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课件(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7f4380d2524de518964b7dcf.png)
5、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民革
新三民主义
交集:反帝反封建
补集: 工作时间、人民权力、土地纲领、 革命前途等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
相同: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 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政治基础)
1、民主革命阶段:有八小时
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和彻
不同: 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次历史巨变
三位伟人 三个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
三民主义 醒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毛泽东思想 站
邓小平理论 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强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 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 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 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 的高贵品质。
核心
补充和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
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
评 价
的土地革命纲领。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
代和阶级局限性)
二 、 实 践 三 民 主
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 的封建统治。这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义 维护民主共 的 和的斗争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5eab606bec0975f565e214.png)
了革命的道路
个人
改良转向革命, 攻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 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92021/9/9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4:17:3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92021/9/92021/9/9Sep-2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92021/9/92021/9/9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核心 补充
材料六: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 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 命……” 进步性: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材料七: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进步性:“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等是资 产阶级土地纲领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民主义的内容
• 材料三: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 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 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
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 材料五: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8张PPT)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8张PPT)_2](https://img.taocdn.com/s3/m/b3a3ed6e16fc700aba68fc03.png)
活动一:分角色评价三民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8张PPT)_2
在辞去大总统职务之初,孙中山曾致 力于兴办实业,潜心著成《实业计 划》,提出在中国兴办现代交通、水 利、农业、和工业的主张。此图就是 孙中山在1912年9月6日视察京张铁路 时在张家口火车站的留影。
主义
革命
理论
实践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用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颁布
《临时约法》,“二次
革命”,护国运动,两
次护法运动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 归公
? 没有实践吗?
1、在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功了吗?拯 救了中国吗?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同盟会,提出了 “驱__逐__鞑__虏__,__恢_复__中__华__,__创_立__民__国__,__平_均__地__权___”的纲领。 (2)在《__民__报_·_发__刊__词_》_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 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位伟人
孙中山
醒过来
毛泽东
站起来
邓小平
富起来
三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 民主义 的形成 和发展 》课件(共28张P PT)_2
37267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原创课件
![37267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原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35e5fa770bf78a65295416.png)
3.捍卫成果 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背景: 统职位后,企图复辟______; 统职位后,企图复辟 ; (2)行动:孙中山领导了 )行动:孙中山领导了_________、护国 、 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原因
(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2)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 面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年孙中山发动“ ① 面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年孙中山发动 二次革命” 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 ②于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 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 先后发表《讨袁檄文》 讨袁宣言》 揭露袁世凯破坏共和、 ③先后发表《讨袁檄文》和《讨袁宣言》,揭露袁世凯破坏共和、 复辟帝制的罪行。 复辟帝制的罪行。 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挥师北伐, ④ 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挥师北伐, 同封建军阀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同封建军阀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3)孙中山思想的转化:在失败和长期抗争的过程中,在俄国十 )孙中山思想的转化:在失败和长期抗争的过程中, 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 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 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背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1e0515ff00bed5b9f31dd1.png)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和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孙中山 思想转变,改组国民党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 栏 义的要求;民权主义:强调普遍的、 目 链 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以“平均 接 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实 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 人的生活状况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 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不 同 点
内 容
实 践
特别提示: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反映了孙中 山革命思想的转变与飞跃,但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相比 较,缺少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这说明新三民主义本质 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栏 目 链 接
应用 示例 1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载: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由此把三民主义阐发为( )
栏 目 链 接
温馨指引:民族主义是民族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政
治前提;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 权主义是社会革命,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应 用 思 考
1.三民主义有没有反帝的性质,为什么?
提示:有。因为三民主义是在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背景下提出的,反对清朝统治也 就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因此,三民主义 有反帝的性质,只是没有明确反帝。
栏 目 链 接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国 1 .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 ________ ,推翻了清朝的
封建统治。 2 . 制 定 法 律 : 1912 年 制 定 并 颁 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 . 捍 卫 民 主 共 和 的 斗 争 : 先 后 发 动 了 “__________ ________”和两次“ ________”。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6590690c77da26925c5b0cb.png)
问题1
问题2
旧三民主义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 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 建统治 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即“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 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 国家所有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政策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仅供学习交流!!!
问题1
问题2
问题 2 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 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 革命的实际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民主 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就不可能 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问题1
问题2
(3)就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 “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 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要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 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两者紧密相连。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 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只有纲领和 目标,没有正确的或完善的方法和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反 之亦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66065a336c1eb91a375d2b.png)
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等, 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局限性: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探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 民 十六字纲 领 内容 地位
民 驱除鞑虏 族 恢复中华 民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前 提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 核 心 创立民国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权 补充 民 “ 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 发展 生 国民共享
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材料二 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 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 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
内容: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未考虑一般民众的权利,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 材料三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 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颁布 《临时约法》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 次护法运动
失败
三民主义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指导中国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探究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 新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 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 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 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结合课本,促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孙中山先生的“敢为天下先”: 第一个革命团体,
探究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 新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 民族主义:“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 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 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 以改良工人的生活” 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 乃决不可能。” 空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 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后来孙中山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思考讨论: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旧三民主义 民族 推翻帝国主 主义 义支持的清 朝统治。 新三民主义内容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高中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7张PPT)
![高中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9af5a05f0e7cd185253647.png)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 主张。(4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 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8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民生主义: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福,……然而试看 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 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二: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 者,天下共击之。
(二)提出的过程
1.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同盟会成立
2.《民报·发刊词》: 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高中历史课件-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课件-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4b82a5a26925c52dc5bfc9.png)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5.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
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
个办法,去替国人பைடு நூலகம்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D
A.武装夺取政权
1918年5月; 1921年4月—1923年8月)
结 论 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20世纪20年代左右,世界和 中国革命形势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据此,孙中山为救亡图存又开 出了什么“新药方” ?
观世界
攻打冬宫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看中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旧址 中国共产党诞生
,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 3、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 4、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密不可分的关系。
3.评价
进步性
1、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资产阶 级的利益和要求 2、反映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3、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局限性
思想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主观原因:孙中山的革命探索与实践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1905年同盟会成立
(2)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
平均地权。” 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 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 大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简 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觉醒……
—孙中山谈话录
改组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发展:新三民主义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b739f3a300a6c30d229fcb.png)
材料: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 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 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 有680万,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 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思考: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 产阶级力量壮大
问题3: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 推翻清朝 族 封建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明确反帝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平等
推翻封建帝 民 制,建立资 权 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力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旧三民主义) 1、背景
政治:民族危机日深,之前的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1)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与发展 组织(军事):兴中会、广州起义、同盟会
2、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内容 (1)1905年同盟会成立 (2)纲领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42021/8/42021/8/4Aug-214-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4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4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说教材
(一)分析教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教材中的第16课,属于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本课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体现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先进的理论具有发展性;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体现出中国伟大思想家忧国忧民的精神;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都是历年高考考察重点。
因此本课的地位相当重要。
本课的课标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历史课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课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
历史课标:历史学习要能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重点2:孙中山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
难点1: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巨大的进步”。
难点2:如何让学生乐于参加到较为抽象的理论的学习,掌握理论学习有效方法。
二、说教法
导入(一):《国父赞歌》(让学生从历史视听中感悟历史,融入新课。
)
歌词:
我们国父,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
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
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
重新改造中华。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推求
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
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
千秋万世长留。
神州鼎沸,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
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
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思考:
1、歌曲中“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指什么事件?
2、这一事件是在什么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导入(二)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导入(三)
师:大家对于孙中山先生熟悉吗?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你知道对于孙中山先生都有哪些称谓吗?
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华民国国父”。
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
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从“是什么”,“为什么”,“缺什么”三个角度来把握三民主义。
1、首先解决“是什么”(图片展示)
2、其次解决“为什么”(给出材料,让学生从特定的材料情景中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解决为什么)
材料:(视频:时局图)
(一)今昔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民报·发刊词》
(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三)of zhe people,by zhe people,for zhe people
(四)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从政治基础、社会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方面予以总结
3、最后解决缺什么(情境创设法)
假设你是孙中山,需要在集会上向大家介绍三民主义,点燃大众的革命热情,请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当时社会的现实,作一个简短而有力的发言。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大家分析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如何全面评价三民主义,讨论补充其局限性,引出孙中山一系列失败的实践。
(用图片与予以补充,并简单复习必修一所学过辛亥革命,《临时约法》等知识,播放《走向共和》视频取名《国父的困惑》感受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孙中山的困惑(突出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为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做好过渡。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
探究1:孙中山为什么要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情境创设教学法:结合所学知识,假设你是孙中山,用一些词或句子描述你经过了旧三民主义指导的种种实践后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面对人生中可能出现的挫折。
引导学生总结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探究2新三民主义相对于旧三民主义而言新在哪?
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整表格。
掌握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
表格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知识点一目了然。
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探究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展示中山陵部分图片(如有学生游玩过中山陵可让其介绍感受),突出介绍孙中山先生晚年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体现其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小结:一位伟人一个纲领一个思想一种精神
思维拓展:我们能从孙中山身上学到什么精神?(要求阅读其遗言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家事遗书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
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
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
此嘱!”政治遗书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
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
是所至嘱!”致苏联遗书
……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结束:
最后阅读孙中山的名言。
学生齐读名言,在伟人质朴的话语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回归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中来。
作业:
三民主义理论能彻底改变病弱的旧中国么?为什么?(为下节课毛泽东思想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