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意见:关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滁政秘〔2020〕1号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滁政秘〔2020〕1号](https://img.taocdn.com/s3/m/1596781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4.png)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政府相关专项清理工作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2009-2019年现行有效的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经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决定:一、对《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29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部分内容予以修改。
根据机构改革机关职能调整要求,由清理责任单位按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提出修改意见(附件1)。
二、对《滁州市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15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附件2)。
附件:1. 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2. 废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2020年1月8日附件1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号文件名称清理责任单位1滁政办〔2009〕1号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市政府办公室2滁政办〔2009〕6号滁州市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暂行办法市政府办公室3滁政办〔2009〕59号滁州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试行)市政府办公室4滁政〔2010〕52号滁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市交通局5滁政〔2010〕131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市交通局6滁政〔2010〕149号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发展改革委7滁政〔2011〕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发展改革委8滁政办〔2011〕26号关于财政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局9滁政办〔2012〕61号关于转发市地税局等四部门核定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办法的通知市税务局10滁政办〔2012〕104号滁州市公共广场管理办法市城管执法局11滁政秘〔2013〕172号关于修改滁州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发展改革委12滁政〔2014〕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13滁政办〔2014〕33号滁州市基本建设项目税费收取管理办法市税务局14滁政〔2015〕4号滁州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市城管执法局15滁政〔2015〕42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市教育体育局16滁政办〔2016〕21号关于印发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等九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市扶贫开发局17滁政〔2016〕69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市教育体育局18滁政〔2016〕75号滁城限制养犬管理办法市城管执法局19滁政办秘〔2016〕186号关于印发滁州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教育体育局20滁政办〔2017〕25号滁州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办法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1滁政秘〔2017〕87号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建制扩面的意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2滁政办〔2017〕28号滁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市数据资源局23滁政办〔2017〕41号关于印发关于防范返贫确保稳定脱贫实施意见等两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市扶贫开发局24滁政办〔2017〕48号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市教育体育局25滁政办秘〔2017〕132号关于加快“十三五”期间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教育体育局26滁政办〔2018〕7号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市审计局27滁政办〔2018〕34号关于印发滁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市生态环境局28滁政办〔2018〕55号关于印发滁州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市住建局29滁政办〔2018〕59号关于印发滁州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市民政局备注需要修订文件29件。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46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46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d3cb0c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5.png)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46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鲁政发〔2015〕19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46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1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精神,加快发展我省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体育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
1.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和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全覆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40%以上。
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
竞赛表演、健身服务和场馆运营等核心产业蓬勃发展,培育2-3项有国际影响的体育赛事和一批传统品牌赛事。
3.市场主体明显增加。
全省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量超过5个,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数量比2015年翻一番,培育发展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打造国际知名体育企业和国际名牌体育产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bd65e0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6.png)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1.08•【字号】豫政办〔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1〕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进一步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全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体育强省、健康中原建设为抓手,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
(二)发展目标。
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突出资源优势,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完善体育产业链条;集聚要素资源,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体育消费热情,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主要任务(一)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少林武术、太极拳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养生、休闲等价值,构建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培训研修、影视拍摄等为主要内容的武术产业体系,支持登封市、温县建设武术产业基地。
支持安阳市、郑州市上街区发展航空运动产业,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重要航空运动赛事活动,培育竞赛表演、飞行体验、教育培训等业态,带动通用航空维修、配件制造、运营保障等产业发展,不断完善航空运动产业链。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096a76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1.png)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6.10•【字号】京政办发〔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2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和体育产业发展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消费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实现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升全民健身新品质(一)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引导市民树立大健康理念,养成主动健身习惯。
促进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健全健身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健身示范项目。
到203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超过55%。
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鼓励将体质监测项目纳入健康体检范围。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老龄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各区政府)(本实施意见责任单位中的各区政府,均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不再单独列出)(二)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实施《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工作方案(2020—2022年)》。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43209d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e.png)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7.21•【字号】津政发〔2015〕18号•【施行日期】2015.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津政发〔2015〕1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精神,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设10个市级体育产业基地,打造10项高级别体育品牌赛事,培育100个群众喜爱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基本形成涵盖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等门类的体育产业体系。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48%,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体系。
二、主要任务(一)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清理妨碍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加大向社会资本开放力度。
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公开年度赛事举办目录,建立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
逐步推行群众体育类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鼓励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组织发展。
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方式,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如举办竞赛活动、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科研推广等,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承办。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民政局、市审批办)2.加快发展职业体育。
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
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体系,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组建职业体育俱乐部和专业体育表演团队,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22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ac9615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e.png)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2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健康服务业是实施“健康浙江”战略的创新举措,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手段,对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推动我省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根据国家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着力增加供给、优化服务、扩大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我省健康服务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强化政府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支持、引导和规范健康服务业发展。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健康服务市场体系,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改革引领、创新发展。
强化改革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激发社会资本热情,有效释放人才资源活力。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培育新型健康业态,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健康为本、产业融合。
强化全人全程健康管理的理念,着力推动健康服务向前端预防管理与后端护理康复拓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64c2b952482fb4daa48d4b0c.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大力推动全省健身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健身休闲产业蓬勃发展,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健身休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健身休闲消费意识增强,人均健身休闲消费支出增加。
基本形成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局面。
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健身休闲产业体系。
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人民群众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健身休闲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推动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
二、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一)普及日常健身。
推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活动常态化,加强健身休闲活动的宣传、组织与推广,提高公众参与健身休闲活动的积极性。
制订常态化健身休闲项目目录。
依托社区体育公园和社区体育中心,大力推进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跆拳道、徒步、路跑、骑行、棋牌、台球、钓鱼、体育舞蹈、广场舞等具有普及性的运动项目发展,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引导多方参与。
(省体育局负责,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二)发展户外运动。
加强空间布局规划,重点建设“一海一网一圈”健身休闲产业体系。
依托绿道网、南粤古驿道,加快户外驿站、健身步道服务站、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设施配套建设,打造探险旅游、徒步穿越等特色户外休闲旅游,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带发展。
依托海岸资源,配套完善游艇和码头设施,培育游艇、邮轮、海上高尔夫等旅游新业态。
丰富优化海洋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开发潜水、海底探险、滑板、帆船、海钓等滨海体育旅游项目,形成点多线长面广的广东特色滨海健身休闲产业带,打造一批滨海健身休闲旅游示范基地。
20232025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32025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038214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c.png)
2023-2025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健康建设,有效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3)11号)和《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25年)》(鲁体字[2023)27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体育”这一根本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功能,推动体育强市和健康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全市总人口的43%以上,城乡居民体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体质和健康水平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更加配套,行政村和3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社区“15分钟健身圈”更加优化,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到3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
二、主要任务(-)完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1.科学研制行动计划。
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3)36号),着眼增加全民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短板,完善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
按照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综合利用的指导原则,分类编制和实施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行动计划,通过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举步可就、方便可达的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小型足球场等全民健身设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0dc7e3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0.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25•【文号】国办发〔2016〕77号•【施行日期】2016.10.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造等业态。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消费方式逐渐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健身休闲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但目前健身休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失衡,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大众消费激发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器材装备制造落后、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休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159c51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7.png)
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0.11.12•【字号】津体规〔2020〕2号•【施行日期】2020.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津体规〔2020〕2号各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委、局及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天津市体育局2020年11月12日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深入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大力促进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制定如下措施:一、促进体育服务业繁荣发展(一)壮大健身休闲产业。
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武术、柔道、马拉松等运动项目,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引导市场主体参与。
发展新兴时尚健身休闲项目,推广马术、汽车摩托车、航空、滑雪、帆船(板)、赛艇、皮划艇等运动。
利用我市自然资源优势,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带、海河水上运动产业带。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室内外冰雪运动场馆,打造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
推进体育健身设施进公园绿地,鼓励规划建设一批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营地、房车露营基地和水上运动码头。
建设市级体育休闲小镇。
(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各区人民政府负责。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陕政办发[2010]116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陕政办发[2010]116号](https://img.taocdn.com/s3/m/c38ddc9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8.png)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陕政办发〔2010〕116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就促进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西部体育强省为目标,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契机,积极培育各类体育产业主体,推动体育产业大发展,努力使体育产业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重要支撑,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力争在“十二五”末,在西安等中心城市率先建设一批现代化体育场馆和产业园区,开发一批本土体育产业项目和品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覆盖全省的体育产业格局。
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我省GDP比重的1.5%。
三、发展重点(一)重点产业。
1.大力扶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
继续办好中超足球联赛西安主场比赛、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安康国际龙舟赛等品牌赛事,做好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西安站)、中国武术散打王、太白山登山节、秦岭穿越等新型体育项目。
鼓励各级政府、各级体育部门加强与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申办重要体育比赛,联合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赛事。
“十二五”期间,在西安成功落户2-3个国际著名体育品牌赛事,使之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
2.大力扶持体育服务产业。
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教育培训、体育贸易、体育博览、体育用品销售、体育经纪、体育广告等现代体育服务业。
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644e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a.png)
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消费发展,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到2025年,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壮大,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积极举办承办高水平赛事活动,培育2项以上国内品牌赛事,形成“一市多品、一县一品”赛事格局,开展一批群众身边赛事活动,逐步建设形成满足健身群众多元化消费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二、主要任务(-)完善产业结构1丰富体育服务供给。
推动各类运动项目广覆盖、常态化开展,做大体育培训市场,大力发展群众普及程度高的运动项目,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将冰雪运动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探索滑冰与轮滑项目“冬冰夏滑”的培养模式,培育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扶持冰雪运动协会、俱乐部健康发展,支持冰雪运动场馆和轮滑场馆建设,打造复合型冰雪运动旅游基地。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永昌县政府、金川区政府、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以下均需永昌县政府、金川区政府配合,不再列出)2.扶持体育用品制造业。
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对具备相应产业发展条件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给予扶持。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落户。
大力发展智能体育产业,积极承办智能体育大赛。
引导产业集聚,加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3.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66c2264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a.png)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09•【字号】新兵办发〔2021〕30号•【施行日期】2021.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兵办发〔2021〕30号各师市、院(校),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精神,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提升体育消费意识,推动兵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经兵团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兵团职责使命,推进改革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助推健康兵团、旅游兴疆战略,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二、主要任务(一)深化“放管服”改革1. 深化体育协会改革。
推进兵师团三级各类体育协会建设,加强对兵团单项体育协会的行业监管和政策扶持。
支持兵团单项体育协会通过公开交易方式鼓励市场主体承办体育赛事。
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兵团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各师市。
以下除特别指出的外均需各师市负责,不再列出)2. 完善赛事管理服务机制。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b74cc0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7.png)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6.28•【字号】鄂政办发〔2020〕36号•【施行日期】2020.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20〕3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等文件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我省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部地区前列,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一)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
加快发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游泳、徒步等传统运动项目,鼓励发展击剑、跆拳道、射箭、马术、冰雪等时尚运动项目,积极推广居家健身、工间操等简便易行的健身方式。
推动公共船艇码头、航空运动类通航机场、汽车露营地等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活动组织、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体系。
打造一批国家级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带、水上运动产业集聚区、冰雪旅游示范基地、汽摩运动产业示范区。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文旅厅、民航湖北监管局)(二)繁荣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
加强与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长期落户湖北的国际顶级赛事。
积极争取足球、篮球、马拉松等项目全国性体育协会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较高品牌价值的主场赛事。
发挥我省通航、汽车等产业链优势,不断扩大世界飞行者大会、中国汽摩大会、武汉网球公开赛、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等赛事品牌影响力。
鼓励举办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支持举办各类运动项目的校际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业余赛事,推动赛事装备、赛事策划、赛事传媒、赛事纪念品等关联产业发展。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b57c8d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d.png)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01•【字号】宁政〔2018〕1号•【施行日期】2018.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宁政〔2018〕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40号),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有效扩大体育消费,立足我市市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要求,以筹办省运会为契机,发挥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宁德体育制造业和山水、滨海旅游资源,进一步吸纳和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1.打造体育产业品牌。
建立以福安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干,以太姥山、白水洋、霍童溪体育山水旅游和蕉城、福鼎、霞浦沿海岛屿体育休闲旅游为两翼,打造环三都澳体育产业品牌。
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或园区,以产品制造带动服务业发展。
到2025年,力争培育3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15家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大型体育企业,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培育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2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若干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及示范项目。
对新认定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市级财政视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
有条件的县(市、区)给予适当配套补助。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旅发委、市住建局、市城乡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徐政发〔2015〕17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徐政发〔2015〕17号](https://img.taocdn.com/s3/m/88a0522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b.png)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徐政发〔2015〕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产业。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幸福徐州建设、建设民生幸福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7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增加供给、创新服务、扩大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建成一批健康服务业载体,打造一批健康业服务品牌,培育一批健康服务企业,努力实现医疗服务大幅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形成。
着力构建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构建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工作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作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24ec5f2ff78a6529647d533e.png)
关于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X高新区管委会:为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现就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放宽准入(一)完善准入制度。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全面梳理体育、休闲、养老、食品、医疗等产业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向社会资本开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放宽市场准入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产业的准入制度。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文新广局、市体育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旅游委、市民政局等)(二)减少审批限制。
放宽社会资本进入健康行业的限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医药、养老、养生等健康产业。
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端专科医院。
落实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三)拓展服务内容。
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技术、管理、品牌和资金等多种形式合作合资,投向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领域,延伸健康服务产业链。
鼓励发展连锁化、集团化健康服务管理模式。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四)加强财政资金扶持。
加大财政对健康服务产业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养老、公共体育等服务机构的财政保障水平。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五)加大招商力度。
建立健康产业招商项目库,认真实施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以打造“梓山湖大健康城”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健康服务机构,促进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
鼓励各地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康复等设施。
引导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延伸拓展,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
(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人社局、市旅游委、市老龄办、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市文新广局等)(六)优化投融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要求,结合X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全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X实施的要求,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积极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多极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身休闲需求,将健身休闲产业培育成新常态下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动能,为X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供给较为丰富,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健身休闲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融合更加紧密、需求更加旺盛,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1600亿元,产业规模排在中部地区前列。
二、加快推进运动项目产业发展
(三)普及日常健身。
大力普及推广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篮球、足球、武术等日常健身活动,培养群众健身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各类健身休闲运动,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
依托社会力量丰富健身休闲服务内容,通过政府购买服
务等多种途径扩大健身休闲服务供给力度。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四)重点发展户外运动项目。
以户外运动为重点,支持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
1.山地户外运动。
推广登山、攀岩、徒步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场地设施体系建设,完善组织、安全和应急救援体系,培育一批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加强指导员队伍建设,形成“三纵三横”(神农架-宜昌-恩施,襄阳-随州-荆门,黄冈-X州-黄石-咸宁;长江沿线,318、316国道)山地户外运动布局。
2.水上运动。
推动公共船艇码头建设和水上运动俱乐部发展,积极发展帆船、帆板、皮划艇、赛艇、摩托艇、漂流、龙舟、滑水等水上健身休闲项目,将东湖打造成为国家级水上全民休闲运动中心,推动形成“三江六湖”(长江、汉江、清江;东湖、洪湖、龙感湖、梁子湖、长湖、洈水湖)水上运动产业集聚区。
3.汽摩运动。
推动汽车露营地和中小型赛车场建设,利用自然人文特色资源,举办汽摩运动赛事,不断完善赛事活动组织体系,形成“一圈两纵两横”(环武汉城市圈,207、209、318、316国道)自驾路线和汽车露营地网络。
4.航空运动。
推进面向航空运动的通用机场、航空飞行营地建设,以通用机场为龙头,以航空飞行营地为骨干,推广运动飞机、热气球、滑翔伞、跳伞、航空模型等航空运动项目,构建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航空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
5.冰雪运动。
以神农架、黄冈、咸宁、恩施为重点,以大众滑雪、滑冰为抓手,推动冰雪运动相关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冰雪运动在全省的普及程度和产业发展水平。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委、民航X监管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五)大力发展特色运动项目。
推动电子竞技、极限运动、击剑、赛马、高尔夫、游艇、汽(房)车等时尚运动项目健康发展,培育相关专业培训市场,鼓励举办以时尚运动为主题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培育电子竞技龙头企业,打造电子竞技品牌赛事和产业集聚区。
积极推进太极、健身气功、龙舟、舞龙舞狮、巴山舞、摆手舞等传统健身休闲项目传承与发展,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智力运动项目,加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科技厅、省文化厅,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六)推进运动项目市场化改革发展。
深化运动项目协会改革,以足球改革为试点,逐步推进其他运动项目协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运动项目普及、推广与市场开发。
建立健全适合大众参与的竞赛体系、业余运动等级标准和运动项目培训体系。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民政厅、省教育厅)
三、培育市场主体
(七)培育健身休闲龙头企业。
支持健身休闲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品牌输出、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健身休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打造一批优秀健身休闲俱乐部、场所和品牌活动。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
(八)实施健身休闲产业众创工程。
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创新创业,支持退役运动员开办健身休闲企业。
鼓励各类中小微健身休闲企业、运动俱乐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