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书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目录及扉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 理WULI八年级 上册致同学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这本书将成为你们的好朋友。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为了便于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海洋的探索,《探索物理》设计了以下栏目。
实验 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演示 由教师通过实验展示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等。
想想做做以动手为主的学习活动。
通过简单易做的小活动,你可以体会生活中各种现象蕴含的物理道理。
想想议议以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科学世界扩展性内容,介绍物理知识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扩大同学们的视野。
STS 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和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
这部分也是扩展性内容。
扩展性实验主要展现以传感器、电脑等仪器自动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实验,供有条件的学校选做。
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论文写作等。
学到了什么 这一章所学主要内容的梳理、总结,供同学们自己总结时参考。
设置这些栏目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在参观、认识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目录1致同学1科学之旅2第一章 机械运动9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0第2节 运动的描述16第3节 运动的快慢19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23第二章 声现象26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7第2节 声音的特性32第3节 声的利用38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42第三章 物态变化46第1节 温度47第2节 熔化和凝固53第3节 汽化和液化58第4节 升华和凝华 64目录2目录第四章 光现象 68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69第2节 光的反射 73第3节 平面镜成像 77第4节 光的折射 81第5节 光的色散 85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89第1节 透镜 90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94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7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00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03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107第1节 质量 108第2节 密度 113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17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120沙滩上,和煦的阳光下,一个孩子在无忧无虑地玩耍。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件:参照物

视频:缓慢爬行的蜗牛
视频:列车开动了吗
参照物:
双人自行车
树木向后退
例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
物呢?
答案: 地球
(2)而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 为参照物呢? 答案: 太阳
(3)歌曲中唱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以 谁为参照物? 答案: 云朵
(4)鲁迅说:“老屋离我越来越远了。”以谁为参照物
?答案: 船(我) Nhomakorabea方(法5:)古诗中写到答:案“:看船山恰似走来迎。”以谁为参照物 ? (1)找动词或动作(2)确定研究的物体(3)判断研究的
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这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动画:电子游戏中的运动
想一想: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么拍摄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参照物
参照物
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 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 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 变化就是静止的。
3.参照物就是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4.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情况下, 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 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不选参照物就 不能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致同学们1、本书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2、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和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
科学之旅1、有趣有用的物理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②物理学不仅有趣而日非常有用。
例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由”从电灯和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到电子计算机都要用电。
③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胜枚举。
汽车、火车、飞机,电灯、电话电视,X光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物理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怎样学习物理①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
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
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④学习物理,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猜想:要善于动手,只有实践,才能证明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
(G.Galilei,1564-1642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m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km ,其他单位有:千米)(dm 、分米)(cm 、厘米)、毫米(mm)(μm)、纳米(nm)。
1km=1、微米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电子课本 人教版

图5.1-4 放大镜使光会聚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91
演示
1. 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图 5.1-5)。
2. 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图 5.1-6)。
图5.1-5 凸透镜使光会聚
如图 5.1-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 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 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ᇾ݃ᇨ C
O ݃ྗ ࡒ
ᇾ݃ᇨ
C
C
图5.1-2
除了眼镜外,很多光学仪器和日常用品也用到 了透镜。例如照相机镜头就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 (图 5.1-3)。
节调焦环都不能实现。请你利用本节课学到的凸透镜成的全景?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99
第 4节 眼睛和眼镜
眼睛
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结构
如图 5.4-1 所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
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
F
O
༆เ
f
࣬
݃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图5.3-1
用一支蜡烛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承接烛焰像的屏,研究
蜡烛的成像情况(图 5.3-2)。
图5.3-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97
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
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 u 和像距 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的位置,你总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1.1 机械运动1.2 速度和平均速度1.3 力的作用1.4 重力2. 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2.2 液体的压强2.3 大气压强2.4 浮力3. 第三章:简单机械3.1 简单机械的认识3.2 杠杆3.3 滑轮3.4 轮轴和斜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力的作用,认识重力、压强、浮力等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滑轮、杠杆、轮轴、液体压强计等。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筒、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等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实例和动画演示,讲解机械运动、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
结合实验,讲解力的作用、重力、压强、浮力等物理现象。
通过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示、表格、公式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突出重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计算平均速度、压强等。
分析题:分析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的应用。
论述题:阐述机械运动、浮力等现象。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速度的计算: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 v = s/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可打印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那么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仅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5、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 坐船过江,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水 里,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 船舷上,船靠岸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 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结果无功而返,请你 从物理学角度解释为什么? 楚国人选定船为参照物,但剑相对于船是运动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书本以课桌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以钢笔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可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如果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一般也
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 对的。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飞机空 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 同一方向水平飞行,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举例: 1、旭日东升所选参照物是(地面 ) 2、水涨船高所选参照物是(河岸 ) 3、正在奔驰的客车里的乘客以(路面 )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司机 )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
A、五四运动 B、地球自转 C、心情激动 D、铁生锈
2、地球同步通讯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 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 这颗卫星是(运动)(填“运动”或“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运动的 描述
2024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完整版》精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温度
01
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02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03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 特点
熔点、凝固点的概念 及影响因素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1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2
液化现象及其应用
3
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
01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及应用
02
影子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03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及观测方法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及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与应用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及结论 虚像的概念及特点
平面镜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 理上册《全册完整版》 精
contents
目录
• 目录
01
目录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0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02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03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04
停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描述的影响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快慢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光的折射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
折射光路图及可逆性原理
透镜对光的作用及成像规 律
THANKS
感谢观看
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