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doc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讲授视听基本要素,学生能够理解镜头分切、轴线、场面调度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
视镜头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3.通过讲授蒙太奇的原理及其理论,使学生对动态影像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并逐步养成使用镜头叙述思想与内容的习惯;
4.通过讲授剪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对影视剪辑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理解剪辑的重要性;
5.通过讲授影视声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声音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对画面、音乐、声效的综合处理,获得综合运用视听手段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张浩岚.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o
2.陆邵阳.视听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o
3.主要参考书
1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o
4.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5.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6.邵清风、李骏、俞洁、彭骄雪.视听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1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视听语言/Audiovisual language二、课程代码162Y031三、课程类别专业课四、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五、学时/学分32/ 2六、先修课程动画概论七、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八、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并能驾御分镜头台本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任务与要求:了解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电影视听语言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达到能够灵活分镜头画面设计的要求。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8课时)了解:视听语言的含义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视听语言的发展简史、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重点内容:视听语言的发展简史、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教学难点: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影像(8课时)了解:动画影像的形成理解:镜头掌握:景别、构图、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重点内容:动画影像的形成教学难点:景别、构图、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第三章声音(8课时)了解:声音概论理解:电影声音元素掌握:电影声音的制作重点内容:电影声音元素教学难点:电影声音的制作第四章剪辑(8课时)了解:剪辑概论理解:轴线掌握:蒙太奇、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重点内容:剪辑概论教学难点:蒙太奇、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九、考核方式考试题型构成:动画片的视觉语言分析70%,镜头组接形式30%。
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十、学时分配及进度安排十一、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一)使用教材[中国]殷俊、王平编著《动画视听语言》(第1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一)教学参考资料[中国]聂欣如编著《动画剪辑》(第1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01月十二、其他说明课程结束后学生作业A4打印保存。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12页word文档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策划与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
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视听语言》课是专业支撑课程,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视听语言是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影视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
也就是说,对其它课程来说,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有着广泛的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学好、学精了这一课程,就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视听语言》是专业支撑课程,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
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广告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1 提升专业素质,形成专业迁移能力对影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思维和技能并重,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塑造,因为优秀的影视作品并不是光靠软件好、技能好就能完成的。
所以,提升专业素养,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能够形成广泛的迁移能力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2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易受性作为资源库建设课程,《视听语言》将广泛采用案例作为资源,运用图像提升知识的易受性,有效地使学生维持对信息的关注度,提高学习效果。
以资源库为依托,该课程就有了与教材、参考书籍等相比更为丰富的学习载体,教材、书刊等文本形式是通过文字阅读,间接诉诸人的思维,而资源课程则以大量的感性资料作为理解资源,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信息,实现视、听、读、写四位一体的教学体验。
视听语言课程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大纲第一部分:介绍视听语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对不同语言背景和文化的认知。
以下是该课程的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对不同语音和口音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包括听到并理解口语表达中的关键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并通过听说练习提高他们对新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处理视听材料,并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听力练习:a. 听取不同语音和口音的录音材料,并进行相关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b. 听取不同主题和语境下的对话和演讲,并进行听力理解练习。
c. 听取新闻报道、广播节目和其他真实语言环境中的材料,以培养学生对实际语言使用的理解能力。
2. 口语练习:a. 进行口语练习,包括日常对话、辩论和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 练习口语语音和语调,帮助学生准确地发音和表达感情。
c. 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以增强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 单词和词汇:a. 教授、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包括常见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
b. 帮助学生学习不同语境下的词汇应用,并进行相关的听说练习。
4. 学习策略:a. 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处理视听材料,包括提取关键信息、预测内容、记笔记和总结归纳。
b. 提供学习资源和技巧,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
第四部分: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参与程度,包括听力练习、口语练习和词汇练习等方面。
2. 听力测试:通过给学生播放录音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以评估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3. 口语测试:给学生提供话题并要求他们进行口头表达,以评估他们的口语流利度和表达准确性。
4. 词汇测试:以写作或口语形式进行词汇测试,以评估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应用能力。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02 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视听语言》课程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这门课程以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基础及实践方法为主要内容,系统地传授影视语言知识,是合格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创作人才的必修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影视编导与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具备电视节目编导、摄制的基本能力和进行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才能,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对电视节目编导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并配以适当的观摩与实例分析,教师指导下的讨论等方式手段。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广泛性;课程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素质相统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教学与课程阐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教学与课程阐述第一节教学目的阐述第二节课程关键词解读:影像、声音、语言、科技、文化、艺术、媒介、光线、色彩、空间、空间调度等(重点关键词为科技、艺术:通过艺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验证视听媒介是人类的一种艺术形态;通过各个元素解读,深刻理解电影综合性的概念)重、难点提示:通过关键词的形式解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的内容,对视听语言有一个宏观上的理解和把握第二章视听语言概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视听语言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二节视听媒介媒介内涵;媒介的分类;媒介的发展历程;视听媒介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第三节视听思维从思维形态来看,视听思维不属于概念思维;视听思维不是线性思维,应打破文学线性思维的习惯。
重、难点提示:视听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情感性思维,和文学的线性思维不同。
第三章视听语言20世纪新语言(2学时)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视听语言含义第二节电影与人的心理现象视觉暂留原理似动现象完型心理第三节视听语言特点镜头没有最小的信息单位;视听媒介是一种单向交流媒介;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编号授课专业影视动画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职业通用基础√职业技能□技能集中训练√必修课□选修课总课时32 知识授课课时 16 实践授课课时 16课程任务1、本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视听语言》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两部分。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此课程用于培养学生具备影视动画专业必备的试听理论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制作更为复杂的试听语言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2、本课程为此专业的技能点/综合技能/核心技能的体现;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3、本课程在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提高素质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选择一、知识目标1、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定义,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存在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2、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电影艺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讲授镜头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动画镜头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4、通过讲授蒙太奇的原理及其理论,使学生对影视动画镜头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并逐步养成使用镜头叙述思想与内容的习惯。
5、通过讲授轴线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动画镜头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6、通过讲授场面调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动画镜头的场面调度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视听语言教学目的:《视听语言》是一门关于影视的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通过对影视的一些基本艺术问题的介绍,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来达到提高学生的电影艺术欣赏水平的目的。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电影艺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并且把理论运用在自己的作业中。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视听语言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了解影视语言的一般规律,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式来进行叙事,表达情感。
在大量观摩经典作品的同时,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才有可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教学模式: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每周授课3课时(共11周)学习资料:《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适用专业:通用选用教材:《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1.课程标准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2学时)视听语言接受的心理基础视听思维与视听文化视听思维与文学的线性思维视听语言的基本含义和规律视听语言与文学等艺术语言的关系镜头的分类和概念第二章景别与角度(4学时)1、景别概念2、景别的划分3、景别运用规律4、拍摄角度内在涵义第三章:景深与摄法(6学时)画框布局的象征性含义画框分类(根据宽高比分):镜头的角度镜头的景深电影构图的复杂性构图的组成第四章运动与轴线(4学时)运动的认识运动方向而言与综合运用对运动的表现与移动摄影运动的目的镜头的运动演员的运动运动的象征手法移动摄影——比较固定拍摄第五章光线与色彩(4学时)光的原色与补色光的分类及形态电影色彩与绘画色彩的不同色彩心理效应的三个属性色彩的艺术功能构成影片总基调色彩创造象征与意味第六章速度与剪辑(4学时)剪辑:导演与剪辑技巧速度:速度的处理和剪辑节奏的处理控制辅助元素的运用音乐音响效果剪辑点类型画面剪辑点的选择第七章声音(4学时)声音的分类声音的造型价值声音的作用还原逼真感刻画人物表达情景创造空间第八章蒙太奇与长镜头(4学时)蒙太奇的简史蒙太奇的基本原理蒙太奇的产生有其心理学的原理蒙太奇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的类型与功能长镜头的概念长镜头的产生和发展长镜头的美学特征及运用2.考核标准与程序2.1标准:总评成绩=平时表现成绩*60%+考核成绩*40%a.基础知识掌握熟练20%b.核心部分70%c.文件输入、输出与打印10% 2.2程序a.学习结束统一交结课作业3.工具、材料3.1工具、材料:电脑、投影设备、摄像机、教学光盘4.参考资料4.1书目:《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4.2图象、实物:学生的优秀作业、及教师自备范例。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修订)人:李序制定(修订)时间:2011年8月所在单位:传播与经贸系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视听语言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视觉心理形成机制、视听语言的特点、视觉思维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视听语言的发展和地位;(2) 视觉心理的形成机制:人的视听感知特性在影视中的运用;(3) 视听语言的特点;(4) 视觉思维的形成。
教学要求了解:视听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视觉心理的形成机制。
掌握:视听语言的特点:记录本性和幻觉性;视觉思维:形象元素间的组合关系带来视觉语言的表意。
第二章画面造型语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画面造型语言各元素的概念、内容和应用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是整个视听语言教学的重点章节,其各个元素均为教学重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景别:景别的划分、各景别的画面造型特点以及叙事表现功能;(2) 景深:景深控制、长焦、中焦、短焦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及影视应用;(3) 构图和角度:构图三任务、构图法则、构图的象征意义。
角度的类型、各自的画面造型特点以及叙事表现功能;(4) 色彩和光线: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情绪、色彩控制手段;光线的分类(光位和光性)、不同光位与光性的画面造型功能;(5) 视点: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教学要求了解:画面造型语言各个元素的概念和内容;画面造型元素对于视听语言叙事和表意的作用。
理解:景别划分与选取;不同景深的画面造型特点;构图在叙事、表意和象征三大任务上的重要作用;角度的叙事表现功能;色彩和光线的情绪暗示;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掌握:景深控制;构图法则:平衡法则(绝对平衡和重力平衡)以及对待法则的态度;色彩控制:色彩体系的建立、基调色与重点色的处理;光线控制:光线的造型能力、三点布光法;视点:客观视点、主观视点、导演视点。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在理论讲解中,讲师会详细介绍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影像创作的基本原理。
在案例分析中,讲师会选取经典的影视作品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表现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亲自参与影像创作过程,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视听语言》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影像___与听的语言类型及运用能力的把握。
课程主要介绍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以及影像创作过程中包含的各个元素。
通过对经典的影视作品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该课程重点强调视与听的语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与技术体现,帮助学生创造出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在本课程中,我们采用了传统授课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影视语言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也采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实践运用视听语言中各个要素,并通过有效的组合和运用,理解视听语言的应用特点。
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我们展示了优秀导演的杰出作品片段,帮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艺术特点。
此外,我们也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元素进行全面表达,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采用了传统讲授和案例教学法,对影视的产生和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使概念讲述更加清晰透彻。
对于运用性问题,如景别、运动镜头、色彩与光效等的运用,我们采用了项目驱动和探究式研究的方式。
在课前布置任务后,小组讨论其应用,并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评价,锻炼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也将“翻转”带入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们的研究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视听语言进行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1. 引言教学大纲是指向学生提供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的重要文件。
本教学大纲旨在设计一套完整、有序的视听语言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取得持续进步。
2. 课程目标2.1 开展视听语言能力培养2.2 提高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水平2.3 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理解3. 教学内容3.1 听力训练3.1.1 基础听力技巧的学习与练习3.1.2 掌握听力题型解答技巧3.1.3 听力材料包括各种真实场景的对话和听力材料,涵盖不同主题和语境3.2 口语表达3.2.1 发音与语音语调的练习3.2.2 基本口语交际技巧的学习与模仿3.2.3 口语练习,包括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3.3 文化与语言背景3.3.1 学习各种文化与语言背景下的视听材料,如电影、音乐、纪录片等3.3.2 分析与讨论视听材料中的文化和语言现象4. 学习要求4.1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表达4.2 学生应按时完成听力和口语练习,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4.3 学生应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总结和预习4.4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5. 评估方式5.1 日常听力和口语练习表现评估5.2 各单元末实施听力和口语测试5.3 期末实施综合听力和口语考试6. 教学计划6.1 第一单元:基础听力技巧训练6.1.1 听辨声音与重音练习6.1.2 数字、日期、时间的听力训练6.1.3 听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6.2 第二单元:口语表达训练6.2.1 基本问答句型练习6.2.2 社交场景下的口语模仿练习6.2.3 辩论与演讲训练6.3 第三单元: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6.3.1 视听材料分析与讨论6.3.2 电影、音乐、纪录片欣赏与解读6.3.3 跨文化对比与交流练习7. 教学资源7.1 听力材料:录音机、视频播放器、电脑等7.2 口语练习:角色扮演卡、辩论赛题、演讲稿等7.3 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电影、音乐、纪录片等视听材料8. 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8.2 学生和教师之间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和沟通8.3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并进行总结评估9. 结论本教学大纲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视听语言教学计划,涵盖基本听力技巧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4ZB010
课程名称(中文):视听语言
课程名称(英文):visual and audio language
学分:2 总学时:36 实验学时:12
适应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先修课程:广播电视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专业课程,是影视应用理论的基础知识,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使用影视语言的能力方面而设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影视语言的基本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视听语言》所阐明的内容,作为影视语言基础性,语法性的知识,对于学生影视语言知识的架构的建立和影视知识体系的建成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其内容大都浅显易懂,对学生的影视创作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概论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定义,使同学对视听语言的存在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是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影视艺术形成感性
的认知,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历史发展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2、视听语言与造型语言的异同
3、视听语言的特点
视听语言的发展历史及其流派
课时:4课时
第一章影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是学生明白画面造型语言各元素之间的概念,内容和应用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各个元素均为教学重点
主要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景别
景深与焦距
角度
构图
色彩和色调
光线
视点
教学要求:
了解画面造型语言的各个元素的概念和内容,画面造型语言的叙事和表意作用,理解景别的划分与选取,不同景深的画面造型特点,构图在叙事表意和象征三大任务上的重要作用,掌握景深控制,构图法则,色彩控制,光线控制,。
教学课时:16课时
第二章声音
声音的概述
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声画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声音的时空属性,声音在影视创作中得重要作用,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音响音乐的功能声画结合的关系
教学要求:
理解声音在叙事和抒情上的作用,使用声音塑造空间,使用声音灵活调动时空,使用声音推动叙事,烘托气氛,营造氛围,通过声画关系的艺术处理,形成独特的视听艺术效果。
教学课时:8课时
第三章剪辑
剪辑诞生的历史
剪辑的基本原则
声音与影片的剪辑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格里菲斯的剪辑手法的基本成型,前苏联电影学派和剪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剪辑的基本原则,非连贯剪辑。
剪辑的节奏,声音与影片的剪辑
教学课时:8课时
四、实验要求
分组进行,四到五人一组
五、课程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70%,平时成绩3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视听语言》邵清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影视视听语言》张菁,关玲,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6月第一版
执笔人:谢杰审核人:批准人: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
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
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课程学时分配
(二)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建模软件。
3D打印机、打印耗材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形式
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
建议: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