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值计算

合集下载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与限值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与限值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与限值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是指: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机组在各种负荷条件下的累积负荷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的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单一数值。

[1]IPLV计算公式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计算方法如下:IPLV = 1.2% A + 32.8% B + 39.7% C + 26.3% D(4.2.13)式中:A——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30℃”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5℃”;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1.5℃”;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8℃”;D一一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19℃”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4.5℃”。

冷水(热泵)机组IPLV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冷定频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的数值;2)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中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30倍;3)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中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15倍。

表4.2.11 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IPLV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应低于表4.2.17 的数值。

表4.2.17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IPLV的适用范围。

限值计算

限值计算

一、化学因素例题一:某技术服务机构对XX家具厂喷漆房进行有害因素检测,喷漆工为8h工作日。

采用个体采样方式对喷漆工作业过程中接触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测定,个体采样时间为6小时(接触时间),测得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分别为2mg/m3、48mg/m3和40mg/m3。

同时采用定点测样法进行短时间浓度测定,检测结果如下表:采样时间有毒物质空气浓度(mg/m3)9:00-09:15 苯0.5 甲苯20 二甲苯1010:45-11:00 苯 1 甲苯25 二甲苯2513:00-13:15 苯 1.2 甲苯30 二甲苯1515:00-15:15 苯0.6 甲苯25 二甲苯20(1)计算并判断该喷漆工接触的浓度是否符合卫生要求(5分)(2)简述上述检测数据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并请分析原因。

(5分)序号中文名职业接触限值(mg/m3)MAC PC-TWA PC-STEL1 苯/ 6 102 甲苯/ 50 1003 二甲苯/ 50 100答:(1)苯:C TWA= C×6h/8h=1.5mg/m3; 甲苯:C TWA= C×6h/8h= 36mg/m3; 二甲苯:C TWA= C×6h/8h= 30mg/m3。

根据上表可知苯:C STEL=1.2mg/m3;甲苯:C STEL=30mg/m3;二甲苯:C STEL=25mg/m3。

三种物质的C TWA和C STEL浓度均符合各自的标准,但是三种物质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还应考虑他们的联合作用。

C1/L1+C2/L2+C3/L3=1.5/6+36/50+30/50=1.57>1,因此,超过卫生标准,不符合要求。

(2)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可知,三种物质的C TWA浓度均大于C STEL浓度,检测数据不合理。

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测定C STEL的采样时段和时机不合理,未能了解现场浓度波动情况,没有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和检测。

例题二:超限倍数的应用:(1)三氯乙烯的PC-TWA为30mg/m3,测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为600 mg/m3,CTWA为20 mg/m3,则测得其超限倍数值为多少?答:测得的超限倍数=600/30=20(2)煤尘的PC-TWA 为4mg/m 3(总尘)和2.5mg/m 3(呼尘),其超限倍数为2。

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

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

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一、引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位移角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它可以反映出建筑结构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是评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其相关内容。

二、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概念框架结构是指由柱、梁等构件组成的刚性空间框架。

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又称为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角是指相邻两层之间发生变形时,两侧墙体之间的夹角。

例如,在一个有10层的建筑中,第1层和第2层之间发生了变形,则第1层和第2层之间夹角所形成的度数即为该建筑物的层间位移角。

三、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计算方法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规定计算得出的。

该规范规定了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计算公式为:Δθ = K × Δ其中,Δθ为层间位移角;K为系数,取值为0.0025~0.0035;Δ为相邻两层之间的变形量。

四、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影响因素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结构高度:一般来说,建筑结构高度越高,其层间位移角限值也会相应增大。

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越大,建筑物所承受的地震力也会相应增大,从而导致其变形量增加,进而使其层间位移角限值也会相应增加。

3.结构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不同,从而导致其层间位移角限值也会不同。

4.设计抗震等级:设计抗震等级越高,建筑物所需满足的抗震性能要求就越高,从而导致其层间位移角限值也会相应增大。

五、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应用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是评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要求,合理确定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并据此设计和选取合适的结构材料、尺寸和构件连接方式等。

六、总结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反映出建筑结构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及误差限值如何计算90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及误差限值如何计算90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及误差限值如何计算?(1)各类准确级误差限值(a) P类和PR类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以在额定准确限值一次电流下允许复合误差的百分数标称,标准准确级为:5P,10P,5PR,10PR。

电流互感器在额定频率及额定负荷下,电流误差、相位误差和复合误差应不超过表7的值表7准确级额定一次电流下的电流误差(%)额定一次电流下的相位差额定准确限值一次电流下的复合误差(%)(‘)(rad)5P,5PR ±1 ±60 ±1.8 510P,10PR ±3 - - 10发电机变压器主回路、220KV及以上电压线路宜采用复合误差较小的5P或5PR级电流互感器。

其他回路可采用10P或10PR级电流互感器。

P类和PR类保护用电流互感器能满足复合误差要求的准确限值系数,Kalf一般可取5、10、15、20、25、30和40。

必要时,可与制造厂家协商,采用根大的Kalf值。

(b) TP类电流互感器:TP类电流互感器一般用在220KV级以上高压和超高压系统中,在这里不予说明。

(2)P、PR和PX类电流互感器的选择计算P、PR类电流互感器用于稳态要求的线路或变压器,只校验其稳态性能。

电流互感器通过规定的保护校验故障电流Ipef时,其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Ipef和Ipn之比称为故障校验系数Kpef。

Ipef按以下原则确定:(a)按可信赖性要求,Ipef应按区内最严重的短路电流确定,对于过流保护和距离保护,应考虑两种情况:(1)在保护区内末端故障时,Ipef流过电流互感器的最大短路电流Iac.max;(2)在保护安装点近处故障时,允许电流互感器的误差超过规定值,但必须保证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快速性。

(b) 按安全性要求,Ipef应按区外最严重的短路电流确定。

按下列条件进行计算:1)一般选择计算: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准确限值一次电流Ipel应大于保护校验故障电流Ipef,必要时,还应考虑电流互感器暂态饱和的影响,即准确限值系数Kalf应大于K*Kpef,K为用户规定的暂态系数;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荷应大于实际二次负荷。

框架结构侧移计算及限值

框架结构侧移计算及限值
锚固方式,适用于柱截面高度较大的情况;图14-23(b)为带弯折的锚固方式, 适用于柱截面高度不够时的情况。
(4)梁下部纵向钢筋也可贯穿框架节点,在节点外梁内 弯矩较小部位搭接,如图14-23(c)所示,钢筋搭接长 度按上册式(5-31)计算。
(5)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下部纵向 钢筋应按受压钢筋的要求锚固,锚固长度应不小于0.7。
7.钢筋的连接,见GB50010-2002,p116
8.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见GB500102002,p119
二、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构件的锚固和连接要求。
GB50010-2002,p168 2.材料要求。 GB50010-2002,p169 3.框架梁的构造要求。GB50010-2002,p169
(9)框架顶层端节点最好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弯入梁内作 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使用,亦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和柱 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及其临近部位搭接,如图
GB50010-2002,p141,fig10.4.4 。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见GB50010-2002,p113
6.钢筋的锚固,见GB50010-2002,p115
2)怎样进行调幅
设某框架梁AB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梁端最大负弯矩分别为MA0 、MB0 ,梁跨中最大正弯矩为 MC0 ,
则调幅后梁端弯矩可取:
式中β 为弯矩调幅系数。
对于现浇框架,可取β=0.8~0.9;对于装配整体框架由于接头焊接不牢或由于节 点区混凝土灌注不密实等原因,节点易变形达不到绝对刚性,框架梁端的实 际弯矩比弹性计算值要小,因此,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允许取得低一些,一 般取β=0.7~0.8。
梁端弯矩调幅后,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必将增加, 如图14-22所示。 调幅后梁端弯矩MA、MB的平均值与跨中最大正弯 矩 之和应大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值。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钢筋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钢筋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一、截面受拉钢筋计算公式:1.钢筋截面面积计算公式:As=(π/4)*d²其中,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d表示钢筋直径。

2. 钢筋抗拉强度计算公式:f=0.9 * fy * As其中,f表示钢筋抗拉强度,fy表示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

3.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公式:fy = fyk / γs其中,fyk表示钢筋抗拉强度特征值,γs表示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

二、截面受压钢筋计算公式:1. 钢筋计算强度限值公式:f≤0.28 * fck其中,f表示钢筋受压强度,fck表示混凝土抗压强度。

2.面积配筋率计算公式:ρ=(As/b)*100其中,ρ表示配筋率,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b表示截面宽度。

3. 面积配筋率限值计算公式:ρ≤ρmax其中,ρmax表示面积配筋率的限值。

三、钢筋的抗倾斜稳定计算公式:1. 钢筋抗倾斜稳定力计算公式:Pc=A * ftd其中,Pc表示钢筋抗倾斜稳定力,A表示钢筋的实际截面面积,ftd 表示钢筋的抗倾斜稳定力设计值。

2. 钢筋抗倾斜稳定力设计值计算公式:ftd=ftk / Γtd其中,ftk表示钢筋抗倾斜稳定力特征值,Γtd表示抗倾斜稳定力的安全系数。

四、悬臂梁的最大弯矩计算公式:1.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Mmax=(wl²) / 8其中,Mmax表示悬臂梁的最大弯矩,w表示悬臂梁的均布荷载,l表示悬臂梁的长度。

五、偏心受压构件设计公式:1. 核心筒受压构件计算公式:N=Rd⋅b⋅h + As⋅fy其中,N表示受压力的设计值,Rd表示钢筋的抗压能力,b表示构件的截面宽度,h表示构件的截面高度,As表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fy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以上就是钢筋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钢筋计算的具体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电能质量限值计算

电能质量限值计算

第3章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计算3.1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的定义对供配电电网特定供电点的供电指标限值和用电质量指标限值称之为该供电点的电能质量限值。

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不包括设备定型试验时对无条件接入公用低压供电系统的设备的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和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供配电网供电质量指标限值包括供电电压偏差限值、电力系统频率偏差限值、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限值、电压波动和闪变限值、谐波电压限值、间谐波电压限值、电压暂降限值等。

供配电网用电质量指标限值包括负序电流限值、波动负荷产生的电压闪变限值、谐波电流限值、单个用户引起的间谐波电压限值、功率因数限值、有功冲击限值等、。

用电质量恶化是使供电质量变差的主要因素,因此用户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干扰水平常用用电质量指标衡量。

3.2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计算的必要性严格地控制用户或电力设备对电网的干扰水平和提高电网供电的电压质量需要较高的电网控制和管理成本,但是可以降低电网损耗,净化电网和电力设备的运行环境,使电网和电力设备更加安全高效运行,降低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费用。

反之,如果放宽用户或电力设备对电网的干扰和降低电网供电的电压质量则会降低电网控制和管理成本,但是将使电网损耗增大,电网和电力设备运行环境恶化,增加电网和电力设备的运行故障,增大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难度和费用。

为了协调维护电力公司、用户和电力设备制造商三者之间的利益,以在整体社会成本最小的条件下,把电能质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需要一套统一而且完整的电能质量标准。

电能质量限值计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关各方的权利和利益平衡的基础上,按照标准为相关各方提供一个共同的遵守规范,进而在整个社会成本最小的条件下,通过相关各方的合作,在电力公司、电力用户和电力设备三者之间实现最大的兼容。

3.3供配电网电能质量考核3.3.1公用电网公共连接点的电能质量考核(电网公司内部管理考核)(1)考核点公用电网公共连接点PCC,如图3.1中的A点。

申请年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

申请年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

申请年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1理论公式计算法企业天然气年用量为15万m3。

天然气锅炉每立方天然气需要空气量公式代入天然气组分监测报告数据,单位天然气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V=[×0%+×+×+95×(1+)+2×(2+)+×(3+)+(4+)+(5+)+(6+)-0]O=(0+++190+7++++=标立方米/立方米。

VO天然气锅炉基准烟气量公式:及天然气监测报告数据代入得:将VO=×[+0++4×95+2×6+8×+10×+12×+14×]+×++×=标立方米/立方米Vgy按理论公式计算法,本厂天然锅炉每燃烧一立方天然气产生立方米废气。

理论公式计算法总量核算公式:E=C·V·R年许可=×15×50÷105=吨/年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E年许可=×15×150÷105=吨/年氮氧化物年排放量为:E年许可2经验公式计算法=+天然气锅炉基准烟气量经验公式Vgy代入本厂天然气低位发热量:V=×35+=标立方米/立方米gy气体燃料锅炉的废气污染物(氮氧化物)年许可排放量按下式计算:=C·V·R×10-5E年许可=150××15×10-5=吨/年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为:E年许可3排污许可总量确定比较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年排放量计算数据及公司排污总量审批值,以最小值作为许可排放量,具体见下表1。

表1排污许可量确定一览表故本次排污许可总量取:SO为a,NOx为a。

2。

翼缘宽厚比限值计算

翼缘宽厚比限值计算

翼缘宽厚比限值计算
翼缘宽厚比是指飞机的翼缘的宽度与其厚度之比。

在飞机设计中,翼缘宽厚比的选择对于飞机的性能和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翼缘
宽厚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飞机设计中的意义。

翼缘宽厚比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翼缘宽厚比 = 翼缘宽度 / 翼缘厚度
其中,翼缘宽度是翼缘顶部到底部的距离,翼缘厚度是翼缘顶部
到底部的距离的一半。

通过计算翼缘宽厚比,可以得到一个反映翼缘
形状的参数。

翼缘宽厚比的选择对飞机的性能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较小的翼
缘宽厚比通常可以减小飞机的湍流阻力,提高飞行速度和燃油效率。

这是因为较小的翼缘宽厚比可以减小空气在翼缘上的阻力,使得飞机
在空气中滑行的阻力减小。

另一方面,较大的翼缘宽厚比对于飞机的低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较大的翼缘宽厚比可以增加飞机翼面积,提高升力系数,使飞机在起
飞和降落时更加稳定,减少失速和冲洗现象。

此外,较大的翼缘宽厚
比还可以增加飞机的结构强度,提高其抗风荷载的能力。

在实际的飞机设计中,翼缘宽厚比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飞机的性
能要求、安全要求和结构限制。

一般来说,中等翼缘宽厚比的设计可
以在性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然而,在一些特殊应用中,如超音速飞行器设计中,较小的翼缘宽厚比可能更为适合。

总之,翼缘宽厚比是飞机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对飞机的性能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翼缘宽厚比,可以使飞机在空中飞行更加高效、稳定和安全。

因此,在飞机设计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适合的翼缘宽厚比。

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

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

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一、引言混凝土柱是建筑结构中承受纵向荷载的重要构件之一,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混凝土柱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柱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会发生挠度变形,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因此,混凝土柱的挠度标准限值的制定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柱挠度的概念混凝土柱挠度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柱变形后的形态和位置与未受荷载时的位置和形态之间的差异。

混凝土柱挠度是由荷载作用引起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共同产生的结果。

其中,弹性变形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柱发生的瞬时变形,荷载消失后,混凝土柱可以恢复到原始位置和形态。

塑性变形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柱发生的永久变形,荷载消失后,混凝土柱不能完全恢复到原始位置和形态。

三、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的制定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的制定需要考虑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荷载水平、构件几何形状、材料强度和施工质量等因素。

一般来说,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应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避免发生倒塌和其他事故。

(2)经济性原则: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应尽可能地减小建筑物的材料和人工成本,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性。

(3)可行性原则: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应考虑实际的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保证标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的分类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可以按照荷载水平、构件几何形状和材料强度等因素进行分类。

(1)按照荷载水平分类: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处的荷载水平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建筑物所处的荷载水平可以分为常规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

常规荷载主要包括自重、人员活动和风压等,特殊荷载主要包括地震荷载和爆炸荷载等。

对于常规荷载而言,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可以较为宽松,而对于特殊荷载而言,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则需要更加严格。

(2)按照构件几何形状分类:混凝土柱挠度标准限值可以根据混凝土柱的截面形状和长度等因素进行分类。

干变温升限值

干变温升限值

干变温升限值
摘要:
一、干变温升限值的概念
二、干变温升限值的计算方法
三、我国干变温升限值的标准
四、干变温升限值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五、提高干变温升限值的措施
正文:
干变温升限值是指电力系统中,由于电力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使得设备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甚至损坏设备。

因此,需要设定一个温升限值,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个温升限值即为干变温升限值。

干变温升限值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设备的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是指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

通常,设备的温度升高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再根据设备的热稳定性,得出干变温升限值。

我国对于干变温升限值的标准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我国电力行业的相关标准,干变的温升限值应不大于50K。

这一标准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设备过热,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实际工程中,干变温升限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设备的选型和运行参数的设定上。

设备的选型需要根据干变温升限值,选择能够承受的温升限值较高
的设备。

而在设备的运行参数设定上,需要根据干变温升限值,设定合理的电流和电压参数,以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超过温升限值。

为了提高干变温升限值,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提高设备的散热性能,降低设备的运行电流,提高设备材料的热稳定性等。

转换柱轴压比限值

转换柱轴压比限值

转换柱轴压比限值
【原创版】
目录
1.柱轴压比限值的定义和意义
2.柱轴压比限值的计算方法和规定
3.柱轴压比限值在不同抗震等级和房屋高度下的具体数值
4.柱轴压比限值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正文
柱轴压比限值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柱子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这个限值的设定是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避免柱子在地震中发生破坏。

柱轴压比限值的计算方法和规定可以在新抗震规范 6.3.7 条、高规
的 6.4.2 条和混凝土规范的 11.4.16 条中找到。

根据这些规定,建造于IV 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降低。

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其柱轴压比限值需要根据房屋的高度来确定。

当房屋高度小于 24m 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当房屋高度大于 24m 时,其抗震等级为一级。

在二级抗震等级下,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为 0.75;
在一级抗震等级下,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为 0.65。

这些具体数值可以在
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中找到。

总之,柱轴压比限值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第1页共1页。

阈值限值指数计算公式

阈值限值指数计算公式

阈值限值指数计算公式
阈值限值指数是一种用于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空气、水、土壤等污染物的浓度。

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阈值限值指数=实测浓度/标准限值
其中,实测浓度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测量得到的污染物浓度,一般以毫克/立方米或毫克/升为单位;标准限值则是指政府或行业组织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也以同样的单位表示。

例如,某地区某天空气中PM2.5的浓度为100微克/立方米,而
该地区PM2.5的国家标准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则该地区该天的PM2.5阈值限值指数为2.86,超过了标准限值。

阈值限值指数可以帮助人们快速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并且可以对不同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进行比较。

但需要注意的是,阈值限值指数并不能反映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因此在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以及人体暴露时间和敏感程度等因素。

- 1 -。

主体沉降观测累计最大限值

主体沉降观测累计最大限值

主体沉降观测累计最大限值
(最新版)
目录
1.主体沉降观测的概念
2.累计最大限值的定义
3.主体沉降观测的累计最大限值的计算方法
4.应用案例
正文
1.主体沉降观测的概念
主体沉降观测是指在建筑物、桥梁或其他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中,对其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一种技术。

通过主体沉降观测,可以了解结构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其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2.累计最大限值的定义
累计最大限值是指结构物在施工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沉降量的最大值。

通常用来衡量结构物沉降的程度,可以反映出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主体沉降观测的累计最大限值的计算方法
计算主体沉降观测的累计最大限值,需要先收集结构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种观测手段,如测量仪器、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出每个时间段内的沉降量。

最后,从所有的沉降量中选取最大值,作为该时间段内的累计最大限值。

4.应用案例
例如,某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主体沉降观测发现,其累计最大限值在某一时间段内达到了 5 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因素例题一:某技术服务机构对XX家具厂喷漆房进行有害因素检测,喷漆工为8h工作日。

采用个体采样方式对喷漆工作业过程中接触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测定,个体采样时间为6小时(接触时间),测得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分别为2mg/m3、48mg/m3和40mg/m3。

同时采用定点测样法进行短时间浓度测定,检测结果如下表:采样时间有毒物质空气浓度(mg/m3)9:00-09:15 苯0.5 甲苯20 二甲苯1010:45-11:00 苯 1 甲苯25 二甲苯2513:00-13:15 苯 1.2 甲苯30 二甲苯1515:00-15:15 苯0.6 甲苯25 二甲苯20(1)计算并判断该喷漆工接触的浓度是否符合卫生要求(5分)(2)简述上述检测数据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并请分析原因。

(5分)序号中文名职业接触限值(mg/m3)MAC PC-TWA PC-STEL1 苯/ 6 102 甲苯/ 50 1003 二甲苯/ 50 100答:(1)苯:C TWA= C×6h/8h=1.5mg/m3; 甲苯:C TWA= C×6h/8h= 36mg/m3; 二甲苯:C TWA= C×6h/8h= 30mg/m3。

根据上表可知苯:C STEL=1.2mg/m3;甲苯:C STEL=30mg/m3;二甲苯:C STEL=25mg/m3。

三种物质的C TWA和C STEL浓度均符合各自的标准,但是三种物质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还应考虑他们的联合作用。

C1/L1+C2/L2+C3/L3=1.5/6+36/50+30/50=1.57>1,因此,超过卫生标准,不符合要求。

(2)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可知,三种物质的C TWA浓度均大于C STEL浓度,检测数据不合理。

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测定C STEL的采样时段和时机不合理,未能了解现场浓度波动情况,没有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和检测。

例题二:超限倍数的应用:(1)三氯乙烯的PC-TWA为30mg/m3,测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为600 mg/m3,CTWA为20 mg/m3,则测得其超限倍数值为多少?答:测得的超限倍数=600/30=20(2)煤尘的PC-TWA 为4mg/m 3(总尘)和2.5mg/m 3(呼尘),其超限倍数为2。

测得总尘和呼尘的短时间(15min )接触浓度分别为8mg/m 3和5mg/m 3。

分别是相应PC-TWA 的2倍,均≤2倍的PC-TWA ,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二、物理因素(1)噪声卫生标准每周工作5d ,每天工作8h ,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 (A ),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 (A );每周工作5d ,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h ,需计算8h 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 (A );每周工作不是5d ,需计算40h 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 (A ),表2-1。

表2-1 工作场所噪声接触限值 接 触 时 间 接触限值[dB (A )]备 注5d/w ,= 8h/d 85 非稳态噪声计算8h 等效声级5d/w ,≠ 8h/d 85 计算8h 等效声级 ≠5 d/w85计算40h 等效声级(2)计算:①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按声级相近的原则把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n 个时间段,用积分声级计测量每个时间段的等效声级,按照公式(2)计算全天的等效声级: dB(A) )10T T 110lg(L n 1i /10L i TAeq,i T Aeq,∑== (2)式中: 表示全天的等效声级表示时间段Ti 内等效连续A 计权声压级 ;T 表示这些时间段的总时间 h Ti 表示i 时间段的时间,h n 表示总的时间段的个数。

② 一天8h 等效声级(LEX,8h )的计算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 的等效声级,按公式(3)计算:dB(A) T T 10lgL L 0eT A eq,EX ,8h e += (3)式中:LEX,8h―― 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 的等效声级 Te――实际工作日的工作时间 h ;LAeq,Te――实际工作日的等效声级 ; T0――标准工作日时间,8h 。

每周40h 的等效声级通过LEX,8h 计算规格化每周工作5天(40h )接触的噪声强度的等效连续A 计权声级用公式(4): ∑==n i L ih E X 1)(1.0W EX,)1051lg(10L 8, (4)式中:LEX,W――是指每周平均接触值,;―― 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 的等效声级 n――是指每周实际工作天数 d 。

④ 脉冲噪声:使用积分声级计, “Peak(峰值)”档,可直接读声级峰值Lpeak 。

例题一:湛江市南海西部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公司于2013年8月21日~26日对某平台工种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强度,检测结果及评价详见表2-2。

表2-2 平台噪声个体剂量计检测结果及评价 序号 工种 佩戴日期 8h 等效声级dB(A ) 40小时等效声级dB(A )判定 1 机械中级 8月22日、8月23日 87.9 89.4 超标 2 电气中级8月22日、8月23日79.180.6符合例题二:湛江市南海西部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公司于2014年8月4日对滨海517船机舱主要设备噪声的强度检测,检测结果及评价详见表2-3。

表2-3 滨海517船机舱主要设备噪声检测结果及评价工种 检测地点 检测声级dB (A ) 日总接触时间 h40h 等效声级dB(A )判定大管轮机舱集控间工人操作位 72.5 4 99.9超标机舱左主机工人巡检位 99 0.57机舱1号发电机工人巡检位 100.5 0.57 机舱右主机工人巡检位 99.5 0.57工种检测地点检测声级dB(A)日总接触时间h40h等效声级dB(A)判定机舱3号发电机工人巡检位100.9 0.57机舱舵机间工人巡检位97.4 0.57机舱主空压机工人巡检位104.8 0.57机舱空压机操作室工人巡检位86.6 0.58计算过程见演示(2)高温作业卫生限值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为高温作业。

高温卫生要求: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Ⅳ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限值指数增加1℃~2℃;见表4-11,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表2-4中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

本项目所在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为31℃,故下表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

表2-4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ⅠⅡⅢⅣ100%30 28 26 2575%31 29 28 2650%32 30 29 2825%33 32 31 30例题:湛江市南海西部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22日工作现场高温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

表2-5 平台作业人员巡检位高温检测结果检测地点接触时间(h)体力劳动强度WBGT指数(℃)平台上甲板柴油发电机工人巡检位 1.1I级33.3平台下甲板井口区采油树工人巡检位 1.1 27.1 解:时间加权平均WBGT=(1.1×33.3+1.1×27.1)/(1.1+1.1)=30.2(3)紫外辐射职业卫生标准(电焊弧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规定:8h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6。

表2-6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紫外光谱分类8h职业接触限值辐照度(μW/cm2)照射量(mJ/ cm2)电焊弧光0.24 3.5计算混合光源(如电焊弧光)的有效辐照度方法:混合光源需分别测量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的辐照度,然后将测量结果加以计算。

示例:电焊弧光的主频率分别为365nm、290nm以及254nm,其相应的加权因子Sλ分别为0.00011、0.64以及0.5,具体计算方法如下:Eeff=0.00011×EA+0.64×EB+0.5×EC式中:Eeff:为有效辐照度,W/cm2;EA:为所测长波紫外线(UVA)辐照度,W/cm2;EB:为所测中波紫外线(UVB)辐照度,W/cm2;EC:为所测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度,W/cm2;例题:湛江市南海西部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于2013年8月22日对现场操作位电焊弧光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及评价详见表2-7。

表2-7 文昌8-3B平台工作地点电焊弧光强度检测结果及评价一览表检测地点检测位置检测部位时间加权平均接触值(μw/cm2)判定电焊操作位(手工焊) 罩内眼部<0.1 符合面部<0.1 符合手部<0.1 符合由上表可以看出,操作工人进行焊接时,在佩戴防护面罩及防护手套的情况下,其眼部、面部、手部接触电焊弧光的强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4)工频电场强度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规定从事工频高压电作业场所的电场强度不应超过5kV/m。

湛江市南海西部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22日对工作现场工频电场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及评价详见表2-8。

表2-8 现场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及评价一览表检测位置距地面(米)检测结果(V/m)判定范围均值平台中甲板主变压器房工人巡检位 1.5 1~2 2 符合平台中甲板主开关间 1.5 35~50 42 符合平台中甲板电潜泵房 1.5 3~6 3 符合由上表可以看出,以上被测设备工频电场的强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5)超高频辐射职业卫生标准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要求,超高频辐射(30MHz~300MHz)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9。

表2-9 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连续波功率密度(mW/cm2)电场强度(V/m)4 h 0.1 19例题:湛江市南海西部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22日某项目产生超高频辐射的设备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及评价见表2-10。

表2-10 工作地点超高频辐射强度检测结果及判定检测设备部位电场强度(V/m)检测结果判定文昌19-1C平台中控室MOTOPOLA GP338航海对讲机156.6 MHz(接收状态)头部<0.3 符合胸部<0.3 符合腹部<0.3 符合文昌19-1C平台中控室MOTOPOLA GP338航海对讲机156.6 MHz(发射状态)头部7.3 符合胸部14.5 超标腹部62.0 超标由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文昌19-1C平台中控室MOTOPOLA GP338航海对讲机在放射状态产生的超高频辐射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