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8.2 麻叶洞天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7-麻叶洞天

课后针对训练17 麻叶洞天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乱石轰驾B .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C .于是辟成一衖D .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A 项“驾”通“架”,C 项“衖”同“巷”,D 项“直”通“值”。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觅炬倩.导 倩:美 B .窍.启于上 窍:窟窿 C .上穹.下狭 穹:高广 D .第.干燥无水 第:但 解析:A 项,倩,请或央求。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水穷.于下图穷.而匕首见 B.⎩⎪⎨⎪⎧吾探吾胜.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C.⎩⎪⎨⎪⎧乃度.此内洞之一关项王自度.不得脱 D.⎩⎪⎨⎪⎧余各谢.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A 项,均为形容词,尽。
B 项,名词,胜景/动词,禁得住;C 项,动词,过,度过/动词,揣度,估计;D 项,动词,感谢/动词,谢罪,道歉。
答案: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亦俱以炬应,而.无敢导者然其下甚燥而.平 B.⎩⎪⎨⎪⎧问余乃.儒者,非羽士乃.始以炬前向 C.⎩⎪⎨⎪⎧童子之.牧者蚓无爪牙之.利 D.⎩⎪⎨⎪⎧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后蛇伏以.进 解析:C 项,定语后置标志;A 项,转折连词,却/并列连词,而且;B 项,是/才;D 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
答案:C5.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句是( )A .窍启于上B .行人之负载者C.经崖前入于大涧D.古之人不余欺也解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定语后置;D项,宾语前置。
答案:C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6-10题。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级转窦.窦:dòu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跻:jīC.庋.出如榻庋:qì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jī解析:C项,“庋”读ɡuǐ。
2019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8.2 麻叶洞天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屼.突/兀.立石隙./潦.水姓阚./东瞰.涧中B.横亘./永恒.矫.首/矫.情骄.傲/度鞍历峤.C.隘.关/洋溢.布幄./优渥.衔.接/辟成一衖.D.山坳./执拗.垂幔./烂漫.忌讳./连络成帏.A项,wù,xì/lǎo,kàn;B项,gèn/héng,jiǎo/jiáo,jiāo/qiáo;C项,ài/yì,wò,xián/xiàng;D 项,ào/niù,màn,huì/wěi。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
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
C.初觅炬倩.导,亦倶以炬应倩:依靠。
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
项,“倩”的意思是“请或央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项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修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涧西有石崖南.向B.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C.束涧下.流D.后蛇.伏以进项,“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子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B.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C.妇之炊者停爂D.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项为省略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
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
其东西裂隙,倶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收讫./迄.无音信拮据../奇货可居.堤.坝/提.心吊胆B.赝.品/义愤填膺.栅.栏/春意阑珊.纤.毫/阡.陌纵横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解析:A项,依次读qì/qì,jū/jū,dī/tí;B项,依次读yàn/yīnɡ,zhà/shān,xiān/qiān;C项,依次读zhēn/jiān;rú/rú,ɡuǎnɡ/kuànɡ;D项,依次读tuān/zhuì,huì/wěi,kān/kā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此处用错对象。
A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语本《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C 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Word版含答案.doc

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句是( )A.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屼:wùB.东西亦横亘.亘:ɡènC.不特免揭.厉揭:jiēD.庋.出如榻庋:ɡuǐ解析:C项,“揭”读q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上清三里去:到B.第.干燥无水第:但C.涧捣.其西捣:冲击D.何以致.之致:表达谢意解析:A项,去:距离。
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无敢导者而.耻学于师B.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蚓无爪牙之.利C.后蛇伏以.进无以.至千里D.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解析:C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修饰,第二个“以”是“用来”。
A项,连词,表转折;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代词。
答案:C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
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B项,“驾”通“架”。
答案:B6.填空。
徐霞客,明代 ________家,________家。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又是________的佳作集。
答案:散文地理学地理著作游记散文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7~11题。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级转窦.窦:dòu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跻:jīC.庋.出如榻庋:qì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jī解析:C项,“庋”读ɡuǐ。
答案:C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侧身矫首..矫首:抬头B.高仅尺许.许: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C.涧底坦若周行..周行:大道,大路D.或.大或小,不一其形或:或者解析:D项,或:有的。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单元测评二Word版含解析.doc1

单元测评二(第五~七单元)(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20分)阅读题(4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从而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
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它显然是以经学或以其为根底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仍是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置于附属的被支配的位置,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
②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明确认知,“新子学〞强调,“国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必然存在一个变化开展的过程,可以说一代有一代的“国学〞。
从历史上看,不可否认,“六经〞是中国文化学术的最早源头,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
孔子以“六经〞为根底创立了儒家学说,经西汉定为一尊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垄断性地位,成了“国学〞的主导力量,后经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提倡,渐成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流。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开展,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章太炎力倡诸子学,胡适平视各家,冯友兰更是在?中国哲学史?中明确指出,晚清便是“经学时代之完毕〞。
由此,经学时代重回到了子学时代,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
这是历史的必然,“新子学〞的开展亦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和选择。
③今日之社会更为多元复杂,而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展必然会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禁锢中真正解脱出来,以开放的姿态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学术开放多元的本性,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富于活力的“新国学〞。
“新子学〞正是适应这样的“国学〞开展要求,将应运承载“新国学〞的真脉。
④“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它是“旧子学〞的再开展。
在这种理解下,“新子学〞仿佛没有摆脱在原有经学体系下旧“国学〞中的位置,最多也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儒学的外围羽翼,显然无法承当作为“新国学〞主导的重担。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8.2 麻叶洞天 Word版含解析.docx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捣:捣毁。
B.妇之炊者停爂.爂:烧火做饭。
C.见余辈皆顶额..称异顶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D.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异吻:怪物之口。
解析:A项,捣,冲击。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北转而.东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大岭东转,束涧下流..B.予以为大师..C.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D.其中..洁净干燥解析:A项,古义:向下流动。
今义:①下游;②卑鄙龌龊。
B项,古义:大法师。
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C项,古义:贯通。
今义:(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必前.通洞外B.大岭东.转,束涧下.流C.樵者腰.镰,耕者荷锄D.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解析:C项,腰,名词活用作动词,腰里别着。
其他三项属于名词作状语。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课内文本,完成第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北有穴,低仅一尺直:只有。
B.初觅炬倩.导倩:请或央求。
C.可以侧身矫.首矫:抬起。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持,持有。
解析:A项,直,正对着。
答案:A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第干燥无水第不知昔何以涌流B.经崖前入于大涧 水穷于下窍启于上C.童子之牧者已转入隘关之内矣D.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 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解析:A项,连词,但,但是。
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在。
C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的。
D项,①怎么,②为什么。
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说“得麻叶洞”,从“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

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句是( )A.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屼:wùB.东西亦横亘.亘:ɡènC.不特免揭.厉揭:jiēD.庋.出如榻庋:ɡuǐ解析:C项,“揭”读q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上清三里去:到B.第.干燥无水第:但C.涧捣.其西捣:冲击D.何以致.之致:表达谢意解析:A项,去:距离。
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无敢导者而.耻学于师B.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蚓无爪牙之.利C.后蛇伏以.进无以.至千里D.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解析:C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修饰,第二个“以”是“用来”。
A项,连词,表转折;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代词。
答案:C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
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B项,“驾”通“架”。
答案:B6.填空。
徐霞客,明代 ________家,________家。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又是________的佳作集。
答案:散文地理学地理著作游记散文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7~11题。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级转窦.窦:dòu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跻:jīC.庋.出如榻庋:qì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jī解析:C项,“庋”读ɡuǐ。
答案:C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侧身矫首..矫首:抬头B.高仅尺许.许: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C.涧底坦若周行..周行:大道,大路D.或.大或小,不一其形或:或者解析:D项,或:有的。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8单元_相关读物_麻叶洞天_word版有答案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屼.突(wù) 停爂.(cuàn) 揭.厉(qì) 邶.风(bèi) 一衖.(xiàn ɡ) 布幄.(wò) 庋.出如榻(ɡuǐ) 攀跻.(jī) 矫.首(jiǎo)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乱石轰驾(“驾”通“架”)(2)于是辟成一衖(“衖”同“巷”,小胡同)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 水穷.于下(形容词,尽)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不得志)穷.饿无聊(《指南录后序》)(形容词,困窘)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动词,走到尽头)(2)质⎩⎪⎪⎨⎪⎪⎧ 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名词,质地)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提出)于是长安君约车百骑,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动词,以财物抵押或留人担保)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3)胜⎩⎪⎨⎪⎧ 吾探吾胜.耳(名词,胜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形容词,美好的)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与国也》) (副词,尽,完)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动词,禁得住)(4)望⎩⎪⎨⎪⎧ 可望.而不可摘也(动词,远望)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念头)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名望)七月既望.(《赤壁赋》)(名词,阴历每月十五日)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动词,盼望) (5)许⎩⎪⎪⎨⎪⎪⎧ 高仅尺许.(数词,表示大约数量)秦王怒,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允许)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动词,期望)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代词,这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名词,处所)(6)度⎩⎪⎪⎪⎨⎪⎪⎪⎧ 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动词,渡过)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论积贮疏》)(名词,限度)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 (名词,法律制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名词,常态)试使山东之国与秦度.长絜大 (《过秦论》)(动词,比较)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估计)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大岭东.转(名词作状语,向东) (2)以身后.耸(名词作状语,向后) (3)光由隙中下.射(名词作状语,往下,向下) (4)北.循涧底入(名词作状语,向北) (5)后蛇.伏以进(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6)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名词作动词,下去) (7)而无敢导.者(名词作动词,做向导) (8)樵者腰.镰(名词作动词,腰里带着) (9)北转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前进,向东走) (10)片窍俱灵.(名词作动词,具有灵性) (11)炬恰尽.矣(形容词作动词,燃尽)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古义:流下。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8.2 麻叶洞天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捣:捣毁。
B.妇之炊者停爂.爂:烧火做饭。
C.见余辈皆顶额..称异顶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D.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异吻:怪物之口。
解析:A项,捣,冲击。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北转而.东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大岭东转,束涧下流..B.予以为大师..C.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D.其中..洁净干燥解析:A项,古义:向下流动。
今义:①下游;②卑鄙龌龊。
B项,古义:大法师。
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C项,古义:贯通。
今义:(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必前.通洞外B.大岭东.转,束涧下.流C.樵者腰.镰,耕者荷锄D.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解析:C项,腰,名词活用作动词,腰里别着。
其他三项属于名词作状语。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课内文本,完成第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北有穴,低仅一尺直:只有。
B.初觅炬倩.导倩:请或央求。
C.可以侧身矫.首矫:抬起。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持,持有。
解析:A项,直,正对着。
答案:A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连词,但,但是。
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在。
C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的。
D项,①怎么,②为什么。
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作者说“得麻叶洞”,从“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相关读物麻叶洞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30分钟·24分)一、基础过关(18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解析】选C。
倩:请或央求。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选D。
“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修饰。
3.下列对文中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B.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C.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解析】选B。
注意词语“矣”常处于句子之尾。
介词结构“由前道”与中心词“数转”不可分割。
原句标点符号: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
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知识延伸】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五种情况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名词十名词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军”本是名词,用于“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军”的意思。
2.副词做状语十名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为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解析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走近先贤旷世游圣——徐霞客1.生平简介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
徐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
应试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
徐霞客游遍祖国的锦绣河山,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他22岁就开始外出游历,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直到生命结束,被称为“千古奇人”。
30余年间,他东涉闽海,西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观察所得,按日记载,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明崇祯十三年,徐霞客因疾病缠身,双足不能行走,才由云南木知府用轿送回家。
2.主要成就他经30余年考察撰成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3.影响评论徐霞客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
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具有敢于创新、开辟新路、求真务实、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特点。
他开辟的方向、思想及其崇高的精神是永恒的。
◎背景呈现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做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做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徐霞客历经30余年的游历,终于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徐霞客游记》。
◎国学链接[文学常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高二《中国文化

麻叶洞天1.学习《麻叶洞天》,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1587-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某某)人。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
因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遂专心从事旅行。
从20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某某抱病回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16个省。
他的出游,以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旅途中备尝艰辛,观察所得,按日记载。
死后由季梦良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
明代后期的徐霞客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在前人基础上实地考察,搜奇探胜,有所发现,也有所发明。
写成了大量的游记资料,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某某、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麻叶洞天》人教版含答案

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麻叶洞天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内容包括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徐霞客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一、注音屼.突________ ________ 揭.厉________峤.________ 衖.________ 庋.出________二、解释词义应⎩⎪⎨⎪⎧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 天下云集响应.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度⎩⎪⎨⎪⎧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银汉迢迢暗度.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今京不度.,非制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望⎩⎪⎨⎪⎧可望.而不可摘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在丁卯三月之望.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胜⎩⎪⎨⎪⎧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终不能加胜.于赵 乃⎩⎪⎨⎪⎧问余乃.儒者,非羽士 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 乃.始以炬前向 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涧西有石崖南.向 ________ 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 ________ 樵者腰.镰 ________ 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 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 ________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________妇之炊者停 ________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________答案:一、wùcuàn qìqiáo xiànɡɡuǐ二、应:动词,应答动词,应答介词,应和副词,理应动词,回答度:动词,度过动词,通“渡”动词,谱写名词,规制名词,气度,风度望:动词,看动词,期望动词,希望动词,观察动词,盼望名词,每月的十五日名词,声望胜:名词,胜景形容词,美好的动词,禁受名词,胜利乃:动词,是副词,于是、就副词,才三、名词作状语,面向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流名词活用为动词,腰中插着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四、省略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 .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 D .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最后以.重资觅一人B .余岂能以.身殉耶 C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 D .后蛇伏以.进 4.下列语句括号中是省略的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洞口南向,大仅如斗,(我们)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 .(我)将脱衣入(洞),问余乃(知道我是)儒者,非羽士C .时余所赍火炬已(燃)去其(十分之)七,(我)恐归途莫辨D .兹(你们)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于你们),(你们)安能得此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8-麻叶洞天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9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4.(1)向下流动 ①下游;②卑鄙龌龊 (2)折转 事物发展的趋势发生方向性的变化;说话或行文由一个意思转向另一个意 思
(3)大法师 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4)贯通 (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 (5)明亮的星星 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
文本常识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8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 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散文家。少年时即有伟志,称“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大丈夫 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曾参加科举考试,以失败告终,遂与官场决裂,决心进行自己感兴 趣的地理考察事业。他潜心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但不盲从,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第3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快乐晨读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4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我对很多人说。“好的”“一定会有办法 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每一天都会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 了困难,他们也能渡过难关。相反,每天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 的人,遇到的挫折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也就是说,你最终说出口的话,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你的人生。积极的语言,才能把你 带向美好的人生。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训练::8.1 《天工开物》两则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经典原文8 《天工开物》两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粘者,禾曰秔.(háng ) B.泥滓成枵.而去(xiāo )C.待夏潦.已过(lǎo ) D.六日刈.初禾(yì) 解析:A 项,“秔”应读“jīng”。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 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 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 别:别的。
解析:D 项,别,另外。
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 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惑之.不解 解析:A 项,代词;B 项,结构助词,“的”;C 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凡治铁成器..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 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解析:A 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 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 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非无稽之说.也 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C.地无霜雪故.也 D.其炎.更烈于煤 解析:A 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 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 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1.学习《麻叶洞天》,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对应学生用书P71徐霞客(1587-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
因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遂专心从事旅行。
从20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6个省。
他的出游,以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旅途中备尝艰辛,观察所得,按日记载。
死后由季梦良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
明代后期的徐霞客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在前人基础上实地考察,搜奇探胜,有所发现,也有所发明。
写成了大量的游记资料,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资料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屼.突(w ù) 停爂.(cu àn) 揭.厉(q ì)邶.风(b èi) 一衖.(xi àn ɡ) 布幄.(w ò)庋.出如榻(ɡu ǐ) 攀跻.(j ī) 矫.首(ji ǎo)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乱石轰驾(“驾”通“架”)(2)于是辟成一衖(“衖”同“巷”,小胡同)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 水穷.于下形容词,尽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形容词,不得志穷.饿无聊《指南录后序》形容词,困窘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动词,走到尽头(2)质⎩⎪⎪⎪⎨⎪⎪⎪⎧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名词,质地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动词,提出于是长安君约车百骑,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动词,以财物抵押或留人担保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3)胜⎩⎪⎪⎨⎪⎪⎧吾探吾胜.耳名词,胜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形容词,美好的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与国也》副词,尽,完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动词,禁得住(4)望⎩⎪⎨⎪⎧ 可望.而不可摘也动词,远望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念头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名望七月既望.《赤壁赋》名词,阴历每月十五日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动词,盼望(5)许⎩⎪⎪⎪⎨⎪⎪⎪⎧ 高仅尺许.数词,表示大约数量秦王怒,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允许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动词,期望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代词,这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名词,处所(6)度⎩⎪⎪⎪⎪⎪⎨⎪⎪⎪⎪⎪⎧ 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动词,渡过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论积贮疏》名词,限度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名词,法律制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名词,常态试使山东之国与秦度.长絜大 《过秦论》动词,比较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估计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大岭东.转(名词作状语,向东) (2)以身后.耸(名词作状语,向后) (3)光由隙中下.射(名词作状语,往下,向下) (4)北.循涧底入(名词作状语,向北)(5)后蛇.伏以进(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6)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名词作动词,下去)(7)而无敢导.者(名词作动词,做向导)(8)樵者腰.镰(名词作动词,腰里带着)(9)北转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前进,向东走)(10)片窍俱灵.(名词作动词,具有灵性)(11)炬恰尽.矣(形容词作动词,燃尽)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古义:流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捣:捣毁。
B.妇之炊者停爂.爂:烧火做饭。
C.见余辈皆顶额..称异顶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D.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异吻:怪物之口。
解析:A项,捣,冲击。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北转而.东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大岭东转,束涧下流..B.予以为大师..C.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D.其中..洁净干燥解析:A项,古义:向下流动。
今义:①下游;②卑鄙龌龊。
B项,古义:大法师。
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C项,古义:贯通。
今义:(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必前.通洞外B.大岭东.转,束涧下.流C.樵者腰.镰,耕者荷锄D.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解析:C项,腰,名词活用作动词,腰里别着。
其他三项属于名词作状语。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课内文本,完成第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北有穴,低仅一尺直:只有。
B.初觅炬倩.导倩:请或央求。
C.可以侧身矫.首矫:抬起。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持,持有。
解析:A项,直,正对着。
答案:A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第干燥无水第不知昔何以涌流B.经崖前入于大涧 水穷于下窍启于上C.童子之牧者已转入隘关之内矣D.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 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解析:A项,连词,但,但是。
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在。
C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的。
D项,①怎么,②为什么。
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说“得麻叶洞”,从“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B.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在群山之中,准确标志出洞之所在。
C.第三、四两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按照行程依次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所思。
D.最后一段作者照录土人的话——他们的担心忧虑,他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信仰神灵毫不动摇的执着,表现了当地百姓的迷信思想。
解析:“表现了当地百姓的迷信思想”,应为“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朴厚诚实”。
答案:D8.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
(2)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
参考答案:(1)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
(2)但干燥没水,不只是避免涉水而过,而且避免了弄脏衣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游庐山记[清]恽敬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庚辰,檥星子,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
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
风止,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栗里卧醉石。
石大于屋,当涧水。
途中访简寂观,未往。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入。
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
复返宿秀峰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是夜大雨。
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沉沉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振钥顿.文会堂顿:停驻。
B.由三峡涧陟.欢喜亭陟:升、登。
C.大笑,排.闼入排:排列。
D.以诒.后之好事者焉诒:赠给,送给。
解析:C项,排,推。
答案:C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敬以事绝宫亭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B.势且雨臣死且不避C.因西瞻青玉峡或因寄所托D.石大于屋经崖前入于大涧解析:A项,均为介词,因为。
B项,副词,将要;副词,尚且。
C项,连词,于是;介词,依,随着。
D项,介词,比;介词,引出介词所涉及的对象。
答案:A11.下列句子看似闲笔,却能烘托出欢乐气氛的一项是()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③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④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⑤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⑥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A. ④⑤B. ④⑥C. ③⑥D. ③⑤解析:①概括的是庐山的地理位置,不是闲笔。
③⑥两句,游记的描述重点是云气和瀑布,而这两句的描写跟这两种景物有关,因此也不是闲笔。
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游记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情随境迁,抒发了作者陶醉其中的怡然心境。
B.作者月夜游后山,描写千万树干相并而成“一桁”,不仅写出了视野的开阔,而且写出了月光之下景物的朦胧意态,充溢着诗情画意。
C.“求太白读书堂”“观右军墨池”等虽不是文章记叙的重点,却丰富了游记内容,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D.这篇游记以描写开头,用抒情结尾,重点描绘变幻多端的云气和瀑布,新奇诱人。
解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议论的形式。
答案:D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2)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
参考答案:(1)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
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
(2)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的变幻奇巧。
参考译文: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
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
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
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
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境内,于是便前去游览。
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
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
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
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像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
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
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
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
风停后,爬上太乙峰。
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
过了一会儿,地面就像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
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
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子将要下雨。
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
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
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像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
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
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
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
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
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
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
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
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
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圆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
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
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布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
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
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
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
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
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
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
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
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
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
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的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三、语言表达14.“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具有君子品格。
请任选一个为描述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体现该对象的特点,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案示例: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花。
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不因错过美丽春天而懊恼,不因没有蝴蝶伴舞而沮丧,不因缺少同伴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