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3.3课题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
生物必修一苏教版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教学设计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
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本课是在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
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2.学生思维特点: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能独立思考,对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具备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对问题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3.学生知识基础:“物质的跨膜运输”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优质课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3.3《物质的跨膜运输》精品课件
胞吐
消 耗 能 量
随堂测试
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 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
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
2.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很多倍, 但仍然能吸收碘,原因是(
C
)
A.海带细胞能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碘
B.海带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多,通过协助扩散的方
内
c.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2)实例:
葡萄糖、氨基酸被动物小肠绒
毛上皮细胞吸收;
子通过细胞膜
大多数离
(3)主动运输的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
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生物膜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能量
主动运输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仔细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的原因。 半透膜:一类可 以让小分子物质 通过而大分子物
质不能通过的一
类薄膜的总称。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的水分子数多于渗出玻璃纸的
水分子数量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
还会升高吗? 不会,因为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透过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 液,结果会怎样?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新课导入
细胞膜的结构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哪些物质能直接穿膜?哪些物质则不能?
学习目标
①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能够说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苏教版高中生物一导学案:3.3.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导学案
编制:陈正群审核:葛建华批准: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第3页共4页
矫正归纳【巩固练习】
()1。
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指
A。
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 B.细胞
膜、细胞质和液泡膜
C。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
膜、原生质和液泡膜
()2。
观察植物细胞失水的装片时,可看
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变化状况是
A.液泡变小,紫色加深
B.液泡变大,
紫色变浅
C.液泡变小,紫色变浅D。
液泡变
大,紫色变深
()3。
下列能发生渗透吸水现象的是
A.洋葱表皮放置在清水中
B.把蒸熟的马
铃薯条放在清水中
C。
把新鲜去皮的马铃薯条放在30%蔗糖溶液
中
D.把干燥的蚕豆浸泡在水中
( )4。
细胞外形
的变化判断蔗糖液的
浓度,由高到低排列,
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
丙>丁>甲>乙
D。
丙>乙>丁>甲
5、如图中的甲和乙是植物细胞的两种状态,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乙图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叫
做,这种生理状态发生的原因是.
(2)选择乙图细胞中各结构的编号回答:
从整个细胞来看,可以把看成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而的结构是全透性的.
(3)在实验中如何操作,细胞才能由乙图恢复成甲图的状态?
.
(4)图中标号4所指的物质
是.
第4页共4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导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渗透作用的原理。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
(3)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难点(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三、知识链接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
四、学习过程(一)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条件(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思考与讨论】(1)如果将半透膜换成纱布,会发生渗透作用吗?为什么?(2)如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水分子还会移动吗?(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实验探究】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材料用具: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生理盐水、高浓度盐水、低浓度盐水、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3)分别向装片中滴加生理盐水、高浓度盐水和低浓度盐水,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全透性。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液泡:内有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水。
(2)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蔗糖溶液、清水、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初始状态。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细胞的变化。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案 3-3、物质的跨膜运输(2课时)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目标(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德育目标(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实验卫生等。
[教学重点]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操作的细节)。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膜,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代谢废物的排出等都要通过细胞膜。
那么物质的跨膜运输是如何进行的呢?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简单扩散(或自由扩散)被动运输跨膜运输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小分子和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主动运输内吞、外排作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被动运输[引导自学] 阅读P46页回答下列问题:物质进出细胞取决于。
1、什么叫扩散?2、什么叫简单扩散(或自由扩散)?3、什么叫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4、什么叫被动运输?二、主动运输[引导自学]:阅读P47页第三节~ P48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主动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有何特点?2、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
主动运输方式对于活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中生物膜的特性:活细胞中的生物膜具有特性,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也可以通过。
[总结与比较]三、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实验1、什么叫渗透作用?和扩散有何区别?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1)植物细胞壁的透性2)细胞膜、液泡膜的透性3)原生质层由几层结构构成,可当做一种半透膜。
苏教版必修1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word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的方法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2)胞吞和胞吐。
难点:主动运输。
三、教学过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动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自由扩散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②协助扩散的特征: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主动运输的特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主动运输的意义:保证了_________ 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______________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苏教版必修1
①物质浓度梯度:浓度梯度越大,跨膜运输速率越快。
②载体蛋白的数量和活性:载体蛋白越多,活性越高,跨膜运输速率越快。
③细胞膜的通透性:通透性越高,跨膜运输速率越快。
④温度:温度越高,跨膜运输速率越快。
⑤pH值:pH值会影响载体蛋白的活性,进而影响跨膜运输速率。
板书设计:
1.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时,教师可以提问:“细胞是如何控制物质进出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及其应用。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等,让学生分析其跨膜运输方式。
难点:1.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分和理解。2.主动运输的机制和能量供应。
解决办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利用表格、图示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比较三种运输方式。2.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从而加深对主动运输机制的理解。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4.分组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提供充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点梳理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物质在细胞膜上的通过过程,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
2.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指物质在高浓度区域自动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就是自由扩散。
生物必修一苏教版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本节主要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类型: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学习本节的关键词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一节中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认识了细胞膜能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本节教材具体讲述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类型,是对第二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细胞膜控制物质交换的跨膜运输功能对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人体的稳态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设置了1个“边做边学”、1个“研究性学习”、1个“放眼社会”、1个“继续探究”、1个“拓展视野”和1个“知识海洋”学习栏目。
“边做边学”是通过对3粒葡萄的渗透实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而自主发现水分子的渗透作用,更好地理解水分渗透的原理。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探究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进一步学习质壁分离的现象与原理。
教材以“放眼社会”栏目,通过介绍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继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生物膜选择通透性知识,尝试设计一个滤去海水中盐分或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案,让学生从中体验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拓展视野”介绍了简单扩散的限制因素,是学生进一步明白物质进出细胞不仅取决于细胞膜的结构,还与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相关。
“知识海洋”栏目通过介绍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使学生对物质的跨膜运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举例说的明物质主动运输。
能力目标:通过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渗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教材中课题研究、放眼社会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识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高中生物 第3章 3.3 物质的跨膜运输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3章 3.3 物质的跨膜运输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第3章3、3 物质的跨膜运输(2)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举例总结物质的被动运输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3、说出物质的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复习及预习检查】1、2、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仅需要膜上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还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运输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1、右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
分析图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本节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2)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细胞?(3)你是如何作出以上判断的?提示(1)K+和Mg2+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2)Na+和Cl-是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
(3)因为以上离子细胞膜内外浓度差较大,细胞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维持这种状况。
2、描述其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过程(1)胞吞:(2)胞吐:3、归纳小结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思维训练】例l、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能量B、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参与C、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能量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参与例2、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_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
(4)在a~e 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3物质的跨膜运输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3物质的跨膜运输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必修1 (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目标(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德育目标(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实验卫生等。
[教学重点]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操作的细节)。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膜,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代谢废物的排出等都要通过细胞膜。
那么物质的跨膜运输是如何进行的呢?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简单扩散 (或自由扩散)被动运输跨膜运输易化扩散 (或协助扩散)小分子和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主动运输内吞、外排作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被动运输[引导自学] 阅读P52页回答下列问题:物质进出细胞取决于。
1、什么叫扩散?2、什么叫简单扩散 (或自由扩散)?3、什么叫易化扩散 (或协助扩散)?4、什么叫被动运输?二、主动运输[引导自学]:阅读P55页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主动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有何特点?2、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
主动运输方式对于活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中生物膜的特性:活细胞中的生物膜具有特性,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也可以通过。
[总结与比较]类型方向载体能量举例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三、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实验1、什么叫渗透作用?和扩散有何区别?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1)植物细胞壁的透性2)细胞膜、液泡膜的透性3)原生质层由几层结构构成,可当做一种半透膜。
苏教版必修1教案: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
一、主动运输
1.教员演示:
① 扑灭一支香
② 向运动的清水中滴一滴红墨水
讨论效果:
① 前面的同窗先嗅到香味,逐渐前面的同窗才嗅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② 红墨水为什么会逐渐平均散布在清水中?假设想加快这个进程可以怎样做?
自动运输
【教学媒体】PPT课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思索效果
1、物质如何进出细胞取决于哪些要素?什么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动力是什么?
2、主动运输有哪些方式?复杂分散和易化分散区分需求什么条件?这两种分散有何区别?
3、什么是自动运输?自动运输的动力是什么?自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有何区别?自动运输的实例有哪些?自动运输关于生命活动有何意义?
对细胞更为重要。
三、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教学反思
〔一些小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可以经过火散进出细胞。这种不需求载体蛋白参与的分散称为复杂分散。如O2、CO2、水、乙醇、甘油等。另一些物质的分散那么需求载体蛋白的参与,这种分散称为易化分散或协助分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③ 复杂分散和易化分散有什么相反点和不同点?
教员活动:展现复杂分散和易化分散直观笼统的多媒体课件。
【板书提纲】
第3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用
第3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主动运输
1.复杂分散: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不需求载体,不需求能量。如O2、乙醇、甘油等。
2.易化分散: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求载体,不需求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二、自动运输:
能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求载体,需求能量。如,肌肉细胞的积K+排Na+,海带细胞从海水中吸收碘,葡萄糖、氨基酸进入植物小肠上皮细胞等。
高中生物第3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学习目标中心涵养1. 说明质膜拥有选择透过性。
1. 运用概括与概括的方法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式。
胞,不需要额外供应能量;有些物质逆浓2.依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浸透作用装置,模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拟研究生物膜的通透性。
3.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能够经过胞吞、胞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植吐进出细胞。
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
一、被动运输1.扩散(1)含义:物质从高浓度地域向低浓度地域迁移。
物质:一些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自由扩散脂溶性较强的物质,如O2、乙醇、(如甲)甘油(2) 种类条件: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扩散条件:需要载体蛋白(如乙)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①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3)特点②不需要耗资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2.浸透(1)看法:水分子从溶质分子相对较少的地域向溶质分子相对很多的地域的扩散。
(2)浸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拥有半透膜 ( 也称选择透过性膜 ) 。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间存在浓度差。
(3)选择透过性膜:又叫半透膜,对进出的物质拥有选择作用的膜。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条件及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向平衡。
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①细胞壁:全透性,即水分子和各种溶质分子都能够自由经过。
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细胞液。
③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别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别复原现象。
二、主动运输1.运输方向: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2.基本条件(1)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协助。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3.3物质的跨膜运输学案
安边中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学科导学稿执笔人:曹敏总第17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一、课题:§3.3.2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
二、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比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并识记。
三、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主动运输的概念?
2.主动运输的特点及实例?
3.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条件?
4. 主动运输的意义?
【合作探究】
1.比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膜外、膜内浓度
高低
是否需要载体
蛋白
是否消耗ATP
实例
【检测反馈】
1.下列哪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
A.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B.红细胞吸收K+,排出Na+
C.小肠对Ca2+的吸收
D.浆细胞分泌抗体
2、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 .酒精进入胃粘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进入细胞
3、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1)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2)膜具有流动性(3)膜具有选择透过性(4)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5)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
A.(1)(4)(2)(5)(3) B.(1)(2)(4)(3)(5)
C.(1)(4)(2)(3)(5) D.(1)(2)(4)(5)(3)
反
思
栏。
江苏省盐城一中苏教版高一生物导学提纲:3.3物质的跨膜运输
高一生物导学提纲(9)课题:物质的跨膜运输学习目标: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B)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课前导学: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内吞或胞吞:物质和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内陷形成,这些物质就被包入小囊内,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脱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2.外排或胞吐: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囊泡膜与融合在一起,小囊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含物质排出细胞外。
三、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活细胞中的生物膜具有性,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或也可以通过。
质疑探究:1.影响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有哪些?2.结合渗透作用示意图,说明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3.若将图3-18中半透膜换成全透性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将发生什么变化?若烧杯与长颈漏斗中的溶液互换,则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例题精讲:1.下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 表示能量,请回答:⑴①属于: ;②属于: ;③属于: 。
⑵O2、酒精、K+、葡萄糖、NO3-中,属于①的是;属于②的是;属于③的是。
反馈矫正:2.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CO2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甘油进入细胞3.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属于()A.主动吸水B.主动运输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自由扩散4.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C.细胞中ATP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某载体的数量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果脯在腌制时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氧气进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的帮助,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要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6.保证活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 B.渗透作用 C.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迁移创新:7.下列细胞结构中,可以允许任何溶剂和溶质通过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液泡膜8.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的是()A.葡萄糖B.K+C.氨基酸D.CO29.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10.海带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高于海水中的碘离子浓度,但海带细胞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
苏版高中生物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优秀教案(6页)(2)
苏版高中生物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优秀教案(6页)(2)广西河池东兰高中黄凤兰一、教学设计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
学生差不多了解了细胞膜具有操纵细胞物质交换的功能,本章前两节也差不多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淌性)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连续探究细胞膜操纵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明白得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差不多初步把握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习了水跨膜运输的实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看、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的能力,然而专门不完善,这些学生具有探究事物的热情。
基于这种专门的学情,本节课重新组合了教材内容,第一通过打比方等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爱好,然后以动画、图表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数据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与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生物科学素养。
2.通过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二)难点主动运输。
四、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实施过程期引导图观看分子通过细胞膜的动画,讨论以下问题:物质自由扩散的速度与浓度差有什么联系?依照教材,归纳哪些物质能够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膜。
观看动画,讨论并回答。
结论:扩散的速度跟浓度差成关系;自由扩散的扩散速度只受的限制。
水、气体()、脂溶性物质()。
2014--2021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3.3 物质的跨膜运输
2022--2021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3.3 物质的跨膜运输一、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①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②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举例说明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③通过渗透试验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状况,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异同点。
2.学习重点:①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举例说明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②通过渗透试验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状况,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异同点3.学习难点:通过渗透试验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状况,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异同点。
二、学问网络物质的跨膜运输三、导学过程“导”—自主预习一、被动运输阅读教材P46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集中。
2、集中:由于物质而产生的物质现象,即一种物质从区域向区域迁移的过程。
3、类型:(1)简洁集中(或自由集中):分子质量相对或的物质,在不需要参与的状况下通过进出细胞的方式,如、、、、等的运输。
(2)易化集中(或帮忙集中):需的参与,从区域到区域的集中,如进入红细胞。
4、动力:。
5、渗透:水分子从通过等结构向水分子区域的。
简洁的说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过细胞膜等结构称渗透。
(1)动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2)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二、主动运输学问梳理阅读教材P47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既需要膜上的参与,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的运输方式。
2、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的吸取,、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3、意义:(1)使活细胞主动选择吸取,准时排出和对细胞的物质,保证细胞的顺当完成。
(2)体现了细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取的或小也可以通过。
如应用于人工肾的。
“学”—互动探究探究一、被动运输阅读课本P46—P47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争辩下列问题:1.什么是集中?什么是简洁集中?请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我们知道,植物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离子,如Na+,K+等,当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离子低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根系仍能逆浓度梯度主动吸收这些离子,这说明了主动运输对细胞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B.需要要载体
二、填空题:
4.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示意图(·代表物质分子, 代表载体蛋白),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方式,B表示方式,C表示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
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中的含量:这表明
。
(2)K+和Cl—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向是,
这种吸收方式属于,这种吸收方式需要2个基本条件是
和。
(3)法囊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协助扩散:。
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动力是,物质进出细胞,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2、主动运输(阅读课本55页)
(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不仅需要的参与,还需要消耗。
举例: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以主动运输为主,
、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2)意义:能保证活细胞,主动地选择并吸,排出和。
二、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阅读课本56页)
物质和物质主要通过进入细胞,通过向外分泌物质。
课堂研讨
备注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比较(多媒体显示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讨论下列问题:
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2.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4.列表比较三种运输方式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上合成的。
(4)与B方式相比,C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5.下表为某海洋植物细胞液和海水中的钾、氯两种离子浓度(摩尔/升)比较表,请回答:
被测物质
钾离子
氯离子
海水
0.01
0.50
细胞液
0.59
0.04
(1)从表格数据可知,植物细胞从海水中吸收________离子,并向海水中排出________离子。由此可见植物细胞膜对物质出入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二、填空题:
4.在法囊藻的细胞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很不相同,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非阴影部分代表海水的离子浓度。请据图回答: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Ca2+等在细胞
(2)钾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作出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作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二)
班级:姓名:学号: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容易通过细胞膜的是()
A.淀粉B.蛋白质C.糖类D.脂肪酸
2.实验证明,餐后肠腔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可以顺浓度梯度被吸收;当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下降至显著低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仍能被迅速吸收。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以下列哪种方式吸收葡萄糖()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内吞作用
3、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课题:3.3物质的跨膜运输(二)姓名:
学
习
目
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比较分析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说出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课前预习
备注
一、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1、被动运输:(阅读课本52页)包括和两种方式。
自由扩散:。
举例:(气体)、水、(脂溶性物质)进出细胞。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物质的跨膜运输(二)
班级:姓名:学号: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A.葡萄糖B.二氧化碳C.氨基酸D.激素
2.红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
A.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都是协助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