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麻叶洞天》备课参考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1.学习《麻叶洞天》,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对应学生用书P71徐霞客(1587-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

因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遂专心从事旅行。

从20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6个省。

他的出游,以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旅途中备尝艰辛,观察所得,按日记载。

死后由季梦良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

明代后期的徐霞客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在前人基础上实地考察,搜奇探胜,有所发现,也有所发明。

写成了大量的游记资料,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播洒旅途的甘霖《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剖析文词,掌握《徐霞客游记》之文美、景奇、质实、情长的特点。

2、理解徐霞客对待村民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风俗和迷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追求,可是因为种种外在原因,真正能够洒脱做到的人却为数不多。

李白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却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被迫离开宫廷;呐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因安史之乱悲吟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他们虽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这种行路总让人情生悲愤,心怀悲悯。

在众多的人物当中我更欣赏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那种不受羁绊,随性洒脱的气概,让我景仰。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散文《麻叶洞天》。

二、课文探究(一)奇文共欣赏——探究第三、四段描写麻叶洞的主体部分在第几段?在第三、四段这两段在运用文辞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齐读课文。

1、这两段在文词上有什么特点?明确:①详写。

详细写了进洞的方法: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

详细写了游洞的行踪所见所感:第一关,第二关,隘关之内。

详细写了出洞的原因: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②数字和方位名词出现频率高而且运用准确。

③写景状物简练形象富于变化。

简练:描摹景色以四言为主。

形象富于变化:写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写洞中之光,若明星钩月;写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写洞内第一奇景,如床如幔。

2、作者为什么要写得如此详细而富有美感呢?明确:第一,它是由《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性质决定的,文字必须要客观准确。

第二,徐霞客不仅是地理学家还是文学家,他笔下的文字不仅忠实地记录着自然风光,还优美地展现着文学魅力;他笔下的文字不仅是烟波浩渺的长江黄河,还是涓涓流淌的山间小溪。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麻叶洞天》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麻叶洞天》精编教案

《麻叶洞天》教案教学参考0903 1321《麻叶洞天》教案教学目标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学习《麻叶洞天》,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如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唐宋时期王维、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看看各个时期的游记散文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文研读一、文化背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

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二、及作品介绍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麻叶洞天(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一、作者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

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

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

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麻叶洞天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麻叶洞天ppt1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第四段2
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 是辟成一衖,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 布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 庋出如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 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
往东下一级阶梯,又碰到湿润的地面,已转入狭 关的里面了。这里开辟出一个巷道,宽有两丈, 高有一丈五,覆盖的石头平整得就像布幔,涧底 平坦得就像大路。向北走半里,下面有一块石头, 架置在那里,像一张床,边棱整齐。它上面则石 莲下垂,连接在一起就像帏幔,结合成一个宝盖, 四面垂下石幔,大小像床一样;
第三段3
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 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 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倶 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 容炬。
已经进去,(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 西南的裂缝不很深,那东北的裂缝上面有一个 凹陷的石洞,忽地又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 不见顶。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形,纹理(也) 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灵性。 那西北的裂谷,渐入渐窄,里面夹着一条石缝, 不能容纳火炬。
第二段2 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与顾仆各持束炬 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樵者腰镰,耕 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爨,织者投杼,童子之牧 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皆莫能从。
我就去前面的村庄,把行李存放在他家,与家 仆各拿一个火把进洞。当时村民跟着到洞口的 有几十个人,打柴的腰插镰刀,耕田的背着锄 头,做饭的妇女停止做饭,织布的扔下织梭, 放牧的儿童,背着担着(东西)的行人,接踵 而至,都没人敢跟随(我们进洞)。
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叙述探洞前的趣事:找火炬容 易,找向导难。
第三段1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 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 炬前向。其东西裂隙,倶无入处,直北有穴, 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

麻叶洞天PPT教学课件

麻叶洞天PPT教学课件

一读意象
三读意蕴
二读意境 总结反思
朗 1、听读课文 读 2、自读课文 课 3、指导朗读 文 4、齐读课文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
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 旅 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 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 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 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 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
我们二人就把脚先探进,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入洞, 传递着火炬下去,转了很多个弯儿到洞底。洞稍微宽敞 了,可以侧身抬头看了,才开始拿着火把前进。那洞东 面西面的裂缝,都没有进口,正北有个洞孔,低得只有 一尺高,宽也是这样,然而它的下面很干燥而且平坦。 就先把火把放进去,然后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 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翘起(用力),才度过 这个里洞的第一关。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 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又过了第二关,它的狭 窄与低矮和前一关一样,进入的办法也同前。进去之 后,(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西南裂的地方不 很深,那东北裂的地方上面有一个凹陷的石洞,猛地又 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不见顶。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 形,纹理(也)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与外二关相 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峤。 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 欲飞舞。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 于是辟成一衖,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布 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 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 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 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 莹白,纹皆刻镂,此衖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 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时余所 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 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 世。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3-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3-人教版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积累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体会本文的文学性与科学性。

3、领悟徐霞客“吾守吾常”探索精神。

4、在阅读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徐霞客“吾守吾常”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文学性。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赏析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充分预习,学生读懂课文,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及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吗:我国旅游日是哪一天?为什么设置在这一天?(展示《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相关知识)二、熟悉文本1、展示预习成果:依据文本画出的麻叶洞位置图、麻叶洞游览图。

2、通过画图,你看出本文具有什么特点?三、研读课文1、跟着作者游了麻叶洞,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2、编者为什么把本文命名为《麻叶洞天》,而非《游麻叶洞》或《探麻叶洞》等?3、翻译并赏析下列句子:初觅炬倩导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爂,织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研读“倩”“爂”)4、为何土人畏入而霞客敢入?四、小结徐霞客游麻叶洞得“吾守吾常,吾探吾胜”。

王安石游褒禅山得“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罗马假日》里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我想说:既要读书,也要旅行。

读书要有所得,旅行也要有所得!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追求,也要放飞自己的梦想!五、布置作业《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请思考它“真、大、奇”体现在什么地方?六、板书设计麻叶洞天徐霞客叙写有序状物有神行文有变吾守吾常吾探吾胜。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相关读物麻叶洞天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相关读物麻叶洞天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走近先贤旷世游圣——徐霞客1.生平简介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

徐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

应试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

徐霞客游遍祖国的锦绣河山,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他22岁就开始外出游历,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直到生命结束,被称为“千古奇人”。

30余年间,他东涉闽海,西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观察所得,按日记载,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明崇祯十三年,徐霞客因疾病缠身,双足不能行走,才由云南木知府用轿送回家。

2.主要成就他经30余年考察撰成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3.影响评论徐霞客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

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具有敢于创新、开辟新路、求真务实、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特点。

他开辟的方向、思想及其崇高的精神是永恒的。

◎背景呈现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做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做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徐霞客历经30余年的游历,终于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徐霞客游记》。

◎国学链接[文学常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

麻叶洞天-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麻叶洞天-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麻叶洞天-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文化经典《道德经》的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理解,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熟悉《道德经》的基本背景、文化地位等内容;2.掌握《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和哲学思想;3.能够用《道德经》的理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重要概念1.仁:人类之本,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关爱;2.道:自然法则,超越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3.德:道德行为的表现,是人类道德规范;4.无为而治:不强求,结合实际,和谐有序。

2.2 精选篇章1.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3.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4.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5.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6.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7.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8.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9.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0.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2.3 学习方法学习《道德经》不仅要靠读书,更应注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经》。

因此,本课程将结合如下方法进行教学:1.老师讲授《道德经》背景、哲学思想、教。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节3.1.1 学习目标•掌握《道德经》的基本概念;•熟悉《道德经》的历史及文化背景。

3.1.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道德经》的历史及文化背景;•难点:介绍古代文化背景和思想。

3.1.3 教学过程1.阐述《道德经》的起源、文化背景及基本概念;2.分享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3.鼓励学生展开自我思考。

3.1.4 导学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自己身边的文化事物或基本道德观念,引入《道德经》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 教案

麻叶洞天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3.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制度的束缚,不畏艰难,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尤其是文言语言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徐霞客的信息,并要求他们思考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徐霞客的理想追求,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联系研学活动及学生个人的研学感想(练笔),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

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组内同学的讨论总结出相应的结论,最后以师生共同分析与探讨结束,开放式作答,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教学重难点:1.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制度的束缚,不畏艰难,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导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的理想追求:司马迁、郦道元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苏轼游赤壁,悟出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道理;王安石游褒禅山,悟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篇游记《麻叶洞天》,作者徐霞客。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徐霞客游麻叶洞会给我们展现怎样的内容,带来什么样的见解和体悟。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徐霞客的相关信息。

2、掌握文中描绘麻叶洞天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游览路线。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手法。

4、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描绘麻叶洞天的奇特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叙述顺序等。

2、难点(1)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体会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 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作品背景《麻叶洞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篇。

徐霞客一生游历众多名山大川,麻叶洞天是他众多探险经历中的一处。

他以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为我们展现了麻叶洞天的神奇景观。

四、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僻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初步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五、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洞穴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洞穴探险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麻叶洞天》。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僻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麻叶洞天的?(2)小组讨论,交流作者的游览动机和心情。

4、细节探究(1)作者是如何描写麻叶洞天的入口的?(2)洞中都有哪些奇特的景观?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观的?(3)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路线梳理(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

(2)小组合作,绘制详细的游览路线图,并在班上展示交流。

6、情感体会(1)在游览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从作者的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7、写作手法总结(1)讨论作者在写景和叙事方面的写作技巧。

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2、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游褒禅山记》作比较阅读,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与《游褒禅山记》作比较阅读,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

导学设计一、文化背景激趣导入(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1、《》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最早划分九州,也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的是《》3、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是《》。

4、郦道元的《》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二)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的传统,周游列国,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唐代柳宗元的《》,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的《游褒禅山记》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二、检查预习作者及作品介绍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江苏江阴人。

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的《》,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三、体整感知,疏通文意(一)借助文中注解,注意加标号的词,指出其特殊文言文现象,翻译关键词句,疏通文意。

①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夹峙....,为.将军岭。

..如门,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②循.小溪至崖之西胁乱石间,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文化经典研读”《麻叶洞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麻叶洞天》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选编的“相关读物”,文章选自兼具文学性与科学性的名著《徐霞客游记》。

在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地理学)和学习游记写作等方面,本文堪称经典之作。

长丰县第一中学位于农村县城,因优秀学生到省城读高中的较多,故本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整体不是太突出,中等生居多;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

基于这种学情,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作业分层设计,以便兼顾不同学生群体,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本班学生对徐霞客普遍知之不多,因而在作家及作品介绍环节用时较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认识徐霞客及其作品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认识作者、理解文本。

语文课堂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回答问题时,各种程度的学生均有提问的机会,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回答教师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份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找回学习的自信,奋起直追,迎难而上。

《麻叶洞天》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同,它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学生学习写游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树立文化自信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1 . 通过本文和著作《徐霞客游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光辉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历史,继往开来。

2.紧扣核心素养“语言建构”这一目标,以文本为载体,了解游记散文的一般特点;结合拓展材料,学习游记散文中移步换景的写法。

3. 在文化经典的研读及拓展过程中,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学习徐霞客不迷信,不畏艰险,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徐霞客及其作品,了解中国科技(地理学)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它永不磨灭的文化价值,普及科学知识,树立文化自信。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 学历案

《麻叶洞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麻叶洞天》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3、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4、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5、感受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主题。

2、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复杂的语句和科学术语。

(2)体会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品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麻叶洞天》的作者是徐霞客。

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1641 年 3 月 8 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 30 年考察撰成的 60 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2、创作背景徐霞客在长期的旅行考察中,深入探究了我国的山川地貌、地质奇观等。

《麻叶洞天》是他众多游记中的一篇,记录了他对麻叶洞的探索经历。

四、学习过程1、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麻叶()攀跻()隘()穹窿()(2)解释下列词语。

①攀跻:②隘:③穹窿:3、内容梳理(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麻叶洞的?4、写作手法分析(1)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麻叶洞的特点?(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的?5、主题探究(1)通过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2)作者的探索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6、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其他游记作品。

(2)尝试写一篇自己的探险经历或参观某个奇特景观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麻叶洞天》这篇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

掌握了生字词,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分析了写作手法和主题。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麻叶洞天1-人教版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

2、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感受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敢于实践探索的精神,体会徐霞客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麻叶洞天》,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进行比较研究,看看各个时期的游记散文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齐读回忆《游褒禅山记》)同学们,王安石在游褒禅山后追忆的方式写下这篇文章,全文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在游记上加上自己的人生体悟。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代游记也是我们了解古人的很重要的文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篇文章,体会他笔下的祖国的河山是什么样风貌。

(板书:麻叶洞天)二:作者介绍你们知道徐霞客吗?谈谈你了解的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4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是崇祯十年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麻叶洞在明代湖广省长沙府的茶陵州西面的麻叶湾,因湖广明代简称楚,这篇游记便归入《楚游日记》中。

三:学生自读,梳理文本层次(课前已布置预习)第一段: 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

第二段: 由写景转为叙事,记了一件有趣的事。

第三、四段: 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

第五段: 写出洞后的所见所感。

四:比对评析,探究写法课件展示郦道元的《三峡》,试着比较两篇在写作上不同点。

(讨论引导)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特点。

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麻叶洞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麻叶洞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八单元科学之光麻叶洞天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内容包括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徐霞客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一、注音屼.突________ ________ 揭.厉________峤.________ 衖.________ 庋.出________二、解释词义应⎩⎪⎨⎪⎧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天下云集响应.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度⎩⎪⎨⎪⎧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银汉迢迢暗度.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今京不度.,非制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望⎩⎪⎨⎪⎧可望.而不可摘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在丁卯三月之望.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胜⎩⎪⎨⎪⎧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终不能加胜.于赵 乃⎩⎪⎨⎪⎧问余乃.儒者,非羽士 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 乃.始以炬前向 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涧西有石崖南.向 ________ 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 ________ 樵者腰.镰 ________ 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 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 ________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________妇之炊者停 ________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 ________答案:一、wù cuàn qì qiáo xiànɡ ɡuǐ二、应:动词,应答 动词,应答 介词,应和 副词,理应 动词,回答度:动词,度过 动词,通“渡” 动词,谱写 名词,规制 名词,气度,风度 望:动词,看 动词,期望 动词,希望 动词,观察 动词,盼望 名词,每月的十五日 名词,声望胜:名词,胜景形容词,美好的动词,禁受名词,胜利乃:动词,是副词,于是、就副词,才三、名词作状语,面向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流名词活用为动词,腰中插着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四、省略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最后以.重资觅一人 B.余岂能以.身殉耶C.余两人乃以.足先入 D.后蛇伏以.进4.下列语句括号中是省略的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口南向,大仅如斗,(我们)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我)将脱衣入(洞),问余乃(知道我是)儒者,非羽士C.时余所赍火炬已(燃)去其(十分之)七,(我)恐归途莫辨D.兹(你们)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于你们),(你们)安能得此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天工开物两则、麻叶洞天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天工开物两则、麻叶洞天教案

《天工开物》两则、《麻叶洞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2、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提高班学生不要求掌握)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

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二、单元简介:1、选文: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

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2021年整理〗《麻叶洞天》学习要点

〖2021年整理〗《麻叶洞天》学习要点

《麻叶洞天》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2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写作特色和《徐霞客游记》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五、写作特色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

依次经过的景观,逐一描写。

最后写出来的情形。

2.详略得当。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

略写出发时间,详写上山游洞的经过,其中关隘、景物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游洞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

详写出洞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3.观察细致。

作为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

如洞里的裂缝、石头的形状等,写到每个景点,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

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

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

六、《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21数种。

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
教学参考
0903 1313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
文化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

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徐霞客(1587—1641)生活在明代后期,在他五十几岁的人生中,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朝代,亲历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遂绝意仕途,寄情山水,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自20岁游太湖开始,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为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

他的出游,大体上以崇祯九年(1636)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约29年,后期4年。

徐霞客能专心于旅游考察事业,与徐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徐霞客18岁丧父,事母至孝,母亲在,不肯远游。

徐母在丈夫死后,独立支撑门户,操持家业,教读子孙。

徐霞客出游的前期,因为有老母在堂,都是就近而游,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时间。

万历三十五年(1607),他第一次出游时,徐母亲手制作了一顶仿古的远游冠,为他壮行色,还勉励他“志在四方,男子事也”,不能做“藩中雉,辕下驹”。

徐霞客出游在外,“每得仙芝异结,必献为母寿”。

(以上引文俱见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徐母喜欢种篱豆,精于纺织。

当她80岁寿辰时,徐霞客延请了当时著名的画士文人,绘《秋圃晨机图》,并为图作记及诗赋题咏(徐母去世后,徐霞客请人把这些诗文刻录于石,流传至
今),当时的名士,如宋濂、倪瓒、董其昌、米万钟、文震孟、祝允明、黄道周、顾鼎臣、高攀龙等,都玉成其事。

就在这一年(1624),徐母为了鼓励儿子的地理考察事业,还特地陪他就近出游一次,而且一路走在他前面,以示身体健康。

可是,徐母第二年就去世了。

徐霞客前期的考察,偏于搜奇探胜,但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比如,万历四十六年(1618)游黄山后,他提出莲花峰“独出诸峰上”,“即天都亦俯首矣”的见解,从而更正了历来认为天都峰为黄山最高峰的错误说法,这与现代的观测结果是一致的。

他后期的考察,即仅有的一次“万里遐征”的西南之行,更偏重于科学研究,在地理学上贡献更大。

他这次长游,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岩溶地区考察,不仅记述了这些地区的岩溶地貌,而且还研究了这些地貌的构造和特征,创立了许多学术名词。

他还非常关注水道源流的探索,否定了《尚书·禹贡》所载的“岷山导江”的说法,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

内容理解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麻叶洞在明代湖广省长沙府的茶陵州(今湖南茶陵)西面的麻叶湾,因湖广明代简称楚,这篇游记便归入《楚游日记》中。

这一天(正月十七日)上午,徐霞客在游麻叶洞之前已先游了上清洞,因为该洞大半浸在水中,空间狭窄,举火都很困难,所以他入洞不久就不得不放弃探险。

麻叶洞离上清洞三里,因干燥无水,以遂畅游。

言“得麻叶洞”,着一“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谓“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语,见于《徐霞客游记》第一篇《游天台山日记》)。

课文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就像现代卫星定位系统一样,在群山之中,标志出洞之所在。

依照的叙述,完全可以勾勒出一幅简明的地形图。

用朴实的文字,不假雕饰,准确地传达出亦真亦奇的山川风貌。

其中也不乏生动之笔,如“涧捣其西”,“环如展翅”等,既富动感,又颇形象,在教学中可作为重点欣赏。

第二段由写景转为叙事,谈到了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

究其根本,是因为当地土人认为洞中有神龙,进去会丧命的,除非有能降龙伏妖的道士。

当一个已然答应带路的向导确认了的身份不是“大师”而是“读书人”之后,便畏惧不前了。

好不容易花重金找到的向导,又临阵脱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保有万物有灵的“泛灵”痕迹,神秘事物对他们仍具有极大的威慑力,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

这样,寻求不到当地人的支持,只好和家仆结伴下洞,去会见莫须有的“神龙”或“精怪”。

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者、牧者、行者,这些各色人等都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

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及今读之,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样引人入胜。

第三、四两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按照行程依次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所思。

“大仅如斗”的洞口,无疑是增加该洞神秘感的重要原因。

待转至洞底,就可以矫首遐观了。

虽然洞内仍曲折回环,低矮难行,但却“甚燥而平”。

伏地蛇行以通过那些洞内管道,是徐霞客娴熟的钻洞技法,他在游江西永新梅田洞时,在游桂林青珠洞时,都是这样做的。

而且,如果遇到“大仅如筒”的内洞时,还得“去衣赤体”前行。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科学探险坚忍不拔的毅力,也可以分享他涉险过关的乐趣。

到了洞的内层,真是豁然开朗了。

“既入,内层亦横裂”以下,进入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

只见裂隙纵横,远近高低,宽窄不一;西南东北,西北东南,走向复杂。

更为奇特的是,裂隙中又别有洞天,层现叠出,石形怪异,石理精美,令人称奇。

有的夹缝处不能容火炬,有的一线天可以漏星月,真是人间幻境了。

在陶醉之余,还保持着冷静的科学头脑,注意到“涧底南通”的走向,对涧水昔日“涌流”、今日枯竭表示叹惋。

第四段,继续写行程,而比前一段更偏于对洞内景物的描摹。

经过了“北循”“西攀”“北转而东”“度鞍历峤”,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出来:“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

”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静相间,读之如在目前。

溶洞之内,可谓移步换景。

再往下走,愈来愈奇,幻出一条石巷,“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

更有一石榻,石莲下垂,连成帷幔,结成宝盖,更有如雕似绘的圆柱,晶莹洁白,立于后壁。

这是巷中第一奇景,让熟识溶洞的也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流连。

这难道就是土人所说的龙宫或怪府吗?可惜只见卧具,不见主人了。

火炬将尽,一行二人,不得不原路返回。

出洞之外,恍若隔世,大有脱胎换骨再生一世的感觉。

在这两段中,虽然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的溶洞美景所震憾,但始终没有放弃他理性的观察。

特别是他用准确的数字,不厌其烦地记录了溶洞内部的结构面貌,表现出一个自然探索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责任心,为后人的继续探索奠定了认识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最后一段,写出洞的所见所感。

洞外看热闹的人,又多了几十个,见出来,都额手称幸,目之为“大法术人”。

这里,照录土人的话──他们的担心忧虑,他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信仰神灵毫不动摇的执著,更多地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朴厚诚实。

并没有以法师自居,反而诚恳地向围观的人致歉。

因为他知道,虽然在他看来他做的是常事,但在土人看来却是非常之举,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不安和精神的困惑。

同时,也在对土人“何以畏入乃尔”的困惑中结束了对事件的记述。

不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到边地的探险活动,也给尚未开化地区与文明社会的交流创造了契机。

他以实际行动现身说法,作了一次破除迷信的演示。

也许那些土人一时还不能理解他的作为,但终究有一天会理解的。

社会进步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总需要有先知先觉者的启迪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