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考点背记与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新课标(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知识点0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范围: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奴隶制国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
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4.陷入分裂混乱: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知识点02 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
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03 《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意义或价值: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古巴比伦文明象征①楔形文字;②《汉谟拉比法典》
【易混警示】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先迈入奴隶社会的文明古国之一;《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一、选择题:
1. (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历史有准确的理解。
对下图所示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空观念)
A. 产生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B. 人类最早文明发祥地之一
C. 此地人们发明了象形文字
D. 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此地
2.(2022年江苏宿迁)《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据此可知,它(历史解释)
A.维护奴隶主利益B.主张君权神授
C.提倡自由与平等D.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3.(2022年重庆A卷)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时空观念)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
C.司母戊鼎D.帕特农神庙
4.(2022年四川成都)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
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史料实证)
A.阿拉伯文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D.古埃及象形文字
5.(2021·山西大同市·九年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这样的内容: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剖其一耳。
这些规定说明了(史料实证)
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很发达B.古巴比伦实施家庭奴隶制度
C.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受损害D.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6.(2022年海南)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
下列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史料实证)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D.《法理概要》
7.(2022年重庆B卷)下列文明成果出自古代不同文明地区,突出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唯物史观)
A.传承性B.多元性C.交互性D.同一性
8.(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史料实证)
A.古埃及文明B.古中国文明
C.古印度文明D.古两河流域文明
9.(2021·河南信阳市·九年级期末)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对从三幅图片中传达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史料实证)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
10.(2022年辽宁盘锦)“法者,治之端也”。
下列关于法律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历史解释)
A.《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查士丁尼法典》——集中了古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D.《拿破仑法典》——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11.(2022年江苏南通)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这一文明成果诞生于下列哪一大河流域(时空观念)
A.B.
C .
D .
12.(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
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
”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字母文字D.拉丁文字
13.(2022年内蒙古赤峰)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
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史料实证)
国王汉谟拉比国王任命的总督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
事、行政、税收、司法
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
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
和司法等
活跃
14.(2021·河南洛阳市·九年级期末)《汉漠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由此可知古巴比伦(历史解释)
A.社会等级森严B.商品经济活跃C.雕刻技艺高超D.奴隶贸易泛滥
15.(2021·山西大同市·九年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这样的内容: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剖其一耳。
这些规定说明了(历史解释)
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很发达B.古巴比伦实施家庭奴隶制度
C.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受损害D.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二、材料题
16.(2021·福建九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J·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
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与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高0.65公尺、宽0.6公尺)。
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
法典中部分铭文(法典第66至100条)在古代就被磨损。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
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
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法。
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胆战心惊的。
因为,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1)《汉谟拉比法典》是由谁在什么时候编订的?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法典由哪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4)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5)依据材料二来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图片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B项正确;此图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排除A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是“楔形文字”,排除C项;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排除D项。
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可知,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B项;奴隶社会存在阶级压迫,并未提倡自由与平等,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
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考查点】古巴比伦文明。
【解题思路】根据“古巴比伦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古中国文明,排除C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排除D项。
故选B 项。
4.【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用楔形文字刻写而成。
B项正确;阿拉伯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拉丁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古埃及象形文字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5.【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规定说明了古巴比伦实施家庭奴隶制度。
选项B符合题意;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很发达,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A排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C排除;古巴比伦商品经济,在题干信息中没有
体现,D排除。
故选B。
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排除B项;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排除CD项。
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图示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文明成就。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明成就。
因此图片体现出古代文明的多元性,B项正确;三幅图不存在传承性,排除A项;古代文明基本处于孤立状态,不是交互性,排除C项;三者文明不具有同一性,排除D项。
故选B项。
8.【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故D正确;ABC错误。
综上故选D。
9.【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成果、罗塞塔石碑碑文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故三幅图片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罗塞塔石碑碑文有象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故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两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古巴比伦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1787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作出规定,被誉为欧
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项;《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排除D项。
故选A 项。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其文明主要来源于尼罗河的馈赠,故选D;黄河、长江流域诞生的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A;印度河、恒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是古印度文明,排除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的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C。
12.【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B正确;象形文字产生于古埃及。
A错误;最早的字母文字是腓尼基字母。
C错误;拉丁文字源自希腊字母。
D 错误。
综上故选B。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下令并严厉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古巴比伦重视农业,A项正确;表格没有涉及法律体系严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排除BCD项。
故选A项。
14.【答案】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由题干《汉漠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受到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但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只需要赔少了的钱。
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有公民权的自由权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有明显的等级区别。
A正确;BCD与题干《汉漠比法典》规定无关,排除;故选A。
15.【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规定说明了古巴比伦实施家庭奴隶制度。
选项B符合题意;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很发达,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A排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C排除;古巴比伦商品经济,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D排除。
故选B。
16.【答案】(1)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时编订。
(2)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3)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内容,对等级制、土地制、雇佣制等都作了具体法律规定。
(4)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5) 实质是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2)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集大成者,也是早期东方世界代表性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人民的重要财产。
(3)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4)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5)依据材料二“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
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
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法”的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