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探索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机制。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诊疗思路、治疗方法和相关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诊疗思路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基本思路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分辨病证,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将中风后便秘的病证归纳为脾虚湿阻、肾阳不足、气滞血瘀等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中风后便秘。

常见的中药有养阴清热、健脾化湿、温阳通络、活血化瘀等药物。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大便次数和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选取穴位,施以不同的刺激方法,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大肠俞等。

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缓解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排毒通便法中医强调“清热通便”,通过药物、针灸等手段,促进肠道蠕动,清热泻火,排出毒素,改善便秘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大黄、芒硝、火麻仁等,针灸常选取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四姑、下迎香等。

4. 膏方治疗中医还有很多膏剂方药,如芝麻姜汁、桃仁、梨糖膏等,这些中成药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症状。

以上治疗方法均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确立更科学的治疗方法。

三、相关机制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实践的验证,但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护理干预对降低中风患者便秘发生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降低中风患者便秘发生的效果观察

1 . 2 护理方法 : 对照 组采用 常规护理 , 治 疗组在 此基 础上 采
用 以下护理方式 : ① 心理干预 : 中风偏瘫 卧床 患者 因其生 活 自 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 , 通常会产生焦虑 、 抑郁 、 自卑 、 孤单 的负
面心理。护理人员 应 了解 患者 的性格 和心理状 况 , 有针对 性
力, 不 可用 力过猛 , 坚持并 逐渐养 成定 时排便 的好习惯 ; ④运
动指导 : 中风患者大多卧床 , 缺乏 运动 , 肠蠕动减弱 , 易产生便 秘 。因此应 当根据病 情适 当加 强床上 和床 下 的活动 , 在床上
可 以活 动 健 侧 肢 体 , 患 肢 可 以 在 家 属 或 护 理 人 员 协 助 下 进 行
中风是 因脑部血 管循 环 障碍 引发 的, 严 重 时可 引 发死
亡, 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j 。中风可伴 有多种并发 症 , 便 秘是其中之一 , 特别 是偏瘫卧床患者发病率 较高 , 有随着年龄
增 长 而 增 高 的趋 势 , 是 老 年 患 者 常 见 并 发 症 之 一 。根 据 资 料
地与患者沟通 , 多鼓励 患者 , 给予其信心 。并指导 嘱咐其 家属
3 讨 论
给患者营造一个 良 好的积极的环境; ②饮食护理: 饮食调理主
要是清热 、 通便 、 润肠 。指导患者多食用新 鲜蔬果 , 以易消化 、 清淡 、 富含维生 素的食 物为主 , 以少食多餐 为原则 , 忌食辛 辣 刺激 的食物 , 如辣 椒 、 咖 啡等 。叮嘱 患者 多饮 水 , 促 进 排便 ; ③培养 良好排便习惯 的训 练 : 嘱 咐患 者养成 每天 养成定 时排 便 的习惯 , 每 天定时排便 1次 , 无 论有无便 意 , 也 要坚持 空蹲

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观察

主,而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却不多,参与机会较少㊂而人性化带教模式的具有人性化与个性化的特点,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对教学质量也有提高㊂在工作中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㊂对此,在带教过程中老师要维护护生的自尊心,并让其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护生的身心舒适度得到提高,带动护理工作的时的主动性㊂ 以人为本 教学理念在人性化带教模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㊂综上所述,人性化带教模式能够提高实习护士的综合学习成绩,更好的掌握妇产科的知识要领,值得临床教学模式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桑立珠,刘桂芳,郭婧.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5):32-33. [2]陆卫.妇产科护理带教采用P B 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164-165. [3]林惠英,孙敏娅.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4):136-137. [4]邓晓云,黄容萍,吴群好.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06-107.㊃经验交流㊃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观察周向平(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3210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㊂方法纳入该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以 入院顺序奇偶性 分组,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30例)㊁研究组(接受中医护理干预,30例),比较护理效果㊁肠鸣音㊁腹胀持续时间㊁首次排便时间㊁患者满意度㊂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3.33%)显著比对照组(66.67%)高,P<0.05㊂研究组每分钟肠鸣音显著比对照组多(P< 0.05)㊂研究组腹胀持续时间㊁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㊂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3.33%)显著比对照组(63.33%)高(P<0.05)㊂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中风后便秘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改善腹部症状,赢得患者高度认可与赞同,值得借鉴㊂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中风;便秘;临床效果便秘是中风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增加结肠癌等疾病发病率,另外由于大便干结,患者如果过度用力排便,还会导致腹腔压力增加,心肌功能功能增强,加重原有病情,因此如何保持中风后患者大便通畅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1-2]㊂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对上述病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以 入院顺序奇偶性 分组,分对照组(30例)㊁研究组(30例)㊂研究组女11例,男19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2ʃ6.7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㊁初中㊁高中㊁大专及以上病例数分别是4:10:8:8;中风病程2~8周,平均(5.06ʃ1.14)周㊂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46~79岁,平均(62.41ʃ6.7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㊁初中㊁高中㊁大专及以上病例数分别是5:9:9:7;中风病程在3-7周,平均病程为(5.04ʃ1.11)周㊂基线资料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监控患者生命体征㊁排便情况㊁饮食调节等常规护理㊂1.2.2研究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㊂(1)调畅情志:护理人员在患者刚入院时,应热情㊁积极的向患者介绍医院以及病区具体环境,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不习惯他人在㊁卧床㊁病房等排便的心理障碍㊂将过去成功治疗的案例纳入到心理干预中,为患者树立榜样,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乐观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促进大便排出㊂(2)穴位按摩: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宽衣解带,患者右侧为操作者位置,以一指弹在大横㊁中脘㊁天枢等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按摩2m i n,以掌心顺时针环境按摩腹部10m i n,直至热量渗透到患者腹部,最后对长强穴进行按压2m i n,每日2次㊂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者应将指甲剪断,按摩力度持久㊁缓慢㊁有力㊁柔和㊁均匀,准确取穴,以患者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主,按摩之前告知患者将小便排空,餐后30m i n内不可按摩㊂(3)饮食调节:告知患者饮食应以清淡㊁易消化为主,少吃肥甘厚腻㊁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戒酒,多吃绿色蔬菜以及新鲜的水果,对于肠道气滞的患者,可多吃萝卜等辅助通气的食物,对于阴虚肠燥的患者,可空腹服用蜂蜜水,或者增加芝麻油㊁豆油㊁花生油的摄入量㊂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比较护理效果㊁肠鸣音㊁腹胀持续时间㊁首次排便时间㊁患者满意度㊂(1)护理效果判定标准:①2d内排便,排便通畅,腹胀等症状消失判定为显效㊂②2d内排便,但大便性状黏稠,排便不畅,伴有轻微腹胀症状判定为有效㊂③3d内排便,大便先干后软,同时伴有明显的腹胀症状判定为无效㊂①㊁②之和,除以总例数㊂(2)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判定标准具体如下:科室自制问卷,总分为100分,ȡ80分表明很满意,60分ɤ基本满意ɤ79分,ɤ59分表明不满意㊂总满意度计算方法是很满意+基本满意,除以总例数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表1对比两组护理效果[n(%)]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n=30)12(40.00)16(53.33)2(6.67)28(93.33)对照组(n=30)8(26.67)12(40.00)10(33.33)20(66.67)χ2---6.6667 P---0.00982.2对比两组肠鸣音㊁腹胀持续时间㊁首次排便时间研究组每分钟肠鸣音显著比对照组多,研究组腹胀持续时间㊁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表2对比两组肠鸣音㊁腹胀持续时间㊁首次排便时间(xʃs)组别肠鸣音(次/m i n)腹胀持续时间(d)首次排便时间(h)研究组(n=30)3.06ʃ0.262.16ʃ0.2215.12ʃ2.25对照组(n=30)5.01ʃ0.644.35ʃ0.5126.62ʃ3.88 t15.461321.596214.0436P0.00000.00000.0000 2.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研究组11例很满意㊁17例基本满意㊁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3.33%(28/ 30);对照组7例很满意㊁12例基本满意㊁1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63.33%(19/30)㊂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高(χ2=7.9542,P=0.0048)㊂3讨论目前,临床普遍认为中风后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与以下几点有关:(1)中风后体位改变影响了患者排便习惯[4]㊂(2)中风之后患者进食量减少,进而导致大便量减少,无法有效的刺激肠道蠕动,导致直肠内壁的感受器对于粪便的刺激反应迟钝㊂(3)中风后患者活动量减少,长期性卧床,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影响了粪便正常排出㊂传统护理措施具有单调㊁被动㊁固定等特点,护理人员往往以被动服务为主,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护患纠纷㊂本研究示: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每分钟肠鸣音显著比对照组多,腹胀持续时间㊁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患者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说明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中风后便秘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较高㊂做出如下分析:(1)中医认为,中风之后患者气机郁滞㊁情志不畅㊁悲伤忧虑㊁生活不便㊁半身不遂等,导致大肠功能失调,极易引发便秘㊂(2)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㊁气血以及脏腑之间紧密相连,便秘的病变部位虽然在肠道,但是不可将其看作是单一的病种,而要从全身多个器官考虑㊂(3)中医护理干预通过条畅患者情志,尽可能减轻患者焦虑㊁抑郁㊁悲观等消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促使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㊁积极的心态㊂(4)中医护理通过大横㊁中脘㊁天枢㊁长强等穴位按摩,发挥调畅气机㊁升清降浊的作用,可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粪便排出㊂(5)中医护理重视对中风后便秘患者饮食调节,帮助患者养成良好㊁科学㊁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减少不利于肠蠕动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物难以消化而损伤患者脾胃,促进机体气血津液转运㊁生化㊂综上所述,中风后便秘患者采纳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肠蠕动,增加肠鸣音,促进粪便排出,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信赖并将该护理方法大力推广㊂参考文献:[1]王会芳,刘晓春,尹艳君,等.中风(脑梗死急性期)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评价研究[J].四川中医,2016.34(8):218-220.[2]邓莉萍.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41-42.[3]林燕群,杜敏,杨丽妃,等.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在促进中风后便秘患者排便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 2018,10(32):40-41.[4]梁翠葵,陈国强,李松,等.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后遗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8,16(14):72-74.。

护理干预对中风后便秘治疗效果影响30例观察

护理干预对中风后便秘治疗效果影响30例观察
知患 者 中风 的发病原 因 及 如何 预 防 和减 少 中 风 的
每次十 五分钟 , 每 日一 次 。( 3 ) 穴 位按 摩 。在住 院 期间 , 为 患 者进 行 足三 里 、 上 巨虚 、 下 巨虚、 中脘 、 天 枢等穴 位按 摩 , 每次 十五分 钟 , 每 日一 次 。
两 组 患 者 连 续 治 疗 两 周 后 进 行 临 床 疗 效
间肛 门直 肠部 有梗 阻或 堵塞 感 ; >1 / 4时 间需要 用
手协 助排 便 , 每周 排便 少 于 3次 ; 未 使 用 泻 药患 者 稀便 少 见 ; 尚不够 诊断 肠 易 激综 合 征 ; 诊 断 前症 状
出现 I >6个 月 , 最 近 3个 月 有症 状 发作 t >3天/ 月。
第3 7卷
第 6期
贵阳 中医学院 学报
J o u ma l o f Gu i y a n g Co l l e g e o f T CM
No . 6 Vo 1 . 3 7
2 0 1 5年 1 1月
No v e mb e r 2 0 1 5
・7 3・
护理 干预对 中风 后便 秘 治疗效 果 影响 3 O例 观察
对 比。
1 . 5 统计 学处理 数 据采 用 S P S S统计 软件 ( 1 7 . 0版 ) 处理 。根 据资料 性质 选择 卡方检 验 、 配对 t 检验 。
无改 善或 加重 。
1 . 4 方 法
6 o例 中风后便 秘 患者均 来 源 于 2 0 1 2年 1 1月

2 0 1 3年 1 1月 我 院 脑病 科 住 院 部 患者 。其 中男
性3 4例 , 女性 2 6例 , 年龄 4 8~ 6 7岁 , 病 程 1~1 0 年 。随机 分 为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各 3 0例 , 两 组 患者 性别 、 年龄、 病情 、 病程 比较 ,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 义 ( P

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脑中风患者并发便秘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脑中风患者并发便秘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脑中风患者并发便秘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07-27T16:36:31.7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作者:周开美[导读] 对脑中风并发便秘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排便时长,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长征医院南京分院神经科江苏南京 210015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脑中风患者并发便秘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中风患者50名,将50名患者均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综合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长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综合护理观察组的患者排便时长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脑中风并发便秘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排便时长,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脑中风并发便秘;效果观察脑中风好发于中老人,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感觉障碍及语言不利等,大多数脑中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以致于肠胃蠕动不佳,诱发便秘。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及排便次数减少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病情预后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脑中风并发便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中风50名,将50名患者均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综合护理观察组。

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分布在40-82岁之间,平均年龄(61.41±1.56)岁,其中男性患者14名,女性患者11名。

综合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年龄分布在42-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5±1.62)岁,其中男性患者13名,女性患者12名。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治疗措施和意义。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临床观察研究病例,依据临床诊治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中风后便秘诊治护理组),各42例,比较两组在治疗护理后的临床预后情况差异,结合实践进行总结,指导临床对于中风后便秘的诊治护理实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疾病治疗与恢复,值得临床使用。

标签:中风后便秘;中药穴位贴敷;观察与护理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也是当前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临床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生活的不注意特别是高脂肪高油脂摄入的过多,加上二十一世纪后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中风患者日益增多[1]。

近年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被应用到实践中,不仅给中风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疾病的治疗预后提供了基础,下面就此措施的开展与体会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資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临床观察研究病例,其中观察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护理组)42例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61~88岁,平均76岁;疾病类型:缺血性中风22例,出血性中风14例,混合性中风6例,伴有高血压者22例,高脂血症者10例,糖尿病者8例。

对照组(常规中风后便秘诊治护理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75岁;疾病类型:缺血性中风24例,出血性中风12例,混合性中风6例,伴有高血压者20例,高脂血症者12例,糖尿病者6例。

所有患者均有临床病史经过、脑CT或MRI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后确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有中风病史;(2)排便时间延长,3 d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中风后便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风后便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风后便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中风后便秘患者93例,研究时段从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研究组(47例,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展开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是95.74%、73.91%,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大便性状,有助于机体康复,患者易于接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中风;便秘;临床效果中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循环障碍所致,病情严重的患者极易死亡。

便秘是中风患者极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临床有研究显示,老年中风患者发生便秘的概率在30%~60%,严重影响了机体恢复,现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

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后便秘患者93例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指导下开展本研究,选定本院收治的中风后便秘患者93例,研究时段从2019年3月-2019年12月。

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研究组(47例)、对照组(46例)。

研究组女性20例,男性27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为(60.06±5.1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为(6.12±2.14)年。

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27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为(60.04±5.11)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为(6.04±2.11)年。

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方法1.2.1对照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严格遵循医嘱展开治疗,告知患者家属饮食相关注意事项等。

1.2.2研究组①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综合患者文化程度、病情轻重、家庭经济情况等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细致回答患者问题,促使其正确、看待自身疾病,同时予以一定的心理安慰、精神鼓励,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指导患者合理发泄自身不良情绪,宣畅气机,保持心情愉悦,促进大便排出。

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后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后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后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后便秘护理中的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风后便秘的常见症状,然后分析了穴位按摩和辨证施膳在护理中的作用。

接着探讨了两者联合应用的优势,并通过护理效果观察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综合研究发现,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的护理方案对中风后便秘患者具有明显疗效,有望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策略。

文章重点阐述了本研究的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为中风后便秘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穴位按摩、中风后便秘、辨证施膳、护理效果观察、联合应用、临床意义、综合分析、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

中风患者往往伴随有各种并发症,其中便秘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便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如何有效地对中风后便秘进行护理成为了临床上的重要问题。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后便秘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等所致,因此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辨证施膳等中医护理方法来缓解症状。

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腹部蠕动,改善腹部气血循环,辨证施膳则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调理脾胃功能,从而达到调理便秘的目的。

目前对于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后便秘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还缺乏系统性的观察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中风后便秘患者进行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的护理实践,并观察其护理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方案。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后便秘护理中的有效性,观察其护理效果并提供临床参考。

通过对中风后便秘症状的了解以及穴位按摩和辨证施膳在护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中风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观察护理效果,验证穴位按摩配合辨证施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并促进中风后便秘护理工作的发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后便秘是由于中风造成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

中医认为,中风后的便秘与脾胃失调、气滞、瘀血等有关。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重点在于调节脾胃、疏通气滞、活血化瘀。

对于中风后便秘,中医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

根据中医的理论,中风后的便秘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妙丸等。

这些方剂以益气健脾、和胃通便为主要作用,具有调理脾胃、缓解便秘的功效。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常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治疗中风后的便秘。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症状。

推拿疗法则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等部位,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肠道蠕动功能,达到通便的目的。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中还常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艾灸、腹部贴敷等。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煮沸后,以蒸气的形式进行治疗。

热气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活化肠道功能,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状况。

艾灸疗法则是利用艾灸对特定的穴位进行热疗,以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腹部贴敷是将具有行气通络、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药物贴敷在脐部和腹部,以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症状。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较为多样化,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取。

目前关于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临床经验而得出的结论,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据。

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加强,从更科学、系统的角度来探究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制和疗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摘要:本观察研究旨在评估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

研究对象为一组中风后便秘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对其症状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便秘症状有显著改善。

治疗前,患者普遍遇到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以及便秘持续时间延长等问题。

然而,在接受针灸治疗后,患者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排便模式,排便次数增加,排便困难减轻,便秘持续时间缩短。

治疗后的随访显示,患者在长期保持了这种改善状态。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对中风后便秘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些观察结果,并深入研究治疗的机制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治疗机理。

一、针灸治疗的设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的观察性研究设计,旨在评估针灸治疗对中风后便秘的疗效。

研究对象为中风后便秘患者,样本选择基于纳入与排除标准,确保符合研究目的的患者被纳入研究中。

针灸治疗方案是采用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选取一组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刺激。

针灸治疗的持续时间为12周,每周两次,每次持续30分钟。

治疗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针灸师实施,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合适的刺激力度和刺激方式。

观察周期包括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评估。

治疗前,对患者的中风后便秘症状进行详细描述和评估,包括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便秘持续时间等指标。

治疗中,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的症状变化情况。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最终评估,检查是否出现症状改善或消失。

数据收集主要通过面对面访谈和观察记录进行。

在每个评估时点,研究人员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症状的变化和感受,并记录在案。

收集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学和适当的统计方法,以探讨针灸治疗在中风后便秘方面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观察性研究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干预因素的影响。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可以采用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来验证观察结果。

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便秘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便秘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便秘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便秘效果,总结出最佳的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便秘发生的各种因素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

结果:经护理干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护理干预效果,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中风偏瘫便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中风偏瘫患者;便秘;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03-01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重要的杀手之一,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1]。

中风就是由于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中风偏瘫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便秘就是其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甚至达到了50%以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2-4]。

有研究证明,优质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便秘的情况。

为了研究护理干预对便秘患者的效果,本文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便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便秘发生的各种因素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

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20-11-04T11:09:45.770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2期作者:张唯,王红,孙周兰,童勤思[导读] 研究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取自我院在2016年至2019期间纳入的90例中风后发生便秘的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模式为针对性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

张唯,王红,孙周兰,童勤思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取自我院在2016年至2019期间纳入的90例中风后发生便秘的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模式为针对性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

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其治疗有效率为82.22%,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治疗有效率为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中医护理可显著改善其便秘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积极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风;便秘;常规护理;护理效果前言便秘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但是中风所导致的便秘则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指出[1],中风患者发生便秘的概率可达百分之三十以上。

由于中风后便秘的患者需要用力排便,不仅会增加心脏负荷,还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尽快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

由于中医护理技术近几年在在各种疾病中均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为此,本次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中风后便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选取了我院2016年至2019年期间收治的90例中风后便秘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取自我院在2016年至2019期间纳入的90例中风后发生便秘的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效果分析。

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12月于我科收治的中风后便秘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中风后便秘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周期为4周,然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74%(37/5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中风后便秘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中风便秘护理干预中医学认为,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的病证[1]。

中风患者由于日常活动量减少,阳气不足,气机阻滞,肠胃凝滞,肠蠕动慢,加之机体功能减退,排便困难,是便秘的主要发病群体。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致使大便秘结,过分用力排便会增加患者腹腔压力,从而造成心脏收缩加强及血压升高,给患者治疗增加难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

因此,探究改善中风后便秘的情况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心。

本文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于我科收治的中风后便秘患者,分析中医特色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于我科收治的中风后便秘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有男30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平均(68.5±5.3)岁;对照组有男28例,女22例;年龄61~76岁,平均(67.5±5.1)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1)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中风,同时取《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参照[3]符合便秘症状。

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护理研究

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护理研究

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护理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应用于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7.50%,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应用于老年中风便秘患者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解决便秘问题,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痛苦。

【关键词】老年中风;便秘;中医中风包含了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便秘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增加了患者的病痛负担。

由于大便干结,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度,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再次中风[1]。

因此,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是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依据中医辨证护理的方法和原则,本研究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风便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总结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风便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58.33+2.14)岁。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58.49+2.08)岁。

纳入标准:①通过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中风,均伴有便秘现象;②无肠道器质性病变;③初次发病,且发病7d内。

排除标准:①出现严重并发症;②发病7d内死亡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可将中风便秘患者分为两种类型,实秘和虚秘。

实秘主要表现是大便干结、不甚干结,欲便不出,小便短赤,口臭、口干,腹痛、腹胀,脉滑数,苔黄燥;虚秘主要表现是大便困难、干结难下,用力过猛则气短出汗,便后乏力、肢倦懒言,脉细弱、舌苔白。

中医综合护理治疗中风便秘80例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护理治疗中风便秘80例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护理治疗中风便秘8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总结中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所得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为中风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此次实验选择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中风便秘患者,总计80例。

按照临床护理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中药敷脐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以及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

结果:护理方案实施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P<0.05;对于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中风便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中风便秘患者采取中药敷脐护理干预所得效果显著,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风便秘中药敷脐护理常规护理有效率满意度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8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402-01 引言:中风作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疾病代表,近几年临床发病趋势明显,而中风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便秘[1]。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讲,便秘的发生是受到肠传到功能失常的影响,所以粪便在人体肠道中停留的异常长久[2]。

便秘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患者正常生活质量的影响,还会由于便秘造成血压上升,出现再次中风的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引发直肠癌,所以对于中风便秘患者早期实施预防以及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3]。

本文就中药敷脐护理干预在中风便秘患者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加以总结,并于常规临床护理所得效果进行对比,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实验总计选择80例中风便秘患者,患者入院治疗时间是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

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实验研究目的,同意实施中药敷脐护理干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头颅CT、MRI证实[4]。

中风腑实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

中风腑实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

中风腑实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摘要】目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中风病房自2010至2012年收治的160例中风便秘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并观察疗效。

结果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达95%。

结论治疗中风便秘,根据中风腑实病机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并施护,效果满意。

【关键词】中风腑实患者便秘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4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294-01中风腑实病机理论,渊源于金元时期医家刘完素所创三化汤(厚朴、枳实、羌活、大黄),用之于中风病见内有二便阻格之证,首先将通腑泻热法引入中风病之治疗,开通腑法治中风之先河,为后世所垂范。

清代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中曰:“二便不秘,邪之中尤浅。

”当时已经以腑气通否来判断中风病之轻重及其转轨。

从长期的临床观察来看,无论是中风先兆期抑或是急性期、康复期、后遗症期,大便秘结是中风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1]。

通过中医辨证护理,使大便通畅,在中风各期护理中都不可忽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2010至2012年我院中风病房收治的160例中风腑实患者(脑卒中无昏迷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既往无便秘史,发病后3天以上未解大便,此160例患者男性98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9岁;其中脑梗死89例,脑出血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出现昏迷者23例,无意识障碍者137例。

2、辨证施治中风病的发生及病机演变,以正气亏虚为根本,善用益气养阴或益气养血活血之法治疗中风病,针对中风病有便秘者,在辨证基础上常注重扶正法的应用。

有化痰泻热通腑治便秘;益气养阴治便秘;调畅气血治便秘。

3、护理3.1 饮食护理中医认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健康之道。

如恣食肥甘厚味,则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职,产生便秘。

王永炎[2]认为病人或素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或体弱久病,脾胃虚弱,痰浊渐生,阻于中焦,郁而化热,痰热中阻,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承,脑窍失养。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高平【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确定中医临床方法的采用对中风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对70例中风患者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类,其中40例为观察组,其余30例为对照组.对于40例观察组患者,按照中医临床理论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3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临床护理实施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便秘发生概率为16.93%,通便药的使用概率为27.98%;在对照组中,便秘发生概率为24.91%,通便药的使用概率为56.33%,对两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的方法对于改善中风患者便秘的病症具有较好的效果.【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3(011)015【总页数】2页(P135-136)【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中风患者;便秘;效果观察【作者】高平【作者单位】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卫生院,蛟河,132505【正文语种】中文对于中风患者来说,便秘症状的发生概率很高,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此加以预防及改善,势必会对中风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从中风患者入住医院接受治疗的第一天开始,医护人员就应该将便秘预防工作视为重要的护理方面,及时对中风患者实施对症的护理工作。

便秘虽为肠道疾病,然而若不能够适时控制,势必会使病人中风病情加剧,因此,中风病人的便秘预防是十分重要的[1]。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共40例,女16例,男24例,平均年龄为63岁。

对照组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和性别均存在可比性。

对所有中风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

1.2 方法1.2.1 观察组的护理在入院第1天,根据中风患者自身的体质情况和病情的严重性,通过医师经验来判断患者便秘原因,制定出预防途径。

36例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精品文档4页

36例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精品文档4页

36例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中风与便秘有着密切的联系,中风患者常常出现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排便无规律,粪质干硬,并伴有排便困难。

便秘可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也可能诱发患者再次中风,因此,预防便秘是治疗中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对28例老年中风伴有便秘的患者进行了观察与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中风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86岁,其中出血性中风9例,缺血性中风27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胃肠道无器质性病变;2)3天内无自主排便。

护理方法:1、适当的环境和姿势为患者提供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

如拉上窗帘或屏风遮挡,避开查房、治疗护理和进餐时间,以消除紧张情绪,保存心情舒畅,利于排便。

床上排便时,除非有特别禁忌者外一律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利用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

2、心里支持中风患者多是突然发病,患者事先毫无心里准备,由于运动和语言功能的障碍,患者易出现焦虑、激动、烦躁、抑郁、自卑等情绪,进而影响到睡眠、饮食,导致便秘或使便秘加重[2]。

护理时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消除患者疑虑,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

3、合理饮食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可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能力;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左右,或者增加食物中的含水量,以保证肠腔内保持足够的水分润肠通便;每天早晨、进餐前喝一杯温开水,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放射;还可食用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蜂蜜、芝麻、香蕉等。

4、尽早活动中医认为“气虚传送无力,血虚肠道失濡”,运动可以促使气血通畅,肠道得润,推动有力,便秘自解[3]。

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活动,有助于排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其翻身,进行肢体按摩等被动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地肌肉的活动,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监护·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
徐群花
(钟山县中医医院,广西 贺州)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人便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中风并
发生便秘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中医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
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人便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风;便秘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3.196
0 引言
中风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

便秘系指大便干结难解,或艰涩不畅,时间延长。

便秘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风患者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均易发生便秘,发生率达50%以上[1],严重者可影响疾病的康复。

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人的便秘,效果良好,副作用少。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中风合并便秘的病人(有神志不清者排外),共60例。

脑梗死28例,脑出血32例,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人,男18人,女12人,平均(66±7.0)岁;对照组30例,男20人,女10人,平均(65±7.5)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进行诊断:①排便时间延长,3天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或便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可伴有少腹胀急、胃纳减退等症;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2]。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便秘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多吃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措施:
3.1 饮食调护
鼓励患者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多吃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

热秘患者以泄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麻子仁、杏仁、芦荟、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益气,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如白术、白萝卜、核桃仁、松子仁等。

3.2 腹部按摩
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晨间进行,患者排空小便,取仰卧位,放松腹肌,用手掌自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方向按摩,力度由轻到重,速度适中,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重点以中脘穴、天枢穴、大横穴及下腹部为主,主要手法为摩法每次10-15分钟,每日两次,连续5d为一个疗程。

3.3 艾条温和灸
艾灸前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辨证分型,艾灸处皮肤有无破溃、炎症。

脾弱气虚者选穴脾俞、气海、太白、三阴交、足三里,健运脾气以助通便。

肠道气秘者选穴:中脘、太冲、大敦、支沟、天枢以疏调气机。

脾肾阳虚者选穴:肾俞、大钟、关元、神阙、照海穴以温阳散寒通便。

操作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暴露施灸部位,冬天注意保暖,点燃艾条,对穴位进行施灸,艾火距离皮肤2-3cm,灸至皮肤微热、发红,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热感为宜,每次20分钟,早晚各一次。

4 效果评价
显著:1-2天排便1次,便质软润,属4-5型,排便时间≤10min,排便容易。

有效:2-3天排便一次,便质由干变软,属于3型,排便时间≥10min,偶尔出现排便费力的情况。

无效:大于3天,便质坚硬,属于1-2型,排便时间≥25min,排便时极为费力[3]。

5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结果采取SPSS11.3软件包完成统计评析,P <0.05,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6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比较(n=179)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
实验组

30
30
15(50%)
20(66.7%)
10(33.3%)
9(30%)
<0.05
5(16.7%)
1(3.3%)
83.3.%
96.7%
7 讨论
7.1 中风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
便秘是中风患者发生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有:中风的病人多为老年患者,中风后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量骤然减少,肠蠕动缓慢;排便习惯改变,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中风后会使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处于功能紊乱状态,使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从而引起便秘。

7.2 中风患者发生便秘的危害
便秘易导致血压波动,易使中风患者引起再次中风,尤其是脑出血患者,便秘是再出血的常见的诱因。

中风患者发生便秘,排便时因大便干结,患者往往要用力排便,易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升高,导致原发病加重,部分病人再次中风,甚至危及生命。

7.3 目前主要治疗便秘的方法
临床上治疗便秘的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如给予药物治疗和灌肠治疗,但长期服用药物排便会扰乱肠道的正常活动规律,影响其消化和吸收功能。

灌肠治疗同样有其弊端,经常性的灌肠将产生依赖性。

7.4 中医护理干预的优势
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在便秘的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及时予精神疏导,调畅情志,消除病人的顾虑,使情畅舒畅,气机宣达,推助有力,促进大便的排出;多饮水、多食纤维素,新鲜的蔬菜、水果能改变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补益气
(下转第255页)
有利于病人心态的改善,护士不仅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还可组织病友相互交流与支持,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惠兰.肿瘤患者护理[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
出版社,2016:123.
[2] 叶宝霞,阎国钢等.外科治疗学[M].西安:第四军医出版
(上接第250页)
后并发症少,同时协助患者在术后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手术护理配合重中之重就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遵循手卫生原则,降低感染发生率。

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同手术护士的配合程度,这就对手术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手术配合技能。

参考文献
社,2016:190.
[3] 张钦增,于建利,唐鲁兵,等.负压引流器在乳癌手术中的应用体
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408-408.
[4] 张玉,王玉清.护士语言对疾病转归的影响[J].中华医学研究杂
志,2004,4(6):565.
[5] 张晓芳.护士语言的表达方式对病人心理的影响[J] 中华医学研
究杂志,2005,5(9):943.
[1] 毕擎,朱丹杰,夏冰,等.关节镜下运用4股绳肌腱同期重建前后
交叉韧带损伤[J].中华创伤杂志,2015,23(8):597.
[2] 刘铁梅.关节镜治疗大骨节病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
志,2015,40(12):945-946.
[3] 永华,黄敬爱,张西芹,等.手术室对骨科植入物管理方法的探讨
[J].中国医院管理,2015,27(1):64.
[4] 赵玉鑫,王洪,袁文旗,等.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绳肌重建前
交叉韧带疗效评价[J].临床骨科杂志,2015,9(6):513.
(上接第251页)
血,辨证施食,能增强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穴位按摩是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节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对中脘穴、天枢穴、大横穴等穴位进行按摩,共同作用,能促进肠蠕动和胃肠功能的恢复;艾灸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可以调节肠道气血运转,生津润燥,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肠蠕动。

结论: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艾灸等中医护理干预中风便秘的病人,既可达到行气导滞、理肠通便的效果,可起到预防、治疗便秘、减少副作用等多种效果,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永静,张小燕,张振路,等.卒中后便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预后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7,14(9):4-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4.
[3] 杨薇,初春梅,辛宁.间歇性气压治疗对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20):18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