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94c27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f.png)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理论非常丰富,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意逆志”,即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种观点强调了读者的主体性,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理解和解读作品,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效果。
然而,这种观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文学创作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不应该随意发挥。
他们认为,如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能会导致对作品的误解和歪曲。
【乙】实际上,文学创作和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
一方面,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希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诠释。
这种互动过程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解读。
那么,如何处理作者意图与读者解读之间的关系呢?我们认为,一方面,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尽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1. 下列关于“以意逆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B. 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不应该随意发挥。
C.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理解和解读作品。
D.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尽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下列关于文学创作和阅读互动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
B.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诠释。
C. 文学创作和阅读是一个简单的互动过程。
D. 这种互动过程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解读。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中试卷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中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98cbc1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a.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气概(gài)B. 纠结(jié)C. 拈轻怕重(niān)D. 谨慎(jǐ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每天晚上都坚持锻炼身体,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提高了学习成绩。
B. 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长篇小说。
C. 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老师仍然对他的学习态度表示不满意。
D.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能清晰地听到。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骄傲B. 傲慢C. 傲立D. 傲物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像一只小鸟,活泼可爱。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
C. 他工作认真,就像一块永不生锈的钢铁。
D. 她的笑容如花,美丽动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那条小河,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C.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金黄的稻田,喜欢那丰收的季节。
D. 他的眼睛明亮,笑容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6.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我们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进步。
B.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帮助同学。
D.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分析。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这本书非常有用,你应该看看。
”他推荐道。
B. 他笑了笑,说:“没关系,下次注意。
”C.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我已经看了三遍。
D. “你为什么迟到了?”老师严肃地问道。
8.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彩(cǎi)B. 珍惜(zhēn)C. 深刻(kè)D. 严峻(jùn)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让人深受感动。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07b0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8.png)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惴惴不安C. 栩栩如生D. 涣然一新2.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走”、“看”等。
B.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如“红”、“大”等。
C.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等。
D. 介词是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等。
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高中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中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b74ea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d.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纷至沓来(tà)恍若隔世(huǎng)B. 瑞雪纷飞(ruì)胸无城府(fǔ)鸿鹄之志(hú)C. 贻笑大方(yí)窃窃私语(qiè)独树一帜(zhì)D. 鞠躬尽瘁(jū)神采奕奕(yì)艰苦卓绝(zhu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帮助队友克服了困难。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多种选修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广大医护人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B.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C. 他勇敢地面对困难,像一棵挺拔的大树。
D. 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犹如夜空中闪烁的钻石。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那些关于历史的书籍。
B.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D. 小明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流。
5. 下列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而俱至者,其人皆与秋菊而并蒂矣。
(《陶渊明集·饮酒》)“俱”解释为“一起”。
2024高中试卷语文试题
![2024高中试卷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ab3c4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9.png)
2024高中试卷语文试题2024年高中语文试卷一、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诗中“好雨知时节”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什么情感?(5分)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5分)3. 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表现“春夜”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0分)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阐述。
(10分)二、古诗文默写(共10分)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5分)6. 会当凌绝顶,。
(《望岳》杜甫)(5分)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岳阳楼记》(节选)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7. 作者在文中提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反映了滕子京怎样的治理成就?(5分)8. “衔远山,吞长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9. 文中“观行天下之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0分)四、作文(共30分)10.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0分)注意事项:1.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直接书写。
2. 请保持答题卡整洁,字迹工整。
3. 考试时间15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试卷结束)。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47d84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4.png)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课内积累(36分,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B. 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恻隐之心(哀痛,怜悯)C.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D. 天下归仁焉(归顺)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应译为“勤勉”,句意为:工作勤勉,说话谨慎。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忍”,应译为“狠心对待”,句意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D.“天下归仁焉”中的“归”,应译为“称赞,称许”,句意为: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故选B。
2.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 治之于未乱C. 仁以为己任D.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图片【答案】B【解析】【详解】例句状语后置句,句意为:古代想要把自己光明德性在天下昭明的人。
A项,判断句,句意为:谦辞礼让图片心是礼的发端。
B项,状语后置句,句意为:在事物没有出现乱象之前,就要治理好。
C项,宾语前置句,“以仁为己任”,句意为: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
D项,省略句,“或以(之)封”,句意为: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
故选B。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怵惕(chù)要誉(yào)瓠落(huò)鬻技(yù)B. 羞恶(wù)大瓠(hù)呺然(háo)贻种(yí)C. 车毂(gǔ)掊击(pǒu)累土(lěi)恶施(wū)D. 埏埴(shān)户牖(yǒu)龟手(jūn)洴澼(píng)【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音的能力。
高考语文答题满分试卷
![高考语文答题满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42e6d8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e.png)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甲】那晚,天上有月光,下面是海。
我正看着厨房的炉火,只见那小小的火焰渐渐地大了,不大工夫,外面就听见了大门啷当一声开了。
母亲说了声“进来吧”,父亲就进来了。
他先把外衣脱下,露出那件半旧的蓝布长衫,又把衣袖卷起。
他走到屋角里,拿起那柄铁锹,对母亲说:“我去挖坑。
”母亲没有说话,只是望着他。
父亲就拿着铁锹走了出去。
那夜,风很大,海上的灯塔也一闪一闪地,显得格外孤独。
父亲挖了很长时间,才挖好坑。
他把那具小小的棺材放在坑里,然后跪下,向着大海磕了三个头。
母亲走过来,把父亲扶起来。
他们一起把棺材埋好,然后默默地离开了。
【乙】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和父亲一起来到乡下的墓地。
墓碑上刻着父亲的名字和生卒年月。
我站在墓碑前,默默地祈祷。
父亲走过来,握住我的手,说:“孩子,你要记住,你的父亲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他曾经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
”我望着父亲,心中充满了感激。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吹起了地上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父亲年轻时的模样,笑容满面。
我拿起照片,对父亲说:“爸爸,你看,你曾经多么年轻,多么英俊。
”父亲接过照片,望着照片上的自己,眼中闪过一丝悲伤。
他说:“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老了。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挖坑的过程。
B. 这句话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父亲对亡者的敬重。
C. 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D. 这句话通过对比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孤独。
2. 下列对文中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甲文通过描写父亲的动作,表现了父亲对亡者的怀念。
B. 乙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话语,展现了父亲对生活的感悟。
C. 甲文和乙文都通过描写父亲的动作和话语,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D. 甲文和乙文都通过描写父亲与亡者的关系,表达了父亲对生命的敬畏。
3. 下列对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甲文通过描写父亲挖坑的过程,展现了父亲对亡者的敬重。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模板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9ca969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8.pn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殷切——深沉B. 琢磨——琢磨C. 惊悚——惊恐D. 崇尚——崇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B.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C.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
D. 在我国,由于社会制度优越,所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那一片红叶,仿佛火焰在空中跳跃。
B. 她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一阵清风吹过。
C. 那座山峰,宛如一位威武的将军屹立在远方。
D. 河水缓缓流淌,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
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B. 那个女孩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C. 她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D. 那条小路弯弯曲曲,宛如一条蛇。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B.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
C. 她说:“我已经决定了,我要去北京。
”D. 我曾经去过很多地方,如上海、广州、深圳等。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B.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食:吃)C. 就有道而正焉。
高中语文高三水平会考试卷
![高中语文高三水平会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b4f5f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b.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稚嫩(zhì nèn)恬淡(tián tiàn)萧瑟(xiāo sè)B. 璀璨(cuǐ càn)褴褛(lán lǚ)沐浴(mù yù)C. 沉默(chén mò)崇拜(chóng bài)憾事(hàn shì)D. 崇高(chóng gāo)装模作样(zhuāng mó zuò yàng)遒劲(qiú jì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许多新的健康理念不断涌现。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既要保持冷静,又要团结一心,共同抗击。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充分展示了他扎实的功底。
D.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雪中送炭B. 水滴石穿C. 青出于蓝D. 画蛇添足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点点,犹如天空洒满了珍珠。
B. 那株老槐树,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
C.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洞察一切。
D.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照亮了整个房间。
5.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思念家乡”情感的一项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以唐僧取经为题材的神魔小说。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8fb88a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1.png)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岁月的长河中,许多古老的文化和技艺正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各地纷纷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在这些展览中,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点明中心,即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各地纷纷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B. 文章提到,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重要意义。
C. 文章通过举例说明,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D. 文章的主旨是呼吁人们关注和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答案】D【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乙】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海南岛发现了一种名为“光果木”的珍稀植物。
这种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抗病虫害、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据了解,光果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介绍了光果木的发现、特点和价值。
B. 文章提到,光果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C. 文章指出,光果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数量稀少,需要加强保护。
D. 文章强调,光果木是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答案】B【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丙】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深海中发现了一种名为“深海龙宫”的奇特生物群落。
这个生物群落分布在深海的火山喷口附近,由多种微生物组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介绍了深海龙宫的发现、分布和组成。
B. 文章提到,深海龙宫分布在深海的火山喷口附近,这是其独特的生态环境。
C. 文章指出,深海龙宫由多种微生物组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D. 文章强调,深海龙宫是一种奇特生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25ca6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c.pn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làng)胸无点墨(diǎn)B. 雅俗共赏(shǎng)青出于蓝(lán)C. 水落石出(shí)汗牛充栋(dòng)D. 雕梁画栋(diāo)碧血丹心(dān)答案:D解析:A项中“落雁”应读作“luò”,B项中“雅俗共赏”应读作“shǎng”,C 项中“汗牛充栋”应读作“dò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行业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
C.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对于这个成果,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D.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
答案:B解析:A项中“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成分残缺,应改为“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C项中“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们终于把这个项目完成了”;D项中“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语序不当,应改为“她不仅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而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句是:A. 雨后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B.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在树叶上,闪着金色的光芒。
C. 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D. 花园里,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平实的描述,而D项“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他的诗作《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高中语文旧高考试卷题型
![高中语文旧高考试卷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0825f0d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d.png)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我国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矿物,这种矿物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B. 近期,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暴雨,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兴趣小组。
D. 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许多收藏家争相购买。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这篇论文的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B. 这本书的插图精美,内容丰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 他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这场辩论赛充分展示了双方的智慧和勇气。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水落石出、天衣无缝、惊天动地B. 破釜沉舟、画龙点睛、栩栩如生C. 前仆后继、再接再厉、风和日丽D. 赴汤蹈火、声东击西、五颜六色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
B.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去参加比赛?”C. 他对这个问题已经研究了好几年了。
D.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红楼梦》。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她的微笑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暖。
B. 这场演讲比赛激烈异常,竞争激烈。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令人羡慕。
D.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选择题(共10分)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B.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面对诱惑时,坚守诚信,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呼吁人们要诚信待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D. 故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能够坚守诚信,是因为他深知诚信的价值。
2. 下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诚信的重要性,再通过故事进行论证。
高中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高中高考语文试卷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ca9bd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00.png)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工智能,即机器人的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在工业生产、医疗健康、交通运输、教育娱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乙】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导致失业问题加剧;有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决策可能会出现偏差,引发伦理道德问题;还有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过快,可能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丙】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同时,我国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加强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建设,确保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对“人工智能”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是指机器人的智能,是机器人的核心组成部分。
B. 人工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具有人类智能的特点。
C. 人工智能是指机器人的智能,能够替代人类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D. 人工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具有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
2.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的发展只会带来好处,不会带来任何问题。
B.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失业问题加剧,应该停止发展。
C.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加强伦理规范建设。
D.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过快,人类无法控制,应该限制其发展。
3. 下列关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但缺乏相关政策措施。
B.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C. 我国政府只关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忽视了伦理道德问题。
历年高中语文高考试卷
![历年高中语文高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2d213d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7.png)
一、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书籍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数字图书,书籍的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书籍作为传承知识、传播文化的工具,其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纸质书籍的阅读量有所下降。
然而,书籍的独特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书籍不仅可以提供系统的知识,还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书籍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4分)【乙】以下是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文章,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到医疗诊断,AI的应用前景广阔。
然而,AI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如就业问题、隐私泄露等。
(2)根据文章内容,列举至少两个AI的应用领域。
(4分)【丙】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丙】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4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二、古诗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庄子·逍遥游》(节选)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彼其于致福也,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新高考试卷高二
![高中语文新高考试卷高二](https://img.taocdn.com/s3/m/aa167b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5.png)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歌赋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诗经》的韵律到唐诗的豪放,从宋词的婉约到元曲的豪迈,诗词歌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智慧。
(1)下列关于诗词歌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B.唐诗以其豪放、奔放、浪漫著称,代表作有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
C.宋词以其婉约、含蓄、细腻著称,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D.元曲以其豪迈、奔放、生动著称,代表作有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2)下列诗句中,属于唐诗的是()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宋词与唐诗相比,其特点主要体现在()A.题材更加广泛B.风格更加豪放C.语言更加含蓄D.情感更加细腻(4)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B(2)B(3)C(4)词人通过对昨夜星辰、昨夜风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通过画楼、桂堂的描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通过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表达,表现了词人与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二、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本也;不仁者,国之贼也。
苟非吾之仁,如彼之不仁,而可以得利乎?故曰:‘仁者无敌。
’王亦曰:‘何以利吾国?’夫仁者,必以义为上。
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ddac74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a.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sī)腹背受敌(shòu)B. 气喘吁吁(xū)恣意妄为(zì)C. 毛遂自荐(sù)漫不经心(màn)D. 振聋发聩(kuì)轻歌曼舞(m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设一系列特色课程。
B.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C.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D. 我国科学家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滔滔不绝B. 博大精深C. 鱼贯而出D. 翻江倒海4.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这个花园里的花真漂亮,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B. 我喜欢这个花园,因为那里的花五彩缤纷,香气扑鼻。
C. 这个花园里的花种类繁多,红的、黄的、紫的、白的……D. 这个花园里的花,无论颜色还是香气,都让人陶醉。
5. 下列诗句中,描绘自然景色最生动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6. 下列词语中,与“废寝忘食”意思相反的一项是:A. 好逸恶劳B. 悠然自得C. 精疲力竭D. 勤能补拙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心地善良,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像一首动人的诗。
C. 她的眼睛很大,像黑葡萄一样。
D. 这个小镇风景如画,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8.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她把书翻得哗哗作响。
B. 他看着远方,思绪万千。
C. 那里的风景美得让人陶醉。
D. 她把书读得津津有味。
9. 下列词语中,与“不屈不挠”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坚韧不拔B. 悲观失望C. 坐以待毙D. 一蹶不振10.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金考卷语文试卷高中高考卷
![金考卷语文试卷高中高考卷](https://img.taocdn.com/s3/m/9ff679a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6.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残羹冷炙(zhì)B. 独出心裁(cái)C. 轻歌曼舞(màn)D. 鞠躬尽瘁(cu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对这次比赛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B. 这次比赛的成功是他努力的结果。
C. 他的努力使得这次比赛取得了成功。
D. 由于他的努力,这次比赛才会取得成功。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B. 风和日丽C. 喜气洋洋D. 精益求精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悠然:悠闲的样子)B. 胸有成竹(成竹:已经画好的竹子)C. 惊弓之鸟(惊弓:被弓箭惊吓过的)D. 画龙点睛(点睛:点上眼睛使龙活灵活现)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那座山就像一把巨剑直插云霄。
C. 这本书里的故事就像一部电影一样精彩。
D. 她的声音清脆得像黄鹂鸟的鸣叫。
6. 下列各句中,句子结构不完整的一项是:A. 他认真地学习了。
B. 这本书非常有用。
C. 她在思考问题。
D. 明天要下雨了。
7.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提高了。
B. 他把书读得津津有味。
C. 他的声音很刺耳。
D. 他很健壮。
8.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个城市很繁华。
B. 这个故事很有趣。
C. 他的脸色很苍白。
D. 他的心情很激动。
9.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A. 他喜欢音乐。
B. 我不喜欢吃甜食。
C. 她擅长跳舞。
D. 他擅长画画。
10.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不规范的一项是:A. 这件事非常重要。
B. 他的态度非常认真。
C. 他的成绩非常好。
D. 他是个优秀的学生。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暖花开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阳光明媚,春风拂面,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高中生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高中生高考语文试卷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033b86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3.png)
高中生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高考是每一个即将步入大学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一道门槛,语文作为其中的一个科目,在考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是一套高中生高考语文试卷的真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她那份对劲
B. 这本书非常对我的胃口
C. 这样问她不怪
D. 他偷星晨的手机
2. 下列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买门票
B. 划船
C. 乒乓球
D. 翠花
3. 句子“他细心地描绘着一个童年的故事。
”中所用词语句法功能的主干是:
A. 他
B. 描绘
C. 故事
D. 童年
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在读音上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
A. 印证
B. 政要
C. 残留
D. 透露
5. 演练最关键的一词是()
A. 拿
B.硬
C.全
D.哥
第二部分:论述题(共40分)
请任选一道题,用文言文或现代文回答(文言文作答不得少于800字,现代文不得少于600字)。
题目一:《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探究其残缺之美。
题目二:写一篇议论文,探讨当代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
题目三:谈谈自己对经典诗词的理解,附举例论述。
希望以上试卷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祝愿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试卷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亲戚(qī) 召(zhào)唤粗犷(guǎng)觑(qū)了一眼B.泥淖(nào)墓冢(zǒng)下载(zài) 酒阑灯灺(xiè)C.叱咤(chà) 烘焙(péi) 亘古(gèn) 沧海一粟(sù)D.赭(zhǔ)色迷惘(wǎng)不啻(chì)方兴未艾(ā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到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销金镜,壮志消残。
B.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子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C.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谴”,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自己,使我们对于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
D.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篷,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B.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香港蕞尔小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对大陆都表示出息息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
D.由于对AC米兰队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上双方实力悬殊,中国足球队此次出征意大利虽然作了充分的准备,最后还是铩羽而归。
4.下列各句没语病的一项是A.刹那间好像有一双阴冷的鹰爪,扼住了我的咽喉,顿觉手指发麻,眼冒金星,心如擂鼓,气息屏窒……B.这是我第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C.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把医生喊破喉咙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是昨天的事。
D.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而今安在哉A.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挥斥方遒(遒:强尽有力)B.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交会)D.君子不齿(不齿:不以……为羞耻)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7.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8.《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
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中外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4分)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排列下面的语句,使其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①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②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ks5u③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④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⑤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⑥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正确顺序为:。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共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
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
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①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②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③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④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
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
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
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
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
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
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有删节)10.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11.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1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20分)乡村的瓦冯杰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
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
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
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
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
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
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
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
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
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
有一片瓦迷路了。
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
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
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
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
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
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
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
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
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
像谁夜半耳语:“睡吧,孩子。
这叫归乡。
”13.开头作者为什么说“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