACB,且∠B+∠CEA=180°,又∠DEC+∠CEA=180°,∴∠B=∠DEC,在△ABC和△DEC中∴△ABC≌△DEC(ASA).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教学建议:本题关键是通过∠BAE=∠BCE=90°,判断∠B=∠DEC,从而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5.1】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答案】AE=FB【解析】根据CE∥DF,可得∠ECA=∠FDB,再利用SAS证明△ACE≌△FDB,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CE∥DF∴∠ECA=∠FDB,在△ECA和△FDB中,∴△ECA≌△FDB,∴AE=FB.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如图所示,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BE,DE⊥BE,连接AC、DF,且AC=DF,BF=CE,求证:AB=DE.【答案】AB=DE【解析】欲证明AB=DE,只要证明Rt△ABC≌Rt△DEF(HL)即可;证明:∵BF=EC∴BC=EF∵AB⊥BE,DE⊥BE∴∠B=∠E=90°在Rt△ABC和Rt△DEF中∴Rt△ABC≌Rt△DEF(HL)∴AB=D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6.1】如图,∠A=∠B=90°,E是AB上的一点,且AE=BC,∠1=∠2.(1)Rt△ADE与Rt△BEC全等吗?并说明理由;(2)△CDE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答案】(1)全等;(2)是【解析】(1)根据∠1=∠2,得DE=CE,利用“HL”可证明Rt△ADE≌Rt△BEC;(2)是直角三角形,由Rt△ADE≌Rt△BEC得,∠3=∠4,从而得出∠4+∠5=90°,则△CDE是直角三角形.解:(1)全等,理由是:∵∠1=∠2,∴DE=CE,∵∠A=∠B=90°,AE=BC,∴Rt△ADE≌Rt△BEC;(2)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Rt△ADE≌Rt△BEC,∴∠3=∠4,∵∠3+∠5=90°,∴∠4+∠5=90°,∴∠DEC=90°,∴△CDE是直角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要结合图形,在图形上找条件.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已知:△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BQ=AC,点F在CE的延长线上,CF=AB,求证:AF⊥AQ.【答案】AF⊥AQ【解析】首先证明出∠ABD=∠ACE,再有条件BQ=AC,CF=AB可得△ABQ≌△ACF,进而得到∠F=∠BAQ,然后再根据∠F+∠FAE=90°,可得∠BAQ+∠FAE═90°,进而证出AF⊥AQ.证明:∵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ADB=90°,∠AEC=90°,∴∠ABQ+∠BAD=90°,∠BAC+∠ACE=90°,∴∠ABD=∠ACE,在△ABQ和△ACF中,∴△ABQ≌△ACF(SAS),∴∠F=∠BAQ,∵∠F+∠FAE=90°,∴∠BAQ+∠FAE═90°,∴AF⊥AQ.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7.1】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是()A.4 B.5 C.1 D.2【答案】C【解析】由AD垂直于BC,CE垂直于AB,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一对角为直角,再由一对对顶角相等,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以及一对边相等,利用AAS得到三角形AEH与三角形EBC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AE=EC,由EC﹣EH,即AE﹣EH即可求出HC的长.解:∵AD⊥BC,CE⊥AB,∴∠ADB=∠AEH=90°,∵∠AHE=∠CHD,∴∠BAD=∠BCE,∵在△HEA和△BEC中,,∴△HEA≌△BEC(AAS),∴AE=EC=4,则CH=EC﹣EH=AE﹣EH=4﹣3=1.故选: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8】在△ABC中,AB=AC,点D是射线CB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线段CB上,且∠BAC=90°时,那么∠DCE= 度;(2)设∠BAC=α,∠DCE=β.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上,∠BAC≠90°时,请你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如图3,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BAC≠90°时,请将图3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答案】(1)90°;(2)α+β=180°;α=β【解析】(1)易证∠BAD=∠CAE,即可证明△BAD≌△CAE,可得∠ACE=∠B,即可解题;(2)易证∠BAD=∠CAE,即可证明△BAD≌△CAE,可得∠ACE=∠B,根据∠B+∠ACB=180°﹣α即可解题;(3)易证∠BAD=∠CAE,即可证明△BAD≌△CAE,可得∠ACE=∠B,根据∠ADE+∠AED+α=180°,∠CDE+∠CED+β=180°即可解题;【解答】解:(1)∵∠BAD+∠DAC=90°,∠DAC+∠CAE=90°,∴∠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ACE=∠B,∵∠B+∠ACB=90°,∴∠DCE=∠ACE+∠ACB=90°;故答案为 90.(2)∵∠BAD+∠DAC=α,∠DAC+∠CAE=α,∴∠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ACE=∠B,∵∠B+∠ACB=180°﹣α,∴∠DCE=∠ACE+∠ACB=180°﹣α=β,∴α+β=180°;(3)作出图形,∵∠BAD+∠BAE=α,∠BAE+∠CAE=α,∴∠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AEC=∠ADB,∵∠ADE+∠AED+α=180°,∠CDE+∠CED+β=180°,∠CED=∠AEC+∠AED,∴α=β.讲解用时:8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BAD≌△CAE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8.1】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AE=BD.【答案】AE=BD【解析】要证AE=BD,经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两条线段放在三角形ACE和三角形BCD中,证其全等即可.首先我们根据△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两对对应边的相等,然后又根据∠ACB=∠ECD,都减去中间的公共角ACD 再得一对对应角的相等,根据SAS证三角形ACE和三角形BCD的全等,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证明:∵△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EC=CD,AC=CB,∠ACB﹣∠ACD=∠ECD﹣∠ACD.∴∠ACE=∠BCD.∴△ACE≌△BCD.∴AE=BD.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解此题时要充分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以及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掌握.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如图,AB=DE,∠B=∠E,使得△ABC≌△DEC,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填一个即可).【答案】BC=EC【解析】解:添加条件是:BC=EC,在△ABC与△DEC中,,∴△ABC≌△DEC.故答案为:BC=EC.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2】如图,点E,H,G,N在一条直线上,∠F=∠M,EH=GN,MH∥FG.求证:△EFG ≌△NMH.【答案】△EFG≌△NMH【解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出EG=NH,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证明:∵EH=GN,∴EG=NH,∵MH∥FG,∴∠EGF=∠NHM,∴在△EFG和△NMH中∴△EFG≌△NMH.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3】如图,已知在△ABC和△ABD中,AD=BC,∠DAB=∠CBA,求证:∠C=∠D.【答案】∠C=∠D【解析】根据“SAS”可证明△ADB≌△BA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C=∠D.证明:在△ADB和△BAC中,,∴△ADB≌△BAC(SAS),∴∠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4】如图所示,AB⊥BC,DC⊥AC,垂足分别为B,C,过D点作BC的垂线交BC于F,交AC于E,AB=EC,试判断AC和ED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C=E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解:AC=ED,理由如下:∵AB⊥BC,DC⊥AC,ED⊥BC,∴∠B=∠EFC=∠DCE=90°.∴∠A+∠ACB=90°,∠CEF+∠ACB=90°.∴∠A=∠CEF.在△ABC和△ECD中,∴△ABC≌△ECD(ASA).∴AC=E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5】已知:如图,AB∥ED,点F、C在AD上,AB=DE,AF=DC,求证:BC=EF.【答案】EF=BC【解析】由已知AB∥ED,AF=DC可以得出∠A=∠D,AC=DF,又因为AB=DE,则我们可以运用SAS来判定△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EF=BC.证明:∵AB∥ED,∴∠A=∠D,又∵AF=DC,∴AC=DF.在△ABC与△DEF中,,∴△ABC≌△DEF.∴EF=BC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含解析)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含解析)

第5讲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较好;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有的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性,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殊性,使得它比一般三角形的应用更广泛。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部分内容学得更扎实。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法)(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对应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AB C等边三角形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接下来要研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定义)(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同样适用于等边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 C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答案】BD=CE【解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两次用到三线合一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得到差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1.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CE=AB.【答案】CE=AB【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E=∠CA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CAE,最后根据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高,∴∠BAE=∠CAE.∵CE∥AB,∴∠E=∠BAE.∴∠E=∠CAE.∴CE=AC.∵AB=AC,∴CE=AB.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教学建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2】如图,在△ABC中,AB=AC,点D,点E分别是BC,AC上一点,且DE⊥AD.若∠BAD=55°,∠B=50°,求∠DEC的度数.【答案】115°【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C=50°,进而得到∠BAC=80°,由∠BAD=55°,得到∠DAE=25°,由DE⊥AD,进而求出结论.解:∵AB=AC,∴∠B=∠C,∵∠B=50°,∴∠C=50°,∴∠BAC=180°﹣50°﹣50°=80°,∵∠BAD=55°,∴∠DAE=25°,∵DE⊥AD,∴∠ADE=90°,∴∠DEC=∠DAE+∠ADE=11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熟练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腰对等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2.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6cm和15cm的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长度.【答案】10cm,10cm,1cm【解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腰和底边的长,注意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其进行检验.解:①如图,AB+AD=6cm,BC+CD=15cm,∵AD=DC,AB=AC,∴2AD+AD=6cm,∴AD=2cm,∴AB=4cm,BC=13cm,∵AB+AC<BC,∴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②如图,AB+AD=15cm,BC+CD=6cm,同理得:AB=10cm,BC=1cm,∵AB+AC>BC,AB﹣AC<BC,∴能构成三角形,∴腰长为10cm,底边为1cm.故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为10cm,10cm,1cm.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3】如图,在△ACB中,AC=BC,AD为△ACB的高线,CE为△ACB的中线.求证:∠DAB=∠ACE.【答案】∠DAB=∠ACE【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证明:∵AC=BC,CE为△ACB的中线,∴∠CAB=∠B,CE⊥AB,∴∠CAB+∠ACE=90°,∵AD为△ACB的高线,∴∠D=90°.∴∠DAB+∠B=90°,∴∠DAB=∠AC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C 边上的一点,且∠CBE=∠CAD.求证:BE⊥AC.【答案】BE⊥AC【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再得出∠CBE+∠C=90°.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CAD+∠C=90°,又∵∠CBE=∠CAD,∴∠CBE+∠C=90°,∴BE⊥A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AD=30°,AD=AE,求∠EDC的度数.【答案】15°【解析】可以设∠EDC=x,∠B=∠C=y,根据∠ADE=∠AED=x+y,∠ADC=∠B+∠BAD即可列出方程,从而求解.解:设∠EDC=x,∠B=∠C=y,∠AED=∠EDC+∠C=x+y,又因为AD=AE,所以∠ADE=∠AED=x+y,则∠ADC=∠ADE+∠EDC=2x+y,又因为∠ADC=∠B+∠BAD,所以2x+y=y+30,解得x=15.所以∠EDC的度数是1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正确确定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4.1】在△ABC中,AB=AC,AD⊥BC,∠BAD=40°,AD=AE,求∠CDE的度数.【答案】20°【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BAD=40°,由于AD=AE,于是得到∠ADE==7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CDE=90°﹣70°=20°.解:∵AB=AC,AD⊥BC,∴∠CAD=∠BAD=40°,∠ADC=90°,又∵AD=AE,∴∠ADE==70°,∴∠CDE=90°﹣70°=20°.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30°,连接AD.(1)若∠BAD=45°,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2)若△ACD为直角三角形,求∠BAD的度数.【答案】(1)△ACD为等腰三角形;(2)60°或30°【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20°,求出∠CAD=∠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有两种情况:①当∠ADC=90°时,当∠CAD=90°时,求出即可.(1)证明:∵AB=AC,∠B=30°,∴∠B=∠C=30°,∴∠BAC=180°﹣30°﹣30°=120°,∵∠BAD=45°,∴∠CAD=∠BAC﹣∠BAD=120°﹣45°=75°,∠ADC=∠B+∠BAD=75°,∴∠ADC=∠CAD,∴AC=CD,即△ACD为等腰三角形;(2)解:有两种情况:①当∠ADC=90°时,∵∠B=30°,∴∠BAD=∠ADC﹣∠B=90°﹣30°=60°;②当∠CAD=90°时,∠BAD=∠BAC﹣∠CAD=120°﹣90°=30°;即∠BAD的度数是60°或30°.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能根据定理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用了分类讨论思想.教学建议:学会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5.1】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答案】△DBE是等腰三角形【解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得到∠A=∠C,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FEC=∠D,同时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DBE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C中,BA=BC,∵BA=BC,∴∠A=∠C,∵DF⊥AC,∴∠C+∠FEC=90°,∠A+∠D=90°,∴∠FEC=∠D,∵∠FEC=∠BED,∴∠BED=∠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答案】M是BE的中点【解析】要证M是BE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向重合即可得证.证明:连接BD,∵在等边△ABC,且D是AC的中点,∴∠DBC=∠ABC=×60°=30°,∠ACB=60°,∵CE=CD,∴∠CDE=∠E,∵∠ACB=∠CDE+∠E,∴∠E=30°,∴∠DBC=∠E=30°,∴BD=ED,△BDE为等腰三角形,又∵DM⊥BC,∴M是BE的中点.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为60°的知识.辅助线的作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6.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上一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DE⊥AC交BC 于点F,且DF=EF.(1)求证:CD=BE;(2)若AB=12,试求BF的长.【答案】(1)CD=BE;(2)4【解析】(1)先作DM∥AB,交CF于M,可得△CDM为等边三角形,再判定△DMF ≌△EBF,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2)根据ED⊥AC,∠A=60°=∠ABC,可得∠E=∠BFE=∠DFM=∠FDM=30°,由此得出CM=MF=BF=BC,最后根据AB=12即可求得BF的长.解:(1)如图,作DM∥AB,交CF于M,则∠DMF=∠E,∵△ABC是等边三角形,∴∠C=60°=∠CDM=∠CMD,∴△CDM是等边三角形,∴CD=DM,在△DMF和△EBF中,,∴△DMF≌△EBF(ASA),∴DM=BE,∴CD=BE;(2)∵ED⊥AC,∠A=60°=∠ABC,∴∠E=∠BFE=∠DFM=∠FDM=30°,∴BE=BF,DM=FM,又∵△DMF≌△EBF,∴MF=BF,∴CM=MF=BF,又∵AB=BC=12,∴CM=MF=BF=4.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如图所示,BO平分∠CBA,CO平分∠ACB,过O作EF∥BC,若AB=12,AC=8,求△AEF的周长.【答案】20【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BE=∠OBC,∠OCF=∠OC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OBC=∠BOE,∠OCB=∠COF,然后求出∠OBE=∠BOE,∠OCF=∠COF,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E=BE,OF=CF,即可得证.解:∵BO平分∠CBA,∴∠EBO=∠OBC,∵CO平分∠ACB,∴∠FCO=∠OCB,∵EF∥BC,∴∠EOB=∠OBC,∠FOC=∠OCB,∴∠EBO=∠EOB,∠FOC=∠FCO,∴BE=OE,CF=OF,∴△AEF的周长=AE+OE+OF+AF=AE+BE+CF+AF=AB+AC,∵AB=12,AC=8,∴C=12+8=20.△AEF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主要利用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7.1】在△ABC中,AB=AC,DE∥BC,若M为DE上的点,且BM平分∠ABC,CM平分∠ACB,若△ADE的周长为20,BC=8,求△ABC的周长.【答案】28【解析】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说明DB=DM,EM=EC.把求△ABC的周长转化为△ADE的周长+BC边的长.解:∵BM平分∠ABC,∴∠ABM=∠CBM,∵DE∥BC,∴∠CBM=∠DMB,∴∠ABM=∠DMB,∴DB=DM.同理可证EM=CE∴AB+AC=AD+DB+AE+EC=AD+DM+ME+AE=AD+DE+AE∵△ADE的周长为20∴AB+AC=20∴△ABC的周长=AB+AC+BC=20+8=28.答:△ABC的周长为28.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将△ABC的周长转化为△ADE的周长+BC边的长.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8】如图,D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BDC绕着点C旋转成△AEC,则△CDE是怎样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CDE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DC绕着点C旋转60°成△AEC,则∠DCE=60°,DC=EC,故可判定△CDE是等边三角形.解:△CD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将△BDC绕着点C旋转成△AEC,旋转角为60°∴∠DCE=60°∴DC=EC∴△CDE是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了解“手拉手”模型.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8.1】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请你说明△DEF是正三角形.【答案】△DEF是正三角形【解析】根据等边△ABC中AD=BE=CF,证得△ADE≌△BEF≌△CFD即可得出△DEF是等边三角形.解:∵△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BE=CF,∴AE=BF=CD,又∵∠A=∠B=∠C=60°,∴△ADE≌△BEF≌△CFD(SAS),∴DF=ED=EF,∴△DEF是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判定,根据已知得出△ADE≌△BEF≌△CFD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如图,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在图中找出一条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答案】BE=C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两组角相等,再根据AAS可判定△ABE ≌△AC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BE=CD.解:BE=CD.理由如下:∵AB=AC,AD=AE,∴∠B=∠C,∠ADE=∠AED.在△ABE与△ACD中,,∴△ABE≌△ACD,∴BE=CD.故答案为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2】如图,已知∠BAC=60°,D是BC边上一点,AD=CD,∠ADB=80°,求∠B的度数.【答案】80°【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的度数.解:∵∠ADB=80°又∵AD=CD∴∠DAC=∠C=40°,∴∠B=180°﹣∠BAC﹣∠C=180°﹣60°﹣40°=80°.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3】已知:如图,AB=BC,∠A=∠C.求证:AD=CD.【答案】AD=CD【解析】连接AC,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BAC=∠BCA,因为∠A=∠C,则可以得到∠CAD=∠AC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AD=DC.证明:连接AC,∵AB=BC,∴∠BAC=∠BCA.∵∠BAD=∠BCD,∴∠CAD=∠ACD.∴AD=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4】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判断DE=DB+EC是否成立?为什么?【答案】成立【解析】根据BF和CF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F,F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DE=DB+EC成立.理由如下:∵在△ABC中,FB和FC分别平分∠ABC和∠ACB,∴∠DBF=∠FBC,∠ECF=∠FCB,∵DE∥BC,∴∠DFB=∠FBC=∠DBF,∠EFC=∠FCB=∠ECF,∴DB=DF,FE=EC,∵DE=DF+FE,∴DE=BD+EC.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5】如图,等边△ABC中,点D在延长线上,CE平分∠ACD,且CE=BD.说明:△ADE是等边三角形.【答案】△ADE是等边三角形【解析】由条件可以容易证明△ABD≌△ACE,进一步得出AD=AE,∠BAD=∠CAE,加上∠DAE=60°,即可证明△ADE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B=60°,AB=AC,即∠ACD=120°,∵CE平分∠ACD,∴∠ACE=∠DCE=60°,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D=AE,∠BAD=∠CAE,又∵∠BAC=60°,∴∠DAE=60°,∴△ADE为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

学而思-朱韬+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讲义

学而思-朱韬+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讲义

学而思-朱韬+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讲义一、引入感谢大家参加学而思-朱韬老师的初二数学课程,本讲义将为大家详细介绍2021年秋季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二、课程介绍1. 课程名称: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课程2. 授课老师:朱韬老师3. 课程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初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为日常学习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教学内容:包括代数、几何、函数等多个模块,共分为十个单元。

三、教学安排1. 课程时间:每周三下午14:00-16:002. 上课方式:线下授课3. 课程安排:每个单元分为理论讲解和练习两部分,通过讲解巩固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式1. 讲授:朱韬老师结合教材和题库,通过清晰的讲解和丰富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本质和应用方法。

2. 练习:课程安排大量的练习题,鼓励学生思考、独立解题,并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3. 互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提问、讨论,老师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课程特色1. 知识点全面:课程内容涵盖初二数学的各个模块,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实战训练:通过大量的实战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解题技巧:老师将共享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六、考核评价1. 平时作业:每个单元结束后,会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2. 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结课前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将作为学生学业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七、总结通过学而思-朱韬老师的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课程,相信同学们将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为未来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相信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初二数学2021年秋季课程的讲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八、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本课程将以专业的初二数学教材为主线,兼顾相关辅助教材,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考研数学李林高等数学辅导讲义解析

2024考研数学李林高等数学辅导讲义解析

2024考研数学李林高等数学辅导讲义解析一、概述2024年考研数学高等数学一直是考研学子备战考试的焦点。

为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李林老师精心编写了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本文将对李林老师的辅导讲义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二、讲义内容概述李林老师的高等数学辅导讲义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高等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包括微积分、多元函数、级数、常微分方程等内容。

讲义内容扎实,逻辑严谨,既包括基础知识的讲解,也包括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解答,适合考生系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三、微积分部分1.极限与连续讲义对极限与连续的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基本概念到极限存在的条件,再到连续性的定义和性质,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讲义中还包括了大量例题分析,帮助考生加深对极限与连续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2.微分与微分中值定理针对微分的定义和微分中值定理等内容,讲义中提供了详细的公式推导和典型例题讲解,帮助考生掌握微分的概念和性质,熟练运用微分中值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部分,讲义重点讲解了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等解题技巧,并结合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考生掌握积分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四、多元函数部分1.多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讲义对多元函数的概念、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偏导数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帮助考生理解多元函数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方向导数与梯度在方向导数与梯度的部分,讲义对方向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梯度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提供了大量例题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五、级数部分1.数项级数的收敛性与敛散性讲义对数项级数的收敛性与敛散性进行了全面介绍,包括正项级数的收敛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的审敛法等内容,帮助考生系统掌握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幂级数与傅立叶级数在幂级数与傅立叶级数部分,讲义介绍了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方法,以及傅立叶级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考生理解级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数学 同步讲义 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解析版)

八年级(下)数学 同步讲义 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解析版)

多边形是四边形章节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解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基础,题目相对较简单.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的基础内容,奠定了特殊的四边形的基础,题型比较灵活,综合性也比较强,是综合证明题及计算题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打好基础.1、由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联结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2、组成多边形的每一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相邻的两条线段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3、多边形相邻两边所在的射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4、联结多边形的两个不相邻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5、对于一个多边形,画出它的任意一边所在的直线,如果其余各边都在这条直线的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凸多边形;否则叫做凹多边形.6、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180n-⋅︒.7、由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一边和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8、对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从与它相邻的两个外角中取一个,这样取得的所有外角的和,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和.9、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多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分析知识结构模块一:多边形知识精讲2 / 21【例1】 (1)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出__________条对角线;(2)从一个多边形内的一点出发,分别联结各个顶点,可得出6个三角形,这个多 边形共有__________条对角线. 【答案】(1)2;(2)20.【解析】(1)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3n -条对角线,所以是5-3=2条.(2)由题意知,一个多边形可以切割成()2n -个三角形,则()2n -=6,由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公式()32n n -,可知这个多边形共有()883202⨯-=条对角线.【总结】考察多边形对角线的概念及条数公式.【例2】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A .90°B .180°C .360°D .720° 【答案】C【解析】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所以内角和是360°.也可以通过多边形内角和 定理来计算:()1802n -. 【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例3】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 .4B .5C .6D .7 【答案】C【解析】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是:()1802n -,所以720°=()1802n -,解得6n =. 【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例题解析【例4】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4,那么这个四边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 【答案】144°.【解析】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由题意可设四个内角度数分别为,2,3,4x x x x ,列方 程234360x x x x +++=,解得:36x =,所以最大内角4144x =. 【总结】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例5】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8倍,且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与每个内角的度数. 【答案】边数是18,每个内角的度数为160°.【解析】因为多边形的外角都是36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8=2880°,又因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1802n -,所以()1802n -=2880°,解得:18n =. 因为每个内角都相等,所以每个内角度数为2880°÷18=160°. 【总结】考察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应用.【例6】 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的和为2750°,这个内角是多少度? 这个多边形有几条边? 【答案】18【解析】设有n 条边,则内角和为()1802n -.因为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都大于0°小于180°.所以()275018022750180n -+,解此不等式地17.2718.27n ,n 为边数只能取正整数,所以18n =. 【总结】考察多边形内角和的应用.4 / 21【例7】 某人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100米后向左转30°,在沿着直线前进100米,又 向左转,...,照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一共走了多少米. 【答案】1200米.【解析】由题意知A 回到出发点时,所走轨迹是一个正多边形,由多边形的外交和是360°, 所以360°÷30°=12次,所以共走了12个100米,一共走了12×100=1200米. 【总结】考察多边形外角和的应用.【例8】 在四边形ABCD 中,∠A =80°,∠B 和∠C 的外角分别为105°和32°,求∠D 的度数. 【答案】57°【解析】多边形外角和为360°,由题意知∠A 的外角为180°-80°=100°,所以∠D 的 外角为360°-100°-105°-32°=123°,对应的∠D=180°-123°=57°. 【总结】考察多边形外角和的应用.【例9】 设一个凸多边形,除去一个内角以外,其他内角的和为2570°,则该内角为( )A 、 40°B 、90°C 、120°D 、130° 【答案】D【解析】设有n 条边,则内角和为()1802n -.因为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都大于0°小于180°.所以()257018022570180n <-<+,解此不等式地16.2717.27n ,n 为边数只能取正整数,所以17n =,所以这个内角为()()1802-2570180172-2570130n -=⨯-=. 【总结】考察多边形内角和的应用.【例10】 一个凸n 边形的内角中,恰好有4个钝角,则n 的最大值是( ) A 、5 B 、6 C 、7 D 、8 【答案】C【解析】因为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倍数,所以内角中有4个钝角,就会有()4n -个直角或者锐角,可知内角和一定小于4×180°+()490n -⨯, 即()1802n -< 4×180°+()490n -⨯,解得:8n <,最大值是7. 【总结】考察多边形内角和的应用.【例11】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一个外角的差为156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和这个外角的度数. 【答案】11,60°.【解析】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2n -,则这个外角为()18021560n --,由于每一个外角都大于0°且小于180°,所以()018021560180n <--<,解得10.711.7n <<, 所以11n =,这个外角的度数为()()18021560180112156060n --=⨯--=. 【总结】考察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应用.【例12】 已知凸n 边形12n A A A ⋅⋅⋅(n >4)的所有内角都是15°的整数倍,且123285A A A ∠+∠+∠=︒,那么n =__________.【答案】10【解析】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2n -,其余共()3n -个内角和为()1802-285n -,可知()18022850n -->是15°的倍数也是()3n -的倍数, ()()18022851803105105718015123333n n n n n n ----⎛⎫==-=- ⎪----⎝⎭, 可知31n -=或者37n -=,又n >4,所以10n =. 【总结】考察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应用.模块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6 / 21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符号“”表示,如:ABCD .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①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②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③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⑤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例13】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A 的度数比∠B 大20°,则∠B 的度数为__________,∠C 的度数为__________.【答案】80°,100°.【解析】因为是平行四边形,所以180A B ∠+∠=,又-20A B ∠∠=,解得80100B A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所以100C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及内角的性质.知识精讲例题解析【例14】 在ABCD 中,E 在BC 上,AB =BE ,∠AEB =70°,求平行四边形ABCD 各内角的度数.【答案】40140B D BAD BCD ∠=∠=∠=∠=;.【解析】由题知,在∆BAE 中,70BEA BAE ∠=∠=,所以40B D ∠==∠, 18040140BAD BCD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度数相关知识点.【例15】 如果ABCD 的周长是50cm ,AB 比BC 短3cm ,那么CD 、DA 分别是多少. 【答案】1411DA cm CD cm ==,.【解析】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所以50225AB BC cm +=÷=,又-3BC AB cm =, 解得1411.BC cm AB cm ==,又因为,AB CD BC AD ==,所以14,11DA cm CD cm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相关知识点.【例16】 如图,在△ABC 中,AB =AC =8,D 是底边BC 上一点,DE //AC ,DF //AB ,求四边形AEDF 的周长. 【答案】16【解析】由题意知DE //AC ,所以C EDB ∠=∠,又因为C B ∠=∠ 所以B EDB ∠=∠,得EB=ED .同理可得FD=FC ,所以四边形AEDF 的周长=AE +ED +DF+AF =AE +EB +CF +AF =AB +AC =8+8=16.【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边的平行性质的应用.【例17】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且AE =2,DE =1,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答案】10【解析】由题知ABE CBE ∠=∠.因为AD//BC ,所以AEB CBE ∠=∠,得ABE AEB ∠=∠,即AE =AB =2. 因为AD=AE+ED =2+1=3,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等于=2×(AB +AD )=2×(2+3)=10.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应用.AB CDEABCDEF8 / 21【例18】 如图,ABCD 的周长为60cm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已知△BOC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多8cm ,求ABCD 各边的长. 【答案】AB =CD =11cm ,BC =AD =19cm . 【解析】由题知8BOC AOB C C ∆∆-=,且OA =OC ,即BO +OC +BC -(BO +OA +AB )=BC -AB =8,又因为2×(AB +BC )=60,所以得BC +AB =30,BC -AB =8, 所以AB =CD =11cm ,BC =AD =19cm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例19】 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平分线分对边为3和4两部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_.【难度】★★ 【答案】20或22.【解析】如图由题意可分两种情况:1、AE=3,ED =4,由题知ABE CBE ∠=∠.因为AD//BC ,所以AEB CBE ∠=∠,得ABE AEB ∠=∠, 即AE =AB=3,因为AD=AE+ED =3+4=7,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AB +AD )=2×(3+7)=20; 2、AE =4,ED =3,同理可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2; 故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0或22.【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ABCDOABCD E【例20】 如图,在ABCD 中,AE ⊥BC 、AF ⊥CD ,垂足分别为E 、F ,若∠ B =50°, 求∠F AE 的度数. 【答案】50゜.【解析】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所以50B D ∠=∠=.因为平形四边形的邻角互补,所以18050130BAD ∠=-=.在直角三角形BAE 中,40BAE ∠=,同理40DAF ∠=, 所以130404050FAE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例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 的对角线交点在坐标原点,若A 点的坐标为(4,3),B 点的坐标为(-2,2),求点C 、D 的坐标及ABCD 的周长.【答案】C (-4,-3);D (2,-2);229237+.【解析】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所以可知C 点的坐标为(-4,-3),D 点的坐标为(2,-2).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22423237AB =++-=,()()22242329CB =-+++=,所以ABCD 的周长=2×(3729+)=237229+.【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运用.【例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x 轴,B 、D 均在y 轴上,又知道A 、D 在直线y =2x -1上,且B 点坐标(0,1),求A 、C 、D 的坐标及ABCDS. 【答案】A (1 ,1);C (-1 ,-1);D (0 ,-1);ABCDS =2.【解析】由题意知A 的纵坐标与B 相同,把y =1代入y =2x -1中,可得A 的横坐标为1,所以A 的坐标为A (1 ,1),D 为y =2x -1与y 轴的交点, 所以D 为(0,-1).因为AB //CD 且AB =CD , 所以C 的坐标为(-1,-1).从而可求CD=1,BD=2,且BD ⊥CD ,所以ABCDS=122CD BD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 【例23】 如图,已知ABCD 的面积为2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2.【解析】因为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可知每一个小阴A BCDEFABCDO xy10 / 21影三角形都有一个小空白三角形与之完全重合.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的运用.【例24】 已知在ABCD 中,M 是AD 的中点,AD =2AB ,求∠BMC 的度数. 【答案】90°.【解析】由题知AM=AB=CD=MD ,设2ABC D ∠=∠=Φ.则可得ABM MBC AMB ∠=∠=∠=Φ,在三角形DMC 中,DM=DC ,2D ∠=Φ, 可得90DMC ∠=-Φ,所以()180-1809090BMC AMB DMC ∠=∠-∠=-Φ--Φ=.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例25】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G 、H 是对角线BD 上两点,DG =BH ,DF =BE . 求证:∠GEH =∠GFH .【解析】在DFG ∆与BHE ∆中,因为DG =BH ,DF =BE ,CDB DBA ∠=∠,所以DFG ∆≅BHE ∆,所以GF=EH ,DGF BHE ∠=∠.从而FGH GHE ∠=∠,所以GF//EH . 又因为GF=EH ,所以四边形GEHF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GEH=∠GFH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A BCDE F GH【例26】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E ⊥AB 于点E ,BM =MC =DC . 求证:∠EMC =3∠BEM .【解析】延长EM 交DC 于F 点,易证()BEM CMF AAS ∆≅∆,则MF=ME ,即M 为EF 中点. 设BEM ϕ∠=,则F BEM ϕ∠=∠=,在直角∆FED 中,ME=MF=MD ,得CDM F ϕ∠=∠=, 所以2EMD F MDC ϕ∠=∠+∠=,又因为CM=CD , 所以MDC CMD ϕ∠=∠=,综上,233EMC CMD EMD BEM ϕϕϕ∠=∠+∠=+==∠.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角的和差的综合应用.【例27】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直线FH 与AB 、CD 相交,过点A 、D 、C 、 B 向直线FH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G 、F 、E 、H ,求证:AG DF CE BH -=-.【解析】过A 点做AM ⊥DF ,易证四边形AMFG 为矩形,则AG=MF ,所以AG -DF=MF -DF=-DM . 同理过C 点做CN ⊥BH ,可证CE=HN , CE -BH=HN -BH=-BN .因为BH//AG ,所以GAB HBA ∠=∠, 可知90HBA BAM GAB BAM ∠+∠=∠+∠=, 又180DAB ABC ∠+∠=,所以()1809090DAM HBC DAB ABC MAB HBA ∠+∠=∠+∠-∠+∠=-=. 可得90DAM HBC ∠+∠=,从而得DAM BCN ∠=∠(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DM 和∆CNB 中,AD=BC ,90AMD CNB ∠=∠=︒,又DAM BCN ∠=∠得()AMD CNB AAS ∆≅∆,可得DM=BN ,从而-DM=-BN , 再得CE -BH=AG -DF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ABCDEMABCDEF G H12 / 21【例28】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D = 60°,AE 平分∠BAD 交CD 于E ,BF平分∠ABC 交CD 于F ,又AE 与BF 交于O ,已知OB =OE =1.试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答案】1+3.【解析】因为AE 、BF 分别平分BAD ∠和ABC ∠,又BAD ∠+ABC ∠=180°,所以AOB ∠=90°. 在直角∆AOB 中,∠BAO=12∠BAD = 30°,OB =1,得OA =3.连接BE ,可求得∆BAE 的面积=()1113131222AE OB +⨯⨯=⨯+⨯=,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2×BAE S ∆=13+.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例29】 在□ABCD 中,∠BAD 的平分线交直线BC 于点E ,交直线DC 的延长线于点F .(1)在图1中证明CE =CF ;(2)若∠ABC =90°,G 是EF 的中点(如图2),求∠BDG 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45°.【解析】(1)因为AE 平分∠BAD ,所以∠BAE=∠BEA .又因为AB//CD ,所以∠F =∠BAE =∠BEA=∠CEF ,从而得CE=CF ;(2)连接BG 、CG .由(1)可知CE=CF ,且BE=BA=DC 又∠ECF=90°. 因为G 是EF 的中点,CG=EG,∠F=∠FEC=45°,从而∠GCD=∠GEB =135°. 综上,可得()BEG DCG SAS ∆≅∆,可得GB=GD ,∠DGC=∠BGE , 所以90°=∠BGD=∠DGA+∠BGE=∠DGA+∠DGC , 从而知∆G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DG=45°.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ABCD EF O【习题1】 如果一个凸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那么,这个多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答案】27【解析】由题意知共有360°÷(180°-140°)=9条边,根据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公式()()39932722n n -⨯-==条.【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基本知识的应用.【习题2】 两个凸多边形,它们的边长之和为12,对角线的条数之和为19,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5,7【解析】设这两个凸多边形的边数分别为x 条和y 条,可列方程x +y =12,192)3(2)3(=-+-y y x x ,解得:12125577x x y y ==⎧⎧⎨⎨==⎩⎩. 所以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分别是5和7. 【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基础知识的应用.【习题3】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外角和的3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答案】8【解析】由题可知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3=1080°()1802n =-,解得8n =. 【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内外角和的应用.随堂检测14 / 21【习题4】 如图, ABCD 中,AF ∶FC =1∶2,S △ADF =6cm 2,则ABCDS 的值为________.【答案】36cm 2.【解析】∆AFD 与∆CFD 同高,所以面积比等于底之比 AF :FC =1:2,所以22612DFC S cm ∆=⨯=, 则261218DAC S cm ∆=+=,所以2=218=36ABCDScm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边形的性质的应用.【习题5】 如图,ABCD 中,BE ⊥CD ,BF ⊥AD ,垂足分别为E 、F ,若CE =2,DF =1,∠EBF =60°,则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3【解析】因为360-D DFB DEB EBF ∠=∠-∠-∠=360°-90°-90°-60°=120°,所以180********A D ∠=-∠=-=,又60A C ∠=∠=,在直角∆BEC 中, 60C ∠=,EC =2,可得BC=4,BE =3AD=BC =4,所以AF=AD -DF =4-1=3. 在在直角∆AFB 中,60A ∠=,AF =3,可得AB =6. 综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623123⨯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习题6】 如图,□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AD ≠CD ,过点O 作OM ⊥AC ,交AD于点M ,若△CDM 周长为a ,那么□ABCD 的周长为 ________.【答案】2a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OA=OC ,又MO=MO ,MOA MOC ∠=∠,所以∆MOA ≅∆MOC ,所以MA=MC .所以∆CMD 的周长=a =CM+DM+CD=AM+DM+CD=AD+CD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2AD 2CD a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的应用.20︒20︒20︒M【习题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y 轴,B 、D 均在x 轴上,又知道A 、D 在直线y =2x +1上,且B 点 坐标(1,0),求A 、C 、D 的坐标及ABCDS和ABCDC.【答案】A (1,3);C (12-,-3);D (12-,0);ABCD S=92; ABCDC=635+.【解析】由题可知A 的横坐标为1,代入y =2x +1可得A 的纵坐标为3,所以A (1,3).因为D 为y =2x +1与x 轴的交点,所以可得D (12-,0).因为ABCD 为平行四边形,CD=AB =3,所以C (12-,3).所以ABCD S =193122AB BD ⎛⎫⨯=⨯+= ⎪⎝⎭,2222333522AD AB BD ⎛⎫=+=+= ⎪⎝⎭,则ABCD C=()322356352AB AD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习题8】 如图所示,小华从M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2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后,又向左转20°,…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M 时,行走了多少米?【答案】180米【解析】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每个外角为20°,可知共有360°÷20°=18条边,多边形的周长为18×10=180米. 【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外角的应用.【习题9】 如图,已知M 是 ABCD 边AB 的中点,CM 交BD 于点E ,且DE =2BE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 ABCD 的面积之比为( ) A .16 B .14 C .13 D .512【答案】C【解析】设∆BEM 的面积为x ,因为DE=2BE ,所以∆DEM 的面积为2x .在梯形MBCD 中,2DEM CBE S S x ∆∆==,同理可知24DCE BCE S S x ∆∆==.AB CDO xy16 / 21GDBCA FE则162DCB BCE DCE S S S x ∆∆∆=+==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12x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24x x x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与 ABCD 的面积之比为41123x x =,选C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有关的面积的综合应用.【习题10】 如图,已知ABCD 是平行四边形,E 在AC 上,AE =2EC ,F 在AB 上,BF =2AF ,如果△BEF 的面积为22cm ,则□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 【答案】92cm .【解析】∆BEF 和∆AEF 的面积之比等于BF:AF =2:1,所以2221AEF BEF S S ∆∆=÷=÷=2cm . ∆BEA 和∆BEC 的面积之比等于AE:EC=2:1,所以2(21)2 1.5BEC BEA S S ∆∆=÷=+÷=, 从而得21.53 4.5ABC EBC ABE S S S cm ∆∆∆=+=+=, 从而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22 4.59ABC S cm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有关的面积的综合应用.【习题11】 如图,□ABCD 中,∠ABC =75°,AF ⊥BC 于F ,AF 交BD 于E ,若DE =2AB ,则∠AED 的大小是( ) A .60°B . 65°C .70°D .75°【答案】B【解析】作DE 的中点M ,连结AM设∠ADB =Φ=∠DBC ,则∠ABD =75°-Φ,取DE 中点M ,连接AM .可知∠DAF =∠AFC =90°.在直角三角形ADE 中,MA =12DE =AB ,所以∠AEB =∠ABD =75°-Φ,又因为∠AEB =∠ADM +∠DAM =Φ+Φ=2Φ, 所以2Φ=75°-Φ,解得:Φ=25°,所以∠AED =90°-∠ADM =90°-25°=65°.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习题12】 如图,在□ABCD 中,E 为AD 上一点,F 为AB 上一点,且BE =DF ,BE与DF 交于点G ,求证:∠BGC =∠DGC . 【答案】见解析【解析】作CM ⊥BE 、CN ⊥DF ,垂足分别为M 、N 连接CF 、CE .DABC E由题意知CFD CBE S S ∆∆==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即1122BE CM DF CN ⨯⨯=⨯⨯,因为BE=DF ,所以CM=CN , 在∠DGB 中,CM=CN ,可知CG 是∠DGB 的角平分线,即∠BGC =∠DGC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的性质与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应用.【习题13】 如图,在凸五边形ABCDE 中,已知AB ∥CE ,BC ∥AD ,BE ∥CD ,DE ∥AC ,求证:AE ∥BD . 【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BC//AD ,所以ABD ACD S S ∆∆=.因为AC//DE ,所以ACD ACE S S ∆∆=.因为AB//CE ,所以ACE BCE S S ∆∆=. 因为CD//BE ,所以BCE BDE S S ∆∆=,所以ABD EBD S S ∆∆=,所以AE//BD . 【总结】考察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综合运用.【作业1】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5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9 B .10C .11D .12【答案】D【解析】由题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为180°×(2n -)=360°×5,12n =. 【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课后作业18 / 21α110°106°78°【作业2】 如果一个凸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20°,那么这个多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 【答案】9条.【解析】由题意知共有360°÷(180°-120°)=6条边,根据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公式()()3663922n n -⨯-==条.【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基础知识.【作业3】 如右图中的α∠的度数为__________. 【答案】106°【解析】由题知()10678180110360α∠+++-=.α∠=106°. 【总结】考察多边形的内角的应用.【作业4】 如图,ABFE 和CDEF 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图中和△AOE 面积相同的三角形(△AOE 除外)有________个. 【答案】5【解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AOE COF AOF COE DOE BOF S S S S S S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综合应用.【作业5】 已知某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80mm ,它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其中相 邻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为12mm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的长. 【答案】26mm ,14mm .【解析】由题知8BOC AOB C C ∆∆-=,且OA =OC ,即BO +OC +BC -(BO +OA +AB )=BC -AB =12mm .又因为2×(AB+BC)=80mm ,所以得BC+AB =40mm ,BC -AB=12mm , 所以AB =CD =26mm ,BC =AD =14mm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综合应用.【作业6】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AC =a +b ,BD =a +c , AB =m ,求m 的取值范围.【答案】22b c b cm a -+<<+. A B CD E F OABCDO【解析】过C 作DB 的平行线交AB 的延长线于G ,可知四边形CDBG 为平行四边形. 可知CD =AB =BG ,BD=CG ,在∆ACG 中,AC+CG>AG=2AB , AC -CG<AG=2AB即2a b a c m +++>,()-2a b a c m ++<,得22b c b cm a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7】 若凸多边形的n 个内角与某个外角之和为1350°,求n 的值 . 【答案】9【解析】设这个外角为Φ(0180<Φ<),由题知()135018021710-180n n Φ=--=, 则01710-180180n <<,得8.59.5n <<,所以n =9. 【总结】考察多边形内外角的综合应用.【作业8】 已知:AB ∥EF ∥GH ,BE =GC .求证:AB =EF +GH . 【答案】见解析.【解析】过B 点做BO//AF ,交FE 的延长线于O . 可知四边形ABO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FO , ∠ABO=∠FEG=∠HGC=∠BEO ,∠A=∠GHC=∠O .在∆BEO 和∆GHC 中,∠BEO=∠HGC ,BE=GC ,∠GHC=∠O , 所以∆BEO ≅∆GHC ,则EO=HG ,所以AB=FO=FE+EO=FE+GH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全等的综合应用.ABCF EH G20 / 21【作业9】 已知:CD 为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AE 平分∠BAC 交CD 于E ,EF ∥AB , 交BC 于点F .求证:CE =BF . 【答案】见解析.【解析】分别过E 、F 做EM ⊥CA 、FN ⊥AB ,垂足分别为M 、N .因为AE 平分∠BAC ,所以ED =EM .因为EF //AB ,所以ED =FN ,所以EM =FN . 在直角△ABC 中,CD ⊥AB ,∠CAB +∠ACD =∠CAB +∠B =90゜.所以∠ACD =∠B . 在∆CEM 和∆BFN 中,EM =FN ,∠ACD =∠B ,∠CME =∠BNF =90゜ 所以∆CEM ≅∆BFN ,从而得CE =BF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全等的综合应用.【作业10】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EF ∥BD ,EF 分别交AB 、AD 的延长线 于E 、F ,交BC 、CD 于G 、H .求证:EG =FH . 【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EF ∥BD ,DC ∥BA ,所以DH =BE ,∠DHF =∠E ,∠EGB =∠F 所以∆DHF ≅∆BGE ,所以EG =FH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11】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P 为△BAD 内一点,若2PAB S =△,5PCB S =△, 求PBD S △的值. 【答案】3【解析】由题知1S S 2PAD PBC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BD APD ABP PBD S S S S ∆∆∆∆=++ 可得:S PBC ∆=ABP PBD S S ∆∆+,可得523PBD CBP ABP S S S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综合应用.A BCDEFABCDEFGHA B CDP【作业12】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BC 边上,点F 在CD 边上, EF ∥BD .求证:ABE ADF S S =△△.【答案】见解析【解析】由CD //AB ,AD //BC ,EF //BD ,得:A ADF BDF BDE B E S S S S ∆∆∆∆===. 【总结】考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综合应用.A BC D E F。

朱韬初二暑假菁英班讲义

朱韬初二暑假菁英班讲义

朱韬初二暑假菁英班讲义
摘要:
1.朱韬初二暑假菁英班的背景和目的
2.讲义的主要内容
3.讲义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朱韬初二暑假菁英班讲义是一份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暑期培训课程讲义。

该讲义旨在帮助学生在暑假期间提高学术水平,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前预习新学期的课程内容。

通过这份讲义,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讲义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四个学科。

在语文部分,讲义精选了一些经典的文章和诗词,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同时,还讲解了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如成语、谚语和修辞手法等。

在数学部分,讲义涵盖了初中二年级的主要知识点,如代数、几何和统计等。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英语部分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通过语法讲解、词汇拓展和阅读练习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暑假期间也能持续提高英语水平。

物理部分主要介绍了初中二年级的物理基础知识,如力、热、光、电等,通过讲解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朱韬初二暑假菁英班讲义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暑假期间提高学术水平的平台。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梯形及等腰梯形 (含解析)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梯形及等腰梯形 (含解析)

第19讲 梯形及等腰梯形知识定位讲解用时:3分钟A 、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较好;B 、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梯形及等腰梯形。

梯形和等腰梯形属于四边形章节,选择填空中会涉及到,也经常出现在几何大题中,是中考考查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熟练掌握一般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及它们的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并处理含梯形的综合类型题目.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梯形的认识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概念记清楚哦)一般梯形梯形标注:梯形是特殊的四边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哦2、梯形的分类:一般梯形、特殊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AB//CD AB//CD AD ≠BC AD=BC AD ⊥CD AD 不平行BC3、梯形的中位线:连接梯形两腰上的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你知道怎么证明吗?EF//AB//CD EF=12(AB+CD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性质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性质3:等腰梯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底边的垂直平分线)∠A=∠B AC=BD 虚线为等腰梯形的对称轴∠C=∠D2、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同一底边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判定3:利用定义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D=4,AB=CD=6,∠B=60°,那么下底BC的长为.【答案】10【解析】首先过A作AE∥DC交BC与E,可以证明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到CE=AD=4,再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到BE=AB=6,从而得到答案.解:如图,过A作AE∥DC交BC与E,∵AD∥BC,∴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AD=EC=4,AE=CD,∵AB=CD=6,∴AE=AB=6,∵∠B=60°,∴△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6,∴BC=6+4=10.故答案为:10.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梯形,关键是掌握梯形中的重要辅助线,过一个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建议:利用梯形的知识作辅助线构造出平行四边形和等边三角形.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普陀区期中年份:2017【练习1.1】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30°,∠C=75°,AD=2,BC=7,那么AB= .【答案】5【解析】过点D作DE∥AB交BC于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DEC=∠B=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EDC=75°,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DE=CE.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知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则AB=DE=CE=7﹣2=5,从而求解.解:过点D作DE∥AB交BC于E,∴∠DEC=∠B=30°.又∵∠C=75°,∴∠CDE=75°.∴DE=CE.∵AD∥BC,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D=BE=2.∴AB=DE=CE=BC﹣BE=BC﹣AD=7﹣2=5.故答案为: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综合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教学建议:利用梯形的知识作辅助线构造出平行四边形进行求解.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潍坊三模年份:2016【例题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C=90°,如果AB=5,BC=4,CD=3,那么AD= .【答案】2【解析】试题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解:过点D作DE⊥AB于点E,如下图所示:则DE=BC=4,AE=AB﹣EB=AB﹣DC=2,AD==2.故答案为:2.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梯形及勾股定理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教学建议:利用梯形和勾股定理的知识进行求解.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普陀区期末年份:2016【练习2.1】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E为AB中点,DE⊥EC.求证:(1)DE平分∠ADC;(2)AD+BC=DC.【答案】(1)DE平分∠ADC;(2)AD+BC=DC【解析】试题分析:(1)延长DE交CB的延长线于F,可证得△AED≌△BEF,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出CD=CF,推出∠CDF=∠F,由∠ADF=∠F即可证明;(2)由△AED≌△BEF,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出CD=CF,进而利用等线段的代换可证得结论;证明:(1)延长DE交CB的延长线于F,∵AD∥CF,∴∠A=∠ABF,∠ADE=∠F.在△AED与△BEF中,,∴△AED≌△BEF,∴AD=BF,DE=EF,∵CE⊥DF,∴∠CDF=∠F,∵AD∥CF,∴∠ADE=∠F,∴∠ADE=∠CDF,∴ED平分∠ADC.(2)∵△AED≌△BEF,∴AD=BF,DE=EF,∵CE⊥DF,∴CD=CF=BC+BF,∴AD+BC=DC.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因为点E是中点,所以应该联想到构造全等三角形,这是经常用到的解题思路,同学们要注意掌握.教学建议:学会运用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题.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松江区期末年份:2017【例题3】如图,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BD与中位线EF交于点G,若AD=2,EF=5,那么FG= .【答案】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梯形中位线性质得出EF∥AD∥BC,推出DG=BG,则EG 是△ABD的中位线,即可求得EG的长,则FG即可求得.解:∵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EF∥AD∥BC,∴DG=BG,∴EG=AD=×2=1,∴FG=EF﹣EG=5﹣1=4.故答案是:4.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梯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建议:熟练掌握梯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并灵活运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1】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中,E、F是边AD、AB的中点,连接CE,取CE中点G,那么FG= .【答案】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E边AD的中点,可得出AE、BC的长;又由点F、G分别是AB、CE的中点,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出FG的长;解: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E、F是边AD、AB的中点,∴AE=4,BC=8,又∵点G是CE的中点,∴FG为梯形ABCE的中位线,∴EF==×(4+8)=6.故答案为:6.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教学建议:学会应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在梯形ABCD中.AB∥CD,EF为中位线,则△AEF的面积与梯形ABCD的面积之比是.【答案】1:4【解析】试题分析:过A作AG⊥BC于G,交EF于H,再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及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解:过A作AG⊥BC于G,交EF于H,∵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AD+BC=2EF,AG=2AH,设△AEF的面积为xcm2,即EF•AH=xcm2,∴EF•AH=2xcm2,∴S=(AD+BC)•AG=×2EF×2AH=2EF•AH=2×2xcm2=4xcm2.梯形ABCD∴△AEF的面积与梯形ABCD的面积之比为:1:4.故答案为:1:4.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即是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教学建议:学会应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六安期末年份:2013【练习4.1】在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如果AD=5,EF=11,那么BC= .【答案】17【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长是上下底和的一半”,进行计算.解: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得EF=(AD+BC),则BC=2EF﹣AD=2×11﹣5=17.讲解用时:2分钟解题思路:考查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并应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难度: 2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DC∥AB,AD=BC=2,BD平分∠ABC,∠A=60°.求:梯形ABCD的周长.【答案】10【解析】试题分析: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ABC=∠A=60°.周长∠ABD=∠CBD=30°,∠ADB=9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AB.AB=2AD=4.证出∠CDB=∠CBD.得出CD=BC=2.即可求出梯形ABCD的周长.解:在梯形ABCD中,∵DC∥AB,AD=BC=2,∠A=60°.∴∠ABC=∠A=60°.∵BD平分∠ABC,∴∠ABD=∠CBD=30°,∴∠ADB=90°,∴AD=AB.∴AB=2AD=4.又 DC∥AB,∴∠CDB=∠ABD,又∠ABD=∠CBD,∴∠CDB=∠CBD.∴CD=BC=2.∴梯形ABCD的周长=AB+BC+CD+AD=4+2+2+2=10.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DC=BC是解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并灵活运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5.1】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DC∥AB,AD=BC=2,∠A=60°,对角线BD平分∠ABC.(1)求对角线BD的长;(2)求梯形ABCD的面积.【答案】(1)2√3;(2)3√3【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梯形的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可求得∠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ABD是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过点D、C分别作DH⊥AB,CG⊥AB,垂足为点H、G,在直角△ADB中求得DH和AH的长,则AB即可求得,然后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1)∵DC∥AB,AD=BC,∴∠A=∠ABC.∵BD平分∠ABC,∠A=60°,∴∠ABD=∠ABC=30°.∴∠ADB=90°.∵AD=2,∴AB=2AD=4.∴BD=.(2)过点D、C分别作DH⊥AB,CG⊥AB,垂足为点H、G.∵DC∥AB,BD平分∠ABC,∴∠CDB=∠ABD=∠CBD.∵BC=2,∴DC=BC=2.在RT△ADH和RT△BCG中,,∴RT△ADH≌RT△BCG.∴AH=BG.∵∠A=60°,∴∠ADH=30°.∴AH=AD=1,DH=.∵DC=HG=2,∴AB=4.∴.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DC=BC是解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并灵活应用.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DC∥AB,AD=BC=2,BD平分∠ABC.∠A=60°,求对角线BD的长和梯形ABCD的面积.【答案】3√3【解析】根据等腰梯形的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可求得∠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ABD是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过点D、C分别作DH⊥AB,CG⊥AB,垂足为点H、G,在直角△ADB中求得DH和AH的长,则AB即可求得,然后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DC∥AB,AD=BC,∴∠A=∠ABC.∵BD平分∠ABC,∠A=60°,∴∠ABD=∠ABC=30°.∴∠ADB=90°.∵AD=2,∴AB=2AD=4.∴BD=.过点D、C分别作DH⊥AB,CG⊥AB,垂足为点H、G.∵DC∥AB,BD平分∠ABC,∴∠CDB=∠ABD=∠CBD.∵BC=2,∴DC=BC=2.在Rt△ADH和Rt△BCG中,,∴Rt△ADH≌Rt△BCG.∴AH=BG.∵∠A=60°,∴∠ADH=30°.∴AH=AD=1,DH=.∵DC=HG=2,∴AB=4.∴梯形ABCD的面积=.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DC=BC是解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地运用等腰梯形、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题.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6.1】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的中位线EF的长为6cm,对角线BD平分∠ADC,下底BC的长比等腰梯形的周长小20cm,求上底AD的长.【答案】4cm【解析】试题分析: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AB=DC,AD∥BC,得出∠ADB=∠CBD,再由已知条件得出BC=DC=AB,由梯形中位线定理得出AD+BC=2EF=12cm,由已知条件求出BC,即可得出AD的长.解:∵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AD∥BC,∴∠ADB=∠CBD,∵BD平分∠ADC,∴∠ADB=∠CDB,∴∠CBD=∠CDB,∴BC=DC=AB,∵EF是等腰梯形的中位线,∴AD+BC=2EF=12cm,∵下底BC的长比等腰梯形的周长小20cm,∴BC=AB+BC+CD+AD﹣20,即BC=AB+DC﹣8,∴BC=8cm,∴AD=4cm.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梯形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与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建议:利用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梯形中位线等知识点进行解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点E为边BC上一点,且AE=DC.(1)求证: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2)当∠B=2∠DCA时,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答案】(1)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AECD是菱形【解析】试题分析:(1)由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角相等),可得∠B=∠DCB,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证得∠DCB=∠AEB,即可得AE∥DC,则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易得∠EAC=∠DCA,又由已知,由等量代换即可证得∠EAC=∠ECA,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AE=CE,则四边形AECD为菱形.证明:(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B=∠DCB,∵AE=DC,∴AE=AB,∴∠B=∠AEB,∴∠DCB=∠AEB,∴AE∥DC,∴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2)∵AE∥DC,∴∠EAC=∠DCA,∵∠B=2∠DCA,∠B=∠DCB,∴∠DCB=2∠DCA,∴∠ECA=∠DCA,∴∠EAC=∠ECA,∴AE=CE,∵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ECD为菱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识图,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教学建议:利用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知识点进行解题.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连云港校级模拟年份:2010【练习7.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A=AD=DC,点E在边CB的延长线上,并且BE=AD,点F在边BC上.(1)求证:AC=AE;(2)如果∠AFB=2∠AEF,求证:四边形AFCD是菱形.【答案】(1)AC=AE;(2)四边形AFCD是菱形【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判定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给出的条件利用SAS可判定△ABE≌△ADC,从而可证得结论;(2)由(1)和外角和定理可证得AD=DC=AF=CF,所以四边形AFCD是菱形.证明:(1)∵AD∥BC,BA=AD=DC,∴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CE,∵∠ABE+∠ABC=180°,∠DCE+∠D=180°,∴∠D=∠ABE,又∵BE=AD,∴△ABE≌△ADC,∴AC=AE.(2)∵∠AFB=∠CAF+∠FCA,∠AFB=2∠E,∴2∠E=∠CAF+∠FCA,∵∠E=∠DAC=∠DCA,又∵AD∥BC,∴∠DAC=∠FCA,∴AD=DC=AF=CF,∴四边形AFCD是菱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解答此类综合题目还需从基本做起,掌握一些基本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目必备的.教学建议: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进行解题.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如果梯形的中位线长为6,一条底边长为8,那么另一条底边长等于.【答案】4【解析】只需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进行计算.解: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另一底边长=中位线×2﹣一底边长=2×6﹣8=4.故答案为:4难度:2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金山区二模年份:2018【作业2】如图,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为144,AD∥BC,AB=DC,且AC⊥BD.求等腰梯形ABCD的高.【答案】12【解析】过点D 分别作DE∥AC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DF⊥BC,垂足为点F,将等腰梯形的面积转化为△DBE的面积,从而求得三角形的高即可得到等腰梯形的高.解:过点D 分别作DE∥AC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DF⊥BC,垂足为点F.∵AD∥BC,∴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AD=CE,AC=DE.又∵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C=BD.∴BD=DE.∴BF=FE.∵AC⊥BD,∴∠BGC=∠BDE=90°.∴.又∵AB=CD,∴△ADB≌△CED.∴S△BED =S梯形ABCD=144,∵BE•DF=144,∴×2DF2=144∴等腰梯形ABCD的高等于12.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普陀区期末年份:2014【作业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C、BD是对角线,△ABD≌△ABE.求证:四边形AEBC是平行四边形.【答案】四边形AEBC是平行四边形【解析】根据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易得AC=BD,又由△ABD≌△ABE,易得AD=AE,BD=BE,则可证得AE=BC,AC=BE,根据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AEBC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AC=BD,又∵△ABD≌△ABE,∴AD=AE,BD=BE,∴AE=BC,AC=BE,∴四边形AEBC是平行四边形.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香坊区期末年份:2011。

学而思北师大初中数学讲义

学而思北师大初中数学讲义

学而思北师大初中数学讲义
学而思北师大初中数学讲义主要涵盖初中阶段各种数学知识点的
详细讲解和实例演示。

此书不仅详细解释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还给
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和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学而思北师大初中数学讲义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数学知识,包括
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方面。

此书循序渐进
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中都预留了足够
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知识点,从而掌握数学的
核心概念。

同时,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而思北师大初中数学讲义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和实例都非常实用,可以将学生学习到
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让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此外,该讲义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思维提高题,让学生能够
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些提高题的难度较高,需要学生
运用灵活的思维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这些题目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学而思北师大初中数学讲义全面且深入,是一本非常好的
数学学习资料。

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讲义不仅适用于初中生,也适用于一些想要提高数学能力的人士。

初中数学辅导讲义沪教版初二C专题(多边形2星)

初中数学辅导讲义沪教版初二C专题(多边形2星)

-------------多边形(★★)1.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认识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顶点、对角线;2.通过归纳,得出n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3.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过程,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4.会用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与内角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说理.知识结构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360°。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n-3)3、4、6/。

拼成360度的角.:3、4。

“知识结构”这一部分的教学,可采用下面的策略:1.本部分建议时长5分钟.2.请学生先自己说本节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的叙述,教师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出现,因为学生用知识框架的形式总结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1.本部分建议时长20分钟.2.进行例题讲解时,教师宜先请学生试着自行解答.若学生能正确解答,则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若学生不能正确解答,教师应对相关概念、公式进行进一步辨析后再讲解例题.3.在每一道例题之后设置了变式训练题,应在例题讲解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考点和题型.4.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例题与变式训练题之间的关系,宜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切不可将所有例题都讲完后再让学生做变式训练题.题型一: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应用:例题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 思路点拨:本题实际告诉了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则它的内角和是, 所以,解得.所以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例题2“典例精讲”这一部分的教学,可采用下面的策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和为275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答案】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这个内角为,则,即.因为等式左边是180°的整数倍,所以等式右边也是180°的整数倍.又因为,所以,此时.所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注意内角和的计算公式,以及内角和与变数之间的关系;2.要熟悉借助于未知数通过建立方程,通过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我来试一试!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总度数为180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答案】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多边形的边数为10.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3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答案】可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某一个外角为α.则(n-2)×180+α=135.从而(n-2)=.因为边数n为正整数,所以α=90,n=9.题型二: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例题1某校七年级六班举行篮球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积分制(即每两个班都进行一次比赛).你能算出一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吗?(★★)思路点拨:本题体现与体育学科的综合,解题方法参照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求法,即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加上边数.如图:解析:共需要比赛(场).所以一共需要进行15场比赛.对于其他学科问题要善于把它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便于解决.我来试一试!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B.7;C.8;D.9.【答案】C. 提示: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条,将6、7、8、9分别代入,结果为20的即为正确答案.例题2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解析:过十二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那么十二个顶点可以画12×9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在每个顶点都数了一次,所以实际对角线的条数应该为12×9÷2=54(条)∴十二边形的对角线共有54条.对于一个n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例题3已知一个多边形共有27条对角线.求:(1)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2)此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分析:要求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实际上是要求掌握对角线与边数之间的关系式,即对角线数2)3(-=n n ,若求出了边数,内角和就容易求到. 解答:(1)设边数为n ,根据题意得:272)3(=-n n , 解得9=n 或6-=n (舍)∴ 这个多边形是9边形. (2)∵︒=︒⨯-1260180)29(,∴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我来试一试!过m 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 边形没有对角线,k 边形共有k 条对角线,则()______nm k -=.(★★★)答案:125.(提示:可求5,3,10===k n m )说明:本部分为专题测试,学生做完后教师进行评分(建议10分钟做完)。

2021学而思鸿志s讲义数学

2021学而思鸿志s讲义数学

2021学而思鸿志s讲义数学摘要:1.2021 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概述2.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的主要内容3.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的特点和优势4.如何有效利用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进行学习正文:一、2021 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概述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是学而思教育针对2021 年高考数学推出的一款辅导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该讲义以系统的知识梳理、丰富的题目解析和精准的考点预测为特点,助力学生决胜高考。

二、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的主要内容1.知识梳理: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对高中数学的各个模块进行系统梳理,包括函数与导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2.题目解析:精选各地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对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3.考点预测:根据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和最新考试动态,预测2021 年高考数学可能出现的考点和题型。

三、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的特点和优势1.系统性强: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从基础知识到考试技巧,全方位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针对性强:针对2021 年高考数学进行编写,紧扣考试大纲和教材要求,满足学生应试需求。

3.实用性强:以真题和模拟题为例,讲解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4.预测精准:根据历年高考试题和最新考试动态,对2021 年高考数学考点进行预测,提高学生的备考效率。

四、如何有效利用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进行学习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2.结合教材学习:以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为辅导,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多做练习: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及时复习: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忘复习旧知识,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同学们对2021 学而思鸿志s 讲义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而思学前数学启蒙 讲义

学而思学前数学启蒙 讲义

学而思学前数学启蒙讲义《学而思学前数学启蒙,开启智慧之旅》哎呀,你们知道吗?学前数学启蒙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充满好奇和惊喜的智慧大门!就拿我来说吧,以前看到数字,那就是一堆乱码,完全不明白它们代表啥。

可自从接触了学而思的学前数学启蒙讲义,哇塞,我的世界都变得不一样啦!还记得有一次,妈妈拿着讲义上的一道有趣题目问我:“宝贝呀,一只小兔子前面有3 个小伙伴,后面有2 个小伙伴,那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呀?”我当时就愣住了,这可咋算呀?妈妈笑着引导我:“你想想呀,前面的加上后面的,再加上这只小兔子自己,是不是就能算出来啦?”我眨巴眨巴眼睛,脑袋瓜飞速转动,嘿!我算出来啦,一共有6 只小兔子!那一瞬间,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

学而思的讲义里呀,可不是只有这种简单的加法题。

还有好多好玩的形状游戏呢!比如说,它会让我们找一找家里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是方形的。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这个的时候,可热闹啦!“看,我的皮球是圆形的!”“哎呀,我的小盒子是方形的!”大家七嘴八舌,笑声不断。

这哪里是在学习呀,简直就是在快乐的海洋里玩耍嘛!还有哦,讲义里的数字拼图也超级有趣!把数字打乱,然后要我们快速拼好。

这可考验我们的反应速度和对数字的熟悉程度啦。

每次完成一幅拼图,我都觉得自己像个超级英雄,战胜了大怪兽一样骄傲!这不就像搭积木吗?一块一块地往上加,慢慢地就能搭出漂亮的城堡。

学前数学启蒙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想想,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接触这些有趣的数学启蒙,等到上了小学,面对那些复杂的数学题,那不就像迷路的小羊羔,找不到方向啦?所以呀,学而思学前数学启蒙讲义真的太棒啦!它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应该拥有它,一起开启这神奇又有趣的数学之旅!《神奇的学而思学前数学启蒙讲义》嘿呀!你们知道吗?最近我发现了一个超级棒的东西,那就是学而思的学前数学启蒙讲义!这可真是个宝贝!就像在黑暗中突然出现的明灯,照亮了我对数学世界那充满好奇又有点迷茫的小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轴对称图形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变换,能作出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2.能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一些图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运用所学的轴对称知识,认识和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点的坐标的规律,进而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与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
4.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称轴的作法
若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再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作法相同.
要点诠释:
在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高清课堂:389300 作轴对称图形,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要点二、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纵)坐标的关系
已知P点坐标,则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如下图所示:
即关于x轴的对称的两点,坐标的关系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
已知P点坐标为,则它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如上图所示.
即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坐标关系是: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关于与x轴(y轴)平行的直线对称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
P点坐标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P点坐标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典型例题】
类型一、作轴对称图形
1、(2016•临夏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0,1),B(3,2),C(1,4)均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
(1)画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2)将△A1B1C1沿x轴方向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A2B2C2,写出顶点A2,B2,C2的坐标.
【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各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各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
点A2(﹣3,﹣1),B2(0,﹣2),C2(﹣2,﹣4).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根据题意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
【变式】在下图中,画出△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
A B C为所求.
【答案】△'''
类型二、轴对称变换的应用(将军饮马问题)
【高清课堂:389300 作轴对称图形,例4】
2、如图所示,如果将军从马棚M出发,先赶到河OA上的某一位置P,再马上赶到河
OB上的某一位置Q,然后立即返回校场N.请为将军重新设计一条路线(即选择点P 和Q),使得总路程MP+PQ+QN最短.
【思路点拨】通过轴对称变换,将MP转化为M'P,QN转化为Q N',要使总路程MP+PQ+QN最短,就是指M'P+PQ+Q N'最短,而这三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最短.
【答案与解析】见下图
作点M关于OA的对称点M',作点N关于OB的对称点N',连接M N''交OA于P、交OB于Q,则M→P→Q→N为最短路线.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是通过作对称点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利用了对称线段相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推得所作的图形符合条件,这是道综合性的应用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2014秋•花垣县期末)茅坪民族中学八(2)班举行文艺晚会,桌子摆成两直条(如图中的AO,BO),AO桌面上摆满了桔子,OB桌面上摆满了糖果,站在C处的学生小明先拿桔子再拿糖果,然后回到C处,请你在下图帮助他设计一条行走路线,使其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答案】解:①分别作点C关于OA、OB的对称点是M、N,
②连接MN,分别交OA于D,OB于E.
则C→D→E→C为所求的行走路线.
【高清课堂:389300 作轴对称图形,例4练习2】
3、将军要检阅一队士兵,要求(如图所示):队伍长为a,沿河OB排开(从点P到点Q);
将军从马棚M出发到达队头P,从P至Q检阅队伍后再赶到校场N.请问:在什么
位置列队(即选择点P和Q),可以使得将军走的总路程MP+PQ+QN最短?
【答案与解析】见下图
作法:作N关于OB的对称点N',再作N N'''∥BO且N N'''=a(N''在N'的左侧);连接MN''交OB于点P,再在OB上取点Q使得PQ=a(Q在P的右侧),此时,MP+PQ+QN最小.
【总结升华】MP +PQ +QN 最小,其中PQ 是定值a ,问题转化为MP +QN 最小.因为将军要沿河走一段线段a ,如果能把这段a 提前走掉就可以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了,于是考虑从'N 沿平行的方向走a 至''N ,连接''MN 即可.
类型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4、(2014秋•江津区期中)已知点A (2a ﹣b ,5+a ),B (2b ﹣1,﹣a+b ).
(1)若点A 、B 关于x 轴对称,求a 、b 的值;
(2)若A 、B 关于y 轴对称,求﹙4a+b ﹚2014的值.
【思路点拨】
(1)根据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2a ﹣b=2b ﹣1,
5+a ﹣a+b=0,解可得a 、b 的值;
(2)根据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2a ﹣b+2b ﹣1=0,
5+a=﹣a+b ,解出a 、b 的值,进而可得答案.
【答案与解析】
解:(1)∵点A 、B 关于x 轴对称,
∴2a﹣b=2b ﹣1,5+a ﹣a+b=0,
解得:a=﹣8,b=﹣5;
(2)∵A、B 关于y 轴对称,
∴2a﹣b+2b ﹣1=0,5+a=﹣a+b ,
解得:a=﹣1,b=3,
﹙4a+b ﹚2014=1.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点A (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点B (2m ,m n +),则m n -的
值为( ).
A . 5-
B . 1-
C . 1
D . 5
【答案】B ;
提示:2m =2,m +n =3, 解得n =2, m =1,选B.
【变式2】如图,Δ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4,3),点B 的坐标为
(3,1),如果要使ΔABD 与ΔABC 全等,求点D 的坐标.
【答案】共3个满足条件的点:1D (4,-1),2D (-1,3),3D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