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菌之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

分布范围
非结核分枝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人及动物的机体。人类是麻风杆菌的唯一宿主。
分类
结核
非结核
麻风
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 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因为喜氧性)。结核病为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4μmX0.4 μm。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 胞壁脂质含量较高,约占干重的60%,特别是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可影响 染料的穿入。分枝杆菌一般用萋-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石碳酸复红加温染色后可以染上,但 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用美蓝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分枝杆菌
一类细长略弯范围
目录
02 显著特性 04 分类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有时有分枝或出现丝状体。在分类学上已将分枝杆菌 属归纳于放线菌种。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分含和不含分枝菌酸两类。分枝杆菌属于含分枝菌酸类。
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这和其染色性、生长特性、致病性、抵抗力 等密切相关。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强脱色剂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 菌(acid-fast bacilli)。该菌属无鞭毛、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和菌体成分有关。引起的疾病 都呈慢性,并伴有肉芽肿。
第Ⅱ组
暗产色菌(scotochromogen)
这类细菌在暗处培养时菌落呈橘红色。在37℃生长缓慢,菌落光滑。对人致病的有瘰疠分枝杆菌(M.
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M. laprae),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广泛。全 世界约有病例1200万,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我国建国前流行较严重。
第15章分枝杆菌

第15章分枝杆菌表15-1 分枝杆菌的分类分类生长速度菌落和色素产生代表菌种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生长缓慢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RunyonⅠ组生长缓慢菌落不见光时为淡黄色,光照后则变为黄色或橙色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海分枝杆菌(M. marinum ) 肺结核样病变;皮肤丘疹、结节与溃疡RunyonⅡ组在37℃生长缓慢在暗处培养时菌落呈橘红色瘰疠分枝杆菌(M. scrofulaceum)儿童淋巴结炎RunyonⅢ组40~42℃下生长慢通常不产生色素鸟-胞内分枝杆菌(M.avium)结核样病变,多见于肺与肾RunyonⅣ组在25~45℃快速生长。
培养5~7天即可见到菌落个别种产生色素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极少致病麻风分枝杆菌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麻风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该菌可侵1/3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作为最多见的一种机会性感染,成为HIV阳性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结核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在感染的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细长且直,大小约0.4×3 m(图15-1);在人工培养基上,不同种呈现丝状、球状、串珠状等多形性。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不易着色,一旦被碱性染料着色后能够抵抗盐酸乙醇(含95%的乙醇和3%的盐酸)的脱色作用,被定性为抗酸菌(acid-fast bacteria),一般不用革兰染色法分类为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常用齐尼抗酸染色法(Ziehl-Neelsen acid-fast stain),以5%石碳酸复红加温染色后再经3%盐酸乙醇脱色,结核分枝杆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非抗酸菌及背景则被美蓝复染呈蓝色。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在药物如异烟肼的影响下,亦可变为抗酸染色阴性。
图15-1 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箭头所指)(Brooks et al, 2004)(二)培养和生长特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初代分离培养应使用选择和非选择培养基。
分枝杆菌

每年达300万。
我国每年死亡约25万,仍为各类传染病之首。
因此,结核病再次成 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 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曲,抗 酸染色阳性。有分枝 生长现象。
抗酸染色的步骤:
5%石炭酸 加热 复红初染 5min 3%盐酸 酒精脱色
1min
碱性美 兰复染
1min
镜检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结核菌素试验
•
原理:Ⅳ型超敏反应在皮肤局部表现
• 试剂:旧结核菌素(OT) 纯蛋白衍生物(PPD)
• 方法:PPD5个单位前臂皮内注射,48- 72h后观察结果
原理: Ⅳ型超敏反应在皮肤局部表现 结核菌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成份,注入机 体皮内后,若受试者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结 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 放淋巴因子,引起注射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出现 红肿硬结;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无 局部变态反应发生。
第五节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概 述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稍 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
主要特点:
1.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 2. 不易着色,可用抗酸染色法使其着色,故又称 为抗酸杆菌。 3. 多引发慢性疾病。
分类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物质
脂质 蛋白质 荚膜
与致病有关的菌体成分
磷脂 促使单核细胞增生,抑制蛋白酶对组织的分解作用, 使病灶组织溶解不完全,引起结核结节的形成和干酪 样坏死 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及微粒体酶类,抑制中性粒细胞游 走,引起肉芽肿
脂 质
索状因子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结核菌素
分枝杆菌属的特点

分枝杆菌属的特点分枝杆菌属(Bacillu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其中包括许多常见的细菌种类。
以下是分枝杆菌属的一些主要特点:1. 形态:分枝杆菌属的细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呈现为长杆状的细胞形态,有时会有分枝的外观,因此得名“分枝杆菌”。
2. 芽孢形成:这类细菌有很强的芽孢形成能力。
在适宜条件下,它们会形成芽孢,这是一种耐受恶劣环境的休眠状态,可以保护细菌免受极端温度、干旱、紫外线等条件的伤害。
3. 好氧性:大多数分枝杆菌属细菌是好氧生物,也就是说它们需要氧气来生存和进行代谢。
然而,有一些分枝杆菌属细菌也可以在缺氧条件下生长。
4. 好热性:分枝杆菌属有一些细菌种类在高温下生长能力强,甚至可以在70°C以上的温度下生存。
5. 好盐性:部分分枝杆菌属细菌对盐的耐受力较强,可以在含盐的环境中生活。
6. 常见食源细菌:分枝杆菌属的一些细菌是常见的食源细菌,例如肉毒杆菌和炭疽杆菌。
它们会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
总的来说,分枝杆菌属细菌的特点包括形态特征、芽孢形成能力、好氧性、热耐受性、盐耐受性等。
不同的分枝杆菌属细菌种类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特点:7. 嗜酸性:某些分枝杆菌属细菌能够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这使得它们在一些发酵食品(如酸奶)的制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8. 广泛存在:分枝杆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同时也存在于宠物、农产品和人体等生物体表面和内部。
9. 产生酶和代谢产物:分枝杆菌属的许多细菌能够产生多种酶,例如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以利用和分解广泛的有机物质。
此外,一些分枝杆菌属细菌还能产生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10. 重要的工业应用: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和代谢功能,分枝杆菌属细菌在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环境修复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分枝杆菌属细菌中的一些种类对人类和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种类是致病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
微生物第章 分枝杆菌属

微生物第章:分枝杆菌属一、概述分枝杆菌属(Bacillus)是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科中最常见的属之一。
其名称来源于其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分枝的菌体形态。
该属菌体大小相对较大,形态多样,包括直形、杆形、梭形或球形等不同类型。
分枝杆菌属包括很多种类的细菌,一些种类在自然环境中很常见,有着重要的生态、工业和医学应用价值。
二、生态学和鉴定分枝杆菌属中的细菌生活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植物、食品和动物的肠道中。
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极为广泛的分布,在枯萎的植物、渣滓、泥炭、海水和河流等地方都可以发现其存在。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枝杆菌属可以通过形态特征、代谢特性和生长特点等鉴定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分枝杆菌在特定培养基上的生长型态观察和菌落形态分析来确定其种属。
三、病原学分枝杆菌属在人类和动物中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食物中毒、牲畜疾病和人类疾病。
尽管其中很多细菌是无害的或有益的,但某些菌株却可以对人类或动物健康构成威胁。
常见的分枝杆菌病原体包括:芽孢杆菌(B. anthracis), 糖原芽胞杆菌(B. cereus),乳酸吸收性芽胞杆菌 (B. coagulans) 和枯草杆菌(B. subtilis)等。
分枝杆菌的病原性与其产生的细胞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关,而这些毒素的分泌与生长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关系。
四、工业应用除了在疾病治疗上的作用外,分枝杆菌属在工业生产中还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饮食加工业中,分枝杆菌可以用于制造豆腐、酱油等食品。
同时,分枝杆菌的一些菌株也可以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出某些化合物,如抗生素、植酸酶、纤维蛋白溶酶等。
这些化合物在医药和普通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
五、分枝杆菌属在自然环境、医学、动物和食品加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领域都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分枝杆菌属的多样性和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分枝杆菌

预防接种
卡介苗(BCG)接种. .
防治原则
治疗
①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 醇 和链霉素. ②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 和环丝氨酸等.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新 的严峻事实.
防治原则
结核杆菌对一些药物的耐药机制已被证实: 利福平耐药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编码RNA聚合酶b亚基(rpoB) 的基因突变所致. 链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编码核糖体S12蛋白的rpsl基因发 生突变以及编码16S rRNA的rrs基因发生突变. 异烟肼的耐药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失活有关.编 码该酶的KatG基因的缺失,碱基插入或突变,使得酶分子活性 严重降低或失活以及热稳定性发生改变. Banerjee等研究发现,由inhA基因编码的酶可能是异烟肼 和乙硫异烟肼共同的靶子,因此inhA基因的突变导致了对这两 种药物的耐药.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又称抗酸杆菌 又称抗酸杆菌 (acid-fast bacillus). . 本菌属种类颇多,可分为 组 本菌属种类颇多,可分为3组: 模式种); ①结核分枝杆菌(模式种 ; 结核分枝杆菌 模式种 ②非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③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 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病 (tuberculosis).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1.原发感染 原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原发感染 2.继发感染(reinfection)亦称复活感染 .继发感染 亦称复活感染 (reactivation type tuberculosis,or reactivation tuberculosis)
分枝杆菌

32
2、分离培养
(3)接种培养
取0.1ml处理的各种标本悬液和沉淀物,接种固体培养基 35-37℃
5%-10%CO2培养 一周内每天观察,以后每周观察一次,直到8周 根据生长时间、菌落形态、产生的色素等特点加以判定 报告方式:培养阳性 (斜面上20个菌落以下,报菌落数) 培养阴性 必须观察8周
(多用于尿标本的前处理)
胰酶-新洁尔灭:1g/L胰酶消化后,再用0.3%新洁尔灭处理5min以液化
和杀灭杂菌
NALC-2%NaOH(N-乙酰-L-半胱氨酸,2%氢氧化钠 )适用各种标本处理
31
2、分离培养
(2)培养基选择 鸡蛋为主的培养基 L-J培养基 曲氏 小川 琼脂为基础的培养基 米氏7H10和7H11 液体培养基 米氏7H9和吐温白蛋白肉汤,主要用 与药敏试验
34
标本 涂片检查 分离培养 处理过的标本 或无污染标本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直接涂片
5
结核分枝杆菌扫描电镜照片
L-型结核分枝杆菌扫描电镜照片
Ziehl-Neelsen 抗酸染色(痰直接涂片)
Ziehl-Neelsen 抗酸染色(纯培养)
6
金胺“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发出黄绿色或橙黄色荧光
7
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8-12%CO2刺激生长,最适温度 35-37℃,
PH6.5-6.8,需要一定的湿度 生长缓慢, 18~24h分裂一代,在固体培养基上2-4周才 能长出菌落。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 色,表面粗糙,形似菜花样 液体培养基生长较快,多表面生长,形成菌膜,易碎沉于 管底。有毒力菌株在培养液中呈索状生长 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 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如罗氏培养基)上才能生 长
分枝杆菌

4.抵抗力
四抗:
四敏:
抗干燥;
抗酸碱; 抗碱性染料;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湿热; 紫外线; 70-75%酒精; 对抗痨药物敏感, 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 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炎症; 菌体成分和代谢物质的毒性作用; 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
应用免疫抑制剂
非 洲 的 结 核 病 人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无芽孢、鞭毛;
近年来发现有荚膜; 细胞壁富含脂质,不易着色,不用革兰染色; 齐-尼抗酸染色——红色(抗酸菌); 陈旧培养物或药物治疗后可变成L型,呈丝状或颗粒状。
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高——罗氏培养基(馋)
37℃,PH6.5~6.8
生长缓慢,繁殖一代需18~24小时,2-4周才可
见菌落。(懒) 固体培基—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 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丑) 液体培基—生长较迅速,呈菌膜。
3.生化反应
不发酵糖类 触酶试验阳性,而热触酶试验阴性
应阴性者应接种BCG;
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
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
流行病学调查;
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三.微生物学检查
无杂菌污染的标本 离心沉淀集菌 直接涂片染色 分离培养 动物实验 核酸检测 血清学诊断 有杂菌污染的标本
15min 4%NaOH
临床常见细菌—分枝杆菌(病原生物学课件)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分枝杆菌
非典型分枝杆菌
Ⅰ组
生长缓慢、光产色
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
Ⅱ组
生长缓慢、暗产色
瘰疠分枝杆菌
Ⅲ组
生长缓慢、不产色
鸟-胞内分枝杆菌
Ⅳ组
生长快速、
偶发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弯,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抗酸染色阳性,菌体染成红色,非抗酸菌染成蓝色。G+,不易着色
+
10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2+
1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3+
每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4+
每个视野内发现9条以上抗酸菌
(三)临床意义1.致病物质:主要与菌体成份有关。(1)脂质索状因子:引起慢性肉芽肿分枝菌酸:与抗酸性有关蜡质D:具有佐剂作用硫酸脑苷脂:阻碍吞噬磷脂:促类上皮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形成有关(2)蛋白质:诱发超敏反应(3)糖类:抵抗吞噬作用
分枝杆菌及检验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主要特点细长弯曲,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状生长。常用抗酸染色鉴定(抗酸阳性呈红色)。引起疾病多呈慢性,且伴肉芽肿。
分枝杆菌的分类
分类
生长特性
主要对人致病的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犰狳
2.临床意义:1.传播途径:主要是密切接触2.所致疾病:麻风(侵害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3.临床分型:瘤型(占20%~30%,传染性强)结核样型(占60%~70%,传染性弱)界线类(可转化为以上两型)
3.防治原则:早发现(检验时,标本通常采用刮片),早隔离、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氨苯砜、苯丙砜、醋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烟胺。
分枝杆菌医学知识宣讲

免疫性
免疫机制:细胞免疫 超敏反应:Koch现象:将TB首次注入
豚鼠皮下,10~14天后局部溃烂不愈, 附近淋巴结肿大(原发感染);TB再注 射,1~2天局部溃烂,附近淋巴结不肿 大(原发后感染)。超敏反应由结核菌 素蛋白和蜡质D引起,免疫反应由TB核 糖体RNA引起。
结核菌素试验
用结核菌素(OT、PPD)进行皮肤试验来测
定机体对TB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旳试验。
措施:PPD5个单位注射前臂皮内,48~72 h
后观察: ≤ 5 mm为阴性,5~15 mm为阳性, ≥ 15 mm为强阳性。
分析:阴性表达为感染过,但应考虑:感染早
期、老年人及其他免疫力低下者;强阳性对临 床诊疗有意义。
微生物学检验法
标本取材 直接涂片镜检:抗酸染色或金胺染色,
L型变异
抗酸染色
菌落
金胺染色
抗酸染色
菌落
二、致病性:致病物质
既不产生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 脂质:磷脂 — 引起慢性肉芽肿
索状因子 — 与毒力亲密有关 腊质D — 佐剂 硫酸脑苷酯 — 使TB在吞噬细胞中 长久存活
蛋白质:与腊质D结合后使机体发生超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应
所致疾病: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多见于小朋友,因缺乏免疫力,
分枝杆菌医学知识宣 讲
1882年Koch发觉结核杆菌为结核病旳
病原菌,1886年Lehmann与 Neumann将其正式命名为结核分枝杆 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简称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与麻风杆菌是主要旳致病菌
本属细菌旳特点为细胞壁具有大量脂质,
这与其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等亲密 有关
分枝杆菌结构

分枝杆菌结构一、概述分枝杆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属于放线菌目。
与结核杆菌一样,分枝杆菌是一类具有抗酸染色特性的革兰氏阳性菌。
分枝杆菌种类繁多,包括常见的结核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等。
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动物体等。
此外,部分分枝杆菌是致病性的,能引起人类及动物感染。
结核杆菌是最为人所知的致病性分枝杆菌,其引起的结核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卫生问题。
了解分枝杆菌的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生命过程、致病性以及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二、细胞壁的结构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由三部分组成:肽聚糖层、脂质层和外膜。
1.肽聚糖层:这是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糖醛酸、葡萄糖和氨基酸组成。
其特殊的双层结构对维持细菌的形态、耐受酸性环境以及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脂质层:位于肽聚糖层外侧,主要由分枝菌酸、糖脂、磷脂等组成。
脂质层的组成和结构在分枝杆菌的分类上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3.外膜:覆盖在脂质层外,含有特殊的抗原和酶,参与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过程。
三、细胞质和细胞器的构成分枝杆菌的细胞质与其他细菌相似,含有核糖体、DNA、RNA等基本成分。
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均比较发达,为分枝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此外,部分分枝杆菌还含有特殊的颗粒和囊泡结构,这些结构在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基因组与转录组的特点分枝杆菌的基因组相对较大,且具有较高的G+C含量(约为62%)。
基因组中包含大量的重复序列和串联重复序列,这些重复序列可能与分枝杆菌的免疫逃避和耐药性有关。
此外,基因组中还含有大量的插入序列和可移动元件,这为分枝杆菌的基因重组和变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转录组学研究显示,分枝杆菌在感染过程中会根据环境变化表达不同的基因,从而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五、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分枝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主要包括细胞壁成分、分泌的毒力和致病因子以及菌体表面结构等。
分枝杆菌PPT课件

• 耐药性变异:
– 耐异烟肼及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株日益
增多
编辑版ppt
21
致病性和免疫性
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
毒素,其致病性主要由于:
• 菌体成分---尤其是大量脂质 • 细菌繁殖引起炎症 • 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性损伤 • 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编辑版ppt
22
(一)致病物质
1.荚膜: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粘附与入侵作用)
编辑版ppt
9
二.中国:呈现“五高一低”
• 感染多:全人口的结核感染率为44.5%,全国 有4-5亿人受感染
• 患病多:居世界第二,西太区居首位,全国有 450万,传染性病人200万,青壮年患病多,活 动性肺结核占53%,涂阳肺结核占61.6%
• 死亡多:每年死于肺结核患者15万,为各种其 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2倍,青壮年死 亡比例高,占48%
编辑版ppt
14
编辑版ppt
15
编辑版ppt
16
编辑版ppt
17
• 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温度37℃,pH偏酸6.5-6.8
– 营养要求高,罗氏培养基(蛋黄、甘油、天门 冬素、马铃薯、无机盐、孔雀绿等)
– 生长缓慢,18h分裂
一次,3-4W形成R
型菌落,“菜花样菌落”,
乳酪色干燥不透明,
表面坚硬呈颗粒结节,
进入21世纪是结核病控制的最好时期, 国家向WHO承诺加快结核病控制、颁布 了法规、政策、十年规划,进行了重点 投入及支持,对结核病的认识也极大地 提高。但是要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 划(2001-2010年)》仍有一定的难度, 结核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编辑版ppt
每日一菌之分枝杆菌

每日一菌之分枝杆菌小编正式开启每日奉献一菌的编辑模式,不要离开,总有一株菌是您希望了解的~哦,对了,据说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有一款小型仪器适用于分枝杆菌抗酸染色与荧光染色,嘘,小编也只是听说啦~ 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或略带弯曲、为数众多(包括54个种)呈分支状生长的需氧杆菌。
因其繁殖时呈分支状生长故称分枝杆菌。
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可占其干重的60%,这与其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关。
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又称抗酸杆菌。
需氧生长,无鞭毛,无芽胞和荚膜。
引起的疾病均为慢性,有肉芽肿病变的炎症特点。
分枝杆菌的种类较多,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
一、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目前已知在我国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有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其大小约(1~4)μm×0.4μm。
在培养基中可呈球状或丝状,陈旧培养物或干酪化的淋巴结中可见到分枝状。
抗酸染色时菌体呈红色。
显微镜下常堆积成团、成束,排列无序,也有呈链状、索状者。
革兰染色阳性,既往在组织中曾发现革兰阳性的非抗酸颗粒,接种动物可产生典型的结核病变,后被称为Much颗粒。
金胺“0”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可发生荧光。
2.培养特性:本菌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在5%~10%C02环境中可刺激其生长。
烛缸不适合本菌培养,需用二氧化碳培养箱。
培养温度适应范围较大,35~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
最适pH为6.5~6.8。
兼性胞内寄生菌,在细胞内外均可发育繁殖,强毒株可长期生存于巨噬细胞内。
生长时还需适当的湿度。
本菌生长缓慢,最快的分裂速度为18h一代。
在固体培养基上,一般需2~6周才能长出菌落。
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呈皱纹状,形似菜花。
分枝杆菌详细讲解

分枝杆菌详细讲解分枝杆菌(Bacillus)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分布广泛,包括数百个物种。
它们是一类孢子形成菌,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形成耐热的孢子,因此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
分枝杆菌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且在生物学研究、医药制备、食品工业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分枝杆菌的形态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长而细,呈直线状,有分枝的外形,故得名为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含有高水平的鞘氨醇和肌醇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形成耐热孢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枝杆菌没有鞭毛,且在菌体的末端通常会有分枝,这种分枝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在环境中,分枝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它们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营养源,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等。
分枝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不同温度、pH值和含氧量的环境中生长,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条件下仍能存活。
这使得它们不仅在土壤肥沃性维持、有机物降解等环境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应用于工业上的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
分枝杆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形成孢子在恶劣环境中存活。
当环境条件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时,分枝杆菌通过分裂形成孢子,保护自己,并在适宜的时候再次发芽成为活的细菌。
这种孢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生存保护作用,使得分枝杆菌能够在没有营养和水分的情况下存活较长时间。
由于孢子的高温抵抗能力,分枝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发酵食品的生产和保存等。
另外,分枝杆菌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应用价值。
由于其代谢特点和营养需求的多样性,分枝杆菌被广泛用于产酶、产生合成化合物和细胞外聚合物的生产。
它们可以产生多种酶,如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可以用于纺织业、制浆造纸业、制药业等多个领域。
此外,分枝杆菌还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的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在生物学研究中,分枝杆菌也是广泛使用的模式生物,用来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和调控、代谢途径等。
总结起来,分枝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形态特殊、产孢、耐热等特点,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微弯的细菌,因繁殖时有分枝生长趋势而得名。
■特点1、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脂类。
2、菌体不易着色,不易脱色,故采用抗酸染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3、无特殊结构,也不产生内外毒素。
4、所致感染多为慢性过程,破坏性病变。
5、种类多,对人致病的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
结核病在上世纪40、50年代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60-80年代经过人们的努力,大大降低,80年代后期,发病率又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耐药性的出现。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菌体细长微弯,有分枝,排列不规则,多单个散在,易发生L型,抗酸染色阳性。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温度37℃,pH偏酸6.5-6.8■营养要求高,罗氏培养基(蛋黄、甘油、天门冬素、马铃薯、无机盐、孔雀绿等)■生长缓慢,18h分裂一次,2-4W形成R型菌落,“菜花样菌落”,乳白色干燥不透明,表面呈颗粒结节,边缘不整3、抵抗力强:抗干燥,抗酸碱,抗化学消毒剂,对湿热和紫外线敏感,对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4、结核杆菌多种性状可发生变异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等。
菌落变异由粗糙型变成光滑型。
毒力变异:卡介苗:1908年两位科学家将有毒的牛型分枝杆菌接种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代传代获得的减毒菌株,即卡介苗(BCG)沿用至今。
二、致病性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主要由于细菌繁殖引起炎症;菌体成分;代谢产物毒性作用;抗体对菌体成分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致病物质:菌体成分。
1、脂质——存在细胞壁,占菌体干重的20-40%,①磷脂②脂肪酸(索状因子)③蜡质D(分枝菌酸+肽糖脂)④硫酸脑苷脂和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作用:引起结核结节,慢性肉芽肿及组织细胞干酪样坏死等病变2、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核菌素,结核菌素+蜡质D——迟发型变态反应。
分枝杆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的皮肤侵入机体,引起 各组织、脏器的结核,其中以肺结核最多见,腹膜、淋巴结、皮肤、 肾脏、肠、骨、关节等亦可发生。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弱,则结核杆菌 可血液、淋巴液扩散,引起全身粟粒性结核。 人对结核杆菌的感染率很高,但发病率低,表明机体对其有较强 的免疫力,该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初次感染时机体释放出蛋白-类 脂复合物激活T细胞,形成致敏的T细胞群,当再次感染时致敏T细胞 被激活,释放一系列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于病灶周围,分泌水 解酶,杀伤、消除病原菌,这种抗结核的细胞免疫可用Koch现象来说 明,而测试机体是否已建立抗感染免疫可用结核菌素(OT)试验。
1.组织中典型的结核杆菌为细长、 直或微弯曲,在痰液中多单个存在, 有时呈分枝状;菌量多时可聚集成团 或束(簇);人工培养后可呈丝状、棒状。一般牛型较人型粗短。 2.通常视之为革兰阳性杆菌。抗酸染色染成红色。胺O染料染 分离需要5~10% CO2刺激。 2.温度范围广,37℃最适;最适pH值6.5~6.8;生长需 要一定的湿度。 3.营养要求高,需要加入卵黄、血液、马铃薯粉、氨基 酸,无机盐等(罗氏培养基)。 4.生长缓慢,18~24小时分裂一代,2~6周形成菌落。
结核菌素试验
1.方法: 取5U注射入前臂皮内,2-3天后观察结果。若注射局部红肿硬结 直径大于0.5cm阳性,大于1.5cm为强阳性,小于0.5cm为阴性。 2.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卡介苗成功,对结核杆 菌有免疫力。 强阳性结果:机体可能有活动性结核。 阴性结果:机体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无免疫力。 3.实际应用:1)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接种后效果观察; 2)在未接种卡介苗人群肿作结核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3)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8.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M.tuberculosis 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多途径传播, 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多途径传播, 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93年WHO 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 年 宣布: 2000年 WHO TB Report: 年
原发感染: 原发感染:
原发综合症
粟粒性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原发后感染:病灶多局限, 原发后感染:病灶多局限,不累及邻近淋巴结
慢纤空洞性结核
肺外感染
结核性脑膜炎 肾结核 肠结核 骨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
免疫性
免疫机制:细胞免疫,有菌免疫。 免疫机制:细胞免疫,有菌免疫。 免疫与超敏反应: 免疫与超敏反应:
多途径感染——结核病 结核病 多途径感染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常见于儿童——呼吸道侵入 常见于儿童 呼吸道侵入 90%--纤维化或钙化 纤维化或钙化, 90%--纤维化或钙化,内源性感染的渊源 --活动性肺结核 活动性肺结核, 5%-- 活动性肺结核 , 经血流扩散引起全身 感染
传播途径
排菌TB患者 排菌 患者
Koch现象-将TB初次注入豚鼠皮下,10~14天后 现象- 初次注入豚鼠皮下, 现象 初次注入豚鼠皮下 天后 局部溃烂不愈,附近淋巴结肿大(原发感染); );TB 局部溃烂不愈,附近淋巴结肿大(原发感染); 再注射, 天局部溃烂, 再注射,1~2天局部溃烂,附近淋巴结不肿大 原发 天局部溃烂 附近淋巴结不肿大(原发 后感染)。超敏反应由结核菌素蛋白和蜡质D引起 引起, 后感染 。超敏反应由结核菌素蛋白和蜡质 引起, 免疫反应由TB核糖体 核糖体RNA引起。 引起。 免疫反应由 核糖体 引起
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新生儿接种 人工主动免疫:新生儿接种BCG 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 治疗: 治疗: 联合用药、足量、规则、 联合用药、足量、规则、全程用药 常用异烟肼+ 常用异烟肼+利福平等
08.分枝杆菌

25岁以上者。结核分枝杆菌可以是外来的或原病灶内的。
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淋巴结,其被纤维素包裹干 酪样坏死灶可钙化而痊愈,若干酪样结节破溃,排入邻近 支气管,则可形成空洞,成为开放型肺结核,痰中带大量 的结核杆菌,传染性很强
三、 免疫性
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不高
。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免疫力。
是有毒株细胞壁的成分,能抑制溶
酶体同吞噬体的结合,减缓了溶酶体酶对结核分枝杆菌 的分解、杀伤作用,造成细菌在吞噬细胞内长期存活
* 蜡质D
是肽糖脂与分枝菌酸的复合物,具有佐剂
作用,能引起动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3.蛋白质
结核分枝杆菌含有多种蛋白质成分有抗原性。结 核菌素就是其中之一,与蜡质结合能使机体致敏。引 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 挥一定作用
五、防治原则
(一) 预防 除对结核患者早期发现、隔离和治疗外, BCG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我国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儿童。6个月以内 健康婴儿可直接接种;较大儿童须先做结核菌 素试验;反应阴性者再接种。一般在接种后68w如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则表示接种者已 产生免疫力;阴性者应复种。阳性反应可维持 5年左右
• 结核样型麻风
60-70%
侵犯部位:皮肤、周围神经 传染性小——病变处少见麻风细胞及麻风杆菌 免疫状态:细胞免疫接近正常(麻风菌素试验阳性) 病变: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皮肤—— 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疹 外周神经 —— 由于细胞浸润变粗、变硬,可触及 感觉功能障碍,可严重致畸
郭霍现象解释
原发感染因无免疫反应和超敏反应,故结核分枝杆菌
迅速扩散全身; 而再感染者因有超敏反应产生,局部反应迅速而强烈, 坏死部位很快脱落,而病变则很快愈合不扩散,说明机体 已有一定的免疫力。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分枝杆菌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分枝杆菌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有时有分枝或出现丝状体。
目前在分类学上已将分枝杆菌属归纳于放线菌中。
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分含和不含分枝菌酸两类。
分枝杆菌属于含分枝菌酸类。
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
这和其染色性、生长特性、致病性、抵抗力等密切相关。
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强脱色剂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该菌属无鞭毛、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和菌体成分有关。
引起的疾病都呈慢性,并伴有肉芽肿。
下面我们来对分枝杆菌进行详细了解,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
1.结核分枝杆菌:(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1.结核分枝杆菌(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菌体细长略弯曲,齐-尼氏抗酸染色呈红色,无菌毛、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胞。
结核菌为专性需氧菌,常用罗氏培养基培养。
对酸、碱、自然环境和干燥有抵抗力,但对湿热、酒精和紫外线敏感。
对抗结核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2)结核菌感染的免疫特点①抗结核免疫属于带菌免疫,体内的结核杆菌一旦被清除,免疫力即随之消失;②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③抗结核免疫与机体迟发型变态反应同时并存。
(3)结核菌素(OT)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它是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此判断机体有无抗结核免疫力。
若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正常,表示未感染过结核杆菌。
(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根据感染部位采取可疑标本,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抗酸染色后镜检。
同时接种于罗氏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培养。
利用卡介苗(减毒活菌苗)接种防治。
2.麻风分枝杆菌:菌体细长略弯,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均为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菌之分枝杆菌
小编正式开启每日奉献一菌的编辑模式,不要离开,总有一株菌是您希望了解的~哦,对了,据说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有一款小型仪器适用于分枝杆菌抗酸染色与荧光染色,嘘,小编也只是听说啦~ 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或略带弯曲、为数众多(包括54个种)呈分支状生长的需氧杆菌。
因其繁殖时呈分支状生长故称分枝杆菌。
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可占其干重的60%,这与其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关。
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又称抗酸杆菌。
需氧生长,无鞭毛,无芽胞和荚膜。
引起的疾病均为慢性,有肉芽肿病变的炎症特点。
分枝杆菌的种类较多,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
一、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目前已知在我国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有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其大小约(1~4)μm×0.4μm。
在培养基中可呈球状或丝状,陈旧培养物或干酪化的淋巴结中可见到分枝状。
抗酸染色时
菌体呈红色。
显微镜下常堆积成团、成束,排列无序,也有呈链状、索状者。
革兰染色阳性,既往在组织中曾发现革兰阳性的非抗酸颗粒,接种动物可产生典型的结核病变,后被称为Much颗粒。
金胺“0”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可发生荧光。
2.培养特性:本菌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在5%~10%C02环境中可刺激其生长。
烛缸不适合本菌培养,需用二氧化碳培养箱。
培养温度适应范围较大,35~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
最适pH为6.5~6.8。
兼性胞内寄生菌,在细胞内外均可发育繁殖,强毒株可长期生存于巨噬细胞内。
生长时还需适当的湿度。
本菌生长缓慢,最快的分裂速度为18h一代。
在固体培养基上,一般需2~6周才能长出菌落。
菌落
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呈皱纹状,形似菜花。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多为表面生长,形成菌膜,且干燥易碎而沉于管底。
此种特性与菌体的疏水性有关。
有毒力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索状生长,无毒株则无此现象。
结核分枝杆菌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罗氏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但经多次传代或长期保存的菌种,也能在营养较简单的培养基中生长。
据报道少量铁质可促进结核分枝杆菌生长,铁质可使细菌产生分枝杆菌生长素。
选择培养基加有抗微生物药物,以抑制标本中杂菌、真菌等污染菌的生长。
常用的选择剂有结晶紫、孔雀绿、青霉素、萘啶酸、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等。
3.生化反应:各型结核杆菌均不发酵糖类,能产生过氧化氢酶,耐热触酶试验、聚山梨酯-80水解试验和耐热磷酸
酶试验均为阴性,脲酶试验和中性红试验均为阳性。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烟酸试验、硝酸盐还原和烟酰胺酶试验均为阳性,借此可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鉴别。
4.抵抗力:对酒精敏感。
5.变异性: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有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传
种230代,获得减毒菌株,再接种动物,不能致病而使其获得免疫力。
用于预防结核病。
(二)临床意义
1.致病性:该菌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可在细胞内、外生长与大量繁殖,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脂质、蛋白质。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肺结核最多见。
肺部感染可分为原发性感染
和继发性感染。
肺外感染可发生在脑、肾、肠、及腹膜等处。
机体对菌体成分和其代谢产物引起免疫损伤以及变态反应,从而导致一系列组织学上的病理变化。
(机理)
2.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结核的特异性免疫是通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所产生,试验证明,将有毒结核分枝杆菌纯培养物初次接种于健康豚鼠,不产生速发型过敏反应,而经10~14d,局部逐渐形成肿块,继而坏死,溃疡,直至动物死亡。
若在8~12周之前给动物接种减毒或小量结核分枝杆菌,第二次接种时则局部反应提前,于2~3d内发生红肿硬结,后有溃疡但很快趋于痊愈。
此现象为Koch在1891年观察到的,
故称为Koch现象。
免疫性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由不同的T细胞亚群介导。
3.结核菌素试验:利用Ⅳ型变态反应的原理,检测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
本实验对婴幼儿结核病的诊断有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采集不同标本。
结核患者各感染部位的标本中大多都混有其他细菌,为此应采取能抑制污染菌的方法。
若作分离培养,必须使用灭菌容器,患者应停药1~2天后再采集标本。
可采集痰、尿、粪便、胃液、胸水、腹水、脑脊液、关节液、脓液等。
2.检验方法
(1)涂片检查
直接涂片包括:
1)薄涂片:挑取痰或其他处理过的标本约0.01ml,涂沫于载玻片上,用萋-尼(热染法)或Kinyoun(冷染法)抗酸染色,油镜镜检,报告方法:-:全视野(或100个视野)未找到抗酸菌;+:全视野发现3~9个;++:全视野发现10~99个;+++:每视野发现1~9个;++++:每视野发现10个以上(全视野发现1~2个时报告抗酸菌的个数)。
2)厚涂片:取标本0.1ml,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报告方法同上。
3)集菌涂片:主要方法有沉淀集菌法和漂浮集菌法。
4)荧光显微镜检查法:制片同前。
用金铵“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分枝杆菌可发出荧光。
(2)分离培养
1)固体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对于结核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前针对标本应做适当的前处理,如痰可做4%H2S04或4%NaOH处理20~30min,除去杂菌再接种于罗氏培养基,37℃5%~10%C02培养,定时观察,至4~8周。
此方法可准确诊断结核杆菌。
2)液体培养法:Bactec-460半自动培养方法,Bact,Vitck-3D,全自动快速培养系统。
3)噬菌体法。
(3)基因快速诊断:PCR反向膜探针杂交,DNA探针,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监测分枝菌酸。
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但需注意实验器材的污染问题,以免出现假阳性。
(4)耐药性:结核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对利福平耐药是由rpoB的基因突变,链霉素耐药是和编码核糖体S12蛋白的rpsl基因发生突变以及编码16SrRNA的rrs基因发生突变,异烟肼的耐药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失活有关。
(四)治疗原则
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为第一线药物。
利福平与异烟肼合用可以减少耐药的产生。
对于严重感染,可用吡嗪酰胺与利福平及异烟肼联合使用。
二、非典型(非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以外,均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或非典型分枝杆菌。
因其染色性同样具有抗酸性亦称非结核抗酸菌,其中有14~17个非典菌种能使人致病,可侵犯全身脏器和组织,以肺最常见,其临床症状、X线所见很难与肺结核病区别,而大多数非典菌对主要抗结核药耐药,故该菌的感染和发病已成为流行病学和临床上的主要课题,与发达国家一样,我国近年来发现率也有增高趋势。
以
第Ⅲ群鸟-胞内分枝杆菌和第Ⅳ群偶发分枝杆菌及龟分枝杆
菌为多。
三、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M Leprae)简称麻风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菌。
首先由Han-senl937年从麻风病人组织中发现。
麻风分枝杆菌亦为抗酸杆菌,但较结核杆菌短而粗。
抗酸染色着色均匀,呈束状或团状排列。
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该菌所在的细胞胞质呈泡沫状称麻风细胞。
用药后细菌可断裂为颗粒状,链状等,着色不均匀,叫不完整染色菌。
革兰阳性无动力、无荚膜和芽胞。
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的病原菌,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早期主要损害皮肤、黏膜和神经末梢,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此菌尚未人工培养成功,已用犰狳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
人类是麻风分枝杆菌的唯一宿主,也是唯一传染源。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尤以第三世界较为广泛。
麻风病根据机体的免疫、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将多数患者分为瘤型,结核样型和界线类综合征。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烟胺。
一般采用二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
麻风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