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60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48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48

宛县者,谓宣王改封之后也,以前则不知 其地。 孔颖达解释了为何杜预注中把申国解释为 一个小国,而且指出具体地点。这就是孔颖达 正义的基本形式:解释杜预的注文,并对注文 进行一定的考证。“正义”属于“义疏”,它 在唐代出现的背景,一是到唐代不少人对汉代 的古注已看不懂,二是唐人比汉人掌握了更多 的材料,可以进行考证,这是一种说明描写的 工作。“武姜”,是用娘家的姓(申国是姜姓) 加上丈夫的谥号(郑武公)称呼的。

生庄公及共叔段。 翻译: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叔,是排 行第二义。
注疏
段出奔共,故曰共叔,犹晋侯在鄂谓之鄂 侯。(杜预注)○共,音恭。共,地名。凡国 名、地名、人名、字、氏族皆不重音(重复注 音),疑者复出,后仿此。鄂,五各反。(陆 德明音义)【疏】注:“段出奔共故曰共叔, 犹晋侯在鄂谓之鄂侯”至“之鄂侯”○正义曰: 贾、服(指贾逵和服虔)以共为谥。《谥法》: “敬长侍上曰共。”作乱而出,非有共德可称; 糊口四方,无人与之为谥。故知,段出奔共故 称共,犹下晋侯之称鄂侯也。
孔颖达:(公元574至678年),字冲远 (仲达),唐冀州衡水(今河北)人。他生于 北朝,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唐太宗时任国子 监祭酒,奉命率众人编撰“五经正义”(《周 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 《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又与魏 征等共撰《隋书》。
“正义”属于“义疏类”(其特征是既解 释经文,也解释注文)。孔颖达的《春秋左传 正义》就是既解释《春秋经》,又解释《春秋 左氏经传注疏》。 唐人注疏的特点:疏不破注(他们的注疏 不违背前人注释的观点),因此孔颖达的“五 经正义”取得的成就不完全一样,因为受到注 本成就的局限。杜预作为一个武将,其所著的 《春秋左氏经传注疏》并非特别好,但由于是 古注,所以孔颖达采纳了。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选用教材: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本科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本章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即这一学科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培养的是什么能力,以及学习这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等。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基本概念】古代汉语文言文言文古白话古白话文【基本理论】古代汉语学科为什么以文言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如何理解古代的死记硬背教学法?【重点难点】古代汉语的分期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 1学时【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汉语的分期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概念来说的,它是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我们以“五四”为界“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古代汉语”,“五四”以后到今天,我们使用的语言叫“现代汉语”。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研究对象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

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56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56

黄侃作《音略》,分古韵为二十八部。即 从支部分出锡部,从之部分出德部,从鱼部分 出铎部,从侯部分出屋部,从宵部分出沃部。
王力在黄氏28部的基础上,又做了一番改 易增补工作,确定周代《诗经》韵29部,战国 《楚辞》韵30部。王力的古韵分部是今天学术 界常用的,29部是把黄氏的灰部分为脂、微两 部,29部与30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冬部独立与 否上,冬部与侵部合并就是29部,冬部独立就 是30部。我们所说的上古音是指两汉以前的语 音系统,所以还是以30部为准好一些,但应该 知道冬侵两部很相近。下面是王力《汉语语音 史》所定周秦古韵30部及其拟音:
4.读若。读若是反切产生以前的注音方 法,因而能够反映出古人的读音。例如:“扮, 从手,分声。读若粉。”从而可以推知“扮” 与“粉”的声母相同。 5.声训。声训的特点是“同声为训”, 即用来解释的字与被解释的字读音相同或者相 近。例如:“邦,封也。”(《释名.· 释州 国》)从声母的角度考察,“邦”与“封”的 声母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 6.现代方言。方言口语中往往保存着古 音,可以用来考证上古的声母。
上古声母系统,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 学者们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比上古韵部的研究晚 得多,成就也小得多。时间短固然是成就小的 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可供 声母研究的文献资料太少。
(一)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
1.谐声偏旁。谐声偏旁是考求上古韵部 的依据之一,考求上古声母,也可以利用谐声 偏旁,例如,“扮”从“分”声;“悲”从 “非”声,由此可以推知“扮”跟“分”、 “悲”跟“非”的声母相同。
2.异文。异文是同一种语言材料而文字 写法不同的情况。例如:“匍匐”,《谷风》 篇写作“匍匐”,《礼记· 檀弓》写作“扶服”, 《左传· 昭公十三年》又写作“蒲伏”。由此可 以推知“匍”、“扶”、“蒲”的声母相同。 3.反切。同一个被切字而其反切上字不 同。这就成为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之—。例如 《诗经· 大雅· 云汉》“蕴隆虫虫”中的“虫”, 《经典释文》记载有两个反切:直忠反和徒冬 反,可见,“虫”、“直”和“徒”的声母应 该相同。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词汇方面70页PPT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词汇方面70页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词汇方面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文学]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

[文学]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

一、之
“之”原是动词,当“往”、“到……去” 讲,如“将之荆……”(《贾谊论》),以后虚 化演变为代词和连词。
(一)代词“之”
分析代词从以下方面: 一是词性;如:《诗经》“之子于归”中, 指出“之”作代词。 二是指代、称代对象;如:《张释之传》 “张廷尉繇此天下称之”中,“之”指代张廷 尉。 三是在句中充当什么成份,即语法作用; 四是今译。
P331例18:“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 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不以木为之 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 粘,不可取。”(《梦溪笔谈·技艺》)
“不以木为之”是和前面的“用胶泥刻字” 相对成文的。“之”字称代的是前面所说的 “字”。
又如: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 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贾谊论》)中, “之”代“王猛”。
“之”的称代作用,略同于现代汉语的 “他、她、它”,但又有区别(这是学 习“之”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代词“之”有两个主要的语法功能: 作宾浯。“之”既可作动词的宾语,也可 以作介词的宾语。如:P328①“张廷尉繇此天 下称之”(《张释之传》)、P328③“一时皆 慕与之交”(《柳子厚墓志铭》)。 作定语。如P328⑥“之子于归”(《诗·燕 燕》)。
二、通论课的内容
通论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语法:分实词、虚词、句子三大部分 内容。 2、文字:包括文字的产生、流变及文字 的结构,还包括古人对于汉字结构分析的“六 书”等理论等。它解决的是汉字的形体问题。 3、词汇:包括古今汉语词汇词义的演变、 引申及同义词的辨析、解释词义的方法等。
4、音韵:主要涉及古代汉语语音发展的 历史,古代的声母、韵部等的归纳探讨推测及 通过声音解释意义等内容。其中文字、音韵、 词汇这三方面内容和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小 学”)中的文字、音韵、训诂大体相当。

【古代汉语讲义@北师大】xueshenglunwen

【古代汉语讲义@北师大】xueshenglunwen

目录一、地域方言二、社会方言三、网络和短信语言(按理,网络语言也应归入社会方言,但因这部分文章较多,故单列一类)四、语言接触五、语言与文化六、语言规范七.修辞八、汉语史杨阳的作业无学号《简论当前语言现象》无作者《普通话的替代化》无作者《生活中的语言现现》曾文,无学号《说几个在网络和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语言现象》刘小晔无学号一、地域方言 (4)从几部电视剧看陕西关中方言的发展现状 (4)从生活实例看普通话中的方言词 (8)方言词汇简析 (11)方言的魅力 (15)身边的东北方言 (17)试说“搞死了”、“愁死我了”和“晕死” (19)说说我的家乡话——兰州话 (22)俗词新探 (26)略说两岸用语的歧异问题 (29)生活中的语言现象 (32)二、变化中的社会语言 (35)从新鲜词汇浅谈当代大学生活 (35)内涵丰富的“替代词语” (38)日常生活中的佛教词汇 (42)一件小事有感 (44)由“占座”想到的 (46).............................................................................................................................................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从网络语言看E时代的时代特征 (48)我们身边的语言现象 (52)关于网络言语现象 (55)关于网络语言调查报告 (58)汉语也疯狂 (60)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问题 (63)手机短信 (64)网络用语的洪潮 (66)网络语言的时代 (68)网络语言随笔 (72)小议短信用语中的叹词用法 (75)一边搞怪,一边突破 (81)——谈时下网络语言的用词遣字 (81)有趣的语言现象 (86)──谈网络符号 (86)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现象 (88)说几个在网络和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语言现象 (90)简论当前语言现象 (92)三、语言接触 (94)汉语中的“外来语” (94)浅谈“港台腔”的流行 (97)透视方言词汇融入普通话之现象 (100)“抓狂”的源流及传播 (102)普通话的替代化 (105)英语It type强调句与汉语表强调的 (108)含“是”和“的”的句型比较 (108)四、语言与文化 (117)关于谢谢使用范围的探讨 (117)汉语敬语知多少 (120)浅谈“没关系”、“不用谢”与“没事” (126)句子成分的缺省与“联想”空间 (128)起名的艺术 (131)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34)浅谈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138)有关语言的随感两则 (141)语言中的禁忌 (143)中国现当代意义转变的七个称位 (145)汉语中的简称 (147)五、语言规范 (149)当今社会规范语言使用的做法及其反思 (149)六、修辞 (153)歌词中的语言现象 (153)论当下“冷”笑话风行的话语蕴籍 (159)浅谈广告语言 (164)七、汉语史 (167)古今汉语虚数词演变 (167)关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72)仁者乐山中“乐”的读音争辩问题 (174)浅说“小”的副词化现象 (179)“望文生义”导致成语意义的变化 (182)语言界的“风水轮流转” (185)——“小姐”的身份和地位和变迁 (185)预测“感同身受”的未来 (187)也谈“有”字的特殊用法 (188)一、地域方言从几部电视剧看陕西关中方言的发展现状周蕴嘉 04071190“钟楼长,鼓楼方,端对城墙;古阿房,夜未央,闲打打浪;大老碗,咥泡馍,关中豪爽;美成马,嫽得太,古韵秦腔。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北师大_汉语文化学院_历年真题

北师大_汉语文化学院_历年真题

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历年真题北师大汉院考研题(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试卷结构,古汉,现汉,语言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各占多少分值?专业基础卷:60分现代汉语的语音修辞语法;90分语言学纲要;专业综合卷:40分现代汉语文字词汇,60分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0分,字词20分,不加标点的古汉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30分),文学50分(填空20分,名词解释6分,简答10分,问答14分)1999年中国文学史一、简答题:(总计40分,共4小题,每小题10分)1、举例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

2、概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

3、举例说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4、概述明代章回小说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二、论述题(总计60分,只选做其中两题,每题30分)1、前人谓司司迁《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结合作品论之。

2、前人称杜甫诗为“诗史”,又谓其“备于众体”,试结合作品论之。

3、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和《杜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的异同。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50分)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及其划分的意义。

(7分)2、给“发扬抗洪精神”注上国际音标(元音要用严式)请对头三个音节的辅音和元音进行描写。

(7分)3、给“她脸蛋儿好看”注上国际音标(元音要用严式)请分析其中的元音是几个音位,为什么?(7分)4、请对汉语“父、母、伯父、叔父、姑、舅、姨”进行义素分析。

(7分)1、举例说明语素、词、词组应该如何区分?(7分)2、什么是形态,汉语有无形态?(8分)7、结合直接成分分析法给下列句子建立树形图(7分)民族的凝聚力是战胜一切灾难的源泉。

古代汉语(50分)一、用“六书”理论逐一分析下列文字的构造方法,指明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书(10分):果()门()亦()赖()眉()涉()暴()高()徒()志()二、简要解释下列术语或名词(10分):1、隶变2、形训3、石鼓文4、《尔雅》5、王引之三、简述“者”“所”两个特殊代词的异同关系(10分)。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汉字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汉字

汉 字 构 意 的 演 变
早期古文字的构意直接、具体,甲金文较多 是靠直绘物象来构形 小篆以后的汉字象物性淡化和部件意化,义 符的意义信息可以从系统中归纳出来 会意字部件的形合与意合 形声相益构成形声字
早期古文字的构意直接、具体,甲 金文不少是靠直绘物象来构形
沫 洗 网


初 吹





小篆以后象物性淡化和部件意化 义符的意义信息可以从系统中归纳出来
第二、由于书面语与口语可以即时互相转化,在此过程 中,语音信息一时之间会变得异常强烈,加之有些抽象意 义的词因义构形又比较困难,因此汉字在甲骨文时代就产 生了一批同音借用字,即,不再为某些词构形而借用同音 字为符号。例如:“戚”的本义是“斧子”而借作“悲慽 ”字,“舍”的本义是“房舍”,而借作“捨弃”字,“ 辟”的本意是“刑法”而借作“逃避” 、“嬖宠”字等等 。但是,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这些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 排异”作用,为时不久,它们便加上了相关的义符,分别 写作“慽”、“捨”、“避”、“嬖”等,再度义化。正 因为如此,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 。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有些文字——比如汉字——还有相当长时期 的发展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 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汉字总要最大限地在符形上增加意义信息,来坚持自己的表意 特点。 第二、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排异”作用,假借 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并利用声符作为 别词手段的。 第三,汉字简化一般是在不影响表意与别词的前提下进行的。汉字不 论怎么简化,都不会把应有的意义信息全部舍弃,决定简化程度的下限, 一般是汉字表意特性的保留。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47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47

分析
工不信度——工:官员。官员不相信法令。 君子、小人——就社会地位而言。君子: 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小人:社会地位较低的人。
今译
在上位的人不能按照义理来衡量事物、制 定法令,就使得在下位的人没有法律条文可以 遵守;朝廷上不相信道义,官员们不相信法令, 地位高的人就会触犯义理,而地位低的人就会 触犯刑法。有了这些情况,国家还能宝存下来 的,那是侥幸了。
集注
辟,与闢同。丧,去声。○上不知礼,则 无以教民。下不知学,则易与为乱。邹氏曰: 自‘是以惟仁者’至此,所以责其君。
分析
辟,与闢同——辟与闢是古今字。 上不知礼,则无以教民。下不知学,则易 与为乱——是对经文“上无礼,下无学,贼民 兴”文意的串讲,指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是顺承的因果关系。 邹氏曰:自‘是以惟仁者’至此,所以责 其君——邹补之认为,从“是以惟仁者”到这 里,是本章的第二段。
分析
归纳这一段朱熹的注释:1、他解释了经 文的一些字词。2、他解释了原文句子的含义, 同时分析了原文所举六种情况的内在逻辑关系: 双重因果关系。
经文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 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今译
所以说,城墙不完善、武器铠甲不多,不 是国家的灾难;田野没有开辟、货财没有聚集, 不是国家的灾害。在上位的人没有礼,在下位 的人不去学习礼,造反的百姓到处兴起,那么 国家的灭亡就没有几天了。
所行不过差,不遗忘者,以其循用旧典 故——是对“不愆不忘,率由旧章”的串讲解 释:1、他指出这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因 果关系,前果后因。2、补充了原文暗含的部 分。3、在串讲句意时,解释了词义。
经文、集注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 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 六律,正无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 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49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49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翻译:郑庄公说:“不做符合道义的事情, 不团结人,堆得高了就会倒下来。” 分析:郑庄公在这里利用了词的多义性。 本来子封是用“厚”指地域的扩大,而庄公是 用“厚”指山高。

大叔完聚, 翻译:大叔修好自己的城墙,聚集好百姓)

缮甲兵,具卒乘, 翻译:维修好自己军队的铠甲和武器,准 备好自己的步兵和车兵
注疏
鄙,郑边邑。贰,兩属。
注疏
公子吕,郑大夫。【疏】国不堪贰○正义 曰:兩属则赋役倍,赋役倍则国人不堪也。
注疏
叔久不除,则举国之民当生他心。
注疏
言无用除之,祸将自及。
注疏
前兩属者,今皆取以为己邑。
注疏
言转侵多也。廪延,郑邑,陈留酸枣县北 有延津。○廪,力锦反。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翻译:郑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做,到 哪里去躲避这个灾害呢。”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翻译: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呢?不如早些给共叔段提供一个小的符合制度 的住所。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和“何厌之有” 之间是主谓关系;其中“何厌”是“有”的宾 语,用“之”复指从而前置。厌,满足。如: 《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
郑玄以为: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如《典命》之言,则公当九里,侯伯七里,子 男五里,故郑玄兩解之。其注《尚书大传》, 以天子九里为正说,又云“或者天子之城方十 二里”。《诗· 文王有声》笺言:文王城方十里, 大于诸侯、小于天子之制。《论语》注以为公 大都之城方三里,皆以为天子十二里、公九里 也。其驳异义,又云:郑伯城方五里,以《匠 人》、《典命》俱是正文,因其不同,故兩申 其说。今杜无二解,以侯伯五里为正者,盖以 《典命》所云国家者。自谓国家所为之法、礼 仪之度,未必以为城居也。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55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55

讲授内容
我们讲四个问题:一、音韵基本概念;二、 上古声韵系统;三、学习音韵的作用。四、判 定上古字音相同、相近的标准和可资利用的工 具书。
二、音韵基本概念
关于声母的“声、声纽、纽、字母”,关 于韵母的“韵、韵部、韵目、阴声、阳声、入 声”,关于声调的“调、四声”,关于注音的 “反切”。
(一)关于声母
(四)关于注音
我们主要介绍“反切”。反切也称反语、 反音,或单称反、翻。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 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都, 当孤切。被注音字“都”称为被切字,用作反 切的前一个字“当”称为反切上字,也简称切 上字或上字,用作反切的后一个字“孤”称为 反切下字,也简称切下字或下字。所谓 “上”“下”是就汉字直行书写的款式而说的。
顾氏分古韵为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 的规模。顾氏对古韵研究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 点:其一,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古音学的有关问 题,初步建立了古音学理论。其二,运用离析 唐韵的方法归纳古韵,不再把《广韵》的每一 个韵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按《诗经》押 韵的实际情况仔细地审定每一个韵字的归部, 从而使古韵分部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顾氏所 做的离析工作,直到今天仍然被音韵学者所称 道。
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发展到现代, 变成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变化的主 要情况是这样:中古平声字受声母清浊的影响, 变成阴平和阳平两类,清声母字为阴平,浊声 母字为阳平;中古上声也变成两类,全浊声母 变为去声,其余仍为上声;中古去声到今天没 有变化,仍是去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 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需要特别记忆。
第三、押韵。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古 人常说:“×与×韵”,或说“×与×为韵”。 押韵条件是韵尾相同、主元音相同或相近。编 辑韵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诗人查找押 韵字。但实际上做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宽, 允许某些相邻近的韵通押。

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古 代 汉 语
主讲:王 宁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第二章 词汇
一、词汇问题的重要性 二、古代汉语中的字和词 三、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 附:关于汉语词汇结构的一般知识 四、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五、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六、同义词 七、同源词
词汇问题的重要性
•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语法、语音 就没有实体来承负。语法中心是西方的习惯,不 适合汉语。 • 母语的习得是以词汇积累的速度和质量为基准的, 语言的贫乏主要是词汇的贫乏。 • 语感的产生与人的心理词典直接相关。 • “通语法”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初级层次,增加词 汇量”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高级层次。 • 不通古汉语,无以丰富现代词汇。
连绵词
连绵词的语音结构模式 • 双声联绵词如“犹豫”、“憔悴”、“踌躇”、 “仓卒”、“流连”等。 • 迭韵联绵词如“从容”、“烂漫” 、“慌忙”等。 • 只有少数因辗转变化而不再是双声、迭韵,但仍 可间接求得两字之间的语音联系,如“迷阳”等。
关于词汇和意义的一般知识
• 词组(短语)、合成词、单纯词(单音词、连绵词) • 语素: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走麦城”——“走狗” “(他盗之)出入”——“(与事实有)出入” “ 西南隅谓之奥” (《尔雅· 释宫》)——“奥秘”“奥妙” • 单音词、复音词(合成词、连绵词) • 构词法——语法类型(非现行语法)漆黑、油绿、雪亮、血 红(名+形——状中), 流畅、溜圆、滚烫(动+形——状 中),雷鸣、口服、笔谈(名+动——状中), 绕行、跃进、 渴望、封存(动+动——状中);语义结构:燃烧、焚烧— X焚燃;消费、花费、花消、费用 — X消用、花用 • 汉语词汇结构方式演变的三个阶段——原生、孳生、合成 • 义项、义位和词项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同源词的系联,理解古诗的押韵、韵律,也需要语音知识。

古代的语音与现在的语音不同,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同一时期的各个方音也不同。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古代汉语概说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古代汉语概说

• 无生民心。 • 夫人将启之 •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 既而悔之 • 公赐之食 • 公语之故 • 且告之悔
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继承关系係
词汇意义的直接继承和领域补偿 “类”的“种类”义可以单用,直接进入构句,而它的“类似”义已经 不能单用,只能用来构成“类似”、“类风湿”、“类人猿”等词。用 单音词表示“类似”义,现代汉语改用“象”。
•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 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 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 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 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庾信《哀江南赋》:“弊箪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 不能止黄河之浊。”
《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马融注:“救犹止。” “救 ”可以带两方面的宾语:一是带有关灾难的宾 语,如“救火”、“救死”、“救亡”、“救 灾”……这是用“救”的“止”义;二是带遇难对 象为宾语,如“救命”、“救民”、“救人”、 “救某人”……这是用“救”的“助”义。
“发”的引申义列
发射(枪炮) 量词 发頻(射箭) 首次公开(发现) 兴起(发生) 扩展
出发 使出发(派遣)
打开 开花
不断提高对积淀在现代层面上 的历史语言现实的锐敏性
在阅读中注意古今汉语的联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李商隐:《巴山夜雨》)
《诗词曲语词汇释》:“却,回、返”。 退却、望而却步、却之不恭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讲义1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讲义1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讲义1古代汉语导言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系,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般说来,现代汉语是指1919年“四五”运动以后所形成的、汉民族通用的、口语与书面基本一致的语言。

但是,并不是1919年以前的汉语都是我们这部书里怕要教学的古代汉语。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伤口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一是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如《世说新语》、唐代变文、禅宗语录,直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

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前一种,我们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

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文而不包括古白话。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用文言记录的典章制度及史料,用文言撰写的文学作品,多到不可计数。

由于时间跨度大(上下三千多年),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言作品,其语言特点有很大差异。

最能反映文言原貌的,莫过于先秦两汉的作品,其次是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

所以,我们认为,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应以先秦两汉作品为主,兼及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既属基础理论课,又属工具课。

一方面,它要较系统地讲授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阐述有关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通过对这一具体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科学的理论素养。

另一方面,它要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本义是提防。引申为相当义。 御——当。就是顶得上的意思。
特、防、御意思相同。
韵脚:第一章是“棘”、“息”、 “息”“特”四字押韵;第二章是“桑”、 “行”“”“行”“防”押韵;第三章是 “楚”“虎”“虎”“御”押韵。
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鍼虎也。 从死,自杀以从死。——郑玄的注,在大字之 后,无任何标志。作用是解释小序。 国人——国都的人。
注文中第一个圈之后是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从死,上才容反——上,指的是为“从死” 两字中的上一个字,即“从”注音。 【疏】——孔颖达疏。 ○笺‘三良’至‘从死’。——指明孔颖 达要注释的对象。
黄鸟《诗经》
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
一、解题:
本文是一篇韵文文选。它涉及到的注文包 括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和陆德明的经典 释文。《黄鸟》是一首挽歌,讲的是秦穆公去 世时让许多人为他殉葬,其中包括当时非常贤 能的三个人,于是人们就创作了《黄鸟》来哀 悼他们。

二、课文分析:
“《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 死而作是诗也。”这一段不是经文,是《诗经》 的小序,目的是介绍诗的作者、创作时代和目 的等。关于序文的创作者有不同的说法:一说 是孔子弟子子夏,一说是毛亨。
笺云言‘谁从穆公’者伤之——明明知道 谁从穆公去死了,但还要问一句,这种设问句 表达了作诗者的哀伤之情。 特——顶得上,匹配。本义为公羊。 塚圹——塚,坟墓。圹,墓穴。
歼——尽。 良——善。 可以他人赎之者——可以用别人换回的人。
百夫之中特立雄俊者——此句是孔颖达按 照郑玄的意思解释的,而非按照毛亨的意思解 释的。 悉——全部,都。 愬——控诉。
○郑以为交交然之黄鸟止于棘木以求安。 棘若不安,则移去。以兴臣仕于君以求行道, 若不行则移去。言臣有去留之道,不得生死从 君。今穆公以臣从死,失仕于君之本意。余同。 郑玄的意思是以黄鸟与棘木的关系比喻臣 子与君主的关系,黄鸟停在酸枣树上是寻求安 定。这与毛传的意思不同。 余同——剩下的相同。
交交——小的样子。 笺以鸟之集木似臣之仕君,故易传也—— 郑玄认为鸟停在树上与臣仕君相似,所以是改 变了传的意思。
对孔颖达疏的翻译:左传文公六年的传文 说:‘秦伯任好死了之后,让子车氏的三个儿 子奄息、仲行、鍼虎为他殉葬。杀人让其环绕 在左右叫做殉葬。’又《秦本纪》说:‘穆公 去世了,埋葬在雍。陪同他死的人有一百七十 人。’可是死的人很多了,主要是为了其中优 秀的人而哀伤,所以说是“哀三良”。
把人杀死来殉葬这件事应该是后来的人做 的。这首诗不是讽刺康公而是讽刺秦穆公的原 因是穆公命令他们跟随自己一起死。所以郑玄 说“自杀以从死”。
○传‘子车,氏;奄息,名。’——车, 在《左传》中写做“舆”。郑玄认为奄息、鍼 虎是名,仲行是字。毛传只说奄息是名,所以 可知他认为奄息、仲行都是名。孔颖达认为伯 仲叔季常常用来指字,所以仲行应为字。之所 以既用名又用字,是为了押韵。
○传‘乃特百夫之德’。○正义曰:言百 夫之德莫及此人,此人在百夫之中,乃孤特秀 立。故笺申之云‘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孔颖达将毛传和郑玄的意见杂糅,因为他 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 《释训》文——《尔雅》中有“惴惴,惧” 的解释。
第一章翻译: 交交叫着的黄鸟停在酸枣树上,谁跟随着 穆公去了,是子车奄息。就是这个奄息,他一 个人能顶上一百个人。站到他的墓穴面前,我 们都发抖了。那个苍茫在上的是老天哪,把我 们的好人都杀光了。 其余两章的翻译类似。
兴——要说甲事物,先说乙事物,再说甲 事物的修辞手法。 笺云——这是郑玄笺的标志。 黄鸟止于棘,以求安己也。此棘若不安, 则移——这是一种比兴的手法。将臣子与君主 的关系与黄鸟和酸枣树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