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f67cd4da38376baf1faeaa.png)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初期外交
外交的涵义?
建国初期的外交
资本主义阵 营(美)
扶蒋反 共
政治、经济、 军事
成果
朝鲜战争
冷 战
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一边倒
54日内瓦会议
55万隆会议 支持 社会主义阵 营(苏联)
1、不属于我国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 本方针是
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的国际会议
主要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议题: 中国 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打破僵局, 贡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三、步入世界舞台
1954年参加万隆会议:
三、步入世界舞台
大日 一 国内 九 的瓦 五 地国 四 位际 年 参会 四 加议 月 国。 , 际这 周 会是 恩 议中 来 ,国 率 并第 中 起一 国 了次 代 积以 表 极世 团 作界 出 用五 席
三、步入世界舞台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三、步入世界舞台
①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2、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核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保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1b6b6c67ec102de2bd89a5.png)
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
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 请问: 材料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文中哪 句话体现了这一方针? “求同”和“存异” 分别是什么?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 议上。这是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 组织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 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 存异
异”方针,促使会议 获 得圆满成功。这是会 议期间的周恩来。
阵 营 的 对 立
( 最 突 出 特 点
和)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斗 争
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 殖民地的地位,
的平等外交关系
在国际交往中独
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 巩固了新中国的
• 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 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419caab8f67c1cfad6b8e8.png)
“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
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
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障碍之一: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
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你能用材料中的几个词语概括出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吗?
独立 自由 和平
【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虽推出“灵活”政策,但又始终不愿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终将中共推向与苏结
盟的“一边倒”轨道。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主要是50年代)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
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1)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一方面为我们争取到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出现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意识形态划分国家类型,限制了新中国的外交 发展。1949年(10个)
4、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
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
2)成果: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 续盘踞在3台)湾意海义峡:,这干是涉新中中国国内首政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 并企图从的印国度际支声那誉地区对中国进行军 事威胁。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
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
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障碍之一: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
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你能用材料中的几个词语概括出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吗?
独立 自由 和平
【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虽推出“灵活”政策,但又始终不愿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终将中共推向与苏结
盟的“一边倒”轨道。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主要是50年代)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
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1)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一方面为我们争取到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出现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意识形态划分国家类型,限制了新中国的外交 发展。1949年(10个)
4、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
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
2)成果: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 续盘踞在3台)湾意海义峡:,这干是涉新中中国国内首政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 并企图从的印国度际支声那誉地区对中国进行军 事威胁。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583e2bde80d4d8d15a4f34.png)
材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 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材料二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 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1949年)
课
栏基
目
链 接
互
课
材料三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 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共同纲领》
材料四 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 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 客人进来。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1949年2月毛泽东与米高扬的谈话
课
栏基
目
链 接
互
课
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新 Nhomakorabea国实行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
提示:(1)原因:材料一表明吸取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外交
的教训,新中国有必要制定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平
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材料二从历史经验的角
课
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48e937d15abe23492f4db2.png)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42021/8/4August 4,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42021/8/42021/8/42021/8/4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 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01
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 原因
知
识
02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主要内容
目
标
03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政策影响下的外交活动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8:06:10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42021/8/42021/8/4Aug-214-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4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 和平的国际交往中不致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d2b23ca1c7aa00b42acba4.png)
2.运用: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和两国总理发表申明,一致同意以五项 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成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成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高二历史复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3张PPT)
![高二历史复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7961e71ed9ad51f01df2d4.png)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战略及方针
史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 采取①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②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 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 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式的特点。
现代: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 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 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 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五、知识拓展提升
命题角度: 基本史实: 外交政策: 外交成果: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
策。”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一边倒”
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D.“求同存异”
三、高频考点解读
考点二:如何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①目的:保障国家独立自由,捍卫领土完整,巩固新生政权。 ②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
高考真题研究
5.(2017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
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
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
史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 采取①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②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 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 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式的特点。
现代: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 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 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 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五、知识拓展提升
命题角度: 基本史实: 外交政策: 外交成果: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
策。”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一边倒”
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D.“求同存异”
三、高频考点解读
考点二:如何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①目的:保障国家独立自由,捍卫领土完整,巩固新生政权。 ②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
高考真题研究
5.(2017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
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
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3a4f19f61fb7360a4c65ec.png)
1、倒向谁?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
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和残余势力,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 础。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越南
罗马尼亚 匈牙利
2)任务同: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的任务;
3)愿望同: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有维护和平;
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国
际
与苏联等17
环 境 独 立 另起炉灶 建国 国建交 坚关定系地 ,站另在建社新会的主平义等阵外营交一关边系 自 提出和平共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 初 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主 关新系中, 国另建建立新后的,平和等苏外联交签关订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波兰、罗马尼来、朝鲜等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一方针?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不是矛盾? —————————————————— ——— “求同存异”中的“同” 如何理解?“异”又是指什么?
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和残余势力,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 础。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越南
罗马尼亚 匈牙利
2)任务同: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的任务;
3)愿望同: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有维护和平;
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国
际
与苏联等17
环 境 独 立 另起炉灶 建国 国建交 坚关定系地 ,站另在建社新会的主平义等阵外营交一关边系 自 提出和平共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 初 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主 关新系中, 国另建建立新后的,平和等苏外联交签关订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波兰、罗马尼来、朝鲜等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一方针?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不是矛盾? —————————————————— ——— “求同存异”中的“同” 如何理解?“异”又是指什么?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5bf7ac011ca300a7c3902b.png)
和)
“一边倒”
成 就
平
外 “打扫干净
交 屋子 再请客”
方
针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1.(2018年全国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
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
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
1、国际原因 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2、国内原因
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 赢得民族独立 1 、卓越的外交家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英明的外交决策 (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国际环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
立
自 主
( 基 本
“另起炉灶”外
交
的
方 针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四)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 义的孤立封锁政策;
新中国建国第一年最突出的外交成就 ————中苏建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意义:
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 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 锁中国的政策。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建国第一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1955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万隆会议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人教版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1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5ee50b90c69ec3d5bb75f4.png)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苦难历程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触目惊心的 《二十一条》
顾维钧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9-1955)
时移世异,破茧成蝶将芳华初绽 华丽转身,圆熟娴雅显绰约风姿
华丽转身,让世界领略我风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会见印度
代表团,首次提出 1954年 平等互惠改为 平等互利 1955年亚非会议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影响: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 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成熟。
A
2.毛泽东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 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 „„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 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 位。”体现此讲话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20世纪50年代,美国外长杜勒斯曾挖苦 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 ?”不久,杜勒斯亲眼看见“传说中的 周恩来”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外交的前沿。材 料中所说的“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外交 的前沿”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苦难历程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触目惊心的 《二十一条》
顾维钧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9-1955)
时移世异,破茧成蝶将芳华初绽 华丽转身,圆熟娴雅显绰约风姿
华丽转身,让世界领略我风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会见印度
代表团,首次提出 1954年 平等互惠改为 平等互利 1955年亚非会议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影响: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 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成熟。
A
2.毛泽东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 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 „„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 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 位。”体现此讲话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20世纪50年代,美国外长杜勒斯曾挖苦 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 ?”不久,杜勒斯亲眼看见“传说中的 周恩来”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外交的前沿。材 料中所说的“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外交 的前沿”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 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 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9cbcd2172ded630b1cb691.png)
不 干 涉 内 政
不 土相相
侵 犯
完 整 尊 重 领 土 主 权 尊 重 主 权 和
必备条件和基 础,是核心
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万隆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 针?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思考题
问题四 求 同 存 异
1、周恩来求同存异中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异”指的是什么?
同:①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 的侵略 ②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 ③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2、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各国见存在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 会议走向歧途。 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周恩来
• 周恩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外交部长,他以非凡的 人格魅力与高超的外交智慧,为新中国谱写了一部光辉伟 大的红色外交史。
•
•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 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 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 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
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
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是人民的
好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更多的人说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中国与
17国建交
苏联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3d111aa6c30c2259019e39.png)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国际环境
“一边倒”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1953年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 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 会议
【合作探究】(考察学生识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 000多 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 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 阶段。”
(1)环境: 国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等西方 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 国内:旧中国不平等的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薄 弱,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主 权以及发展经济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了国家独立 与主权。
4、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求同存异”方针: (5)意义:
①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 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 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形成了" 万隆精神"
新中国“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为什么?
“一边倒”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 边 一边倒”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 的独立与主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0c86a3f7ec4afe05a1dfbd.png)
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 一幅幅刺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 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 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是一个个噩梦, 萦挥不去。“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 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尽展大国雄姿,“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感受新中国的外交。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8:07:59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42021/8/42021/8/4Aug-214-Aug-21
生活习惯等
问题探究4
亚非会议是一次怎样的会议?“求同存异”原则 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有何意 义?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背景: 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内容: 意义:
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
1955年,万隆会议 (1)背景: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内容:
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3)意义: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 为“万隆精神”。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8:07:59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42021/8/42021/8/4Aug-214-Aug-21
生活习惯等
问题探究4
亚非会议是一次怎样的会议?“求同存异”原则 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有何意 义?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背景: 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内容: 意义:
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
1955年,万隆会议 (1)背景: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内容:
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3)意义: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 为“万隆精神”。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1949--1950
和苏联等17国建 立外交关系
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1955
参加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有利于打破
解决 首次 首次
课后练习:
1 在二战后的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 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放弃“一边倒”政策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答案 C
2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 ①提出“求同存异”②宣布新中国建交原则 ③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 D
3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
A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B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④意识形态 难和痛苦 ⑤和平 ⑥民族独立
成就四:国际舞台精彩亮相—— 万隆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时间:1955年 地点:在印度召开会议, 中国代表团周恩来做了既定发 言,得到了印尼等亚非拉会国 的赞赏和拥护。会后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会国都 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 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C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D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
力
答案 D
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理解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结合近代历史和建国初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
政策的制定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难点
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 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材料: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 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 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 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 (1949——1953年)
1949年(10个)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1950年(9个)越南 印度 印尼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1951年(1个)巴基斯坦 1952年(0个) 1953年(0个)
讨论:为什么1952年和1953年“打扫干净屋 子了”,“客人”却不来?
——李爱华《邓小平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阐发》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成就三:开始步入世界舞台—— 日内瓦会议
材料一: 出发前,周恩来向代表团成员做 了仔细的叮嘱: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 验,跟美国吵架有经验,但是,那时我们进行 谈判的范围小,有什么就说什么。中国是一个 大国,到日内瓦是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 我们是登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 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 从苏联。 “一边倒”是维护“独立自主”的手段、策略。当苏 联侵犯中国国家利益,侵犯中国独立自主夙愿时,中苏关系开 始恶化。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成就一:建国第一年内,我国取得 了哪些外交成果?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材分析
• 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 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为以后我国 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习本节内容有 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主要内容介绍了从新中国外交的奠定时期,打 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 定重要的外交成果,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 的普遍赞同.
——周恩来
• 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 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 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走向外交辉煌。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材料一: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
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
有信心。”
——周恩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 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1949年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成就四:国际舞台精彩亮相—— 万隆会议 材料 :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 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
求同存异中的异: 根据p110最后一段(将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用教 材中史实说明) 求同存异中的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要求
①社会性质 ②殖民主义 ③发展民族经济 所造成的灾
阅读材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奉行什么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请思考:如何理解“三大政策”的内涵?
“另”: 强调与旧中国决裂。 “打”:强调清除列强在华特权及残余势力。 “一”:强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请讨论:联系国内外环境说一说为什么? 国内: 新生政权不稳固、经济亟待要恢复 国际: 两大阵营对峙; 美帝孤立包围又封锁
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利益 国际形势
材料一: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 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家都 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
——《当代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的 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潜艇舰队的主张。
外交部:菲方违反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 关系准则
1970年第25届联合国 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 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 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 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包括在内。
5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 经被写入160多份国际文件。
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的界限,反 映了国际关系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周恩来曾经 指出: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12月 中印谈判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发展
1954年访印 度、缅甸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考考你,下列史实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中哪一项?
有记者问:据称, 菲律宾已做好就黄岩岛 主权归属提交国际仲裁 的准备,并将有关材料 照会中方,中方对此有 何评论?
材料反映了日内瓦会议在中国外交史什么地位?
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 要国际会议
成就四:国际舞台精彩亮相—— 万隆会议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 义是“独裁”,是 一种“新殖民主 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 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 应当在我们中间取 得一个独立国家的 地位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 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 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 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 求同和团结。……会议应将这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