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册课文文言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1课文言文两则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1课文言文两则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d9e93939c1c708a1294a4478.png)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那么?同步练习1、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使弈秋悔〔huǐ huì〕二人弈(yǐ yì)。
〔2〕弗(fú fó)假设(luò ruò)之矣(ǎi yǐ)。
〔3〕为(wéi wèi)是其智弗假设与(yǔ yú)。
(4)曰(rì yuē):非然也。
答案:(1) huǐ yì (2) fú ruò yǐ (3) yuē解析: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才能分析:悔,单音多义,一般表示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常用词有懊悔、悔恨等。
弈古代称围棋:~楸〔棋盘〕。
弗:不:~去。
~许。
自愧~如。
为做,行,做事:~人。
~时。
~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进步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才能。
2、多音字组词wéi( 〕 tāng 〔〕为汤wèi( 〕 shāng〔〕答案:为所作为因为米汤浩浩汤汤解析: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分析: wéi1. 做,行,做事:~人。
~时。
~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
认~。
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慨:敌未灭,何以家~?Wèi1. 替,给:~民请命。
~虎作伥。
~国捐躯。
2. 表目的:~了。
~何。
3. 对,向:缺乏~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tāng1. 热水:~雪。
赴~蹈火。
扬~止沸。
2. 煮东西的汁液:米~。
参〔shēn 〕~。
3.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鸡~。
菜~。
清~。
4.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泉〔温泉〕。
~山〔在中国北京市〕。
5. 中药的剂型:~剂。
~药。
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浩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练习:文言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练习: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9254add0d233d4b14e692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练习:文言文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C.“丹书帛曰lsquo;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2、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5、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7、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皆以美于徐公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D.陈胜、吴广乃谋曰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8.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文言文两则(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文言文两则(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9729f90508763231121252.png)
1 文言文两则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1.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ǔ yú)?2.此不为.(wéi 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思援弓缴.(jiǎo huó)而射之。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u dòu),问其故。
二、比一比,再组词。
弈( ) 辩( ) 沧( ) 诲( )奕( ) 辨( ) 苍( ) 悔( ) 三、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①其中;②他的,指后一个人;③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2.为是其.智弗若与? ( )3.劝其.努力学习。
( )之:①弈秋的教导;②天鹅;③他,指前一个人。
4.一人虽听之.。
( )5.思援弓缴而射之.。
(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四、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去:3.孰.为汝.多知乎?孰:汝:五、朗读下面的句子,停顿不得当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六、读下面句子,说说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2.孰为汝多知乎? ( )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 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 七、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一)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用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4.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答案打“√”。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eafa9f03d8ce2f01662305.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2021年高一语文必修下练习册文言文: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
![2021年高一语文必修下练习册文言文: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https://img.taocdn.com/s3/m/f95f96740029bd64793e2c61.png)
○ 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
○ C.挺刃交兵
兵:兵器
○ D.夫子曰:“辩哉!” 辩:通 “辨”,区别
● 解析:选D D项,辩:善辩。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其类异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则由无所施其勇 ②其真无马邪
C.①子路抗手而对曰 ②舍瑟而作
颜回退而不对。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孔子说:“颜回, 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 何云焉。”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 呢?”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 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对曰:“回闻熏熏:香草、莸莸(yóu):臭草。不同器而 藏,颜回回答说:“我听说熏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桀不共国而治,尧 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以其类异也,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 之,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敷其五教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 孝,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安定, 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薮sǒu 生长着很多 草的湖泽:~泽。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渊~。指民间、草野:辞朝(cháo )归~。古同 “搜”,搜求。室家无离旷离旷lí kuàng 1、指丈夫离家,妇人独处。2、形容孤独 无援。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平原、湖泽上放 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 无所用其辩矣。”那么,子路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气,子贡也没地方用他的辩才了。”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6949cf866fb84ae45c8df0.png)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会写得又对又漂亮。
nóng chóu yuán gùkǒng bùxī shēng jǐng chábō xuēfēng yíng dān ge jì mòcāi xiǎng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吊唁.(yān yàn)女佣.(yòng yōng)敷.药(fū fú)追悼.(diào dào)嚼.饭(jiáo jué)绷.带(bēng běng)淌血.(xiě xuè)逝.世(shí shì)三、比一比,再组词。
漫(______)锋(______)藤(______)犬(______)混(______)慢(______)钢(______)腾(______)吠(______)昆(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出(____)外(____)(____)一息三(____)两(____)(____)不转(____)(____)兵(____)政千(____)万(____)千(____)万(____)(____)骨(____)身不(____)而(____)五、选词填空。
见微知著司空见惯无独有偶锲而不舍1.科学家们(_____),从一块小小的石头上发现了玄机。
2.夏日的午后,前一秒还是烈日当空,后一秒天空便下起倾盆大雨,这是(_____)的事情。
3.科学家在欧洲大陆发现了恐龙的踪迹,(_____),在北美,人们也找到了它的踪迹。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______)地寻找战胜它们的办法,才能获得成功。
六、根据积累完成练习。
(1)《学弈》选自_________,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一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上语文《同步练习册》课外文言文翻译
![九上语文《同步练习册》课外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82d655c580216fc710afd16.png)
P41《岳阳楼记》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米家父子:米芾父子。
杪(mio):树梢。
《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二、翻译: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
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
三、点评: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c86373102de2bd97058899.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可据理/臆断/欤(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棹数小舟________③是非木柿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答案】(1)C(2)崩塌,倒塌;划船;此,这;原来(是)(3)①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4)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解析】【分析】(1)C项,“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的正确句读是: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ff793f12d2af90342e68a.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席子。
④濡(rú):沾湿。
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徙:移动;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
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课外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课外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0fe4db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2.png)
南阳刘驎之邓牧《雪窦游志》水更浅,行船不通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
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
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
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
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
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云阳洞北小港记从云阳洞洞口往北行走四十步,便见到了小港。
小港上面花草树木丛生,树荫低垂阴凉。
沿着小港往西行,(只见)竹子做的篱笆倒映在水里,古老的房屋参差错落。
当时刚刚下过小雨,新生的竹笋脱去外壳,蔷薇花开得正盛,人的声音传不出来。
只听见山中鸟雀呼唤,草中青蛙不断鸣叫。
村落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石峰就像一口大钟覆盖。
石头堆叠在上面,好像一副棋局的样子,俗名叫作棋盘山。
那山峰大概就是庆忌塔的旧址吧。
山峰的南面没有几步远,往下看只见悬崖高耸,石壁围绕着水池,石壁就好像是半环形的佩玉,池子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如同梳妆的镜匣刚刚打开一样。
于是沿着山崖往下走,靠近水边坐下来。
刚刚坐下,忽然听到有声音从石壁里发出,各自像某个人的声音。
一起游玩的人都相互看着,感到很惊讶。
才知道陆士云记录的细小的话语细细地隐藏起来,很快的话语得到很快的回应,大声喧哗喊叫,应答的声音漫山遍野,此情此景,令人感到惊疑不已,那些话语像真的一样。
随着山势往东折返,就是小港的北面。
一座隆起的土山是金胜、祝威的坟墓,他们的祠庙在小港南面小流水的桥边。
唉,往年浴血奋战的地方,今天看上去已是山高水深,只留下了这丛林里的祠庙,供后人奔走祭祀了。
村野老人和孩童,他们也知道尽职尽力实现愿望吗?叹息着返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同步练习——4、古文三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同步练习——4、古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1010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e.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同步练习——
4、古文三篇
本文档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同步练中的“4、古文三篇”部分,以下为内容概述:
第一篇:古文一
古文一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材料。
这篇古文以古典文化为背景,通过描述古时候的生活和人物事迹,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
该篇古文的阅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化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篇:古文二
古文二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另一篇古文阅读材料。
这篇古文以一位古代文人的作品为主题,展示了古时候文人的文学才华和个人情感。
通过阅读这篇古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点,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三篇:古文三
古文三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最后一篇古文阅读材料。
这篇古文以古代文化的传承为主题,通过描述一个古代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传统价值。
阅读这篇古文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参与意识。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同步练中的“4、古文三篇”部分的内容概述。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古文,学生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提升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兴趣与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享受阅读的过程,并在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文档结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39cd4e240c844769eaeeff.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74befd0b1c59eef8c7b4fd.png)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赵且伐①燕。
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
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
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
③惠王:赵国国君。
④曝(pù):晒太阳。
⑤喙:鸟的嘴巴。
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
⑦相支:长久相持。
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②以弊大众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答案】(1)将要;蒙蔽(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
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
②态度诚恳。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
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ff793f12d2af90342e68a.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席子。
④濡(rú):沾湿。
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徙:移动;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
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72984aa76e58fafab003db.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07c5086bec0975f465e2e6.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晚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①()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②():“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
【答案】(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3)①有成竹;②半信半疑;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
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
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0a3935a8102d277a22f13.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90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
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
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
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
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
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
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
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
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
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
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
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P90译文:老人引杨氏入大山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
纱、麻枲(枲[xǐ],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
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
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
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
”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P93黄州快哉亭记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
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
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
快呢?)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P95核工记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
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
的人。
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
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
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
房屋内器物用具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
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
而人的活动像是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他们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佛语说:“把
高山容纳到芥子中”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P104东坡画扇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
”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
”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
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
”那人流泪拿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多事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
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
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P98大道既隐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
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
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
制定礼仪作为准则,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
己建功立业。
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
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
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
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
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
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P108怪哉
汉武帝有一次到甘泉宫去,在路上看到一种虫子,是红色的,头、眼睛、牙齿、耳朵、鼻子都有,(但)随从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于是)汉武帝就把东方朔叫来,叫他辨认(这是什么),东方朔回答:“这虫名叫…怪哉‟。
(因为)从前秦朝时关押无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叹息感动了上天,上天愤怒了,就生出了这种虫子,它名叫…怪哉‟。
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的地方。
”武帝就叫人查对地图,果然(是这样)。
武帝又问;“那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凡是忧愁得酒就解,所以用酒灌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
”因此汉武帝叫人把怪哉虫放在酒中,一会儿,虫子果然消失了。
P101新安吏
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在按户籍册点兵。
旅客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
旅客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P1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东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