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新进展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一、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于年龄较大、伴随多种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肺癌的特点。
老年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通常发现较晚,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较为常见,这给手术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开展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方案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优势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种手术方式尤为适合,能够减轻患者手术的创伤和恢复的压力。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肿瘤的情况,有利于控制手术范围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手术前的完善评估和严密术后监护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时,除了手术本身的技术要求外,手术前的完善评估和严密术后监护也显得至关重要。
在手术前,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而在手术后,对患者的严密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完善的手术前评估和严密的术后监护是保证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关键。
五、患者术后的恢复与康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与康复。
一方面是要进行身体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进行严密的监测。
患者在术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训练和康复护理,定期复查以及遵医嘱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只有在术后的恢复期间患者能够正确地配合医生的安排和建议,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具致命性的癌症之一,占据了世界各地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患者中最为普遍的类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规手术方式之一。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因其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成为了临床上的热门手术方式。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为该手术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选择接受开胸手术,另外60例患者选择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指标、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方面的对比结果均显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明显优于开胸手术组。
而且术后病理学指标如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等指标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也较为良好。
而在临床随访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患者的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开胸手术组。
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微创、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病理学指标良好等优点,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胸手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背景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癌症,常常发病难以及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也相应降低。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技术也相应不断完善,胸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胸腔镜手术虽然有着微创的优点,但由于操作空间狭窄、操作视野受限等因素,有时可能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对于需要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选择。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何丹;范志勤;汪洋;吴振华;孙伟【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根治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和传统腋下小切口根治术(minimal incision thoracotomy,MIT)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初治的病理分期 I 期(UICC2009版)的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 NSCLC患者,VATS 手术75例,MIT 手术74例,比较两组在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VATS 组在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时间、首次下床站立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 MIT 组(P <0.05)。
VATS 组术后全身炎性反应明显轻于 MIT 组(P <0.05)。
VATS 组1、2、3年无瘤生存期分别为84.3%、68.6%和63.8%,MIT 组1、2、3年无瘤生存期分别为72.3%、67.7%和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88)。
结论胸腔镜手术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远期疗效与传统开胸手术效果相当。
%Objective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the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patients who receiv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and minimal incision thoracotomy (MIT)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Methods We selected VATS 75 cases and MIT 74 cases of initial pathological stagingⅠ(UICC2009)pati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e-lated indicator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number of lymphadenectomy and 1,2,3 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rate.Results VATS is less and shorter than MIT (P <0.05)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days of intensive care,first standing time and duration of stay in hospital.After dynamic monitoring WBC and P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VATS was slighter than that of MIT (P <0.05).The 1,2,3 year DFS rates of VATS is 84.3%,68.6 and 63.8%;while the MIT is 72.3%,67.7% and 63.1%,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288). Conclusion Comparing with MIT,VATS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postoperation recovery for early stage of NSCLC patients,and has the simil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in postoperation.【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896-899)【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胸腔镜【作者】何丹;范志勤;汪洋;吴振华;孙伟【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乌鲁木齐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何丹,范志勤,汪洋,吴振华,孙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 乌鲁木齐830054)thoracospic surgery for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HE Dan, FAN Zhiqin, WANG Yang, WU Zhenhua, SUN Wei(DepartmentofThoracicSurgery,AffiliatedTumorHospital,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 830054,China)Key words: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surgical treatment; thoracoscope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 NSCLC)的首选治疗方案。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134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王招贵1, 2,林 辉2(1.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广西 百色 53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1)摘要:肺癌是我国较常见的癌症,也是我国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肺癌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胸腔镜手术是早期NSCLC 首选治疗方法,胸腔镜手术可分为多孔胸腔镜手术与单孔胸腔镜手术。
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微创的。
然而更加微创的单孔胸腔镜手术成为近年来胸外科肺癌治疗的热点,现就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单孔胸腔镜 ; 手术 ;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6.0134.04作者简介:王招贵,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肺癌疾病的治疗。
通信作者:林辉,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肺癌疾病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占肺癌总数的85%~90%,NSCLC 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两种亚型,均来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1]。
临床对早期肺癌主要采取的是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在没有转移到其他器官的肺癌患者中,手术切除可以延长患者寿命,是目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2]。
手术方式可分为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又可分为多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
有研究表明,胸腔镜手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加快促进患者正常生活[3]。
与早期肺癌的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的长期(5年)生存率显示出更好的结果。
胸腔镜手术通常包括3~4个切口,随着胸腔镜技术与器械的发展,胸腔镜手术逐渐从多切口减少到双切口,直至单切口胸腔镜手术,即单孔胸腔镜手术[4]。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一、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优势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明显优势。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这些优势尤为突出。
一方面,老年患者通常伴有一定的基础性疾病,手术时更需要注意减少创伤对身体的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手术后的恢复期对患者而言更为艰难,所以能够选择微创手术方式对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胸腔镜手术能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减少误伤,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老年NSCLC中的应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主要适用于早期NSCLC患者,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手术的选择更需要慎重考虑。
通过临床研究表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老年NSCLC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虽然花费更多时间,但创伤更小、更少出血、更快疼痛缓解、术后并发症更少,手术疗效更好。
通过随访观察,发现胸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存活率也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老年NSCLC患者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尽管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老年NSCLC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在临床操作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需要全面评估,确定手术的可行性。
因为老年患者通常伴随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在手术时需要更多的术前检查和评估。
手术中需要特别注意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和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相对较弱,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更为慎重;在术后的康复期,也需要更多的护理和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胸壁 切除。⑤切 缘 阳性 的 Ⅱ期推 荐冉 次
手 术 , 他 任 何 原 因 无 法 再 次 手 术 的 患 其 者 , 荐术后化疗加放疗 。 推 Ⅲ期 N C 的 综 合 治 疗 : 取 综 合 SI C 采 治 疗 模 式 是 Ⅲ 期 N C 治 疗 的 最 件 选 SI C 择 。将 Ⅲ期 N C 为 可 切 除 和 不 可 切 SI C分 除 两 大 类 。 可 切 除 的 N C C 包 括 :1 SL ( ) TN 的 N C C患 者 , 选 手 术治 疗 , . SL 首 术 后 行 辅助 化疗 。() , 患 者 的 手 术 切 除 2N 期
行 肺 门 和纵 隔 各 绀 淋 巴结 ( 和 N N 淋 巴 结 ) 除 并 标 明 位 置 送 病 理 学 检 查 。 最 切
少 对 3个 纵 隔引 流 区 ( , ) N 站 的淋 巴 结 进 行 取 样 或 行 淋 巴 结 清 除 , 量保 证 淋 巴结 尽
整 块 切 除 。⑥ 术 中 依 次 处 理 肺 静 脉 、 动 肺 脉 , 后 处 理 支 气 管 。⑦ 袖 状 肺 叶 切 除 术 最 在 术 中快 速 病 理 检 查 保 证 切 缘 阴 性 的 情 况 下 , 可 能 行 保 留 更 多 肺 功 能 , 后 患 尽 术 者生 活 质 量 优 于 全 肺 切 除 术 患 者 。⑧ N C 全 性 切 除 术 后 6个 月 复 发 或 孤 SI C完
的看法 , 以外 科 手 术 为 辛的 综 合 治 疗 将 著 提 高 N C 科 治 疗疗 效 。 SI C外 逐 渐 取 代 单 纯 手 术 或 单 纯 化 疗 的方 法 , 能
适 于 手术 切 除 。部 分 病 例 叮 采 用 胸 腔 镜
胸 膜活检或胸膜同定术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随着手术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胸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比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低等优势。
本文将对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手术时间
胸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较短,一般在1-3小时内完成,而开胸手术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6小时。
因此,胸腔镜手术可减少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2.创伤
胸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只需要进行3-4个小切口,减少了患者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而开胸手术则需要进行大切口,可能会造成创伤。
3.术后并发症
由于胸腔镜手术的创伤小,因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也较少。
相比之下,开胸手术由于创伤大,患者术后疼痛和并发症风险较高。
4.出血量
胸腔镜手术的出血量相对较少,术中出血量一般在100毫升以下。
而开胸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大,可能需要输血。
5.淋巴结清扫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由于胸腔镜手术操作空间较小,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可能不如开胸手术广泛,因此在淋巴结清扫方面,开胸手术的优势更为明显。
总体而言,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相比,有其优缺点。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应由患者和医生根据个人情况综合判断而定。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进展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04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nsclc现代治疗的观点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就nsclc外科治疗的进展进行简要论述。
nsclc外科理论和观念的进展nsclc外科治疗的原则:根据2011年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规定:对于nsclc外科治疗应遵守以下原则:①全面的治疗计划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检查)均应当在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完成。
充分评估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订手术方案。
②尽可能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同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健康肺组织。
③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主要适用于ⅰ期nsclc 患者。
④如患者状况允许,应当行解剖性肺切除术。
如状况不允许,则行局限性切除。
⑤完全性切除手术(r0手术)除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外,应当常规进行肺门和纵隔各组淋巴结(n1和n2淋巴结)切除并标明位置送病理学检查。
最少对3个纵隔引流区(n2站)的淋巴结进行取样或行淋巴结清除,尽量保证淋巴结整块切除。
⑥术中依次处理肺静脉、肺动脉,最后处理支气管。
⑦袖状肺叶切除术在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尽可能行保留更多肺功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全肺切除术患者。
⑧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6个月复发或孤立性肺转移者,在排除肺外远处转移情况下,可行复发侧余肺切除或肺转移病灶切除。
⑨心肺功能等机体状况经评估无法接受手术的ⅰ期和ⅱ期的患者,可改行根治性放疗、射频消融治疗以及药物治手术适应证:①ⅰ、ⅱ期和部分ⅲa期(t3n1~2m0t1~2n2m0;t4n0~1m0除)nsclc。
②经新辅助治疗(化疗或化疗加放疗)后有效的n2期nsclc。
③部分ⅲb期nsclc(t4n0~1m0)如能局部完全切除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实施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实施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观察吕建发【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33)010【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完整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实验组(26例)给予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PS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例出现气胸,1例出现胸腔积液,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总页数】3页(P1676-1678)【作者】吕建发【作者单位】431600 汉川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J], 朱玉龙;马红霞;冯新海2.开胸肺癌根治术与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J], 朱佳龙;朱志军;侯量;胡思远;尹来波3.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相关指标及安全性观察 [J], 王腾飞;耿玉六;陈浩;马云磊4.非小细胞肺癌实施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方法及价值观察 [J], 赵子明5.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J], 赵雄飞;张伟;徐鹏;吴军;贾杰;徐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10 0 例行 V T 肺叶切除 患者 的临床疗效 , .%术后无 合 AS 8 7 4
并症 发生 , 中需要输血者 占4 1 , 口复发率 0 5 % ; 术 .% 切 .7 需 中转开胸 者仅 2 5 。表明 V T 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 .% A S
叶裂生长患者 ; 后者主要适用 于中叶或下 叶的 中央 型肺 癌 ,
是相对彻底清除全部癌组织 , 在远处无转移情况下达到 临床
用力呼气肺活量预 测值 >1L者。最典 型的手 术是 支气 管
袖状肺 叶切除术 。值得注意 的是 , 中行支气管袖状肺 叶切 术
除时 , 由于技术或吻合 的原因 , 可能变为全肺切除术 , 此时 手
术并发症 和死亡危险大大 提高。因袖式肺 叶切除是 完整 切 除肿瘤及 清扫淋 巴结 , 不及全肺 切除术干净彻 底 , 故不 能常 规替代肺功能良好患者的全肺 切除术 。 2 15 肺段切除术 .。 此术式适用于 心肺功 能较差 、 病变 位 于肺周 、 病灶较小局 限于某一肺段的肺癌患者。肺段 切除术 治疗肺 癌的疗效分两种情况 , 一是作为因肺 功能不允许 行肺 叶切除术时的妥协性 手术 , 二是作 为 T N 肺 癌的计划 性 。: 。
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计 划系统计算 放射粒子 在病灶 内
的分布 , 是一个 理想化 的分布模 式 , 但在 实际操作 中难 以实
现, 尤其是在肺癌治疗 中 , 由于有肋骨 的遮挡和肺 呼吸移动
的影响 , 穿刺点 的选定 常受到 限制 , 故实 际植 入 的粒子与理 想的分布模式存在一定差距。另外 , 中有坏死液化 的患 肿瘤
外科手术大体分两类 , 即传统开胸 手术和微创 手术 [ 包 括 电视胸腔镜 手术 ( A S 和微 创开胸 手术 ] 目前 , 叶 VT) 。 肺 或全肺切除加肺 门、 纵隔淋 巴结清扫术是肺癌外科手 术治疗
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周斌,安术祥,王家富,刘祥宝单县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山东菏泽 274300[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中采用胸腔镜肺癌手术的应用价值,观察患者预后情况,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
对照组在治疗中实施传统开胸手术,研究组在治疗中采取胸腔镜肺癌手术,对比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448、16.108、13.453、10.792、30.709、9.500,P <0.05)。
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45,P >0.05);治疗后,研究组FEV 1、FVC 、MVV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883、10.267、11.167,P <0.05);治疗后,研究组IL-6、CRP 、TNF-α、WBC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044、15.378、11.018、11.693,P <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 <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610、11.461、11.891,P <0.05)。
结论 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肺功能与免疫功能。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最新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最新进展肺癌是呼吸系统最为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对于临床治疗肺癌,主要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但是随着生理学、生物学、麻醉学等多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肺癌外科理论及技术的不断更新,发现该术式在治疗肺癌时存在较多的不足。
因此,采用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报道逐渐增多。
另外,随着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应用的增加,临床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患者越来越多。
本研究就近年来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进行了综述。
标签: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癌;进展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以及新的肺癌分期方法的出现,使得临床医生能够选择较好的解剖性肺切除。
对于肺段切除术而言,该术式主要应用于肿瘤直径小于2cm且肺功能较差的患者[1]。
随着该术式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发现肺段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胸管的引流量,降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2-3]。
随着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进行手术的报道越来越多。
研究认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能够达到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4-5]。
但是,目前胸腔镜肺段切除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6]:①无论是进行肺段切除术还是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影像学诊断显得十分重要;②腹腔镜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术比较,哪种术式在治疗肺癌时更具有优势。
1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开胸肺段切除术的比较近年来,关于胸腔鏡肺段切除术与开胸肺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多。
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肺癌时取得的效果是相同的[7]。
但是,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8]。
另外,有研究发现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患者的全身感染及肺部感染情况发生较少,而术后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较短,引流量较少[9]。
Leshnower等人研究显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30d患者的死亡率为0%,而开胸肺段切除术后则为5.6%。
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进展
扩大治疗 是针对情 况较好 、但侵及 纵隔器官和胸 膜的N C C S L 患者 施行 的根治 术 。Y l zl 20 )的研 究显示 ,通过 血管移植 、替代 i ie d i(0 8 和 支气管 吻合重建 等扩大 治疗 ,能使 N C C S L 患者术 后5 年生存 期超过
3%。 O
1 - 3辅助 治疗
辅助 治疗 包括术 前化疗 、术后化疗 和术后 放疗 。术前 化疗是近年
来N C C S L 治疗的最新进展 之一 。目前 ,术后化疗 的研究 热点集 中在 以
铂 类为基础 的方案上 。术后放疗 适用于癌肿 组织未能彻底 切除或 支气 管 断端残 留癌浸润 的患者 ,以及肿 瘤和支 气管切缘 距离 <2m、淋 巴 c
21 0 1年 9月第 9卷 第 2 7期
时,应鼓励、指导和促进改善生活为主,指导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恢 复训练方法,为日后顺利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并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
信心和 能力。 2 言语 训练 . 3 3体 会
・
文献综述 ・ 3 5
急性脑 卒 中是一 种发病率 和致残率均 较高的常 见病和多 发病 ,多 见 于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 的生理机能退 化 ,患病后 的治疗涉及 到生活 习惯 、生活方 式、行为方 法、人 际关系的改变和 心理障碍 ,所 以单纯 依靠 药物治疗是难 以解决 问题 的 。 选择最 佳康复治疗 时机 ,采取积极有 效的康复 治疗 措施是 取得较 好疗 效的 关键所 在 。患者 入院后 ,脑 梗死 患者在无 心肺合并症 的情 况 下,脑出血 的患者在无 明显颅 内高压 的症 状 、无严 重合并症 、生命 体 征基 本平稳 的情 况下 ,均 应行 康复治疗 。在康复治 疗的过程 中 ,应 以 心理 康复为主导 ,以功 能训练为核心 ,穴位注射 、按摩 、针刺 等手段 为重要措施 ,缩短患者 的病程 ,减少 残疾 发生率 ,使患者早期恢 复生 活和 劳动能力。
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及展望
镜下操作角度和显露具有一定的困难,腔镜下直线切 割缝合器 和手术器械不 能改变角度 。国 内曹庆 东改进 了单孔操作 的手术器械 ,能够在固定的操作孔改变手
术器械 的角度 , 是 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5 】 。 三孔法除观察 孔外,还有主副两个操作孔,因其操作时显露较好, 可 以两孔配合,便于手术操作,故 目前多数医院采用 此法。其 中观察孔多位于腋 中线第七、八肋 间,主操 作孔位 于腋前线第三、四肋 间,副操作孔位 于肩胛下 角线第七 至九肋 间,下叶切除多选取偏下的肋 间,上 叶切除相对靠上 ,主操作孔 以正对肺门为原则 ,切 口 的长度 主要依据病肺组织及肿瘤大小决定,术者多站 在患者腹侧操作。上海胸科 医院报道的四孔法入路选 择腋前线第 7 或第 8 肋问为观察孔 ,腋前线第 4 肋间 为主操作孔,另选两个辅助手术切 口,分高位辅助孔 和低位辅助孔 ,其 中高位辅助孔对应的是隆凸区域和 斜裂后缘,多位于第 6肋间肩胛下角前下缘两指,低 位辅助孔位于肩胛下角线第 9 或1 0 肋间, 高位辅助孔 便于牵拉肺组织和 显露上纵隔淋 巴结,低位辅助孔用 于超声刀、 电钩、 吸 引器、 切割缝合器等器械的进 出 。 笔者在临床手术中基于患者手术难易程度选择三孔或 四孔入路,四孔的高位辅助操作孔与主操作孔配合类 似于开胸手术的双手操作 ,更有利于肺 门和纵隔淋 巴 结的显露, 特别左侧 4 L淋 巴结清扫。增加 的操作孔并 不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但大大增加 了手术 的便利程 度。 置入腔镜光源的观察孔 以良好显露手术野为宗 旨, 照明区域主要包括 以下重要部分: ( 1 ) 前上部分 , 包 括前肺门结构( 上肺静脉 、 上 叶支气管尖前支肺动脉 ) 、 和前上纵 隔淋 巴结区域; ( 2 ) 后肺门区域包括上叶支 气管后部、 上叶后段动脉和隆凸下淋 巴 结区域; ( 3 ) 下 部 区域包括下肺静脉、下肺韧带、下叶支气管。 三、手术方式 国际国内手术方法各有特 点,但 总结各种手术方 法的操作特点,其手术流程主要是 两大类:一类是基 于传统开胸手术的经肺裂操作模式[ _ 。 即在腔镜下首先 打 开肺裂,经肺裂 间肺实质内显露肺动脉 ,先处理动 脉 、静脉 ,最后处理支气管 ,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 此种方法对 于肺裂 发育 良好 的患者 手术操作相对方 便 ,但对肺裂发育不 良的患者手术难度较大,对手术 技术要求高。同时术后肺漏气发 生率较高,早期胸腔
非小细胞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用力呼气肺活量预测值>1 L者。最典型的手术是支气管 袖状肺叶切除术。值得注意的是,术中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 除时,由于技术或吻合的原因,可能变为全肺切除术,此时手 术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大大提高。因袖式肺叶切除是完整切 除肿瘤及清扫淋巴结,不及全肺切除术干净彻底,故不能常 规替代肺功能良好患者的全肺切除术。 2.1.5肺段切除术此术式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病变位 于肺周、病灶较小局限于某一肺段的肺癌患者。肺段切除术 治疗肺癌的疗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为因肺功能不允许行肺
手术指征及原则 肺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前,应尽可能确定其病理类型
叶切除术时的妥协性手术,二是作为T㈨N。肺癌的计划性
手术。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肺段均可行肺段切除术,但对以 上叶各段及下叶背段采用该术式者较多。 2.1.6楔形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相比,楔形切除术是不 按肺的解剖结构施行的术式,只适用于少数全身情况很差、 病变<3 cm、位于肺的外1/3,无支气管腔内扩散、区域淋巴 结及远处转移,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如果严格选择病例,可
Cmo
治疗目的。Nat}咖等在cT引导下对45例肺癌患者的78
个病灶行MwA治疗,发现其凝固直径达4.8 cm,对<3.O cm病灶采用单电极一次即可完全灭活。术后随访24个月。 4l例患者病情控制,4例病情缓解。 1.3激光消融(LA) 经皮LA是通过经皮穿刺,将有孔道
探针直接插入病灶,再经孔道置入光纤,由其导入的激光能 量向周围扩散,从而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坏死。weigd等 在cT引导下对42例肺癌患者的64个病灶行LA治疗,治疗 后CT复查显示病灶瘢痕组织形成,但较大病灶周边仍有残 存癌组织;其中51个病灶得到有效灭活,未完全灭活的病灶 约47%位于肺脏底部组织。随访6周~39个月,病灶复发 13个(20%),其中复发灶直径4.0 cm以下与4.1 cm以上者 的差异有计学意义;但与病灶所在位置无关。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有【 7 J : ①I 、 Ⅱ 期及部分 Ⅲ期肺癌 , 叶支气管未见 肿瘤 , 不能 累及
胸壁及有纵隔的浸 润 , 胸膜无转移 ; ② 未行术前放疗 , 排除严重
3 _ 3 术后肺功能恢复及 生存 率
胸腔镜手术 患者 肺功能
的胸腔粘连 ; ③直径小于 4 c m位 于周边 的孤立转移病灶 ; ④自
就胸腔镜 在肺癌诊治 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1 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史 .
3 . 1 创伤小 、 术 后疼痛 轻 、 恢复快
V A T S切 口长首次应 用改 良的膀胱镜 治疗肺 结核 [ 2 1 , 开创 了胸
小于常规开胸手术 , 仅仅离断肋间肌 , 不切断肋骨 , 全胸腔镜手 术甚至不用撑开肋骨 , 从而 明显减少创伤 。可显著缓解术后疼 痛 的强度且 持续 时间短 , 更 有利 于患 者术后 咳嗽排 痰 , 大大减 少术 后呼 吸道 并发症 ,使患 者更快 恢复 。与开胸 手术 相 比 , V A T S能够缩短住 院时间 、 胸管 留置时间 、 恢复术前活动所需 时 间, 术后 3周的疼痛发生率更低 『 l 2 1 。因此认 为胸腔镜肺 叶切 除 术 可减轻患者疼痛 , 使患者恢复 更快 , 尤其是那些 虚弱 的患 者 和高风 险的患者。 3 . 2 减轻术后急性期反应 手术创 伤往往会导致严重 的
并发症更低 , 术 中大 出血的风险很小 而且可控制 , 术后 肺功能 恢复更好, 有恢复决、 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国外报道阴, I 期肺癌 分别行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 叶切除 、 淋 巴结清扫。2组 间淋 巴结切除数量无 显著性差 异 , 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率无显 著性差异 , 5 年 生存率分别为 8 5 %和 9 0 %,认 为电视胸腔镜手 术结果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 当。国内报道【 1 l J , I期 、 Ⅱ期和 Ⅲ 期 肺 癌电视胸 腔镜 肺叶切 除的 5年 生存率分 别为 8 7 . 8 %, 4 2 . 8 % 和2 7 . 3 %, 与传统开胸术无显著性差异 。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1. 引言1.1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诊断患有这种疾病,而且肺癌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80万人死于肺癌,使其成为癌症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肺癌的发病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有关,而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达晚期。
1.2 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手段备受关注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手段备受关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过去,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且疼痛明显,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单孔胸腔镜手术则通过仅在胸壁上开一个小孔来完成手术,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术后疼痛小,恢复快。
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减少了术后疤痕的形成。
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单孔胸腔镜手术同样显示出很好的效果。
通过单孔胸腔镜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肺部组织,精准地切除肿瘤组织,减少了手术对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肿瘤的根治性。
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手段备受关注,其独特的优势和临床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和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和应用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发展。
2. 正文2.1 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能够精准定位肿瘤部位,通过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视野,有效地切除患部组织,并保留尽可能多的健康肺组织,最大限度地保持患者的肺功能。
由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康复快,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生活质量。
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023CSCO非小细胞肺癌更新
THANKS
7 ALK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
一线治疗部分:新增“布格替尼、洛拉替尼、恩沙替尼"作为I级推荐。
7 ALK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
后线治疗部分:新增"布格替尼、洛拉替尼"作为I级推荐。
8 ROS1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
恩曲替尼"由Ⅲ级推荐升至Ⅰ级推荐。
9 BRAF V600/NTRK/MET14外显子/RET/KRAS GI2C/HER-2突变
4 ⅡA、ⅡB、可手术ⅢA或ⅢB(T3N2M0)期
根治性手术后,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限PD-L1 TC≥1%)”由Ⅱ级推荐升至I级推荐。 新增“含铂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作为I级推荐。新增"根治性手术后,帕博利 珠单抗辅助治疗"作为Ⅱ级推荐。
5 不可手术ⅢA、ⅢB、ⅢC期
分层为PS=0~1治疗部分:“舒格利单抗作为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的巩 固治疗"由Ⅲ级推荐升至Ⅰ级推荐。
后线治疗
Ⅳ期MET14外显子跳 跃突变NSCLC的后线治疗: "赛沃替尼"由Ⅱ级推荐升 至I级推荐。
Ⅳ期RET融合NSCLC 的后线治疗:"普拉替尼" 由Ⅱ级推荐升至I级推荐。
Ⅳ期KRAS G12C突变 NSCLC的后线治疗部分: 新增"Adagrasib"作为Ⅲ级 推荐。
Ⅳ期HER-2突变 NSCLC的后线治疗部分: 新增"德喜曲妥珠单抗(即 DS8201)”作为Ⅲ级推 荐。
2023CSCO非小细胞 肺癌指南更新
1 病理诊断
新增“规范化评估肺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结果”作为Ⅰ级推荐。新增 小胞癌标志物"INSM1"作为Ⅱ级推荐。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2月第26卷第4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4February 2019肺癌是临床上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病例总数的80%左右,老年人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
NSCLC 患者通常缺乏早期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存在痰中带血或咳嗽等症状,因而容易被患者忽视,进而降低患者的确诊率和生存质量。
手术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NSCLC 治疗方法,随着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逐渐成为NSCLC 患者首选的手术类型,其具有疼痛程度轻、伤口较小等优势[1-3]。
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NSCLC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4年9月~2017年12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张永信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辽宁鞍山114034[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取开胸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10、TNF-α、IL-6和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治疗后的IL-10、TNF-α、IL-6和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治疗后的IL-10、TNF-α、IL-6和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A T S 肺叶切除术及适应证 不 同的医学中心 V A T S 肺 叶切除技术操作有很大 不同,比如切 口数量 2 ~ 5个,切 口长度 4 ~1 0 c m,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以及是否撑开肋 骨等,导致 了难 以对此技术进行客观 评价 。 S w a n s o n等[ 3 】 进行的一项多 中心前瞻性研 究中, 给出 了V A T S肺叶切除术 的一个标准化定义:真正的 V A T S肺叶切除术应为完全胸腔镜下操作 ,肺 叶各血
小 细 胞肺 癌( n o n - s ma l 1 .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NS C L C ) ,目
既往研究荟萃分析 ,来增加样本量,降低单中心、小 样本 的研 究误差。研究前,明确 V A T S解剖性肺叶切 除手术的标准化定义,使其 与胸腔镜辅助小切 口 肺叶 切除手术分开对待 ,分别选取符合条件的多个研 究中 心的早期 N S C L C患者入组 , 分组时综合年龄 、 性别 、 组织类型、病理分期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选择评 分匹配的患者分别入 V A T S 组及开胸组, 最终 比较结果 提示, V A T S 术后患者并发症偏少, 胸管留置时间短【 3 , 6 J , 并且两组患者术后 5年 生存 率相 当,均在 6 O %~ 6 5 %[ 6 ] 。对既往研 究的荟萃分析也得到 了类似 的结论, 分析显示V A T S 肺叶切除手术 能够缩短术后胸管 留置 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在术后病死率、局部复发率等
中华 临床 医师 杂志 f 电子版 ) 2 0 1 3年 9月第 7卷第 1 8期
C h i n J C l i n i c i a n s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S e n t  ̄ mb e r 1 5 . 2 0 1 3 . V o 1 . 7 . N
二、V A T S肺叶切除术效果 关于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手术术后效果 比较的
研 究有两个为随机对照研 究 , 均针对临床 I 期非小 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后显示,V A T S 组术后并发症要 少 于开胸组 ( 6 %w. 1 6 %) , 术后 5 年 内肿瘤 转移复发
DO I : 1 0 . 3 8 7 7 / c m a . j . i s m. 1 6 7 4 — 0 7 8 5 . 2 0 1 3 . 1 8 . 0 0 4 作 者单 位 : 1 0 0 7 3 0 卫生 部北 京医 院胸外 科 E m a i l : t o n g h 0 I 1 g f e n 0 0 2 @s i n a . c o n r
V A T S ) 应用 到肺癌 的治疗 已有接近 2 0年的时间,目 前V A T S解剖性肺叶切除术 已成为治疗早期肺癌 的根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目前,许多研 究者通过多个研究中心合作,或者
治性手术方式之一,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 势 已被广泛接受,并且近些年一些系统性回顾以及临 床大样本研 究发现,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 ,V A T S能 够缩短胸管 留置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小对免疫 功能的影响,获得不亚于开胸手术的预后效果[ 1 。
・
专家笔谈 ・
非 小细胞肺 癌胸腔 镜手术治疗新进展
佟 宏峰
胸腔镜手术( v i d e o - a s s i s t e d t h o r a c o s c o p i c s u r g e r y ,
率 ( 1 0 . 4 % . 1 9 . 2 %) 及 5年 生存 率 ( 9 0 % . 8 5 %)
前公认的适应症是病变在 5 c m 以内的周 围型肺癌及 少部分未累及 叶支气管起始部的中心型肺癌 ,另外对 于心肺功 能不佳, 不能耐受常规开胸手术 的老年患者 , 可经胸腔镜行根 治手术或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中心
型肺癌 、术前发现肺门纵 隔淋 巴结肿大、或 T 3 ~ 4 期 病变 ( 如侵犯胸壁、纵隔 )以及经过放化疗患者,胸 腔镜 手术难度大、风险大、难达根治效果 ,目前大多 数 医疗单位仍行 常规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
器械及成像系统的进步,V A T S解剖结构更加细致, 切除的淋 巴结也越多,能够更准确全面的评估淋 巴结 的整体状况[ 2 ] 。 但也有许多研究者存在质疑 们 , 他们 认为 V A T S在清扫淋 巴结时特定部位 显示不清、镜下 操作不便 ( 如4 L组 ) 等因素可影响 V A T S淋 巴结清扫 的完整性及彻底性,另一方面也体 现在常规开胸手术 发现临床阴性而病理 阳性淋 巴结的数 目要多于 V A T S 手术[ 1 1 - 1 2 】 。需要指 出的是 ,上述研 究大多为回顾性研 究,许多入组病例为胸腔镜开展早期手术病例 ,早期 V A T S操作不熟练、器械缺陷等因素对淋 巴结清扫的 影响需考虑在 内。相信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以及器械 的改进 , V A T S在清扫淋 巴结方面还会有更大的提高。
方面无统计学差异L l , 。
三、V A T S淋巴结清扫 美国 N C C N 肺癌诊疗指南指出,N S C L C患者系
统性纵隔淋巴结采样或者清扫,包括 6组淋 巴结,其 中 3组来 自肺 内 ( 叶、叶间、段 ) 和肺 门淋 巴结,3 组来 自包括隆突下淋 巴结在 内的纵隔淋 巴结。 已有研 究表 明,V A T S 与开胸手术在肺 门纵隔淋 巴结清扫的 组数及数 目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8 】 ,并且可能随着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