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麻叶洞天》译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1.学习《麻叶洞天》,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对应学生用书P71徐霞客(1587-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
因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遂专心从事旅行。
从20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6个省。
他的出游,以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旅途中备尝艰辛,观察所得,按日记载。
死后由季梦良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
明代后期的徐霞客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在前人基础上实地考察,搜奇探胜,有所发现,也有所发明。
写成了大量的游记资料,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2021年整理〗《麻叶洞天》参考译文
《麻叶洞天》参考译文(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七日,离开上清洞三里,有一个麻叶洞。
洞在麻叶湾,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西麓。
大岭向东延伸,两面高山夹着涧水流下,(高山)对峙像门一样,而对着门有一座山峰,高耸的大石头突兀出来,(这就)是将军岭;涧水从它的西部奔腾而过,而枣核岭的支脉,(它的)西端也到这里为尽头了。
涧的西面有石崖向南,环转像鸟展开的翅膀,向东俯看涧中,而大岭的支脉,东面到这里也是尽头了。
环转的山崖下面,也开了一个缝隙,太浅而不能进入。
山崖前面有一条小溪,从西向东,经过崖前流入大涧中。
沿着小溪到山崖的西部乱石间,在下面水流尽了,在上面开了一个窟窿,就是麻叶洞啊。
洞口朝南,只有斗大,在石缝中折转几个梯度下去。
开始寻找火炬请向导,也都答应给提供火炬,而没有敢做向导的。
说:“这里面有神龙。
”有的说:“这里面有妖精鬼怪。
若不是有法术的人,不能震住(它们)。
”最后用重金找到一个人,刚要脱衣服进去,问我(知道我)是个读书人,不是道士,又惊恐而出说:“我以为(你是)大师,所以想跟着(你)进去,若是读书人,我怎么能以身陪葬呢?”我就去前面的村庄,把行李存放在他家,与家仆各拿一个火把进洞。
当时村民跟着到洞口的有几十个人,砍柴的腰别镰刀,耕地的扛着锄头,妇女做饭的不再烧火做饭,织布的扔下织梭,儿童放牧的,路人背着担着(东西)的,接踵而至,都没人敢跟随(我们进洞)。
我们二人就把脚先探进,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入洞,传递着火炬下去,转了很多个弯儿到洞底。
洞稍微宽敞了,可以侧身抬头看了,才开始拿着火把前进。
那洞东面西面的裂缝,都没有进口,正北有个洞孔,低得只有一尺高,宽也是这样,然而它的下面很干燥而且平坦。
就先把火把放进去,然后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翘起(用力),才度过这个里洞的第一关。
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麻叶洞天》精编教案
《麻叶洞天》教案教学参考0903 1321《麻叶洞天》教案教学目标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学习《麻叶洞天》,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如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唐宋时期王维、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看看各个时期的游记散文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文研读一、文化背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
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二、及作品介绍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文章。
3、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麻叶洞天的景象和特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的麻叶洞天的奇特景观和地理特征。
(2)体会作者的探险精神和科学态度。
2、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2)对作者描写手法的分析和学习。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麻叶洞天》的作者是徐霞客。
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创作背景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 21 个省、市、自治区。
在旅行中,他对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麻叶洞天》便是他在湖南茶陵考察时的一篇游记。
四、字词积累1、生字(1)“蹙”(cù):皱,收缩。
(2)“窍”(qiào):窟窿,孔洞。
(3)“攀跻”(pān jī):攀登。
2、生词(1)“诡谲”(guǐ jué):奇异多变。
(2)“穹窿”(qióng lóng):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五、文章解读1、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作者交代了前往麻叶洞天的缘由和行程。
第二部分是主体,详细描述了麻叶洞天的内部景象和探险过程。
第三部分是结尾,总结了此次探险的收获和感受。
2、内容分析(1)开头部分,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村民的指引下,对麻叶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2)主体部分,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麻叶洞中的奇特景观,如“洞门甚隘,仅容一人,侧身而入”“石乳下垂,如龙似蛇”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探险过程中,作者遭遇了种种困难,如道路狭窄、崎岖难行等,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不断前进。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一、作者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
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
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麻叶洞天》
凸起,上面高广下面狭窄,高不见顶。到此山石的形状变幻万
端,石头的纹理、花纹顿时改变,每一小块、每一小孔都很神
奇。洞西北的山峡,越来越窄,狭窄如一条缝,不能容纳一根 火把。转而到东南的山峡,下面仍是一石洞,洞底砂石平铺, 犹如山涧底部一样光滑,但干燥无水,不只是避免涉水而过, 而且能避免沾污衣服。山峡的东南尽头,乱石高叠,如楼台层 层叠叠,从岩石的缝隙都可以攀援登上去。那上面有一石孔, 直通洞顶,光线从缝隙中射下,犹如明亮的星星、如钩的月亮, 可望而不可摘。叠石的下面,涧底南通,石洞的上壁低压,仅
省略句,以(之)为 ________ 定语后置句 ___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6.妇之炊者停爂
五、课文翻译
十七日,距离上清洞三里,有一麻叶洞。麻叶洞在麻叶湾, 洞的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 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西麓。大岭向东转,正好把涧水约束住 往下流,两壁对峙窄如门,而正对门有一山峰,山顶光秃秃的, 但岩石突出耸立着,被称为将军岭;山涧一直向西冲去,同枣 核岭的支脉,向西延伸到此结束。山涧西边有一向南的石崖, 环如展开的羽翅,向东俯瞰山涧,同时大岭的支脉,也向东延 伸至此结束了。环转的山崖之下,也裂开一道缝隙,太窄不能 进入。山崖前有一条小溪,自西向东,流经山崖流入山涧。沿 着小溪到山崖之西的乱石处,水流到崖下为止,却有一洞在此 开启,这就是麻叶洞。洞口向南,仅像斗大,在石缝中沿着蜿 蜒曲折的石阶而下。
高尺余;这一定是以前与洞外相通,山洞从这里进入,只是不
知道以前为什么流入涧水,而今又为什么成了枯洞,不能明白。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麻叶洞天
3.涧捣其西......环如展翅。既富动感,又颇形象。(灵 动的文字中尽显徐霞客作为一代散文家深厚的文学功底。)
析文辞(第2段)
由写景转为叙事,叙述了什么事?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作者虽然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溶洞美景震撼,但也始终没 有放弃理性的观察,用准确的数字记录了溶洞内部的结构,并且提 出疑问: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表现了一个科学家敏 锐的观察力和责任心。
析文辞(第5段)
写出洞后的所见所感。和2段呼应,村民和我都有了那些变化?答 谢时为什么强调“吾”?为什么不把洞中实情告诉村民?
探精神
1.热爱祖国山水的爱国精神。 2.幼年好学,博览群书的精神。 3.不畏世俗,少有大志的精神。 4.跋山涉水,不惧艰险的探索精神。 5.认真观察,严谨记录的科学精神。 6.尊重风俗,尊重他人的人文精神。
五、结束语
清风若解行人意,一路随君天下游。同学们,如果 有机会,我希望大家跟随徐霞客的脚步,探访祖国的大好 河山。在此之前,我也希望大家认真阅读这本“真文字、 奇文字、大文字”奇书——《徐霞客游记》学习他的优秀 品质,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二、理层次
第1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和 水流方向。
第2段:由写景转为叙事,叙写探洞前的一件趣事: 火炬易找,向导难寻。
第3、4段:主体部分,按照行程记述游洞经过, 描述所见所感所思。
第5段:出洞以后的所见所感。
三、析文辞
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徐霞客游记》为 “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你 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具体谈谈你的看法。(分组讨 论、发言)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麻叶洞天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学情分析:《麻叶洞天》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选编的“相关读物”,文章选自兼具文学性与科学性的名著《徐霞客游记》。
在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地理学)和学习游记写作等方面,本文堪称经典之作。
长丰县第一中学位于农村县城,因优秀学生到省城读高中的较多,故本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整体不是太突出,中等生居多;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
基于这种学情,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作业分层设计,以便兼顾不同学生群体,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本班学生对徐霞客普遍知之不多,因而在作家及作品介绍环节用时较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认识徐霞客及其作品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认识作者、理解文本。
语文课堂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回答问题时,各种程度的学生均有提问的机会,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回答教师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份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找回学习的自信,奋起直追,迎难而上。
《麻叶洞天》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同,它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学生学习写游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树立文化自信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1. 通过本文和著作《徐霞客游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光辉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历史,继往开来。
2.紧扣核心素养“语言建构”这一目标,以文本为载体,了解游记散文的一般特点;结合拓展材料,学习游记散文中移步换景的写法。
3. 在文化经典的研读及拓展过程中,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学习徐霞客不迷信,不畏艰险,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徐霞客及其作品,了解中国科技(地理学)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它永不磨灭的文化价值,普及科学知识,树立文化自信。
2.紧扣核心素养“语言建构”这一目标,以文本为载体,了解游记散文的一般特点;结合拓展材料,学习游记散文中移步换景的写法。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8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屼.突(wù) 停爂.(cuàn) 揭.厉(qì) 邶.风(bèi) 一衖.(xiànɡ) 布幄.(wò) 庋.出如榻(ɡuǐ) 攀跻.(jī) 矫.首(jiǎo)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乱石轰驾(“驾”通“架”)(2)于是辟成一衖(“衖”同“巷”,小胡同)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 水穷.于下形容词,尽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不得志穷.饿无聊《指南录后序》形容词,困窘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动词,走到尽头(2)质⎩⎪⎨⎪⎧ 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名词,质地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提出于是长安君约车百骑,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动词,以财物抵押或留人担保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3)胜⎩⎪⎨⎪⎧ 吾探吾胜.耳名词,胜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形容词,美好的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与国也》副词,尽,完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动词,禁得住 (4)望⎩⎪⎨⎪⎧ 可望.而不可摘也动词,远望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念头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名望七月既望.《赤壁赋》名词,阴历每月十五日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动词,盼望 (5)许⎩⎪⎨⎪⎧ 高仅尺许.数词,表示大约数量秦王怒,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允许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动词,期望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代词,这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名词,处所(6)度⎩⎪⎪⎪⎨⎪⎪⎪⎧ 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动词,渡过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论积贮疏》名词,限度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 名词,法律制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名词,常态试使山东之国与秦度.长絜大 《过秦论》动词,比较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估计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大岭东.转(名词作状语,向东) (2)以身后.耸(名词作状语,向后) (3)光由隙中下.射(名词作状语,往下,向下) (4)北.循涧底入(名词作状语,向北) (5)后蛇.伏以进(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6)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名词作动词,下去) (7)而无敢导.者(名词作动词,做向导) (8)樵者腰.镰(名词作动词,腰里带着) (9)北转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前进,向东走) (10)片窍俱灵.(名词作动词,具有灵性) (11)炬恰尽.矣(形容词作动词,燃尽)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古义:流下。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麻叶洞天》1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比较阅读,体会游记的不同风格,探索风格形成的原因。
3、学习如何写有个人特色的游记,记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
一、导入新课《徐霞客游记》的首篇中有言:“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提到的这个日子,就是公历1613年5月19日,从2021年开始,这一天已被确认为“中国旅游日”,可见徐霞客和他的这本书在旅游史上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中的一篇文章——《麻叶洞天》。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重点字词: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基本理解文章大意,同时,也完成了重点字词自测卷。
要提高我们的文言阅读能力,平时就要注意积累重点字词和重要句式。
那么,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解读这篇文章的文本内涵。
(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探求形成原因。
1、《麻叶洞天》是一篇属于什么文体的文章?2、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古代游记?3、下面请同学们看《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找出来。
如《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二两段中(自余为戮人……穷山之高而止)为记事、第二段下面部分有写景(其高下之势,……四望如一),有抒情(悠悠乎与颢气俱,……与万化冥合。
)探究一:游记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阅读后总结:写景、记事、抒情1、《麻叶洞天》同样作为一篇游记,是否也是这样,同学们是否能找到写景、记事、抒情的部分吗?如果有,请找出来,并简单地概括。
(思考一分钟)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
(写景)第二段:叙述探洞前的趣事: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
(记事)第三、四段:记述游洞经过,描摹洞内景物。
(写景)第五段:记述出洞的所见所感。
(抒情)2、小结:游记是描写旅行的一种。
我们可以从古代游记的表达方式上中洞见游记的主要内容。
这篇《麻叶洞天》具有古代游记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探究二:《麻叶洞天》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在写景、记事、抒情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小组分别讨论写景两组、记事一组、抒情一组。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相关读物麻叶洞天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走近先贤旷世游圣——徐霞客1.生平简介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
徐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
应试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
徐霞客游遍祖国的锦绣河山,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他22岁就开始外出游历,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直到生命结束,被称为“千古奇人”。
30余年间,他东涉闽海,西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观察所得,按日记载,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明崇祯十三年,徐霞客因疾病缠身,双足不能行走,才由云南木知府用轿送回家。
2.主要成就他经30余年考察撰成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3.影响评论徐霞客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
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具有敢于创新、开辟新路、求真务实、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特点。
他开辟的方向、思想及其崇高的精神是永恒的。
◎背景呈现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做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做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徐霞客历经30余年的游历,终于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徐霞客游记》。
◎国学链接[文学常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
《麻叶洞天》精品教学设计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 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
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 大文字、奇文字。
——钱谦益
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 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 外勘察记录。
——英国 李约瑟
深悟文本,品读人物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 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 大志。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 命结束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 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苏、浙江、安 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 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等16个省, 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山、天 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 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嶷等名山,游 尽太湖、民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 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 滇池、洱海等胜水。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高二语文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 (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七日,离开上清洞三里, 有一个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 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 西麓。大岭向东延伸,两面高山夹着涧水流下,(高山 )对峙像门一样,而对着门有一座山峰,高耸的大石头 突兀出来,(这就)是将军岭;涧水从它的西部奔腾而 过,而枣核岭的支脉,(它的)西端也到这里为尽头了。 涧的西面有石崖向南,环转像鸟展开的翅膀,向东俯看 涧中,而大岭的支脉,东面到这里也是尽头了。环转的 山崖下面,也开了一个缝隙,太浅而不能进入。山崖前 面有一条小溪,从西向东,经过崖前流入大涧中。沿着 小溪到山崖的西部乱石间,在下面水流尽了,在上面开 了一个窟窿,就是麻叶洞啊。洞口朝南,只有斗大,在 石缝中折转几个梯度下去。
我们二人就把脚先探进,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入洞, 传递着火炬下去,转了很多个弯儿到洞底。洞稍微宽敞 了,可以侧身抬头看了,才开始拿着火把前进。那洞东 面西面的裂缝,都没有进口,正北有个洞孔,低得只有 一尺高,宽也是这样,然而它的下面很干燥而且平坦。 就先把火把放进去,然后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 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翘起(用力),才度过 这个里洞的第一关。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 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又过了第二关,它的狭 窄与低矮和前一关一样,进入的办法也同前。进去之 后,(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西南裂的地方不 很深,那东北裂的地方上面有一个凹陷的石洞,猛地又 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不见顶。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 形,纹理(也)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 灵性。
初觅炬倩导,亦倶以炬应,而无敢导者。曰:“此 中有神龙。”或曰:“此中有精怪。非有法术者,不能 摄服。”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将脱衣入,问余乃儒者, 非羽士,复惊而出曰:“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若读 书人,余岂能以身殉耶?”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 家,与顾仆各持束炬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爨,织者投杼,童子 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皆莫能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 教案
麻叶洞天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3.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制度的束缚,不畏艰难,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尤其是文言语言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徐霞客的信息,并要求他们思考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徐霞客的理想追求,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联系研学活动及学生个人的研学感想(练笔),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
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组内同学的讨论总结出相应的结论,最后以师生共同分析与探讨结束,开放式作答,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教学重难点:1.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制度的束缚,不畏艰难,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导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的理想追求:司马迁、郦道元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苏轼游赤壁,悟出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道理;王安石游褒禅山,悟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篇游记《麻叶洞天》,作者徐霞客。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徐霞客游麻叶洞会给我们展现怎样的内容,带来什么样的见解和体悟。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徐霞客的相关信息。
2、掌握文中描绘麻叶洞天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游览路线。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手法。
4、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麻叶洞天的奇特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叙述顺序等。
2、难点(1)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体会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 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作品背景《麻叶洞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篇。
徐霞客一生游历众多名山大川,麻叶洞天是他众多探险经历中的一处。
他以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为我们展现了麻叶洞天的神奇景观。
四、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僻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初步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五、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洞穴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洞穴探险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麻叶洞天》。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僻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麻叶洞天的?(2)小组讨论,交流作者的游览动机和心情。
4、细节探究(1)作者是如何描写麻叶洞天的入口的?(2)洞中都有哪些奇特的景观?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观的?(3)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路线梳理(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
(2)小组合作,绘制详细的游览路线图,并在班上展示交流。
6、情感体会(1)在游览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从作者的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7、写作手法总结(1)讨论作者在写景和叙事方面的写作技巧。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8-2麻叶洞天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理解,懂得) (2)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释,解答) 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2)解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 如(解救、消除) 余各谢之(感谢) 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3)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 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 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 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 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 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6.明句式 (1)水穷于下,窍启于上(介词结构后置) (2)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定语后置) (3)妇之炊者停爂(定语后置) (4)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定语后置) (5)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判断句)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1.文脉图解
麻叶洞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天工开物两则、麻叶洞天教案
《天工开物》两则、《麻叶洞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2、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提高班学生不要求掌握)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
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二、单元简介:1、选文: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
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勇于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的麻叶洞天的奇特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掌握文中的文言字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2、难点(1)体会作者在探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感悟。
(2)理解作者通过描写麻叶洞天所传达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思考。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翻译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理解文言字词的含义。
3、讨论法:针对文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加深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今天,让我们跟随明代文学家徐霞客的脚步,一同走进神秘的麻叶洞天,去感受那里独特的景观和奇妙的探险之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 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创作背景《麻叶洞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篇。
徐霞客一生游历广泛,对山川地理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记录。
麻叶洞天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发现的一处奇特洞穴,他以生动的笔触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探险经历。
(三)文本研读1、初读课文,正音断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文章描绘了麻叶洞天的哪些景象?(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象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作者在探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四)文言知识梳理1、实词(1)“第”:但,只是。
高二语文麻叶洞天
写作特色 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 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 的次序。依次经过的景观,逐一描写。最后写出来的情 形。 2.详略得当。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 详写上山游洞的经过,其中关隘、景物的情形都写得极 为详尽,又以游洞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 受都写了出来。详写出洞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里,洞分为上下两层,涧底向东北而去,上面的洞可以 从西北攀登。这时我所持的火炬已经烧完十分之七,恐 怕回去的路上(没有火炬)辩识不清(路径),就从来 时的道路转几个弯儿,穿过那两个关隘,到达透光的地 方,火炬恰好烧完了。穿过洞口出来,仿佛像脱胎转世 换了一个世界一样。
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辈皆顶额称异, 以为大法术人,且云:“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故余辈 欲入不敢,欲去不能。兹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安 能得此!”余各谢之,曰:“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然其洞但入处多隘,其中洁 净干燥,余所见洞,倶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 尔!
那西北的裂谷,渐入渐窄,里面只是夹着一条石 缝了,不能容纳下火炬。(就)转而去东南的裂谷,仍 然下了一个石洞,它的地面平铺着沙石,像涧底一样洁 净光滑,只是干燥没水,不只是不用提起衣裳,而且避 免了弄脏。裂谷东南的尽头,乱石高累,像楼台一样重 叠,从它的缝隙都可以攀登而上。那上面有石孔一线, 一直透到洞顶,光线从缝隙中往下照射,像明星弯月, 可以远望而不可以摘取啊。叠石的下面,涧底通向南 面,覆盖的石头压得很低,仅仅一尺来高;这以前一定 通到洞外,是涧水流入的地方,但不知从前为什么涌 流,现在为什么干涸了,不可思议啊。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徐弘祖 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 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 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 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 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 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 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 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 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 等等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 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 文字、奇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叶洞天》译文
教学参考
0903 1330
《麻叶洞天》译文
(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七日,离开上清洞三里,有一个麻叶洞。
洞在麻叶湾,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西麓。
大岭向东延伸,两面高山夹着涧水流下,(高山)对峙像门一样,而对着门有一座山峰,高耸的大石头突兀出来,(这就)是将军岭;涧水从它的西部奔腾而过,而枣核岭的支脉,(它的)西端也到这里为尽头了。
涧的西面有石崖向南,环转像鸟展开的翅膀,向东俯看涧中,而大岭的支脉,东面到这里也是尽头了。
环转的山崖下面,也开了一个缝隙,太浅而不能进入。
山崖前面有一条小溪,从西向东,经过崖前流入大涧中。
沿着小溪到山崖的西部乱石间,在下面水流尽了,在上面开了一个窟窿,就是麻叶洞啊。
洞口朝南,只有斗大,在石缝中折转几个梯度下去。
开始寻找火炬请向导,也都答应给提供火炬,而没有敢做向导的。
说:“这里面有神龙。
”有的说:“这里面有妖精鬼怪。
若不是有法术的人,不能震住(它们)。
”最后用重金找到一个人,刚要脱衣服进去,问我(知道我)是个读书人,不是道士,又惊恐而出说:“我以为(你是)大师,所以想跟着(你)进去,若是读书人,我怎么能以身陪葬呢?”我就去前面的村庄,把行李存放在他家,与家仆各拿一个火把进洞。
当时村民跟着到洞口的有几十个人,砍柴的腰别镰刀,耕地的扛着锄头,妇女做饭的不再烧火做饭,织布的扔下织梭,儿童放牧的,路人背着担着(东西)的,接踵而至,都没人敢跟随(我们进洞)。
我们二人就把脚先探进,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入洞,传递着火炬下去,转了很多个弯儿到洞底。
洞稍微宽敞了,可以侧身抬头看了,才开始拿着火把前进。
那洞东面西面的裂缝,都没有进口,正北有个洞孔,低得只有一尺高,宽也是这样,然而它的下面很干燥而且平坦。
就先把火把放进去,然后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翘起(用力),才度过这个里洞的第一关。
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
又过了第二关,它的狭窄与低矮和前一关一样,进入的办法也同前。
进去之后,(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西南裂的地方不很深,那东北裂的地方上面有一个凹陷的石洞,猛地又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不见顶。
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形,纹理(也)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灵性。
那西北的裂谷,渐入渐窄,里面只是夹着一条石缝了,不能容纳下火炬。
(就)转而去东南的裂谷,仍然下了一个石洞,它的地面平铺着沙石,像涧底一样洁净光滑,只是干燥没水,不只是不用提起衣裳,而且避免了弄脏。
裂谷东南的尽头,乱石高累,像楼台一样重叠,从它的缝隙都可以攀登而上。
那上面有石孔一线,一直透到洞顶,光线从缝隙中往下照射,像明星弯月,可以远望而不
可以摘取啊。
叠石的下面,涧底通向南面,覆盖的石头压得很低,仅仅一尺来高;这往前一定通到洞外,是涧水流入的地方,但不知从前为什么涌流,现在为什么干涸了,不可思议啊。
从重重叠叠的石台下来,向北沿着涧底进入,那窄的地方非常低,和外面的两道关相似。
慢慢从它西面攀登上一个石窟,向北转再向东,就像度过马鞍形状的山石,又像越过尖峭的山峰。
两边洞壁上的石头质地色泽,光鲜欲滴,垂下的石乳,倒挂的石莲,纹理就像雕刻出来的一样,形状就像要飞舞起来的样子。
往东下一个阶梯,又是湿润的地面,已转入关隘的里面了。
这里开辟出一个巷道,宽有两丈,高有一丈五,覆盖的石头平整得就像布幔,涧底平坦得就像大路。
向北走半里,下面有一块石头,架置在那里,像一张床一样,边棱整齐。
它上面则石莲下垂,连接在一起就像帏幔,结合成一个“宝盖”,四面垂下石幔,大小像床一样;中间浑圆通透,盘空直上,上面隆起为顶,它后面的西壁,洁白的圆柱竖立着,或大或小,形状不一,而都色泽晶莹,纹理都像雕刻上的,这是巷中第一奇景啊。
又向正北半里,洞分为上下两层,涧底向东北而去,上面的洞可以从西北攀登。
这时我所持的火炬已经烧完十分之七,恐怕回去的路上(没有火炬)辩识不清(路径),就从来时的道路转几个弯儿,穿过那两个关隘,到达透光的地方,火炬恰好烧完了。
穿过洞口出来,仿佛像脱胎转世换了一个世界一样。
在洞外面守候观看的人,又增加了几十个,看见我等(二人)都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称奇,把我们当成了具有大法术的人,并说:“刚才久等以为(你们)一定落入怪物之口,所以我等想进不敢进,想离离不开。
现在安然无恙,若不是神灵保佑,怎么能这样!”我分别答谢他们,说:“我做我想做的事,我探我的胜境罢了,烦劳各位(在这里)久立,怎么才能表达我的歉意呢!”然而那洞只是入口的地方多狭隘,那里面(则)洁净干燥,我所见过的洞,(在这一点上)都赶不上(它),不知当地人为什么害怕进洞到了如此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