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简史

合集下载

2012年各个大学考古博物馆真题汇总

2012年各个大学考古博物馆真题汇总

2012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遗迹遗物文化层殷墟三大石窟元大都里坊制金石录烽燧布币二,简答题商周考古特点秦代普通墓葬特点三,论述题仰韶文化2012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名词解释:黄肠题凑东山村贾湖邹衡伯希和吐峪沟石窟定窑江陵端午祭《清式营造则例》吕氏家族墓地论述题:宋代以前都城布局的变化夏商周考古学材料的分期和编年中国旧、新石器时代之间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中国长江以北唐墓的类型和等级2012四川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北京猿人,文化层,燕下都遗址,唐番石碑, 唐三彩二,简答题秦长城和直道开元通宝的特点及分期良渚文化及意义三,列举和比较题南朝和北朝墓葬的区别,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墓的区别列举三篇历史考古发掘报告列举三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墓葬四,论述大遗址的保护意义以及举列说明现在存在的问题宋朝墓葬内装饰2012中国社会学科院文博真(文物鉴定、故宫学、博物馆学方向)Ps:今年社科院的卷子出的有深度,尤其简答题有点意外,毕竟是首次招文博的,指定的参考书中考的不多,苦了那些苦背墓葬城址的人。

问了我们同学有不少考古专业的都不会答,复旦的相对简单,可惜确认时改学校了,现在有点小悔啊…heihie。

大家选学校要慎重啊!加油!一、名词解释:15*41、故宫博物院2、妇好墓3、五铢钱、4、张骞和南通博物苑二简答题(5选三)(60*3)《富春山居图》的收藏历史与现在保存情况简答甲骨文的发现过程,还有何为甲骨四堂,及其研究成果;红山文化的玉器考古学价值。

例举五个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详细列出其文化因素概述宋五大名窑的主要特征...三、论述题(60)试论述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啊。

2012吉林大学考古学真题1、简述中国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的主要发现和认识2、试述西周墓葬的分区和形制特点3、试述隋唐城市的基本布局4、简述日本繩文時代考古的主要收获5、对汉代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一书做一简单的评述6、简述隋唐时期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取得的主要成就2012南京大学考文博专硕真题一、名词解释(8*18,总分144)1.大汶口文化2.偃师商城3.青铜器4.瘗鹤铭5.五铢钱6.明定陵7.博物馆学8.生态博物馆二、论述题(任选三题,3*52,总分156)1.试述二里头遗址的学术意义。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和礼器等。

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棉织物等。

三、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代的研究,完全依靠考古资料。

对于文字出现后的王朝时代,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少有记载,更需依赖考古资料。

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明显的文化遗存。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

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

一.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

龙口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

龙口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

龙口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作者:方启陈全家王欢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1年第02期摘要2010年春季,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生对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龙口村的龙口旧石器遗址进行了发掘与调查。

发掘的第一层与调查所得的石器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三类工具共计27件,这些石器以石英岩与片麻岩为主要原料,包括砍砸器、薄刃斧、手镐、手斧、刮削器及雕刻器等石器工具类型。

这些遗物的发现与研究不仅是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传承、社会形态、生业方式、环境变迁、手斧的类型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佐证。

关键词石器,旧石器,龙口遗址中图分类号K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1)04-0046-05199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受长江水利委员会委托,在当地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对南水北调先期工程丹江水库淹没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史前考古和古生物化石考察,龙口遗址即在这次考察中被发现。

2010年4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在湖北省文物局及十堰市文物局的协助下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达675平方米,出土数量可观的石器(本文石器的概念相当于石制品,传统意义上的石器则称为工具)。

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对周围地貌进行调查,并采集了一定数量的石器,本文将发掘区①层中所出石器与调查所得石器一并归入采集品,对其简单介绍。

一、地理位置及地层堆积1地理位置龙口旧石器遗址隶属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龙口村,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淹没区范围。

东南距丹江口市约30公里,南至武当山约20公里,西距十堰市约6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32°39′44″,北纬116°12′0″(图1)。

2地层堆积该遗址位于汉江左岸的Ⅱ级基座阶地前缘,海拔高度为157米(图2)。

根据发掘情况来看,龙口遗址地层堆积较简单,上文化层直接叠压于下文化层上,存在年代先后关系,介绍如下:①层:黑褐色表土层,包含有少量扰动石器。

2021年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辽宁省概况

2021年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辽宁省概况

2021年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辽宁省概况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省份,也是中国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和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

辽宁省陆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千米。

辽宁,简称“辽”,省会驻地沈阳市。

【地理环境】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南濒浩瀚的黄海和渤海,辽东半岛斜插于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相呼应;西南与河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东北与吉林省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辽宁省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

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境内有大小河流300余条,其中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绕阳河及鸭绿江为辽宁省的主要水系。

辽河全长1390千米,境内河道长约480千米,流域面积6.92万平方千米,为省内第一大河流。

境内大部分河流自东、西、北三个方向往中南部汇集注入海洋,其水文特点为河道平缓,含沙量高,泄洪能力差,易生洪涝。

东部河流水清流急,河床狭窄,适于发展中小水电站。

辽宁省境内山脉分列东西两侧。

东部山脉为长白山支脉哈达岭和龙岗山的延续部分,由南北两列平行山地组成,海拔为500-800米。

东部山脉最高山峰为位于抚顺市与吉林省交界处的钢山,海拔1347米,为省内最高点,号称“辽宁屋脊”,辽宁省海域广阔,海域(大陆架)面积15万平方千米,其中,近海水域面积64万平方千米,沿海滩涂面积2070平方千米。

陆地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绥中县老龙头,全长2292.4千米,占全国海岸线长的12%,居全国第5位。

辽宁省有海洋岛屿266个,面积191.5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岛屿总面积的0,24%,岛岸线全长627.6千米,占全国岛岸线长的5%。

博物馆解说词

博物馆解说词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时代,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端,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人类历史上大约延续了三百万年左右,约占整个人类历史的99%以上。

2008年的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过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由中国著名旧石器时代专家陈全家的带领下在牡丹江最大支流海浪河流域发现了8处文化内涵相似的旧石器遗址,其中杨林南山遗址最具有代表性,后来经我国们多次发掘,发现了类似于3号到六号这样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楔形石核这就在一次验证了12000年左右人类有华北经黑龙江,西伯利亚,到达美洲的人类第一次大迁移,除此之外,我们在镜泊湖周边也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遗址。

并在遗址中发现了黑龙江省的第一件手斧,它同时也是全国第七十件手斧,手斧被考古学家公认为人类的第一件标准工具,只有懂得三维立体的人类才可以制造出手斧。

手斧的基本形状一般呈梨形,即一端略尖,一端略圆,而圆的一段常保留石料原自然面以便手握。

手斧是一种多用途工具,可以用来挖掘植物的根茎,加工木头、还可以用于宰杀猎物。

手斧在我国陆续的发现,动摇了西方学者所划分的“莫氏线”。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新石器时代展柜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一时期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二是发明了陶器;三是开始制作和使用了磨制石器。

牡丹江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农业已经出现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耕作技术。

他们先用石斧砍伐树木,待树木枯萎后用打火岩进行打火焚烧,随后用石锄平整土地,用骨耜点穴播种,庄稼成熟后,用石镰进行收割,最后用石磨盘和石磨棒对粮食进行脱壳食用。

牡丹江地区现在已知当时的农作物有粟、黍,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农作物发现时都已碳化。

这些是小朱家遗址出土的黍的种子,保存非常好,已经钙化了。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因素,这一时期牡丹江地区的原始渔猎经济在社会生产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发现的渔猎工具也非常丰富,像是我们看到的文物陶网坠,以及骨鱼钩等,都是当时所用的渔猎工具。

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该文化的发现,不仅亮相了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四大文化之一”,更是对了解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红山文化的发现1958年,中国考古学家在辽宁省的葫芦岛市,发现了一个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

这个遗址位于洞松山上,临近后来的葫芦岛市区。

当时,洞松山尚未开辟为旅游资源,留下了原始的自然风貌。

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考古遗物和遗址。

这些遗址包括了陶器、玉石、铜器等,迄今为止对于这些遗物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发现,红山文化中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都具备高度发达的特点。

而且,这种文化的发现不仅证明了辽东半岛及附近地区曾经发生了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而且也使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面貌。

二、红山文化的特点红山文化是一个灿烂而独特的文化,它的文化特点十分明显。

其中之一,是红山人非常熟悉彩陶艺术。

红山文化彩陶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艺术价值。

彩陶技法让陶器表面上呈现出各种复杂的纹饰和图案,能够反映红山文化复杂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在红山文化影响下,当时的人们非常欣赏玉石,并把它们用于珠串,装饰品以及武器制造。

可见,当时的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感性认知极具显著性。

同时,铜器的制造也是红山文化相当重要的器物,铜器从头盔和饰物到兵器,都被红山文化发现的财富和物产证明了。

庞大的铜器产业,充分体现了红山文化区人民技术之丰富和文化之确凿。

三、红山文化的意义红山文化的发现及其代表的东北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研究,不仅展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而且也成为相当重要的历史证明。

另外,红山文化的发现对于研究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问题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它为研究我国这个区域现代社会的起点,提供了相关的宝贵资料和丰富文化遗产。

最重要的是,红山文化所遗留下的考古材料和遗址,不仅增添了东北地区的文化财富,也为中国所有的考古学家和社会历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发掘范例。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中国东北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传统的历史记载中,东北地区是辽、金、元、清等多个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这里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多个文化体系,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探究。

一、东北地区的古代文化东北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尤其是早在商周时期,东北地区已经是当时的东北夷、东胡、黑水玄胡等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区域。

这里存在着绵延不绝的长城遗迹、石刻石窟、彩塑壁画以及古代城堡等重要文化遗迹,这些都是东北地区作为古老文化地区的生动证明。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辽、金、元三朝的建筑、雕塑、书法艺术等表现形式。

如: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南门外的庙沟岭五层石塔,建于辽朝时期,是中国现存木结构五层佛塔中形式和装饰最为完整的一座;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的九层塔,则被誉为“东北辽金九塔之首”,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金代建筑之一。

这些遗迹不仅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了解东北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书写历史的珍贵资料。

二、东北地区的近现代文化东北地区的近现代文化,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封建社会内忧外患为主线。

19世纪末,俄、日两国对中国的侵略,给东北地区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此期间,东北地区先后成为满洲国和东北人民共和国的发祥地,也被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遗迹。

如: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南坪镇的伪满皇宫,是中国仅存的一座皇宫博物馆,有着丰富的皇宫建筑以及伪满政府文物藏品;而位于沈阳的大众电影制片厂,则是东北地区最早的电影制片厂之一。

这些文化遗迹不仅记录了东北地区的近现代历史,也展示了东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东北地区文化现状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在文化领域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东北地区的文化旅游、民俗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崛起。

如:位于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的叶赫民族风情园,建筑风格独特、民俗文化浓郁,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好的叶赫文化村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位于辽宁省阜新市的阜新煤矿开发博物馆,则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以煤炭开采为主题的博物馆,引领了由工业遗存向现代文化的转型。

历史解密考古学家发现历史遗址 惊动整个中国考古界

历史解密考古学家发现历史遗址 惊动整个中国考古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考古学家发现历史遗址惊动整个中国考古界
导语:在中国的东北,吉林省的东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北国山城通化。

在通化的市郊,金厂镇附近,佟佳江畔的一个小山
在中国的东北,吉林省的东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北国山城——通化。

在通化的市郊,金厂镇附近,佟佳江畔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个古代遗址,1997年-1999年,国家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发掘的成果震惊了整个考古界。

此次的考古发掘也被列为1999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这个遗址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发拔子遗址“。

这个万发拔子遗址,在很早就被发现。

但是万发拔子这个名字改过没有多久。

如果去通化问当地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万发拔子是什么地方。

但是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王八脖子“,如果提这个地方,当地人很少有不知道的。

因为它很出名,还有很神奇的传说。

因为这个地方酷似一个乌龟把脖子伸入江中,因此自古以来这个地方一直被叫做王八脖子,但是自从被列为考古遗迹之后,有人觉得王八脖子不够风雅,就改成了万发拔子。

据说这个地方可是个风水宝地,当年方圆百里都知道这个地方,而且有一个比较神奇的传说,传说里说这个王八脖子是一条龙脉。

灵气相当浓郁。

早年间很多部族都在此繁衍。

最后都建国立业。

后来不知是哪一朝的天官夜观星相,发现这个地方的龙气旺盛,不久后必要出一朝天子,入主中原。

因此,皇帝命朝中的风水术士,远涉千里,来到这里,挖断了龙脉,截了龙气,并在穴眼下埋了石人,破了此地的风水。

生活常识分享。

吉林大学考古学真题

吉林大学考古学真题

吉林大学2003一、名词解释:(共15分)1、考古学2、遗存3、放射性碳定年4、遗址5、聚落二、请说出与考古学相关的主要学科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作用。

(共30分)三、考古发掘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共20分)四、如图一所示,H1的年代有哪几种可能,为什么?(共20分)五、根据图二将这些器物排列演变序列,并说出它们的变化规律。

(共25分)(是排列陶鬲的演变序列,用类型学方法。

)六、说出图三器物的名称、年代或考古学文化(共40分)有半坡鱼纹盆、莲花纹瓦当、青铜斝、燕国明刀、磁山文化小口双耳壶、汉五铢、重环纹、铁铧犁、丁村三棱大尖状器等吉林大学2004一、名词解释15个75分:1、考古学文化2、大坌坑遗址3、梁思永4、瓦当5、干栏6、封泥7、磁州窑8、大足石刻9、殷墟10、山顶洞人11、黄肠题凑12、体质人类学13、云冈石窟二、简答题1个30分: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作用三、论述题1个45分: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演变(新石器时代到明代)吉林大学2005一、名词解释1、峙峪文化2、红山文化3、毛公鼎4、永宁寺碑5、磁州窑6、三叠层7、云梦竹简8、侯马盟书9、永乐宫10、大明宫11、石阙12、弥生时代13、卡拉苏克文化14、乌尔姆文化二、论述:1、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及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中国古代(新石器-明清)建筑的发展过程吉林大学2006一、名词解释20个100分1、北京人2、元君庙墓地3、小屯宫殿遗址4、周原遗址5、喀左铜器窖藏6、秦兵马俑坑7、居延烽燧遗址8、汉画像石墓9、集安高句丽积石墓10、唐乾陵11、刑窑址12、乌鲁克文化13、俑14、金石学15、安特生16、梁思永17、苏秉琦18、斝19、玦20、埴轮二、判断题20分请在以下列举的属于先秦时期的20个考古学文化中,正确识别哪些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哪些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哪些文化属于青铜时代?1、半坡文化2、丁村文化3、二里头文化4、红山文化5、夏家店下层文化6、大汶口文化7、良渚文化8、岳石文化9、三星堆文化10、卡滨文化11、二里冈文化12、大溪文化13、马家窑文化14、许家窑文化15、河姆渡文化16、金牛山文化17、北阴阳营文化18、富林文化19、辛店文化20、西侯渡文化三、简述题30分试述宋元考古的重要发现与研究动态吉林大学2007一、名词解释:(15*10=150分)1、灰坑2、干栏式建筑3、红山文化4、黑城遗址5、安特生6、考古学文化7、金石学8、简牍9、《考古学报》10、白沙宋墓11、绳纹文化12、麦积山石窟13、元君庙墓地14、后岗“三叠层”15、尖底瓶二、论述题:(50*2=100)1、史前考古学的分期及各自特点2、原始瓷器和瓷器古代史部分:(25*2=50)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2、唐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亚洲的。

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器用途

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器用途

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器用途红山文化是在中国早期青铜器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该文化繁盛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分布于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

石器在红山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红山文化时期的人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石器,这些石器有各种用途。

首先是生产工具方面。

红山文化时期的人们使用石器作为农业工具和狩猎工具。

在农业方面,他们使用石器来翻土、开垦耕地、松土等。

石器可以用来挖掘土壤,使土壤变得更加松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在狩猎方面,石器被用来制作箭头和刀片。

石箭头可以用来射杀猎物,而石刀片则可以用来处理动物的皮毛和肉类。

其次是生活工具方面。

在红山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石器制作各种各样的生活工具,如磨盘、石斧、石刀、石杵等。

磨盘是用来磨碎食物的,可以将谷物碾磨成粉末。

石斧和石刀则可以用来砍伐木材和加工木材,有助于建造房屋和制作其他木工制品。

石杵是用来捣碎谷物或其他坚硬的物质的,在食物的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红山文化时期的人们还使用石器作为礼仪和信仰的工具。

他们制作了各种形状的玉器和石器作为祭品和装饰品。

这些石器被用来祭祀祖先或其他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敬意。

玉器和石器也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只有高阶人士才能拥有。

此外,红山文化时期的人们还制作了许多动物形态的玉器和石器,如鱼形石器、鹿角形石器等,这些石器被认为具有灵性和神秘的力量。

总的来说,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器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包括农业工具、狩猎工具、生活工具、礼仪工具等。

石器在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证明了人类在新石器时代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表明了红山文化的繁荣和发达。

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史前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器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跨越三十载的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评介

跨越三十载的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评介

跨越三十载的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评介作者:邵奇单玉娇曾锦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研究东北历史者,首先要谙熟东北历史地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分布、疆域情况和行政建置须了然于心,做学问、写文章才能下笔有神。

对于东北历史地理的记录和研究,自古有之,清末边疆危机后更是激发了爱国学者的研究热情,遗憾的是不够详实,舛误之处较多。

如今,笔者手捧皇皇巨著《东北历史地理》不禁感慨万千,该书可谓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前辈学者倾毕生之功力奉献给学术界的文化宝藏。

《东北历史地理》(四卷本)共上下两册,出版于2013年7月,全书160余万字,由孙进己和冯永谦担任总纂。

该书从发起到完成,经历了三十载光阴。

1983年9月,在抚顺召开“东北民族源流与分布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东北历史地理》课题组,后申报为“国家七五社科规划项目”。

《东北历史地理》一、二卷已于1989年出版发行,为繁体竖排本,内容涵盖先秦至隋唐时期东北民族的分布和建置,谭其骧曾评价道:“本书正是为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带了一个好头,也是为全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完成了一項基本建设工作。

”如今光阴荏苒,三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倏忽而过,四卷本《东北历史地理》全部出齐,几位参与撰写的学者已驾鹤西去,他们的学术思想将通过文字呈现在读者眼前,为后学所景仰。

全书共分四卷十二编,第一卷含一至四编。

第一编为“东北地区原始时代的人群分布”,包括两章内容,第一章关于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人群分布,以东三省和呼伦贝尔盟的考古发现为主,兼及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地区;第二章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分布,此时东北各地古人类生活居住十分广泛,考古遗址较多,比较重要的是沈阳新乐遗址、喀左东山遗址等。

第二编为“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人群分布”,第一章论及人群分布范围,第二章是“文献中夏商周时期东北诸族的分布”,三至五章讲述东北早期建制以及相关遗址情况。

第三编为“前汉时期东北地区的民族分布与行政建置”,分为“民族分布”、“行政建制”与“民族建制”三部分论述,既突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也涵盖了地方民族政权的情况。

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过去的探究深入到更高的层次,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变得愈发重要和引人注目。

这一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阶段之一,对于了解人类的起源、社会发展和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的进展,展现石器时代对于人类历史的意义。

1. 石器时代的概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之一,它被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至1.2万年前,其特点是人类使用石器作为主要工具;中石器时代距今约1.2万年至5000年前,人类开始制作精细的石器,并出现了农业;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年至2500年前,人类开始使用铜器、青铜器和陶器等。

2. 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在对石器时代进行考古研究时,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文化遗物和人类骨骼的发掘来了解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以及社会构成等。

世界各地都有一些重要的石器时代遗址,比如中国的舜耕遗址、法国的拉斯科陨石老鼠遗址等。

3. 石器时代的意义与研究成果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对于人类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石器时代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过程。

石器时代是人类从采集时代转向农业社会的重要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次,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也揭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对遗址和遗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气候、植被和动物种类等信息。

此外,石器时代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文化方面的进展。

石器时代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通过对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我们了解到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策略和技术进步。

例如,中国的舜耕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农耕遗址之一,证明了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而中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表明,人类开始制作出更加精细的石器,并出现了农耕和畜牧等农业活动。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器具和陶器,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标志。

鸡西梨树河口东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

鸡西梨树河口东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

鸡西梨树河口东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作者:陈全家,李有骞,崔祚文,常志强来源:《文物春秋》 2017年第2期陈全家1李有骞2崔祚文1常志强3(1.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2.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3.鸡西市文化局,黑龙江鸡西 158100)【关键词】穆棱河流域;小石器工业;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省【摘要】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河口村的穆棱河北岸,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遗址所在市、县的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旧石器联合考古队于2016年5月在穆棱河流域调查时发现。

共获得石器84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叶、断块、和工具(一、二和三类)。

通过研究分析,此地点的石器工业特征是用锤击法进行剥片;工具类型以三类为主,单刃刮削器最多;锤击修理,以正向加工为主,反向和复向次之;加工简单粗糙。

石器大小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大型和微型最少,属于东北地区以小型为主的石器工业类型。

通过对比分析,暂归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一、东山地点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1.地理位置东山地点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河口村的穆棱河北岸。

西距河口村300米,南距穆棱河90米,东北距天太河屯1100米。

地理坐标为45°04′57.69″N,130°38′00.63″E(图一)。

2.地貌与地层穆棱河在地点南侧自西向东流过,形成河谷阶地的侵蚀地貌。

河道弯曲,江心滩发育,河道宽40米。

地点周围群山环绕,最高峰约为450米。

东山地点坐落于穆棱河北岸的二级侵蚀阶地上,海拔高度为266米,面积为南北50米×东西30米。

地层堆积:①第一层为耕土层,黑色腐殖土,厚约20~25厘米。

②第二层为黄褐色亚粘土层,厚约10~25厘米,出有石器。

③第三层砂岩基岩,未见底(图二)。

二、石器的分类与描述本文的分类是依据陈全家教授的分类标准:石核、石片、断块、一类工具、二类工具(未经第二步加工而直接使用的石片)和三类工具(经第二步加工:修刃、修形或修理把手)[1]。

2020年吉林敦化、龙井旧石器考古调查

2020年吉林敦化、龙井旧石器考古调查

12
SNAPSHOT
·考古快照
2020年吉林敦化、龙井旧石器考古调查
假石器模拟实验
2020年初,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在敦化、龙井境内进行考古踏查,新确定的遗址及地点补充了长白山地区考古学资料。

工作除采集地表遗物外,还针对典型遗址进行简单试掘。

西黄泥河遗址位于敦化红石乡牡丹江支流西黄泥河北岸三级阶地上,调查队员采集到大量器形多样的打制石器,含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以及部分磨制石器,试掘剖面见有黑曜岩碎屑。

推测遗址以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为主,含新旧时代过渡层和新石器时代层。

勇进遗址位于龙井老头沟镇布尔哈通河干流北岸三级阶地上,此次采集大量石核(含石片石核、石叶石核和细石叶石核)、石片、石叶、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器以及少量石铲、石锄和石刀等,原料以泥质灰岩、花岗岩为主,剖面可见4层,推测含新、旧石器时代两种遗存。

(李萌、方启)
图片来源: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项目负责人:方启
13
西黄泥河遗址采集石器
勇进遗址采集石器
发现石器
实地观察预选点。

旧石器时代考古(一)

旧石器时代考古(一)

旧石器时代考古(一)旧石器时代实用工具一,什么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实用标本1大约在一百多万年以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了。

人类自从出现的时候起,使用石头为原料制造工具与自然界进行斗争,考古学上把这种石头工具叫做“石器”。

人类用石器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很长,约占迄今为止全部人类历史的90%以上。

考古学上把这一漫长的为时期称为“石器时代”。

原始人类在几十万年的劳动实践中,制作石器的技术不断发展,由打制走向磨制,因此,考古学上又把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阶段叫做“旧石器时代”,把使用磨制石器的这段历史称为“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实用工具2“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长期以来,资产阶级学者一直把石器时代的人类历史叫做“史前时期”,把石器时代的考古学称之为“史前学”。

这是一种极其反动的谬论。

事实上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多不超过四千年,而无文字记载的历史占全部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资产阶级学者否认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而把它叫做“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实用标本3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简史旧石器时代实用标本4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已有百十年的历史,早在1929年便在周口店的龙骨山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以后又发现北京猿人制作和使用的大量的石器、灰烬和共生的动物化石。

北京猿人的发现震动了学术界,它第一次揭示了喜玛拉雅山以北地区的亚洲是最早人类活动地区之一,从而给那些污蔑我国没有石器时代、疯狂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帝国主义者以沉重地打击。

一九二二年和一九三〇年,在河套地区和周口店的山顶洞又分别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

但是由于我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我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也和其它学科一样不可能得到发展。

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根本不重视考古事业,因而象龙骨山这样重要的地点也被美帝国主义趁机插手进行文化侵略,更令人气愤的是,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的北京猿入化石(代表弄得下落不明,这笔山顶洞发现的山顶洞人(代表8个个体),全部标本,都在美国人手里账,中国人民一定要算清楚。

大地湾文化简介

大地湾文化简介

大地湾文化简介
大地湾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700年左右。

它的发现和研究在中国考古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为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也为东北地区的人类历史和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大地湾文化的代表特征是铜器制作。

在大地湾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铜器,包括铜鼎、铜壶、铜镜等。

这些铜器的制作技术和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一些铜器上还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和动物形象。

此外,大地湾文化还有独具特色的陶器制作技术,如制作精美、造型独特的陶器杯、盘等。

除了铜器制作外,大地湾文化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

例如,大地湾文化的社会结构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家族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此外,大地湾文化的农业技术也非常先进,他们掌握了种植和收获的基本技能,并使用了灌溉技术和农业机械化。

大地湾文化是中国考古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它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为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也为东北地区的人类历史和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继续发现和了解大地湾文化更多的奥秘和特点。

东北上古时代的人类发展——东北的历史发展简述(一)

东北上古时代的人类发展——东北的历史发展简述(一)

东北上古时代的人类发展——东北的历史发展简述(一)东北,在很多人印象里,一直认为就是气候恶劣苦寒,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属于化外之地,是一处开发较晚的地方,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

和中原厚土相比历史短,文化积淀不够厚重。

对于这些历史问题很多的东北人也不是很了解,但东北的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白山黑水,苍茫辽远,上古时代东北地区的气候适宜,属于温带地区,雨量充沛、空气暖湿、溪沼遍布、草木丛生。

在这片神奇的关外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历史。

东北不是人类发展历史的空白地,而是中国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源头之一。

据考证,在距今约50万年前的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乡庙后山南坡洞穴中,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约与著名的北京猿人同期。

从1978年被发现到现在的多次发掘中,发掘出1万余件古生物化石、100余件土石器以及一定数量的刃类、尖类骨器等,证明了庙后山古人类已掌握了用火烤肉和敲骨吸髓的食用方法,掌握的生存能力、加工工具技术等。

在考古发现中,庙后山古人将洞里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功能,每一件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

用考古专家的话说,庙后山人拥有安排合理的“生活居住面”。

很显然,庙后山古人不像是过路客,而是“土著居民”。

在2006年5月25日,庙后山遗址更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誉为“东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

发现的乡庙山人牙齿考古发现的乡庙山人食用的动物骨头考个发现的乡庙山人食用后的动物骨头位于营口大石桥市永安乡西田屯村西侧的营口金牛山古人类洞穴遗址,从已发掘出的剑齿虎、肿骨鹿、大河狸等中更新世古动物群化石分析,这个洞穴主要堆积的时代为距今20万〜60万年间。

从1974年-1978年曾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数打制石器。

洞内已发现烧灰、烧骨、打制石器等古人类活动遗迹。

尤其是在1984年9月间,在第六层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共55块,包括完整的头骨、脊椎骨、肋骨、手脚趾骨、尺骨、髋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简史作者:王燕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5期摘要:专题研究的开展,总是离不开对发现史的回顾与总结,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文章主要对东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梳理,旨在划分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历程,同时与水系流域分布相结合,注重于对东北地区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历史的梳理。

关键词: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东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缘。

从行政区划上看,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的外围为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水系丰富,主要分为黑龙江流域、图们江流域、鸭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1 起始阶段(20世纪30~60年代)这一阶段旧石器考古地点集中在松嫩平原,此地区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数量最多,文化遗物较少。

最主要工作的两处遗址是顾乡屯遗址和荒山遗址。

1.1 顾乡屯遗址顾乡屯遗址处于松花江右岸一级阶地上,海拔125~140米,地理坐标为45°43′N,126°34′E。

1931年,由我国北平地质调查所的尹赞勋、殷宝兴主持发掘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郊温泉河畔的顾乡屯遗址,俄国人B.B.波诺索夫和A.C.路卡什金等也参与此次发掘工作。

通过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数量,证明了顾乡屯遗址是一处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地点,由此开启了东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发现。

1933—1939年,日本、俄国和法国学者先后对顾乡屯遗址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发掘,获得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制品。

人工制品可分为两类:一是有使用痕迹的动物骨骼;二是石制品。

石制品多用锤击法或砸击法打制,体型较小,种类单一,质地粗糙。

①根据地质年代属于晚更新世,动物群的种类以及人工制品的文化特征和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顾乡屯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万~2万年。

②1.2 荒(黄)山遗址荒山遗址位于哈尔滨市东郊,地理坐标为45°46′N,126°37′E。

自1936年开始,俄国学者A.F.马良夫金等多次在荒山采集到动物化石和人工制品。

1957年,B.B.波诺索夫对荒山遗址西侧进行小规模试掘,获得动物化石和4件有打制痕迹的石块。

1960年,游寿等发现了以猛犸象为原料的骨制品等。

1964年,孙健中对发现石制品的地层进行分析,认定其属于更新世晚期的堆积。

③通过石制品发现的层位的地质年代研究以及测年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荒山遗址的年代应在距今4万年左右。

④2 发展阶段(20世纪70~90年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陆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遗址,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物。

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鸭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2.1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2.1.1 金牛山遗址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村村西金牛山,海拔高度69.3米,地理坐标为40°34′N,122°30′E。

19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在金牛山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

辽宁省考古工作者于1974—1978年对该遗址先后进行四次发掘,共发现6个地点,分别为A 点、B点、C点、D点、E点和F点。

⑤A点和C点洞内堆积较厚,从上到下可划分为6层,根据地层年代可以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与中更新世晚期相对应,与北京人遗址上部堆积年代相同,可以认定金牛山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但年代问题仍然存在。

①1976年,在A点上层发现一段人类肱骨远端化石,在C点上部发现2件磨制的骨器。

1984—1993年,吕遵谔等又组织四次发掘工作,主要集中于A点。

这一阶段的发掘收获颇丰,发现了一批丰富的人类化石,其中有一件头骨保存比较完整。

经初步研究,确认该头骨化石属于一位成年的女性个体,自此“金牛山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通过这一阶段的发掘,对A点的地层堆积划分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划分的地层中发现人类化石的第6层现应属于第8层的顶部,地层堆积自上至下共可以划分11层。

这次不仅发现了人类化石,还发现了用火遗迹、石制品和具有人工痕迹的碎骨等种类丰富的遗存。

金牛山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原料较为单一,器型较小,多使用锤击法和砸击法进行剥片,以背面加工为主,器类简单。

用火遗迹共发现13处,11处为灰堆,2处为灰烬层。

灰堆多呈圆形或橢圆形,灰堆中存在烧骨,且结构有保存火种的措施。

通过ESR测年检测人类化石,热释光测定地层年代,可知金牛山遗址的年代平均值为距今28万~26万年。

②2.1.2 庙后山遗址庙后山遗址③位于辽宁省本溪县山城子乡山城子村的庙后山南坡的洞穴里,地理坐标为40°14′N,124°7′E,海拔高度为60米。

1978年,工人在此地开山采石时发现该遗址。

同年6月,辽宁省博物馆等对其进行调查和试掘,发现了一批动物化石、石制品和一颗残缺的人类牙齿化石。

通过对肿骨鹿和三门马等动物化石的分析,推测其应属于中更新世动物群。

1979—1982年,辽宁省博物馆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对庙后山遗址的地层划分、堆积成因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遗址划分为上洞和下洞,后经发掘发现应属于同一个洞穴堆积,自上而下共可以划分为8层。

根据发现的动物群化石的特征、测年数据以及地质年代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包含1~3层的堆积,没有任何遗物发现,古地磁测定年代大约距今73万年;第二阶段包含4~6层的堆积,含有中更新世动物群化石和人类化石以及人工制品,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40万~14万年;第三段包含7~8层,含有晚更新世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测年数据显示年代为距今10万~1.7万年。

庙后山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多数采用锤击法和碰砧法进行剥片,碰砧法产生的石片占主要地位,砍砸器都是在此基础上加工产出的,其中带有修理把手的砍砸器是庙后山遗址工具中的特色。

2.1.3 蛟河新乡砖场遗址蛟河新乡砖场遗址位于吉林省东北部的蛟河盆地北缘拉法河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43°48′N,127°20′E。

1991年,吉林大学在吉林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次年复查,并未进行系统性的发掘。

两次发现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均是从地面采集的。

石制品剥片使用锤击法和碰砧法,工具有砍砸器和不规整的手斧。

地层划分根据砖场取土的剖面观察,可划分为6层。

对遗址中发现的猛犸象牙化石进行铀系法测定,其年代为距今6.2万年左右。

④2.2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该阶段的旧石器晚期遗存集中发现于黑龙江流域。

2.2.1 呼玛十八站遗址十八站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的大兴安岭东坡呼玛河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52°25′N,125°25′E。

197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呼玛县境内野外调查时发现该遗址,通过调查共发现4个地点,次年对该遗址进行系统性的发掘,主要发现了数千件的石制品。

⑤2005年在发现遗物最丰富的75075地点西侧布方,出土石制品38件。

地层堆积可以划分为4层,对4个层位的底部均采样进行光释光测年,综合结果分析,其年代距今2.5万~1万年。

呼玛十八站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原料多为燧石,使用锤击法和砸击法剥片,器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器型较小,且出现了压制修整技术。

2.2.2 榆树周家油坊遗址周家油坊遗址位于吉林省榆树县西南,处于松花江和拉林河之间,地理坐标为44°43′N,126°21′E。

1951年,东北工学院地质系师生在此采集到三块人类化石以及一件石片和一批动物化石。

1956年,裴文中教授等在此调查时发现一枚幼儿臼齿,根据出土地点,将发现的人类化石称为“榆树人”。

吉林省地质研究所与吉林省博物馆在1977年对该遗址进行小规模的发掘工作,先后共发掘7个地点,动物化石的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

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地点还发现了石制品和骨制品。

石制品使用锤击法体型较小;工具以刮削器为主,多是劈裂面向背面加工。

榆树周家油坊遗址出现了成型的骨器,上述两处遗址均是发现了具有人工痕迹的骨骼,有铲器、尖状器等,分工细致。

根据第一地点的碳十四测年估计,榆树周家油坊遗址应距今7万~4万年。

①3 繁盛阶段(21世纪以来)该阶段的旧石器考古工作大部分为集中的区域调查和发掘,对某一区域内旧石器遗存进行整理和比较,从而进行文化类型区分和文化发展源流分析。

3.1 黑龙江流域进入21世纪以来,大部分旧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主要是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少部分是某个流域的考古调查或因施工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再由省级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和系统发掘。

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始于2006年,在延边地区调查时发现了安图沙金沟地点②、立新旧石器遗址③等;2008年对海浪河流域进行专项调查时发现和确认旧石器遗址8处,主要有杨林西山遗址④等;2016年5月对穆棱河流域进行专项调查,共发现20余处旧石器地点,详细研究并发表简报的有13处地点,分别是位于穆棱市境内的四平山第一地点⑤、靠山东山地点⑥等,位于鸡西市的梨树河口东山地点⑦等;2017年4月19—29日,对牡丹江-绥芬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2处,详细发表简报的只有7处,位于绥芬河流域的只有东宁岭后北山地点⑧,其余六处均是属于牡丹江流域的范围内,有北安南山地点⑨等。

3.1.1 桃山遗址桃山遗址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呼兰河畔的桃山上,行政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桃山林业局,地理坐标为46°54.765′N,128°12.643′E。

201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桃山遗址,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展开发掘工作。

⑩两次发掘面积共为36平方米,但发现的文化遗物十分丰富,共发现石制品2925件、陶片56件、装饰品以及备料4件、植物果壳1件。

桃山遗址的地层可以划分为4层,2、3、4层均发现一定数量的石制品。

石制品原料以凝灰岩为主,类型以石片和断片为主,主要使用锤击法进行剥片和修理,但也发现了细石核、细石叶以及带有压制痕迹的刮削器等石制品。

工具的种类丰富,有凹缺器、钻具、端刮器、斧形器和锛形器等。

陶片发现于2、3层,数量不多,尺寸小,破损严重,都为夹砂陶,质地粗糙,以素面为主。

AMS14C测年结果的绝对年代数据为:第4层年代为距今1.92万~1.65万年,第3层为距今1.52万~1.4万年,第2层为距今0.56万~0.5万年。

k遗址年代的跨度比较大,年代与地层划分明确,处于晚更新世末期向全新世早期的过渡阶段,环境变化剧烈,古人类的居住环境也随之改变,蕴含着不同时期丰富的文化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