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07 含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7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7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7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曹雪芹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首词塑造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作为封建阶级叛逆者贾宝玉的形象,他的所谓乖张不过是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罢了,寄寓了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深刻批判和对保持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的赞美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试分析这首词中“那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2025届广东省江门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江门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江门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其实父亲的口味重,和他半口假牙有关。

,,,。

,即便是身边最亲的人。

①且不时有杂物卡进假牙里,便会异常难受,但也少听他抱怨。

②不仅牺牲了原本无事的健康齿,还大片遮盖了上颌③以前牙医技术真有些暴横,常为了安装几颗假牙④这和他晚年喜吃咸辣及糜烂的食物有关⑤他很少为自己的不舒服扰人,不到严重地步是不会让人知道的⑥这让味觉迟钝许多,不是弄到胃口大坏,就是口味愈来愈重A.①②④③⑥⑤B.①⑤④②⑥③C.③②⑥④①⑤D.③⑥⑤④①②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落:笋壳落掉。

②长竿:新竹。

③茂陵: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

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虞奕字纯臣。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卷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卷

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汉服分为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两个历史阶段。

古代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行“剃发易服”政策而消亡,是自成一体的服饰文化体系;现代汉服是现代继承古代汉服基本内容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

之所以划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部分,是因为历史造成的中断,不仅有民族服装属性的消失,还有现代化进程导致的传统断裂,双重断裂导致很多人对“汉服”这一概念产生误读,特别是在民族性和传统性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风俗习惯的力量远远大于历史记忆,汉服在现实和历史记忆中都消失已久,与其他民族服装的一脉相承形成鲜明对比,使很多人认为只有其他民族才有民族服装。

在多民族的中国社会里,民族服装是其他民族最重要和醒目的标识之一,往往可以成为少数民族的身份标识和民族认同的象征,这是汉族所不具有的。

清初的“剃发易服”政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消解了黄帝以来的“衣冠之治”,也中断了汉服作为汉族唯一服饰的属性。

汉族服饰从生活世界中消失,更不再作为国家公服、仪式礼服,只是在特定人群和场合中保留了部分结构和元素。

与此同时,承载汉服记忆的穿着群体发生了变化,汉服由“汉民族服饰”解构为“古人的服装”。

这也导致汉服的样式对当代人来说显得陌生,甚至被当作戏服、和尚服等特定群体的着装,而近日一些韩国网友竟认为“汉服源于韩服”。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社会向现代转型,非西方文明国家的传统服饰都经历了应用场景的转换。

日本和服与韩国韩服尽管不再是本民族的唯一服饰,但可以应用在仪式、节日等重要场景。

而汉服在三百余年前的消失,导致它错过了现代演化的可能历程,一些人视之为被现代化、全球化淘汰的前工业时代产物。

(摘编自杨娜《现代汉服:在重构中传承》)材料二: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

江门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江门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江门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7·白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德研究人员破解北京雾霾形成之谜①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这一发现凸显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对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②近年来,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频发。

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绝对贡献上、重污染期间硫酸盐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质量占比可达20%,是占比最高的单体;在相对趋势上,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

因此,硫酸盐的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

③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程雅芳教授等人当天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运用外场观测、模型模拟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发现,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

颗粒物结合水是指PM2.5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潮解所吸附的水分。

④该结论与通常认为的硫酸盐形成机制有较大不同。

现有基于欧美等地区的经典大气化学理论认为:硫酸盐主要是在云水环境中形成,由于云中的液态水含量远高于颗粒物结合水,通常高出1000到10万倍,所以与云水中的硫酸盐生成反应相比,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可以忽略;理论计算还显示,在云水反应路径中,二氧化氮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盐这一路径的贡献也可忽略不计。

⑤而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一方面,由于颗粒物浓度大幅上升及静稳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较高等原因,颗粒物结合水含量远高于经典情景,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总量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重度雾霾期间二氧化氮浓度为经典云水情景下的50倍以上,这直接改变了二氧化氮氧化路径的相对重要性。

广东江门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月模拟考试试题7含答案

广东江门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月模拟考试试题7含答案

江门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七)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端午节的文化事象节日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由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在历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日子.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

如果究其产生原因,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一)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二)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所采取的祈福禳灾措施;(三)对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信仰而形成的祭祀活动。

“夏至”是中华民族对天文学的伟大发现;“夏历”是把阳历和阴历巧妙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这三点,使端午这个节日塑造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

“龙”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

这样深邃的思想必须体现到具体人物上才能生动具体,于是各地区就选择了不同代表人物,以便使这种精神人格化。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有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五大节日传说人物。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因看到国家沦亡而悲愤投河自杀。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遭到佞臣的诬陷被逼自杀,也是一位悲剧型政治家。

陈临是苍梧太守,组织人民开沟设堤,疏导积水解决水患,因公殉职在水利工地,受到人民赞扬等等。

从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先贤人物事迹来看,端午节的节日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感情寄托、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精神旗帜。

节日虽然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应对措施,但节日的发展是靠历史积淀下的人文精神.端午的节日精神最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对人自身的生命关怀;通过不断的发展,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

广东省江门市高三语文毕业班3月模拟考试试卷

广东省江门市高三语文毕业班3月模拟考试试卷

广东省江门市高三语文毕业班3月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各类翻拍剧。

统计显示,《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9次;而一些爱情、都市、励志类的当代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

当然,翻拍本身无可非议。

经典有值得被不断回望的价值,但好的翻拍应该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者应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新的创造,赋予作品新的内涵,让经典作品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与一代一代的受众产生新的心灵碰撞、情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翻拍本身是重现经典甚至再造经典的过程。

其实,翻拍是一件难事。

原作,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再加上观众的“回忆滤镜”,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需要付出更多的匠心与努力。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成本。

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拍是艺术的再创作,创作人员不能在亦步亦趋中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了自己。

对经典多一些敬畏,对观众多一些诚意,对作品多一些感情,才是创作应有的态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一而足共享妙语连珠束缚B . 不一而足共鸣妙语连珠桎梏C . 层出不穷共享脍炙人口桎梏D . 层出不穷共鸣脍炙人口束缚(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和热度B . 已经有了故事,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或热度C . 不用重新创作剧本,因为已经有了故事,进而观众基础也就有了,甚至自带热度D . 观众基础已经有了,故事也已经有了,所以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且自带热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1. 2016年台风再次重创台湾,请你拟一条以“抗风救灾献爱心”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语言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杂志社欲新办一种面向中学生的刊物《中学生学语文》,请你为它写一条广告语。

要求不超过30个字。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广告词的拟写方法总体要求:内容浅显,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简洁易记。

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朴实自然。

(2)借用修辞手段。

(3)注意音韵节奏。

答案学语文,你想登堂入室吗?阶梯就在这里!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2分)“十二五”期间,全国妇联与政府部门联手加强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推动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完成了三个目标,即培训200万下岗失业妇女,为200万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多渠道帮助20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

同时建立了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组织了妇女创业师资培训班,发放了妇女创业循环资金,总结推广妇女创业孵化器、小额贷款助创业等经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拓展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层次和创业领域。

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

广东省2022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22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22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广东一模)语文试题★启用前注意保密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语文模拟测试(一)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启用前注意保密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按照L.维特根斯坦的说法,语言体现了人们在世界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对于世界的解释和态度。

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活动中,创造性地发明并使用了“风”这一汉字,并在其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赋予“风”字繁多的衍生义、派生义、象征义、假借义、隐喻义,从而形成了一个由“风”字构成的活力充盈、生机盎然的“语义场”。

“风”的本义指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即刮风下雨的“风”、风吹日晒的“风”。

殷商卜辞中有许多关于风的记载,表明我们的古人对风的习性已经有了全面的把握。

风有空间性,即“八方之风”;民有时节性,即“四季之风”。

不同方向、不同李节的风性质不同,对植物和动物生长的盛衰、损益也大为不同。

中国古代社会作为一个早熟的农业社会,对于自然界的风有着悉心周到的观察、揣摩和理解。

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

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

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

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朝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了。

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

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就在于他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的高度统,完成了雄浑、端庄的新体楷书创作,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B . 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是汉字,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也是汉字C .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D . 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典型化浑然天成含蓄创立B . 典型化应运而生宛转树立C . 规范化应运而生含蓄树立D . 规范化浑然天成宛转创立(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 . 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C . 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 . 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也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江门市高三语文毕业班3月模拟考试试卷

江门市高三语文毕业班3月模拟考试试卷

江门市高三语文毕业班3月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________,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

《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

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________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________。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

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________。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

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1)依次填入横线上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暴殄天物多姿多彩B . 登堂入室侃侃而谈暴殄天物有声有色C . 举重若轻侃侃而谈玉石俱焚多姿多彩D . 登堂入室娓娓道来玉石俱焚有声有色(2)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B . 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C . 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D . 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3)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B . 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C . 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D . 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01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01

江门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一)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

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

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

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

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

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7)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7)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07满分150分。

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甄.选/箴.言聒.噪/恬.淡间.距/间.不容发B.缄.默/信笺.谄.媚/胡诌.碑帖./俯首帖.耳C.掠.影/虐.待舐.犊/胼胝.复辟./鞭辟.入里D.花蕾./擂.鼓校.正/比较.拾.掇/拾.级而上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8月14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恶贯满盈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

据悉,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搜捕的行列。

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凸显出当局除恶务尽的决心。

听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恶贯满盈 B.凸显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B.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

C.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使朝鲜和韩国关系的走向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广东精神”表述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

①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②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③政治法律和伦理虽亦彼此呼应,其实很少关联④所以道德的观念特别浓厚⑤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出发⑥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有一个一贯的条理A.⑤⑥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⑤⑥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⑤⑥②①③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2)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2)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02满分150分。

用时l50分钟。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溯.源/宿.愿绮.丽/ 涟漪.差.错/出差.B. 悲怆./ 创.伤邂.逅/ 松懈.畜.牧/牲畜.C. 逡.巡/ 疏浚.粗犷./ 旷.达模.具/ 模.样D. 信笺./翩跹.沙砾./ 闪烁.分.明/ 分.外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清洁工布里格姆每天推着垃圾车,行走在剑桥市的大街小巷,倾听街边老人的闲聊,耳濡目染,感受了这座古老名城浓厚的学术气息,了解了众多的历史名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几个游客问路,他不仅指了路,还讲了这条路的由来和历史渊源,绘声绘色,把游客给迷住了。

后来,许多游客都指名道姓让他作导游,而他也不孚众望,每次都能让游客满意而归。

2009年,他获得了“蓝章导游”资格,剑桥大学也授予他荣誉文学硕士殊荣。

A.耳濡目染 B.绘声绘色 C.指名道姓 D.不孚众望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B.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由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所造成的。

C.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密集地与危机当事方加强沟通,不仅为危机的转圜注入了正面的因素,也有力回击了“中国无所作为,只会搅局”。

D. “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4.下面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然而,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

②一是因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

③一是因为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后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

④在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里,“秀才不出门”固然也能“尽知天下事”。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7(new)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7(new)

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07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叨.扰(tāo ) 戕.害(qiāng)按捺.不住(nài) 亘.古不变(gèn) B.愧怍.(zhà)商榷.(qùe)皓.首穷经(hào)怏.怏不乐(yàng)C.桑梓.(zǐ)摭.拾(zhé)长歌当.哭(dàng) 熠.熠生辉(yì)D.殷.红(yān)孝悌.(tì)悄.无声息(qiǎo)铩.羽而归(s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居涮羊肉克尽职守原形毕露B.发轫林荫道一如继往计日程功C.胡诌挖墙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D.磕拌亲和力一筹莫展真知卓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雕塑以姜夔在合肥的_______为背景,表现了他在诗词、音乐方面的艺术造诣。

②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______神魅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世俗化。

③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到底算不算______,哲学界争论了两千年,至今还没“统一认识"。

④大学毕业了,面临就业的压力,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______在家“啃老”.A.形迹驱除诡辩干脆B.形迹祛除狡辩索性C.行迹祛除诡辩索性D.行迹驱除狡辩干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田蒙为《倔强的萝卜》的上演作了大量宣传,他携主演黄渤、黄奕、黄小蕾等在首映式上坐而论...道.,引起各大传媒的关注.B.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C.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在这一次的学生会文体部负责人的竞选活动中,他又是唱,又是跳,已经脱颖而出....,但终因其他竞争对手水平更高而败下阵来。

2020年江门市一中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江门市一中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江门市一中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门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七)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端午节的文化事象节日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由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在历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日子。

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

如果究其产生原因,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一)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二)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所采取的祈福禳灾措施;(三)对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信仰而形成的祭祀活动。

“夏至”是中华民族对天文学的伟大发现;“夏历”是把阳历和阴历巧妙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这三点,使端午这个节日塑造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

“龙”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

这样深邃的思想必须体现到具体人物上才能生动具体,于是各地区就选择了不同代表人物,以便使这种精神人格化。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有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五大节日传说人物。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因看到国家沦亡而悲愤投河自杀。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遭到佞臣的诬陷被逼自杀,也是一位悲剧型政治家。

陈临是苍梧太守,组织人民开沟设堤,疏导积水解决水患,因公殉职在水利工地,受到人民赞扬等等。

从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先贤人物事迹来看,端午节的节日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感情寄托、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精神旗帜。

节日虽然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应对措施,但节日的发展是靠历史积淀下的人文精神。

端午的节日精神最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对人自身的生命关怀;通过不断的发展,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

节日文化上属于人们的时间生活,人们用有声、有色的民俗文化事象,度过无形无声的时间。

不断反复,达到对节日精神的高度文化认同,形成了一股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这力量主要表现在人们共同约定的民俗文化事象中。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反映在五大方面:第一,端午是个诗人节。

把一个全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和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浪慢情怀。

第二,端午是个体育节。

龙舟竞渡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

除赛龙舟外还有“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

第三,端午是个卫生节,表现的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关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时间。

第四,端午是个社交节。

重点调节的是以地域为单位的社区人际关系,许多地方赛龙舟均是以乡、镇,村为单位组队进行。

第五,端午是个美食节。

粽子集中反映了中华美食“食材广泛,烹饪多样,医食同源,口味齐全”的特点。

端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

人民是节日的主人,每个人均可以为节日增加色彩。

通过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要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更加热爱和明确。

1.下列有关端午节节日精神的表述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A.“龙”所具有的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是中华民族处世精神的一种体现。

B.端午节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积淀下形成的,这种精神最终体现在“以人为本”上。

C.端午节的节日精神是一种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寄托人们情感的、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既是诗人节、体育节,也是卫生节、社交节、美食节,这表明端午节节日精神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文化认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至少已有2000年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

B.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这是历史悠久的端午节的来源之一。

C.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塑造的。

D.屈原、伍子胥、陈临等五位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被人们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端午节的传说人物。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龙舟竞渡“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揭示的是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的道理。

B.因为端午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

C.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丰富多彩,作为节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它增加色彩,使其更加绚丽多姿。

D.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传人,是端午节的主人,明确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是我们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最大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江天一传清·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

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

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

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汪琬曰:方胜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一独以诸生殉国。

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

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天一本名景,别自号石嫁樵夫,翁君汉津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盛暑则暴.酷日中。

暴:暴露B.大帅购.天一甚急。

购:悬赏C.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瘗:埋葬D.天一为赍.辨疏赍:呈递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江天一“立品者”行为的一组是(3分)①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②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③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④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

我不死,必复起兵⑤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⑥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天一贫而好学、少有品节,得到了前朝歙县县令傅岩的赏识,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他总是被选拔为第一名。

三十六岁时,补为一名生员。

B.江天一虽然凭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却沉着持重、足智多谋。

他英勇抗击盗匪,在同郡佥事金声的部下发生叛乱,徽州人非常震惧之时,被金声委以重任。

C.江天一生死关头知事明理、豪侠仗义。

囚禁期间,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声,虽有解脱的机会却坚决与朋友共存亡。

D.作者以“好奇尚气”评价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请许多名士写诗文来表彰为救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脏的淮安民妇一事,正是这种性格的具体体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2)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8.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登飞来峰》(3)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出师表》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1935年的羊徐建宏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

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话照得暖洋洋的。

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

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细长的脖子抻得像两条羊腿。

等学生们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抖抖索索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旧布包。

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

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

由于年深日久的缘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

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借条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

此据红军指挥员叶××1935.10.25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

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

”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俺爷爷呀。

”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