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详细答案版)

合集下载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期中)语文试卷.pdf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期中)语文试卷.pdf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科段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写作工力”第二段一项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特点。

?B.侧面烘托的心理刻画。

?C.揭示人物性格的服饰描写。

?D.赞美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意思是( )A.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活的真实,同时具有文学魅力。

?B.凤姐的形象具有性格的多重性,给读者不知何为恨何为爱的联想。

?C.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或联想。

D.凤姐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让人恨又令人爱。

?.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之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特征。

?C“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人物典型中,再也找不到用“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了。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 近些年,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需求旺盛,不过,其服务领域 , 喜忧参半,老年消费者需擦亮双眼,清醒选择,以免上当受骗受害。

②如今的华语3D电影市场可谓全面开花,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可当3D不再是大片才有的配置时,部分小制作、低成本的影片就免不了借着这一名号 。

③阿里木江·哈力克以一名普通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的身份演绎了人间大爱, A.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B.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C.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D.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1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从球形屏幕演绎宇宙大爆炸,到南美植物群魔乱舞,并未能突出展示巴西本国标志性的舞蹈。

海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海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命题:欧阳雪审核:邹丽(本卷满分150时间150分钟)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试卷第1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9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面对北方强敌,李煜本想任用韩熙载为宰相辅佐自己,可又因为韩熙载是北方人心怀猜疑。

, 。

, , , 。

即便如此,后主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

①韩熙载开始在生活上疏狂自放 ②使自己能够安享晚年,获得善终 ③为了避免遭受无端构陷④韩熙载深深明白自己表面上颇得南唐王朝厚恩 ⑤希望以此来蒙蔽朝廷耳目 ⑥事实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信任A .③①⑤②④⑥B .④⑥③①⑤②C .③②①⑤⑥④D .④⑥③⑤①②试卷第2页,共10页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B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食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芒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D .目前,欧洲的人均阅读量不仅超过了中国,而且韩国、日本的人均阅读量也远远超过了中国,这一境况令人担忧。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8月22日凌晨,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在利比亚长达42年的统治土崩瓦解,但专家称的黎波里民众弹冠相庆为时尚早。

数学---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页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a <b <0,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a 2<ab <b 2B .b 2<ab <a 2C .a 2<b 2<abD .ab <b 2<a 22.不等式2)1(>-x x 的解集为( )A .{x |-1<x <2}B .{x |-2<x <1}C .{x |x <-2或x >1}D .{x |x <-1或x >2}3.在△ABC 中,a =15,b =10,A =60°,则cos B 等于( )A .-223B .223 C .-63D .634.在中,若C B C B A sin sin 3sin sin sin 222-+≤,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2n ,则a 2+a 18=( )A .36B .35C .34D .336.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1,S 2+a 2,S 3成等差数列,则数列{a n }的公比为( ) A .3B .2C .12D .17.为了在一条河上建一座桥,施工前在河两岸打上两个桥位桩A ,B (如图),要测量A ,B 两点的距离,测量人员在岸边定出基线BC ,测得BC =50 m ,∠ABC =105°,∠BCA =45°.就可以计算出A ,B 两点的距离为( )A .50 2 mB .50 3 mC .25 2 mD .2522m 8.已知函数f (x )=ax 2-x -c ,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x |-2<x <1},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为( )A B C D9.已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条件010220x y x y x y -≤⎧⎪+-≥⎨⎪-+≥⎩,若m y x Z ++=3的最小值为6,则=m ( )A .1B .2C .3D .410.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若,且它们的前项和有最大值,则使得的的最大值为( ) A .11B .12C .19D . 2011.若x >0,y >0,且2x +8y=1,则xy 有( )A .最大值64B .最小值164C .最小值12D .最小值6412.在数列中,已知,则等于( )A .B .C .D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若实数x ,y 满足条件⎩⎪⎨⎪⎧x +2y -5≤0,2x +y -4≤0,x ≥0,y ≥1,则目标函数z =2x -y 的最大值为 .14.已知A 船在灯塔C 北偏东80°处,且A 到C 的距离为2 km ,B 船在灯塔C 北偏西40°处,A 、B 两船的距离为3 km ,则 B 到C 的距离为________km.15.不等式ax 2+4x +a >1-2x 2对一切x ∈R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已知数列{x n }满足x n +3=x n ,x n +2=|x n +1-x n |(n ∈N *),若x 1=1,x 2=a (a ≤1且a ≠0),则数列{x n }的前2 016项的和S 2 016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n a 11101a a <-n n S 0n S >n {}n a 1221-=+++n n a a a 22221n a a a +++ ()212-n()3122-n14-n314-n17.(本小题满分10分)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 的前项和.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b c a 66=-,sin B =6sin C . (1)求cos A 的值; (2)求cos ⎝⎛⎭⎫2A -π6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 (x )=x 2-2x -8,g (x )=2x 2-4x -16,(1)求不等式g (x )<0的解集;(2)若对一切x >2,均有f (x )≥(m +2)x -m -15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3cos(B -C )-1=6cos B cos C .{}n a n n S 32a =615S ={}n a 2n a n b ={}n b n n T(1)求cos A ;(2)若a =3,△ABC 的面积为22,求b ,c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数列满足11-=b ,)3,2,1()12(1 =-+=+n n b b n n .(1)求数列和数列的通项和;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n a n n n S 2=}{n b }{n a }{n b n a n b nb ac nn n ⋅=}{n c n n T2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将一矩形花坛ABCD扩建成一个更大的矩形花坛AMPN,要求B点在AM上,D点在AN上,且对角线MN过C点,已知AB=3米,AD=2米.(1)要使矩形AMPN的面积大于32平方米,则DN的长应在什么范围内?(2)当DN的长为多少时,矩形花坛AMPN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2 14. (6-1) 15. (2,+∞) 16. 134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要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 解:(1)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由题设可得解得所以. (2)由(1),所以,可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 18. 解:(1)在△ ABC 中,由b sin B =csin C,及sin B =6sin C ,可得b =6c . 又由a -c =66b ,有a =2c .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6c 2+c 2-4c 226c 2=64.(2)在△ABC 中,由cos A =64,可得sin A =104. 于是,cos2A =2cos 2A -1=-14,sin2A =2sin A ·cos A =154.所以,cos ⎝⎛⎭⎫2A -π6=cos2A ·cos π6+sin2A ·sin π6=15-38. 19. 解:(1)g (x )=2x 2-4x -16<0,∴ (2x +4)(x -4)<0,∴-2<x <4, ∴ 不等式g (x )<0的解集为{x |-2<x <4}. (2)∵f (x )=x 2-2x -8.当x >2时,f (x )≥(m +2)x -m -15恒成立,{}n a d 1(1)1n a a n d n =+-=-1n a n =-12n n b -={}n b 1(1)1221112n nn n b q T q --===---∴x 2-2x -8≥(m +2)x -m -15, 即x 2-4x +7≥m (x -1).∴对一切x >2,均有不等式x 2-4x +7x -1≥m 成立.而x 2-4x +7x -1=(x -1)+4x -1-2≥2x -1 ×4x -1-2=2(当且仅当x =3时等号成立),∴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20.解:(1)∵3(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6cos B cos C ,∴3cos B cos C -3sin B sin C =-1, ∴3cos(B +C )=-1,∴cos (π-A )=-13,∴cos A =13.(2)由(1)得sin A =223,由面积公式12bc sin A =22可得bc =6 ①, 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b 2+c 2-912=13,则b 2+c 2=13 ②, ①,②两式联立可得b =2,c =3,或b =3,c =2.21. 解:(1)∵, ∴. ∴.当时,,∴∵∴,…,以上各式相加得:(2)由题意得∴,n nS 2=)2(,211≥=--n S n n 111222(2)n n n nn n a S S n ---=-=-=≥1=n 2121111==≠=-a S 2(1),2(2).n n n a n -=⎧=⎨≥⎩)12(1-+=+n b b n n 112=-b b 323,b b -=435,b b -=123n n b b n --=-()()()()2111231352312n n n b b n n -+--=++++-==- 11b =- 22n b n n ∴=-13212)2(2221202-⨯-+⋅⋅⋅+⨯+⨯+⨯+-=n nnT∴,∴=,∴22.解:(1)设DN 的长为x (x >0)米, 则AN =(x +2)米.∵DN AN =DCAM ,∴AM =x x )2(3+,∴S AMPN =AN ·AM =x x 2)2(3+, 由S AMPN >32,得xx 2)2(3+>32.又x >0,得3x 2-20x +12>0,解得:0<x <23 或 x >6,即DN 长的取值范围是(0,23)∪(6,+∞).(2)矩形花坛AMPN 的面积为y =xx 2)2(3+=3x 2+12x +12x=3x +12x+12≥23x ·12x+12=24,当且仅当3x =12x,即x =2时,取得最小值24. 故DN 的长为2米时,矩形AMPN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24平方米.n n n T 2)2(22212042432⨯-+⋅⋅⋅+⨯+⨯+⨯+-=n n nn T 2)2(2222132⨯--+⋅⋅⋅+++=--n n n 2)2(21)21(21⨯----=-n n nn n 2)3(22)2(22⨯---=⨯---n nn T 2)3(2⨯-+=。

2014-2015学年海南省文昌侨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4-2015学年海南省文昌侨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海南省文昌侨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 .屈原欧阳修杜甫辛弃疾诸葛亮B .屈原范仲淹白居易李白陈寿C .屈原欧阳修杜甫李白诸葛亮D .屈原欧阳修白居易杜甫陈寿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B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3、与“謇朝谇而夕替”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B.舞幽壑之潜蛟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4、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客有吹洞箫者C.亦将有感于斯文 D.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②若属皆且为所虏B.①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C.①悔相道之不察兮②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高一第二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Ⅱ卷20、21题为选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竭晋升中华文化在天下上的影响力,需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肉体实质将清楚,让天下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XXX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XXX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XXX的仁学。

作为XXX的后学,XXX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pdf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pdf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科期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

C、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

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阅读微信一旦成瘾,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

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

”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

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

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

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

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大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2015-2016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订《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科段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王熙凤王昆仑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

《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

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

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打量”黛玉,称赞她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

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泼辣货”。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

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

海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海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海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

但两汉魏晋以降,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

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

一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

”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

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

(摘编自马敏《中国文化教程》)材料二儒家在许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无须客体认可。

所以,儒家除学理依据周礼之外,其余的内容不是客体社会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规定,后存在的。

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

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无须客观实践。

重言轻行,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

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I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31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空以身膏.草野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举孝廉不行B.为降虏于蛮夷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使不辱于诸侯【答案】1.D2.B3.C4.【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海南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3)试题 I阅读题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31分)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假舆马者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加:增加。

D.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中:合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在古代诗文题目中,往往含有文体标志词,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全表示文体的一项是() A.《师说》《马说》《捕蛇者说》 B. 《过秦论》《岳阳楼记》《七律》 C.《琵琶行》《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D. 《左传》《张衡传》《屈原列传》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I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31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空以身膏.草野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举孝廉不行B.为降虏于蛮夷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使不辱于诸侯【答案】1.D2.B3.C4.【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海南省文昌侨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

解析海南省文昌侨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

2014-2015学年海南省文昌侨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

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

倒是“中国好声音”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订《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

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积累的丰富,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国学古为今用的任务可能还会不断有所调整和发展变化,在重建国学的过程中出现认识分歧和“百家争鸣”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把包括古典文献、出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祖先的丰厚馈赠保护好,保存下来,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学者建议暂时不要用“国学”的概念,因为它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笼统、模糊,而且外延边界不清。

B.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从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的角度界定的,也是多数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C.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D.作者认为,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它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

2.下列说法不属于“国学内涵丰富”的内容的一项是A.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既可以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也可以是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

B.国学内容宏博,仅《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就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C.《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一万三千余种历代中医古籍,因此说国学是“一座山”,没有任何夸张。

D.因为在学术内涵方面,国学和现代学科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因此国学与文、史、哲是并列的一级学科。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就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它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等。

D.对于国学,我们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答案】1.C2.D3.B【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项,“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错,原文是说“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答非所问,内容为介绍国学学科体系而不是国学内涵丰富。

另外,根据原文“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可知国学与文、史、哲不是同一级别的学科。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B项,说法错误,“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并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直到清代编订《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③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尽心思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图身:图谋进取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入京师,观太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6.下列语句中,属于表现张衡的“科学才能”的一组是①通五经,贯六艺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③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⑤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⑦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A.①②⑦B.③④⑤C.③⑤⑥D.②④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答案】4.D5.C6.B7.(1)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2) 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

张衡于是没有对皇帝说实话就出去了。

【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D项,图身:自身安全。

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副词,于是/介词,因为;B项,副词,才/副词,反而;C项,介词,比;D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②是文学才能,⑥是政治才能,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1)举:被推举;辟:被征召;(2)目:使眼色;诡对:说假话。

【备注】【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于是就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

后来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