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骨科常用治疗技术
骨科常用诊疗技术
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四肢开放性骨折
(1)早期不宜采用,因有伤口,局部加压不 利于愈合。
(2)但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可 考虑使用。
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适合于手法折骨矫形后,复位满意且稳定者
经损伤。 (7)不能住院治疗,而又不能经常来医院就诊检查
的骨折病人
石膏固定
利用熟石膏遇水可重新结晶而硬化 的特性将其做成石膏绷带包绕在肢 体上起固定作用,这种固定方法称 为石膏固定。临床分为石膏托、石 膏板和管型石膏。
石膏固定
石膏绷带的性能
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的优点 (1)石膏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也不昂贵,适合各级
(4)旋转屈伸:应用旋转屈伸、内收外展手法纠 正骨折的旋转移位、成角移位,并可辅助纠正侧 方移位。如外旋外翻型踝部骨折,整复时拔伸牵 引,推挤提按纠正侧方移位的同时,需配合内旋 内翻手法。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需先外展牵 引,配合整复时极度内收。股骨颈骨折整复时内 旋下肢。
(5)折顶回旋:折顶回旋为独立的两个手法,即折顶手法 和回旋手法。
(4)小夹板使用不当会出现一些十分严重的并发症 和后遗症,如软组织压迫溃疡、骨筋膜室综合征、 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缺血性坏死。
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现场急救
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闭合性四肢骨折复位后 的固定
(1)对上肢长骨及胫腓骨骨干稳 定性骨折的固定效果较好。
(2)肱骨骨折宜用小夹板加外展 支具固定,可防止骨不连或肩关 节僵硬。
①折顶手法:通过断端向一侧成角,使两断端靠近的一 侧断端先对位,然后纠正成角而复位,是肌肉发达的地方 和儿童骨折常用的手法。用于代替端挤提按难以纠正侧方 移位的一种方法。术者用四指握骨折近端。拇指按住远折 端骨突,使骨折向原始张力的一侧成30°--50°的角在轻度 拔伸牵引下,通过手感使靠近断端一侧对位后纠正成角, 常可达到满意的效果。整复后的骨折较稳定,且损伤较小, 是儿童正骨常用的手法。
骨科基本技术
第三节
一、进针点
关节注射
膝关节:髌骨上缘水平线与外缘垂直线交点; 或者髌骨下缘髌韧带两侧。 髋关节:股动脉外侧垂直进针(平卧);或 者经大转子上缘,股骨颈向内上刺入。 踝关节:紧贴外踝或内踝尖,向内上刺入。 腕关节:尺骨茎突侧面下方,垂直进针。 肩关节:喙突尖下外侧三角肌前缘,向后外 刺入。 肘关节:桡骨小头近侧后外向前下进针。
骨 牵 引
缺点: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若处 理不当可引起针眼处感染;进针部位不准确, 可损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儿童采用骨牵引 容易损作骨骺。
骨牵引适应证
① 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 ② 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③ 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④ 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
骨牵引适应证
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骨折复位后,移位的倾向仍然存在,将肢体置于逆创伤机制方向 位置,避免了骨折再移位的可能性。
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1、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 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必须配合持续牵引。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卧位牵引
坐 位 牵 引
布 托 牵 引
骨盆悬吊牵引
适应证:耻骨联合分离骨盆 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 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等
牵引重量以能使臀部离 开床面即可
布 托 牵 引
骨盆牵引带牵引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收压,腰椎 小关节紊乱症等
牵引的注意事项
① 安装完毕后,将牵引针两端多余部分剪去,并套上小 瓶,以防止针尖的损害; ② 注意牵引两侧有无阻挡,以免减低牵引; ③ 注意针眼护理,防止感染; ④ 注意牵引针有无滑动或将皮肤拉豁; ⑤ 防止压迫性溃汤; ⑥ 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 ⑦ 每天测量肢体长度与健侧比较,及时调整牵引方向和 重量。
骨科现代康复方法
骨科现代康复方法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骨科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应用物理力量和技术,物理疗法可以改善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疼痛和炎症。
物理疗法的常见技术包括:- 热疗:利用热能来放松肌肉和减轻疼痛。
- 冷疗:通过应用冷敷物来减轻炎症和肌肉痉挛。
- 电疗:利用电流刺激肌肉和神经,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疼痛缓解。
- 紫外线疗法:利用紫外线照射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疼痛。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定制的运动计划,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并减轻疼痛。
常见的运动疗法包括:- 局部肌肉锻炼:针对特定肌肉群进行锻炼,以增强力量和灵活性。
-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练来提高行走和日常活动的稳定性。
- 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和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应用科技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康复方法也被引入到骨科康复中。
这些科技应用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并提高效果。
常见的科技应用包括:-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场景来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动力。
- 运动追踪器:使用传感器和追踪器来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运动,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 智能康复装置:结合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智能康复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状况调整康复程序,并提供个性化指导。
现代骨科康复方法的发展使得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功能,减少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科技应用是现代骨科康复的关键方法,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早期康复和长期功能恢复的目标。
第四章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
第四章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第一节石膏固定技术及护理【概述】石膏固定,是利用无水硫酸钙吸水后的强塑性制造骨科患者所需要的石膏模型,达到固定骨折、制动肢体等治疗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它具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便于搬运、无需经常更换和便于调整的优势。
为了适应骨科临床的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内外医学专家进行了长期而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一系列新的固定物相继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石膏固定方法【目的】1、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固定、支持和保护作用。
2、预防及矫正畸形。
3、肌健及韧带扭伤后保护作用。
【适应证】1、骨折复位后的固定2、关节损伤或脱位复位后的固定。
3、周围神经、血管、肌健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
4、急慢性骨、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
5、畸形矫正术后矩形位置的维持和固定。
【禁忌症】1、确认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
2、进行性水肿者。
3、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患者。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者禁用大型石膏。
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类型】根据石膏固定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常见类型(表4-1)部位类型躯干石膏床、石膏背心、石膏围腰、石膏围领肩部肩人字石膏上肢长臂石膏管型及石膏托短臂石膏管型及石膏托髋部髋人字石膏下肢长腿石膏管型及石膏托短腿石膏管型及石膏托【主要护理问题】1、自理能力下降与石膏固定肢体有关。
2、舒适度的改变与疼痛有关3、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石膏固定相关知识有关。
4、潜在并发症压疮、肌肉萎缩、血液循环障碍、石膏综合症、神经受损、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目标】1、认真观察石膏固定后的肢体,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保证固定效果,顺利达到治疗目的。
3、指导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4、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精神负担,增加安全感,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
【固定前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固定的必要性。
2、患者的体位:一般保持肢体功能位。
常用骨科治疗技术
第三节 局部封闭术
一、定义
局部封闭常被简称为封闭,最初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不同剂 量和不同浓度的普鲁卡因溶液)阻滞局部周围神经或用局部麻醉药 物注入疼痛区域,利用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减少局部病变对中 枢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目的,并改善局部营养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 痊愈的一种治疗方法,有将疼痛部位与中枢隔离的意思,故称封闭。
第四节 中医骨伤科手法技术
6.摇摆 为了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术者可用 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 方向摆动骨折的远段,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 失,则骨折断端已紧密吻合。
第四节 中医骨伤科手法技术
7.触碰 又称叩击手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 横型骨折发生于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 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 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复位更加稳定。
三、术前准备
1.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 2.无菌关节穿刺包:内有穿刺针头、 5ml和20ml注射器、洞巾、纱布。 3.其他用物。无菌手套、消毒巾、无 菌试管、1%利多卡因,按需要准备标 本瓶、培养瓶或注射药物、绷带。
四、穿刺操作步骤
1.向病人做好解释,消除顾虑,取得合作。 2.按穿刺部位选择体位,铺好橡皮巾和治疗巾,避 免污染床单。 3.术者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 局部严格消毒后,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 4.施行关节腔穿刺,抽出积液或注入药物。根据病 情和需要,选用12~18号针头。术者右手持注射器, 左手固定穿刺点。当穿刺针进入关节腔时,可感觉阻 力消失,左手固定针头及注射器,右手抽动注射器筒 栓进行抽液,如关节内液体量较少,为了尽量吸出积 液,可由助手按压关节周围,使积液集中于针头处。 积液吸出后,如治疗需要可将药物注射于关节内。
骨科常用技术相关的护理PPT课件
脊柱侧弯矫形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术后护理需要细致观察和个性化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 体感觉和运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包括体位摆放、功能锻炼、心理支持等,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骨科常用技术的护理需求
术前护理
特殊护理
评估患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协助 医生完成手术准备,如备皮、用药等。
针对不同骨科疾病和手术方式,提供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如人工关节置换 术后护理、脊柱手术后护理等。
术后护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预 防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同时,对 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促进术后恢复。
案例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
详细描述
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恢复较快。早期康复是关键,包括术后即 刻开始的活动和锻炼,以减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疼 痛管理、伤口护理、预防感染等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
案例三: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细致观察,个性化护理
牵引护理
牵引护理操作要点 保持牵引装置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松动或损坏。
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避免过度伸展或屈曲。
牵引护理
01
定期检查牵引绳索是否松动或滑 脱,确保牵引的有效性。
02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避免 牵引装置对皮肤的压迫和摩擦。
牵引护理
注意事项 患者在牵引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随意调节牵引装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类
骨科常用技术包括手术技术和非 手术技术,如牵引、固定、矫形 、关节镜手术等。
59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
第三节 骨折的手法复位
【要求】及时、稳妥、准确、不增加损伤,争取一
次复位成功。
【原则】以远端对近端的复位原则。 【方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绕、屈伸收
展、 成角折顶、提按端挤、夹挤分骨、 摇摆触碰。
第四节 骨折的石膏外固定
1.特点 2.基本技术 3.注意事项 4.临床常用的石膏类型和方法
第四节 骨折的石膏外固定
【临床常用的石膏类型和方法】
(1) 肩人字石膏
(2) 长臂石膏
第四节 骨折的石膏外固定
【临床常用的石膏类型和方法】
(3) 前臂石膏 固定位置:一般腕关节背屈30°,不向桡侧或尺侧 偏斜。但在Colles骨折复位后,要固定 于掌屈及尺侧倾斜位。
第四节 骨折的石膏外固定
【临床常用的石膏类型和方法】
(4)髋人字石膏 固定位置:屈曲15°~20°,
颅骨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和脱位,特别是骨 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者。牵引重量要根据颈椎骨折 和脱位情况决定,一般为6~8kg。
第五节 牵引技术
【注意事项】
(1)随时调整牵引的力线和肢体位置。 (2)注意测量肢体的长度、骨折成角畸形,防止 牵引过度。 (3)观察肢体有无循环障碍、疼痛和感觉运动障 碍(如足下垂等)。
第五节 牵引技术
种类、适用 范围和方法
注意事项
第五节 牵引技术
【种类、适用范围和方法】
皮肤牵引:主要适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者,皮 肤必须完好,皮肤有伤口时不宜使用。牵引力量限 于5kg以下,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皮肤有伤口时不 宜应用。
第五节 牵引技术
【种类、适用范围和方法】
尺骨鹰嘴牵引:保持肘关节屈曲90°,一般牵 引重量为2~4kg。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医学课件
02
骨折治疗技术
骨折的基本处理原则与方法
01 复位
将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或功能位置,以 减少后遗症。
02 固定
用外固定方法将骨折部位固定,如石膏、夹板等 ,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03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 愈合和功能恢复。
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与康复训练
上肢骨折固定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
术前评估与计划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与手术技巧
手术操作步骤与技巧 术后处理与康复等
04
脊椎疾病治疗技术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与选择
01
02
03
非手术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 、颈椎牵引等,可减轻症 状,改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患者, 如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明显 ,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 术治疗。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医 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 骨科基础知识 • 骨折治疗技术 • 关节疾病治疗技术 • 脊椎疾病治疗技术 • 软组织损伤治疗技术 • 骨科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01
骨科基础知识
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01 骨骼系统的组成
骨骼系统包括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分别承担 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02 骨骼的基本功能
骨骼系统是身体的支架,具有保护内脏器官、支 持身体形态、参与运动等功能。
03 骨的生长与发育
骨的生长与发育受到遗传、营养、运动等因素的 影响,了解骨的生长与发育对骨科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骨科治疗的常用药物及器械
骨科常用药物
包括止痛药、抗生素、抗凝药、抗风湿药、抗肿瘤药等 ,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的骨科疾病症状。
骨科常用的治疗技术及护理
肌力增强训练技巧指导
等长收缩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 收缩时长度不变,但张力增加,以增 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等张收缩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等张收缩训练,即肌肉 收缩时长度改变,以增强肌肉爆发力 和速度。
抗阻训练
利用哑铃、沙袋、弹力带等器械进行 抗阻训练,以增强患者上肢和下肢的 肌肉力量。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预防关节僵硬。
并发症发生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感染处理
发生感染后,积极应用抗 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进 行手术清创。
深静脉血栓处理
发现深静脉血栓后,立即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应 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 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压疮处理
发生压疮后,及时解除压 迫,清洁创面,应用促进 伤口愈合的药物,必要时 进行手术治疗。
诊断方法
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和实验 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根据病史、临床 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骨科疾病做出准确诊断。
02
药物治疗技术
药物治疗原则及适应症
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 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
适应症
骨折、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骨科 疾病,以及疼痛、肿胀等症状的 缓解。
早期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如肌肉等长 收缩、关节被动活动等,有助于预防 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逐步增加活动量
注意事项
康复锻炼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摔 倒、扭伤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遵 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锻炼导 致损伤。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如从床上活动到下地行走等,促进 患者功能恢复。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医学课件
关节镜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关节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如半月板损伤、关节内游离体等。
禁忌症
关节周围感染或结核,以及严重的关节挛缩等情况。
04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的手术操 作流程
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流程
麻醉和体位
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 卧位或仰卧位。
切口和暴露
选择合适的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和深筋膜,暴露出关节。
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处理和康复锻炼
术后处理
关节置换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 率、呼吸等,并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注意保持伤 口的清洁和干燥。
康复锻炼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非常重要,包括早期的被动关节活 动和随后的主动关节活动,以及逐渐增加负重和行走练习, 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预防粘连。
方式、加强术后护理和改善手术操作。
THANKS
缺点
关节置换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并发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关节置 换术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患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生 活状态。
椎间盘置换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椎间盘置换是一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的正常 生理曲度,改善神经功能。
缺点
椎间盘置换手术难度较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可能出现感染、排异反 应等并发症。同时,椎间盘置换物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需要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和 更换。
力量减弱和失用性萎缩。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神经保护剂、术后康复训
练和改善手术操作。
03
植入物移位
植入物移位可能导致脊髓受压和神经根疼痛。防治措施包括选择合适
的植入物、加强术后护理和改善手术操作。
脊柱融合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骨牵引一、穿针原则1、术前征得患者赞同,签手术知情赞同书;2、熟习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
原则是在重要构造的一侧穿针,以防止损害这些重要的结果。
3、按照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见告病人完整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痛苦。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早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天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防止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防止损害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损坏骨折血肿免得人为将闭合骨折变成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不然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余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曲折;要选择适合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赐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极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极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 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专业 .专注.皮牵引一、牵引体制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经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出肢体远端10㎝。
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1、合用于少儿、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先的、临时的治疗手段;2、认真检查牵引处皮肤,消除污物;3、保护骨崛起部位,防止胶布粘贴骨崛起;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详细因人而异;5、抬高患肢,防备水肿;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四、常用皮牵引1、上肢皮牵引;2、下肢皮牵引。
专业 .专注.石膏固定一、适应证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害和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痛苦,促使愈合;2、用于稳固脊柱和下肢骨折,初期活动;3、用来稳固固定关节,改良功能,比方桡神经损害惹起的腕下垂等;4、改正畸形。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
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
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
最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
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
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图74-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第一节骨折的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都可以采用手法复位,取得满意的效果。
手法复位的要求是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一、复位前准备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片明确骨折诊断及骨折类型,了解外力的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仔细检查患者有无其他并发症;清洁皮肤,给予良好的麻醉。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必须掌握以远端对近端的复位原则。
现将复位的基本手法介绍如下。
1手摸心会在复位前先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远及近,确实了解骨折端在体内的方位,将患者骨折的移位实际情况与X线片对照分析。
2拔伸牵引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
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向远侧端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的骨折断端慢慢拔伸出来,为下一步整复创造条件(图601)。
图601拔伸牵引3旋转回绕主要纠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
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握其远端图602旋转回绕拔伸,围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当有背向移位(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的斜形骨折,单用拔伸手法难以复位,应根据受伤机制和参照原始X线片判断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
术者可一手固定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按移位途径的相反方向回旋复位。
如操作中感到有软组织阻挡,即可能对移位途径判断有误,应改变回旋方向,使骨折端从背对背变成面对面。
选用此手法时,应适当减少牵引力,使肌肉稍松弛,否则不易成功(图602)。
4屈伸收展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成角畸形。
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
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而且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
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端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端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
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
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复位。
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举过顶,最后内旋扣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移位(图603)。
5成角折顶适用于肌肉发达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
术者两手拇指向下抵压突出的骨折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另一骨端,加大成图603屈伸收展角拔伸,至两断端同侧骨皮质相遇时,骤然将成角矫直,使断端对正。
操作时要仔细、协调、敏捷,避免骨端损伤重要的软组织(图604)。
图604成角折顶图605提按端挤图606夹挤分骨6提按端挤重叠、旋转、成角畸形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骨折的主要畸形。
对前后移位用提按手法。
操作时用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或外端内挤或上提下按,部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当,着力点要稳。
对内、外侧移位(即左、右移位)可用端挤手法(图605)。
7夹挤分骨凡是有两骨并列移位的骨折如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等,骨折端都因骨间膜的收缩而相互靠拢。
整复时,应以两手拇指为一方,示、中、环指为另一方,在骨折部对向夹挤骨间隙,将靠拢的骨折断端分开,远近端各自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可以得到整复(图60 6)。
8摇摆触碰经上述手法后,一般骨折可复位,但横断、锯齿形骨折或干骺端骨折有间隙时,在固定骨折断端的前提下,可上下、左右摇摆骨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复位更加稳定。
第二节骨折的外固定为了保持骨折复位或矫形术后的位置,必须给予合适的外固定。
外固定材料和方法的种类很多,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
一、石膏技术(一) 石膏固定的特点及其适应证石膏固定(plaster fixation石膏固定(plaster fixation)时, 能在短时间内硬化, 适合身体四肢外形, 固定确实, 便于伤员运送。
但如应用不当也会带来危害, 如固定过松过紧, 或固定过久, 可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临床应用时应尽力避免。
石膏固定应用较广, 其适应证有: ①稳定性骨折复位后;②骨关节急慢性感染及肢体软组织急性炎症的局部制动;③关节脱位复位后;④关节扭伤、韧带撕裂或撕脱;⑤在神经、血管、肌腱和韧带缝合术后, 在截骨术、关节融合术和植皮术后等将肢体固定于适当体位;⑥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 内固定不够坚牢者;⑦纠正先天性畸形;⑧预防病理性骨折及脊柱压缩性骨折等。
(二) 常用石膏固定的类型1石膏托根据被固定肢体的长度,将石膏绷带折叠成适当长度的石膏条带,将其浸入水桶中,直至没有气泡,完全浸透。
取出轻挤两端挤去水分,在平板上抹平,即成石膏托。
将做好的石膏托置于已用棉纸衬垫的伤肢背侧或后侧,并用手抹贴于肢体上,用绷带卷包缠,使之达到固定肢体的目的,石膏条带的厚度上肢一般10~12层,下肢一般12~15层,宽度应包围被固定肢体周径的2/3。
2石膏管型指用石膏绷带和条带相结合包缠固定肢体的方法,适用于上肢及下肢。
常用的有前臂石膏管型、上肢石膏管型、小腿石膏管型及下肢石膏管型等。
3躯干石膏指采用石膏条带与石膏绷带相结合包缠固定躯干的方法。
一般以石膏条带包扎为主,用手抹贴,使各石膏条带及绷带之间贴附紧密无空隙存留,形成一个石膏整体。
常用的躯干石膏有头颈胸石膏、石膏围领、肩人字石膏、石膏背心、石膏围腰及髋人字石膏等。
4特殊类型石膏此类石膏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制成各种类型的石膏以达到外固定的目的。
例如,石膏绷带与铁丝夹板相结合制成的外展架,常用代替肩人字石膏;架桥式管型石膏,适用于肢体环形创面更换敷料的固定;蛙式石膏用于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无移位的肱骨或胫腓骨骨折可用U形石膏夹板;还有各种进行功能锻炼用的石膏固定等。
(三)石膏固定的基本技术1石膏固定前, 应衬垫保护皮肤, 尤其在骨突出部位及石膏内着力的部位(图607)。
2浸泡石膏卷带的水温宜在40℃左右, 浸泡时待气泡排净后, 表明卷带已浸透, 随即取出用双手握住两端, 向中央轻轻挤压, 挤出多余的水(图608)。
图607上石膏前需衬垫的部位图608石膏卷带浸泡3管型石膏固定时,石膏卷带的裹绕一般从肢体远端开始, 用环形或螺旋形缠绕法均匀裹绕, 每圈卷带宜盖住前一圈的1/3~1/2。
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抚抹塑形, 使各层石膏均匀黏着,一般缠绕6~10层(图609)。
注意事项:①环绕石膏卷带, 只宜裹绕, 用手抹平塑形, 不可用力缠绕, 以免过紧;②勿用手指按压以免压出凹陷压迫皮肤;可用手掌托扶;③不能回返或扭转;④如大小不符, 可折叠下角以缠绕。
4石膏托固定时,石膏托放置位置:前臂位于背侧,下肢一般放于大腿小腿后侧。
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特殊部位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
(四)临床常用的石膏类型和方法1肩人字石膏(图6010)(1)固定范围: 包括上肢、肩部、胸部,下至两髂骨嵴。
在胸肘之间用短木棍支撑,以防止石膏在肩部折断。
(2)适应证: 用于肱骨颈、肱骨干或肩关节附近的骨折, 肩关节融合术后等。
(3) 固定位置: 多固定于功能位,即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内旋15°。
(4) 方法: 准备前、后、侧方及胸围石膏带,在腋下、肘、腕部多加衬垫,女性应防止乳腺受压。
皮肤衬垫后, 先上石膏卷带2~3层, 再将各石膏带放置适当位置, 外用石膏卷带裹绕抚抹塑形, 变硬成形后, 加用支撑棍。
2长臂石膏(图6011)(1) 固定范围: 自上臂上1/3至手掌横纹。
(2) 适应证: 肱骨中下1/3骨折、前臂骨折、肘部骨折、肘关节融合术后等。
(3) 固定位置: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位。
3前臂石膏(图6012)(1) 固定范围: 上至肘关节稍下, 下至手掌远侧横纹。
(2) 适应证: 用于腕部邻近的骨折、掌部骨折等。
(3) 固定位置: 一般腕关节背屈30°, 不向桡侧或尺侧偏斜。
但在柯力氏骨折复位后, 要固定于掌屈及尺侧倾斜位。
4髋人字石膏(图6013)(1) 固定范围: 单侧髋人字石膏上起双侧肋缘稍上, 下至伤肢足趾, 健侧在髋关节处。
双侧髋人字石膏上起肋缘稍上, 伤肢下至足趾, 健侧下至股中份。
(2) 适应证: 单侧髋人字石膏用于股骨下1/3骨折或膝关节伤、髋及膝关节结核等。
双侧用于髋关节周围骨折、股骨中1/3以上骨折和髋关节融合术后。
(3) 固定位置: 髋关节置于屈曲15°~20°, 外展10°, 旋转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5°~图609石膏托及石膏卷带用法图6010肩人字石膏图6011长臂石膏图6012前臂石膏图6013髋人字石膏图6014长腿、短腿石膏20°,踝关节背屈90°。
(4)操作方法: 准备腰围及髋部前、后带、侧带和斜带。
骨突出部作好衬垫。
先用石膏卷带打底1~2层, 在髋部做人字形裹绕,然后放好腰围、髋部前、后带和侧带、斜带, 外用石膏卷带再依次固定膝及足部。
注意躯干部石膏不要过紧, 以免影响呼吸和进食, 可在上石膏前放棉垫于腹部, 待石膏成形后取出。
5长腿石膏(图6014)(1)固定范围: 上自股中上段, 下至足部跖趾关节处。
(2)适应证: 多用于胫腓骨骨折和膝部损伤、膝关节融合术后等。
(3)固定位置: 一般固定于功能位, 即屈膝10°~15°, 小儿则固定于伸直位。
小腿骨折时固定于屈膝25°~30°。
6短腿石膏(图6014)(1)固定范围: 从膝下至足趾上。
(2)适应证: 用于足踝部骨折、扭伤、踝关节融合术后等。
(3)固定位置: 踝关节90°, 防止足内、外翻。
7石膏背心(图6015)图6015头胸石膏(1)固定范围: 石膏背心前上缘与胸骨柄上缘同高, 下至耻骨联合下缘; 两侧上缘离腋下约三横指; 后面上缘在肩胛骨中部, 下缘至骶尾骨连接部。
若为下腰椎损伤应包括躯干及一侧大腿; 如固定上胸椎应带石膏领; 如固定颈椎应包括头部。
(2)适应证: 多用于脊椎骨折、脊椎结核和脊椎融合术后。
(3)固定位置和操作方法1)两桌法: 在胸腰段稳定型椎体压缩性骨折, 可采用两桌法复位上石膏背心。
上石膏前, 先穿好纱布背心, 用棉垫作好衬垫以保护两侧髂嵴、骶骨及脊柱。
上腹部贴皮放置棉垫, 以便在石膏成形后取出。
将伤员俯卧于高低不同的两张桌面上, 上肢和下颌处于高桌上, 下肢自股上1/3以下置低桌上, 两桌高度相差约30cm, 将两桌慢慢分开, 使躯干悬空于两桌之间, 利用伤员自身重量形成脊柱过伸, 并手法轻按棘突隆起处, 使骨折复位, 随即上石膏背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