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化学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图1
图2
① ② ③ 棒的质量 ④ 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质量
[解析] 不参加反应,因此 不变,②不符合图像变化;负极反应式为 ,正极反应式为 ,则 棒的质量逐渐减少, 棒的质量逐渐增加, 逐渐减小,①③符合图像变化,④不符合图像变化;由电极反应式可知,每溶解 铁转移 电子,有 银从溶液中析出,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减小,⑤符合图像变化。故C正确。

还原
(4) 电极反应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5)总的电极反应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 _______(填电极材料,下同)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7)溶液中阴离子向_ _______电极移动。(8)若反应过程中有 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 ________。
(5)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锌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由锌 电极经导线流向 铜电极。(7)原电池中,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锌 电极移动。(8)正极反应: ,由电极反应可知转移 电子生成 氢气,则 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 氢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对点演练6 [2023江苏徐州树恩高级中学月考]某学生学完原电池的知识后,设计如图所示柠檬水果电池,观察到外电路的电流从电极 流向电极 。如果他选择了铁为 极,则 极应该是( )
A
A.锌 B.石墨 C.银 D.铜
[解析] 外电路的电流从电极 流向电极 ,则 是正极, 是负极。锌的活动性强于铁,锌、铁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A符合题意;石墨、铁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石墨为正极,B不符合题意;铁的活动性强于银,铁、银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银是正极,C不符合题意;铁的活动性强于铜,铁、铜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铜是正极,D不符合题意。

1.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第一课时)

1.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第一课时)
化学 · 选修 4
1.2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第2 页
一、电解的原理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教学目第标3 页
✓ 知道可以通过电解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能使许多在通常条件下 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得以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 了解什么是电解,知道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 知道在电解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两个电极上分别进行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阳极
C.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
第 13 页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3.电极产物的判断,电极反应的书写
电极反应:电极上进行的半反应。 阳极:2Cl- →Cl2↑ + 2e- 氧化反应 阴极:2Na+ +2e- →2Na 还原反应 注意:书写电极反应式一定要遵守电子守恒
熔融NaCl
现象
左侧:产生有刺激性的气味, 并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 蓝 右侧:有固体析出
电能转化为化电学极反能应—:— 2Cl电--2e解- =Cl2↑ 氧化反应
第6 页
实验分析
电流
通电前 通电后
电极反应:2Na+ +2e-=2Na 还原反应


极 石
2NaCl 通电 2Na+Cl2 ↑
极 石
[趁热打铁]
阳极阴极Βιβλιοθήκη 氯氢气NaCl溶液

实例
氯化钠溶液
电极反应
阳极: 2Cl- → 2e- + Cl 2↑ 阴极: 2H ++ 2e- → H2 ↑

高中化学_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1课时电解原理一.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电解池中电子的移动、阴阳离子的移动、阴阳两极上的反应及其变化、电流形成的过程和原理。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对电解过程的系统分析认识的思维模型,理解电解的规律,会判断电解的产物,会书写电解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二.基本思路三.教学过程《电解的原理》学情分析电解原理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较系统的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原理,知道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对电子及离子的定向移动有一定的理解。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电解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持。

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已经知道熔融盐可以导电,为教学过程中熔融氯化钠的分析创造了条件;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较熟悉,有助于电解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电解过程。

《电解的原理》效果分析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遵循教材的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问题为引导,宏微观结合依次引导学生对电解熔融氯化钠以及电解饱和食盐水展开探究和学习。

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从电流、电子及离子的定向移动的微观视角分析电解熔融氯化钠,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观看动画模拟,容易接受并建构电解基本原理。

通过微观分析较复杂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结合实验探究,宏观的验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宏微观结合,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应用电解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建构了电解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电解过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动手电解饱和食盐水,现象明显、直观,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及氯碱工业的拓展,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电解的原理》教材分析电解原理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的第一课时,教材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从简单的盐熔融体系,到单一溶液体系,再到多溶液体系,难度逐渐增大。

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
阳极
阴极
实例
CuCl2
氯 气
CuCl2溶液
电极反应
阳极:2Cl--2 e- =Cl2↑ 阴极:Cu2++ 2e-=2Cu CuCl2 电解 Cu+Cl2 ↑
铜 浓度 减小
PH 复原 值
CuCl2
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
阳极
阴极
实例



Na2SO4溶液 气
电极反应
浓度 PH 复原 值
2Cu +O2 ↑+ 2H2SO4
电解规律(惰性电极)小结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根据电解规律填写下表
溶液
H2SO4 NaOH Na2SO4 HCl NaCl CuSO4
电解的 电解液 类型 浓度
电解水
增大
电解电解质 减小 放出H2生成碱 生成新物质 放出O2生成酸 生成新物质
溶液 pH值
减小
增大 不变
①离子移动 通电前:
Cl- Cl- Cl-
Cu2+、-H++、Cl-、OH -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阴极
阳极
Cu2+
Cl-
Cl-
Cu2+
Cu2+ Cl-
Cu2+
Cl-
ClCl- Cl-
Ⅰ通电前 通电后:Cu2+ 、H+移向阴极,
Cu2+
Cu2+ Cl-
Cl-
Cl- 、OH-移向阳极;
Ⅱ通电后
∵ Cu2+氧化性大于H+,故Cu2+得电子变成Cu
④形成闭合回路。
电离和电解的比较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电解电解质和水 放氢气成碱型
阳极 阴极
氯 气
NaCl溶液 溶液
氢 气
阳极: 阳极 2Cl--2e- → Cl 2↑ 阴极: 阴极 2H ++ 2e- → H2 ↑
2NaCl+2H2O
通电
2NaOH+H2 ↑ + Cl2 ↑
电解电解质和水放氧气成酸型
阳极 阴极
氧 气

CuSO4溶液
阳极: 4e阳极 4OH- -4e4e
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
明确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阴阳两极附近有哪些离子
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阳极氧化
分析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水 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CuCl2 Na2SO4 NaCl CuSO4
电解电解质本身
阳极 阴极
氯 气
电解池与原电池的比较 电解池 能量转换
离子的迁移方 向 发生氧化反应 的电极 发生还原反应 的电极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阴离子向阳极迁移 阳离子向阴极迁移 阳极(接电源正极) 阳极(接电源正极) 阴极(接电源负极) 阴极(接电源负极)
原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阴离子向负极迁移 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负极 正极
负极流出 【电子的流向】 电子从外加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到 电子的流向】 电子从外加电源的负极流出, 电解池的阴极 再从阳极流回电源正极 阴极, 阳极流回电源正极。 电解池的阴极,再从阳极流回电源正极。 【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移动 【惰性电极与活性电极】 惰性电极与活性电极】 惰性电极( 惰性电极(铂、金、石墨):仅仅导电,不参与反应。 石墨) 仅仅导电,不参与反应。 活性电极(除铂、金外的金属):既可以导电、 活性电极(除铂、金外的金属):既可以导电、又可 ):既可以导电 以参与电极反应。 以参与电极反应。

选修4 第一章 第二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案

选修4 第一章 第二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案

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目标:1.知道可以通过电解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能使许多在通常条件下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得以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2.了解什么是电解,知道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3.会书写电极反应式,知道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的理解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教学过程:【引入】 复习:金属钠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Na (s) + Cl 2(g) = 2NaCl (s) ΔH = – 822.3kJ·mol -1由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的逆反应为一个吸热反应:2NaCl (s) = 2Na (s) + Cl 2(g) ΔH = + 822.3kJ·mol -1【思考:】 工业上怎样制备金属钠?【讲解】“化学史话”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这给钠的制取带来一定的困难。

金属钠是在1807年通过电解氢氧化钠制得的,这个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在1891年才获得成功。

1921年电解氯化钠制钠的工业方法实现了。

由于金属钠在现代技术上得到重要应用,它的产量显著地增加。

目前,世界上钠的工业生产多数是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少数仍沿用电解氢氧化钠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装置图。

引出: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重要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自主学习】1.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 的化学反应。

实质:2.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即 电子的反应 。

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即 电子的反应。

3.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从概念看,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 : 即存在 的离子 。

5.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离子的 。

氯化钠中存在 键。

氯化钠受热熔化时该化学键 (是、否)被破坏【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强调: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离子的定向移动。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原理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原理

原理分析水的电解过程
(1)、纯水中有哪些微粒?
H2O
H+ + OH-
H+、OH-、H2O
(2)、H2是怎么产生的?O2又会是如何产生的?
H+ →H2↑ 2H++2e-=H2↑
OH- →O2↑ 4OH--4e-=O2↑+2H2O
(发生还原反应) (发生氧化反应)
(3)、在接通电源时,微粒如何运动?
H+向负极(阴极)移动、OH-向正极(阳极)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极反应:
半反应 叫电极反应。 (1)电极上进行的——————
氧化 反应,阴极 发生———— 还原 反应。 (2)阳极 发生————
(3)电解熔融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Cl ↑+2e2Cl 2 阳极:—————————————— (氧化反应) ++2e-→2Na 2Na 阴极:——————————————(还原反应)
举例 特点
Na++ClNaCl==______________
自由移动离子 只产生—————————
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新物 发生———————— 化学 电 质,————能转化为———— 能。
联系
电解必须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
巩固提高:
1、判断 (1)电解、电离均需要通电才能实现( (2)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过程(
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
(一) 电解原理
说课提纲
方绪磊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关电化学的知识是无机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 及涉及到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相关。本节 内容根据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在学生已有熔融 盐知识的基础上,以单一熔融体系为入手点,学习电解 原理。借助电解池,可以使不自发的氧化还原过程分别 在两极进行,通过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 使学生对氧化还原的认识及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识更加 深刻。从而进一步树立能量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6张PPT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6张PPT

体验高考
(2013·大纲全国卷)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 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
液中加入适量的
(C )
A.CuSO4 C.CuO
B.H2O D.CuSO4·5H2O
要使电解质复原应遵循 少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小结 电解
电解池
电极反应 书写
电解原理
构成条件
电极产物 的判断
• 液为例)
(以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
1、确定阴、阳极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负极相连的是阴极)
2、分别写出两极上出现的离子
阴极:Cu2+、H+,阳极:Cl-、OH-。
3、判断阴、阳极放电顺序
阴极:Cu2+>H+ 阳极: Cl->OH-
4、写电极反应式 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阴极:Cu2++2e-===Cu ,阳极:2Cl--2e-=== Cl2↑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电解反应:
通电
CuCl2
Cu +Cl2↑
巩固练习
水质电解器靠谱吗? 用石墨电极电解稀Na2SO4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
阳极: 阴极:
4OH- - 4e- =2H2O+O2↑ 4H+ +4e- =2H2 ↑
总反应
通电

201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一课时)

201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一课时)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一课时电解原理学习目标:1.通过对熔融氯化钠电解体系的分析能理解并说出电解、电解池的概念,能说出电解池的基本结构并画出示意图。

2.能说出电极反应、阴、阳极的概念,能从外接电源、电极反应、外电路电子流向或电流方向、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等多角度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3.能写出电解熔融MgCl2、Al2O3制取相应金属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

并能进行类似教材P336题相似的计算。

4.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例,能分析反应的基本原理,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能根据电极反应或电池反应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能熟练书写以惰性材料为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电极反应。

能根据反应式分析电解过程中两极上发生的现象和进行简单计算。

(不要求进行有关PH计算)(放点顺序:Ag+>Fe3+>Cu2+>H+;S2->I->Br->Cl->OH-)(不要求进行混合液的电解分析及电解反应式书写)一、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钠为例)实验:用惰性(石墨)电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见课本11页图1—2—2)讨论:1、熔融的氯化钠中有哪些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2、接通电源后,熔融的氯化钠中的Na+和Cl-各向那个方向移动?3、移到两极表面的Na+和Cl-将发生什么变化。

分析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离子在电场中的是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在电场作用下,熔融的氯化钠中的和分别移向与电源和相连的电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带有,Na+在这个电极上电子,被还原成钠原子:;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带有,Cl-在将电子转移给这个电极,自身被氧化成,最终生成:。

将两个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组合起来,就是电解氯化钠制备金属钠的化学反应:。

1、电解的定义在的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和的过程。

[要点强化指导]⑴电解时所用的电流必须是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⑵熔融态电解质可被电解,电解质溶液也可被电解。

⑶电解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这一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进行的。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对熔融氯化钠电解体系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解、电解池的概念。

2. 建立电极反应的概念,能正确判断阴极和阳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重点难点】1. 电解原理及电解池构成。

2. 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

【知识链接】化学1(必修)第2节 电解质1. 什么是电解质?2. 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什么?第3节 氧化剂 还原剂1.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自学导航】自学课本P 11-13“电解的原理”,思考:1. 在下列物质中,哪些仅在熔融条件下是电解质,哪些仅在水溶液中是电解质,哪些在熔融或水溶液中均是电解质?①NaCl ②Na 2O ③NH 4HCO 3 ④CaCO 3 ⑤HCl ⑥H 2SO 4 ⑦蔗糖 ⑧酒精2. 结合课本P 11图1-2-2电解熔融氯化钠装置示意图,回答:(1)接通电源后,熔融氯化钠中Na +、Cl -各向哪个方向移动?(2)移到两极表面的Na +和Cl -将发生什么变化?3. 什么是电解?电解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电解?非电解质能否被电解?为什么?4. 电解池由哪几个部分构成?5. 什么是电极反应?在一个电解池中能否只发生阳极反应或阴极反应?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知识梳理】一、电解原理1、电解: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使电流通过 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 的过程。

2、电解原理明确:(1)电流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根源、动力。

⑵阴阳离子在做定向运动导电的同时,也就在两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而金属导电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无反应发生,无新物质生成,两者有本质区别。

Fe 、Cu 、Ag 等,做阴极本身 反应, 做阳极本身溶解。

C 、Pt 、Au 等,不论做阴极、阳极,本身都不反应。

活泼电极: 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电子, 反应。

与外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电子, 反应。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定稿)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定稿)
第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 电解池中装有氯化铜溶液,插入 两根石墨棒作为电极,接通直流 电源,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放在阳极附近,观察电解池内的 现象和试纸颜色的变化。
电解氯化铜溶液微观模拟
实验 :用惰性(石墨)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
现象: 阳极:有气泡,有 刺激性气味,并能使 湿润的KI-淀 粉试纸 变蓝(Cl2) 阴极:碳棒上有一层 红色的铜析出
阳极
阴极
氯 气

CuCl2溶液
电极反应的书写: (1)写出以碳棒作电极电解 氯化铜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 : 2Cl -- 2e-=Cl2↑ 阴极 : Cu2+ +2e-= Cu 总反应:CuCl2
通电
C
C
Cu+ Cl2↑
总结
• 1、并不是所有离子都能在电极上发生反应
• 2、电极反应发生时,电极附近溶液组成发 生变化



电解质溶于水或 受热熔融状态 电解质解离成为 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NaCl=Na++Cl只产生自由移动的 离子
电解质电离后再通 直流电 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在 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 通电 例2NaCl=2Na+Cl2↑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 应产生了新物质
电解必须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Na + Cl -
做无规则运动
一、电解原理
1、定义 电解: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 电解质,从而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 化反应(阳极)和还原反应(阴极)的 过程。 电解池:借助氧化还原反应,把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的装置.
在电场的作用下,熔融的氯化钠中 Na+和Cl-分别移向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 连的电极。 发生的变化:

高中化学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高中化学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1课时电解的原理1.用石墨棒作阳极、铁棒作阴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周围有大量的Na+B.铁棒质量增加C.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由石墨棒流向铁棒D.铁棒电极发生氧化反应2.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B.HCl溶液C.CuSO4溶液D.酸性AgNO3溶液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 NaOHD.酸、碱、盐溶液电解后pH都增大4.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相应的溶质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A.AgNO3B.Na2SO4C.CuCl2D.KCl5.用铂作电极电解某种溶液,通电一段时间,溶液的pH变小,并且在阳极得到0.56 L气体,阴极得到1.12 L气体(两种气体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由此可知溶液可能是() A.稀盐酸B.KNO3溶液C.CuSO4溶液D.稀硫酸6.如下图,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极是电源负极,Y极是电源正极B.a极的电极反应是2Cl--2e-===Cl2↑C.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的pH逐渐增大D.Pt极上有6.4 g Cu析出时,b极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气体7.如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符合这一情况的是附表中的()a极板b极板X电极Z溶液A 锌石墨负极CuSO4B 石墨石墨负极NaOHC 银铁正极AgNO3D 铜石墨负极CuCl28.电解84.75 mL 16%的NaOH溶液(ρ=1.18 g·cm-3),用石墨作电极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浓度为19.5%,这是因为()A.溶质增加了3.5 g B.放出了22.4 LH2和11.2 LO2C.NaOH比水消耗少D.消耗18 g水9.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通过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0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说课

0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说课

教材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根据放 电顺序正确书写电极及电解池方程式。 (2)教学难点 应用电解原理并结合放电顺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设计
反思
教法与学法指导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 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新课程理念,授课过程中,我采用“引导-探究” 的教学模式,应用“创设问题、实验探究、归纳整理、巩 固迁移”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指导学生通过开展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分析处理信息、 归纳总结等活动,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阅读)课本P12,电解、电解池 (引导学生归纳) 1、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概念及组成。 2、阴、阳极的判断及阴、阳极发生的半反应。写出电极反应 式及总反应式 归纳结论 1、电解: 2、电解池:电能→化学能 电解池的组成: 3、电极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 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Cu2++2e-=Cu(还原反应) 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分析实验 现象,推理电解原理,归纳总结电解的基本规律。由感 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建构知识,并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设计
反思
1 2 教学程序设计 3 4 5
探究电解原理 探究离子放电顺序 知识巩固 学以致用
小结 作业(知识提升)来自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探究电解原理
(引课)必修1我们学习过一些酸、碱、盐的溶液和熔融盐可 以导电,它们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当它们通电时,有没有发 生化学变化? (生答)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从学生熟悉的解释出发建立探究氛围。

电解原理电解食盐水 PPT课件

电解原理电解食盐水 PPT课件

H+、Na+
移向阳极,
反应) 反应)
• 4.电解方程式
•化
2Na学Cl+2H2O=通==电==2N方aOH+H2↑+Cl2↑程



2Cl-+2H2O=通==电==2OH-+H2↑+Cl2↑
•离






• [开放探究] 2.用石墨棒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 (含酚酞)时,阴极附近溶液为什么变红?
• 提示: 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通电时,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 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质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失电子(有的是组成 阳极的金属原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 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并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 极。这样,电流就依靠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 解质里的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而通过溶液或 熔融态电解质,所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 质导电的过程就是其电解的过程 。
• (2)阳离子放电顺序:阴极上,阳离子得电子 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越先放电。常见阳离 子的放电顺序为:
• (3)阴离子放电顺序:阳极上,阴离子失去 电子,阴离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越先放 电。常见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为:
•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 (1)确定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 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
• 提示: 阴极:2H++2e-―→H2↑,H+放电 后破坏了该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 衡向生成H+和OH-的方向移动,使阴极区溶 液中的OH-浓度不断增大,碱性越来越强
• 1.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电解池的是( )
• 解析: 电解池的构成:①直流电源,②两个 电极,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④形成 闭合回路,由此分析,可知答案为D。

原理第1章第2节第1课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原理第1章第2节第1课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编撰人:陈修峰审核人:董玉红孙宝玲第1课时:电解原理,电极方程式及电解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解NaCl的实验探究,认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初步认识电解反应原理,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复习回顾】1.什么是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电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3.金属导电的原理?【自主学习】一.电解的基本知识:1.电解的概念:_____________。

2.电解池:把能转变为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思考]: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解池的两极阴极:发生反应的电极,与电源极相连。

阳极:发生反应的电极,与电源极相连。

4、电子的流动方向:电解时,电子从电源的_____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_____极,在阴极区氧化性强的微粒先得电子,被_________;同时,电子又从电解池的________极流出,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极,即在阳极区还原性强的微粒(包括极板)先_______电子被_______。

[说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__________过程。

二.电解熔融氯化钠(1)熔融状态下,NaCl完全电离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直流电条件下,熔融态的NaCl发生了化学,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电极上发生________反应,______电子(4)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电极上发生________反应,______电子课堂教学【情境导入】同学们知道工业上是怎样制备NaOH的吗?【学导结合】一、电解原理【问题一】电解质溶液也能够导电其原理如何呢?以氯化铜溶液的导电过程为例进行分析:⑴通电前,CuCl2溶液里主要存在哪些离子?来源是什么?这些离子的运动情况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通电后,这些离子的运动情况怎样?⑶当离子定向运动到电极表面上时,发生了什么变化?⑷此过程能量如何转化?【思考解答】[请写出电极反应式]阴极:(__________反应)阳极:(__________反应)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教学设计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教学设计

选修4 第1章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电解的原理,掌握电解、电解池概念,清晰地建立起电极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

(2)能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
能力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电解原理,并进一步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体验大胆猜测,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电解的原理
教学难点: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板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_电解第1课时电解的原理课时作业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化学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_电解第1课时电解的原理课时作业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1课时电解的原理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1电解原理1.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装置中的锌片都作负极B.甲、乙装置中溶液内的H+都在铜片被还原C.甲、乙装置中锌片上发生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D.甲装置中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乙装置中铜片质量减小2.如图所示,铁片、铜片和CuSO4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或电解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时,Cu极反应式为Cu-2e-===Cu2+B.构成电解池时,Cu极质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C.构成电解池时,Fe极质量一定减少D.构成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在工作时的反应原理一定不同3.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Cl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阳极上析出金属铜B.在阴极上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在阴极上析出金属铜D.阳极上发生还原反应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5.某同学将电解池工作时电子、离子流动方向及电极种类等信息表示在图中,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6.用如图所示装置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Y电极上产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黄绿色气体。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为电源正极B.X电极质量增加C.Y电极若换成Cu,反应中该电极质量不变D.X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7.如图为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电极为负极B.溶液中的Cu2+向a极移动C.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8.如图是电解硝酸银溶液的装置,其中c为银电极,d为铜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a为负极,b为正极B.a为阳极,b为阴极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减少D.电解前后,电解池中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9.在进行锌铜双液原电池实验时,若用铜丝代替盐桥(如图),外电路中仍然存在较小的电流,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流逐渐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第一课时电解的原理
学习目标:
⑴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

⑵能准确判断并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
学习重点:
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复习回顾:
已知:1molNa在氯气中燃烧放出411.15kJ的热量,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钠,则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如电能),即电解。

列举你学过的一个电解反应。

新知导学:
一、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钠为例)
实验:用惰性(石墨)电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见课本11页图1—2—2)
实验分析:
通电前:分析熔融电解质中的离子情况:
阴阳离子有:它们做运动,这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
通电后:(必须直流电)
(1)确定电极名称:阳极
阴极
注意:与电极材料无关
(2)判断电极产物并书写电极反应:
阳离子移向极放电,阴离子移向极放电
阳极反应为:反应
阴极反应为:反应
总反应为:
电解(定义):
电解池:
试总结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电子的流向: 从外加电源的极流出,经导线流到电解池的极,
再从电解池的极流出经导线流回电源极。

(注:电子只在外电路定向移动,不能从溶液中移动)
溶液中是离子定向移动:
阳离子向极移动, 阴离子向极移动.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电解质在导电的同时必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即电解。

【练习巩固】
1、分析下图,属于电解池的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电解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任何电解过程,必将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3、电解池的阳极是( )
A、电子流入的电极
B、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C、阳离子移向的电极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思考】根据你的认识分析,判断电解池阴、阳极的方法有哪些?
阴极判断方法:阳极判断方法:
注意:惰性电极与活性电极:
惰性电极(铂、金、石墨):仅仅导电,不参与电极反应
活性电极(除铂、金外的金属):既可以导电、又可以参与电极反应(做阳极时失电子,被氧化)
【练习巩固】
4、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试写出该电解反应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总式:
阴极:
阳极:
总式:
注:两个电极反应式中要保持得失电子守恒。

【方法导引】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
(1)明确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包括水电离出来的微量的H+ 和OH—)
(2)移向阴阳两极的离子分别有哪些?并按得失电子能力大小排序
(3)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写出电极反应式。

【自主学习】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的放电顺序
离子放电顺序:(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1、阳极上:
①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人溶液,阴离子不容易在电
极上放电。

②用惰性电极(Pt、Au、石墨、钛等)时: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由难到易)是:
S 2->SO32->I ->Br ->Cl ->OH ->NO3 ->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
2、阴极上:
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都不参与电极反应,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顺序是:
K+<Ca2+<Na+<Mg2+<Al3+<H+(H+浓度较小)<Zn2+<Fe2+<Sn2+<Pb2+<H+(H+浓度较大)<Cu2+<Fe3+<Hg2+<Ag+<Pt2+<Au3+
【课后思考题】
1、试分析如果用惰性电极(石墨)电解饱和食盐水又会发生那些反应呢?
2、试分析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盐酸、NaOH 溶液、H2SO4溶液、Na2SO4溶液、CuSO4溶液的电极反应式,并总结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