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高一物理宇宙航行教案[1]
高中物理教案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教案宇宙航行课时:2课时学科:物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掌握宇宙飞行器的发射、轨道调整等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宇宙航行的历史和发展;2. 宇宙飞行器的分类和原理;3. 宇宙飞行器的发射和轨道调整;4. 宇宙探测任务和成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宇宙航行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宇宙航行的意义和重要性;2. 讲解宇宙航行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3. 探讨宇宙飞行器的分类和原理,对不同类型的宇宙飞行器进行介绍和讲解;4. 带领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宇宙飞行器的原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对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回顾;2. 讲解宇宙飞行器的发射过程和轨道调整方法,让学生了解宇宙飞行器的运行原理;3. 分组演练宇宙飞行器的发射和轨道调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4. 结合宇宙探测任务和成就,让学生了解宇宙探测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其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2. 分组设计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宇宙飞行器原型进行评估和点评;3. 情景演练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操作技能;4. 学习笔记评价: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学习笔记,对其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宇宙航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其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学习动力。
高一物理教案6.5宇宙航行教案
班级:姓名:2、第二宇宙速度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也叫速度。
这是卫星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如果人造天体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于16.7km/s,则它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太阳将是椭圆,就成为该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3.第三宇宙速度当卫星的速度等于或者大于,则这个时候卫星会脱离太阳的引力,不再绕太阳运行,而是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这个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速度。
二、人造卫星1、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发射速度: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①宇宙速度均指速度②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面卫星的速度,也是地球运行的速度(2)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宇宙速度.注意:卫星的实际运行速度一定发射速度.2、人造卫星的轨道(1)如图所示,a、b、c三轨道中可以作为卫星轨道的是哪几条?卫星的轨道必须是以为圆心的圆周轨道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规律思考:对于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1)离地面越高,向心力越(2)离地面越高,线速度越(3)离地面越高,周期越(4)离地面越高,角速度越(5)离地面越高,向心加速度越低轨、高速(线速度、角速度和加速度)周期短我们能否发射一颗周期为80min的卫星?[来源:三、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的人造卫星,它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跟地球自转,它的周期:T=练习:求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1、所有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的一个确定轨道上(静止轨道),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卫星离地面高度为。
2、对同步卫星:其r、h、v、ω、T 、g'均为确定值卫星的变轨问题变轨原理:比较v1、v2、v3的大小?四、梦想成真巩固训练21、要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它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是__ __km/s.要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必须使它的轨道速度等于或大于__ __km/s.要使它飞行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它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__ __km/s.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B、它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C、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度必修二 科目◆物理 编制人: 复核人: 授课时间: 月 号 编号:✂ 课后作业:1 必做题:非常学案 课时作业(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侧(左)视图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航行的基本概念,如宇宙、星系、恒星等。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如相对论、引力、黑洞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宇宙航行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宇宙简介1. 宇宙的概念与起源2. 宇宙的组成与结构3. 宇宙的演化与膨胀第二章:星系与恒星1. 星系的分类与特点2. 恒星的诞生、生命周期与死亡3. 恒星的运动与距离测量第三章:相对论与宇宙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2. 广义相对论与引力理论3. 相对论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第四章:黑洞与暗物质1. 黑洞的形成与性质2. 暗物质的存在与证据3. 暗能量与宇宙的未来第五章:宇宙航行技术1. 火箭原理与航天器发射2. 航天器的轨道设计与控制3. 人类航天探索历程与未来展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航行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强学生对宇宙航行概念的理解。
3.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宇宙航行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宇宙航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宇宙航行原理的掌握。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对宇宙航行技术的理解。
4. 课程论文: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宇宙航行相关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材。
2. 多媒体资源:宇宙航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 在线资源:相关科研机构、天文观测站等的官方网站。
4. 参考书籍:宇宙航行、相对论、黑洞等相关的学术著作。
六、宇宙探索与航天技术1. 人类航天探索的历程2. 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3. 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七、行星与月球探测1. 行星探测的意义与方法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3. 火星探测与未来展望八、宇宙辐射与生命起源1. 宇宙辐射的类型与特点2. 宇宙射线对地球的影响3. 生命起源与宇宙环境的关系九、天体物理与宇宙观1. 天体物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 宇宙的演化与大爆炸理论3. 宇宙的尺度与结构十、宇宙航行与可持续发展1. 宇宙航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 航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3. 宇宙航行与环境保护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宇宙探索与航天技术二、行星与月球探测难点解析:行星探测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星科学的基本知识,对探测方法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公开课教案[1]
讲练结合、视频展示【教学用具】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播放“神舟”10号发射升空的视频剪辑录像。
媒体报导:12年朝鲜发射了“光明星3号”卫星,但发射失败,你能分析一下造成发射失败的可能原因吗?背景:牛顿提出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从高山顶水平抛出一个铅球,当抛出速度足够大时,铅球将环绕地球运动,成为一个“小月亮”问题:牛顿思想的基础是什么?一.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卫星就像一个小月亮,能在一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运动。
为简化起见,假设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问题:“什么力”提供卫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猜想学生思考:可能是发射速度太小,也可能是……学生了解“牛顿的预言”学生思考:在地面上抛出速度较小时作平抛运动,但随着速度增大,平抛的水平位移增加,由于地球是圆形(球体),所谓的“水平位移”实际上就变成了“弧长”,如果速度再增加,“弧长”让学生真正感受科学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思想之伟大。
学习他们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假设卫星地球和卫星的质量分别为M 与m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如图所示)则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是多少?问题:若地球质量M 约为6×1024,地球平均半径为6400,人造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即近地卫星,则其运动速度是多少?(6.67×10-11N ·m22)22Mm v G mrr =卫星运行速度GMv r =代入数据:7.9问题:近球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即在地表所受的重力,则卫星可以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也可理解为重力提供向心力。
从这要方向试求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速度中的最小值。
发射速度小于该值则物体定会因“平抛”而“落求解第一宇宙速度大小,并提出证明方法强调其是发射的最将等于“周长”即物体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物理②必修6.5《宇宙航行》教案
6.5 宇宙航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和航天发展史。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牛顿对卫星发射的思考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2.通过对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展示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通过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认识到了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并进一步弄清了天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运动。
然而人类并不满足于只站在地球上探索宇宙的奥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是如何走出地球,飞向宇宙,进行宇宙航行的。
(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航天类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一)宇宙速度1. 第一宇宙速度①推导:问题:牛顿实验中,炮弹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发射,才能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6370km 。
分析:在地面附近绕地球运行,轨道半径即为地球半径。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得:GM v R = 又∵2Mm mg G R= 结论:如果发射速度小于7.9km/s ,炮弹将落到地面,而不能成为一颗卫星;发射速度等于7.9km/s ,它将在地面附近作匀速圆周运动;要发射一颗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的人造卫星,发射速度必须大于7.9km/s 。
可见,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要困难。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设计
授课班级:一年 4 班 授课人: 6.5 宇宙航行 授课时间:2015.05.05
课
题课型新授 Nhomakorabea节数
4
教 目
学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最初构想和相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说明物理学的发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关心国内外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将所学科学技术服务于人 类的意识。 人造卫星的特点 第一宇宙速度 教师活动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动画演示,形象直观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巩固提高
板 书 设
宇宙航行 一、宇宙速度 二、人造卫星运动规律 三、同步卫星
计
教 学 后 记
组 内 评 议
帮助学生理解第一 宇宙速度
v 7.9km / s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二)宇宙速度 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宇宙速度的概念, 理解第一宇宙速 并引领同学着重分析第一宇宙速度, 简单了 度的含义 解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时间 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人造卫星各运动参量的关系 观察 分析 给出低轨道卫星与高轨道卫 理解人造卫星各运动参 星运动示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所学 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分析其线速度、 角速度、 周期、 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地球的同步轨道卫星 观察 分析 展示人造卫星轨道示意图,引 理解地球的同步 轨道卫 导学生分析各轨道特点,并掌握同 星的运动规律 步轨道卫星的运动规律 (五)简介世界航天主要事件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 了解世界航天史上的重 要事件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6.5《宇宙航行》(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2)掌握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4)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2)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3)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推导及合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计算机三、教学重点难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2)人造卫星运转的环行速度与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3)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人造卫星的发射、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1)中国人的“飞天”梦想,(2)万户飞天(3)外国人的“飞天”梦想2.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3.学生阅读“牛顿关于卫星的设想”问题情境:1.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2.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试大胆猜想。
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宇宙速度1、多媒体动画演示:以逐渐增大的水平速度平抛物体看是否落回地面学生观察落地点的变化,落地点为什么会变化?2.牛顿的思考与设想:△抛出的速度v 越大时,落地点越远,速度不断增大,将会出现什么结果?△牛顿根据自己的设想草拟了一幅极富创意的人造卫星原理图。
△牛顿的设想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物体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但他的思想启发了后人,在太空探索中立了头功。
△动画展示牛顿的设想过程。
3.算一算:物体初速度达到多大时就可以成为一颗人造卫星呢?引导学生建模: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6.5宇宙航行
课题:§6.5 宇宙航行
一、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为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五节。
本节介绍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地球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以及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领域方面的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航天知识。
通过梳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以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促进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建模的过程与方法
(2)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梳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以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促进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及其推导
四、教学难点
对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具
摆球、课件
七、教学过程
八、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学习航天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 让学生了解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如相对论、引力定律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介绍星系、恒星、行星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介绍相对论、引力定律等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
3. 宇宙探测器:介绍各种宇宙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4. 人类宇宙航行历史:介绍人类宇宙航行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趋势。
5. 宇宙航行中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宇宙航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星系、恒星、行星等的分类和特征。
2.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相对论、引力定律等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
3. 宇宙探测器:各种宇宙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宇宙的各种现象和原理。
2. 结合现实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宇宙航行的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2. 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介绍星系、恒星、行星等的分类和特征。
3. 讲解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介绍相对论、引力定律等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
4. 介绍宇宙探测器:讲解各种宇宙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5. 讲解人类宇宙航行历史:介绍人类宇宙航行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趋势。
6. 探讨宇宙航行中的问题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宇宙航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宇宙航行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宇宙基本概念、宇宙航行原理和宇宙探测器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航行历史和宇宙航行问题的了解。
09.04.08高一物理《6.5宇宙航行》参考教案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3=16.7km/s
三、地球同步卫星 1、地球同步卫星是指其公转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等的卫星。地球 同步卫星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周期一定—24h 方位一定--赤道上空 高度一定--3.6×107m 2、人造地球卫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靠人工进行资源调查,速度慢、 效率低,调查和开发一个矿藏一般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利用人造卫星 进行调查,它一天绕地球转十几圈,在高空拍下卫星照片,回收下来,可 以大面积了解全局,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对北京以北十六万平方公里地 区的一次卫星勘察,就找到七个成矿预测区。 电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种 手段。但是电视靠中继站转播,每隔 50km 就要建一个中继站,这要耗费大 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利用卫星传播,象我们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只要 一颗同步通信卫星,边远地区也可以收看首都的电视节目。1984 年 4 月我 国发射的试验通信卫星为我国通信事业的现代化开拓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1986 年 10 月我国开始利用通信卫星进行电视教育广播。
教学难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并辅以多媒体演示
教学用具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 1 课时:新授,第 2 课时:习题)
教学步骤
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古代,"嫦娥奔月"只能是美丽的传说。1957 年 10 月 4 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人类的航天
导 新纪元;1961 年 4 月 12 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 入 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位航天员,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1969 新 年 7 月 20 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 号飞船的 课 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
宇宙航行高中物理教案
宇宙航行高中物理教案年级:高中科目: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了解太空飞行器的结构和功能;3. 掌握引力、运动学和能量等物理理论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2. 太空飞行器的类型和功能;3. 引力、运动学和能量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2. 太空飞行器的结构和功能;3. 物理理论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示例;2. 实验演示;3. 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介绍宇宙航行的意义和发展历史;2. 讲解(15分钟):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分组讨论(15分钟):讨论不同太空飞行器的类型和功能;4. 实验演示(15分钟):展示引力、运动学和能量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5. 总结(5分钟):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回顾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和太空飞行器的结构和功能;2. 分组讨论(15分钟):讨论物理理论在宇宙航行中的应用;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近年来的宇宙探测任务和成就;4. 实验演示(15分钟):展示宇宙航行中的实验案例;5. 总结(5分钟):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课堂讨论:1. 你认为宇宙航行的未来会如何发展?2. 宇宙航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有哪些?3. 你对太空探索有哪些想法和兴趣?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宇宙航行的知识;2. 思考如何应用物理理论提出创新的宇宙航行方案;3. 准备一份关于宇宙探索的小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宇宙航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理论和技术知识。
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6.5宇宙航行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6.5 宇宙航行(1)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案1 新人教版版必修2
6.5 宇宙航行★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来看,要求高考试题具有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动向,因此有关卫星的问题将继续是高考的热点问题。
解决卫星的运动问题,其依据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相应的方程,就可得出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的关系.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方法。
★教学片段1、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飞行的距离与飞行的水平初速度有何关系?3、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x =v 0t① h =221gt ② 联立①、②可得: x =v 0gh 2 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 0及竖直高度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 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3、当平抛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1、卫星绕地球运转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的动力学方程是:G rv m r Mm 22= 2、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须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而做更多的功,对火箭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比较困难。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星系的形成和行星的特点等;2. 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意义;3.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星系的形成和性质;3. 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五、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2.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方式;3. 倡导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和实验。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2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宇宙奇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神秘与壮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知识讲解(60分钟):(1)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过程等。
并结合宇宙的成因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2)星系的形成和性质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星系的形成和性质,包括银河系、星球系、星云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星系。
3. 实验与观察(40分钟):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宇宙模型和图片,了解不同类型的星系和行星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模拟星系的运动规律。
4. 小组讨论(3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探索宇宙的意义和宇宙探索的发展历程展开讨论,明确人类前往宇宙的目的和意义,并从中研究出几种可能的宇宙探索方向。
5. 总结与展望(2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宇宙探索的未来,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探索未知世界。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实物模型:宇宙的模型、星系的模型等;3. 图文资料:有关宇宙的图片、图表等;4. 实验器材:模拟宇宙运动的实验器材。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探究报告;2.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3. 学生实验操作记录。
人教版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第一章:宇宙的奥秘1.1 宇宙的起源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教学内容: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
1.2 宇宙的组成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内容: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
第二章:航天技术的发展2.1 火箭原理学习目标:掌握火箭原理和航天器发射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牛顿运动定律、火箭推进原理、航天器发射过程。
2.2 航天器类型与结构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航天器及其结构。
教学内容:卫星、载人飞船、探测器等。
第三章:卫星与应用3.1 卫星轨道学习目标:掌握卫星轨道的类型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圆形轨道、椭圆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
3.2 卫星应用学习目标:了解卫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
第四章:载人航天4.1 载人飞船与航天飞机学习目标:了解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的原理与特点。
教学内容:飞船结构、航天飞机的发射与返回过程。
4.2 太空行走与太空站学习目标:了解太空行走和太空站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太空行走的原理与技术、太空站的构造与功能。
第五章:探索宇宙5.1 宇宙探测器学习目标:了解宇宙探测器的种类和任务。
教学内容: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等。
5.2 暗物质与暗能量学习目标: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的影响。
教学内容: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性质、探测方法及其宇宙学意义。
第六章:航天器的发射与控制6.1 航天器发射场学习目标:了解航天器发射场的重要性和构成。
教学内容:发射场的作用、发射设施、发射流程。
6.2 航天器控制系统学习目标:掌握航天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航天器姿态控制、轨道控制、飞行动力学。
第七章:宇宙物理现象7.1 宇宙射线学习目标:了解宇宙射线的性质和来源。
教学内容:宇宙射线的种类、探测方法、对航天器的影响。
7.2 宇宙膨胀学习目标:理解宇宙膨胀的理论及其观测证据。
教学内容: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膨胀的证据。
高中物理 6.5《宇宙航行》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2
第5节宇宙航行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宇宙速度师组织学生观看常娥一号发射并到达月球的全过程flsh动画和阅读教材“宇宙速度”。
呈现问题一:1、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2、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师:演示抛物实验,提出问题。
牛顿的思考与设想:(1)抛出的速度v越大时,落地点越远,速度不断增大,将会出现什么结果?(2)牛顿根据自4、若此速度再增大,又会出现什么现象?5、此抛出的物体速度增大何种程度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师:(1)由上面的第5问求得的抛出的物体速度v=7.9km/s时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一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也是发射卫星能绕地球做环绕飞行的最低发射速度。
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大小。
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讨论猜测:1、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逐渐变大。
2、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物体将不再落回地面。
3、物体不落回地面时环绕地面做圆周运动,所受地面的引力恰好来提供向心力,满足4、若此速度再增大,物体不落回地面,也不再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不能提供所需要的向心力,从而做离心运动,轨道为椭圆轨道5、根据万有引力与向心力公式得=7.9km/s生: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火箭点火起飞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min,然后重返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地面上,铸就了人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大胆科学猜测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第一章:宇宙的奥秘1.1 天体物理学简介学习目标:了解天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活动: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进行小组讨论。
1.2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层次结构和大尺度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宇宙的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结构。
教学活动:观察宇宙结构的天文图像,进行模拟构建。
第二章:黑洞与引力波2.1 黑洞的基础知识学习目标:了解黑洞的形成和基本特性。
教学内容:介绍黑洞的定义、形成机制和史瓦西半径。
教学活动:阅读教材,观看黑洞模拟动画。
2.2 引力波的探索学习目标:了解引力波的概念和探测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引力波的定义、产生机制和LIGO引力波探测器。
教学活动:参观LIGO实验室视频,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航天技术的发展3.1 航天器的发射与轨道控制学习目标:了解航天器发射和轨道控制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介绍航天器发射过程、火箭推进和轨道控制方法。
教学活动:参观航天发射场视频,进行模拟发射活动。
3.2 航天器的任务与应用学习目标:了解航天器的任务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介绍航天器的任务类型、应用领域和实例。
教学活动:参观航天器实验室,了解航天器应用的实际情况。
第四章:探索宇宙的历程4.1 地月系与行星探测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和月球的关系以及行星探测的历程。
教学内容:介绍地月系结构、行星探测器和探测任务。
教学活动:观察地月系和行星探测器的图像,进行小组讨论。
4.2 恒星与星系的研究学习目标:了解恒星和星系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教学内容:介绍恒星观测方法、星系分类和红移概念。
教学活动:观察恒星和星系的图像,进行模拟观测活动。
第五章:宇宙的未来5.1 宇宙膨胀与暗能量学习目标:了解宇宙膨胀的证据和暗能量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宇宙膨胀的观测数据和暗能量的性质。
教学活动:观察宇宙膨胀的图像,进行小组讨论。
5.2 宇宙终结的命运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终结的可能命运和人类的前景。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宇宙航行
6.5宇宙航行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總課時數
課程目標
知識與
技能
1、瞭解人造衛星的有關知識,正確理解人造衛星做圓周運動時,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
2、知道三個宇宙速度的含義,會推導第一宇宙速度。
過程與
方法
通過用萬有引力定律來推導第一宇宙速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我國在衛星發射方面的情況,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感知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促使學生樹立獻身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點
對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過程和方法,瞭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應用領域。
教學難點
1、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速度與運行速度的區別。
2、掌握有關人造衛星計算及計算過程中的一些代換。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引入新課
1、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人類航太時代的新紀元。我國在70年代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相繼發射了多顆不同種類的衛星,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和“一箭多星”技術,99年發射了“神舟”號試驗飛船。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有關人造地球衛星的知識。
(2)運行速度:
運行速度指衛星在進入運行軌道後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當衛星“貼著”地面飛行時,運行速度等於第一宇宙速度,當衛星的軌道半徑大於地球半徑時,運行速度小於第一宇宙速度。
3.同步衛星
所謂同步衛星,是相對於地面靜止的,和地球具有相同週期的衛星,T=24h,同步衛星必須位於赤道上方距地面高h處,並且h是一定的。同步衛星也叫通訊衛星。
由 得:h=
(T為地球自轉週期,M、R分別為地球的品質,半徑)。
代入數值得h= 。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宇宙航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杨立伟图片引课
(二)进行新课
1、人造卫星的原理:
2、宇宙速度:
推导:第一宇宙速度:7.9km/s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3、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
(1).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和受力特点
(2).卫星的动力学方程 (r-V-ω-T的关系)
4、人造卫星的做圆周运动圆心。
5、梦想成真:
(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