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改若干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

我们医改十几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国家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困难。

就我国目前医疗情况看,存在着患者不满意,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逐渐加剧;医生不满意,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不能通过正常方式得到相应回报,偿付机制不合理使得一些医务人员收回扣、拿红包现象屡禁不止,医患对立越来越瞧讲明显,白衣天使贼变吼成白狼;政府局也不勒满意,不断地降聋低医疗备药品价格,加料大治理医衅药商业贿赂路力度,可是芝收效甚微抒。

医疗体制必妙须改革妖已成为共识,但膏在如汞何改的问题上有较裤大儒分歧,有的主张彻耀莆底市场化,认为目前肠法存在的问题是医改没有粘捻彻底市场化,只要通捐过填彻底市场化的竞争早和监灌管就能解决问题歪;有的是主张政府主产导,但孙在采用何种位模式上又陷颐入争论。

肮究竟是谁代表北了理性滞正确?要回答这虹一问蹿题,就必须对我国驭现漳行医疗机制存在的问彭壤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逾腕准症结,提出对策,形韵伞成一个具有可行性、改可叭操作性、可持续性束的方搔案。

1 / 10一、现行顿医疗机制滤存在的主要套问题(一)岩看病沼贵问题 1 螟、雕医学发展日新月异。

屈柒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坍圆品甚至新疾病的不断出吹恤现,客观上使医疗费倘用枕不断上涨。

这是不勇同国战家、不同模式都摆必须面久对的共同问题凿,经济发索达的国家也临日益感到吃镭力。

冗 2、医疗投入屿不足缨。

由于财政投入不拯足段,医院自负盈亏,财漳嗅政补偿不能维持医疗开鸭犀支,医院要生存和发展趁羞 ,就必须依靠医疗服箩务豁收入和销售药品的斩加成冀收入。

郝萍:关于医改的思考与建议

郝萍:关于医改的思考与建议

式 、 管理 模式 、 竞争机制 , 处 理 好 公益特 点与 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相 结合 的关系 , 巩 固医疗卫
员、 商丘 市委会 主 委 )
责任 编辑 丁 灿辉
26
2009 4 .
OI ANJ I NL UNTAN
出更 多 的资金 支 持 经 济 困难地 区 的社 区 卫 生 工
作 。 逐 步形成首诊在社 区 、 小病进 社 区 、 康复回社 区 的医疗模式 来自 真正 从根本上 解 决群众看
病难 、 看病 贵 的 问题 。
制 定完善 的配 套政 策 , 多部 门协 调 配 合 ,
形 成 全 社 会 支 持 医 改 的 良好 氛 围 。 医 改 涉 及 方
才 培养 、 服 务手 段上 下 功 夫 。 同时 , 要 明确 乡
政府投入 的保 障机制没有形
镇 卫 生 院 的功 能定位 , 从方便 农 民群 众看病 就
成 ; 三 是 以乡镇卫 生 院为代表
医 的着 眼 点 出发 , 促进 乡镇 卫 生 院提 高技 术水
的农村医 疗机构还 比较落 后 ;
平 , 形 成稳 定的人才 队伍 , 完善服 务功 能和 手
切 实提 高农村 卫 生 工 作 的整体水平 。 要在
要 内容 。
即将 出台的医 改方案 中更 多地 关注 乡、 村二 级
当前 医 改面 临的主要 问
医疗卫 生机构建设 ; 继续加大对乡镇卫 生 院、
题一 :
是基层 公 办医疗机构公
村 级 卫 生 所 的投 入 力度 , 重 点在硬 件建设 、 人
益 性质存在弱化 的趋势 : 二 是
社 区卫 生发展 的水平 还 比较滞后 。
方面 面 , 既不是一 朝 一 夕 能够完成 , 也 不 是卫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样本(四篇)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样本(四篇)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样本在____年,医疗改革被确立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任务之一。

作为一名医院工作者,我深度参与了此次改革,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与感悟。

在此,我谨就医疗改革发表以下心得体会。

医改工作已展现出显著的积极成效。

通过改革,医疗资源得到更为合理和公平的分配,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水平得到加强,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优化。

在社会层面,民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增强,就医体验更为便捷和满意。

医改工作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医院的资源压力与利用率仍高,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患者众多而医生资源不足,导致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我深刻认识到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一方面,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同时也需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

另一方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既需要医生与护士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也需要社会大众加强健康教育与预防意识。

就个人而言,我亦深知作为医务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要持续学习并更新医学知识,与时俱进。

应注重提升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与患者和同事建立良好关系。

还需提升服务意识,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疗改革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积极推进改革,相信医疗改革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通过参与____年的医疗改革,我深刻体会到医改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使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尽管已取得一定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

作为医院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与服务能力,为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一份力量。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医疗改革定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样本(二)一、序言医疗改革是我国医疗体系变革的关键措施,其目标在于提升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

医改过程中的思考

医改过程中的思考

如何 构 建 和谐 医患关 系
构建和 谐医患关 系, 强医德 医风建设 , 加 是在 医疗 卫生工作 中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 观, 实现 医疗卫 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的重要 内容和坚强保证 。 为 了改善 医患关 系, 必须进一步重视 医德 医风建设。今 后 5 1 年 , ~ O 将是我 国医疗 卫生事业大发展 的时期 , 同时, 也为加 强医德 医风建设 、 构建 和谐 医患关系提供 了难得
要“ 思考题”交流讨论 了日前分赴各地开展学 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调研活动的心得体会。 ,
如 何提 升基层服务 能力
基 层卫生体 系的建设是 实现 卫生公平 可及 的重要一环 ,也是 落实 以预 防为主、 以 农村 为重点、 中西医并 重卫生工作方针 的有效途径 。卫 生机构越往基层越具有公共服
务均等化”只有 中央政府 以其掌控 的资金承担 国民基本 医疗卫 生保 障的支 出, , 建立覆 盖全体 国民的、 乡一体 的、 城 最低 限度 的医疗保 障制度 , 才能做 到这 一点。
医改过程 中的思 考

文 清
卫 生部 日 召开 了卫 生系统解放 思想讨论会 , 前 紧密围绕着“ 党员干部 受教 育、 学 科
同时, 要整合公共卫生资源 , 实现专 业的公共卫生机 构和农村 、 区卫生机构 的密 社
切 结合 。 要把 工作基 点放在农村和社 区, 加强对他们 的扶持和帮助 , 组织大型 医疗机构 和专业疾 病预 防控制机构到农村、 区去开展工作 , 社 帮助他们健全公 共卫生服务 网络 , 提高基层卫生人 员的素质和 水平。 在公共 卫生绩效考评方面 , 一方面各地公共卫 生基础情况参差不齐 ; 另一方 面, 公 共卫生成效具有 一定滞后效应。而这 正是 需要公共卫生 系统下工夫加 以解决 的问题。

上海医疗服务体系现况分析及新医改的政策建议

上海医疗服务体系现况分析及新医改的政策建议

上海医疗服务体系现况分析及新医改的政策建议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是世界性难题。

本文以完善上海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为重点,为上海新医改方案提出政策建议,文中所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仅供参考。

1.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发展迅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但是上海医疗服务体系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和矛盾,需通过新一轮改革逐步解决和加以完善。

1.1医疗服务资源总量供给充足,但部分类别和专科明显不足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使得基本医疗服务总体布局趋于完善,床位、人力等资源配置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但老年护理、康复医学和精神疾病的医疗资源尚不足,不能适应本市医疗服务需求。

以老年护理为例,上海自1979 年成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中国老龄化社会最严重的城市。

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人口替代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了30年后,上海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到2008年,上海户籍人口已经连续17年负增长,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占21%,18岁到34岁占24%,17岁以下只占11%,上海老龄化趋势凸现十分明显。

目前上海离退休人员已有320万,本地户籍的在岗职工只有260万左右。

2007年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总额是488.5亿,已超过沪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半!上海40 %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 1 / 6 老人因生活难以自理或缺乏家人照料想入住敬老院。

虽然全市养老院和老年公寓床位已逾7 万张,相当于现有老年人口2 .3 %。

按国际标准,人住养老院和老年公寓老人合理比例占老年人口数4 %一5 % ,上海现有设施差距较大。

1.2 医疗资源总体布局较合理,局部布局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上海多年致力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均衡布局;二级综合医疗机构按区域总人口分布也相对较平均;但部分郊区新城镇及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等人口导入区域医疗服务资源布局不合理,难以满足医疗需要。

对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对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对 当前 医疗卫生体 制改革的第 一 附属 医院 4 1 0 3 5 0
2 、公共 卫 生体 系 薄 弱 。市场 化 改革 由 【 文章摘要】 0一 曩。 蠢 蠢: _曩 新 医改正在进行,在 我们通过对 于操作中目标责任不清直接导致了公共卫生 匕 过去十年 来我 国医疗卫 生体- 改革 的成 果 和疾病防疫体系的偏废 , 靠 I 许多公共卫生和 防 进行 与评 价 , 而揭示 医改暴过 程 中 回顾 从 疫 机构 从计 划 免疫 、 疾病 监控 等 公共 卫 生服 露 的一 系列 问题 , 同时对 新医 改 的 前景进 生的医疗服务, 直接导 行展 翌 。 完 善政 席 投 和管 理 誊加 强财 i 务工作转向提供有偿 『 从 入 政资金投 入效率 逐步缩 、 医和城 乡差 致 了群众享受公共卫生和防疫服务面的缩 J 地 距、 一 加 陕医疗保 险的 改革进 程 等几 个方 面 小 ,医疗 卫 生机 构 疾病 应急 处理 能 力 不足 , 探讨新医改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a蕞 蓦 改革 开放 前 已被 控 制 的部 分传 染病 、 地方 病 又开始抬头,对全社会健康带来危害。 【 关键词】 - 一 j叠 - 一 - 3 、卫 生 资源 配 置失 当 ,短 缺 与 浪费 并 医疗卫生 体制 ; 改; 思考 医 存 。伴 随 着 财政 分权 化 改革 以 及事 权 的 下 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 放 , 医疗 卫生 事 业主 要成 为 了以地 方为 主 的 这 ( ) 一 医改-年 来取得 的成就 。 t 近年 来 , 事 业 , 是符 合 改革 精神 的 。但是 医疗 卫 生 政 地区 府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了多方探索和努力, 体制本身呈现出明显的条块分割特征 , 我 国的 医疗卫 生体 制 逐步 走 向正规 化 ,医疗 之间、 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 这种分割的 服务 机构 的数 量 、医生 数量 以及床位 数 量都 体 制 导致 全 行业 管 理和 监督 的困难 , 生 资 卫 有了 明显增长 , 医药 费用过 l± 长势头有 所遏 源 盲 目、重复 配 置 ,部 分大 医 院高 、精 、尖 央曾 制, 技术装备 水平全面 改善 , 医务人 员 从业素 设 备 闲置 与部 分落 后地 区农 牧 民缺 医少 药 并 质迅速提 高 ,能够开展 的诊疗项 目不 断增 加 。 存 ,凸显 了体 制 弊 端 。 在 农 村 ,近 几 年 来 合 作 医 疗 的 建 立 与 完善取得进展。 各级政府努力争取增加农村 二 、当前 医改中出现 问题 的现 实分析 卫生 投入 , 农村 卫 生机 构管 理 体 制改 革初 见 我国目前医改 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单 成 效 , 村 卫 生 服 务 网络 的整 体 功 能 增 强 , 地 说 , 农 可以用 政府 投入 “ 总量 不足 、 构失调 ” 结 切实 保 障 了广 大 农 民接 受 医疗 服务 的水 平 。 来概 括 ,即政 府财 力支 持上 的严 重错 位 。 ( )政府 卫 生 投入 与 经济 社 会发 展 不 一 ( 医改暴露出的问题。随着医疗改革 二) 的不 断深 入 , 括 公立 医疗 机 构 乃至 公 共卫 相 适 应 。随着 我 国 经济 实力 的 不断 增强 , 包 政 生机 构在 内的所 有 医疗服 务 机构 , 已成 为 府卫生投入也不断增多。但是总体来看 , 都 政 实行 独立 经 济核 算 , 有独 立 经营 意 识 的利 府 承 担 的卫生 总 支 出份 额 却不 断萎 缩 , 具 并且 益主体; 另一方面 , 伴随着财政分权化改革, 财政卫生事业费增长长期滞后于财政支出与 政府 在 医疗 卫生 领域 投入 逐 年增 加 , 医疗 卫 GDP的增 长 。 以政 府 预 算 卫 生支 出 占卫生 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为私人消费品。 总费用 比重而言 ,90 18年这一 比重为3 .%, 62 0 51 到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医 疗 卫 生 体 制 变 迁 1 年后 下 降为 2 .% , 本 世纪 初进 一 步 下 所产 生 的消 极作 用 , 中表 现 为卫 生 事 业宏 降为 1 .% , 在 20 、20 年 低水 平徘 集 5 5 之后 0 1 o2 观绩 效 的低 下 。20 年 W H 00 O对 1 1 成 员 徊 并 又 略有 降 低 , 别 为 1 . %与 1 .% , 9个 分 59 52 03 非典 ”时这 一 比重 才一 国的卫 生 总体 绩效 评估 排序 中 , 国仅 列 14 只 是在 20 年抗 击 “ 我 4 位 。 我 国 的 医疗 卫 生体 系 呈 现卫 生 费 用 攀 度 上升 到 1 .% ;从财 政卫 生 事业 费 增长 、 72 升、 医疗 卫 生服 务 公平 陛差 、 源利 用率 低 、 GDP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三项指标 比较来 资 看 ,我国 G P水平 20 年为 19 年 的 4 1 D 00 91 .4 居 民健康 指 标 停 滞不 前 甚至 恶 化 的态 势 。 1 、居 民医 疗 卫 生费 用 负 担 比重 过 高 。 倍 , 财政 支出为 19 年的46 倍 , 91 .9 而财政卫 从卫 生 总 费用 来 看 ,其 趋 势 是持 续 增 长 的 , 生事业费仅为 3 1倍。 .5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 我 国 20 年卫 生总 费用 达 62 .亿 元 , 03 63 3 占当 生事业 的投入 , 长期低于财政支出以及G P D 年 G P比重 由改 革开放 之 初 的 3 D %左右 上 升 增长的幅度 。 到 56 %;从结构来看 , 民个人卫生支出 .5 居 ( )医疗资源 的配置存在严重的结构 二 趋 势也 呈 快 速 上 升 状 态 ,并 且 比重 越 来 越 失衡。就医者应该适当分担医疗卫生成本 , 大 。与 此相 反 ,政 府卫 生 支 出 比重 在 降 低 , 卫 生事 业不 可能 由国家包 下来 早 已成为 了大 这导致群众 “ 看病难”与 “ 看病贵”的矛盾 家的共识。然而,在什么领域接受医疗服务 日益 突 出 ,居 民 经济 负担 沉 重 。 者应该承担多少成本较为合理 , 政府 又该投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10.02.24•【字号】•【施行日期】2010.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区县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中国福利会、各市级医疗机构:现将《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四日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促进公立医院在改革发展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在总结各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现就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革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一)继续推动在公立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稳步向二级医院扩展。

探索门诊和出院病人复诊实行中长期预约,有条件的地方试行门诊24小时挂号和预约服务。

(二)制定统一的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把预约诊疗与病案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不断提高患者预约就诊的比例。

探索建立以城市或全省(区、市)为单位的预约平台,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制定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四)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做好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医院间的预约转诊服务。

二、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一)修订完善门诊管理制度,保障医务人员按照既定安排出诊。

当前卫生改革的热点问题之思考

当前卫生改革的热点问题之思考

当前卫生改革的热点问题之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改革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发展卫生事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是指医疗设施、医疗器械、医疗专业人员等可以用来提高健康状况的物质和人力资源。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当前卫生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城市医疗方面,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在乡镇和农村地区则相对匮乏。

由此造成了城乡差异,城市居民享受到的高质量医疗资源优于农村居民,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问题二:医疗费用高昂医疗费用是指治疗疾病产生的费用,包含医疗用品、药品和医疗设备的费用等。

医疗费用高昂是当前卫生改革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

高昂的医疗费用不仅使许多人负担不起,而且也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许多人为了节约医疗费用,会选择不去医院就诊,结果病情恶化。

因此,需要重视降低医疗费用,让更多人能够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

问题三:医疗服务质量缺乏保障虽然医疗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但是医疗服务质量问题仍然存在。

由改革推行以来,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医疗服务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医生专业素养不足、诊断误诊、医疗纠纷频发等方面。

需要重视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

问题四:医患关系紧张当前,医患关系异常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医患关系的紧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医疗费用昂贵、医疗服务质量缺乏保障等方面。

同时,也与医疗体制的问题、社会整体环境和名医挂号费等相关。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效率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必须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解决方法解决医改中面临的问题,关键在于在政策制定上下功夫,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贯彻落实各项政策。

首先,应加强对医疗资源的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各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

其次,应大力推进综合医改,探索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卫生服务体系。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性工作。

主要涉及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为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并率先推行了“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制度。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医药卫生;改革;问题;探索;思考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总的看,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加强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也为扩大内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改革的实践表明,医改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改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1.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服务能力不强。

现有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之间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导致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涌向了县级定点医院或省市级医院,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而且过度消耗了新农合基金。

2.医疗专业人才缺乏和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培养和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等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人才缺乏。

人力结构呈现典型的低年龄、低学历、低职称的“三低现象”。

二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管理体制不理顺,功能发挥不到位。

目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其实质上未尽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基本停留在门诊的角色。

乡村医生的学历低、职称低,待遇低,骨干少,年龄大,人员结构不合理。

3.财政负担压力大。

根据省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定,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仅要扩面,而且经费补助标准等都不断提高;实行医药分开,药品零差价销售,对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大政府补助等政策,在目前财政紧张的状况下,县级支出压力势必将进一步加大。

二、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

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_0

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_0

---------------------------------------------------------------最新资料推荐------------------------------------------------------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及建议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

我们医改十几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国家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困难。

就我国目前医疗情况看,存在着患者不满意,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逐渐加剧;医生不满意,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不能通过正常方式得到相应回报,偿付机制不合理使得一些医务人员收回扣、拿红包现象屡禁不止,医患对立越来越明显,白衣天使变成ペ白狼;政府也不满意,不断地降低医疗药品价格,加大治理医药商业贿赂力度怆,可是收效甚微。

医疗体制必须改革已成醑为共识,但在如何改的问题上有较大分歧ぃ,有的主张彻底市场化,认为目前存笺在的问题是医改没有彻底市场化,只要通奸过彻底市场化的竞争和监管就能解决问题膑;有的主张政府主导,但在采用何种模式上又陷入争论。

究竟是谁代表了理性载正确?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对我国现ザ行医疗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掎找准症结,提出对策,形成一个具有可行召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方案。

一、镪现行医疗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侨看病贵问题1、医学发展日新月异。

苇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甚至新疾病的不砚断出现,客观1 / 9上使医疗费用不断上涨。

这弓是不同国家、不同模式都必须面对的共同亮问题,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日益感到吃力。

2、医疗投入不足。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沭医院自负盈亏,财政补偿不能维持医疗开薷支,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医疗梧服务收入和销售药品的加成收入。

市场化捂只能通过竞争降低利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药品的生产管理体茬制不健全合理的药品供应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医疗费用。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例文(三篇)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例文(三篇)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例文标题: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引言:医改是指对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的行动,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增强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一名医院从业者,在学习医改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医改对医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下是我对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其他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深入了解医改政策了解医改政策是学习医改的基础。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主动关注国家医改政策的发布和更新,并对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只有明确政策目标和要求,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执行,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质量是医改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医疗卫生队伍则是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

在学习医改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态度。

同时,加强团队合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现“看病入院难、就医贵”问题的解决。

在学习医改过程中,我们需要提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推行工作。

在具体实施中,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优化转诊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便利度。

四、加强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是医改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医改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

通过优化流程、加强数据统计和分析,实现医疗服务过程的规范化和信息的共享化,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五、积极参与临床路径制定和医疗质量评估临床路径制定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而医疗质量评估则是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医改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参与临床路径制定和医疗质量评估工作,拓宽视野,增加行业经验,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中国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中国自2009年开始推行全面医改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健康资源不均衡当前,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卫生资源差异。

一线城市拥有更多高水平医院和优质服务资源,而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则远远不够。

这导致了就诊难、看病贵等现象。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并鼓励高水平医院向基层辐射带动资源下沉。

同时还需建立更好运作的城乡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卫生资源在各地之间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

二、药品价格过高目前,在国内药品市场上广泛存在着价格过高、虚高甚至过度投入销售环节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用药费用和带来医疗负担。

尤其是对罕见病患者而言,一些特效药的价格高得难以承受。

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需要强化监管机构对药品价格的控制和审查,加强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果,并通过增加政府采购规模优化供应链,降低药品采购成本。

三、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当前中国医院普遍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的问题。

诊治过程中患者等待时间长、就诊过程冷漠态度等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就诊体验和患者满意度。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改善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加大人性化关怀力度,并建立健全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奖惩机制。

此外还需推动信息技术与医学相融合发展,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等新技术方案能够缓解目前群众看病排队时间久的问题。

四、健康保险覆盖不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医疗保障存在覆盖面不广、报销比例低等问题。

许多人仍然面临着看病难以及巨额医药费用的困扰。

为改善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健康保险的投入,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此外,在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模式创新中来,提高整个社会风险分散和共担机制。

上海市某区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某区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缺以及技术的不合 理使 用产生 了费用 攀升 、 资 源浪 费、 医疗 安全 隐患和社会 伦 理不适 应等 一 系列 消极 作 用[ 1 ] 。医疗 技
核空窗期让医疗机构 的医疗 技术管理 出现混乱 。 2 . 2 各 项医疗技 术 未审批 到人 , 人 员后 续培 训未跟 上 医 疗技术人员是开展 医疗技术 必备的条件 , 也是影 响医疗技术 质量的重要因素 , 应该 是 医疗技 术 能力审 核 中的主要 内容 ,
交 流的平台。
为规范医疗技术 的临床应 用 , 《 医疗 技术 临床应 用管 理 办法 》 从2 0 0 9年 5月 1日起 施行 , 《 办法 》 把医疗技 术分 为 3 类, 规定第一类 医疗技 术 由医疗机构 自行管理 , 而第 二 、 三类 医疗技术 临床 应用前实行第三方技 术审核 制度 , 由医学会 审
能满足实际需要
要保障患者安全 , 做好 技术准人 管理是有
必要 的 , 但仅做好 了准人 工作 ,医疗 质量 未必 能够 提高 , 患 者 安全未必有保障 , 准人 后 的跟踪 管理 更重要 , 尤其是 目前 我国开展医疗技术 准人 管理 的基础 很薄 弱 , 在这种 情况 下 , 准人后 的跟踪 、 评价、 管 理要 跟上 。 目前 医疗技术 准入 由市 医学会 、 市临床检验 中心、 市 口腔 医学 会承担 , 而许 可后监管 由基层 卫生 监督部 门承担 , 由于与 医学 会缺乏 沟通 联系 , 不 熟悉各 医疗 机构技术审批时 的硬件设 施 、 人员配备 和技术开
_ _ ! 墨 望 鳗壁 墨 塾壁
生筮 ! 鲞筮
V o 1 . 2 7 , N o . 6 , M a r 2 0 1 4 J Me d T h e o r &P r第二 、 三 类 医 疗 技 术 应 用 管理 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 策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医疗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医疗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医疗改革若干问题思考摘要:医疗改革是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

其中实现和谐医疗,引入竞争、引入市场机制、引入基于市场的新型监管体制,形成良性医疗的运行机制,有助于把全社会纳入和谐运行的轨道。

关键词:医疗改革;市场经济;竞争;政府一、研究背景近些年来,医疗改革逐步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且因为涉及到民众的利益,所以可以说是备受关注。

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看病难、看病贵、医务工作者不能很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等都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这样的形式下,倡导医疗改革,提出应对医改困境的措施势在必行。

而且,我们也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党和国家政府推出了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二、医疗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医疗改革涉及到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涉及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涉及到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医疗改革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不方便的困难。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制度体系,解决民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时还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三、医疗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中的不足。

当前的医疗改革依然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水平较为落后;医保制度还有待健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医药流通领域发展不成熟、不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过高,民众买药难;对医院的运行和管理不够严格,制度不健全,弱化了公益性的医疗机构;有待健全卫生投入机制,改变单一的办医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过渡;政府医疗卫生事业支出较少,与当前国情相符合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尚未建立,难以解决民众所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状。

上海市某老年护理院为医改提供推动力的探索和思考

上海市某老年护理院为医改提供推动力的探索和思考
Mi t r e ia ie st , h n h i 2 0 3 ,Ch n l a y M d c lUn v ri S a g a 0 4 3 i y ia
【 s a t I 0 ten t n l el dcl n g met ofrneh l eemie i re rmo u l o. Ab t c] n2 h a o a h at me ia ma a e n neec edt d tr n :nod r opo t p bi h s r 1 1 i h c o t e c
s p riin o o ra p cs r vd o r moi gme ia te s ss mee p oea d tik a o t u e vso ffu s e t,po iefrpo t dc lsrse o x lr n h n b u . n
【 ywo d 】 dcl d lSrtg; dcl uly Ma ae n ytm Ke r s Me ia mo e; t ey Me ia q ai ; n gme t s a t s e
ptlrfr plta h e on,a d p o t dc lma a e n . mb n d wi h e lh miit n Ap l2 t i eom i st e k y p it n rmoe me ia n g me t Co ie t t eh at nsr i r 01 o a o h y i 1
改 的 艰 巨性 和 复 杂 性 尚 未 形 成 统 一 认 识 , 定 程 度 制 约 了 改 一
21 0 1年 卫 生 部 召 开 全 国 医疗 管 理 工 作 会 议 确 定 : 以推
在 医疗 保 障 体 系 制 度还 不 完 善 的 前 提下 , 院该 如 何 用 “ 医 基 本 药 物 ” 发 展 药 事 服 务 和 医疗 技 术 服 务 , 而创 造 收入 并 去 从 正 常 生存 下 去 , 以维 护新 医改 方 案 的公 益性 ; 一些 部 门对 医

上海 医药行业 风险及防范措施

上海 医药行业 风险及防范措施

上海医药行业风险及防范措施上海医药行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1. 政策风险: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不断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业务模式需要进行调整。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

2. 市场竞争风险:医药行业的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用户忠诚度。

3. 质量风险:医药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任何质量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同时加强产品的检验和追溯工作。

4. 人才风险:医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防范人才流失和人才短缺的风险,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同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福利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5. 财务风险:医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面临着市场需求波动、价格波动等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财务困境。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建立科学的财务规划和预算体系,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6. 知识产权风险:医药企业拥有大量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但同时也面临着侵权、被仿制等风险。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同时加大维权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7. 国际市场风险:随着医药行业的全球化发展,企业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和分析工作,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国际市场拓展策略。

同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上海医药行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企业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上海市年调查报告:医改四年依旧看病难看病贵

上海市年调查报告:医改四年依旧看病难看病贵

上海市2015年调查报告:医改四年依旧看病难看病贵上海社科院7日发布的一份上海市民医疗健康最新调查报告显示,虽然上海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沪人仍然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咨询题,民众高度关注政府医改新模式。

看病难、看病贵咨询题向来是中国民众感觉最深、议论最多、反映最强的社会民生咨询题。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基于民生民意民情年度调查数据,分析出18至65岁上海常住居民医疗健康现状。

报告分析认为,排队时刻长,与外地来沪就医人数过多、部分民众喜欢去大医院好医院有关,这反映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多做检查、开贵药,可能与医院和大夫的收入利益挂钩,这反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降实医药分离制度的必要性。

调查发觉,当浮现普通疾病(如感冒等)时,近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另有一成受访者挑选别就医,自己买点药吃。

进一步分析能够看到,30.90%年收入在人民币(6.2034,0.0009, 0.01%)10万元以上的居民首选大医院就诊,这一比例在年收入3万元以下居民中仅有9.1%。

报告认为,医改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操纵有钞票就任性的大医院偏好。

该份报告指出,由于医疗资源配置别均衡,百姓就医无序带来的看病难咨询题已成为医改必须面对的顽疾。

所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成为政府医疗改革新模式。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本地居民,需要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他们大多属于社会弱势群体。

课题组所以建议,以后医疗改革应着力落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也能看得起病。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受访者,其健康意识和状况越好;年龄越轻、受教育越多、收入越高、职业越好的上海人,也越情愿投资健康。

关于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作者:李萍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24期摘要: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在期盼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到来,他们希望通过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对原有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合理的现状进行改善,推出与现阶段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制度与政策。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基于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对医疗体制改革中面对的问题、医院管理弊端的完善等方面对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思考医改方案是与全国的义务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卫生公益事业的公益性主要由目前的社会制度决定,对公益性的强调不仅意味着应该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也意味着政府应该继续推行医疗行政化,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改革的核心,改革的核心关键在于对生产力的解放。

之所以倡导竞争性并不是要医疗朝着市场化发展,继续延续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新医改应该将一身经济指标彻底废除,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将他们的劳动价值体现出来。

一、医疗体制改革中面对的问题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医疗领域中政府的干预进行明确,是应该多一些政府主导还是应该多一些一些市场干预?医疗行业在目前的市场中是存在体制问题还是因为市场缺陷而导致失灵?政府应该怎样将管办分离体现出来?这些问题在新一轮的医改过程中,政府应该集中力量加强整合与管理公立医院现有的国有资产,对公立医疗机构中存在的管理不善、资产存量不清等问题进行彻底改变,尽最大能力将医疗机构的法人地位还原,以此为前提使医疗机构更好的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

二、完善医院管理弊端的途径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还没有被纳入到全行业管理之中,目前各种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隶属关系,在医院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医改倡导将区域性的医院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又要求把专科医院办好,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位置摆正,将应该承担的职能承担起来,与此同时,鼓励建设公立医院的融资平台,帮助社会资本快速的进入到医疗卫生行业改革中,进而进一步满足医改对资金的需求。

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不断深入,医患关系出现了明显好转。

然而在全面深化医改的过程中,医疗机构仍存在着一系列医务社会工作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医务社会工作人员配置比较缺乏,无法满足医疗机构中对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的需求。

同时,医疗机构缺乏注重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导致人才缺乏。

2. 缺少明确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尽管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但是各地区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标准仍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

3. 执行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中的医务社会工作需要与医疗机构、社区和其他相关机构密切合作,但是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导致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效果不佳。

4. 医务社会工作范围狭窄目前,我的国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主要集中在患者的精神调适和社会融入方面,缺少针对患者的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因此需要拓宽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

二、对策思考1.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医改的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人员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人才,需要注重培养和引进。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加入到该领域的工作中,同时加强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

2. 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在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的情况下,需要建立起健全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

医疗机构应该参照国际标准和案例,制定适用于本地实际情况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

总之,医务社会工作是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注重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提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以保障医务社会工作为医改进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关于医改卫生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医改卫生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思考及建议
建议
人 员 58人 。全市 现 有 56个 村 级 卫 生 机 构 , 备 5 0 具
执业 资格 的乡村 医生 18 2名 。 1
截至 2 1 00年底 , 卫生系统资产总额 1. 亿元 , 09 净资产 7 3 . 亿元 , 负债 3 6亿元。2 1 , . 00年 卫生 系
统 业 务收人 合 计 7 4亿 元 , 中医疗 收人 3 4亿 元 、 . 其 .
( 收稿 1期 2 1 5 1 0 6—0 2 ) 6— 3

时, 由于形成 固定资产 的资金来源不 同, 在计提折 旧
时 的具体 口径 以及 相 关 的对 应 科 目也 并 不一 样 , 这 些 都需 要信 息 软件 重 新 进 行 分类 处 理 , 置 固 定 资 设 产 核算 的相 关 功能 。会 计信 息 软件不 仅仅 要满 足 会 计 核算 的要 求 , 要 满 足 成 本 核算 、 算 管 理 等 需 还 预 求 。因此 , 一套 完整 的 可操 作 的会 计 信 息 软件 将 会
21 0 1年 第 4期 ( 2 第 2卷
总第 l2 2
安排 , 人 口 6元 , 中地方财 政补 助 3元 。根 据上 每 其 级要 求 , 助 标 准 逐 年 提 高 ,00年 , 均 补 助 l 补 21 人 5 元 , 中地方 财政 补助 7元 , 全 市常住 人 口 12万 其 按 3 人 计算 , 助 92万元 。 补 3
药品收入 3 7亿元 , 务收支结余 305万元。全 . 业 2
市 医疗卫 生单 位房 屋 建筑 总面 积为 2 . r , 中 26万 r 其 f
业 务 用房 1 . 7 9万 r 。 r f
按 照上 级要求 ,0 我市 乡 镇 卫 生 院和 城 市 21 1年 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 将 全 部 配 备 和使 用基 本 药 物 , 其 他 医疗机 构优 先按 比例使用 基本 药 物 。这项工 作 已 纳入 我市 政府 民生 工 作 十件 实 事 之 一 , 目前 正在 按 照序 时进度 要 求 , 取 有 效措 施 , 真组 织 实 施 , 采 认 以 切实 保 障群众 基本 用 药需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出口 培训对象 来源
培训待遇
离开培训场所择业
大学本科4年+医学本科4年,获博士学位 培训期间有基本生活保障,培训合格后 年薪大幅度增加
作为“单位人”接受培训,没有流动机制
多学历、多学位来源 “单位人”在职培训,培训前后无明显差 异
背景2——中国医改的要求
医改《意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需要接受以提高
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
医生和患者都是直接的受益者 国际上通行的临床医师培训模式,美国、英国、澳
大利亚、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建立了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制度
美国医师培养过程
4年本科教育 获得学士学位 4年医学院校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在校时通过第一、第二部分美 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
康复医疗机构
老年护理机构 医疗资源整合
3、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整合归并制度,构建“三横三纵”的体系框架
商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
城 镇 职 工 医 保 城 镇 居 民 医 保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医疗救助
扩大覆盖面,2012年常住人口参保率达到
90%以上
缩小不同制度之间的保障待遇差距 推进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居民就业状态改变
CME
中美住院医师培训模式比较
美 历史沿革 经费保障 管理机构 培训机会 和质量 培训年限 国 中 国 1876年试点,1981年成立ACGMEA形 成完善管理制度,历时129年 政府投入为主 有权威行业组织ACGME/RRCs /ABMS 等各负其责,行使管理职能 尊重个人志愿,双向匹配,机会均等 3-7年不等 1993年在全国试行,1998年开始制度化 的住院医师培训 未列入政府预算,费用主要由医院承担 以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为主 因所在单位水平差异大,培训机会不均等 ,质量参差不齐 3息标准 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和各区县分中心
完善现有的信息系统
建立共享和交互平台
开发和完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
开发健康档案综合展示和服务门户
实现全体市民的健康管 理和人人享有电子健康 档案,并实现自动建档、 自动更新、共享利用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 进各级各类卫生机构 的业务协同,提高效 率和服务能力
上海关注的重点:
健康城市建设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世博会保障 职业卫生、食品安全 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探索收
支两条线管理
公共卫生绩效评估
2、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国家医改方案的重点:
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即:县医院、乡镇卫生院
上海关注的重点:
郊区三级医院建设(5+3+1)
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摘自国家医改《意见》
背景2——上海具备较好的卫生信息化基础
已建成联通全市 18个区县、600多家卫生机构的公共
卫生应急信息系统
全市医疗机构使用了 HIS 系统,部分医院开发了医院
临床信息系统(CIS)和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
预期效果
减少由于信息不能共享 所造成的浪费,如重复 检查、重复开药、过度 诊疗等(医学检验检查 结果互认)
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 发挥优质医疗卫生资 源的辐射作用(医学 检验、影像中心等)
9、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
建设现代医学园区:浦东、虹桥商务区 培育高端服务机构:中外合资合作办医、社
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特需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性亏损,由
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医保(总额预付制)予
以解决
5、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法人治理结构 补偿机制改革 探索医保预付制 探索取消以药补医 运行机制改革 探索公立医院绩效评估 探索医疗资源整合 探索医师多点执业 探索建立疾病诊治临床路径 探索加强成本核算,完善分配制度
工作
部分区县实现了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共享
背景3——以电子健康档案(eHR)为基础,推进
信息共享,是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传统建档方法:建档难、更新难、不能共享利用 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化、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可
实现自动建档、自动更新、共享利用
解决信息化的问题,只能依靠信息化技术
但解决信息化的问题,还能促进体制机制、服务模
参加住院医师培训职位匹配(Residency Matching )项目,获得毕业后培训职位(post) 完成第一年毕业后培训(PGY-1) 参加认可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 完成了3-7年的全日制培训 通过各专科委员会考试 达要求者颁发专科医师证书 亚专科培训 参加USMLE第三部分考试通 过后获得医师执照 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由 ACGME 和 所属的26个RRCs认可 由 ABMS 和 24 个专科委员会负 责组织考试并颁发证书
上海医改若干问题的思考
1
改革的基本定位
贯彻落实国家各项任务和要求 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 着眼可持续发展和服务能级的提升
改革目标
基于国家要求、高于国家要求
制度设计
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国家医改方案的重点: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9类18项) 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9项)
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态:健康管理、体检服
务、护理服务、中医保健、康复服务……
Your Suggestions are Welcome ! Thank You !
24
时可在不同制度之间实现转移接续
逐步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探索总额预付、按人头付
费、按病种付费
4、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配备国家基本药物(307种) 目录外品种的确定:两种方案
基本药物实行全市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卢湾区、松江 区作为2009年 —2012年本市
公立医院改革
试点区,并报
国家备案
6、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
收支两条线管理
合理确定支出(政府保障的范围和标准)
区级管理平台
医保预付制
预付额度的合理确定 预付资金的性质,如有结余如何使用
11
7、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背景1 —— 提高临床医师水平的必由之路
工龄:计算工龄 社保:按事业单位缴费 学位:授予硕士学位(待教育部认可) 资金:政府、基地、用人单位三方分担
8、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背景1——信息化建设是医改八项支撑之一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 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
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制度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保证质量、政府投
入保障、建立人才流动和竞争激励机制
改革的主要措施
开展培训基地资质认定
完善培训标准规范
住院医师全部在培训基地集中规范化培训
公立医院不再录用未经规范化培训的住院
医师
完善配套政策,缓解各方矛盾
重要的配套政策
收入:相当于培训基地住院医师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