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2)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ead95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7.png)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一、农村环境的现状与问题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环境问题,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农村环境存在哪些问题?”2. 讲解:介绍农村环境的现状,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农村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问题。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导入: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农村环境保护?”2. 讲解:介绍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包括保护生态系统、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的农村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农村环境。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1. 导入:提问:“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哪里?”2. 讲解:介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
3. 防治方法:讲解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如推广绿色农业、改善生活习惯、加强污染治理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讨论如何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1. 导入:提问:“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2. 讲解:介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
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实际效果。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五、学生实践活动1. 导入:提出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目标。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小组的实践活动计划。
3. 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农村环境问题、推广环保知识等。
六、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1. 导入:提问:“如何监测和评估农村环境状况?”2. 讲解:介绍农村环境监测的方法和工具,如土壤检测、水质检测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如测定土壤酸碱度、水质硬度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571d4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e.png)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农村环境的定义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理解农村环境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农村环境的关注。
教学内容:1. 农村环境的定义:农村环境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资源等。
2. 农村环境的重要性:农村环境对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农村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农村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区别。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农村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农村环境。
2. 学生能理解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提出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提高他们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关注。
教学内容:1. 农村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农村生态环境是指农村地区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特点包括多样性、脆弱性、恢复性等。
2.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包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植被、控制污染、节约能源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农村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农村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农村生态环境。
2. 学生能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
3. 学生能提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教学目标:1. 了解农村生活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北师大版8下生物 24.2关注农村环境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8下生物 24.2关注农村环境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604cac26fff705cc170aba.png)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课标要求1、重要概念: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直接影响;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农村生态质量。
2、内容标准: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影响;确立保护环境意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农村变化及农村环境问题;(2)了解生态农业及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通过农村环境调查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典型生态农业分析“初步设计家乡农业生态结构”,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意识;良好生态环境也是“金山银山”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农药、化肥过度使用。
(2) 生态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2、难点:生态保护意识确立。
三、教材处理与思路1、教材处理:农村是人工干预下的农业生态系统。
我校是城乡结合部,原来是农村,具备农村的许多特征。
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也存在发展问题,尤其是近年兴起的生态旅游,农家乐、大棚种植等都与生态农业发展大有关系。
本节结合宁国农村实际,结合家乡的变化,提前三天布置活动《对比家乡昨天与今天》,分组调查,并要求分析家乡环境变化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存在问题办法等,用于上课回答。
3、重要概念与次位概念:重要概念:人对生物圈影响,生态农业。
次位概念(事实性知识):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引起污染,设计家乡生态农业。
4、设计思路:几千年农业生产出现了问题,这对初中生来说明是非常模糊的。
通过调查农村环境,通过宁国周边新农村建设,通过宁国正在争创的卫生城市活动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变化,亲身感受到农村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办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并通过设计家乡生态农业计划进行实践应用。
四、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农村现状图片,典型生态农业图片资料,做成PPT课件。
学生准备:分组对农村进行粮食产量、森林覆盖、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野生动物数量调查(观察、走访、查阅资料等方法);分析农村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五、教学过程板书计划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一、生产活动影响环境化肥、农药、除草剂过度使用;宁国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白色污染;水污染;二、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dd08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b.png)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农村环境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农村环境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掌握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区别。
认识农村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的定义与特点。
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比较。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村环境的定义与特点。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村环境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利用图表展示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第二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2.1 教学目标:了解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掌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会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探讨。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使用原因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农村环境保护措施3.1 教学目标:了解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掌握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学会制定个人和社区的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3.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制定个人和社区的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农村环境保护的场景。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实施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案例。
利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制定个人和社区的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第四章:农村环境教育4.1 教学目标:了解农村环境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掌握农村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学会设计与实施农村环境教育计划。
4.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农村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设计与实施农村环境教育计划。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村环境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d56b6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c.png)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农村环境的含义和特点;2. 掌握农村常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3. 了解保护农村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识别农村环境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农村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农村环境的含义和特点;2. 农村常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3. 保护农村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难点:1.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2. 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农村环境相关资料和案例;2. 保护农村环境的方法和措施;3.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2. 收集家乡农村环境问题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农村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环境的特点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农村环境的含义和特点,农村常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农村环境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农村环境的意识。
6.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2. 了解农村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4.2 关注农村环境 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4.2 关注农村环境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d9deb51e79b8969022628.png)
关注农村环境【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列举农村或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3.使自己认识并做到保护身边的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学习重难点】1.说出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列举农村或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关注农村环境1.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
2.我国政府和农民在控制、植树种草、退耕、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建立等得到较大改观。
3.农药的危害:危害人类健康、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等,所以要控制农药的。
防治害虫可以用化学防治和防治。
二、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
改善农村的质量。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沼气发酵:是利用一些,在无氧环境下,将农作物的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等有机物投放在一个密闭的池内进行,获得沼气的过程,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的能源,可用来做饭和照明。
发酵后的渣水也是一种肥料。
3.生态农业使用的优点:减少资源的,减少。
三、关注城市环境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为主体,与、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而空1 / 2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是造成的主要原因。
3.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从我做起。
【达标检测】1.请同学们仔细学习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回答生态农业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2.结合当今的状况,你认为“城市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一定比乡村差”,这种说法对吗?3.为进一步美化社区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2 / 2。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第24章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导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第24章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8f9a02b9d528ea80c7794f.png)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改善农村环境的措施1.控制森林采伐量、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农药的危害(1)危害人类健康。
(2)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
(3)农药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二、发展生态农业1.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生态农业的产业结构:不仅有传统的种植业,而且还有养殖业,以及食品加工厂等。
3.生态农业的优点: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题1)下列关于用农药防治农业害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应大力推广B.虽然毒死了部分天敌,但毒死的害虫更多,合算C.低投入高回报D.毒死了天敌,污染了环境,在食物链中有富集作用,应慎之又慎(例题2)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应符合的原则是(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B.使产出和输入达到平衡C.尽量减少生物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课后练习】1.下列措施不能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是( )A.植树种草B.退耕还林C.围湖造田D.控制森林采伐量2.为进一步美化家乡环境,当前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到的是( )A.辍学去植树造林B.利用所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C.去打击破坏家乡环境的行为D.上山保护野生动物3.以下不属于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A.鸡粪作饲料B.沼渣作肥料C.秸秆作饲料D.秸秆烧水做饭4.当前,提倡无公害生态农业,它要求作物在洁净(达标)的空气中生长;用无污染的洁净(达标)水浇灌,限量使用安全(达标)的农药、化肥等。
下面的措施符合这一要求、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①施用农家肥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③用天敌灭害虫④在蔬菜大棚中适当增大CO2的含量A.仅①②B.仅①②③C.仅②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是关于农作物秸秆利用观点,不正确的是( )A.在田间就地焚烧,灰烬还田经济划算B.可以作为造纸、纤维板的原材料C.铡碎掩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但仍有不少浪费D.沼气发酵或饲喂牲畜后再作肥料还田6.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的排放7.近年来,我市部分蔬菜种植基地构建了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沼气池、养猪、大棚蔬菜栽培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图所示。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2e271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5.png)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农村环境的含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农村环境的含义。
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的定义: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
农村环境的重要性: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讲解农村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讨论农村环境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明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环境问题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农村环境问题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影响农业产量、威胁人类健康、阻碍农村发展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学生调查身边的农村环境问题。
讨论农村环境问题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农村环境保护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保护农业生产基础、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
农村环境保护的方法:垃圾分类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农业建设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学生探讨农村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举例说明农村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第四章: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动与责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使学生明白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动。
4.2 教学内容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的责任。
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动:宣传环保知识、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等。
4.3 教学活动讲解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和行动。
学生讨论如何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行动。
分享学生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实践案例。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农村环境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明白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2019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9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dac9cf524de518964b7d2b.png)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 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讨论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探究思考,获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1.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八年级生物下册 24.2关注农村环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24.2关注农村环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3cdb5e0722192e4536f6a0.png)
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重点
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 在的主要问题。
难点
难点是通过分析 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小结
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需要关注的农村问题有哪些?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你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
探究思考,获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 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
1、全班同 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 变化。
2、各小组的同学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调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
分析讨论:
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
(答:农作物、生产者)
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沼气池)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答:清洁、环保、高效)
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关注农村环境》word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关注农村环境》word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69dee776a20029bc642d1b.png)
第二节关注农村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并实施调查家乡环境变化的活动,并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环境建设,鼓励学生参与身边的环境建设。
二、教学重点难点:组织好调查。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必由之路(难点)三、教学方法:交流、汇报、观察、讨论。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
但在农药的施用过程中,农药中毒引起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量超标时也往往造成食用者发生事故。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注意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看书P99页,思考: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村环境?(答:农田生态系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农村。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地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它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很好,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将调查的家乡环境变化的情况汇报一下。
(过程略)总结:经过同学们的调查,不难发现农村的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个变化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但也有可能向不利的方面转化。
请大家大家讨论: 1、“发展经济必然要破坏环境”,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
发展经济同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否则得不偿失,先污染再治理是一种落后的观念。
)2、为进一步美化家乡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答:略。
点评: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多,且都不会相同,关键是切实可行。
)讲述:那什么样的农业既能够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呢?对,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生态农业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看书P102页,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关注农村环境》导学案 (2)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关注农村环境》导学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5a2f468f33687e21ae45a92c.png)
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重点:列举农村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3.使自己认识并做到保护身边的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关注农村环境细阅读课文的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
2.我国政府和农民在控制、植树种草、退耕、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建立等得到较大改观。
3.农药的危害:危害人类健康、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所以要控制农药的。
防治害虫可以用化学防治和防治。
知识点二: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
改善农村的质量。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沼气发酵:是利用一些,在无氧环境下,将农作物的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等有机物投放在一个密闭的池内进行,获得沼气的过程,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的能源,可用来做饭和照明。
发酵后的渣水也是一种肥料。
3.生态农业使用的优点:减少资源的,减少。
【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观察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
讨论:(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2.请同学们仔细学习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回答生态农业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参考答案:知识点一:关注农村环境细阅读课文的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农村。
2.我国政府和农民在控制森林采伐量、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得到较大改观。
3.农药的危害: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等,所以要控制农药的使用量。
防治害虫可以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c67976b307e87100f6961e.png)
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 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讨论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小结
4、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
问题:
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讲明农村环境存在的要紧咨询题。
2、技能目标:
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咨询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要紧咨询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进展生态农业。
教学重点是举例讲明农村环境存在的要紧咨询题。
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进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8单元第24章人与环境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要紧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咨询题。
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形,导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要紧是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摸索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程序:激趣导入----讨论摸索----分析综合----归纳小结
四、学情分析
我校是农村乡镇中学,学生们看得到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形,并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全国其它地点的环境状况,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学生对有关人与环境的内容,专门感爱好,抓住学生的这种爱好特点,以他们感性认识为背景,引导关注周围常见的环境咨询题,在教学中讨论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差不多建立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五、教学设计
教学时刻:1课时
教学预备:课前作调查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查图文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咨询题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咨询题:1、人类爱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讲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摸索老师提出的咨询题,复习旧知,情形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形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的爱好。
激起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
探究摸索,猎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
1、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2、各小组的同学选择感爱好的专题进行调查。
3、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1〕调查人:调查对象:
〔2〕调查时刻:
〔3〕调查地点:
〔4〕调查目的:
〔5〕采访时的谈话提纲
4、调查结果:
5、理论分析:
6、提出意见和措施:
7写出调查报告:
8、交流讨论:
引导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认真阅读课外读〝加强农药的环境监督刻不容缓〞。
各小组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及自己的实际选题,课前完成调查。
认真交流课前的调查,分析讨论,积极摸索。
组长组织同学分工合作,制定调查方案;把调查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参加课堂讨论并作答。
引导同学们分析讨论他们课前预备的调查报告,然后交流回答以下咨询题,分析讨论是人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鼓舞同学们大胆质疑、讨论。
这种设置充分表达自主、合作、探究。
采纳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认识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二、进展生态农业
合作摸索,再探新知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
分析讨论:
1、输入那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
〔答:农作物、生产者〕
2、在那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要紧分布在哪里?
〔答:沼气池〕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答:清洁、环保、高效〕
4、那个村利用余外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
〔答:用来作饲料,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认真观看某生态农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各项以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回答以下咨询题。
从活动开始,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认识周围的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利用环境的同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连续进展,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需要关注的农村咨询题有哪些?如何进展生态农业,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连续进展?
2、你还有什么咨询题?
3、你还想明白什么?
4、你有什么收成?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利于学生学习适应的养成,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
课后巩固
1、完成教材第102页第1、
2、3题。
2、请你与其他同学合作,收集有关人类改善环境的例子,以你周围的例子作素材,写一篇提醒人们关注环境的倡议书。
学生课堂完成一部分,其余下课后完成。
作业是关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本册书的将要终止的内容,前面有好的开端,后面也应有一个好的结尾。
教学中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得更好。
由于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关注农村环境,介绍了家乡的环境变化、进展生态农业,内容看似简单,然而本节内容里蕴涵着人文思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习周围的环境状况以及如何进展生态农业,让学生发挥聪慧才智,大胆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今后应注意资料丰富、贴切,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要考虑到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后面的知识,这时的学生学习爱好远不如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参与面咨询题多作摸索。
本案例教学能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当地教学资源。
通过学生在课前对家乡环境调查的活动,探究知识,训练能力,同时蕴涵着情感、态度与价值光的培养。
通过对比家乡环境的变化,认识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变化的缘故,明白得环境爱护的重要性,关注和自觉爱护家乡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个教学过程以咨询题、调查、资料分析等活动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形,引导探究、分析与综合,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内在联系,力求表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教学环节及知识间的过渡和衔接、知识的挖掘与能力的整合、家乡改日环境的展望或设计等方面还应有教学上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