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年龄分期及其意义【优质推荐】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通常是按照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
一般来说,儿童的年龄可以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三个阶段。
幼儿期一般指0-3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
在生理上,幼儿期的儿童身体逐渐长大,开始学会走路、说话、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等。
在心理上,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此外,幼儿期的儿童还比较自我中心,缺乏社交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
儿童期一般指4-12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在认知和社交能力上的发展。
在认知上,儿童期的儿童开始学习阅读、写作、数学等基本学科,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社交能力上,儿童期的儿童开始学会与同龄人交往,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但是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青少年期一般指13-18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发展。
在身体上,青少年期的儿童开始经历青春期,身体发生很多变化,需要注意保健和营养。
在心理上,青少年期的儿童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但是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压力。
总的来说,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家长和老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给予儿童不同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注意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
小儿年龄分期及保健
界 限
主 要 特 点
保 健 要 点
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又称乳儿期
界 限 主 要 特 点 保 健 要 点
幼儿期
1周岁~满3岁之前
界 限 主 要 特 点 保 健 要 点
学龄前期
3周岁到入小学前〔6-7岁〕
界 限 主 要 特 点 保 健 要 点
学龄期
小儿年龄分期
新
胎生 儿儿 期期
受孕至分娩 生后至28天
婴幼 儿儿 期期
第29 天 至1岁
1至3周岁
学 龄 前 期
3至、6、 7周岁
学 龄 期
6、7 周岁 至青春期
青 春 期
11、12岁至 18、20岁
胎儿期 指从受孕到出生,〔从受精算起为40周,
280天〕
界 限 主 要 特 点 保 健 要 点
新生儿期
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前, 相当于小学学龄期
界 限 主 要 特 点 0岁,女孩的 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比男孩早2年左右
界 限
主 要 特 点
保 健 要 点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儿童的年龄主要分为7个阶段,依次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婴儿期,是0到1岁,幼儿期1到3岁,学龄前期3岁到学龄前,学龄期大约6到12岁,青春期是指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发育特点,是8岁之前也就是在咱们国内是上大学之前这个阶段的发育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
1(胎儿期胎儿期是从受精后的第四周开始,到婴儿出生前为止,以组织和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的渐趋成熟为特点。
2(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断脐到28天止,此4周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为新生儿早期。
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真正适应外界环境突变的重要的时期,尤其在出生后7天,是死亡率、发病率最高的阶段,在这第一周内需要加强访视,在新生儿期要求访视两到三次。
访视的时候主要针对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做评价,指导母亲的母乳喂养,实施新生儿免疫接种计划。
3(婴儿期婴儿期是从婴儿出生到满一周岁,又称为乳儿期。
这个时期需要充分适应社会的环境和家庭的环境。
婴儿期的第一个特点,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最重要的是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婴儿主要从乳类获得营养,体格生长迅速,一年中身高比出生时增加50%,体重增加两倍,脑发育也很快。
一周岁时,动作发育已达到能接触周围人物的水平,如能坐、开始学走等。
在母乳中有充分的蛋白质可以保证婴儿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提倡母乳喂养。
生理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对喂养的要求非常高,喂养不当,会影响婴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发育。
这个时期需要保证营养,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
第二个特点,在这个时期婴儿的感觉功能、知觉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得到重要的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给予适当的刺激,比如用鲜明的颜色装饰婴儿房,刺激小儿视觉的发育。
另外可以经常让婴儿感受不同的物品,促进他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这个时期语言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要用言语不断的跟婴儿去交流,包括给他讲故事,为后一个阶段的语言表达做准备。
年龄分段标准
年龄分段标准年龄分段标准是指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情况,将人群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年龄分段标准在社会管理、教育科研、市场营销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年龄分段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婴幼儿阶段。
婴幼儿阶段通常指0-3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孩子养育和教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迅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呵护。
此时的孩子对外界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在不断发展,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教育。
二、学龄前儿童阶段。
学龄前儿童阶段通常指3-6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是孩子开始接受学前教育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接触社会,开始学习语言、数字、颜色等基础知识,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
因此,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三、儿童阶段。
儿童阶段通常指7-12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是孩子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知识,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儿童阶段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四、青少年阶段。
青少年阶段通常指13-18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面临更多的生活挑战和学业压力,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
因此,青少年阶段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观念。
五、成年阶段。
成年阶段通常指18岁以上的成年人。
这个阶段是人们进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阶段,也是人们个性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也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目标。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随着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和需要不同的教育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儿童的年龄阶段划分,并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教育意义。
一、婴幼儿期(0-2岁)婴幼儿期是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通过各种感官与世界交流和认知。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抓握、爬行、站立和行走,并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对于婴幼儿,最重要的是提供安全、稳定和温暖的环境,通过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亲密互动,促进他们的感知、情感和社交发展。
二、学龄前儿童期(3-6岁)学龄前儿童期是儿童从三岁到六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协调性、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
他们开始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现出日益增长的社会兴趣。
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模仿、游戏和想象力来学习。
他们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和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三、小学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是儿童从七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并开始学习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学科知识。
他们逐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对自我和他人产生更复杂的认知。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学习能力和社会技能的重要时期。
同时,他们也需要适当的课外活动和社交交往来促进全面发展。
四、青春期(13-18岁)青春期是儿童从十三岁到十八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包括体型的发育、性征的出现以及独立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建立。
他们开始对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产生思考,并面临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责任。
青春期是培养儿童独立性、自信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他们需要倾听、理解和支持,以便应对挑战和压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对于满足儿童的需求、促进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和教育者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支持,鼓励儿童积极探索、学习和发展。
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注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记《儿科学》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笔记《儿科学》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根据解剖生理特点,一般将小儿时期划分为七个年龄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的孕体称为胚胎,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
胚胎期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可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从而造成流产或各种畸形,故孕妇的保健必须从妊娠早期开始。
胎儿期以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主要特点,该期的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因此,母体的多种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并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加强孕期的保健。
【真题库】胚胎期指的是受孕后的(2002)A 8周以内B 9周以内C 10周以内D 11周以内E 12周以内(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即4周)时。
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例题: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断脐至足28天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以第一周为高。
【真题库】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生后1周内[解析]: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而生后1周内新生儿的保健是重中之重,一周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围生期(围产期):国内采用的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这一时期从妊娠的晚期经分娩过程至新生儿早期,经受了巨大的变化,是生命遭遇最大危险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死胎、死产和活产新生儿死亡率均较高。
围生期的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故必须抓好围生期的保健。
【真题库】围生期包括胎儿期一部分和婴儿期一部分,国内普遍采用的定义胎龄28周至生后7天[解析]:围生期医学实际上是界于儿科学和产科学间的交叉学科,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
(三)婴儿期(又称乳儿期):出生后到满l周岁。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时期(第一个高峰)。
由于生长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故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
儿童年龄阶段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2岁的婴幼儿阶段
3-6岁的幼儿阶段
7-12岁的儿童阶段
不同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婴幼儿阶段(0-2岁):
婴幼儿是指出生后到2岁之间的儿童,此时的婴幼儿主要依赖成人照料。
此时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主要特点包括:
身体发育迅速,逐渐学会坐、爬、走等运动能力;
语言能力开始发展,能发出简单的声音,逐渐学会说单词;
逐渐学会独立行动,开始有自我意识;
情绪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幼儿阶段(3-6岁):
幼儿是指3岁到6岁之间的儿童,此时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教育阶段。
幼儿阶段的主要特点包括:
身体协调能力逐渐发展,学会跑、跳、爬等活动;
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能说出完整的句子;
性格开始形成,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索欲;
善于模仿,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
逐渐发展社交能力,能和其他儿童玩耍。
儿童阶段(7-12岁):
儿童是指7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此时的儿童已经进入小学教育阶段。
儿童阶段的主要特点包括:
运动能力和协调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理解复杂的语言和逻辑推理;
开始表现出独立性,希望能独立完成任务;
性格开始稳定,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始理解和接受社会价值观,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文档
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解剖、生理、心理、病理等特点,人为地将小儿时期划分为7个或八个时期(加上围生期)不同阶段或年龄期。
1.胎儿期(从卵子受精至胎儿出生约40周,280天)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因此,母体的健康状况、情绪、理化因素的刺激,生活工作条件、营养和卫生环境以及疾病、用药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最初12周(胚胎期、妊娠早期),是胎儿各系统器官的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组织器官迅速的生长发育,如母体遭受感染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往往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畸形等。
必须重视和加强孕期保健。
围生期(围产期)国内普遍采用的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足7天。
2.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之内。
特点:是人类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
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病,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期早期新生儿(第一周新生儿)。
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3.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此期是小儿体格发育最迅速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了50%,体重增加了2倍。
由于生长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故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
又因婴儿5~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日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又未发育成熟,易患各种传染病,应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差,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
又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
儿科学基础-小儿年龄分期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年龄分期的知识来了解儿童心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WHO小儿年龄分期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套标准,将0-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分为不同 年龄组,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的里程碑
1
头颈部控制
3个月开始,宝宝能够稍微抬,宝宝可以坐起来并保持平衡。
3
爬行和行走
宝宝一岁时开始爬行,大约在1岁半到2岁时开始行走。
儿科学基础-小儿年龄分 期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理和疾病的分支学科,对于医生和家长来说,了解小儿 年龄分期非常重要。
意义和重要性
1 了解儿童发展
小儿年龄分期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2 指导健康管理
基于年龄分期的知识,可以制定合适的健康管理计划,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 辅助诊断和治疗
根据年龄分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
协调能力
3-5岁的儿童开始学习跑步、跳跃 和投掷等协调性运动。
复杂动作
6-12岁的儿童逐渐学会复杂动作, 如游泳、踢球和跑步等。
小儿年龄分期的临床应用
1 儿科疾病治疗
根据年龄分期,医生可以针对特定年龄段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2 药物剂量选择
儿童的药物剂量通常基于年龄和体重,因此年龄分期对正确用药非常重要。
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的特点
符号思维
2-7岁的儿童开始理解和使用符号(如语言和数字)来表达思维。
逻辑思维
7岁以后,儿童开始理解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
抽象思维
11-15岁的儿童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能够独立进行推理和问题解决。
儿童运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阶段
基本运动
0-1岁婴儿开始学习基本运动,如 抓握、翻身和爬行。
中国的年龄分段标准
中国的年龄分段标准中国的年龄分段标准是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可以将人口总体分为五个主要年龄段:1.婴儿期和幼儿期:0-6岁2.儿童期:7-12岁3.青春期:13-18岁4.成年早期:19-34岁5.成年期:35岁及以上下面详细介绍每个年龄段的特点和意义。
1.婴儿期和幼儿期(0-6岁):这个年龄段是人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
孩子们开始学会走路、说话和认知周围的世界。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需要提供安全、稳定和有爱的环境,帮助孩子们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同时,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2.儿童期(7-12岁):这个年龄段是小学教育阶段。
孩子们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学习各种学科知识。
在这个阶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优秀的教师和适合孩子们的教学资源。
同时,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们完成家庭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通过这些努力,孩子们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3.青春期(13-18岁):这个年龄段是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
孩子们开始经历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
他们面临着中考、高考等重要的人生考试,同时也需要处理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校需要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学术课程、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家长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应对青春期的各种挑战。
通过这些努力,孩子们可以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4.成年早期(19-34岁):这个年龄段是人们开始进入成年人的阶段。
他们可能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开始职业生涯。
在这个阶段,人们面临着独立生活、承担责任和建立自己的家庭等重要的人生任务。
同时,他们也需要面对各种社会压力和挑战,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压力等。
儿童的年龄段划分方法
儿童的年龄段划分方法一、儿童年龄段划分的重要性。
1.1 了解孩子成长阶段。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连续且有阶段性特点的过程。
就像盖房子,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
如果我们能清楚地划分儿童的年龄段,就如同有了一张精确的建筑蓝图,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
这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们因材施教,为孩子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
1.2 满足不同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求差别很大。
比如说,小婴儿就像娇嫩的小花朵,他们需要的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像充足的睡眠、合适的喂养等。
而大一些的孩子呢,就开始有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就像小探险家一样,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
所以,明确年龄段划分能让我们更好地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
二、常见的儿童年龄段划分。
2.1 婴儿期(0 1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最脆弱的,真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就像个小懒虫,但这是他们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感官开始慢慢发育,对周围的声音、光线和触摸有反应。
这个时候家长就像守护天使一样,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比如温柔的抱抱、轻声的哼唱。
2.2 幼儿期(1 3岁)这时候的孩子开始变得活泼好动,像个小调皮鬼。
他们学会了走路和简单的说话,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小想法,会尝试自己动手做事情,像自己拿勺子吃饭,虽然可能吃得满脸都是,但这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这个阶段家长要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的安全,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是危险。
2.3 学龄前期(3 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像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知识。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可以讲出很多有趣的故事。
他们也开始有了初步的社交意识,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教育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就像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
婴幼儿年龄段的分类标准
婴幼儿年龄段的分类标准
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为了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把儿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1、婴儿期:就是出生到12个月末的一段时间,婴儿期的开始就是出生当天,一直到新生儿周岁,属于婴儿期。
2、幼儿期:就是儿童从一岁到三周岁末,这个期间属于幼儿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年龄段,属于学龄前。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一直到15周岁年龄段,属于学龄期的儿童。
5、青春期:儿童从12-18周岁,这个时间也叫青少年期,这个时候孩子第二性征就开始发育。
小儿年龄分期
精选ppt
11
七、青春期
①青春期受地区、气候、种族等影响,有一定差异。
②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
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③近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
④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生理特点是肾气盛、 天癸至、阴阳和。形体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精神发育由不稳 定趋向成熟,易于产生相应的疾病。
⑤儿科应继续做好该期好发疾病的防治工作,保障青春期的身
心健康。
精选ppt
12
▪ [思考与参考]
▪ 青春期生理特点是什么?
▪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生 理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形体 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精神发育由不稳定 趋向成熟。
精选ppt
13
▪ [思考与参考] ▪ ⑴ 什么叫小儿生长发育?掌握小儿身长发育规律有什么意
死亡率。
精选ppt
7
三、婴儿期
①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②婴儿期已初步适应了外界环境,生长发育迅速。
③1周岁与初生时相比,小儿体重增至3倍,身长增至1.5倍, 头围增大1/3左右,脏腑功能也在不断发育完善。
④这一时期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⑤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 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病证、脾系病 证及各种传染病。
精选ppt
6
二、新生儿期
①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②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需要在短时期内适应新的内 外环境变化。
③肺系开始呼吸,脾胃开始受盛化物、输布精微和排泄糟粕, 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肾主生长的功能开始发挥。
④小儿体质尤其稚嫩,五脏六腑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极
儿童年龄分期和生长发育
THANK YOU
儿童年龄分期和生长发育
儿童年龄分期及特点
胎儿期 概念: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至胎儿出 生约40周(280天)。 特点:①胎儿期完全依赖母体而生存;②孕母的健 康对胎儿的存活与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③最初12 周最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流产、先天畸 形、遗传性疾病。
围生期 概念:自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 天内。 特点:①围产医学属交又学科,具有跨学科特性; ②从妊娠晚期经分娩过程至新生儿早期,此时此时 期小儿经受了巨大的变化,是生命中最危险的时期, 小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③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7~10.岁 年龄×6+80
生长发育(体格生长)
头围 定义 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左右对称饶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正常值 出生时34cm,1岁时46cm,2岁48cm,5岁时50cm
胸围
定义 正常值
乳头下缘、肩甲角下缘绕胸一周为胸围,反映肺与胸廓的生长情况
①小儿出生时头比胸大,胸围比头小1~2cm,约为32cm ②1岁时胸围等于头围,均为46cm ③2~12岁时,胸围=头围+年龄-1cm
特点:①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②对营养素和能
量的需要量相对较高,而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二者
之间存在矛盾.故消化紊乱与营养障碍性疾病多见,应
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③免疫功能的 IgG 逐渐消失,自
身的免疫功能尚末发育成熟,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
生长发育(规律)
概述 特点: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有阶段性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发育速度 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的发育 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较 晚,特点是先慢后快。
儿童的年龄
儿童的年龄一、儿童的年龄段划分儿童的年龄段划分是指将儿童根据不同的年龄范围进行分类,以便于家长和教育工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和照看。
通常将儿童的年龄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婴幼儿期(0-2岁):这个阶段是从诞生到两岁之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欢乐也最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受很多身体和认知上的进展。
2. 学前儿童(3-6岁):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开展的一种全面性、性的早期教育活动。
这个阶段孩子开头渐渐获得性。
3. 学校生(7-12岁):学校阶段是孩子进入正式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头有了自己思索、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力量。
4. 青少年(13-18岁):青少年时期是孩子进入成长和进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家长和教育工赐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二、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1. 婴幼儿期(0-2岁):这个阶段孩子身体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快速生长,而认知上则开头渐渐熟悉四周环境,学会探究世界。
情感上依靠性强,需要父母或照看者的陪伴。
2. 学前儿童(3-6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头渐渐获得性,可以自己穿衣、吃饭、洗手等。
认知上也开头有了肯定程度的进展,能够辨别颜色、外形等基本概念。
情感上则需要得到父母或照看者的关爱和支持。
3. 学校生(7-12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头有了自己思索、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力量。
他们对待事物开头更加理性和客观。
情感上则需要得到家长或老师的敬重和鼓舞。
4. 青少年(13-18岁):这个阶段孩子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家长和教育工赐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他们开头有了自己思索、自主决策的力量,但也简单受到四周环境的影响,需要家长和教育工引导他们正确熟悉自我、熟悉世界。
三、儿童在不同年龄段需要留意的事项1. 婴幼儿期(0-2岁):这个阶段孩子对于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因此需要留意避开过度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意义【优质推荐】
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据此,可划分为不同的年龄期。
不同的年龄期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了解各年龄期的特点及保健措施,将有助于掌握小儿特点及保健措施,小儿时期大致划分为6个年龄期,各年龄期的主要特征和保健教育原则如下:
(一)胎儿期:妊娠前8周为胚胎期,第9周到分娩为胎儿期。
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1周为围产期。
遗传因素、孕期感染、中毒、孕妇营养、心理状态均为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孕妇的保健,充分营养供应,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状态,定期检查均有助于胎儿的发育。
围产期小儿死亡率约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0%,因此尤其应重视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内感染和早产,必要时进行羊水脱落细胞染色体以及其它生化检查,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作出产前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低围产期小儿死亡率。
胎儿期的保健措施包括孕妇咨询、孕母营养、孕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如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病毒以及梅毒等)、高危妊娠的监测及早期处理、胎儿生长的监测及一些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等。
(二)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至满28天。
新生儿期是胎儿出生后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时期,其问题多由于适应不良所引起,如环境过冷、过热均不相适应。
其它如先天性缺陷、早产、畸形等。
新生儿期免疫功能不足,皮肤粘膜及其它屏障功能差易于感染。
生长发育快而消化功能差,故开始喂养起即应
十分重视逐渐适应其消化功能等。
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重点是合理喂养,最好选用母乳喂养,保护隔离,预防感染,近年来强调产妇与新生儿即刻接触并于数小时内开始哺乳,不仅可以促进母乳分泌,而且对建立母婴相依感情有重要作用。
(三)婴儿期:自出生28天至1岁,此期以乳类为主食,生长发育迅速,如身长增长50%,体重增加200%,头围增加30%,开始出乳牙,能坐,会爬并开始学走,其生理功能仍在发育中,如此快的生长发育就需要的足够的营养供应,而消化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差,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及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
婴儿期保健措施:提供母乳喂养,合理人工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四)幼儿期:1~3岁。
该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大脑皮质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
保健措施:进行合理喂养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进行语言训练及早期教育,注意安全护理及预防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减慢,智能发育进一步加快,求知欲强,好问,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仍差。
保健措施:本期应重视潜在智能的开发,但应循序渐进,避免强求,以适应其发育速度,是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时期。
应培养热爱劳动,爱集体的共产主义思想,仍应注意供应充分营养及安全护理。
(六)学龄期:6~12岁。
学龄期儿童除生殖系统以外大部分器官已发育成熟,脏器功能特别是大脑发育更加完善,记忆力强,智力发育迅速,基本接近成人,机体
抵抗力增强,感染性疾病减少,但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肾炎、过敏性紫瘢等增多,疾病的表现基本上与成人相似。
其保健措施,更应重视思想教育,加强体格锻炼,并宜参加适当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