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8-22章学案第2节 核能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学案】第2节 核能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学案】第2节 核能

第2节核能教者授课日期学科物理课题核能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有关知识。

2.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讲清核能的科学原理关键实验指导(大屏幕)程序与内容师生活动时间一、辅助环节1 情境导入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3出示自学指导二、“先学环节”1、学生依据自学指导开始学习,2、学生相互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交代本节学习目标。

发放自学指导。

教师巡视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5′20′3 检查自学效果三、“后教环节”1交流、更正(生生互动)2精讲、点拨(师生互动)四、当堂训练环节1随堂测试2课后作业指生回答提问,学生回答后其他学生纠正。

教师针对存在问题精讲。

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检测布置作业8'10'2'板书设计核能一、裂变二、聚变三、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课后反思(一)放射现象与核结构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放射性: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能够发出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物质这种发射射线的性质叫做。

2、放射性元素:3、放射线有三种,分别叫做、、。

进一步试验表明是带正电的氦原子核流,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是贯穿能力很强的电磁波。

4、原子核是由、组成。

(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请同学们了解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并知道以下内容1、同位素:具有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元素的原子互称。

2、放射性的应用有哪些?3、放射性的危害有什么?4、放射线的防护措施是?5、核废料也有很强的,怎样处理?(三)核能及其利用1、裂变:2、聚变:3、核能(原子能):4、链式反应是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5、在消耗相同的质量的核燃料的情况下,核聚变与核裂变相比,哪个放出的能量多?6、核能的应用①利用铀或钚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释放核能制造②利用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核能建造③利用核聚变释放核能制造不可控制的裂变()7、①裂变可控制的裂变()以上两空选填“核反应堆”或“原子核”②目前聚变都是可控制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导学案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核能学习目标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自主探究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2.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

3.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

合作探究一、核能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原子、原子核结构的知识?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0“核能”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在核外运动。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原子核十分牢固。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会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核能。

二、裂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裂变”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探究实验: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会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类比想象: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反应。

思考讨论: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

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提出问题:1.裂变应用有哪些?2.这些应用的区别是什么?三、聚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2“聚变”和“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学习有关知识。

1.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2.氢弹利用的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来源、核反应的类型及其应用。
2.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核反应中的体现,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核能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掌握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出问题:核能是什么?它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有何不同?核能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核能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核的结构,核能的定义,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类型的核反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归纳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强调核能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核辐射防护。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析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核能的计算方法:介绍核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核能的优缺点:分析核能在发电、医疗等领域的优点,以及核事故、核废料处理等缺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2.2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2.2核能

第2节核能课题核能课型新讲课知识与1.知识性认识核能及核能的获得方式.2.认识原子核的构造及核能的利用.技术3.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教课过程与经过让学生收集与核能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目标方法学生自己议论沟通,谈谈如何利用核能.感情、态度经过让学生收集与核能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与价值观学生自己议论沟通,谈谈如何利用核能.教课核能的利教具多媒体课件、火柴要点用准备核能教课 1 课时教课产生的两课时难点种方式:裂变和聚变1.原子构造: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四周有必定数量的电子在核外运动.2.核能: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疏裂或许质量较小的原子核互相联合,就有可能开释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课前3.裂变: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 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为两个预习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开释出巨大的能量.4.聚变: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比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此中子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此中子组成),在超高温下联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也会开释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稳固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对应练习(教师可有针对复习性地精选部分难题解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形”视频.导入教师解说 :同学们,你知道日本广岛吗?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市大多数被摧毁.据日本相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逝世的人已达22 万多 .你知道为何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生产生疑问,思虑.师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理解了! 好,下边我们就开始学习.一原子、原子核、核能进行 1.原子、原子核新课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那么原子的构造是如何的呢?生 1:全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课外拓展:核能是十分巨大的, 1kg铀 235 的原子核所有发生裂变,开释的能量超出2000t煤完好焚烧时开释的能量,而聚变时开释的能量比裂变时开释的能量更大,所以核能拥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进行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新生 2:原子核由正的子和不的中子组成,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量 .原子核正,核外子,核高速旋.子和中子的量比子大得多,于原子中心,组成特别小的原子核.教点,学生回答予以必定.2.核能子和中子依赖大的核力密地合在一同,所以原子核十分坚固,要使它分裂或从头合是极其困的.可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够放出惊人的能量,就是我的核能,又称原子能 .板: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够放出惊人的能量——核能二裂和核站1.裂原子核分裂短内放出巨大的能量.如 1 kg 所有分裂,放的能量超了2000t 煤完好燃放的能量.1938 年,科学家初次用中子大的原子核,使它成两此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放出巨大的能量,称原子核的裂板:裂:一个原子核分裂成两个小的核,同放出巨大的能量2.式反怎才能裂下去呢?(同演示:将火柴搭成教材P171 22. 2-2 所示的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提示学生注意察所生的状况.)学生察后,教引学生剖析,指出:科学家用中子235 原子核,核裂放出核能,同生几个新的中子,些中子又会其余核⋯⋯于是就致一系列核持裂,并放出大批核能,就是式反小探:1.什么子能核高速旋?2.“核能”是一把“双刃”,我怎正确核能呢?外拓展:裂需要的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稀罕,并且常裂的核反堆会生放射性的核料,些要素限制了裂能的利用板:式反构3.核站和原子同学,你知道核站是如何利用核能的?学生沟通、 .特提示:教引学生剖析,式反假如加以控制,就会使其能量平放,获得能慢、平地放利用,核站就是一个典型核裂的用.核能的装置,叫做反堆教用多媒体展现核站的工作表示,并向学生介我国已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转的核站有广大湾核站、浙江秦山核站等.截止 2016 年 7 月,中国大核装机容量5500 多万千瓦,名列世界第四 .此中在运核机34 台,在建核机 20 台,在建核机模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核展最快的国家 .2015 年 1 至 12 月全国累量56184.00 千瓦,核累量1689.93 千瓦,占全国电装机容量最低将达 3.7 亿千瓦,最高可达9.64 亿千瓦 .师你们想想,链式反响假如没有加以控制,那会怎么样呢?生:瞬时开释,造成巨大危害.原子弹会不会就是这样制成的?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响,就是不加控制的,大批原子核在一瞬时发生裂变,开释出极大的能量.板书:链式反响加以控制,获得利用——核电站、核潜艇等;不加以控制——原子弹师同学们,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敲诈,我国科技工作者独自自主、奋斗图强,从 1961 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和蔼关心下,用了短短 4 年时间就达成了研制工作,并于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例 1】近几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致使严重的核泄露事故,惹起了全球的关注 .(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选填“裂变”或“聚变”)开释能量来发电的 .( 2)下边是核能发电中能量转变的过程,请将其增补完好.分析: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开释的能量来发电的,发电过程中是利用核能给水加热,转变为高温高压水蒸气的内能,再利用蒸汽来推进蒸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变为机械能,最后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故整个能量转变状况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答案:( 1)裂变(2)内能三聚变师同学们,原子核能够由重核裂变为轻核放出巨大能量,反过来,轻核联合形成重核的同时也发出更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 .比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此中子组成),在超高温下联合成氦核,会开释出更大的核能.板书:聚变: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联合成新的重核,开释出更大的核能教师就教材 P172 图 22.2-5 解说,剖析聚变过程 .大批氢核的聚变,能够在瞬时开释出惊人的能量 .氢弹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师聚变可否像裂变同样加以控制利用呢?学生思虑、议论.教师指引剖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是能够实现的.海水中储藏着丰富的、能够实现聚变的氘核 .那么,到那时有望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希望同学们努力勤苦学习,练就过硬的本事为解决能源问题作出贡献师同学们,科学是双刃剑,利用好给人类造福,不然,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 .核能的利用就是一个典型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大地震,福岛核电站受到极大损坏 .核物质辐射殃及方圆几十公里 ,给日自己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日本政府为了挽救核电站、控制核辐射,投入了大批的人力、财力.有易错提示:(1)并不是所有原子都能够发生聚变,只有较轻的原子核才能聚变为较重的原子核 .(2)核聚变属于物理变化关这些大家课后能够上网搜好,下边大家教材P172“科学·技·社会——核站和核料理”,自己的看法 .学生、思虑、核能的弊端.【堂沟通、小与延展】同学,我通本的学,了核能及核裂、聚,同知道了核裂的和平利用,推人文明步了重要的作用.你有哪些收呢?互相沟通、 .生 1:通学,知道了核能生的机理,认识了核裂行的是式反,核站是核裂的和平利用是加以控制的式反,它的中心是核反堆.生 2:通学,知道了核裂是重核分裂成核放出的巨大能量;而聚是核在高温条件下合成重核,放出更大的能量.生 3:通学,我知道了科学技是一把双刃,有益也有弊.关是看如何运用 .⋯⋯教课外拓展:板 1.核能的弊端:( 1)核能的点:①核能十分巨大,它能极大地充人能源的不足,使用核能大大地了常能源;②核能能解决能源不均衡散布的 .( 2)核能的弊端:①核能属于一次能源,它是不行重生能源;②核能存在核堂同学,我通的学,收了许多知.我核能有了新的,知染,生核射,会地球小道了核能的活力理:原子核生裂、聚生的巨大能量.核裂的式反生物造成害;③核反堆在加以控制的条件下,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利用,否,瞬放出来会造成巨中生核料,在治理核大危害 .当前聚的控制在研究.和平利用核能是全球好和平的人的梦想.料程中,代价高 .核能的利用,有很的路要走,同学努力学,就硬的本推人 2.核能是原子核生和平事作出更大的献 .好,大家!化放的能量,不是原子核拥有的内能手学物理 (P173)1.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子成,原子核由子和中子成.中子不,教材子和子,子正,子.2.解答:把原子比作“ 巢”体育,原子核相当于一小豆.3.解答:核反堆和原子都是利用核的裂放出的能量来工作的.核反堆中解答生的式反是能够控制的,而原子爆炸生的式反是不加控制的.4.解答:将两个量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惊人的能量,就是聚,也称核反.就是利用核聚制成的武器;难题解答可控核聚变,利用可控核聚变开释核能,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5.解答:汽轮(蒸汽的内能转变为汽轮机的机械能);发电(汽轮机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例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裂变与聚变都开释内能B.聚变是在中子轰击下引起的C.裂变是在超高温下进行的D.以上说法都不对分析:裂变与聚变都开释巨大的核能,裂变是在中子的轰击下引起的,聚变是在超高温下进行的 .答案: D部署作业:教师指引学生课后达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示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 第2节核 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 第2节核 能教案

第2节核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3.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阅读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2.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核能【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0,完成以下问题:1.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_组成的.2.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重新组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核能.【合作探究】演示一原子结构图示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原子核运动?答: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教师点拨】原子核虽然只占原子非常小的体积,但却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重量.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知识点二裂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172,完成以下问题:1.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叫做核裂变.2.铀核裂变时所放出的中子,又轰击其他铀核,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的反应过程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3.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其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合作探究】演示二火柴模拟链式反应1.将火柴搭成图中结构,想想你在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答:火焰将会随着第一根火柴一直向后面传导,直到燃尽所有火柴.2.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答:如果抽掉火柴(1),火柴(2)、(3)就不能燃烧了.3.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答:火柴的燃烧可以得到控制.假设不限火柴数目,也不人为控制,随着时间推移,火柴燃烧的根数将会爆炸式增加.演示三核电站1.核电站有哪些优点?答:(1)核能发电不会排放巨量污染物到空气中,因此环保.(2)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比化石燃料高上百万倍,因此消耗少,而且便于运输等.2.核电站有什么缺点?答:(1)核反应堆内的铀核裂变时会产生射线,如果泄漏到反应堆外面将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极大危害.(2)核电站会产生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3)核能发电的原料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演示四原子弹原子弹的破坏力为何如此巨大?答:由于核裂变中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能瞬间释放出来,利用这个原理制造了原子弹.而且在核裂变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的射线,危害同样不可小觑,因此,原子弹破坏力巨大.【教师点拨】1.裂变:物理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的反应称为裂变 .2.通过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平稳的释放出来,就可以和平地使用核能了.核反应堆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建造出来的.【跟进训练】关于核电站里能量的转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C )A.原子核能→核能→电能B.原子核能→内能C.原子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原子核能→内能→电能知识点三聚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2-173,完成以下问题: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叫做核聚变,也叫热核反应.氢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控制核聚变,使之平和地释放能量.【合作探究】演示五氚核、氘核聚合成氦核1.查阅资料,说说你了解的核聚变现象.答:核聚变现象:太阳内部每时每刻进行着核聚变;氢弹.2.可控核聚变有什么意义?答:核聚变所能获得的能量将比核裂变的更多;且聚变所需的氘核在海水中含量丰富,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外,核聚变污染很小.因此可控核聚变对人类的意义是巨大而正面的.【教师点拨】氢弹就是利用氢核聚变制成的,是一种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核武器.【跟进训练】1.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下列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原子弹是利用核裂变,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B.原子弹是利用核聚变,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C.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不加控制D.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2.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D.自然界的原子核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聚变课堂小结1.什么是核能.2.获得核能的途径.3.链式反应.4.原子弹的原理、核反应堆、氢弹的原理.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2节核能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样也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核能的优缺点:核能的优点在于其能量密度高,供应稳定,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核能的缺点包括核废料处理问题、核事故的风险以及核扩散的担忧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掌握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3. 分析核能的优缺点,能够从多角度评价核能作为一种能源的可行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机制,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分类,核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教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核能的实例,如核电站、原子弹等,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核能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利用方式。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核能的了解和观点,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 练习: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加深对核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3. 核能的利用方式4. 核能的优缺点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核能的定义,并说明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答案: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22章第2节核能

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22章第2节核能

第二节核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及核反应堆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2.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学生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教学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火柴学生回答:威残忍、震撼、力巨大、广岛被夷为平地幸存者辐射病让战争远离我悲伤、【过渡语】同学们观看刚才的图片时有什么样和们需们、我要的感受?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平……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

如何获得核能?核能还用哪些应用呢?学习了本节知识后通过视(设计意图:就能知道答案。

片展示频和战后图【板书课题】学生造从视觉上对1带负电核和荷原子 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 其电荷量跟电电荷, 中子子电荷量相等,【归纳讲述】•谢卜电子(带负电) 原子] 「质子(:带正电) 應子核」〔中子(不带电)中子依靠强3.质子、密地结大的核力紧 因此原子合在一起,要使它核十分 牢固,新组合们分裂或重 的。

但是极其困难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 量较小是,但是,一旦使原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子 核分裂或聚合,惊人的可能释放出又称原子能。

这就是 核能核能。

能量,这就是 复习回(设计意图:为学习新知顾旧知,培养学生做好衔接,的自学能力。

)聚合分裂 (二)裂变【过渡语】核武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它释放 自主阅读课本的 巨大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核电站是怎样利用 -172页核燃料发电的?请同学们 阅读课本171 (二)裂变 页裂变部分内容找到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文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聚合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样会释放大量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裂变过程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一种方式。

核电站通过控制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4. 核能的优缺点: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满足大量能源需求。

但同时,核能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核废料处理、核事故风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核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核能技术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利用。

难点: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能的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发电的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核能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核能的概念,介绍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核能的利用:讲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核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3)核能的优缺点:分析核能的优点,如能量密度高、清洁等,同时指出核能的缺点,如核废料处理、核事故风险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核能发电过程中,如何通过控制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来稳定地释放核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核能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六、板书设计:核能的定义、分类、特点、利用及其优缺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核能,什么是核裂变,什么是核聚变。

2、了解什么是链式反应,什么是热核反应。

3、了解核能有哪些实际应用,了解核能利用过程中的利与弊。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收集、整理、分析、运用学习资料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原子结构的分析,导出核能的概念,通过搭建“火柴结构模型”,导出链式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一环扣一环的知识点分析引导教育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国际核能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3、通过了解我国在核能发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什么是核能,核裂变与核聚变。

【教学难点】链式反应,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区别。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网络检索法。

【教学准备】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视频,PPT课件,恰当的导学问题和检测习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本节内容,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思考解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核能?什么是裂变和聚变?2、什么是链式反应?什么是热核反应?3、国际上核能的发展与应用趋势如何?我国处于什么水平?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言: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致使广岛这座将近四十万人口的城市在顷刻之间变成了废墟。

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原子弹投下的那一刻现场的惨痛情景吗?(学生:想!)播放视频《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

提问:原子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教师: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核能。

(板书:22.2核能)三、新课教学1、核能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图)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c.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核能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认识。
3.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通过核能发展史的介绍,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b.新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核能的基本概念、转换原理和利弊分析。
c.巩固: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核能的小论文,内容需包括核能的基本概念、转换原理、利弊分析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2.设计一个简单的核反应堆模型,要求用文字和图片阐述其工作原理,并分析其优缺点。
3.深入了解我国核能发展现状,选取一个典型的核电站,从能源、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针对核能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一项合理的措施,说明其具体实施方法及预期效果。
d.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e.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4.教学评价设想: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核能知识的掌握程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核能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核能的转换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人教九(下)第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

人教九(下)第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央,带负电荷
B.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并固定在某一位置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高速运动
D.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
不带电
新知探究
知识点 2 裂变
裂变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 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 核,使其发生了裂变。 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 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 释放的能量。
新知探究
裂变
发生条件
用中子轰击铀核
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怎样才能让裂变 继续下去呢?
新知探究 链式反应 将火柴搭成左下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在分裂时,会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 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会继续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 核持续裂变,并释放那出么大,量地球核上能的,能这源就是是否是裂无变尽中的的呢链?式反应。
解析: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会使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但合理开发核能能 解决人类能源危机,A选项错误;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选项错误;核 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生的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是可控制的, C选项正确;核能开发不是绝对安全的,核辐射污染、核废料污染是极 为严重的,D选项错误。
课后反馈总结 习题解答 (见教材P173 )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裂变的应用 (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 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原子核发生链式反应的场所。
核反应堆实景
核反应堆
新知探究
(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
热交换器
内能
核 裂 变
核能
内能
机械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22章第2节 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22章第2节 核能

第2节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

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核能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二】第2节 核能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二】第2节 核能

第2节核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煤、石油、天然气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原子、原子核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三、利用多媒体探究核能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

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

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

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2章第2节 核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2章第2节 核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节核能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核能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取核能的两种方式2.裂变了解裂变和链反应以及核电站3.聚变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

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核能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核能发电: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核能

第2节核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核能奥秘的兴趣,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

2.通过该节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区分裂变与聚变。

●难点了解链式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口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

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中死伤、失踪超过20万人,长崎23万人中死伤、失踪近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针对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吗?二、自研互学 生成新知【自主探究】知识板块一 核能自主阅读教材P 17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原子的核式结构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知识板块二 裂变自主阅读教材P 171~17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叫做裂变。

4.铀核裂变时所产生的中子,又轰击其他铀核,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的反应过程叫链式反应。

5.核裂变的利用:(1)核电站的核心装置——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2)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知识板块三 聚变自主阅读教材P 17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6.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叫做聚变,也叫热核反应;氢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学案

第2节核能【学习目标】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1.什么是化石能源?常见的有哪些?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常见的有哪些?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

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4-1938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5.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

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____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1.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2.请认真完成课本P173动手动脑,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四、展示引导学习: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核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
1.什么是化石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

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4.1934-1938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
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5.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的。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
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

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
1.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2.请认真完成课本P173动手动脑,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