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网络空间结构的复杂性
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工程
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领域,软件工程师需要应对复杂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工程的特点和挑战,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软件工程技术和方法。
一、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工程特点1. 复杂性:航空航天系统往往包含大量的机械、电子、电气和软件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部分。
软件工程师需要理解各个层面的交互和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2. 可靠性:航空航天领域对软件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为软件的故障可能会导致飞行事故和人员伤亡。
软件工程师需要采用可靠性工程的方法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 安全性:航空航天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软件工程师需要使用安全性工程的方法来保护软件系统免受恶意攻击。
4. 性能:航空航天系统对软件的性能要求非常高,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处理能力等方面。
软件工程师需要使用性能工程的技术来提高软件系统的性能。
二、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工程挑战1. 实时性要求:航空航天系统中的软件通常需要满足实时性要求,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响应。
软件工程师需要考虑实时性要求并设计相应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2. 复杂度管理:航空航天系统中的软件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软件工程师需要采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来管理软件复杂度。
3. 遗留系统的迁移:航空航天行业使用的软件系统通常拥有较长的寿命,因此需要进行遗留系统的迁移。
软件工程师需要进行系统的重构和现代化,以满足新的需求和标准。
4. 高度可靠性的要求:航空航天系统对软件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需要通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
软件工程师需要使用软件测试和验证技术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三、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工程技术和方法1. 基于模型的开发:航空航天领域常常使用基于模型的开发方法来开发软件。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同时减少错误和维护成本。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摘要】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推进,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提高航空货运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航空货运领域仍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共享不畅、信息孤岛等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应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数据共享、建立信息安全机制等措施。
未来,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将实现全程数字化运作、实现智能化管理,助力我国航空货运行业不断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航空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问题、对策建议、展望1. 引言1.1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空货运业的持续增长,信息化已成为提升航空货运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航空货运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实现了货物跟踪、机场协同、航班调度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了货运业务的效率和品质。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也体现在航空物流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信息化技术,货物的运输路径和状态可以实时监控,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准时到达。
信息化还极大地提高了货运的可视化和透明度,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推动航空货运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我国航空货运的竞争力。
2. 正文2.1 信息化发展的意义信息化发展是航空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发展可以提高航空货运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航空货运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操作,从而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误差率,确保货物准时送达,提升客户满意度。
信息化发展可以拓展航空货运的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
借助信息化技术,航空货运企业可以实现网络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升市场响应能力和竞争力,实现良性发展。
航空航天领域的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航空航天领域的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航空航天领域是一种极度复杂的系统,要使它有效地运转,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建模和仿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两个过程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并探究一些相关的实际应用。
一、航空航天领域的复杂系统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具有很高度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密度的领域。
这个行业看似简单,但整个系统是极其复杂的。
它既需要精确设计,又需要精确运作,一些无法预见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指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描述,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这种模型通常由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以便于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比如如何设计整个系统,如何限制不良测试的数值等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系统建模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也能够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和风险。
当进行系统建模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变量(比如,温度,气压,航线,交通管制),这些变量往往是非线性的,并且相互作用影响。
因此,需要使用多种工具来模拟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仿真仿真则是用计算机程序模拟整个系统的预期行为。
这里的仿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物理仿真,这种仿真将物理世界模型化,将系统行为呈现为系统物理行为。
2)数学仿真,这种仿真理解系统的行为方式,并被物理模型和数字模型所描述。
仿真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是极其重要的。
使用仿真技术,可以对不同部件进行测试,评估相互依赖性并可以预测系统性能和错误。
在计算机模拟的情况下,相对实验和测试来说,费用更低,可重复性更好和更安全。
在飞行时,仿真也会被用于测试新型飞行器和试验设备的新特性。
四、项目应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建模和仿真不仅局限于飞机飞行或空间探索领域,而且在业界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1)仿真应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可以模拟飞机的地图和位置,预料到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为飞行员提供相应意见。
2)航空航天的制造、设计、测试和保养中,有时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处理。
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将复杂操作缩短,同时提高精度,节省时间和成本。
航天航空行业的发展难题和对策分析
航天航空行业的发展难题和对策分析一、航天航空行业发展难题分析1. 技术难题航天航空行业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技术难题。
太空探索和飞机制造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包括材料科学、动力系统、导航技术等方面。
尤其在载人飞行和长时间太空任务中,必须解决重力环境、辐射防护、生命维持等众多技术问题。
2. 成本控制问题由于航天航空项目通常需投入大量资金,成本控制一直是行业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高昂的研发费用和运营费用使得许多计划无法实施或推迟。
此外,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使得降低成本迫在眉睫。
3.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性问题随着航空旅行和宇宙探索活动的增加,航天航空行业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可持续性问题。
飞机尾气排放对大气层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太空残骸和卫星废弃物可能对地球轨道造成严重威胁,并产生空间垃圾问题。
4. 人员安全和航天意外风险航天航空行业的另一个重要难题是人员安全和事故风险。
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面临着辐射、无重力等健康影响与生命危险。
此外,飞机事故、火箭爆炸等也时常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二、航天航空行业发展对策分析1. 科技创新与合作为解决技术难题,航天航空行业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并加强国内外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合作。
通过各国之间的合作项目,共享技术资源、知识经验以及研发成果,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2. 提高效率与优化管理为了控制成本并提高效率,航天航空企业应当优化管理系统并改进运营流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精确计划和资源配置;采用模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高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准确性与效率。
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航天航空行业需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更节能、低排放的飞机引擎和火箭推进系统;加强太空垃圾监控与清理工作,并促进可再生能源在行业中的应用。
4. 增强人员安全与风险管理为了确保乘客、航天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需要加强对飞行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采取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
民航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民航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航行业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的转型。
然而,在民航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民航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有效地推动民航信息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民航;信息化发展;问题;对策一、民航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1.安全隐患民航信息化系统面临着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隐患,可能导致航班信息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这些安全隐患可能来自内部员工的疏忽或恶意行为,也可能来自外部黑客的攻击。
此外,由于民航信息化系统的复杂性和高度互联性,一旦系统出现漏洞或被攻破,可能会对整个民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数据集成难题民航信息化系统涉及多个部门和系统,数据集成和共享存在困难。
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标准、接口等不一致,导致数据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
这使得信息流通不畅,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决策受到限制,效率低下。
同时,数据集成困难也给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带来了挑战,可能导致信息错误和决策失误。
3.技术更新压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民航信息化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
然而,技术更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需求,导致系统滞后和不稳定。
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方面,民航信息化系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需要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升级,但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4.人员培训不足民航信息化系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运维和管理,但目前人员培训不足,缺乏相关技术人才。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民航信息化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得人员无法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和维护;二是缺乏对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培训,使得人员无法有效地应对安全隐患和威胁。
这些问题使得民航信息化系统的运维和管理面临一定的困难,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促进民航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安全保障是确保民航信息化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航空航天领域的痛点与发展方向
航空航天领域的痛点与发展方向一、引言航空航天领域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作为一个高度复杂和敏感的行业,它也面临着一些痛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二、当前存在的痛点1. 高昂成本飞机制造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设计开发到生产测试都需要巨额投资。
此外,维护和运营成本也相当高昂。
这使得企业在进入该市场时面临巨大压力,并限制其在创新和改进方面进行投资。
2. 交通拥堵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数量剧增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雇佣飞机或乘坐商用、私人飞机等方式无法解决大众出行需求。
寻找更安全、环保且低成本形式运输系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能源消耗和污染目前航空业主要依赖化石燃料,而这些能源不仅日益稀缺,价格波动大,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重要任务。
4. 安全和可靠性问题尽管航空航天技术在过去数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飞行事故却时有发生。
无论是人员伤亡还是财产损失都无法忽视。
如何提高航空器的安全性、完善运行管理体系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1. 创新技术应用寻求更加先进、高效和经济的材料与制造工艺将对飞机设计与制造带来革命性影响。
例如,使用复合材料可以减轻结构重量,并具有抗腐蚀性能;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并加速制造过程;智能化设备和无人系统可以提高任务执行效率等。
2. 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量。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有着巨大潜力,通过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可以加速清洁航空技术的发展。
3. 自动化和无人系统自动化与无人系统是未来航空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导航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飞机更高效、更安全地进行自主飞行,并提升任务执行效率。
此外,在货运领域,开发无人机物流系统也将提供更快捷、灵活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航空货运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航空货运业中,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关键因素,对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对策。
一、信息化发展状况1. 现状:目前,我国航空货运业信息化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落后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部分企业的信息系统落后,存在着数据孤岛、信息闭塞的问题,信息无法共享和流通。
②运营管理仍然依赖人工。
在货物追踪、调度管理、订单处理等环节,仍然存在大量的手工处理,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
③信息安全风险较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问题日益突出,安全问题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④信息化投入不足。
一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滞后。
2. 发展瓶颈:我国航空货运业的信息化发展受到一些瓶颈制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水平不足。
航空货运企业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②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管理模式陈旧,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③市场竞争激烈。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往往面临资金紧张、利润下降等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
二、发展对策1.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航空货运企业应加大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物流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实现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流通,提高运营效率。
2. 推进自动化技术应用。
航空货运企业应大力推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航空货运操作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降低错误率,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
3.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航空货运企业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护企业和客户的数据安全。
解读《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解读《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日期】2024.08.23•【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解读《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日前,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打造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航空枢纽功能体系提供指导。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对于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性?《指导意见》为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作出了怎样的顶层设计?下一步,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将会如何更好推进?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
紧扣国家战略部署提高枢纽发展水平国际航空枢纽是航空运输服务体系的核心节点,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民航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便捷高效航空出行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运输经济在国土空间上的承载节点,国际航空枢纽也是资源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不仅具有经济地理属性,更有战略价值属性。
2023年3月至6月,根据民航局党组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关安排,民航局副局长韩钧带队,就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从2012年的21个增长到目前的41个,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分列全球第2、第9和第11位,北京、上海跻身全球10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的城市。
但与此同时,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依然存在战略谋划不深、枢纽竞争力不强、协同运行效率不高、国际运输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对照民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使命,对照交通强国建设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网络复杂性的终端区空域结构优化
Ab s t r a c t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mp l e x s t a t e o f t r a f f i c n e t w o r k o f a i r po r t - g r o u n d t a x i wa y a n d t h e t e r mi n a l a r e a ,a n d b a s e d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i n g o f e n t r o p y t h e o r y,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a n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o f a i r — g r o u n d t r a f f i c n e t w o r k c o mp l e x i t y a r e p r o p o s e d .Ba s e d o n t h e c o mp l e x n e t w o r k t h e o r y,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a i r — g r o u n d
构优 化 策略 , 并 以首 都机 场 终 端 区 的 实 际 空域 数 据 进 行 了 实例 验 证 及 可行 性 分析 . 为 终 端 区 空域 结 构 优 化
提 供 参 考
关 键 词 :复 杂 网络 : 网络 复 杂 性 : 最大熵 : 空域 优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V 3 5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5 5 9 0 ( 2 0 1 4 ) 叭一 0 0 0 5 — 0 5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中国太空探索的⼏⼤困境中国太空探索的⼏⼤困境“神⾈九号”13天的太空之旅注定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道路上⼜⼀⾥程碑。
事实上,⾃2003年“神⾈五号”实现⾸次载⼈航天以来,⽆论在载⼈航天还是深空探测上,每隔两三年中国就会树⽴⼀座⾥程碑。
⾃上个世纪美苏争霸所掀起的太空探索热潮终结以来,像中国这样短时间内⾼频度地推出航天⼯程项⽬的情况并不多见。
1975年7⽉苏联“联盟号”飞船与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在空间轨道成功对接,以象征性的姿态宣告美苏在太空竞赛中握⼿⾔和。
苏联解体后,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冷战对⼿更是成了国际空间合作的引领者,共同主导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转。
但在国际空间合作的表象下,太空探索过程中的竞争从未停歇。
美俄这样的传统空间⼤国以及欧洲、中国、⽇本、印度等后来者,在开展空间合作的同时,也都以不同节奏推进各⾃独⽴的太空探索计划。
1972年7⽉美国“阿波罗号”系列飞船最后⼀次载⼈登⽉,将太空探索中⼈类留下⾜迹的纪录也定格在了那⼀年,⼈类太空探索进⼊“后阿波罗时代”。
此后美苏太空竞争的重点转向航天飞机制造和空间站建设,但⽆论是投⼊的⼒度还是取得的成就,都没有再现载⼈登⽉那样的辉煌。
与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样,“后阿波罗时代”的太空探索也呈现⼀超多强的局⾯。
美国以绝对的优势稳居太空超级⼤国位置,俄罗斯的太空实⼒从苏联解体后经济衰退的冲击中逐渐恢复,欧洲、⽇本、中国和印度等国成为空间探索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在载⼈登⽉竞赛中完胜苏联之后,美国把太空探索的重点放在航天飞机、载⼈空间站和⽕星探测上,在太空探索领域继续保持领先。
1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亚号”航天飞机爆炸,曾给美国的航天事业造成打击。
就在“哥伦⽐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第⼆年,美国布什政府公布“太空远景规划”,提出研制下⼀代航天器、重返⽉球以及载⼈登陆⽕星的“星座计划”。
奥巴马政府2010年对布什政府的航天政策做出调整,取消了重返⽉球计划,把关注点放在提升美国航天⼯业实⼒、航天科技⽔平上,并且更加重视国际空间合作。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经济地理2、课程类别:选修3、总学时:20学时二、课程目标和要求《中国经济地理》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目前,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定位为研究“全国及各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动力机制”。
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任务在于:了解和掌握全国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及空间分布,研究其结构类型及其演变的空间规律;分析典型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揭示全国经济发展中各地理要素及联系的空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基本内容《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
前者主要是探讨国家层面上的地理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后者则是对具体区域的经济地理活动作详细的研究分析,尤其侧重对国家主要的经济板块、典型区域进行比较分析。
按照这一思路,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组成系统:条件系统篇、产业系统篇、区域系统篇。
条件篇重点讲授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地理因素(如区位与交通、资源环境、人口与劳动力等)对全国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产业篇则重点讲述农业、工业、交通通信及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布局特点及其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篇则以经济区划理论统领和组织中国分区地理。
四、讲授大纲与教学时数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主要内容。
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了解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及篇章安排。
重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难点: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
第一节中国经济地理发展概述1、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历程2、中外“国别经济地理”的比较3、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发展现状第二节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2、学科特点第三节本课程的结构设计及篇章安排1、本课程的结构设计2、本课程的篇章安排第二章区位交通条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理解中国的地理区位及其对经济发展布局的影响;理解掌握区位交通条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航空航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航空航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介绍航空航天行业的重要性和现状航空航天行业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航空航天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问题一: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民众对交通需求的增长,航空业蓬勃发展。
然而,飞机尾气排放和震动噪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特别是高度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变暖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此外,飞机制造和运营过程中对资源消耗巨大,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提高飞机燃油效率,并促进推广使用低碳燃料技术。
同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工艺。
此外,开展大规模的能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三、问题二:安全隐患与风险管理航空航天行业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然而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包括机身结构疲劳、发动机故障、气象条件变化等。
这些问题对乘客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首先需要进行严格的技术规范制定和执行。
加强飞机性能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研发,并进行持续改进。
其次,加强飞行员培训与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紧急事故处理水平。
此外,完善飞行器维修保养程序与设施,确保每架飞机的每一个零部件都经过合格修复或更换。
四、问题三:高昂成本与市场竞争力航空航天行业面临着极高的研发投资和运营成本。
尤其是在新技术应用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使得航空航天企业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确保回报和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
建立公共科研平台,共享研发成果和资源,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
同时,鼓励航空航天企业向市场务实转型,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服务领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五、问题四:人才培养与流失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人才的引进、培养与留任成为了航空航天行业面临的又一问题。
基于中心度的中国航空客流网络抗毁性分析
t r e n d,we a n a 1 y z e t h e i n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 o f a i r p a s s e n g e r f l o w n e t wo r k o f Ch i n a . W i t h t h e h e l p o f V 1 一
b .Ec o n o mi c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Co l l e g e , Ci v i l Av i a t i o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 Ti a n j i n 3 0 0 3 0 0 , Ch i n a )
关键 词 : 航 空客 流 网络 ; 无标 度特 性 ; 中心 性 ; 抗 毁 性 中图分 类号 : F 5 6 ; F 5 9 文献 标i l i t y A na l y s i s of Chi ne s e Ai r Pa s s e ng e r
Fl o w N e t wo r k Ba s e d o n Ce n t r a l i t y
D A N G Ya r u , SO N G Su z he n
( a . Ci v i l Av i a t i o n S & T Ed u c a t i o n a l Ev a l u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
s u a l i z a t i on t e c hno l o gy,we c ompa r e t he s t r uc t ur a l c ha n ge s o f a i r p a s s e n ge r f l ow n e t wor k o i Ch i n a un de r t hr e e di f f e r e nt a t t a c ks . The r e s ul t s s how t ha t t he a i r p a s s e nge r f l o w ne t wo r k o i Chi n a we a k whe n f a c e d de l i b e r a t e a t t a c ks . To e ns ur e t he s e c ur i t y o f ke y no d e s i n t h e ne t wo r k, we s ho ul d a d d mor e ke r na l hub n od e s a n d o pt i mi z e t h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r o ut e ne t wo r 上 【 ・ Ke v w0 r ds :a i r pa s s e ng e r n e t wo r k; s c a l e f r e 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e nt r a l i t y; i n vu l ne r a b i l i t y
中国航空网络演化过程的复杂性研究
中国科 学院 地 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 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 拟重点实验 室 , 北京 1 0 0 1 0 1 ;
2 .中 国交 通 运 输 协 会 , 北京 1 0 0 0 5 3 )
摘要 : 基 于图论 和复杂 网络 理论 的分 析 方法 , 本 文对 1 9 5 2~ 2 0 0 8年 中国航 空 网络 演化
Ab s t r a c t :
G r a p h i n d e x a n d c o mp l e x n e t wo r k me t h o d s we r e u s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Co mp l e x Ev o l u t i o n Pr o c e s s o f Ch i n a’ S Ai r Tr a n s p o r t Ne t wo r k
WANG J i a o — e ,MO Hu i — h u i
( 1 .K e y L a b o r a t o y r o f R e g i o n a l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o d e l i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S c i e n c e s
C h i n a ’ S a i r t r a n s p o t r n e t w o r k( A T N C) d u r i n g 1 9 5 2 — 2 0 0 8 .T h e a l l o m e t r i c g r o w t h w a s e x p l o r e d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 o f A T N C,w i t h t h e l f u c t u a t i n g ro g w t h o f n o d e s( c i t i e s )a n d e d g e s( a i r l i n e s o r c i t y —
航空航天技术挑战
航空航天技术挑战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空间探索。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航空航天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当前航空航天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燃料效率的提升航空航天业对燃料的需求庞大,但传统的燃料供应方式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提升燃料效率是当前航空航天技术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不断研发新的材料和引擎设计,以减少飞行过程中的燃料消耗。
此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航空动力系统,如电动化飞行器和燃料电池技术,以降低对传统燃料的依赖。
二、空间碎片的治理随着航空航天活动的增加,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数量也日益庞大。
这些碎片对卫星和宇航员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因此,航空航天技术需要应对这一挑战,开发出能够有效清理和治理空间碎片的技术。
例如,可以采用激光或电磁力来推动和移除碎片,或者通过纳米材料来吸附碎片并将其重新引导进入大气层燃烧。
三、高超音速飞行技术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可以极大提高飞行速度和运载能力。
然而,高超音速飞行也带来了许多技术挑战。
例如,飞行器需要能够忍受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同时保持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寻找创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以及先进的热防护和控制系统。
四、太空探索的延伸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着更远的目标和更严峻的挑战。
例如,长时间太空飞行会对宇航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在探索更遥远的星球时,需要面对重力差异、环境恶劣、供应补给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航空航天技术需要不断改进生命支持系统、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和保持宇航员的身心健康。
总结起来,航空航天技术当前面临着燃料效率、空间碎片治理、高超音速飞行技术和太空探索延伸等一系列挑战。
通过研究创新材料、引擎设计和动力系统,推动各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将能够逐步解决这些挑战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空航天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空航天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航空航天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最为复杂和高度精细化的领域之一。
在航空航天结构设计过程中,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面对各种关键问题,并通过科学方法和创新解决方案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在航空航天结构设计中,工程师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结构强度与刚度在航空航天工程设计中,结构强度和刚度是最基本的要求。
飞行器在高速飞行和复杂环境中需要承受各种不可预测的外部力和压力。
因此,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确保结构强度能够经受住这些挑战。
解决方法:1. 使用先进的材料和合金,如复合材料和钛合金,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2. 运用有限元分析等先进的计算方法,对结构进行详尽的力学模拟,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3. 优化结构布局和设计,减少重量并提高刚度。
二、疲劳与损伤长时间的飞行和复杂的飞行环境会对航空航天结构造成疲劳和损伤,这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失效和飞行器的安全隐患。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考虑疲劳寿命和结构损伤的监测与修复。
解决方法:1. 进行疲劳寿命评估,以确定结构的寿命和使用限制。
2. 定期监测和检测结构损伤,及时修复和加固受损部位。
3. 使用新型传感器和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结构问题。
三、重量与燃油效率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在结构设计中综合考虑飞行器的重量与燃油效率。
重量的增加会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性能,而低燃油效率会增加运行成本。
解决方法:1. 采用轻量化设计策略,优化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以减轻飞行器的总重。
2.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等方法,优化飞行器气动外形,减少气动阻力,提高燃油效率。
3. 使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节能设备,以确保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多功能性。
四、振动与噪声控制飞行器的振动和噪声会对性能和乘客舒适度产生负面影响。
航空航天工程师需要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考虑振动和噪声的控制。
解决方法:1. 进行振动特性分析,优化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以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
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一、信息化发展状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航空货运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航空货运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空货运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信息化水平不足是其中之一。
信息化水平不足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交换不便利。
由于我国航空货运行业参与者众多,数据交换主要依靠传统的纸质文件和电子表格,这样的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
2. 管理系统落后。
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管理系统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3. 安全性不足。
航空货运涉及的信息数据需要进行保密处理和安全存储,然而当前我国航空货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存在泄露和篡改的风险。
4. 缺少统一标准。
由于参与者众多,各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交换时出现兼容性问题。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我国航空货运的信息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二、对策针对航空货运信息化不足的问题,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1. 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发展信息化需要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和通信网络支持,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航空货运信息交换和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 推动标准化,提高信息交换效率。
推动航空货运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接口规范,以提高信息交换效率,降低出错概率。
3. 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确保航空货运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 推动管理系统现代化。
鼓励航空货运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和精确度,实现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
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化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航空货运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行业整体信息化进程。
中国航空交通网络时变和多层次特性分析
中国航空交通网络时变和多层次特性分析罗赟骞;汤锦辉;赵钟磊;朱永文;董相均【期刊名称】《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年(卷),期】2014(011)004【摘要】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了中国航空交通网络中多层网络的时间演化特性和多层网络融合演化特性.结果表明,直飞航线网络和经停航线网络与复合航线网络在度分布、平均距离长度、簇系数、富人俱乐部指标、同配系数等指标上表现出相似的网络特性且随时间变化相对稳定,但在网络相似性比较上表现出内部网络结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经停航线网络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将在优化网络结构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总页数】6页(P4-9)【作者】罗赟骞;汤锦辉;赵钟磊;朱永文;董相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5899部队,北京100085;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人民解放军95865部队,北京100085;中国人民解放军95899部队,北京100085;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人民解放军95899部队,北京100085;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人民解放军95899部队,北京100085;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人民解放军95899部队,北京100085;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8;N94【相关文献】1.基于网络复杂性理论的交通网络阻塞传播特性分析 [J], 王玺浩;同小军;王珍珍2.临时变向车道的交通流速度及冲突特性分析 [J], 曹弋;杨忠振;左忠义3.时变网络下轨道交通出行路径动态选择模型——以武汉市为例 [J], 王冠;钟鸣;李建忠;孙贻璐4.基于复杂网络的纽约轨道交通网络特性分析 [J], 李卫东;徐澍锟;王运明5.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性分析 [J], 李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析空域的复杂性
探析空域的复杂性发布时间:2023-06-06T09:22:07.72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5期作者:唐望忠[导读] 随着空域流量的增加,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管制员的工作量已成为制约该行业的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空管中空域复杂性对航空管制工作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中南地区海南分局单位邮编:571100摘要:随着空域流量的增加,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管制员的工作量已成为制约该行业的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空管中空域复杂性对航空管制工作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关键词:空域;复杂性;引言:近年来,中国民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飞机总量、航班量还是空中交通流量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众多机场相继新建或者扩建跑道以适应当前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
飞机的数量,增加航班和航班业务量无疑将导致更多的机场和空中交通网络负载,以及造成拥挤的机场和空中交通网络,它带来的不仅是控制器繁重的工作负荷和高概率事故的发生,以及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造成的航班延误。
因此在现有空域结构的前提下,如何对飞机进行更加合理的调配就显得格外的最要。
一空域的特性(1)主权性空域的主权性体现企业在对我国空域的划设、使用和管理工作上有一个利于中国国土防空,即国家可以行使对空域(规划、建设、控制、决策)管理的权利,对首都、重要影响城市、军事发展目标、重要战略目标以特殊的空域(如划设空中禁区、空中危险区和空中限制区)的形式方面加以研究重点分析控制和保护。
该空域“从地球表面上的一系列飞机的飞行空域”它为在其内飞行的军用和民用航空器提供飞行空间。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空域是在领土领空。
国际国内民航安全公约对“主权”的阐释为:“缔约各国政府承认每一国对其领土问题之上的空气进行空间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
芝加哥公约遵循了1919年巴黎公约,参考空域:“在其领空之上的空域每个国家都有完整和排他的主权。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设计和发射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设计和发射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航空航天工程师从事着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他们参与航天器的设计和发射过程。
然而,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需要工程师们不断努力和寻找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工程师在航天器设计和发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一、航天器设计的挑战1. 复杂性航天器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气动性能、结构强度、热力学和动力学等。
工程师们需要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严格的设计要求。
2. 重量限制航天器的重量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工程师们需要在保持结构强度和功能性的同时,尽量减小航天器的重量。
这需要他们选择轻量化材料、采用先进的结构设计和优化系统组件。
3. 空间限制航天器内部的空间非常有限,工程师们需要合理规划舱内布局,以适应各种任务需求,并确保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和谐运作。
二、航天器发射的挑战1. 动力系统航天器的发射过程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来推动它进入太空。
工程师们需要设计和构建高效可靠的推进系统,以确保航天器顺利进入所需的轨道。
2. 大气影响离开地球大气层时,航天器会受到空气动力学影响,如气流和湍流。
这可能对航天器的稳定性和飞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工程师们需要仔细研究大气条件,并优化航天器设计以应对这些影响。
3. 数据传输在航天器发射过程中,数据传输需要面对长距离和电磁干扰等困难。
工程师们需要设计并建立高速稳定的通信系统,确保实时传输各种关键数据,以便监测和控制航天器的行为。
三、挑战的解决方案1. 仿真技术借助当代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航空航天工程师可以模拟和预测各种工程方案的结果。
他们可以通过仿真来优化结构、改进系统和验证控制算法,减少实际试验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
2. 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使用复合材料可以减轻重量,并提高结构强度;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提高零部件的精度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积巧=面击∑K@),Ⅳ@)表示度为k节点的数量。度度相关性(Degree—degree 1’~^,“∈y.k-.-=k
Correlation)分析节点度与其邻节点平均度之间的相关性眦171.即考察节点之间相互选择
的偏好性:如果度大的节点优先连接其他度大的节点,则认为网络是正相关的;反之,
如果度大的节点优先连接度小的节点。则意味着网络是负相关的。
。-"E y
C值越大.表示整个网络中各节点之间形成短距离联系的程度越大。
簇度相关性(Clustering.degree Correlation)考察度为k的节点的平均簇系数(C@)=
丙b磊})与度之间的关系f】刚7】,以用于分析网络结构的集聚性、层次性等。
3网络结构模型
考虑现实网络的稀疏特征,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15’1嘲,网络的结构模型主要有规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635026;Project of China Po砒doct啪I Science
Foundation,No.20080440065】
作者简介:王姣娥(1981.),女,博士后.湖南涟源人,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城市交通、区域发展等研究。
点控制,这些高连接节点大多具有枢纽性质。各网络模型的特征比较详见表1。 3.3航空网络空间结构
从空间组织角度分析,航空网络结构一般被分为“点一点”结构与“轴辐”结构:
前者也被称为城市对结构或“点对”结构,后者又被称为中枢辐射结构、枢纽辐射结构、 轮辐结构、集中星型结构等。轴辐网络成为近年航空网络构筑及结构量化甄别的研究焦
则网络(最邻近耦合网络)、随机网络和复杂网络三类。一般规则网络的特点是所有节点
万方数据
地理学报
64卷
的几何参数,如度、簇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等都是相同的,其特征是网络的簇系数大, 平均路径长度也大。随机网络的度分布具有近似的泊松分布或二项分布.且网络簇系数
小和平均路径长度均较小。复杂网络模型主要包括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 3.1小世界网络
具有幂率特征的网络为无标度网络f根
据数学分析可知.有且仅有幂函数具有
“标度不变性”【I唧.并建立了首个无标
度网络的演化模型(BA模型)【151.随后 度分布成为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中的重要 测度指标。现实无标度网络特征为网络
注;表中‘6m99表示依赖具体网络。结论小统一。
的大部分节点只有少数连接.而少数节点则拥有大量的连接.即网络由少数高连接的节
2.2.2平均路径长度及相关指标 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也称为特征路径
长度。定义网络中两节点之间的距离磊为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的边数(拓扑最短
距离)。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定义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181,即:
L=T—' L1 乞^ 叱
(2)
寺n(n—1)p’。
因而定义直接相连的两节点eu=l,反之则为0,且一般定义e。=0。 2.2.1 度及相关指标 定义度(Degree)为节点衔接的边数目.即节点秽i的度值记为觑。
网络啦所有节点的度的平均值称必阏终f节点)的平均度,记为镰>。网络孛节点度的分
布情况用概率分布函数p(k)来描述嗍。为避免网络规模较小引起的误差,常用m)表示
量为Ei=∑e珐e从,则节点戤的簇系数为:
“札札t Jr,
cf。丽F南F
(3)
G值越大,表示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其他节点(即该节点的邻节点)之间相互联系越 紧密。在完全图(网络)中,所有节点的簇系数都等于1。定义度为0和1的节点其簇系 数为0,网络的簇系数定义为所有节点簇系数的平均值,即
c=}∑G
(4)
E-mail:jiaoewang@163.eom
899.9IO页
万方数据
地理学报
64卷
析航空网络结构麓统计瘸性和结梅。研究络果表暖,航空网络规模小裂凡卡个节点,大 到几千个节点,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小世界”(SW,Small World)效应。此外,有学者还 探究了航空网络的组团结构【Ⅲ。复杂网络理论为航空运输系统网络结构的辨识提供了~个 崭掰的视受,也为本文尝试揭示中国靛空网络的空闻结构羹定基础。
第64卷第8期 2009年8月
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01.64,No.8 Aug.,2009
中国航空网络空间结构的复杂性
王姣娥1,2莫究所。北京100101; 2.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巴吞鲁日70803;3.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北京100053)
点12-51。有学者认为构建轴辐网络是中国航空网络发展的必然选择【2II。轴辐结构的三个重
1 引言
航空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时效强、服务优等特点在中长距离 运输中占有优势.且在自然地理条件特殊地区以及国际运输中更显其优越性。随着近年 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航空运输在区际(城市)交流中扮演着愈为 重要的角色.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多学科领域“涌现性”的研究焦点.对航空网络的空 间结构特征等研究方兴未艾。目前,国内对航空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拓扑 特征、空间结构以及基于航空网络的城镇体系研究。在空间结构方面.顾朝林研究了中 国航空网络的首位联系结构【”。金凤君研究了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特征。提出 了中国航空网络的“轴辐(Hub.and.Spoke)”体系结构[21:并基于轴辐理念构建了中国未 来航空网络的发展模式。确立了未来中国10个枢纽机场的布局及国内主干线、国内干线 和一般干线三个空间层次【引。王法辉等利用位序规模模型分析了1980年和1998年中国航 空网络,发现枢纽机场的主导地位下降【4l。王姣娥等利用航空流数据.基于GIS的研究表 明中国航空网络不仅同时具有“点一点”结构和“轴辐”结构的复合模式.还具有以 “京沪穗”为核心的“鼎形”空间系统闱:宋伟等的研究表明中国航空客运网络层级体系 中的顶层结构已经清晰,而以下各层次的结构尚处于分化发展之中【6】。上述传统研究方法 对中国航空网络空间结构的复杂性辨识仍显不足。
如将上海的浦东和虹桥机场的数据进行合并。此外.不经营定期航线的机场未纳入本研
究中。经处理后,共获得144个城市节点(图1)。
(3)将国内直飞舷线与经箨枧场姆兢线进行合并。有经停枧场的靛线则分勰为出港城 市一经停城市和经停城市一到港城市两条。将各家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进行叠加.去除
重合的航线,最终共有1018条航线纳入研究范围。 2。2网络复杂性的测度方法
p@)的度分布累计分布黼数(Cumulative Degree Distribution)。即:
’㈩
舷)=乞p嵇)
《1)
^’2★
当m)或p@)为幂函数时,称其结构具有“无标度(SF,Scale—Free)”性质。魔是
描述网络节点结构特性的基本参数,度分枢则反映了网络系统的宏观统计特征。研究表
明完全随视网络的p酝)其有近钕的泊松分布,不少研究将现实网络酶菸扑结构劈结为其
万方数据
8期
王姣娥等:中国航空网络空间结构的复杂性
901
有幂率分布特征p@)一.|}^(2 s入s 3)的“无标度”网络f…7】。 考虑节点t7i其相邻节点(有直达航线联系的节点对之间彼此称为邻节点)的集合M,
定义一个节点所有邻节点的平均度为K(i)=F1∑知f,则度为后的所有节点的邻节点平均
几j q∈M
摘要:航空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机场和航线构建的网络是其提供运输服 务的空间载体。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簇系数、度度相关性、簇 度相关性等指标对以城市为节点的中国航空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度累计概率分布 表现为具有置信度较高的指数分布.且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2.23)和较大的簇系数 (0.69),整体结构呈现。小世界网络”的特点。由于中国航空网络规模较小.且新建机场倾向 于直接与最高级枢纽机场建立航线联系.不利于区域枢纽机场的形成。因而除顶层结构(北 京一上海一广州)外,中国航空网络的其它层级结构并不十分明显。从节点的度、簇系数、 可达性等指标及其相关性分析.中国航空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差异明显,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性. 且可达性与城市体系上层结构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吻合。随着中国航空运输需求的快速增加。 未来航空网络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将进一步表现出向具有“元标度”特征的“小世界网络” 演变的趋势.航空网络的空间结构将日趋复杂化。 关键词:航空网络;空间结构;复杂性;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中国
2数据与方法
2.1数据
本文研究的中国航空网络由
2007.2008年冬春季经营的152个
税场及1570条国内靛线缰成.其
中赢飞航线785条.由中国国际航
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
空公罚、上海靛空公司、囊东簸空
公司、四川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 司和厦门航空公司经营:并将航空
网络处理为对称(无向、非平露) 网络.即如有从城市A飞往城市
实网络的结构具有“小世界”效应【拽20l。
3.2无标度网络 1999年Barab{isi和Albea在其发
表于《Science))的论文中,采用度分 布来分析网络的结构属性.提出度分布
表1各网络模型的三大特征指标比较情况 Tab.1 The comparison of three indices in variOils network models
20世纪末。基于图论和统计物理学而兴起的复杂网络理论为网络系统的结构复杂性 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有学者从全球【7'81或国家【¨,1的空间尺度探
收稿日期:2009-02.10;修订日期:2009-06.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06350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065)【Foundation:r,ey project
定义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称为网络的直径D:平均路径长度和直 径衡量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与效率.可作为现实网络中“网络空间组织效率”的重要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