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学会分析冷战期间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斗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1.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能缺乏了解,影响课堂参与度;2.讨论和分析时,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冷战背后的复杂因素;3.课堂时间有限,难以深入探讨所有知识点。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课前提供预习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2.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逐步深入理解冷战背后的复杂因素;3.课后通过在线平台补充相关资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片段、冷战时期的新闻图片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观感受冷战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冷战时期的美苏领导人或外交官,通过模拟谈判、辩论等形式,增进对冷战政策的理解。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对比冷战时期和当前的国际政治局势,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些策略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模拟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讲授法能够高效地传递系统的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深入探讨,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复杂因素;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境模拟法则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体验角色,增进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课件优秀课件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 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 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 围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冷战”信号: 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 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 产主义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 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
象。
西欧的衰落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只能用“非一般”一词
来 形 容 。 …… 美 国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 增 至 1945 年 的 1350 亿 美
元;……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思考:“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什么?
1. 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2.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 经济上:
①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② 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
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 和 遏 制 政 策 相 抗 衡 , 1949 年 1 月 , 在 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 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 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 展。
──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呼吁西方国家共同抵制苏联及社会 主义国家。
3.“冷战”形成: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 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 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 “冷战”的开始。
➢ 政治上: 美国:杜鲁门主义
苏联: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 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师大版必修1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 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 安宁。 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处于长 期紧张动荡的状态。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答案
误区警示
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 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 及控制西欧的目的。
归纳总结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 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 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 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2)实质: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它们都是二战后美 国意图建立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手段。 (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 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答案 返回
贰
知识点二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历史叙述
1.“冷战”的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内容 (1)经济上:①美国:实施“ 欧洲复兴计划 ”,又称“马歇尔计划”。 ②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 (2)军事上:①美国: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 ②苏联:1955年6月,苏联联合波兰等国成立了 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 3.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1949年,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华沙条
约组织成立。
标志两级对峙格局 的正式形成。
三、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 全面“冷战”——德国的分裂
杜鲁门 1948年美国力图分 裂德国,把西德纳入 美国的全球战略中。
柏林墙
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 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
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
(根本原因) 4.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5.苏联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铁幕演说(1946.3)
材料: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
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
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柏林、
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 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 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思考: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目的何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了反击美国提出的 反苏反共的杜鲁门主 义,1947年9月,以 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 成成立了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二、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马歇尔计划(1947)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
(1)表面“冷”——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直
接行动。
(2)实质“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
进行激烈的对抗和较量。
一、从盟国到对手
材料一: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
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课件PPT模板
目的: 对抗共产主义 ①丘吉尔的演说
“ 冷
表现
②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战
”
③马歇尔计划
政
策
④成立北约组织
影响
德国分裂 朝鲜分裂
1、画面中的“医生”和 “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 “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 实质: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合作探究
杜鲁门主义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 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 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
“冷战”开始的标志
1.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2.“外来压力”指的是什么?
3.杜鲁门讲话的实质是什么?
拓展练习
四、影响 “冷战”的消极影响
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导致国家与民族的分裂 给各国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冷战”的积极影响
1.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第三世界崛起 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根本原因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雅尔塔体系建立(初步形成) 2、“冷战”政策(重要步骤) 3、“北约”和“华约”建立 (最终形成)
为何美苏的对抗是以冷战形式出现的?
没有硝烟的战争“恶梦”
“冷战”的含义(Cold war)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 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紧 张对峙和对抗。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 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 面(两极格局)形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单元备课】一、《课程标准》(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4)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单元知识结构(一)核心概念解读:世界格局 ?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二)单元线索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的变化?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2、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3、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解读】课标阐述: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标领会: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特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大阵营对峙。
通过分析战后形成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的根本原因是由美苏两国的对外战略所决定的,使学生提升对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原则的认识。
通过分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必然性及其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3.冷战的具体表现?
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练习:1.1946年2月22日乔治· 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在那里 (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 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 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 东西。”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 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B.应该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C.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D.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2.《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 于中国,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 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 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这场危机是指 A.越南战争 B.柏林危机 C.朝鲜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3.冷战的具体表现?
德国分裂
德国分裂 人类历史上 有过很多种阻挡 工事和分界线, 其中最有名的是 中国的万里长城。 她为什么能够屹 立成百上千年? 因为她保护了人 民,而柏林墙却 分离了人民。 ——普京
朝鲜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全面的“冷战” 1. 冷战?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2.冷战形成的过程?
探究:“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1959年的全球“冷战”形势
材料二:战争中满目疮痍的城市
材料三:“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击溃苏联 集团,瓦解社会主义阵营,赢得“冷战”胜利,制 订并实施了诸如遏制战略、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
变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
慑战略、以及隐蔽行动战略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战
政治: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华约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
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1.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影响。
【学习重点】重点:理解两极对峙格局背景;“冷战”从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到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建立的过程。
学习中觉得疑惑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梳理】一、两极格局背景-—从盟国到对手1。
框架:二战后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即_______ 体系。
2。
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苏联拥有强大的,并扩大了领土,成为一流强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和的头号强国.3.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的冲突:美国确立了的全球战略,企图苏联;苏联为了确保其东、西边界的安全,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也不甘示弱。
二、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1。
“冷战"开始(1)信号: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的“"演说(2)开始标志:美国总统____ ___(1947年3月)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冷战”概念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
【特点提醒】“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活动,是“冷战"的一种扩大。
3。
“冷战"形成过程美国苏联应对政治上“”提出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三、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1.表现:(1)欧洲:德国分裂:在苏、美、英、法分区占领之下,分别成立了西占区的“”和东占区的“”.(2)亚洲:①朝鲜半岛分裂: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占朝鲜半岛南北,成立了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组织“"侵略朝鲜,危害中国安全。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方式进行。首先,我会播放一段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结束后世界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二战后的世界会是一个怎样的格局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5.通过对冷战时期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事物发展观,让他们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相关资料,如历史图片、视频等。
2.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战后世界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格局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领导人,思考冷战时期的国家战略,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包括二战期间的反法西斯同盟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接着,我会详细讲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包括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关键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成果展示: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1)创设历史情境,利用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史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演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意义。
2.掌握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特点,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学会分析这些事件对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解读能力。
3.让学生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到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和全球格局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定信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对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缺乏深入认识。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对美苏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意识形态等方面有一定了解,但可能难以将其与国际关系演变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历史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1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2.教学内容:
(1)讨论两极对峙格局下美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探讨我国在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外交策略,如何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掌握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冷战时期的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深层原因、具体过程及影响可能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对我国在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外交政策及实践了解有限,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高一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尚需提高,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能力有待加强。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冷战时期的紧张局势和战争威胁感到担忧,对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还需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冷战政策的概念,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了解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分析其对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3.掌握我国在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外交政策及实践,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国际政治现象。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对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
第23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
军事
Hale Waihona Puke 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
3、评价 ①两强相争,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德分、朝争、越争、古弹) ②两强势力均衡,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③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④亚非拉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三、美国在亚洲的“热战” 1、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战 2、发动朝鲜战争(1950.6—1953.7) 3、发动越南战争(1955—1975年)
第二十三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1、体系背景:①世界:形成两大阵营 ②西欧: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 ③美国:资世界头强 ④苏联: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金枯竭, 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说过:“我的一边坐 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 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对抗主要手段: “冷战”(反苏反共反社,但不诉诸武力 )
3、“冷战”主要表现
美国
苏联
舆论
1946.3,丘发表反苏反共演 说,发出“冷战”信号。
政治
1947.3,“杜鲁门主义”提 出。“冷战”正式开始。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经济
马计划,以经济手段控制西 欧,进而联合西欧遏制苏联。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一、雅尔塔体系 1、体系背景:①世界:形成两大阵营 ②西欧: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 ③美国:资世界头强 ④苏联: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体系实质: 划分美苏势力范围(美苏两分天下)
3、体系演变: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4、体系结束: 苏东剧变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3课新课标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2.掌握两极对峙格局下国际关系的特点,包括冷战政策、热战事件等。
3.认识冷战时期的重要国际组织和会议,如北约、华约、联合国等,并了解它们在两极对峙格局中的作用。
4.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读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研究作业,如撰写论文、制作展板等,让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如内容、格式、提交时间等。
3.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5.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分组探究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冷战时期的紧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可能还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历史事件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
在教学资源方面,我充分利用网络、图书、多媒体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帮助他们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历史素养。同时,我还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讨论、实践中不断成长。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1
5.反思与评价:在课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同时,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这些案例亮点都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精心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通过这些亮点,我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这些亮点也体现了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专业用词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展。
2.通过播放冷战时期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以及他们之间的冷战。
3.以时事新闻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两极对峙格局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时事新闻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两极对峙格局的思考。例如,可以展示当前国际形势的新闻报道,让学生思考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秋)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两级格局对立的本质;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组织;德国的分裂和朝鲜半岛的分裂;越南战争等。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美苏之间的全球对峙局面在欧洲体现为“冷战”,在亚洲表现为非直接对抗状态下的局部热战。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2)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于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尤其是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战略,造成两级格局下的“冷战”对峙。
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2)“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对象分析】此部分学生在初中的课程中学习过,且与时事联系比较紧密,兴趣大。
但对于相关事务的背景了解及影响认知还比较浅显。
【教学过程】导入:日常生活中,两个人互相不理睬,但又不断绝关系,我们一般称之为什么?那么同学们知道冷战这个词的来源么?破题:冷战一词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
他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它指的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二战后为什么会出现冷战?它是如何形成的?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呢?由提问进入本课学习。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一个信号。
在二战的砖瓦废墟上铁幕降落下来,冷战拉开了序幕。
播放幻灯片出示名词解释:格局:局势,态势。
两极格局:以美国和苏联的两大集团在世界的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极格局产生的背景。
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1)、力量对比※※※资本主义世界1.西欧、日本:普遍衰落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重创了新兴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支配权。
战争结束时,西欧国家普遍存在财政危机,物资贫乏等问题,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片衰微破败的现象。
可以说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风光不再。
提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什么方面?2.美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出示:战后美国力量介绍:经济:工业产量占53.4%;黄金储备占74.5%,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出口贸易占32.4%;军事:武装部队300万;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政治:操纵联合国※※※社会主义世界1.苏联: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战后苏联力量介绍: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
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产12万门火炮、19390万发炮弹、3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
2.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2)对峙实质幻灯片出示材料: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从材料中看,美国战后有何野心?那么美国的野心是否能够得逞?为什么?幻灯片出示材料: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仅次于美国,但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
小结:实质:美国在妄图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道路上遭遇到苏联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存在差异的劲敌,所以对苏联必须采取强硬的遏制政策。
就这样,战时的盟友从共同对抗纳粹的威胁中解除出来后,变成了战后的对手。
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提问:双方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对抗的呢?(3)方式:冷战。
斗争就要战,通过外交斡旋、经济封锁、思想文化渗透、舆论攻击等等,但方式是冷的,相对于热的。
所以,冷战是(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是什么?(4)原因:大战刚歇,人心思定。
苏、美力量大致均衡。
二、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峙1、奠基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
2、形成◎美国――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提问:美国真的是慈善家吗?“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什么?1.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2.控制西欧,遏制苏联3.诱引东欧各国,孤立打击苏联。
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点,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
二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严重的经济状况势必引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
而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西欧左派和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强大。
这一切都使得美国忧心忡忡。
为了稳住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和政治上进一步控制西欧。
在杜鲁门的授意下,国务卿马歇尔抛出了“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
◎苏联――对于美国来自各方面咄咄逼人的遏制政策。
苏联方面的态度是如何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
得出结论:双方的根本分歧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调和的。
政治: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建立的交流情报和协调行动的组织。
它成立于1947年9月,1956年4月解散。
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美国诱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的意图虽没有实现,但却使苏联感到进一步加强对东欧地区控制的必要。
同时也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同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军事:华约1955年联邦德国加盟北约,苏联觉得再也不能视而不见了,于1955年,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我们前面说冷战是“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那是不是意味着“冷战”不会涉及与战争有关的任何军事行为呢?三、影响--- 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1.表现(1)德国分裂 19491945年6月,苏、美、英、法4国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分区占领德国,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区的制宪会议通过《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
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诞生。
德国正式一分为二。
(2)古巴导弹危机 19621959年1月,古巴革命在卡斯特罗领导下取得胜利,建立了共和国。
这使美国感到严重威胁。
1961年4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组织流亡分子入侵古巴,但仅48小时即告失败,而古巴也随即请求苏联给予经济和军事援助。
1962年8月和10月,美国的高空侦察机在古巴上空接连拍摄到苏联修建的导弹发射场照片,于是危机发生,大战一触即发。
此次危机终因苏联方面战略实力逊于美国被迫撤出而告结束;在整个危机过程中,双方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都运用了大量的外交手段相互攻击,最终没有给世界带来核战争的灾难,但是却让世界经历了一次异乎寻常的核恐惧。
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既能看到大国面对重大危机时应有的冷静与审时度势,又深深感受到大国控制世界可能带来的世界局势的瞬息万变。
提示学生自学“朝鲜半岛分裂”、“越南战争”出示世界地图:提问:为什么这些地区出现矛盾?为什么一些地区爆发的热战,一些地区采取“冷战”?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
在其争夺重点、心脏地区──欧洲,双方都在想方设法避免热战,在美国的家门口,古巴导弹危机虽然使核战争几近爆发,但仍然停止在战争边缘。
在解决上述危机时,双方虽都采用了相当程度的军事恐吓和威慑手段,但更多是通过外交斡旋、经济封锁、思想文化渗透、舆论攻击等各种手段处理问题。
只有在远东地区,两种势力集团之间才有了真正的军事交锋,大打出手,特别是美国一方表现出更加咄咄逼人的态势,直接出兵对苏联一方的势力开战,从而使两种势力集团达到局部地区的热战状态。
2、影响提示:两级格局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从德国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方面得出两级格局给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
积极: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冷战带来了一些地区国家的分裂和冲突。
冷战思维还在支配某些政治家的实践。
课后反思:本次汇报课吸取了上次汇报课思路不清晰的教训,在课件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
从课堂效果看,此项修整效果比较明显。
同时,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基础好,对美国采取的冷战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利于学生以世界意识去学习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