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思妇诗的内部特征

合集下载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诗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诗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其中较多作品着重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展示了她们爱情和婚姻的悲欢离合。

凡是阅读《诗经》情诗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荡澎湃,这就是为什么《诗经》以其简短的形式依旧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原因。

一、《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分量,其爱情诗大概有七十二首。

这些爱情诗的感情基调各有不同,所表现的女性也是形象各异的。

《诗经》中爱情诗体现了礼制完善之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纯真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彰显了远古时期民众纯洁的爱情。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下《诗经》中几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感受那个时期女性的爱情是怎样的。

1.纯真热情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感情可以用“思无邪”来形容,这也是当之无愧的。

周代还未受到封建礼仪的约束,此时男女之间的交往都是比较自由的,在《诗经》中可以看到和现代人差不多的一些爱情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周记》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

”也就是在仲春时节,最适合青年男女相会,这个时候的男女思想都没有受到禁锢,都是自由的。

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写到“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性天真、大胆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勇敢追求爱情、渴望爱情的女子,坦率的表白,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主动,她的纯真。

这在后代作品中是难以见到的。

《邶风·静女》中的女性更是纯真可爱,女子本是要和情郎相会,但是调皮可爱的她藏了起来,痴情小伙更是“搔首踟蹰”不知该如何是好。

女子这时才调皮可爱地跳出来。

在这首爱情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女性,同时也看到一个呆萌可爱的男性形象。

2.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一样的性格,和我们今天的女性一样,远古时期的女性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的。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诗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传承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婚恋诗是《诗经》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诗歌的总称,历来为人们广为传颂摘用。

婚恋诗内涵丰富,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诗经》的婚恋诗塑造出的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

这些女性形象以结婚为节点,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一)活泼坦率的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对于爱情是坦率的,她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对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

《邶风·简兮》是卫国女子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前三章描写了舞师在表演场上舞姿翩翩,挥洒自如,女子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一章写女子大胆表达自己对这名男子的喜爱:“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句中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从而引起下文的“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在这一篇诗歌中,语言朴实简练,表现了这名女子对舞师炽热而又单纯的喜爱。

她们还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甚至与情人私奔。

《王风·大车》曰:“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此诗描绘了一出女子大胆要求恋人与她私奔的情景,她对男子的爱冲破了礼法的桎梏,指天起誓,表达自己对爱生死不渝的决心。

而男子却缺乏勇气,犹豫不决,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对比,更衬托了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坚定的态度。

《诗经》中的女性面对爱情是大胆的,是主动的,是真挚的,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大方地展现内心的爱慕和对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坦荡、活泼,与《关雎》《蒹葭》中冷静、克制的男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较大的差异。

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前言《诗经》研究已为数不少,而《诗经》的女性探究还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尚待发掘,在《诗经》所描绘的纷繁芜杂的时代画卷中,女性社会无疑是最多姿多彩的一部分,305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生活的达到1/3以上,这众多诗歌充分展示了《诗经》女性多情的世界和丰富的生活,或纵情放歌,或向隅低吟。

女性在《诗经》中如此重要,以至于游国恩先生认为:“与其说‘风骚’代表《诗经》与《楚辞》,倒不如说代表女性”。

《诗经》中很多诗歌可以确知是出自女性,其中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它们是《诗经》女性研究的基点,亦是重点。

《诗经》作品多以直接抒情言志出之,且多以女性为主角,然而从汉代以来的各注家,在解释《诗经》的时候,对诗中女性独特的情感、女性复杂的思想大多从诗教出发,把吟咏性情的民歌曲解为警世的教条,虽论及了《诗经》时代的一些女性观念,但未关涉女性形象。

女性观念与女性形象的区别在于女性观念是指所有与女性相关的认识,而女性形象主要强调女性化的(具有时代女性特征的)角色认知,女性化的思维、判断等。

《毛传》、《郑笺》、《孔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诸家一脉相承均以“美刺”论诗,朱熹等人正视《诗经》中女性情思的存在,朱熹在《诗集传·序》中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

”又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之于咨磋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朱熹认为《诗经》中的多数歌谣是男女表情达意的心性之作,承认了诗中存在的女性思想和女性情感,但他在具体的诗篇解读中又用“讳淫”、“刺淫”的态度对待其中的女性的思想与情感,终究不能客观地对待诗中真实存在的女性形象。

此间的《诗经》女性形象研究,还不能称之为研究,只能说一些注家那里看到了《诗经》女性形象研究的萌芽,而《毛传》等注本虽抹杀了《诗经》的女性形象,但其中一些女性教化的注文对于更好地了解《诗经》时代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简论中国古代思妇诗的文化特征

简论中国古代思妇诗的文化特征
室如 毁 ; 虽然 如 毁 , 父母 孔 迩 。
慕 ,西方爱情发生在婚前而 中国爱情发生在婚后 ,这本
身就是一 种爱情的被动 。 但这婚后 的爱情也要求发乎情 , 止乎札仪 ,仍 然处于被动状态 ,所 以说被 动的爱情是 中 国思妇 诗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国文 学源头上的 《 诗经 》 思妇 诗向来被看作是率真而坦 荡的情感表达 ,对此 ,历
国文学 弹奏 出的第一个 音符 , 这首简单到只有两个字“ 候
人 ”( 兮猗 ”是 呼叹声 ,无意义 )的短诗遂成为 中国思 “ 妇诗 的开篇之作 。此后 ,从 《 诗经 》 《 、 楚辞 ) ) 、汉乐府 到 唐诗宋词 ,思妇诗形成 了一个庞大 的文学体系 。统观 中 国古代思妇诗 ,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在特征 :

高飞还故乡 ” 古诗 《 ( 步出城东 门》 , 最终还是 打消了 )但 这种 念头 ,自我安慰道 :“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 ( 古诗十九首 ・ 《 行行 重行行 》 《 ) 诗经 ・ 汝坟 》生动刻 画 了女 子在处理王事与爱情之关 系时的复杂心理 :
遵 彼 汝 坟 ,伐 其 条 枚 。 未 见 君 子 ,怒 如调 饥 !遵彼

被动的爱情
中国礼制社会使女性对 爱情的追求陷人 被动状态 , 尤其是对于婚前 的爱情更 是加 以严格的限制 ,在父母之 命 、媒妁之言的婚嫁模式 之下 ,青年男女的婚前爱情是
极 其 有 限 的 。 朱 光 潜 认 为 ,中 国 爱 情 善 怨 ,西 方 爱 情 善
汝坟 ,伐其条肄。既见君子 ,不我遐弃?鲂鱼赦尾 ,王
国文学是以思妇诗开始 的 , 《吕氏春秋 ・ 音初篇 》记载 了 中国最早 的思妇 诗 :
禹 行 功 ,见 涂  ̄ _k ,禹 来之 遏 而 巡 省 南 土 。 涂 山 - - 氏 之女 乃今 其 妾 侍 禹 于 涂 山之 阳 , 乃 作 歌 , 日 :‘ 女 歌 候

论《诗经》思妇诗的艺术表现力(4)

论《诗经》思妇诗的艺术表现力(4)

论《诗经》思妇诗的艺术表现力(4)《诗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突出运用赋、比、兴艺术写作技巧,把生活中的叙事、抒情及夹叙说理描绘得淋漓尽致,三千多年前的作品,今天我们读起来能感受到诗歌中焕发出的古老而又健康的青春,不得不折服其艺术表现力的魅力。

其中,思妇诗的艺术表现力更具特色,读后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里我就对思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分析,展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四、缠绵跌宕的情思释怀思妇之情《草虫》是首表现思妇情怀的小诗。

初看起来,似无过人之处,但如细加品味,就会发现内中蕴含缠绵跌宕的情思,具有丰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草虫原文:喓喓草虫,趯趯超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悦。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译文:蝈蝈在喓喓地叫,蚂蚱在蹦蹦地跳。

未见我那心上人,心里又忧又烦恼。

若是能看到他,若是能遇到他,悬着的心啊才能放下。

登上那高高的南山,去把蕨菜采。

未见我那心上人,心里真烦闷。

若是能看到他,若是能遇到他,悬着的心啊才高兴。

登上那高高的南山,去把蕨菜采。

未见我那心上人,心里真悲伤。

若是能看到他,若是能遇到他,悬着的心儿才舒畅。

《草虫》的艺术表现力,首先在于情感上的曲折和跌宕。

“忧心忡忡”是这位思妇情感的主词,诗人通过对此的再三咏叹来抒发她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但是,这种情感并不像高山瀑布一泻而下,而似九曲黄河迂回曲折。

诗的一开头用草虫和阜螽(zhong)起兴,那一声比一声紧促的草虫鸣叫提醒她:恼人的秋风又到来了。

那欢腾蹦跳的蚱蜢更拨动了她思亲的情弦。

但丈夫在遥远之处,这秋天的氛围使她忧,这孤独的环境使她愁,对丈夫的惦念、担心更使她“忡忡”和“雝雝(通‘雍雍’yong——和谐)”,伤悲不已。

为了排遣忧思,她提起篮子登上南山去采薇、采蕨。

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这种徒劳的排解更激起她无限的愁思。

《诗经》中思妇诗的意象研究

《诗经》中思妇诗的意象研究

《诗经》中思妇诗的意象研究作者:谢一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4期摘; 要:《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思妇诗为后世思妇主题的滥觞。

本文以思妇诗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诗经》中思妇诗的独特意象及其演变和影响,从而对《诗经》中思妇诗的意象研究做尽可能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诗经》;思妇诗;意象作者简介:谢一鸣,女,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圖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1思妇诗是《诗经》婚姻爱情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侧面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社会战争和徭役对人民的影响。

要研究《诗经》中思妇诗的意象,必须先弄清思妇诗的概念。

思妇诗主要表现了妇人独自在家的生活情状及其思想感情,其作者有男性也有女性。

由于自西周起中国历代都存在征戍和徭役,大量男性被迫离家远行,所以思妇这一题材在古代文学中源远流长,而《诗经》即其滥觞。

一、《诗经》中思妇诗的独特意象与后世思妇诗中置身闺阁的寂寞女子形象不同,《诗经》的思妇诗中妇女形象大多为朴实勤快的劳动女子,营造出的场景也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出的感情更是真挚热烈。

而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正是由于《诗经》中思妇诗的独特意象所创造的。

首先是“陟彼崔嵬”。

在这九篇思妇诗中,山这一意象出现了多次,而山又总是和登高望远相联系。

不管是远在他乡的征夫游子,还是独守空闺的思妇,登高怀远都是他们表达孤寂与相思之情的一个排遣方式。

《周南·卷耳》中山的意象出现在思妇想象的画面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她远行的丈夫在登高之时正想念她,只好借酒来缓解忧伤。

其次是蕨、薇等植物。

这些植物意象大多与主人公的情感相通,但并没有衰败枯萎、令人感到凄切荒凉的形象,也正是《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体现。

浅谈中国思妇诗

浅谈中国思妇诗

浅谈中国古代的思妇诗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

而在其中,思妇诗也是美丽的一角。

思妇诗源远流长,在先秦时代就有其滥觞。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就是一首典型的思妇诗。

不过当时还没有“思妇”一词,据《文选》记载,“思妇”一词最早见于战国宋玉的《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高巢,其鸣喈喈。

”但此时,“思妇”是指鸟名。

直到《宋书·乐志》引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妇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思妇”才确指怀念远出丈夫的妇人。

“思妇”这个文学题材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是和产生它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关的。

在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

在这一点上,就来连被后人尊为圣人的孔子也不能免俗,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 在中国文明的发轫期,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就已经形成。

妇女被种种男权主义所制定的清规戒律所束缚在家中,她们被要求“从一而中”,要遵守“夫为妻纲”“七出”等,否则就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虽然如此,丈夫对于妻子而言仍然是唯一的籍慰。

在古代的乱世,有征戍,在“盛世”,有徭役,每当自己的丈夫被迫离开家乡,也即远离自己时,对于很多的家庭妇女来说就成了很大的打击。

她们的愁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就为思妇诗最初产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诗经》中的《卫风》等,都是先秦思妇诗伟大的开端。

思妇诗中的思妇形象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哀怨青春年华的虚度,渴望夫妻团圆,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二是相思悲闷,忠贞不渝的思妇形象。

思妇诗中没有突出家庭温馨与劳动生活,而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感触、体会融入了夫妇关系,突出的是同心和知音。

思妇流露的是思念与牵挂,孤独与凄楚,担心与忧虑,渴望与呼唤。

她们在家中等待丈夫的归来,伤感,寂寞,无助,思念。

当日离别的情形仍历历在目,心中的人仿佛还在视线的尽头映着落日余辉,他被拉长的影子渐行渐远,可他仍在女子的心中久久徘徊,心中的人是在咫尺,远行的人却已在天涯。

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弃妇形象与思妇形象

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弃妇形象与思妇形象

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弃妇形象与思妇形象摘要:《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和弃妇形象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这两种形象的产生有着共同的原因。

她们有着悲伤忧愁且没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都得不到夫妻团圆,是孤独者的形象。

都是以丈夫为中心,也正是因为她们以丈夫为中心,造成了她们的人生悲剧。

她们之所以以丈夫为中心,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以及婚姻制度相联系的。

弃妇形象和思妇形象在周代和现代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国风;弃妇形象;思妇形象一、《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主要在这些诗中:《卷耳》(周南)、《汝坟》(周南)、《草虫》(召南)、《殷其雷》(召南)、《雄雉》(邶风)、《匏有苦叶》(邶风)、《伯兮》(卫风)、《有狐》(卫风)、《君子于役》(王风)、《采葛》(王风)、《子衿》(郑风)、《葛生》(唐风)、《小戎》(秦风)。

这些女子对丈夫有无尽的思念,但只能苦苦等待。

她们的思念有时会化作诗中痛苦的呼号,《殷其雷》说“振振君子,归哉归哉”,其中是一位呼喊丈夫归来的女子形象。

《雄雉》也是思念远役在外的丈夫,《匏有苦叶》则是女子思念情人,在渡口等待,久久不愿意离开。

《君子于役》是一个女子在黄昏思念远役在外的丈夫。

《子衿》中的女子思念情人,埋怨情人为何还不来。

《小戎》中这位女子的丈夫远征西戎,她十分思念。

有些女子因思念丈夫都没有时间顾及自己。

比如《卷耳》中讲述了一位在家中思念远行丈夫的女子,诗中并没有描述这位女子因为思念丈夫而如何憔悴,而是重在描写被思念的丈夫的劳苦之状。

整首诗都是虚写这位女子想象中的丈夫在外的情状,但是透露出的情感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因为她把全部的思想都投注在丈夫身上,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状态,反而更加突出了她思夫的情感之深。

《伯兮》中的女子则是因为丈夫不在家就懒得梳妆打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有狐》中是一个担心在外的丈夫是否有衣穿的女子。

论《诗经》思妇诗的艺术表现力(3)

论《诗经》思妇诗的艺术表现力(3)

论《诗经》思妇诗的艺术表现力(3)《诗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突出运用赋、比、兴艺术写作技巧,把生活中的叙事、抒情及夹叙说理描绘得淋漓尽致,三千多年前的作品,今天我们读起来能感受到诗歌中焕发出的古老而又健康的青春,不得不折服其艺术表现力的魅力。

其中,思妇诗的艺术表现力更具特色,读后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里我就对思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分析,展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三、通过神奇想象来曲写怀夫之情通过神奇想象的艺术手法表现诗歌风格的诗篇在《诗经》诗歌中比较多见,如大家熟悉的《伐檀》《硕鼠》《蟋蟀》等都采用这种手法,但“想象把虚幻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曲写手法运用于思妇诗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开创“曲写”之先河非《卷耳》莫属。

卷耳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ju)矣,我马瘏(tu)矣。

我仆痡病矣,云何吁矣。

译文:采呀采呀卷耳菜,不满小小一浅筐。

心中想念我丈夫,浅筐丢在大道旁。

登上高高土石山,我马跑得腿发软。

且把金杯斟满酒,好浇心中常思恋。

登上高高山脊梁,我马病得眼玄黄。

且把大杯斟满酒,不让心里老悲伤。

登上那个乱石冈,马儿病倒躺一旁。

仆人累得走不动,怎么解脱这忧伤!这是《诗经》中一首别具一格的思妇诗。

之所以说他别具一格,即明明是妻子思念远征的丈夫,却又不像《伯兮》那样直接倾诉自己“甘心疾首”的刻骨相思,相反却大写丈夫如何思念自己;明明是现实劳作中怀人之作,却又不像《君子于役》那样通过黄昏暮色、牛羊下山等环境描绘和气氛渲染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和惆怅,相反却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想象丈夫的仆病马疲之态和长吁短叹之声。

伟大的莎士比亚曾慨叹过诗人的这种神奇的想象,他说:“诗人的眼睛在神奇狂放的一转中,便能从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到天上。

想象会把虚幻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诗人的笔再使它具有如实的形象、居处和名字。

《诗经》思妇诗论析

《诗经》思妇诗论析

《诗经》思妇诗论析作者:吴明琦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6期摘要:思妇诗是《诗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战争和徭役对人民生活影响的一个侧面。

思妇诗塑造了生动的任务形象,展示了她们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思妇诗在题材上、艺术上都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面。

关键词:《诗经》思妇诗征夫思妇思妇诗在《诗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但它们并没有因为数量的较少而被涅没了光彩,并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后世的文学发展进程中激起了不绝如缕的回响,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之一,即思妇、闺怨主题。

本文拟对《诗经》中的思妇诗的各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思妇诗形成的社会原因及时代背景周人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氏族它以个体家庭私有制和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为经济基础。

由一夫一妻组成的家庭也就成为了周代社会的基本单元。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 这一对《关雎》的解释似乎并不能够让人信服,但它所描绘出的周人以夫妇为社会基本关系,重视家庭单元的社会历史画卷,却是符合周代社会现实的。

以夫妇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以及由此产生的以姻亲、血缘关系为基本框架的家庭、部落、邦国、宗国,构成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周代社会。

二、思妇诗中的思妇形象《诗经》中的思妇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思妇形象,有的温柔婉约有的娇憨可爱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丈夫执着的爱和无休止的挂念。

周王朝开始确立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结构,也为夫妻双方对爱情的忠贞和专一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思妇诗中的妻子除表现出对丈夫刻骨的相思和无尽的思念,还表现出对爱情的无比坚贞。

如《唐风•葛生》的五、六两章"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在朴实无华的誓言背后给人的是无比的震撼和对坚贞的爱情的感动。

《诗经》中的思妇诗简论

《诗经》中的思妇诗简论

《诗经》中的思妇诗简论《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包含了多种主题和情感描写。

其中的思妇诗是其中一类,通过这一类诗歌,人们可以窥见古代妇女内心的愁绪和忧伤。

思妇在《诗经》中是指被丈夫遗弃或失去丈夫的妇女。

她们通常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内心的忧伤和痛苦。

这些诗歌描绘了思妇们的心情和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和家庭的伤痛。

思妇诗多以歌颂和纪念已故的丈夫为主题。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思妇对已故丈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以及她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助和孤独。

例如《白华》中写道:“白华如簑,无感我师。

”意思是花儿像雨衣一样洒落下来,但它并不能代表我对我的丈夫的感慨和思念。

这种淡淡的悲伤和无奈的心情,使人们感受到了思妇们的内心世界和无尽的苦楚。

思妇诗还表现出思妇无助和被人遗忘的悲剧。

在古代社会,妇女失去丈夫后的处境变得十分困难。

她们经常面临贫穷、饥饿和冷落。

《思戚》中写道:“思戚自昔,在中何不及。

雅云歌佩,载风万里。

”这段诗歌描述了思妇的悲惨命运和在社会中被遗忘的现实。

这些诗歌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对社会的冷漠和对妇女命运的忧虑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思妇诗还表现出思妇们对儿女的思念和关怀。

在这些诗歌中,思妇们常常表达对儿女的深深的思念和对他们未来的担忧。

例如《子衿》中写道:“思若逸君,不得思否?”体现了思妇对儿女的思念和对他们未来的关切。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对亲情的赞美,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忧虑和祈求。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思妇诗歌是了解古代妇女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的重要窗口。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思妇们的内心困境和对失去丈夫的痛苦思念。

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古代妇女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和被遗忘的命运。

它们让我们反思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和对妇女权益的关注,以及呼唤对妇女真正解放的呼声。

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

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

一计相思为谁愁——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摘要:思妇诗虽然是《诗经》中一个很小的题材,却是最美的。

它以洗尽铅华之美的神韵、朴质含蓄无华的真情感染着后世的读者,并给予后世文人的创作以灵感与营养。

关键词:《诗经·国风》思妇形象特点影响一、《国风》中思妇的形象特点1.《国风》中的思妇形象。

可以说《国风》中所刻画的多为勤劳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例如《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位思妇在才卷耳的劳动中自然生发出对自己丈夫的思念,人物形象真实可感。

古语有言“女为悦己者容”,然而由于自己丈夫的不在身边,思妇自然会无心打扮,忧思的心情伴随着每一天。

2.《国风》中的思妇形象的特点。

《国风》中的思妇诗所表达的爱情都是在封建礼教的范围之内的,也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产物。

正如孔子所言:“一言以蔽之:‘诗无邪’”。

这就注定了这些诗歌是“发乎情而止于礼”的,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的。

二、《国风》中的思妇形象是如何刻画的1.直抒胸臆,倾吐内心的感情。

所谓的“直抒胸臆”就是毫不掩饰地、直率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这方面的作品以《殷其雷》为代表,思妇并没有随夫出征,倾盆大雨、雷声劲鸣的情形是她的想象之词,而“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直率真挚又焦急的呼喊,表达着对自己丈夫的深深的忧思。

我们观察到这句话一共出现三次,将思妇的内心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

中国文学自古注重含蓄蕴藉之美,这显然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染。

2.抒情委婉。

含蓄蕴藉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一个艺术境界,可以说这种“习惯”在《诗经》的时代就已经养成了,爱情题材的诗歌似乎更需要这种艺术精神的感染。

关于《诗经》思妇诗的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交融、反衬、移位法等等。

(1)情景交融。

关于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的作品,以《君子于役》、《殷其雷》、《草虫》等为代表。

例如《君子于役》通过一幅温馨安详、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傍晚图景的描绘与渲染,抒发了思妇对久役在外的丈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诗经》思妇诗

《诗经》思妇诗

《诗经》思妇诗《诗经》思妇诗思妇诗是《诗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战争和徭役对人民生活影响的一个侧面。

思妇诗在《诗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但它们并没有因为数量的较少而被涅没了光彩,并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后世的文学发展进程中激起了不绝如缕的回响,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之一,即思妇、闺怨主题。

本文拟对《诗经》中的思妇诗的各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思妇诗形成的社会原因及时代背景周人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氏族它以个体家庭私有制和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为经济基础。

由一夫一妻组成的家庭也就成为了周代社会的基本单元。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 这一对《关雎》的解释似乎并不能够让人信服,但它所描绘出的周人以夫妇为社会基本关系,重视家庭单元的社会历史画卷,却是符合周代社会现实的。

以夫妇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以及由此产生的以姻亲、血缘关系为基本框架的家庭、部落、邦国、宗国,构成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周代社会。

二、思妇诗中的思妇形象《诗经》中的思妇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思妇形象,有的温柔婉约有的娇憨可爱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丈夫执着的爱和无休止的挂念。

周王朝开始确立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结构,也为夫妻双方对爱情的忠贞和专一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思妇诗中的妻子除表现出对丈夫刻骨的相思和无尽的思念,还表现出对爱情的无比坚贞。

如《唐风•葛生》的五、六两章"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在朴实无华的誓言背后给人的是无比的震撼和对坚贞的爱情的感动。

这样的感情,几乎在每一篇中都有流露。

但同样的感情,却因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表达自己情感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两类截然不同的思妇形象即在处处以丈夫为中心的思妇和直抒自己情感的思妇。

这种着重表现思妇自我内心表现思妇自我形象的手法也成为后世思妇诗最主要的写法。

关于诗经的论文诗经鉴赏论文-论《诗经》的女性心理

关于诗经的论文诗经鉴赏论文-论《诗经》的女性心理

关于诗经的论文诗经鉴赏论文-论《诗经》的女性心理在《诗经》的各类诗歌中,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审视爱情与婚姻的婚恋诗与战争、徭役诗无疑是其中的精彩华章。

它凭借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深婉细腻地描摹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以忠贞不渝、情理冲突、重德修身、思念征人等为核心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女性心理一、婚恋诗的女性心理《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心理是丰富细腻的,既有对丈夫和情人的自然怡情,相思之苦心理,也有畏惧人言的矛盾踌躇,情理冲突;既有担心青春易逝,渴望婚姻的心理,也有遭受遗弃后的痛苦哀怨心理。

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

(一)两情相悦,自然怡情《郑风·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歌末章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来回走着,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邺风·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情歌。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

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

写少女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

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二)矛盾踌躇,情理冲突某些有关爱情的篇章,也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昭示着封建伦理观念正趋形成。

周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社会。

西周初期,在继承商朝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周民族的生活习惯,开始了礼乐文化的制定。

离愁别恨思悠悠——《诗经》思妇诗试说

离愁别恨思悠悠——《诗经》思妇诗试说

离愁别恨思悠悠——《诗经》思妇诗试说
邓启华
【期刊名称】《普洱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思妇诗进行了探讨。

一,关于解《诗》的方法与难点。

作者认为,强《诗》就经或以《诗》为史的说诗,不失之固即失之妄,应以《诗》为诗,按诗歌的艺术规律去解诗。

“诗三百”中不少篇什旨归难求,除文字
障碍外还在于比兴义难于把握。

二,思妇诗所表现的思妇之苦集中于三个方面:(一)
相思与被弃忧恨交加;(二)夫妻长期分离造成性饥渴;(三)丈夫追求功名与爱情的矛盾。

三,思妇诗的艺术成就在下述三个方面十分突出:(一)“透过一层”,曲而愈深,(二)情
景交融,真情实境,(三)从对面着笔,表现深情。

【总页数】8页(P6-13)
【作者】邓启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思妇诗中的中国文化--浅析《诗经》思妇诗
2.浅谈《诗经》中思妇诗对后世闺怨诗的影响
3.远客思归闺妇怨别-试比较《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中游思妇之歌
4.《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比较研究
5.对比《诗经》中的思妇诗与后世思妇诗的差异及其原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人如蝶舞之《诗经》思妇散文

女人如蝶舞之《诗经》思妇散文

女人如蝶舞之《诗经》思妇散文女人如蝶舞之《诗经》思妇散文中国自古多思妇,所以每个朝代为思妇代言的作品也就多了起来,一些形像鲜明的思妇便活跃数千年而青春依旧。

《卷耳》中的思妇就很典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因为思念心上人,做什么事儿都无心搭肠的,采卷耳采了半天也没有采满一小筐,估计即使采一天也不会采满一筐的,国为她的心早已飞到了那个让她夜思梦想之人的身边去了。

她也知道这点,所以干脆就不采了,把筐往大路旁一放,便全心全意地来想心上人。

因思念而废事的女子不只她一个。

李白在《长干行》中也写了一个:“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因为思念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她连门都懒得出了;因为门前少人行,时间一长,台阶之上竟然都生了绿苔!生了绿苔也不能把她从相思之中拽回到现实来,台阶上的绿苔就一直长到秋天,然后便与落叶为伍了。

《卷耳》中的女子还出去干活了,并且还采了小半筐,估计无论如何也简单地梳洗了一下,可是《伯兮》中的女子呢?她连梳洗都懒得做了:“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不过也能理解,都说女为悦已者容,悦已者并不在眼前,打扮了又给谁看呢!“首如飞蓬”,用来刻画思妇是多么的形象啊!虽然这个造型有些不为流俗所认,可是被相思折磨得做出些不合常理之事的女子大有人在。

唐代的金昌绪在《春怨》中写道:“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个少妇拿着根杆子满院子地追打黄莺!原因就是它惊破了少妇到辽西与心上人相会的美梦!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中借那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到何处去的丽人之口塑造了一个思妇的可爱形象:“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

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

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这要是被不懂思妇之苦的人看了,魂不得吓丢了啊。

古代的男子要为国家服劳役与兵役,一些人为了获取功名也要长年在外奔波,产生大量留守在家的思妇也就不奇怪了。

学年论文诗经中的思妇怨妇诗

学年论文诗经中的思妇怨妇诗

浅析《诗经》中的思妇诗和怨妇诗【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以爱情为题材的诗作占了很大的比重。

思妇诗和怨妇诗在《诗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两者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通过阅读这两类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用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这些诗的区别和产生的原因。

进一步了解古代人民思想情感的多样性,并且探究其对后世闺怨诗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思妇怨妇闺怨诗《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共有305篇作品,内容包括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

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则可谓华夏民族最古老的恋歌,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在整个《诗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诗涉及到到婚姻爱情的很多方面,有恋爱的幸福,新婚的甜蜜,离别的相思,也有被弃的怨愤等等。

所以婚恋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思妇诗和怨妇诗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诗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深刻的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妇女命运的真实写照。

思妇,顾名思义,也就是抒情主人公必须是已婚或已订婚的女子,这是抒情主体方面的要求,而“思”就是说抒发的感情必须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是抒情内容方面的要求。

如果缺少这两个条件就称不上思妇诗。

而怨妇诗主要是女子结婚后被丈夫冷落或是抛弃心中产生怨愤。

根据《诗经》现存的诗歌,现将其归纳出思妇诗12首,怨妇诗11首。

思妇诗卫风.伯兮卫风.有狐王风.君子于役邶风.雄雉秦风.小戎召南.殷其雷召南.草虫周南.卷耳周南.汝坟小雅.采绿小雅.杕杜小雅.隰桑怨妇诗邶风.日月邶风.柏舟邶风.终风邶风.谷风邶风.绿衣卫风.氓召南.江有汜王风.中谷有蓷小雅.谷风小雅.我行我野小雅.白华不同思妇诗的区别:《诗经》时代的思妇之“思”,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思妇之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流,每首诗都有各自的特点构思。

(一)抒情方式的区别如《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 》等 。
她抛 弃 ,而 她 的心 中 既思 念丈 夫 又担 心 丈夫 回 来后 自己会是 这种 结局 ,于 是她 想象 出一个 两全 其 美 的情 景 :丈 夫 归来 ,而 且不 但 没有 抛 弃她 , 反而 对她 恩 爱有 加 。她 在诗 中 并未 对 她 由幻想 得来 的喜 悦 心情 进 行详 尽描 绘 ,然 尽 为 “ 不遐 我 弃 ” 四特征 。
关键 词 :思妇诗 ; 抒情模 式;抒情 方式

武器 之 精 良 。思妇 并未 随 夫 出征 , 自然这 些 也都 是幻 想 之辞 ,她 思 妇释 义及 《 经 》思妇 诗篇 诗 《 经 》3 5 ,按 内容 主题 可 分 为 五大 类 : 婚 恋诗 ,战 争 想 起 出 征在 外 的丈 夫 ,很 自然 就想 到 丈夫 所在 队伍 的战 车战 马和 诗 0首
再如小雅采绿写一位女子在菜篮采绿时想起丈夫来而此时的她予发曲局头发零乱她担心丈夫回来见到她这个样子于是未采到一掬一9蓍她就赶快回家收拾打扮等待丈夫的归来可到了第二天也不见丈夫的归来她的内心该是多么失望
文 史哲
论 《 诗经 》思妇诗 的内部特征
肖 大 平
( - 师 范大 学 f西 文学 院 广西 桂林 510) 40 4
二、 《 诗经 》思 妇诗 的 内部特 征
( ) 《 经》 思妇 诗的抒 情模 式 一 诗 《 经 》 思 妇 诗 的 抒 情 模 式 可 以分 为 两类 ,一 类 是 “ 实 诗 现 想 象 ”模 式 。此类 往 往先 写现 实 中妇 女 的劳 苦相 思 状 ,再 写 想 象 中见 到丈 夫 的情 景 , 由想 象进 入 现 实 ;或者 倒 过来 ,先写 想

徭 役 诗 , 田猎 诗 ,农 事诗 ,宗庙祭 祀 诗 。其 中婚 恋题 材 诗 作有 8 武器 , 并对 这 些进 行 了浓 墨重 彩 的描 写 ,不 厌其 详地 绘 事 。她希 O 多首 , 占全部 《 经 》 的三分 之 一近 、 四分 之一 强 ,是 《 经 》 诗 诗 望丈 夫 早 日得胜 回 家 ,因 而她 想象 中战车 是坚 固的 ,战 马是 强壮 中较 大 的一类 。婚 恋 诗又 可细 分 为若 干类 ,思妇 诗 就是 其 中 的一 的 ,武 器是 精 良的 ,这 些 都是 促 成丈 夫得 胜 早 曰归 来的 条件 。而 类。 句 末 则 结束 想象 ,回到 现 实 ,现 实 中 自己还 是孤 零零 的 一个 人 , 所 谓 思妇 ,顾 名 思 义 ,妇 者 ,诗 的 抒 情 主 人 公 须 为 已婚 或 相思 之 切使 她 乱 了心 曲 。 《 其 雷 》、 《 戎 》二 诗 由想象 回 到 殷 小 已订 婚 的女子 ,或 思 妇 自作 ,或他 者 代言 ,即便 是他 者 代 言 ,也 现 实 , 这是 “ 实— — 想 象 ”模式 的第 二类 。 由现 实进 入想 象和 现 须 模 仿思 妇 的 口吻 ,在创 作 时暂 时将 自己视 为 思妇 。这 是对 抒 情 由想 象 回 到现 实 ,这 是 “ 实— — 想象 ” 抒情 模 式类 的两 种 具 现 主 体 方面 的要 求 。思 者 ,即抒 发 的感 情须 是 妻子 对 丈夫 的 思念 之 体 形 式 。 情 ,这是 对抒 情 内容 方面 的要 求 。思 妇 诗须 同 时具 备上 述 两个 条 除 “ 实 —— 想 象 ”模 式外 , 《 现 诗经 》 中 更 常 见 的 是对 比 件 ,缺 一 不能称 之 为 思妇 诗 。 《 经 》 中部分 篇 章 的性质 存 在 争 模 式 。对 比模 式 在 思妇 诗 中又 可细 分 为两 类 :一 类 是现 实与幻 想 诗 议 ,如 《 风 ・ 田》 ,有 人 认 为诗 的主 人公 是 一 对 少年 夫 妻 , 齐 甫 的对 比,一 类 是物 与人 的 对 比 。先 看 第 一类 ,此 类往 往 通过将 现 视 之 为思 妇诗 ;而 蒋 见元 、程 俊英 在 《 经注 析 》 中认 为非 思妇 实 中的孤 苦 无依 状 和幻 想 中 的团聚 喜悦 貌 放在 一 起 ,抒 发对 丈夫 诗 诗 ,将 诗 中思 念者 与 被思 念者 的 关系 视 为一位 流 亡 的农 民与一 位 的思 念之 情 ,此类 诗 比较 典型 的 有 《 汝坟 》 、 《 虫》 、 《 草 小雅 孩 子 的关 系 ,二说 存在 明显分 歧 。除 此 以外 , 《 诗经 》 中可 以确 ・ 杜 》 。 《 坟 》 写一 位 妇 女在 汝 水 边 砍柴 想 起 丈夫 。诗 首章 扶 汝 定为 思妇 诗 的篇 目有 以下 计十 二 篇 : 《 耳 》 、 《 卷 汝坟 》 、 《 草 第二 句 “ 见 君子 ,怒 如 调饥 ”,是 对现 实 中寂 寞 相思 的真 切 描 未 虫》、 《 殷其 雷 》、 《 雉 》 、 《 兮 》 、 《 狐 》 、 《 雄 伯 有 君子 于 写 ; “ 既见 君 子 ,不遐 我 弃 。 ”为什 么 说 “ 不遐 我 弃 ”呢 ?她 或 役 》、 《 小戎 》 、 《 雅 ・ 杜 》 、 《 雅 ・ 绿 》 、 《 雅 ・ 小 杖 小 采 小 隰 许 曾经 担心 过 丈夫 久 久不 归会 不 会在 外 面另 有 新欢 ,有 朝一 日将
— —
象 中的情 景 ,再 回到 现 实 。前 者 如 《 耳 》 、 《 卷 小雅 ・ 绿 》 。 采 《 耳 》首 章 写 妇 女 在 采 摘 卷 耳 的过 程 中想 起 了 出征 在 外 的 丈 卷 夫 。相思 是如 此 的强 烈 以致使 她 无法 继 续采 摘 下去 ,筐 未 采满 即 放 在 路 边 进 入 对 丈 夫 的 思 念 之 中 ,这 是 现 实 中 的情 景 的描 写 。 二三 四章 则借 助幻 想 具体 描 写丈 夫 出征 在外 的 劳苦 之状 。写 丈夫
摘要 : 思妇诗是 《 经 》 恋主题 的重要 题材 , 《 诗 婚 诗经 》思妇诗 计十二篇 ,在抒情模式上 主要 采用 ‘ 实 ‘ —— 想 象’ 和对 比两种模 式 在 抒 现 ’ 情方式上直抒胸臆 、委婉含 蓄兼用 ,后者在方法上主要有 移位 、层递 、对衬 、情景 交融等法。该 文通过 文本 分析 论述 了 《 诗经 》思妇诗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