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29讲
离散数学格与布尔代数优秀课件
于是有 a∨(b∧c) ≤(a∨b)∧(a∨c) 。
由对偶原理得 a∧(b∨c)≥ (a∧b)∨(a∧c) 。
即 (a∧b)∨(a∧c)≤ a∧(b∨c) 。
b c d
由<A,≤>诱导的代数系统。B是A的
非空子集,如果∧
a
和∨在B上封闭,则 称<B, ≤>是<A, ≤>
b
c b
d
e
f e
的子格。
g
a
e
c
a
b f
c
g
d
<C,≤>是<A,≤>的子格。 <A,≤>
<B,≤> <C,≤>
而<B,≤>不是. b∧c=dB, (运算规则要从格<A,≤>中找)
二. 格的对偶原理
界,所以 a∨c≤b∨d。 类似可证 a∧c≤b∧d。 推论:在一个格中,任意 a,b,c∈A,如果b≤c,则
a∨b≤a∨c,a∧b≤a∧c。 此性质称为格的保序性。
3. ∨和∧都满足交换律。即 a∨b=b∨a,a∧b=b∧a 此性质由运算∨和∧的定义直接得证。
4. ∨和∧都满足幂等律。即 a∨a=a a∧a=a 证明:由性质1, a≤a∨a (再证a∨a≤a)
P’: a∨b≥a
{a,b}的最大下界≤a {a,b}的最小上界≥a
三. 格的性质
<A,∨,∧>是由格<A,≤>诱导的代数系统。a,b,c,d∈A 1. a≤a∨b b≤a∨b a∧b≤a a∧b≤b
此性质由运算∨和∧的定义直接得证。 2.如果a≤b,c≤d,则 a∨c≤b∨d,a∧c≤b∧d。 证明:如果a≤b,又b≤b∨d,由传递性得 a≤b∨d, 类似由c≤d, d≤b∨d,由传递性得 c≤b∨d, 这说明b∨d是 {a,c} 的一个上界,而a∨c是 {a,c} 的最小上
离散数学教程PPT课件
例(1)p q r (2)r q p q p
第23页/共292页
1.2 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 p q) r
p:2是素数,q:3是偶数,r:2是有理数 p:2是素数,q:3是偶数,r:2是无理数
例2.等值等价式p q p q q p
等值演算的应用: 1.验证等值式 ( p q) ( p r) p (q r) 2.判定公式的类型 ( p q) p q,( p ( p q)) r, p ((( p q) p) q) 3.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判断问题
甲、已、丙3人根据口音对王教授是哪人进行了判断: 甲说:王教授不是苏州人,是上海人 已说:王教授不是上海人,是苏州人 丙说:王教授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杭州人
例:1.如果3+3=6,那么雪是白的。 2.除非我能工作完成了,我才去看电影。 3.只要天下雨,我就回家。 4.我回家仅当天下雨。 p→q的逻辑关系为q是p的必要条件或p是q的充分条件。
第15页/共292页
1.1 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5).等价词 由命题p、q和 组成的复合命题记作p q,读作“p当且仅当q”。 是自然语言中的“充要条件”,“当且仅当”的逻辑抽象。
1.3 命题公式的等值式
定义1.设A和B是两个命题公式,若A B为重言式, 则称公式A, B是等值的公式,记作A B。
例1.证明(p q) (q p); p p p.
注意: 和 的区别 是公式间的关系符号,如:p q 是命题联结词.p q
第28页/共292页
1.3 命题公式的等值式
1.1 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例:1)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大。 例 q2:): 22p6:6海 9洋 9。 。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大。 r3:)火火星星上上有有生生命命。。 s4:)三三角角形形的的内内角角和和等等于 于118800。 。 55))你你喜 喜欢 欢数学吗吗?? 66))我我们 们要 要努 努力力学学习习。。 77))啊啊, ,我 我的 的天天哪哪!! 88))我我正 正在 在说 说谎 谎。。
离散数学第二版最全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离散数学第二版最全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电气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学习离散数学的同学们来说,课后习题的解答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您提供离散数学第二版的最全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开始讲解具体的习题答案之前,让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
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代数结构等几个部分。
集合论是离散数学的基础,它研究集合的性质、运算和关系。
在集合论的习题中,常见的问题包括集合的表示、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等)、集合的包含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数等。
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设集合 A ={1, 2, 3},B ={2, 3, 4},求 A ∪ B 和A ∩ B。
答案是:A ∪ B ={1, 2, 3, 4},A ∩ B ={2, 3}。
这是因为并集是包含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而交集是同时属于两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和证明的工具,它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在数理逻辑的习题中,需要掌握命题的符号化、逻辑公式的等价变换、推理规则的应用等。
比如,给出这样一个命题:“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不去公园”,将其符号化。
我们可以设“今天下雨”为 P,“我去公园”为 Q,那么这个命题可以符号化为P → ¬Q。
图论是研究图的性质和应用的分支。
图的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交通运输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图论的习题常常涉及图的表示、顶点的度、路径、连通性、图的着色等问题。
假设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无向图有 10 个顶点,每个顶点的度都为 6,求这个图的边数。
根据顶点度数之和等于边数的两倍这个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边数为 30。
代数结构则包括群、环、域等概念,在这部分的习题中,需要理解和运用代数结构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些习题的详细解答。
例 1:设集合 A ={x | x 是小于 10 的正奇数},B ={x | x 是小于 10 的正偶数},求 A B。
离散数学讲义
NO.1 说谎者悖论(1iar paradox or Epimenides’ paradox) 最古老的语义悖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伊壁孟德 所创的四个悖论之一。是关于“我正在撒谎”的悖论。具 体为:如果他的确正在撒谎,那么这句话是真的,所以伊 壁孟德不在撤谎,如果他不在撒谎,那么这句话是假的, 因而伊壁孟德正在撒谎。
其内容较广,主要包括数理逻辑、 集合 论、图论、代数结构等四个基本部分。
7
什么是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将日常的概念、判断、 推理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用数学方法 进行思维。其目标是掌握严密的思维 方法、严格证明的推理能力和演算能 力,掌握处理各种具有离散结构的事 物的描述工具与方法,适应学习其他 专业课程的各种需要,为学习其它计 算机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12
1-1 命题及其表示法
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语句。
例:‘中国是一个国家’, ‘9为素数’。
原子命题:不能分解成更简单的陈述语 句的命题。
复合命题:由连结词、标点符号和原子 命题复合构成的命题。
一般用字母“T”表示“真”,“F”表示 “假”。也经常用“1”表示“真”, “0”表示“假”。
2
课程概况
选修课/必修课:选修 周学时:3(学时) 上课周:1-16周 总学时 数理逻辑(14学时)
第一章 命题逻辑(8) 第二章 谓词逻辑(6)
第二篇 集合论(12学时)
第三章 集合(4) 第四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8)
第四篇 图论(14学时)
第七章 图论(8) 第八章 一些特殊图(4) 第九章 树 (2)
19
NO.2 伊勒克特拉悖论(Eletra paradox) 逻辑史上最早的内涵悖 论。由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提出。它的基本内容是:伊勒克 特拉有位哥哥奥列斯特回家了.尽管伊勒支持拉知道奥列 斯特是她的哥哥.但她并不认识站在她面前的这个男人。 写成一个推理.即: 伊勒克持拉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是她的哥哥。 伊勒克持拉知道奥列期特是她的哥哥。 站在她面前的人是奥列期特。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离散数学简介1.1 离散数学的定义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分支。
离散数学与连续数学相对,主要研究对象是集合、图、逻辑等。
1.2 离散数学的应用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习离散数学能够为编程、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章:集合与逻辑2.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明确定义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2.2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集合的幂集、子集、真子集等概念。
2.3 逻辑基本概念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逻辑联结词:与、或、非等。
逻辑等价式与蕴含式。
第三章:图论基础3.1 图的基本概念图是由点集合及连接这些点的边集合组成的数学结构。
图的表示方法:邻接矩阵、邻接表等。
3.2 图的基本运算图的邻接、关联、度等概念。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3.3 图的应用图在社交网络、路径规划、网络结构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习图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第四章:组合数学4.1 排列与组合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有序组合。
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无序组合。
4.2 计数原理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
函数:求排列组合问题的有效工具。
4.3 鸽巢原理与包含-排除原理包含-排除原理:解决计数问题时,通过加减来排除某些情况。
第五章: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5.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关注命题及其逻辑关系。
命题逻辑的基本运算:联结词、逻辑等价式、蕴含式等。
5.2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推广,引入量词和谓词。
谓词逻辑的基本结构:个体、谓词、量词、逻辑运算等。
5.3 谓词逻辑的应用谓词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用于描述和验证程序正确性。
学习谓词逻辑能够提高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组合设计6.1 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组合设计是指从给定的有限集合中按照一定规则选取元素,构成满足特定条件的组合。
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PPT课件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
子群判定定理2
定理10.6 (判定定理二) 设G为群,H是G的非空子集. H是G的子群当且仅当a,b∈H 有ab1∈H.
证 必要性显然. 只证充分性. 因为H非空,必存在a∈H. 根据给定条件得aa1∈H,即e∈H. 任取a∈H, 由e,a∈H 得 ea1∈H,即a1∈H. 任取a,b∈H,知b1∈H. 再利用给定条件得a(b1) 1∈H,即 ab∈H. 综合上述,可知H是G的子群.
13
10.2 子群与群的陪集分解
定义10.5 设G是群,H是G的非空子集, (1) 如果H关于G中的运算构成群,则称H是G的子群, 记作
H≤G. (2) 若H是G的子群,且HG,则称H是G的真子群,记作
H<G.
例如 nZ (n是自然数) 是整数加群<Z,+> 的子群. 当n≠1时, nZ是Z的真子群.
11
实例
例 5 设G是群,a,b∈G是有限阶元. 证明
(1) |b1ab| = |a|
(2) |ab| = |ba|
证 (1) 设 |a| = r,|b1ab| = t,则有
(b1ab)r (b1ab)(b1ab)...(b1ab)
r个
b1arb b1eb e
从而有t | r. 另一方面,由 a = (b1)1(b1ab)b1可知 r | t. 从而 有 |b1ab| = |a|.
实例: <Z,+>和<R,+>是无限群,<Zn,>是有限群,也是 n 阶群. Klein四元群是4阶群. <{0},+>是平凡群. 上述群都是交换群,n阶(n≥2)实可逆矩阵集合关于矩阵乘法 构成的群是非交换群.
5
群中元素的幂
《离散数学讲义》课件
离散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事件在有限或可数无限的可 能结果集合中发生的概率的数学工具。
离散概率分布的种类
常见的离散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 分布等。
离散概率分布的应用
离散概率分布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领域 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过 程,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一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种类型。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应 用
在统计学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常用的 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推断总体特征和比较不 同总体的差异。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的统计方法。
《离散数学讲义》ppt课件
目 录
• 离散数学简介 • 集合论 • 图论 • 离散概率论 • 逻辑学 • 离散统计学 • 应用案例分析
01
离散数学简介
离散数学的起源和定义
起源
离散数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数学研 究,最初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 问题,如组合计数和图论问题。
定义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如集合、 图、树、逻辑等)的数学分支,它不 涉及连续的变量或函数。
联结词:如与(&&)、或(||)、非(!)等,用 于组合简单命题。
03
04
命题公式:由简单命题通过联结词组合而 成的复合命题。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
05
06
肯定前件、否定后件、析取三段论、合取 三段论等推理规则。
谓词逻辑
个体词
表示具体事物的符号。
离散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配套PPT课件_屈婉玲_耿素云_张立昂ch
离散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配套PPT课件介绍本文档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离散数学》第二版的配套PPT课件的简介。
透过课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离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课件的作者包括屈婉玲、耿素云和张立昂等离散数学领域的专家,他们精心设计了课件的内容和布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内容概述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研究离散的数学结构和离散对象之间的关系。
离散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计算机科学、密码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散数学》第二版的配套PPT课件涵盖了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集合论、逻辑、关系、图论、计数原理等。
课件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图示、例子和练习等形式来理解和掌握离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课件还提供了一些附加材料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离散数学的相关内容。
课件特点1.系统性:课件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学习离散数学的不同方面。
2.可视化: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示和示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离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3.互动性:课件中设置了各种练习和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4.实用性:课件中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将离散数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
使用指南学生可以使用任何支持Markdown文本格式的编辑器来打开和阅读本课件。
在阅读的同时,建议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课件中的问题,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课件中的章节进行学习。
附加材料《离散数学》第二版的配套PPT课件还提供了一些附加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离散数学的相关内容。
这些附加材料包括参考资料、习题解答和扩展阅读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附加材料进行阅读。
结语《离散数学》第二版的配套PPT课件是学习离散数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它通过图示、例子和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离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离散数学课件第一章
图的连通性
04
CHAPTER
逻辑基础
命题逻辑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命题、真值和逻辑运算,通过这些基本概念可以表达和推理复杂的命题关系。
命题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自动化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是形式化方法的重要基础。
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之间关系的逻辑分支,主要涉及命题的否定、合取、析取、蕴含等基本运算。
命题逻辑
详细描述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等。并集是指两个或多个集合合并为一个新的集合,包含所有元素;交集是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去掉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剩余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这些运算在离散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词
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基数是指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鸽巢原理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集合论
图论是研究图(由节点和边构成的结构)的数学分支,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科。
图论
逻辑是离散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推理的形式和规则,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础。
逻辑
组合数学是研究计数、排列和组合问题的数学分支,它在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组合数学
离散数学的研究内容
02
CHAPTER
离散数学课件第一章
目录
绪论 集合论基础 图论基础 逻辑基础 组合数学基础
01
CHAPTER
绪论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对象(如集合、图、树等)的数学分支,它不涉及连续的量或函数。
离散数学的定义
离散数学的起源
离散数学的特点
离散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数学,如欧几里得几何和数论。
离散数学强调结构、关系和组合,而不是连续性和微积分。
数学离散数学PPT课件
第22页/共41页
表 1.7 -1 含有量词的永真公式概要表
第23页/共41页
谓词演算规则
1、代入规则 2、替换规则 3、对偶原理
第24页/共41页
1. 代入规则
(i)自由个体变元的代入:在一公式中, 任一自由个体变元 可代以另一个体变元, 只需该个体变元出现的各处都同样代入, 且代入的变元不允许在原来公式中以约束变元出现。 例: 在公式xP(x, y)∨Q(w, y)中, 将y代以z, 则得xP(x, z)∨Q(w, z), 将y代以w, 则得xP(x, w)∨Q(w, w)。 所得公式称为原公式的代入实例。
1.后边的r个自由变元 不允许在原公式中以约束变元出现; 2. F(x1,x2, …, xn)中的变元也不允许在代入的公式中以约束变元 出现。
第26页/共41页
例: (a) 对公式(P→Q) (P∨Q)中的P代以xP(x), Q代以S(x), 得
(xP(x)→S(x)) (xP(x)∨S(x))
Q4
xP(x) xQ(x)
E14
第31页/共41页
(b) 证明
x(P(x) Q(x)) x(R(x) Q(x)) (R(x) P(x))
证: 根据CP规则, 上式等价于
x(P(x) Q(x)) x(R(x) Q(x)) (R(x) P(x))
而 x(P(x) Q(x)) x(R(x) Q(x))
离散数学es us规则
离散数学es us规则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离散数学里的 ES 和 US 规则。
先来说说啥是 ES 规则哈。
ES 规则呢,简单说就是存在指定规则。
啥意思呢?就是当我们知道存在某个东西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咱就能把这个具体的东西给指出来。
比如说,咱知道“存在一个数 x ,使得x + 5 = 10”,那通过 ES 规则,咱就可以指定说这个 x 就是 5 。
但这里有个要注意的地儿哈,可不能随便乱指定,得按照前面给定的条件来。
再讲讲 US 规则。
US 规则就是全称指定规则。
比如说“所有的猫都有爪子”,那通过 US 规则,咱就能说随便一只猫,比如小花猫,它肯定有爪子。
不过呢,这指定的对象得是符合全称条件里说的那种。
那为啥要有这俩规则呢?其实啊,就是为了让咱们能在推理的时候更有条理,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比如说,要是没有 ES 规则,那有时候我们知道有东西存在,但就是没法具体去操作它,推理就卡壳啦。
而没有 US 规则的话,那对于那些普遍适用的情况,我们就没法一个个具体去分析,也没法得出准确的结论。
咱再说说使用这俩规则的时候要小心啥。
用 ES 规则的时候,可别指定了一个不符合条件的东西,那推理就错得离谱啦。
用 US 规则的时候,也不能瞎指定一个跟条件不搭边的对象,不然得出的结论肯定不对。
总之呢,离散数学里的 ES 和 US 规则就像是我们解题的小帮手,但咱们得用对它们,才能顺顺利利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可别小瞧这俩规则,好好掌握,能让咱们在离散数学的世界里畅游无阻哟!好啦,关于离散数学的 ES 和 US 规则就说到这儿,希望大家都能搞明白,加油!。
离散数学幂集的求法
离散数学幂集的求法
嘿,同学们,今天咱就来讲讲离散数学幂集的求法。
那什么是幂集呢?简单来说,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幂集就是由这个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
比如说,有个集合 A={1,2,3},那它的幂集呢,就是包含了 A 本身,还有空集,以及只包含 1 的子集,包含 2 的子集,包含3 的子集,包含 1 和 2 的子集,包含 1 和 3 的子集,包含 2 和 3 的子集,这么一说是不是就清楚多啦。
那怎么求幂集呢?咱可以一步一步来。
还是拿刚才那个例子,先写出空集,这肯定是子集吧。
然后呢,单独的元素 1 是子集,2 是子集,3 也是子集。
接着两两组合,1 和 2 组成子集,1 和 3 组成子集,2 和 3 组成子集。
最后就是集合 A 本身啦。
这样就把幂集完整地求出来了。
再举个例子吧,集合 B={a,b,c,d}。
那它的幂集呢,空集得有吧,然后单个字母的子集 a,b,c,d。
两两组合的子集,ab,ac,ad,bc,bd,cd。
三个字母组合的子集,abc,abd,acd,bcd。
最后就是 B 本身啦。
大家看,求幂集其实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把所有可能的子集都找出来。
这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往上加,最后就搭成了完整的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幂集也很有用哦。
比如说在计算机科学里,处理一些集合相关的问题时就会用到。
还有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经常会涉及到幂集的概念和计算。
离散数学幂集的求法并不难,只要大家掌握了规律,多练习练习,就肯定能掌握好。
同学们,加油哦!相信你们都没问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小于30 30条边的简单平面图至少有一个结点度 例4 证明小于30条边的简单平面图至少有一个结点度 数小于等于4 数小于等于4。
证明: 证明:(反证法
)
握手定理 定理7 定理7-5.3
9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定义7 定义7-5.3
。 r1 v1
v7 r2
。
v5 。
4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定理7 5.2(欧拉定理) 定理7-5.2(欧拉定理)
设有一个连通的平面图G 共有v个结点、 条边和r 设有一个连通的平面图G,共有v个结点、e条边和r 连通的平面图 个面, 成立。 个面,则欧拉公式 v-e+r=2 成立。 为一孤立结点图, v=1,e=0,r=1,故 证:(1) 若G为一孤立结点图,则v=1,e=0,r=1,故v-e+r=2 成立。 成立。 为一条边, v=2,e=1,r=1,故 e+r=2成立 成立。 (2) 若G为一条边,则v=2,e=1,r=1,故v-e+r=2成立。 条边时,欧拉公式成立, =2。 (3) 若G为k条边时,欧拉公式成立,即vk-ek+rk=2。下面 考察G k+1条边时的情况 条边时的情况。 考察G为k+1条边时的情况。 条边的连通图上增加一条边,使其仍为连通图, 在k条边的连通图上增加一条边,使其仍为连通图,只 有两种情况: 有两种情况: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对偶图与着色——平面图的应用 7-6 对偶图与着色 定义7 定义7-6.1
给定平面图G=<V,E>,它具有面F 给定平面图G=<V,E>,它具有面F1,F2,……,Fn,若有图 平面图G=<V,E> ,F 满足下列条件: G*=<V*,E*>满足下列条件: (a)对于图G的任一面Fi ,内部有且仅有一个结点vi*∈V* 。 内部有且仅有一个结点v (a)对于图G的任一面F 对于图 (b)对于图G的面Fi,Fj的公共边界ek,存在且仅存在一条边 (b)对于图G的面F 的公共边界e 对于图 使得e ek*∈E* ,使得ek*=(vi*,vj*),且ek*与ek相交。 相交。 (c)当且仅当ek只是一个面Fi的边界时,vi*存在一个环ek*和 (c)当且仅当e 只是一个面F 的边界时, 存在一个环e 当且仅当 相交。 ek相交。 则称是G*图G的对偶图。 则称是G 对偶图 显然, 也是图G 对偶图 显然, G也是图G*的对偶图。
无限面
v2 。
r4 r3 。 v3 v 。4 v6
。 r1 v1
v7 r2
。
面的边界的回路长度,称 面的边界的回路长度, 作该面的次数 记为deg(r) 次数, 作该面的次数,记为deg(r)
v5 。
3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定理7 定理7-5.1
一个有限平面图,面的次数之和等于其边数的两倍。 一个有限平面图,面的次数之和等于其边数的两倍。 有限平面图 证: 因为任何一条边,或者是两个面的公共边, 因为任何一条边,或者是两个面的公共边,或者在一 个面中作为边界被重复计算两次, 个面中作为边界被重复计算两次,故面的次数之和等于 其边数的两倍。 其边数的两倍。 v2 。 r4 r3 。 v3 v 。4 v6
点内同构的子图。 点内同构的子图。 的子图
在2度结
。 。 。 。 。
。 。 。
。 。 。
10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下图为非平面图。 例5 证明下图为非平面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证明1 应用结论e k(v-2)/(k-2)。 证明1:应用结论e ≤ k(v-2)/(k-2)。 证明2 Kruatowski定理 证明2:应用Kruatowski定理
给定两个图G 如果它们是同构的, 给定两个图G1和G2,如果它们是同构的,或者通过反复插 入或删除度为2的结点后, 同构, 入或删除度为2的结点后,使G1和G2同构,则称该两图是 在2度结点内同构的。 度结点内同构的
定义7 5.4(Kruatowski定理) 定义7-5.4(Kruatowski定理) 定理 一个图是平面图当且仅当它不包含与K5或K3,3
19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2)G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有且仅有一条路。 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有且仅有一条路。 中无回路且m=n m=n(3)G中无回路且m=n-1。 证明: 证明:(2) (3) 中无环, G中无环,否则存在环的结点与其自身之间存在长度为 的两条路,与已知矛盾; 中存在长度大于等于2的圈, 0和1的两条路,与已知矛盾;若G中存在长度大于等于2的圈, 则圈上各点之间都存在两条不同的路径,与已知矛盾。 则圈上各点之间都存在两条不同的路径,与已知矛盾。故G 无回路。 中无回路。 当G是平凡图时,m=n-1显然成立。 是平凡图时,m=n- 显然成立。 ,m=n 设当n=k(k≥1)时也成立, n=k+1时 n=k(k≥1)时也成立 e=(u,v)为 设当n=k(k≥1)时也成立,当n=k+1时,设e=(u,v)为G中 一条边,由于G中无回路,所以G 为两个连通分支G 一条边,由于G中无回路,所以G-e为两个连通分支G1,G2.设 (i=1,2)分别为 中的结点数和边数,很明显n <k,由 分别为G ni,mi (i=1,2)分别为G1i中的结点数和边数,很明显ni<k,由 归纳假设知m 1,则 1+1=n归纳假设知mi= ni-1,则m= m1+m2+1=n1-1+n2-1+1=n-1
*定理7-6.3 定理7
任意平面图G最多是5 色的。 任意平面图G最多是5-色的。
16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7-7 无向树及其性质 定义7 定义7-7.1
连通无回路的无向图称为无向树,简称树,常用T表示树。 连通无回路的无向图称为无向树,简称树 常用T表示树。 无向树 平凡图称为平凡树。 平凡图称为平凡树。 平凡树 若无向图G至少有两个连通分支,则称G 森林。 若无向图G至少有两个连通分支,则称G为森林。 在无向树中,度为1的结点称为树叶,度数大于或等于2 在无向树中,度为1的结点称为树叶,度数大于或等于2 树叶 的结点称为分支点或内点。 的结点称为分支点或内点。 分支点 。 。 。 。 。 。。 。 。 。 。
12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 。 。 。 。 。 。
13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定义7 定义7-6.2
如果图G的对偶图G 同构于G 则称G 自对偶图 如果图G的对偶图G*同构于G,则称G是自对偶图。 证明:对自对偶图G e=2v证明:对自对偶图G有e=2v-2. 显然, 显然, 平面图着色问题就转换为对邻接结点着不同色的问 题。 对于图G着色时,需要的最少颜色数称为G的着色数, 对于图G着色时,需要的最少颜色数称为G的着色数,记作 x(G)。 x(G)。
故结论成立。 故结论成立。
6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定理7 定理7-5.3
设G是一个有v个结点e条边的连通简单平面图,若v≥3, 是一个有v个结点e条边的连通简单平面图, v≥3, e≤3v则e≤3v-6。 v=3,e=2时 显然成立。 对于无限面而言) 证:当v=3,e=2时,显然成立。(对于无限面而言) 除此之外,设连通简单平面图G的面数为r e≥3,则每一 除此之外,设连通简单平面图G的面数为r,若e≥3,则每一 面的次数不小于3 由前面定理知各面数之和为2e 2e, 面的次数不小于3,由前面定理知各面数之和为2e,因此 2e ≥ 3r 代入欧拉定理: 代入欧拉定理:v-e+r=2 二式结合得: e≤3v二式结合得: e≤3v-6
提示:此定理可作为判定某图G是平面图的必要条件, 提示:此定理可作为判定某图G是平面图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7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Hale Waihona Puke 例3。判断下图是否为平面图。 判断下图是否为平面图。
。
。
。
。
。 。 。
K5
。
。
。K3,3
证明: 不是平面图。 反证法) 证明:K3,3不是平面图。(反证法)
。 。
。 Q 。
Q1 a
2
。 。
Q1
。 。 。
b
。Q 。
2
5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是每个面至少由k(k≥3) k(k≥3)条边围成的连通 例1:证明若G是每个面至少由k(k≥3)条边围成的连通 平面图, k(v-2)/(k-2)。 平面图,则e ≤ k(v-2)/(k-2)。
第 四 部 分
第廿九讲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7-5 平面图 定义7 定义7-5.1
设G=<V,E>是一个无向图,如果能够把G的所有结点和边画 G=<V,E>是一个无向图,如果能够把G 是一个无向图 在平面上,且使得任何两条边除了端点外没有其他的交点, 在平面上,且使得任何两条边除了端点外没有其他的交点, 则称G是一个平面图 平面图。 则称G是一个平面图。
。 。
。
15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定理7 定理7-6.1
对于n个结点的完全图K )=n。 对于n个结点的完全图Kn,有x(Kn)=n。 证明: 证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