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有没有关系”创一招设计单

合集下载

初中角的大小教案

初中角的大小教案

初中角的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3. 能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角的定义和性质。

2. 角的大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角的大小换算。

2. 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角的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角,如钟表、自行车、教室里的角等。

2. 学生分享角的例子,引导发现角的存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2. 讲解角的性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学习角的表示方法: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角的概念和大小表示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角度、设计图形等。

2.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概念、性质和大小表示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角的定义、性质和大小表示方法,使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知识。

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第一章:角的概念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感受角的大小。

1.2 教学内容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角,加上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如用三角板上的角进行演示。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观察和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角的理解和观察。

1.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绘制不同大小的角,并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指出其中包含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第二章:角的度量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

让学生掌握度量角的大小,并进行角的度量。

2.2 教学内容度量角的方法:使用量角器,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读取另一条边的刻度。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2.3 教学活动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帮助,掌握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2.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一些给定的角,并记录下来。

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自行度量其中的角,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角的比较3.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掌握比较角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角的大小比较。

3.2 教学内容比较角的大小:通过观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

实际问题:解决一些需要比较角的大小的问题,如几何图形的构造、实际场景中的应用等。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来解决。

3.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一些给定的角的大小,并分享他们的比较方法。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来解决,并进行讨论。

第四章:角的分类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角,掌握角的分类。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分类以及量角器的基础知识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会用三角板中的角拼出各种类型的角。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于角的概念、分类和量角器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如何运用三角板中的角拼出各种类型的角。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3.交流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数学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圆规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房屋设计图中的角、自行车轮胎的角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微课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角的大小微课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角的大小微课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角的大小微课教学设计《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xxx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角的大小活动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知识类型:理论讲授型、实验操作型制作方式:录屏、拍摄、演示文稿、动画等。

预计时间:8分钟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前面我们共同认识了角,知道角由角由顶点和边组成,有的角大,有的角小,那么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哪?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角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动画,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1)目测法。

适用于可以直接看出大小的角。

(2)重叠法。

沿着一条边进行平移,观察另一条边,哪个边在外面,哪个角就较大,反之就较小。

(3)借助中间角比较大小。

(4)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在每个角的两条边截取相等的长度,量出两个点的距离,距离大的角就大,反之就小。

3、疑问: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1)数学王国里,红角和蓝角争得面红耳赤,原来它们都说自己大!(2)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张口一样大,一个是边长的红角,一个是边短的蓝角),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3)播放红角和蓝角争吵的过程,最后演示重叠法,两个角一样大!(4)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巩固练习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3.1角与角的大小比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七年级上册

《4.3.1角与角的大小比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七年级上册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练习,旨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和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关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作业内容(一)基本概念练习1. 填空题:给出不同度数的角,要求学生填写对应的角的名称(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2.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如“小于”、“大于”或“等于”。

(二)实际应用题1. 图形问题:在几何图形中找出不同类型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实际问题:设置生活中常见的角度问题,如测量桌角的角度、判断建筑物窗户的角度是否合适等。

(三)综合练习题1. 组合图形问题:在组合图形中找出所有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情境问题:设计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如测量角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并按照步骤进行解答。

3.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规范书写,步骤清晰,答案准确。

4.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的准确性、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书写规范程度等。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4.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建议,教师将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和解决。

通过以上就是《角与角的大小比较》的作业设计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加深对角的理解,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纠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办法和预防的策略

纠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办法和预防的策略

纠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办法和预防的策略
1、要解决“角的大小和边无关的长短无关”的现象时,应该采用主导与主体结合,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和谐发展,让学生的探究“角的大小和边长短”中有接受“角的大小和边长短”的方式进行。

在测量角的大小中提出具有探索角的边长短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展开“测量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长短”问题,直接告诉正确结论,姿态语言暗示“角的两条边长短”的正确结论等方法,学生又有测量,又有画、实践操作和质疑、解疑,又有合作交流等,对结论中的关键性语言都进行斟酌。

这样,师生在深层次的互动中,使学生智慧的火花得以碰撞,思维方式得以相互补充、思维品质得以提升,得出“角的大小和边无关的长短无关”的正确结论。

2、在教学中,对“角的大小和边无关的长短无关”的现象,应依赖动手操作与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角的大小通过画一画角,量一量角,边的长短和量角的直观认识角,然后交流探讨之中用出决策。

3、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边无关的长短无关”的现象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充分利用角的测量方法和边测量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测量中发现问题,产生悬念:为什么角的边长时、短时来测量角的度数时一样,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4、在教学“角的度量”时,要正确处理“角的大小和边无关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是学生探究学习必要的思维,是否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前,还是无关,要把学生带入思考的境地,让学生在测量角的大小,测量角的边延长和缩短,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得出结论。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大小,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完成填空:
a. 30°和45°
b. 60°和90°
c. 120°和150°
(2)从生活中找出三个例子,说明角的大小比较在实际中的应用。
2.提高拓展题:
(1)运用作辅助线法或角度加减法比较以下角的大小,并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a. ∠ABC和∠DEF,其中∠ABC = 100°,∠DEF = 80°,射线BC和射线EF平行。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角的定义及角的度量单位。
2.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建立角的分类概念,理解各类角的特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角度概念的抽象性: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并将其与具体图形联系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2.提出问题: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讨论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概念讲解:介绍角的定义,强调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并引导学生理解度数与角度大小的关系。
2.方法讲解:
a.直接比较法:通过观察两个角的大小,直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角的大小比较游戏、实际情境问题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变式和问题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b.作辅助线法:通过作辅助线,将两个角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角,从而比较它们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活动介绍1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

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老师:很好。

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从对象中抽象角度课件展示实物钟脸红围巾剪刀草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

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

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

这个角是什么样的?生1:尖锐的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物体周围有很多角。

在这里,角是来自对象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角是抽象,使学生能体验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它。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6 角的大小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6 角的大小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6角的大小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6节“角的大小”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初步概念后,进一步探究角的度量。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度量单位——度、角的计算方法以及角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仅与边的长短有关,更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单位和角的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仅与边的长短有关,更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学会用度作为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够正确计算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用度作为角的度量单位。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计算角的大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量角器,一张白纸,一些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角的概念:“在平面上有两条射线,它们相交形成了一个角,请问这个角的大小是多少?”让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还是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量角器去度量这些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用白纸和彩色笔制作一些角,并用量角器去度量它们的大小。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本章节的教学设计以“角的大小比较”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比较角的大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这一章节时,已经在小学阶段对角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感知能力。然而,对于角的精确测量和比较方法,以及角的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如果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你们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分类、测量方法和比较技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角的分类、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比较角的大小。谁能来说一说,我们今天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习题,巩固我们今天学习的角的分类和比较方法,注意在测量过程中提高准确性。"
2.结合生活实际,请同学们找出身边的三个物品,观察并测量它们之间的角度,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观察身边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小组合作任务:每组设计一道关于角的和差运算的题目,并给出解题步骤。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思维。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测量和比较任务。
“同学们,你们在测量和比较角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技巧或者规律呢?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如何更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
(四)课堂练习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是初中学段的一节重要数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运用角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材还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初步接触角的概念时,可能会将其与线段、射线等概念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角的概念,并能够区分角与其他几何图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难点: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够运用角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角的理解。

4.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练习教学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钟表、自行车轮胎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角。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简要介绍角的概念。

江苏版五年级下册角的定义教案

江苏版五年级下册角的定义教案

江苏版五年级下册角的定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角的定义,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3. 学生能够用量角器正确地量出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角的定义及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重点1. 角的定义。

2.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难点1. 学生能够用量角器正确地量出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如门角的形状。

2. 学生观察并描述角的特点。

二、探究角的定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并总结角的定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角的特征。

三、角的度量(10分钟)1. 教师介绍量角器的作用和用法。

2. 学生分组实践,用量角器量出不同角的大小。

四、巩固练(10分钟)1. 教师设计练题,让学生运用角的特征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角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

评价方法1. 课堂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情况。

2. 练题:学生完成练题,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教学材料1. 角的模型。

2. 量角器。

3. 练题。

教学工具1. 投影仪。

2. 电脑。

3. 白板。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

2. 探究角的定义:观察和操作,探索并总结角的定义。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三_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三_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三_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三文章内容由收集!《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课前一分钟: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高射炮打蚊子的游戏。

(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

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吗

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吗

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吗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张开程度有关。

角的大小取决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越大。

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角的定义
从一个端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符号
用“∠”来表示
角的计量单位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个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角的度量
用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端点,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齐角的一边,角的另一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角的大小。

角的分类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角的性质
角具有对称性,对称轴是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学1. 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师:(出示三小校门照片-主题图)走进我们整洁美丽的校园,隐藏着好多好多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的小旗子、长方形的匾额……这么多的图形就组成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角(板书),你能找到角吗?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互动雅学(一)角的特征教学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1. 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1)第一关:判断角。

出示红卡:第1题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请拿出红卡第一题独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汇报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第1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

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

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

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找、画、折、摆等形式,知道角的组成和画法。

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引入,创设漂亮的小房子,让孩子们找找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感兴趣,仔细观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1、找角。

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找身边的角与自己身体上的角,找到以后让学生用手摸,感觉角的特点。

2、认识图形。

抽象图形从直观到抽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认识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辨别角。

从而引出直角,认识直角。

3、折角。

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体验数学知识,摸摸自己的角,对角的形状有直观的感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制作活动角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拓展练习。

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学具准备两根硬纸条、图钉、圆形白纸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房子师:同学们,看这座小房子漂亮吗?那谁知道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大家看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另一种新的图形。

(课件抽象出角)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吗?(学生发挥想象)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棒。

这个同学所说的名称很接近数学家给它起的名称。

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新授(一)导出角的特点师:同学们,在这座小房子里藏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时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数学二年级)【教材简介】:《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平行四边形和线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主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的面上抽象出角的过程,初步感知角额特征,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随后的“试一试”,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通过旋转角的一条边,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认识到:把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边收拢,角就变小。

进而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大小跟它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想想做做”安排了5道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识别角,判断角的大小。

同时,学习了本节课也为后面的认识角,角的度量和分类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奠定基础。

【目标预设】: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的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角的直观认识。

难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理念】:1、从实际、实物出发,让学生建立角的抽象过程,逐步建立角的表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重视操作在学生认识图形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不断丰富对角的认识。

3、在辨别、比较中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从而发展数学思考。

【设计思路】:本节课我从低年级学生的爱玩游戏的特点出发,通过做游戏引入新知,接着自主探索新知,最后巩固新知。

因此,我做了如下设计:一、猜图游戏,引入新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招描述
通过从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说服力的角(两条腿叉开来是一个角),轻轻松松的很容易解决了这个教学多年的老大难。从而也启发了我,生活中的数学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
实施过程
师:其实,在大家的身上也藏着角呢!谁发现了?生:两条腿叉开来是一个角。师:下面咱们就做个游戏,看谁的反映灵敏?师:把你的角变大。(学生两腿叉开的角度变大)师:你的两腿变长了吗?生:没有。师:把你的角变小,再变小。(学生把两腿叉开的角度变小,再变小。)师:你的腿变短了吗?学生哈笑:没有啊,老师!师:游戏好玩吗?刚才,你的角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你的腿没有变长或变短?全体学生哄笑:没有。师:那你们说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还有关系吗?生异口同声:没有!师:对了,“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创一招设计单
妙招名称
身体上边不变的腿角
妙招针对的重难点问题学段学科来自教材版本章节针对的
重难点问题名称
低年级
数学
人教版
第三单元
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有没有关系
背景介绍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消化,而“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有没有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生争执。所以当一个的角的两边很短,一个角的两边很长,当我要求他们想办法使两角一样大,但仍会有部分学生坚持说这重合的俩角不等,原因两边长的角大。
进阶练习
1.基本练习
(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2)老师的三角形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形板上的直角大。()
2.提升练习: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3.拓展练习:在放大镜下看一个角,角会变大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