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讲课用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优秀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孔雀东南飞》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和创作年代。

2. 解释课文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3. 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章:作者介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的了解和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3. 鼓励学生思考作者的生平对作品的影响。

第三章:诗歌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解释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元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元素。

3. 鼓励学生思考诗歌结构和形式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和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解释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象。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鼓励学生思考主题和意象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第五章:作品欣赏和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作品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作品魅力。

《孔雀东南飞》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孔雀东南飞》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1)还家 13
内容结构
殉情
(2)互明忠贞 24-26
(3)仲卿别母 27-29
(4)兰芝投水 30
(1)被嫁心伤 22-23
(5)仲卿自缢 31
内容结构
尾声
两家求合葬,鸳鸯交颈啼
问题探讨
(1)诗歌开头两句用的是什么手法?起何作用?托物起兴。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的分离。以孔雀失偶起兴,一是引起故事情节,二是把刘兰芝比作美丽的孔雀,寄予了对女主人公的爱好和赞美,三是渲染了一种难舍难分、凄凉悲怆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低沉、悲凉、感伤的基调。
兰芝被遣(2) (开端) 夫妻誓别(3-12) (发展) 兰芝抗婚(13-21) (进一步发展) 双双殉情(22-31) (高潮) 警告后人(32) (尾声)
1,兰芝被遣,(2-12)2,兰芝抗婚,(13-21)3,焦刘殉情。(22-31)
问题探讨
(2)诗中有两段写刘兰芝的诗句几乎完全一样,请找出来,简析这种繁笔(不厌其烦,细加描述)的作用。
——在第⑵段和第⒀段。 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是个本应无可指责的好媳妇。为下文的被遣作铺垫。
问题探讨
(3)读第9段,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特意写她的晨起梳妆。其作用是什么?
——不仅奇妙地对兰芝的美作必要的补叙,为下文县令和太守的两度求婚作张本,而且有力地突出了兰芝那种冷静、镇定、外柔内刚、不卑不亢的性情。
问题探讨
(4)读第10段,比较兰芝与婆婆、小姑离别时的言行,表现兰芝的什么性情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对婆婆:突出其倔强 貌似谦卑,实含激愤不平之意有修养,识大体并没出口伤人对小姑: 心地善良,“知礼节”。
基础知识
(6)词类活用
1 孔雀东南飞
向东南
2 手巾掩口啼

《孔雀东南飞》教案八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八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八篇《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B四、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4.《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__故事情节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23孔雀东南飞上课用PPT课件

23孔雀东南飞上课用PPT课件
18
三、认识“汉赋”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铺陈、排比 的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 情态。 一、赋景观物象 《沁园春 长沙》 二、赋事态情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赋人物形象
本文中的赋,试着找一找
19
十三能织素,
赋 :
①叙事性强。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 的情节。 ②描写人物的手法丰富多样。如个性化的对话, 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人物形象鲜明。 ③语言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等。奠 定了五言诗的基础。 ④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 色彩。
6

一 、

自 读

, 疏

通 字



、 把

握 情
节7
兰芝被驱遣
8
请求无果,暂归 9
严妆辞母
10
却与小姑别
誓天不相负
11
兰 芝 归 家
12
太守迎亲
生人做死别13
举 身 赴 清 池
自 挂 东 南 枝
14
化 鸟 双 飞
15
二、人物形象 说一说文中主人公们的性格
特征,并找出依据。
16
女主人公:刘兰芝
知书达礼:“十三能……十六诵诗书” 不卑不亢:“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自尊:“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果断“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勇敢:“举身赴清池” 镇定,庄重:“新妇起严妆,” 外柔内刚:“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美丽善良,聪明勤劳,忠于爱情,坚强、 持重,自尊,果断,勇敢,不为威逼所屈,也不 为荣华所动。
结尾: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

《孔雀东南飞》精讲课件

《孔雀东南飞》精讲课件

窈窕
鲑珍
玳瑁
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府吏见丁宁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叮咛 脏
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谓言无誓违
我有亲父兄 韧
愆 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马嘶
相 会不相从许 还必相迎取 嬉戏莫相忘 不得便相许 蹑履相逢迎 誓不相隔卿
你 及时相遣归 好自相扶将 你 我 誓天不相负 登即相许和 你 他 怅然遥相望 你,与“卿”复指
兰芝形象分析
形体美
足头腰耳指口步 精妙世无双
勤劳:兰芝自诉 善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品质美
精神美 反抗性
焦母
兄长
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 刘兰芝 屈,不为荣华所动;又温 柔善良勤劳,才貌双全, 知书达理,忠贞不渝。 焦仲卿 忠于爱情,而不敢直
接反抗,只能消极反 抗,忍辱负重,委曲 求全。
低,大约有今天的一市尺。床,一般体积 较大,比较笨重,大多是室内固定家具; 榻,体积小较轻便,大多是待客的临时用 具,使用时移出,过后收藏。因此诗中有 “移我玻璃榻,出置前窗下”句。两个人 合坐的榻叫合榻。三国时,孙权曾召鲁肃 ,二人“合榻对饮”,不可理解成二人躺 在床上喝酒。到了南北朝,床榻作为坐具 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今天仍有不少地 方把小板凳叫“脚床”,可能就是坐具名 称演化的结果。
教训 • 古义:教养,例如:本自无
驱使
区区
教训; 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 识。 • 古义:使唤,例如:妾不堪 驱使; 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 意志行动。 • 古义:真情挚意,例如:感 君区区怀; 今义:很小。
来信
处分
便利
• 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例如: 自可断来信; 今义:寄来的书信。 • 古义:处理安排,例如:处 分适兄意;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 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 古义:吉利,例如:便利此 月内; 今义:方便。

《孔雀东南飞》教案(通用12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通用12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通用12篇)《孔雀东南飞》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案(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4.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整体把握1.学习小序,概括其内容。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朗读课文,明确诗歌的写作顺序、线索、概括诗歌的内容本诗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3.速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 :兰芝被遣。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诫后人。

二、质疑探讨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①作者为什么不说‘乌鸦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或者是‘麻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或曰“孔雀漂亮,给人美感”,或曰“乌鸦不吉利,缺乏美感”,或曰“意象选择也要注意观感”等。

关注诗歌意象的选择。

②“孔雀东南飞,是单飞呢,还是双飞呢?”单飞,即作者以孔雀失偶来喻夫妻的别离。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孔雀东南飞》篇1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

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分析《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2. 介绍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3.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韵律美。

教学活动:1. 播放《孔雀东南飞》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韵律;2. 教师简要介绍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3. 教师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4. 学生自读《孔雀东南飞》,感受诗歌意境;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意象和意境;2. 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2. 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 欣赏诗歌中的语言美,如韵律、对仗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教师举例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4. 学生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美;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解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探讨诗歌中的哲理思想;3. 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的哲理思想;3. 教师举例讲解诗歌中的艺术魅力;4. 学生朗读诗歌,进行鉴赏练习;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孔雀东南飞》的背诵和鉴赏练习;4. 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第五章: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学目标:1. 学生自我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孔雀东南飞教案三课时

孔雀东南飞教案三课时
第三课时
1.复习与导入
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诗歌的文学价值。
2.文学价值分析
分析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价值。
分析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传承。
3.诗歌欣赏与创作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分享自己的作品。
5.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6.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对于诗歌创作部分,允许学生发挥创意,不拘泥于传统形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8.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2.朗读与感知
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3.分析与讨论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等手法。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的短文。
第二课时
1.复习与导入
4.课堂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文学价值的论文。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三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孔雀东南飞》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感悟生活。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朗读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精品教案)语文《孔雀东南飞》讲课稿

(精品教案)语文《孔雀东南飞》讲课稿

(精品教案)语文《孔雀东南飞》讲课稿语文《孔雀东南飞》讲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讲课稿,编写讲课稿助于积存教学经验,别断提高教学质量。

讲课稿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语文《孔雀东南飞》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分享。

语文《孔雀东南飞》讲课稿1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那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基本上清纯爱情的漂亮赞歌。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XXX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要紧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明白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明白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并且扩展阅读空间举行比较阅读,在别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要紧采纳三种教学办法:(1)互动教学(2)启示探索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个儿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索,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别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分外让人悲。

天若别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别回。

大江上下,残照歪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不别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很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孔雀东南飞》优秀原创(公开课)ppt课件

《孔雀东南飞》优秀原创(公开课)ppt课件


现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代 ↓ ↓ ↓ ↓ ↓ ↓ ↓ ↓ ↓↓↓↓
时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32
33
34
总结:兰芝形象
形体美 品质美 精神美
足头腰耳指口步 精妙世无双 勤劳:兰芝自诉 善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箱帘:通“奁”
作遗施:赠予
徒留无所施:用处
于今无会因:机会
教训:教养
却与小姑别:动词,退出

14
文言常识
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古代农历七月初七, 妇女向织女祈求智巧七夕节,2006年5月20日, 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
下九“:中农国历情每人月节的”十。九,古以每月二十九为
自尊又杂乱的心情
17
4、拜母别姑的情节中,与焦母拜别未流泪 但别姑是却泪落连珠子,说明什么?
1、姑嫂关系的融洽与焦母的难以相 处作对比,体现兰芝的善良、易处、 知书达理,焦母的不通人情。
2、与焦母的拜别,温顺谦逊中自带 一股反抗意味,细节中体现兰芝的 刚性与倔强。
18
分角色朗读焦刘的 两段对话(7、8和 11、12节)并思考
6
研读探究
诗前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 局,作诗的缘由。
诗歌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起什么作用? A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 B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 基调 C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7
理清思路
快速阅读,并按“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梳理情节。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篇」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优秀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播放《孔雀东南飞》诗歌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2 学生活动:聆听朗诵,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1.3 教学内容: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师活动: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2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逐句解析,主动思考诗歌的意义。

2.3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情感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

2.4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师活动:讲解诗歌创作的的基本技巧,如意象选择、韵律搭配等。

3.2 学生活动:动手创作一首小诗,运用所学创作技巧。

3.3 教学内容:学习诗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4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独立创作诗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第四章:诗歌表演4.1 教师活动:分组让学生准备诗歌表演,包括朗诵、动作、背景音乐等。

4.2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准备诗歌表演。

4.3 教学内容:通过诗歌表演,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增强诗歌鉴赏和表现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

5.2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3 教学内容:总结课程要点,强调诗歌的价值。

5.4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重要性,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第六章:诗歌鉴赏6.1 教师活动:展示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

6.2 学生活动:分析、评价不同诗人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喜好。

6.3 教学内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欣赏不同风格的诗歌。

6.4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诗歌鉴赏的能力,拓宽文学视野。

第七章:诗歌与生活7.1 教师活动:讨论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孔雀东南飞-精讲课件(免费)

孔雀东南飞-精讲课件(免费)

焦仲卿
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 抗,只能消极反抗,忍辱
负重,委屈求全。
焦母:
• 独断专行、蛮横无理、自 私自利、毫无人情味……
•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
刘兄:
• ——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贪财慕势 (趋炎附势)。
• 1.刘兰芝是位多才多艺、勤劳善良、美丽坚贞的 女性,她和焦仲卿的感情又很好,焦母为什么一 定要驱遣这样一位好媳妇呢?
(一)
可爱(今:值得怜悯) 自作主张(今:不受拘束, 不受限制) 两次(今:再次)
坐具(今: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使者,指媒人(今:信件)
他(今:渠道;水渠)
侍奉公婆(今:供给长辈或 年长的人生活所需) 一起生活(今:在一起工作)
(二)
• 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古:愚拙、凡庸/ 真情挚意。今: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
• 无子说、越礼说、恋子说、门第说、不祥说
•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不忠、多言、妒、恶疾、 盗窃
追求爱情,可以理解。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逃避现实,不可原谅。
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活吗?!
沈园《钗头凤》
南宋词人陆游的爱情悲剧 无独有偶。南宋词人陆游的爱情悲剧几乎家喻户晓。 陆游娶表妹唐琬为妻,伉俪相得,琴瑟相和,是一对神仙 眷属。这对神仙眷侣,却难入陆母之目,逼迫夫妻离散。
莫 莫 莫
锦书 难 托
山桃 盟花 虽落 在闲
池 阁
泪春 错
痕如 红旧 错
浥 鲛 绡
人 空 瘦

几一
年怀
离 索
愁 绪
东 风 恶 欢 情 薄
满红
城酥 春手
色 宫 墙
黄 縢 酒
【 钗 头 凤 】 【

《孔雀东南飞》课堂使用版PPT课件

《孔雀东南飞》课堂使用版PPT课件

——表被动,相当于“被”
(副词)
——用在动词前,表示
对自己怎样,可译 为“我” (指代副词)
有些词语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只取 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逼迫兼弟兄 我有亲父母
理解下列互文句
朝成绣夹裙,
早晚之间做成了绣夹裙、单罗衫。
晚成单罗衫。
自缢 箜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ài mào Wán kù
玳瑁
纨绔子弟
fǔ 拊掌 窈窕
fān 幡然
ē nuó
xié
婀娜
鲑珍
被遣
①兰芝自诉 ②兰芝自遣
③府吏求情 ④焦母槌床
誓别
互明心迹:焦幻想,刘清醒。 离前严妆:美貌无双,镇定冷静。 辞婆别姑:有节有理,不卑不亢。 大道送别:二情依依,执着不移。
孔雀
东南飞
/v_show/id_XMTMwMTI5NzUy.html
学习目标
❖ 一、了解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二、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词等文言知识。
❖ 三、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 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四、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请从诗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誓天不相负。 誓不相隔卿。
请从诗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焦母: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蛮横无理 独断专行
刘兄:
作计何不量!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见利忘义 冷酷无情

孔雀东南飞教案导入

孔雀东南飞教案导入

孔雀东南飞教案导入这是孔雀东南飞教案导入,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孔雀东南飞教案导入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4、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5、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过程与方法1、提高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

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教学难点: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教学时数:两课时课前预习(这部分在学案中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前完成。

)学生初步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并且完成以下目标:一、读准字音,扫除诗文中的文字障碍。

二、释词。

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请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文言常识知识点。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偏义复词。

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脉络。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全诗结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刘兰芝形象与思想情感的研究导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诗经・氓》中的女子勤劳善良而被弃,但果断、清醒;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那份执着令人敬佩。

《孔雀东南飞》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性,她就是刘兰芝,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兰芝,看看兰芝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在我们开始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已完成了正音明义、疏通诗文的工作,现在呢,我一同来看一下文章的结构。

让学生快速将课文自读一遍,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

教师明确: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幻灯片展示):故事开端(1—6段)自请遣归故事发展(7—12段)兰芝辞别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应婚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此部分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所把握,便于对刘兰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 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2. 对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创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的节奏,体会诗的音乐美。

3. 分析诗歌意象(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2)讨论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解读象征意义(1)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孔雀象征美好向往,东南飞象征追求自由等;(2)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5. 欣赏诗歌(1)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6. 创作练习(1)布置创作任务:以“孔雀东南飞”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2)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强调诗歌在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8. 作业布置(1)让学生课后背诵《孔雀东南飞》;(2)提交诗歌创作作品。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查找其他表现向往和追求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2)讨论不同诗歌在表现手法、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孔雀东南飞》讲课稿

《孔雀东南飞》讲课稿
传 统 文 化 诗 词 歌 赋 孔 雀 东 南 飞 ·
孔雀东南飞(并序)
(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
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
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
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1/60
传 统 文 化 诗 词 歌 赋 孔 雀 东 南 飞 ·
起兴的手法。 孔雀东南飞, (1)奠定全诗的感情 基调:哀伤、缠绵。 五里一徘徊。 (2)提摄全篇,引出 “十三能织素, 下文。
刘兰芝:冷静刚强
(与焦母的指责形成 对比)
自叙劳苦,满腹委屈
9/60
传 统 文 化 诗 词 歌 赋 孔 雀 东 南 飞 ·
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自异, 种种在其中。
“赋”的表现手法。铺 写嫁妆之丰盛。
(并非贫穷导致矛盾)
10/60
14/60
传 统 文 化 诗 词 歌 赋 孔 雀 东 南 飞 ·
府吏马在前, 新妇车在后, 渲染忧伤的离别气氛 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 爱情深挚 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为双双殉情作铺垫
15/60
传 统 文 化 诗 词 歌 赋 孔 雀 东 南 飞 ·
府吏闻此事, 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
焦仲卿:优柔寡断
33/60
传 统 文 化 诗 词 歌 赋 孔 雀 东 南 飞 ·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讲课稿

孔雀东南飞讲课稿

1、诗中有两段诗句几 乎完全一样,请找出来, 简析这种繁笔(不厌其 烦,细加描述)的作用。
——在第⑵段和第 ⒀段。突出兰芝多 才多艺,有教养, 是个本应无所指责 的好媳妇。为下文 的被遣作铺垫。
2、在兰芝离开焦家时,诗中 特意写她的晨起严妆。其作 用是什么?
——不仅巧妙地对兰芝的美作
了必要的补叙,为下文县令和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原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是工作的意思 父亲和母亲,这里指母亲 哥哥和弟弟,这里指哥哥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马嘶
牛和马,这里指马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 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 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 理解下列句子 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十一、 修辞手法
东西植松柏,
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 顺、屈从,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 的反抗。
•总结: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 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 的叛逆形象。
焦母:
蛮横冷酷挑剔的封建家长 形象。
刘兄:
粗暴势利、尖酸刻薄 “一遣”葬送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一逼”夺走了一对青年的生命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 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 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通“娶”。
通“奁”。
似应作“愆”,愆违,过失。
也写做“叮咛”,嘱咐。
似应为“宜”,合适。
同“脏”,脏腑。
通“韧”,柔软而结实。
无所施
白公姥 启阿母 致不厚 萦苦辛

禀告 告诉 招致 缠绕 暂且
七(1)
且报府
若见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 贱情何薄”
主题探讨
汉初几十年中,汉帝国的宗教上有 一个最重大的变化,就是“以孝治天下” 的观念成为国教的一部分。 ——胡适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 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 去,窃盗去。子甚宜其妻,父母不 悦,出。 —— 《礼记》
(二)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 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 “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 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 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三)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 作蒲苇,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 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比”的运用。“磐 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 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 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 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 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 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学科网
孔 雀 东 南 飞
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封建家长制是 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 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 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休 书将女子赶回家。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 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 —《孔雀东南飞(并序)》。
6、“自”的用法,“自”作“”自己解释外,还 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蕤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7、解释一词多义 为诗云尔(作,写) 非为织作迟(是) 为仲卿母所遣(被) 阿母为汝求(替,给) 始尔未为久(算,算作) 故遣来贵门(特意) 大人故嫌迟(仍旧) 知是故人来(旧,老) 故作不良策(故意) 举言谓新妇(张开)
【总结】焦刘的爱情悲剧既是封建制度与纲常 思想毒害的悲剧,更是焦刘两个人的性格悲剧。 本诗写出了人生的主题,是人的生与死的主题, 是人的命运的主题,它揭示出了人们对美好爱 情大胆追求的勇气,更写出了冲破人生困境的 希望与祝愿。
(四)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 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 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刘兰芝形象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美丽而镇定、留恋与不舍、坚忍和尊严)
焦仲卿、焦母形象
焦仲卿: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忠于 爱情,忍辱负重,拘谨懦弱,胆小怕事,但又有 一定叛逆精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坚贞不逾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懦弱,胆小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 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 味独断专行,势利。
2、找出下列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 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 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 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例如:备他盗之出 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 此处只取“入”之意。 便可白公姥(偏“姥”) 昼夜勤作息 (偏“作”) 我有亲父母(偏“母”) 逼迫兼弟兄 (偏“兄”) 其日牛马嘶(偏“马”)
学科网
3、作品常识——《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 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 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 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情节,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 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 357句,1785字,沈德潜称为“古今第一首长 诗”。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 并称为“乐府双璧”。
以此下心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 窈窕艳城郭(形容词作动词:长得最美) 理实如兄言(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朝成绣夹裙(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仕宦于台阁(名词作动词:做官) 头上玳瑁光(名词作动词:发光)
5、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 试作区别。 及时相遣归(代词,“我”) 会不相从许(代词,“你”) 还必相迎取(代词,“你”) 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好自相扶将(代词,“她”) 不得便相许(代词,“你”) 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 黄泉下相见(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叶叶相交通(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2、作家知识——徐陵 徐陵(公元507一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 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 经史,纵横有口辩。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 同为官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 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 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 《徐孝穆集》。
课文赏析
四、梳理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开端——兰芝请遣 (1-2自然段) 发展——夫妻惜别 (3-12自然段) 再发展——兰芝抗婚 (13-21自然段) 高潮——双双殉情 (22-31自然段) 尾声——告诫后人 (32自然段)
(一)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 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 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 篇,引起下文故事。
4、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槌床便大怒(名词作动词:拍,敲击) 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取名,名叫) 交广市鮭珍(名词作动词:买,购买) 千万不复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逆以煎我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
4、古代社会的“三从四德” 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 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 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 修养进行规范要求。 “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指妇德(品德,能正身立本)、妇言、妇 容(相貌,指出入要端庄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妇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 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焦母的恋子情结
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 争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 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 样久远的历史。
——钱钟书
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 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 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2.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 借口驱逐兰芝。 3.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 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4.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 挚热烈的爱情。(焦母丈夫早逝,恋子情结)
迎娶场面很热闹、奢华
反衬兰芝貌美、不慕富贵、爱情专一
悲剧就是把“美好” 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敢于与封建礼教和 封建家长制作斗争)
兰芝“美好”形 象 足 头 腰 耳 指 口 步 外表美 精妙世无双 勤劳 内在美 善良 知书达礼…… 精神美 反抗性
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 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 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守节情不移(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 操。) 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或同情。) 勿复重纷纭(古义:麻烦。今义:多而杂乱。) 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感君区区怀(古义:真情挚意。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 重要。) 自可断来信(古义:指来做媒的人。今义:寄来的书信。) 承籍有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
貌美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多才多艺,有教养)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
(勤劳,贤惠)
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
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善良,有修养,识大体)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心地善良)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举手拍马鞍(抬起) 莫令事不举(成功) 举手长劳劳(举起) 莫令事不举 (使,让) 何意出此言(料想) 恐不任我意(心意) 岂合令郎君(敬辞) 便言多令才(美好) 君既若见录(我) 渐见愁煎迫(被) 相见常日稀(见面) 府吏见丁宁(我)
8、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2)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 (3)今日被驱遣(被动句) (4)徘徊庭树下(状语后置) (5)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6)非为织作迟 (判断句) (7)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8)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
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 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人事不可量(古义:人事变化。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调 配、培养、奖惩的工作。) 生人作死别(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的人。) 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互相通。今义:指往来通达。) 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告诉。今义:非常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