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 优秀课件 (精品)PPT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 优秀课件 (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9f2c324b35eefdc8d33360.png)
离居终老之苦
天地之间一 声幽叹——
忧同 伤心 以而 终离 老居 。 , 。 ? , 。 。,
幽 叹 同 怀 乡 思 夫 采 莲 男 女
涉 江 采 芙 蓉
• 现在讨论一下,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
女读: 男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 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 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 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 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 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 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 “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 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 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 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 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 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 “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 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理解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 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 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 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 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 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 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涉江采芙蓉___公开课用17页PPT
![涉江采芙蓉___公开课用1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8b933c804d2b160a4ec003.png)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涉江采芙蓉___公开课用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Leabharlann 自己知道。——苏联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涉江采芙蓉___公开课用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Leabharlann 自己知道。——苏联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a6b9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4.png)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斜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 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题思想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一个游子采芙蓉却不 能送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以及亲 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再次朗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展积累
古 人 采 摘 香 草 赠 亲 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赠范晔诗》
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欢欣
失望
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简要赏析“还顾”“漫浩浩”两词。
这两个词传达了主人公极其痛苦的心情, 但是没有直接表明主人公的痛苦,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赏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彼此感情深厚,但相爱不能相守,想念不 能相见,表现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
思考
4.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 么看?
主人公是女子。
女子采摘荷花,想送给远离家乡的心上 人。此时远离家乡的心上人也在遥望家 乡,但长路漫漫,心上人欲归不得。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的诗句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斜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 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题思想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一个游子采芙蓉却不 能送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以及亲 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再次朗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展积累
古 人 采 摘 香 草 赠 亲 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赠范晔诗》
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欢欣
失望
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简要赏析“还顾”“漫浩浩”两词。
这两个词传达了主人公极其痛苦的心情, 但是没有直接表明主人公的痛苦,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赏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彼此感情深厚,但相爱不能相守,想念不 能相见,表现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
思考
4.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 么看?
主人公是女子。
女子采摘荷花,想送给远离家乡的心上 人。此时远离家乡的心上人也在遥望家 乡,但长路漫漫,心上人欲归不得。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的诗句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https://img.taocdn.com/s3/m/c1617e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6.png)
评价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
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 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03
知识拓展
汉魏晋诗的发展源流及文学地位
诗经 四言叙事民间汉乐府 五言叙事文 学
楚辞 汉赋
杂言抒情
文 人
四六文抒情
创 作
汉末 魏 晋
文人有意识向民 歌学习,创作五言抒 情诗,五言诗走向成 熟,同时出现七言诗。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荣”, “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 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 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 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 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表
议论、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达
技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巧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 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4c45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05.png)
•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描述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 【明确】(1)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 (2)意境: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 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 (3)情感: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 纯洁、美好。
• 课题解读
• 《涉江采芙蓉》选自《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 这19首诗不是一人一时所作,也不是有机构成的诗集;有 的来自民间,有的则是文人模仿民歌所作,且没有题目,在 被选入《文选》时,编者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诗的题 目。
• 写作背景
•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 上层士族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迫。在这样的形势和风 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妻子,“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 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这首诗就反 映了游子思乡及怀念爱人的痛苦。
六、思考探究
• 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 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
主( 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看法一:主语都是男子。本诗全为实写,写他采花送花望乡思 人。
看法二:前四句的主语是女子,后四句的主语是男子。但前四 句是男子想象家乡的爱人在采莲,并思念自己的情景;后四 句是他自己在想心事。前虚写,后实写。
三、读诗诵韵 一读正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还(huán)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描述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 【明确】(1)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 (2)意境: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 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 (3)情感: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 纯洁、美好。
• 课题解读
• 《涉江采芙蓉》选自《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 这19首诗不是一人一时所作,也不是有机构成的诗集;有 的来自民间,有的则是文人模仿民歌所作,且没有题目,在 被选入《文选》时,编者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诗的题 目。
• 写作背景
•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 上层士族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迫。在这样的形势和风 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妻子,“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 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这首诗就反 映了游子思乡及怀念爱人的痛苦。
六、思考探究
• 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 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
主( 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看法一:主语都是男子。本诗全为实写,写他采花送花望乡思 人。
看法二:前四句的主语是女子,后四句的主语是男子。但前四 句是男子想象家乡的爱人在采莲,并思念自己的情景;后四 句是他自己在想心事。前虚写,后实写。
三、读诗诵韵 一读正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还(huán)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5f2165e518964bcf847ce0.png)
ppt课件 8
整体把握
疏通诗歌大意,回答下列问题: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ppt课件
9
背景
•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 首》中,即大多写思妇游子的相思离别 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 《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思妇游子相思 离别之情的作品。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环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1
古 诗 十 九 首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2
3 4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2 ppt课件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 • • • •
相去:相距,相离。 阻:艰险。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 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 已:同“以”。 顾,返也。 弃捐:抛弃。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 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 •
ppt课件
24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 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 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 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 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 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 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 《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 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整体把握
疏通诗歌大意,回答下列问题: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ppt课件
9
背景
•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 首》中,即大多写思妇游子的相思离别 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 《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思妇游子相思 离别之情的作品。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环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1
古 诗 十 九 首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2
3 4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2 ppt课件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 • • • •
相去:相距,相离。 阻:艰险。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 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 已:同“以”。 顾,返也。 弃捐:抛弃。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 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 •
ppt课件
24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 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 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 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 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 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 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 《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 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c1be2aec3a87c24128c479.png)
❖【设想】一位怅然独立的女子,她注视 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 ”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 ——这就是她苦苦思念的丈夫的容颜啊 。哎!:我徒然采摘了这美好的芙蓉, 而你啊,却远在天涯,此刻我又能如何 遥寄相思呢
❖这两句的作用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这 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 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 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 ,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 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 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 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 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出现了变 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
❖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莲活 动开始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 !采摘几枝娇嫩可爱的莲花,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让人心醉。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 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 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 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 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 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 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古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十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首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这两句的作用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这 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 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 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 ,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 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 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 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 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出现了变 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
❖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莲活 动开始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 !采摘几枝娇嫩可爱的莲花,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让人心醉。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 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 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 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 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 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 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古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十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首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涉江采芙蓉》全校公开课 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全校公开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f419d152d380eb63946d64.png)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
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 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
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2020/12/2
9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2020/12/2
2020/12/2
5
2020/12/2
6
2020/12/2
《 文 选 》 封 面
7
2020/12/2
《 文 选 》 书 影
8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
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 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 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 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020/12/2
22
学习了整首诗歌,现在你们想 象一下整个画面?
2020/12/2
23
一边是一个女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 身旁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显得她孤独而 凄清;
2020/12/2
24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返 身回望家乡的游子,那一闪 即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
2020/12/2
25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 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 洁。
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 境。
2020/12/2
14
所采 思之 在欲 远遗 道谁 。?
2020/12/2
15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 你从“远道”一词品出 什么?
《涉江采芙蓉》 课件ppt(19张PPT)
![《涉江采芙蓉》 课件ppt(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3ce9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6.png)
理解诗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理解诗词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文学常识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 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 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 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 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 出现了大批名作。
•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
文学常识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 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 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 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文学常识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 (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 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给人清 幽、高洁的感觉。
• 2、请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 (参看练习册51页翻译)
• 那是一个夏日,花香日暖,抒情主人公 来到这江边上,看到芙蓉朵朵,美丽动 人,自然想采摘花来送给心上人的你, 但心上的人啊,你远在天涯。
• 深情回望那故乡,更感路途遥渺,日 夜思念的人啊,想到你的容颜因思念的 煎熬而日渐憔悴,而我们却又 无法相
• 注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 、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 独处的处境,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 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 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 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 ,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 效果,使哀之更哀
•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 诗 十 九 首
•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 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 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 •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 钟嵘在《诗品》中曾评《 古诗十九首》说:“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 》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 青的程度了。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 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 《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 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情感: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 念的哀伤与惆怅
• 四、赏析句段。
• 尝试一下“情景再现”,描摹诗句内容。
• “情景再现”就是用诗歌提供的材料为 原型, 通过合理的想像和联想进行再创 造,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 面、景物等在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 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 、感情、情绪等感受 . (发挥想象, 动手描摹,再现诗中情境)
•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
• 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莲活 动开始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 !采摘几枝娇嫩可爱的莲花,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让人心醉。
贵,但感别经时。
•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 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 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 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 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 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
• 1、游子思乡怀人的理由:当时男子 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 忽然意识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 ,不禁触发了思念故乡、亲人的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游子的 形象从诗中站了起来。
• 二是女子思夫
•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 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设想】一位怅然独立的女子,她注视 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 ”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 ——这就是她苦苦思念的丈夫的容颜啊 。哎!:我徒然采摘了这美好的芙蓉, 而你啊,却远在天涯,此刻我又能如何 遥寄相思呢
• 这两句的作用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这 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 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 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 ,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 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 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 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 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出现了变 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鲜花香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 感觉,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
。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 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 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 朋的关怀、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托 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这种生活情调是 简朴而美好的
• 学生分组描绘其他的三句
聚。于是郁积在心中的忧伤就幻化成天 地间的一声幽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
老。
三、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 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 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 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 ”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 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 诗歌的两种可能:你可以把抒情 主人公想象成异地他乡,吟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乡愁的游子,也可以想象成闺中 怀人的思妇。
• 第一、二句的分析
• 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 草送给远方亲人,这一举动在古代诗
歌中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
• 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 撷,此物最相思
• 《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 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
• 这时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 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 的丈夫了。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 候,远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 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是多么 希望能够望见故乡的山水、望见那莲花 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没有。此刻展 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 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旧 乡”是遥远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 长曲折的
•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 ,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上。 ”,“莲子”即“ 怜子”
• 3、另外,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 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说 话人应是女子。
• 下面咱们就从女子为抒情主人公的角度鉴赏一下 这首古诗
古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十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首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 二、诵读品味 ,疏通大意 • 1、题目:理解”芙蓉“ •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荷花多被
• 2、请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 (参看练习册51页翻译)
• 那是一个夏日,花香日暖,抒情主人公 来到这江边上,看到芙蓉朵朵,美丽动 人,自然想采摘花来送给心上人的你, 但心上的人啊,你远在天涯。
• 深情回望那故乡,更感路途遥渺,日 夜思念的人啊,想到你的容颜因思念的 煎熬而日渐憔悴,而我们却又 无法相
• 注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 、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 独处的处境,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 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 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 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 ,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 效果,使哀之更哀
•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 诗 十 九 首
•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 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 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 •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 钟嵘在《诗品》中曾评《 古诗十九首》说:“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 》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 青的程度了。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 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 《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 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情感: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 念的哀伤与惆怅
• 四、赏析句段。
• 尝试一下“情景再现”,描摹诗句内容。
• “情景再现”就是用诗歌提供的材料为 原型, 通过合理的想像和联想进行再创 造,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 面、景物等在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 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 、感情、情绪等感受 . (发挥想象, 动手描摹,再现诗中情境)
•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
• 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莲活 动开始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 !采摘几枝娇嫩可爱的莲花,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让人心醉。
贵,但感别经时。
•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 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 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 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 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 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
• 1、游子思乡怀人的理由:当时男子 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 忽然意识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 ,不禁触发了思念故乡、亲人的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游子的 形象从诗中站了起来。
• 二是女子思夫
•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 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设想】一位怅然独立的女子,她注视 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 ”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 ——这就是她苦苦思念的丈夫的容颜啊 。哎!:我徒然采摘了这美好的芙蓉, 而你啊,却远在天涯,此刻我又能如何 遥寄相思呢
• 这两句的作用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这 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 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 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 ,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 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 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 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 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出现了变 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鲜花香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 感觉,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
。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 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 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 朋的关怀、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托 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这种生活情调是 简朴而美好的
• 学生分组描绘其他的三句
聚。于是郁积在心中的忧伤就幻化成天 地间的一声幽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
老。
三、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 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 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 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 ”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 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 诗歌的两种可能:你可以把抒情 主人公想象成异地他乡,吟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乡愁的游子,也可以想象成闺中 怀人的思妇。
• 第一、二句的分析
• 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 草送给远方亲人,这一举动在古代诗
歌中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
• 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 撷,此物最相思
• 《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 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
• 这时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 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 的丈夫了。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 候,远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 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是多么 希望能够望见故乡的山水、望见那莲花 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没有。此刻展 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 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旧 乡”是遥远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 长曲折的
•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 ,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上。 ”,“莲子”即“ 怜子”
• 3、另外,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 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说 话人应是女子。
• 下面咱们就从女子为抒情主人公的角度鉴赏一下 这首古诗
古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十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首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 二、诵读品味 ,疏通大意 • 1、题目:理解”芙蓉“ •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荷花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