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对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

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
P R 术后 7 d ,接 受亚低 温 治疗 患者 的 G. C . S 评 分明显 高于 常 温治疗 组 ,2 4 h血 乳酸 清除率 在 亚低 温 治疗 组亦 高于 常 温治
疗 组 ,亚低 温 治疗 组 的 A P A C H E评 分低 于 常 温治疗 组 。结论 亚低 温治 疗有促 进 心肺 复 苏 自 主 循环 恢 复 患者脑 功 能的 改善 及降低 病死 率 的 作用。
l A b s t r a e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mi l d h y p o t h e r mi a t h e r a p y a t f e r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e b r a l
【 关键 词 】 亚低 温 治疗 ;心脏 骤 停 ;心肺 复 苏 ;脑 复苏 ;预 后 中 图分 类号 :R 6 0 5 . 9 7 4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9 - 0 0 5 3 - 0 2
The Cur a ive t Ef fe c t of Mi l d Hy pot he r mi a The r a py on Br a i n Re c ove r y of Pa ie t nt s wi t h Ca r di ac a r r e s t Af t e r Ca r di o pul m ona r y
c o mp a r e d i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r e ur t n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i r c ul a t i o n , 6 h, 2 4 h b l o od l a c t a t e c l e ra a nc e , 2 4 h , 7 2 h, 7 d GCS s c o r e a n d AP ACHE I I s c o r e . Re s ul t s I n CP R p os t o p e r a t i ve 7 d a c c e p t t h e h y p o t h e r mi a re t a t me n t i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GCS s c o r e wa s s i g ni ic f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n o r ma l t e mp e r a t u r e re t a t me n t g r o u p, t h e 2 4 h b l o o d l a c t a t e c l e a r a nc e r a t e i n t h e h y po t h e r mi a — re t a t e d g r o u p wa s a l s o hi g h e r t ha n n o m a r l t e mp e r a t u r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t h e h yp o t h e m i r a re t a t me n t ro g u p t he AP A CHE I I s c o r e l o we r t h a n r o o m t e mp e r a ur t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Con c l us i o ns M i l d h y p o he t r mi a t h e r a p y t o p r o mo t e c a r di o p u l m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s p o n t a n e o u s c i r c u l a t i o n t o i mp r o ve a n d r e d uc e t h e r ol e o ft he mor t a l i t y o f pa t i e n t s wi t h b r a i n f u nc t i o n .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影响

【 关键 词】 业低 温 ;心肺 复 苏 ;脑复 苏 ;影 响
临床 卜 认 为 ,心肺 复 苏苏 醒成 功 的患者 不仅 需要 血液 循环 和
呼 吸系 统 的恢 复 ,还臆 该 达到 脑 复苏 的 目的 ,防 止脑 水肿 和脑 缺
表 1两组患 者GCS 评分对 比 ( i±S,分 )
组别 治疗组 对 照组 1 d 4 . 3 2 4 . 5 4 3 d 4 . 9 8 5 . 0 1 5 d 5 川 6 . 5 3 7 d 5 . 8 7 . 0 6
脑 感 染 、预 防 并 发 症 等 相 关 的 治 疗 。 治 疗 组 则 在 常 温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降 温 治 疗 ,予 以输 注 1 0 0 0 ml / 4 o C的 冰 冻 生 理 盐 水 , 同 时 应 用 电脑 降 温 毯 进 行 以 0 . 5 ~1 o C / h 的 速 度 进 行 降
苏 治 疗 并 且成 功 的 患 者 5 O 例 ,男 2 3 例 ,女 2 7 例 ,年 龄 1 6 ~6 5
岁 ,平 均 3 6 . 5 4 岁 。致 病 原 因 :车 祸 、电击 、中 毒 或 内科 系统 病 变 。所 有 病 例 收 治 前 的 表 现均 为心 跳 骤 停 。所 选 病例 均 严 格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我 院2 0 0 6 年l 2 月 ̄2 0 0 9 年1 月 接受 心肺 复
电脑 降 温毯 进 行 以O . 5 ~1 ℃/ h 的速度 进 行 降温 ,使 中心体 温 降 至 3 2 ~3 4 ℃ ,并 维持 2 4 h ,对其 进行 脑 复苏治 疗 。7 d 后 患者 G C S 评 分 达 到6 . 8 7 ,患 者 的各项 生 理指标 均 达到 良好 。

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目的研究心肺复苏之后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治疗心肺复苏肺病患者60例,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觀察组则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根据本院的分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在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峰值、动脉肺泡氧分压值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心肺苏醒患者采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减轻患者的心肺负担,值得临床医学的应用和推广。

标签:心肺苏醒;亚低温治疗;肺功能亚低温技术对于心肺苏醒患者复苏之后脑复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亚低温对于患者的其他脏器官是否有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1]。

根据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治疗心肺复苏肺病患者60例,对其进行分组研究,下面就详细信息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方法1.3统计学方法2 结果3 讨论亚低温对于心肺复苏之后患者的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持患者体内的高能磷酸物质水平,保障患者拥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另外还可以增加一氧化氮酶的表达,从而使得其磷酸化,实现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2,3]。

亚低温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被运用到脑器官移植,有效的降低脑耗氧量,极大限度的抑制颅脑损伤或者是缺血后急性高压反应,还可以有效的抑制脑损伤和缺血后内源性有害因子释放和生成[4]。

根据本院的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肺静脉顺应性和平台比较差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组患者在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峰值、动脉肺泡氧分压值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亚低温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减轻患者的肺负担,可以有效的防止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5]。

参考文献:[1]朱宏泉,何新,许庆林,等.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01:39-40.[2]邓挺,余涛,杨正飞.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52-153.[3]石波,崔惠芬,包小丽,等.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53-55.[4]Effects of Xinfeng capsule on pulmonary function based on treg-mediated notch pathway in a rat model of adjuvant arthriti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03:430-436.[5]Jonson Bjorn. Mid-term effects of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7,08:658-662.编辑/哈涛。

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杨志华【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R and care methods,brain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Methods:Data integrity cardiopulmonary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line 141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mong the control group (n=69) received onl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observation group(n=72) were based on the use of mild hypother-mia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nd statistical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and two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e-sults:The c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GCS score and daily life quality abilit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Cardiopulmonary arrest patients in the us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hypothermia,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ypoxic-ischemic brain tissue damage and promote neurological recovery,improve 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脑功能。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影响
2 0 1 5 年1 O 月第 2 2 卷第 2 O 期
亚低温疗法对心 肺复苏后 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 百鸣 应 光 荣 王 晓 华
探讨 亚低 温疗法 对 心肺复 苏 ( CP R)后 自主循环 恢复 ( ROS C)患 者生 存状况 与颅 脑功 能的影 响 。
【 摘 要】 目的 方法
察 组恢 复 良好 率 明显 高 于对 照组 ,并 发症 发生 率 明显 低于 对 照组 ,CPC评 级显 著优 于 对照 组 ,差异 均有 统计 学意 义 。
结论
亚低 温疗 法可 减少 并 发症 , 显著 改善 C P R后 R O S C患者 的远 期生 存状 况与颅 脑 功能 。
【 关键 词】 亚 低温疗 法 ;心肺复 苏 ;自主循环 恢复 t生存状 况 ;颅 脑功 能
能 保 护 脑 部 功 能 ,改善 预 后 。本 文 探 讨 亚 低 温 疗 法 对 C P R
生命特征 , 包括 体温 、血压 、脉搏 、心率 、有无意识及 面色
情况 。治疗 1 2 ~7 2小时后逐渐停 止降温 ,自行 复温 ,先从
腹股沟和腋窝处开始 ,然后是颅脑 ,体温恢 复速 度严 格控 制 在 0 . 1 ~0 . 2 ℃/ h,2天内患者体温恢 复至 3 5 . 6~3 6 . 6 ℃。 整个 亚低 温治疗 过程 中 ,医疗 救治 人员 应密切 观测患者 的 心 电图、血压 、肢端循环状况及意识情 况 ,以便在 出现异 常 情 况时及 时 采取救 治措施 。 1 . 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两组治疗 期间并发症情 况 ,② 治
气管插管 正压 通气和肾上腺素 、多 巴胺、利多卡因等药物治 疗 ,并密切监 测患者 的心 电图、血压及意识等情 况。观察 组

亚低温技术对院前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影响观察

亚低温技术对院前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影响观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院前心肺复苏后的心脏骤停患者应用亚低温技术能减轻其脑损害,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其死
亡率,减少并发症出现,值得采用。
关键词:心肺复苏;脑功能;亚低温技术;心脏骤停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19.15.0019.03
温技术有了较大进步,据有关研究显示,将亚低温治疗应 用到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中能改善其神经功能,使其病死率 大大降低 [1]。然而,目前临床工作中亚低温治疗仍有较多
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 [2]:意识及大动脉搏动突然丧失,心电图显
示为室颤、心脏停搏或者无脉性电活动。
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降温时机、方法以及最佳适应症等,
纳入标准:" 均与心脏骤停诊断标准相符。# 均开
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我国目前多数研究选取的病例 展院前心肺复苏。$ 均得到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
为院内心脏骤停开展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只有个别医院开 意书。排除标准:" 存在心肺复苏史者。# 入院后不久
展了院前方面的研究,同时研究层面仍停留于动物试验阶 死亡者。$ 无完整临床资料者。
2019 年第3 卷第15 期 2019 Vol.3 No.15
" 血乳酸水平与格拉斯哥(GCS)评分:分别在成功 3 讨论
复苏后 24 h、48 h 以及 72 h 对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与 GCS 评分进行观察。血乳酸水平选择 Cobas B211 型血气 分析仪(Roche 罗氏生产)开展检测。GCS 评分主要包含 肢体运动、语言反应以及睁眼反应共 3 个方面,3 方面总和 即为昏迷指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越清醒 [3]。
项目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书)合同号:Z2013139 作者简介:韦庆锋,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肺脑复苏。E-mail:wqfhjx88l3@

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渐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已不仅在于自主循环恢复,更重要的是保护脑功能完整,全面恢复正常生活,而亚低温的出现使患者体温长期处在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中,配合物理治疗,使其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1-2]。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和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均突出强调对心搏骤停,尤其是院外因心室纤颤导致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低温治疗的必要性,亚低温对脑保护作用已得到一致认可[3]。

本文就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在心肺脑复苏中临床应用、预后等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亚低温;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1956年国外某学者首次记录体外除颤仪的使用,2年后另一名学者证实并确立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有效性与具体使用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并公布了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案[1-5]。

直到1970年后人们才逐渐发现心肺复苏后的存货患者常遗留不可逆的永久性脑损害,这才意识到脑复苏的重要性,于19世纪80年代美国心脏学会提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并将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转变为恢复患者的社会行为能力[6]。

美国每年约有40~50万人,欧洲等国家每年约有70万人发生心搏骤停[7]。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由目击者对心搏骤停患者现场实施CPR,存活率可达到2/3,早期进行电除颤可使存活人数再增加6%以上,但令人沮丧的是心肺复苏后出院存活率仅有1.5%~14%[8]。

而近年来自亚低温疗法在临床逐渐兴起后,有研究发现持续12~24 h的亚低温(32 ℃~34 ℃)治疗可有效提高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及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且已被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欧洲复苏委员会、美国心臟协会等推荐应用[9]。

本文就近年来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

心搏骤停导致心脏失去射血功能而终止有效的血 液循 环,引 起 全 身 组 织 器 官 缺 血、缺 氧 而 坏 死,如 果 不 及时进行抢救,病 人 可 失 去 生 命 。 [1] 心 肺 复 苏 是 对 心 脏呼吸骤停病人 进 行 抢 救 的 重 要 方 式,通 过 心 肺 复 苏 病人可以恢复自主心率和呼吸 。 [2] 临床认 为 心 跳 骤 停 病人苏醒成功并 不 仅 是 循 环 以 及 自 主 呼 吸 的 恢 复,还 应达到脑复苏 这 一 最 终 目 的 。 [3] 近 年 来,亚 低 温 对 脑 部的保护作用已 得 到 了 公 认,亚 低 温 治 疗 技 术 可 以 加 强病人的脑复苏,促进大脑神经元的恢复[4 5]。 本 研 究 通过对心肺复苏 病 人 进 行 亚 低 温 治 疗,观 察 脑 复 苏 及 神 经 功 能 预 后 情 况 ,效 果 显 著 ,现 报 道 如 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 料 选 择 我 院 收 治 的 心 跳 呼 吸 骤 停 后 行 心肺复苏的 病 人 88 例 为 研 究 对 象,其 中 男 42 例,女 46 例,年龄(47.75±9.6)岁;心跳呼吸骤停时间(6.16± 0.58)min。 致 病 原 因 包 括 车 祸 23 例、电 击 2 例,呼 吸 衰竭 48 例、溺水 3 例、内科系统病变 32 例。所有病例 收治前 表 现 均 为 心 跳 骤 停。所 选 病 例 均 严 格 按 照 《2005AHA 心肺复 苏 和 心 血 管 急 救 指 南》要 求 进 行 抢 救。纳入 标 准:心 脏 骤 停 时 间 < 10 min,肝 肾 功 能 正 常,经心 肺 复 苏 后 心 脏 恢 复 自 主 心 律,动 脉 压 > 60 mmHg。
表 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

冰 帽 全 身 降 温 治 疗 方 法 。 评 价 两 组 病人 的格 拉 斯 哥 昏 迷 量 表 ( G CS ) 评分, 测定血糖 、 血 乳酸水 平 , 观 察并发 症 , 评 价 预 后 和 日常 生
活 能 力 。 结 果 亚低 温 治 疗 组 G C S评 分 、 血糖、 血乳酸水平 、 并发 症发 生率、 预 后 和 日常 生 活 能 力 不 同 时 间 点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差 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P< O . 0 5 ) 。 结论 亚低 温 治 疗 方 对 心跳 呼 吸骤 停 病人 ・ 心肺 复 苏 后 脑 复 苏 是 一 种 安 全 、 有效的治疗方 法, 可 以促 进
部 的保 护作 用 已得 到 了公 认 , 亚低 温 治 疗 技 术 可 以加
强病 人 的脑 复苏 , 促进 大脑 神经 元 的恢 复 [ 4 - 5 ] 。本研 究 通过 对 心肺 复苏 病 人 进行 亚低 温 治 疗 , 观 察 脑 复苏 及 神经 功 能预后 情 况 , 效 果显 著 , 现 报道 如下 。
年龄 、 病程 、 病 因等方 面 比较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病 人 苏醒成 功并 不 仅 是循 环 以及 自主 呼 吸 的恢 复 , 还
应 达 到脑复 苏 这 一最 终 目的 3 ] 。近年 来 , 亚低 温对 脑
mL +氯 丙 嗪 1 0 0 mg +异 丙 嗪 1 O 0 m g ) , 待 逐 渐 进 入 冬
1 . 1 临床 资 料 选 择 我 院收 治 的 心 跳 呼 吸 骤停 后 行
心肺 复 苏 的病 人 8 8例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中男 4 2例 , 女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幸存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幸存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苏 后 幸 存 者 神 经 功 能 和 预 后 的影 响
张培 勇
成 都 市第 三 人 民 医 院急 诊 科 成都 6 1 0 0 3 1
【 摘要】 目的 研 究 亚 低 温 治疗 对 心肺 复 苏后 幸存 者 神 经 功 能 和 预后 的 影 响 。方 法 I 1 8例 心 肺 复 苏 幸 存 患 者 随 机 分 人实验组和对照组 , 给予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 , 统 计治疗数 据 , 评 价 不 同 治 疗 方 法 对 患 者 神 经 功 能 和 预 后 效 果 的影 响 。结 果 实 验 组 复 苏 后 第 1天 、 第 2天 、 第 4天 和 第 6天 的格 拉 斯 哥 昏迷 指 数 及 综 合 评 分 分 别 为 2 . 3 1 ±0 . 2 4 、 3 . 0 9 士0 . 3 2 、 3 . 7 5 土 0 . 5 2 、 4 . 6 2 土0 . 6 5和 3 . 7 6 士0 . 4 5 ; 对照组对应得分分别为 0 . 8 7 土0 . 1 3 、 1 . 5 4 士0 . 4 2 、 2 . 4 6 土0 . 6 3 、 2 . 9 6 土0 . 5 8和 2 . 7 4 ±0 . 5 2 。 结 论 亚 低 温 疗 法 能 够 有 效 缓解 患 者 心肺 复 苏 后 高灌 注造 成 的二 次伤 害 ,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关键词】 亚低温 ; 心肺复苏 ; 神 经 功 能 【 中 图分 类 号 】 R7 4 3 .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5 1 1 0 ( 2 0 1 4 ) 2 0 — 0 0 2 8 — 0 2

2 8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病 杂 志 2 0 1 4年 1 0月 第 1 7卷 第 2 O期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关键词】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应用护理进展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门急诊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后脑保护、脑复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亚低温治疗在目前研究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脑复苏的方法之一,本文就此领域的一些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亚低温的概念国外学者一般按体温将治疗分为4类。

①超深低温:4—16℃②深低温:17—28℃。

③中低温:29~33℃。

④轻低温:34~36℃。

国内外学者又将后二者称为亚低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32~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

2亚低温实施的方法2.1冰袋降温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其方法为将冰袋用毛巾包裹置于枕后及全身大血管表浅处。

但冰袋降温法致亚低温状态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统的清水冰袋形状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二是降温速度慢,体温降低速率是0.9℃/h,低温状态不恒定[2],单纯冰袋降温常对于亚低温状态的维持有一定难度,并要定时更换冰袋,特别对于整个头部降温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只作为其他诱导亚低温方式的联合辅助措施。

2.2医用冰毯降温法目前临床上亚低温疗法多采用降温毯+冬眠肌松剂,病人经4~12h达到亚低温的目标温度[3],降温效果好,而且温度控制实施比较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2.3选择性脑亚低温戴上“降温头盔”和“降温颈围”,以亚低温仪对病人整个头部及颈部进行有效的降温,维持脑温在33~35℃的水平。

常用方法有冰帽或头部亚低温仪、医用制冷仪。

一般在抢救开始后5分钟内即使用,1h后脑温即降至35℃以下。

在降温的同时应用微泵静脉推注冬眠合剂(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生理盐水50ml,24h推注维持),以抑制寒战反应。

早期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早期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早期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谢文林;张允岭【摘要】目的探索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ICU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历,评价早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住院生存率和出院总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亚低温组28 d生存率与存活出院率分别为20.8%和17.0%;非早期亚低温组均为8.0%.②复苏后第7天时,亚低温组格拉斯哥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9.1±2.3)分和(1.9±0.4)分,非亚低温组为(6.5±2.8)分和(3.5±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出院后24周,亚低温组活动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为(73.3±10.6)分与(49.3±8.7)分,非亚低温组为(58.3±9.8)分和(34.3±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肺复苏后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远期预后.【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4(011)002【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心肺复苏;脑复苏;亚低温;神经功能状况;生存率【作者】谢文林;张允岭【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浙江金华3210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一科,北京 10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7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或无效搏动,从而导致有心脏射血功能丧失和有效循环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的严重缺血、缺氧及代谢功能障碍,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抢救,可立即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急症危重患者利用外界支持,帮助其恢复心脏泵血功能及呼吸功能的抢救措施,即人工胸外按压使心脏借助外力搏动形成有效循环,利用人工呼吸暂时代替自主呼吸。

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

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

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石波;崔惠芬;包小丽;刘暖林;李远辉;汤步阶【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对照研究方法。

收集2006年0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院内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33例,完全随机分配常温治疗组16例与亚低温治疗组17例(中心体温降至32~34℃,维持24h),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初始血乳酸水平,6h、24h血乳酸清除率,24h、72h、7d的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

结果在CPR术后7d,接受亚低温治疗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温治疗组,24h血乳酸清除率在亚低温治疗组亦高于常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的APACHE评分低于常温治疗组。

结论亚低温治疗有促进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脑功能的改善及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resuscita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data control study method.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6 to October 2012 ICU of our hospital admitted to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33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line, completely randomly assigned to room temperature treatment group, 16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group, 17 cases of mild hypothermia (core temperature drops 32-34℃, maintain 24h), after the initial blood lactate levels were compared in patients with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6h, 24h blood lactate clearance, 24h, 72h, 7d GCS score and APACHE II score. Results In CPR postoperative 7d accept the hypothermia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GC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temperature treatmentgroup, the 24h blood lactate clearance rate in the hypothermia-treated group was also higher than normal temperature treatment group, the hypothermia treatment group the APACHE II score lower than room temperatur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s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to promot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to improve and reduce the role of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brain func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19【总页数】3页(P53-54,55)【关键词】亚低温治疗;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脑复苏;预后【作者】石波;崔惠芬;包小丽;刘暖林;李远辉;汤步阶【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523400;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 523400;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 523400;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 523400;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 523400;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 52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05.974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家对心肺复苏的认识不断加深,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患者的预后仍差,由于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差,在ROSC患者中仍有很多存在永久性脑损伤或最终死亡,脑功能完全恢复的只有1.4%[1],多年来的研究表明,亚低温(32~34℃)治疗可改善心脏骤停ROSC后的预后[2,3]。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许俊;索源;曹立俊;陶维国;黄劼【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肺复苏成功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31例.分别于治疗第1、3、7天检测所有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及补体C3,及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转化率(T-LTR)、CD3、CD4、CD8、CD4/CD8比值.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内,监测患者的肺顺应性指标:气道峰压、平台压、肺静态顺应性及肺动态顺应性,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1、3、7天,两组患者血清IgG、IgA、IgM水平及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和补体C3水平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亚低温组:FIgG=6.836,F补体C3=6.526,P<0.05;常温组:FIgG=5.559,F补体C3=5.231,P<0.05);两组患者血清T-LTR及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温组气道峰压、平台压、肺静态顺应性及肺动态顺应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气道峰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肺动脉顺应性显著升高(P<0.01);亚低温组气道峰压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肺动脉顺应性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结论相比常温治疗,亚低温治疗可以更显著得改善患者肺功能,对肺起到保护作用.【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8(020)005【总页数】3页(P849-850,853)【关键词】心肺复苏;亚低温;免疫功能;肺顺应性【作者】许俊;索源;曹立俊;陶维国;黄劼【作者单位】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伴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不断完善,心脏停搏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几率呈现上升趋势,但CPR治疗后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1-2]。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汪润民;高萍;张更伟;王娇;罗家庆;陈华;刘海波【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00)009【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CPR)后幸存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79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随机接受亚低温治疗(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4 h)或常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当天及72 h SOFA评分、乳酸水平、GCS评分,3个月统计病死率及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对大脑神经功能分级。

结果心肺复苏后亚低温组与常温组相比较,第3天GCS评分明显增高,SOFA评分明显降低,乳酸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在复苏后3个月,亚低温组较常温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大脑神经功能分级分值明显降低,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助于心肺复苏后幸存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病死率。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of survivors of CPR on their neurologic function and prognosis. Methods 79 patients who had been resuscitated after cardiopulmonary arres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with the core body temperature reduced to32℃to 34℃ and maintained for 24 hours (hypothermia group) or normothermia (normothermia group),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on th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SOFA, lactate within 72 hour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a favorable neurologic outcome and mortality within 3 months after cardiac arrest were assessed. Results 72hours after CPR, the GCS score of patients in hypothermi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othermia group P<0.05, while the lactate and SOFA score in the hypothermia group is lower (P<0.05). It seemed to have a favorable neurologic outcome and low mortality at 3 months in the hypothermia group. Conclusions The comparison demonstrated that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helped improve the patients’neurologic outcomes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总页数】3页(P794-796)【作者】汪润民;高萍;张更伟;王娇;罗家庆;陈华;刘海波【作者单位】518020,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518020,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518020,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518020,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518020,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29【相关文献】1.亚低温治疗开始时机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2.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3.亚低温治疗对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4.亚低温治疗对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5.温州地区开展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王军辉;李超;赵星;张圣;赵麦良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29
【摘要】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心肺复苏成功病例3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常温组各16例。

2组均予常规治疗处理,在此基础上亚低温组予亚低温治疗,常温组予冰帽局部降温治疗。

比较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顺应性情况。

结果亚低温组PO2、PCO2水平优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亚低温组动态顺应性升高,气道峰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动态顺应性、气道峰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余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亚低温组患者肺功能改善。

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抑制肺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起保护作用。

【总页数】2页(P3-4)
【作者】王军辉;李超;赵星;张圣;赵麦良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7
【相关文献】
1.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
2.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3.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4.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对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5.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与肺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对院外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对院外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对院外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冯博;毛峥嵘;邓洋【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16(8)15【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院外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82例院外行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随机分入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其中亚低温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37例。

观察不同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效果,在6个月后随访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和Barthel指数(MBI)。

结果:两组在6个月后随访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分别为(22.3±3.5)分和(23.1±2.8)分(P>0.05),Barthel指数(MBI)分别为(62.4±4.1)分和(60.5±3.8)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院外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未见影响。

【总页数】2页(P129-130)【关键词】亚低温;心肺复苏;神经功能【作者】冯博;毛峥嵘;邓洋【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8【相关文献】1.护理干预对全身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神经系统预后的影响 [J], 樊秀枝;梁冰;黄亚珍2.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J], 钟红元;李帆3.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影响 [J], 王百鸣;应光荣;王晓华4.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J], 刘伟丽5.亚低温对不同中医证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J], 邓梦华;张云海;马天威;马明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程黎;杨平;林可【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7(33)1【摘要】目的: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36例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分组,根据亚低温治疗时间分为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在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亚低温治疗后24、48 h分别应用PICCO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全心舒张末容积、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量指数(CI)及左心室收缩指数(LVSI),并在各时间点取静脉血测血浆乳酸水平。

结果(1)在亚低温治疗后24 h时,与12小时组比较,24小时组患者PICCO参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增加[(1683±467)dyn·s·cm-5·m2 vs.(1732±490)dyn·s·cm-5·m2],HR下降[(71±13)次/分vs.(60±14)次/分]及CI降低[(2.6±0.6)L·min-1·m-2 vs.(2.1±0.6)L·min-1·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心舒张末容积及LV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亚低温治疗后48 h时,两组间PICCO参数SVRI、HR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亚低温治疗后24、48 h时,两组乳酸水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排量和HR的下降,以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这种影响为非持续性,随着亚低温状态的消除而消失;(2)亚低温持续时间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氧代谢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治疗对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于心肺复苏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收治的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

结果:两组心肺复苏成功即刻,乳酸水平、GCS评分、SOF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72h,观察组经亚低温治疗后的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乳酸水平、SOFA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的病死率22.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68%(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CPC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可促进心肺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肺复苏;亚低温;临床预后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4)03-063-03[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125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RP). Methods:125 patients with CR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group (62 cases)and control group (63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Results:Immediat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lactate levels,GCS score,SOFA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72h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of hypothermia GC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lactic acid level,SOFA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mortality observed group was 22.58%,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39.68%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follow-up of 3 months,the CPC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patients with CRP helped promot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reduce mortality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should be widely applied.[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hypothermia;clinical outcomes生命支持技术以及心肺复苏技术(CPR)是目前临床治疗各类原因所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1]。

但临床调查研究显示,这类患者的死亡率并未降低,临床预后不良,部分患者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2]。

因此,在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的脑复苏以及脑功能恢复对于改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亚低温治疗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脑保护有效治疗手段,可有效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以及NO酶活性,从而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最终降低患者的脑消耗量以及脑水肿等[3]。

本研究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并与非亚低温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亚低温治疗对于心肺复苏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心肺复苏治疗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125例,除外中重度脑卒中、严重外伤、全身状态不良、晚期肿瘤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医疗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3例),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23~82岁,平均为(48.5±13.3)岁;对照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25~78岁,平均为(46.6±4.1)岁。

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本组实施常规复苏治疗后未接受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治疗严格按照临床心肺复苏以及心血管急救要求实施,予以标准的除颤、胸外按压、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同时应用镇静抗惊厥药物、复苏药物、降颅压治疗,积极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并积极预防感染。

1.2.2 观察组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即在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以后,立即应用电脑降温毯及配套冰帽(P&C-A型,由北京恒邦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进行降温,维持中心体温在32~34℃之间,体温维持时间为24h。

然后采用自然复温法停止降温,使患者的体温在8h内(速度约为0.5℃/h)恢复到37~37.5℃之间。

1.3 观察指标1.3.1 早期复苏指标患者在成功复苏后即刻以及72h时(亚低温治疗后),测定乳酸水平,并以格拉斯哥评分(GCS)评价患者的昏迷状况,总分为15分,得分越低表示症状越严重;采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价患者的器官衰竭状况,得分越高表示器官衰竭越严重。

1.3.2 随访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脑神经功能分级评分(CPC),总分为5分,共分为5级。

CPC1表示功能良好,患者的意识清醒,生活能够自理,并且能够参加工作,如存在异常也为轻度脑神经损害、构音障碍或者不全麻痹等;CPC2表示中等残疾,患者存在意识,其生活基本能自理,可在保护状态下接受非全日制工作,存在共济失调、痉挛、偏瘫、吞咽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以及记忆力障碍等;CPC3表示重度残疾,患者存在意识,但生活无法自理,存在记忆力障碍或者是痴呆;CPC4表示昏迷或者植物状态,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或者昏迷;CPC5表示死亡或者脑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心肺复苏早期检测指标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早期乳酸水平、GCS评分、SOF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心肺复苏后的临床指标比较心肺复苏72h观察组的SOFA评分以及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CP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病死率比较观察组14例死亡,病死率为22.58%(11/62);对照组25例死亡,病死率为39.68%(25/63),观察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近年来,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经验积累,许多呼吸、心跳暂停、全身器官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或者最终导致死亡[2-3]。

目前,心肺复苏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

临床研究认为,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最终病死的原因为患者突发心跳骤停时,导致全身组织脏器发生严重缺氧、缺血,而氧摄取障碍可引起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障碍,导致细胞中的ATP降低,产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而当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以后,机体组织器官再灌注,可引起大量自由基以及炎症因子被释放出来,加之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可引起肠道内毒素以及菌群移位,并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引发脓毒症,造成机体创伤,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器官功能障碍等,导致患者死亡[4]。

亚低温治疗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够降低患者的组织代谢速率。

贾海燕等[5]认为,在低温状态下,脑组织耗氧量将明显降低,可有效降低因心脏骤停所致血液乳酸含量增高,并缓解毒性产物对于患者脑细胞的损伤。

同时还可降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缓解脑水肿等。

张玉梅等[6]认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血脑屏障,在减轻脑部水肿的同时,还可抑制炎症细胞浸润,从而保护脑功能。

汪润民等[7]认为,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大脑水通道蛋白4在脑细胞中的表达,从而避免脑细胞蛋白受损,促进脑细胞功能及结构的恢复。

还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使血脑屏障维持其功能结构完整性,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但胡春林[8]认为,心肺复苏患者多具有肝肾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等,早期予以亚低温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

李本楠等[9]提出,对心脏停搏患者行心肺复苏治疗后患者予以亚低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预后。

本研究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予以亚低温治疗72h时,SOFA评分以及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GCS评分显著升高,治疗3月后CPC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这与何松彬等[10]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治疗后随访显示,观察组的死亡率为22.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68%。

提示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实施早期亚低温治疗,能够减少血液中乳酸堆积情况,改善昏迷状况以及脏器功能,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及病死率。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状态,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及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