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55

合集下载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第一篇: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北师大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复习简要笔记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基本术语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B.Watson。

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

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

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

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

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且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

(二)课程定位培养造就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面向幼教机构具有扎实的学前儿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幼儿园教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根据学校定位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学生可获得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方法,学会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验和测量的方法。

并能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指导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研究方法和原则、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儿童心理实验和测量。

后续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游戏(三)课程设计思路结合课程特色,本课程设计每章节教学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的含义如下: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命题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表述(或者辨别、再认)。

理解:是指对于学习的理论、原理、原则等深刻领会其含义,达到能够举例说明,能够归纳核心内容,能够正确阐释。

应用:是指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来分析、说明、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考核标准。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2
分支
介绍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3
应用
探讨不同心理学分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介绍心理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以及实验研究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观察研究
介绍观察研究的不同形式和技术,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调查研究
探讨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释调查数据。
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
介绍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
青少年发展
探讨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社会关系和情绪变化。
成人发展
讨论成人时期的事业、家庭和生活变化,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
1 群体行为
介绍群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2 社会认知
探讨社会认知的概念和过程,如归因、认知失调和社会比较。
治疗方法
探讨不同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 疗法。
3 人际关系
讨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建立健康关系的技巧。
人格心理学
1
人格理论
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和人格类型分类系统。
2
人格评估
探讨人格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和项目ive测试。
3
性格特质
讨论性格特质的概念和重要性,如内外倾、情绪稳定性和责任感。
心理障碍与治疗
心理障碍
介绍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 裂症。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神经科学
介绍神经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神经与 行为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
探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人们的思 维和决策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思维PPT教案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思维PPT教案学习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侧为偶数。 问题:为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哪张卡片?
E F4 7
证实倾向(confirmation bias):人们倾向于 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
第39页/共57页
第四节 问题解决
第40页/共57页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问题解决的概念
内涵: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 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 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未婚者都不戴结婚戒指。 小李未戴结婚戒指。 所以,小李未婚。
第37页/共57页
推理错误原因:
①前提气氛(气氛效应) ②错误解释前提(换位理论) ③心理模型论
线性推理: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 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条件推理: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第38页/共57页
沃森实验:“四卡片选择作业”
第28页/共57页
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
人物:茹什(Rosch,1975) 观点:
①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指范畴中 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②该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 似的成员来组成的。
评价: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 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此理论只适 用于部分概念。
第23页/共57页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概念的含义
内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理解:
概念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概念和词不可分的。
第24页/共57页
概念的种类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பைடு நூலகம்
第25页/共57页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57.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57.

3、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
精细技能:局限的空间小,动作要精巧、 协调,由小肌肉来实现。如弹钢琴、打字等。 粗大技能:需要的空间大,动作幅度较 大,大肌肉群参与、甚至整个躯体参与。如 跑步、打网球等。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1、认知-定向阶段 产生掌握技能的动机,并形成与技能有关 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技能的最一般、最粗略 的表象。 动作表象:学习者在头脑中对动作的呈现, 它对技能学习有重要作用,依赖于训练者的示 范动作和学习者的正确感知。 学习策略:可以从个别动作入手,或从整 体入手。 如学习射击,常常从个别动作入手;而学 习打字常常从整体入手。
(二)动作技能的种类
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连续技能: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来完成一 系列动作。如说话、唱歌,滑冰等。 非连续技能:有可以直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 完成这种技能需要的时间较短。 如投掷标枪、推门翻一页书等。 两种技能测试: (1)根据灯光模式操作开关——非连续。 (2)用笔追踪目标点移动——连续。
托尔曼的三路迷津示意图
2、潜在学习
一个迷津学习实验: 三组白鼠 A、达到目的地给予食物强化 B、始终没有食物强化 C、前10天没有强化物,第11天开始有强 化物。 结果:如图所示。 结论:B组和C组的白鼠在没有得到强化时 同样学会了迷津,只是在没有强化物时,学习 效果没有表现在外显行为中。这种学习过程被 托尔曼称为“潜在学习”。
托尔曼指出,学习需要目标,如果
没有目标,学习的效果就无法表现出来。 强化物的出现,就为动物的学习显示了目 标,它对于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建 构主义: 行为主义:强调事物及其意义独立于人而 存在,学习是把外在、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 者身上。 认知主义:强调已有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中 的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主体建构的,离开 了主体,知识就失去了意义。对知识的理解决 定于主体原有的经验。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北师大版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北师大版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一、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二、教学目的与目标“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

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大纲依据本教学大纲编制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依据于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基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依据于本课程的教材。

4.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新生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能力特点。

5.依据于国外同类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手段与技术。

五、教学原则1.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强调学科前沿发展的原则;4.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5.动手操作的原则。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师范类认证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师范类认证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系(部):专业:教研室:修订日期:2021年08月填写说明1.本大纲除标题特殊标注外,内容部分全部:宋体、小四、1.5倍行距,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页边距上下左右均是2.5cm,左侧装订;如表格中的内容较多,可以调整为五号字,但要统一字号。

2.“课程简介”部分要明确该课程类别,如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3.“课程目标”部分要从“学生中心”的角度说明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相对应)。

4.“教学方法”部分要概括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本专业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是用以培养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教育工作中认识学生心理的专业课,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理论。

通过该课程教学,学生应当系统掌握心理学课程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处理相关实务、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心理学人文素养、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心理专业视野,掌握心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心理学相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其日后在小学工作并逐渐成长为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提供专业帮助。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能够学会用严谨、科学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去描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为将来应对教育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而作出判断和决策,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分目标:1.充分论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复述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辨别科学心理学范畴与普通大众心目中的非科学心理学范畴的异同。

2.复述心理过程、人格等方面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并解释常见的心理现象和效应。

3.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心理学知识去描述、解释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学习问题和人格养成问题,为以后在教育工作中指导学生发展打下基础。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内容简介:本书是《普通心理学》的修订版,是教育部推荐的高等学校21世纪课程教材,全书五篇十四章,全面论述了心里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人的信息加工系统(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作为控制和调节系统(动机和情绪、情感)人的心理特征系统(能力和人格)学习和人的全程发展。

本书不仅可作为心理系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还可作为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

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一、个体心理 2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5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6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7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7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7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10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12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3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16第三节如何研究心理学17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17二、科学态度与方法 18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18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21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1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24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29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33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40一、神经系统的起源 40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41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42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43第二节神经元47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47二、神经冲动的传递49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51四、神经回路52第三节神经系统53一、周围神经系统54二、中枢神经系统55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60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66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67一、定位说67二、整体说68三、机能系统学说68四、模块说70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71一、内分泌腺的概念71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72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78一、什么是感觉78二、近刺激和远刺激80三、感觉的编码80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82 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88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89三、视觉的基本现象96第三节听觉109一、听觉刺激109二、听觉的生理机制110三、听觉的基本现象112第四节其他感觉117一、皮肤感觉117二、嗅觉和味觉12l三、内部感觉123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129一、什么是知觉129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130三、知觉的生理机制130四、知觉的种类1 31第二节知觉的特性132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132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 33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1 36四、知觉的恒常性1 37五、知觉适应140第三节空间知觉142一、形状知觉142二、大小知觉148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1 50四、方位定向156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160一、时间知觉160二、运动知觉162第五节错觉165一、什么叫错觉165二、错觉的种类l 66三、错觉理论1 68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173一、什么是意识174二、什么是无意识175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1 75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176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78一、睡眠与梦178二、催眠184三、白日梦与幻想186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186一、注意的基本概念186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89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193 第四节注意的认知一神经机制195一、注意的认知理论195二、注意的神经机制198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206一、什么是记忆206二、记忆的作用206三、记忆的分类207四、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209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210一、记忆的脑学说210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213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214第三节感觉记忆215一、感觉记忆的编码215二、感觉记忆的存储216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217第四节短时记忆218一、短时记忆的编码218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222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224第五节长时记忆225一、什么是长时记忆225二、长时记忆的编码225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228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230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233第六节内隐记忆239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239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239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245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246二、思维的过程247三、思维的种类248第二节表象与想像249一、表象250二、想像254第三节概念与推理257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257二、概念结构的理论259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261四、推理265第四节问题解决269一、问题解决的概念269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272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272四、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274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278六、创造性282第八章语言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288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288二、语言的结构289三、语言的种类293四、语言的袁征与加工过程296五、研究语言的意义297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298一、语言的发音机制298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299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304 第三节语言理解305一、语音知觉306二、词汇理解309三、句子理解314四、课文理解31 6第四节语言的产生319一、语言产生的性质319二、语言产生的单位320三、语言产生的阶段321第三编行为调节和控制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326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326二、动机与需要327三、动机与行为效率331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332第二节动机的理论335一、本能理论335二、驱力理论337三、唤醒理论338四、诱因理论339五、动机的认知理论339第三节动机的种类343一、动机的一般分类343二、生理性动机345三、社会性动机348第四节意志行动351一、意志行动的基衣阶段351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352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351四、意志的品质358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364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364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366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368第二节情绪与脑373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373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378三、情绪与唤醒模式380第三爷情绪的外部表现——衷情382一、面部表情382二、姿态表情384三、语调表情385四、感觉反馈386第四节情绪的理论386一、情绪的早期理论386二、情绪的认知理论388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392第五节情绪的调节394一、什么是情绪调节394二、情绪调节的特征395三、情绪调节的类型396四、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397五、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399六、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399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第十一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404一、什么是能力404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04三、能力、才能和天才406第二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406一、能力的种类406二、能力的结构408第三节能力测验416一、一般能力测验416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423 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427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427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428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433第十二章人格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440一、什么是人格440二、人格的结构441第二节人格理论444一、特质理论444二、类型理论448三、整合理论452第三节认知风格453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453二、冲动—沉思455三、同时性—继时性456第四节人格测验457一、自陈量表式测验457二、投射测验458三、情境测验460四、自我概念测验461第五节人格成因462一、生物遗传因素462二、社会文化因素464三、家庭环境因素464四、早期童年经验466五、学校教育因素466六、自然物理因素468七、自我调控因素468第五编活动与发展第十三章学习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472一、什么造学习472二、学习的分类473第二节学习理论476一、学习的联结理论476二、学习的认知理论482第三节动作技能学习488一、什么是动作技能488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490三、练习及其盘技能形成中的作用492四、技能的相互作用197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第一节发展及其相关概念502一、生命的各个时期502二、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503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504四、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505第二节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506一、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506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507三、婴幼儿的动作发展509四、感知觉的发展511第三节浯占与认知发展513一、儿童的语言发展513二、认知发展——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516 第四节社会性发展522一、依恋行为522二、道德发展524三、社会化中的人格526第五节成年以后的发展529一、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529二、成年后的生活适应531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篇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程PPT课件

篇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程PPT课件
10
二、生理性动机
(一)饥饿 指由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 并使个体表现一定的紧张不安,且推动个体去觅食。 饥饿的原因: 1、胃壁的收缩:坎农的充气球实验,引起胃壁收 缩产生饥饿感。
2、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饥饿的狗身上抽取血液 再输入到饱了的狗身上,结果后者继续觅食。
3、中枢神经系统的饥饿中枢的作用:在下丘脑发现饥 饿中枢和厌食中枢,当刺激饥饿中枢时,动物的食欲和进 食量明显变化。
7
(二)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为:
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以人的本能需 要为基础。如饥、渴、母性动机,婴儿最初探索周 围环境的动机。
习得动机: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动机。如婴儿出生后不知道恐惧和赞许,随 着不断参与生活,与人交往,才逐渐明白什么是恐 惧和赞许,因而才会在相应的动机推动下产生相应 的行为。
3
3、言语说服,如他人的建议,劝告, 解释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4、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加一个人 的自我效能,负情绪则会减弱一个人的自 我效能感。
4
(四)成就目标理论 目标: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 结果。 德维克(Dweck,1988)提出成就目标理论:
个体对能力的不同看法,会直接影响个体对成 就目标的选择。如果个体认为能力是不断提高的, 并把挑战性的情境看作是自己提高能力的机会,他 就会把发展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如果个体把 能力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并把情境看作是对自身能 力的一种检验,那么他就会关心怎样去证明自己有 能力。
5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6
一、动的一般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精神分析心理学
探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了解梦的意义、潜意识的力量以及心理疾病的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
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条件反射、奖惩机制和行为调节等基本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人本主义心理学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如自我实现、人类内在的积极潜能以及自 我成长的追求。
认知心理学
了解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机制,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和解决问题。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
通过探索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揭示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发展心理学
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晚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变化。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 课程)
这门课程将帮助您深入了解普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其中包括心理学 的历史与发展、主流流派和重要理论,以及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介绍
本节课程将向您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学习内容和课程结构,帮助您了解学习的 目标和预期结果。
心理学概述
深入探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质,探索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背后的原 理。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人对同一产品设计了两则广告,观察并分别记录观看广告的人次。

此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访谈法D.自然实验法2、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观点,高音区在耳蜗的()。

A.顶部 B.中部 C.上部 D.底部3、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静息电位B.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C.动作电位D.服从全或无法则的电传导4、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移动,使人们联想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A.运动后效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动景运动5、客观事物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中介是()。

A.动机B.兴趣C.信念D.需要6、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7、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

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8、某失语症病人的阅读理解和听人说话都有问题,但他总能自己滔滔不绝地说出许多看起来正确的话。

他患的是()。

A.接收性失语症B.运动性失语症C.语言失认症D.词语失认症9、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10、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

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C.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D.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11、高尔顿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方法是()。

A.双生子研究B.调查法C.纵向追踪法D.家谱分析法12、奥尔波特认为,在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最典型的、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一个人各方面行为的是()。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13、斯金纳发现,效果最好的强化方式是()。

A.连续强化B.定比间隔强化C.定时间隔强化D.不定比间隔强化14、托尔曼有关动机的观点是()。

北京师范大学09级心理学专科教材目录

北京师范大学09级心理学专科教材目录
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全国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用书大学语文2007年修订版isbn9787303085361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科
课程名称 选用教材书名 书号 主编 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ISBN 7-04-011431-3 左明雪 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ISBN 978-7-303-00225-2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语 大学英语 精读(预备级)(第三版)学生用书 ISBN 7-5446-0118-8 总主编:董亚芬 主编:吴晓真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大学语文(络课程) 全国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用书 大学语文(2007年修订版) ISBN 978-7-303-08536-1 全国高校络 教育考试

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彭聃玲教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普通心理学》全套课件

《普通心理学》全套课件
研究员工工作动机的激发 与维持,设计合理的激励 机制以提高员工绩效。
团队建设与沟通
分析团队成员的心理特征 ,促进团队内部的有效沟 通和协作。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及其应用
1 2
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并 提供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心理咨询与辅导
为个体或团体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其 解决心理问题和增强心理健康。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观察法
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情、 言语等进行系统记录和分析,以 了解其心理活动。
测验法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对被 试进行测量,以评估其心理特征 或状态。
01
实验法
通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操纵自 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 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02
0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调 查者的心理数据,以了解其心理 特征和规律。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心理学思想
古代哲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如 柏拉图的灵魂说、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 等。
近现代心理学发展
19世纪末,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随后,行为主义、认知主 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流派相继兴起。
当代心理学研究趋势
当代心理学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多元化的趋 势,如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 理学等。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完好状态,能够适应环境 、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健康的标准
包括认知能力、情感稳定性、社会适应性、自我意识等多个 方面。
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这是()心理学派的观点。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2、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C.锥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3、人在过度疲劳时会打瞌睡属于()。

A.消退抑制B.分化抑制C.超限抑制D.外抑制4、下列选项中,将明暗和阴影作为重要线索的知觉是()。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颜色知觉5、个体在意外事件或危急情景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愤怒B.心境C.应激D.激情6、1964年,特瑞斯曼提出了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7、()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A.机械复述B.精细复述C.联想D.回忆8、言语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言语表达的基本形式是()。

A.音位B.单词C.词汇D.句子9、学生想参加校篮球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10、在情绪反应中,产生愤怒的中枢机制是()。

A.下丘脑B.大脑左半球C.网状结构D.大脑皮层11、下列选项中,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词汇理解能力 B.类比推理能力 C.演绎推理能力D.运算速度12、艾森克用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其中“内倾、情绪稳定”的人格特质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13、加涅的学习结果不包括()。

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问题解决14、一位科研人员希望发表更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种动机属于()。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7四、神经网络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7四、神经网络
将文本自动分类为预定的一组类别
根据用户历史行为、兴趣和环境等信息来推荐 物品、服通过多层非线性变换来表示更高级别的抽象特征,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2 自然语言处理
探索自然语言结构、语义、情感等方面的深度学习方法
3 神经进化算法
将进化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进行自组织、自适应的优化
特点
共享权值、局部连接、平 移不变性、空间下采样
结构
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
循环神经网络
定义
一种带有反馈的神经网络,用 于处理序列数据,如语音和文 本
特点
具有记忆单元,能够解决长期 依赖问题
变体
门控循环单元,能够灵活表示 序列信息
训练神经网络
反向传播算法
一种用于训练前馈神经网络 的优化算法,利用梯度计算 参数更新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 课程)07四、神经网络
本课程介绍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算法,以及它在语音、图像、文本 和推荐系统中的应用,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神经网络简介
1 定义
一种模拟大脑结构和功 能的计算系统
2 优点
3 历史
强大的自适应、非线性、 寻找未知关系的能力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 神经生理学研究,发展 为人工神经网络
2
特点
所有神经元都对称相连,激活状态对应存储的记忆
3
应用
模式识别、数据压缩、信息存储等领域
RBF神经网络
定义
径向基函数网络,用于函数拟合和分类的神经网络模型
结构
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隐藏层节点根据数据点密集程度选取
优点
能够自动确定模型复杂度、不易受局部极小点影响
自适应神经网络
定义
一种无监督学习的神经网络, 能够聚类数据并可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机械学习: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 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 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 人为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课堂上进行死记硬 背,并没有真正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 联结的过程,强调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 上的复合反应。所以联结理论又叫做“刺激— 反应”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 夫、桑代克、斯金纳等。 (一)经典条件作用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 的概念。(conditional reflex)概念, 后人称为“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巴普洛夫的实验装置
2、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
(1)习得 有机体学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 结关系的过程叫做习得阶段。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有三种时间关系: 同时性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 时呈现。 延迟性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出现一段时间, 未消失时,出现无条件刺激,然后同时消失。 痕迹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先出现,消失一段 时间后,无条件刺激才出现。 形成速度:延迟(0.5秒)>同时>痕迹或延迟 时间增长
2、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
(2)消退 条件反射形成后,若得不到强化,条件反 应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消 退。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学会了听到铃声,分 泌唾液,但是如果每次铃声出现,都没有食物 出现,那么以后听到铃声时,狗分泌的唾液会 越来越少。 一个实验:条件反应的获得和消退
条件反应的获得和消退
2、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意义学习:用符号、文字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实质 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实质性:虽然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知识, 但是它代表的意义是不变的。如等边三角形,可 说成“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 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等。 非人为:联系是内在的,而不是任意的。如 掌握了边、角概念之后,再学会了等边三角形概 念,就会知道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是相等的。这 种联系是必然的,不是人为的。
(二)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 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 现学习。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讲授者以定论的形式,把学 习的内容传授给学习者。学习者“被动”接受, 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在适当的时 候能够提取出来或应用。 2)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 给学生,学生在内化之前,要自己去发现这些 内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主动”发现,然后 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1、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中性刺 激无反应 (形成前)(肉)(分泌唾液)(铃声) 阶段二:中性刺激(铃声) (形成中)+ 无条件刺激(肉)无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阶段三:条件刺激(铃声)条件反应(唾液分 泌) (形成后) 如图所示:巴普洛夫的实验装置
1、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概念: (1)无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刺激: 由刺激直接引起的、不需要学习的反应叫做 无条件反应,对应的刺激叫做无条件刺激,这一 过程叫做无条件反射。 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无条件反射,其 中食物为无条件刺激。 (2)条件反射和条件刺激:某种中性刺激与 反应本身没有任何联系,当这种刺激与无条件刺 激相联系后,每当出现这种刺激,就会有对应的 反应。这种过程叫做条件反射。中性刺激叫做条 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可叫做条件反应。
2、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
(3)泛化和分化 泛化: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 类似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应。 如狗对四声铃声形成了条件反射,那么对 三声铃也会做出相同的反应。 分化:对有差异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若对狗进行分化训练,狗会对三声和四 声铃声做出不同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