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分枝杆菌属 最新ppt演示课件
2. 蛋白质:
与蜡质D结合引起 Ⅳ型超敏反应 , 并参与结核结节的形成; 3. 多糖:结核杆菌在 巨噬细胞内持续生存;
4. 荚膜:保护。
所致疾病
感染方式: 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 引起结核病,以肺结核最常见。
1.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继发感染 2.肺外感染
1.肺部感染---好发人群
原发感染:儿童 继发感染:成年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概述
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us) 致病性与菌体成分有关; 与人类疾病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 牛型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引起慢性疾病
Case
• 患者,女,19岁。就诊时主诉:近一个多
月来咳嗽,痰中时有血丝,痰少,多为干 咳,无胸痛,但有明显乏力,消瘦,食欲 不振,盗汗,自觉午后微热,心悸。 • 查体:T38 ℃,慢性病容。 •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 ×109/L,血沉为 70mm/h。X线透视右肺尖有小块阴影,边 缘模糊。取咳痰行抗酸染色,镜下可见红 色细长弯曲的杆菌。
方法:取 PPD-C 和 BCG-PPD 各 5 单位 ,
分别注入两前臂皮内 ( 目前仍有沿用单侧 注射 PPD 的方法 ), 48-72h 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 D≦5mm --- 阴性 D= 6-14mm---阳性 D≧15mm---强阳性
两侧红肿中 , 若 PPD-C 侧大于 BCG-PPD 侧时为感染 , 反之则 为卡介苗接种所致 ;
盐酸酒精脱色,然后用美蓝复染。
结果: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物
质为蓝色。
培养特性
1. 专性需氧; 2. 生长缓慢,代时18小时; 3. ※罗氏培养基: 含血清、蛋黄、甘油、马铃薯、天门冬 素、无机盐类以及孔雀绿等。 4. 固体培养基: 颗粒、结节、菜花状菌落,乳白或米黄, 不透明。
第14章分枝杆菌PPT幻灯片
致病过程
破坏巨噬细胞,释放TB
经淋巴管到达肺门
肺泡内炎症(原发灶)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自愈
原发综合征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空洞
扩散
2.肺外感染
皮肤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肾及输尿管结核 骨结核
脊椎结核
肠结核
免疫性
1.人群对结核杆菌的免疫是有菌免疫 2.以细胞免疫为主。 3.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只对胞外的结核杆菌有作用 4.免疫与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 特点: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粗糙型菌落 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
铃薯、甘油、天门冬酰胺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 殊培养基(罗氏)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 ——生长缓慢,12~24h分裂1次,在固体培 养基上3~4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生长慢的原因
① 脂质多,疏水性强→营养物难入 ② 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缺乏 ③ 外环境供氧不足
分枝杆菌属共同特点
1.细长或微弯的杆菌,有分支状排列或聚集成团。 2.G+,但着色不易,延长染色时间或加温染色着色
后不易被盐酸乙醇脱色,抗酸阳性。 3.细胞壁含丰富的脂质(与抗酸性、抵抗力及致病性
有关)。 4.无鞭毛、无芽孢,不产生内、外毒素。 5.种类多(102种),使人致病的主要有(结核、牛、麻
红色细长杆菌 成团排列
初步鉴定
抗酸阳性菌
Acid-fast stain fluorescent stain
(抗酸染色)
(荧光染色)
防治原则
预防 1)建立与健全各级防痨组织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2)早期发现患者 3)严格管理患者 4)为患者提供合适治疗场所
治疗原则:认真贯彻十字方针 1.早期 2.联合 3.适量 4.规律 5.全程
临床常见细菌—分枝杆菌(病原生物学课件)
生长缓慢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分枝杆菌
非典型分枝杆菌
Ⅰ组
生长缓慢、光产色
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
Ⅱ组
生长缓慢、暗产色
瘰疠分枝杆菌
Ⅲ组
生长缓慢、不产色
鸟-胞内分枝杆菌
Ⅳ组
生长快速、
偶发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弯,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抗酸染色阳性,菌体染成红色,非抗酸菌染成蓝色。G+,不易着色
+
10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2+
1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3+
每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4+
每个视野内发现9条以上抗酸菌
(三)临床意义1.致病物质:主要与菌体成份有关。(1)脂质索状因子:引起慢性肉芽肿分枝菌酸:与抗酸性有关蜡质D:具有佐剂作用硫酸脑苷脂:阻碍吞噬磷脂:促类上皮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形成有关(2)蛋白质:诱发超敏反应(3)糖类:抵抗吞噬作用
分枝杆菌及检验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主要特点细长弯曲,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状生长。常用抗酸染色鉴定(抗酸阳性呈红色)。引起疾病多呈慢性,且伴肉芽肿。
分枝杆菌的分类
分类
生长特性
主要对人致病的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犰狳
2.临床意义:1.传播途径:主要是密切接触2.所致疾病:麻风(侵害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3.临床分型:瘤型(占20%~30%,传染性强)结核样型(占60%~70%,传染性弱)界线类(可转化为以上两型)
3.防治原则:早发现(检验时,标本通常采用刮片),早隔离、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氨苯砜、苯丙砜、醋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烟胺。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分枝杆菌
非典型分枝杆菌
Ⅰ组
生长缓慢、光产色
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
Ⅱ组
生长缓慢、暗产色
瘰疠分枝杆菌
Ⅲ组
生长缓慢、不产色
鸟-胞内分枝杆菌
Ⅳ组
生长快速、
偶发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弯,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抗酸染色阳性,菌体染成红色,非抗酸菌染成蓝色。G+,不易着色
+
10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2+
1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3+
每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4+
每个视野内发现9条以上抗酸菌
(三)临床意义1.致病物质:主要与菌体成份有关。(1)脂质索状因子:引起慢性肉芽肿分枝菌酸:与抗酸性有关蜡质D:具有佐剂作用硫酸脑苷脂:阻碍吞噬磷脂:促类上皮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形成有关(2)蛋白质:诱发超敏反应(3)糖类:抵抗吞噬作用
分枝杆菌及检验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主要特点细长弯曲,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状生长。常用抗酸染色鉴定(抗酸阳性呈红色)。引起疾病多呈慢性,且伴肉芽肿。
分枝杆菌的分类
分类
生长特性
主要对人致病的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犰狳
2.临床意义:1.传播途径:主要是密切接触2.所致疾病:麻风(侵害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3.临床分型:瘤型(占20%~30%,传染性强)结核样型(占60%~70%,传染性弱)界线类(可转化为以上两型)
3.防治原则:早发现(检验时,标本通常采用刮片),早隔离、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氨苯砜、苯丙砜、醋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烟胺。
第十六章 分枝杆菌属ppt课件
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从临床上大致可分四种类型:
原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和空洞性肺结核
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肖邦
林黛玉
李叔同
鲁迅
造成结核病的祸首是谁?
是它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分枝杆菌属
分支杆菌属 是一类细长略带弯 曲的杆菌,有分支生长的趋势。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故又称抗酸杆菌。 无鞭毛、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
其间,小儿基本上不具有抗结核病的免疫力。
另外,对大量、反复、毒性较强的结核杆菌感染,卡介
苗不一定能抵御,要让孩子避免接触病人
治疗
联合应用 长期用药 要正规彻底治疗结核病必须有6至8个月的疗程,
且必须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
肺结核病是怎样传染的
咳嗽 打噴 嚏
说 话
吐痰
病人的衣 物、被褥 等传染
• 四不怕 • 四怕 –干燥 –乙醇 –酸(3% HCl或6% –湿热 H2SO4) 或碱(4% –紫外线 NaOH) 有抵抗力 –抗痨药物(链 –碱性染料 霉素、异烟肼、 –青霉素等抗生素 利福平等)
4、变异性
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及耐药性均可变异
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Guè rin,BCG):毒 力减弱,对人无致病性,但仍然保持良好的免 疫原性可用于结核杆菌预防的疫苗株。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耐药
肺外感染
• 免疫力低下患者
• 常见于脑、肾、骨、关节、生
殖系统
• 少数形成全身粟粒性结核或播
散性结核
免疫性
• 机体抗感染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属于 传染性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结核分枝 杆菌或其组分在体内存在时才有免疫力,一 旦体内病菌或其组分全部消失,免疫力也随 之消失。机体在产生抗结核免疫的同时,也
第十四分枝杆菌属
? 耐药性变异:
– 耐异烟肼及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株日益 增多
二、致病性
荚膜 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粘附与入侵作用)
致
含多种酶(分解利用营养物质)
病
保护(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菌体)
物 脂质
质
索状因子(破坏细胞,引起肉芽肿)
磷脂(形成结核结节)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蜡质D(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 多见成人 – 病灶局限 引起局部TB、开放性TB(反应剧烈,
干酪性坏死、空洞)
肺外感染
? 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 肾、肠、腹腔
? 大多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有关
三、免疫性
机体抗结核免疫特点:
传染、免疫、超敏反应共存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 俗称结核杆菌,引起人类结核病 ? 致病菌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牛分枝杆菌(M. bovis) ? 世界上1/3人感染,70%在亚洲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形态与染色
第14 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 势而命名
? 主要特点
– 细长弯曲,分枝状生长 –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菌酸) –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 抗酸染色阳性 – 引起疾病都呈慢性,并伴肉芽肿
? 分类
–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 非结核分枝杆菌 – 麻风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 由于细菌细胞壁中含大量脂质, 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 染色时间而着色后又能抵抗强脱 色剂盐酸酒精的脱色,故又称抗 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 耐异烟肼及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株日益 增多
二、致病性
荚膜 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粘附与入侵作用)
致
含多种酶(分解利用营养物质)
病
保护(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菌体)
物 脂质
质
索状因子(破坏细胞,引起肉芽肿)
磷脂(形成结核结节)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蜡质D(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 多见成人 – 病灶局限 引起局部TB、开放性TB(反应剧烈,
干酪性坏死、空洞)
肺外感染
? 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 肾、肠、腹腔
? 大多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有关
三、免疫性
机体抗结核免疫特点:
传染、免疫、超敏反应共存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 俗称结核杆菌,引起人类结核病 ? 致病菌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牛分枝杆菌(M. bovis) ? 世界上1/3人感染,70%在亚洲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形态与染色
第14 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 势而命名
? 主要特点
– 细长弯曲,分枝状生长 –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菌酸) –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 抗酸染色阳性 – 引起疾病都呈慢性,并伴肉芽肿
? 分类
–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 非结核分枝杆菌 – 麻风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 由于细菌细胞壁中含大量脂质, 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 染色时间而着色后又能抵抗强脱 色剂盐酸酒精的脱色,故又称抗 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第十一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阳性反应(局部红肿硬节)
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 核分枝杆菌有迟发超敏反应,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
结果分析
阴性反应
1)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2)感染初期 3)老年人 4)严重结核病患者 5)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患有其他传染病如麻疹等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 低下者;艾滋病;肿瘤;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脑、肾、骨、关节等结核
• 带菌痰液被咽入消化道引起肠结核、腹膜炎 • 免疫力极度低下着可引起全身粟粒状结核
Process of pathogenesis
M. tuberculosis enters the alveoli by airborne transmission
It resists destruction by alveolar macrophages and proliferate
结核病在旧中国流行严重,死亡率高
AIDS、吸毒、应用免疫抑制剂
以及耐药菌的出现,发病率有上 升趋势,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月24日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1)形态
• 细长, 稍有弯曲, 两端呈圆形,可见分枝状。 • 人工培养基上呈多形性(球形、串珠形和丝状)。
• 无鞭毛, 无芽胞,有荚膜。
• 是指结核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 • 大多为环境中的腐生菌 • 对酸碱比较敏感 • 对常用抗结核药耐受
• 为条件致病菌,艾滋病患者易感染鸟复合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
性状
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菌落 特征
外形 色泽 索状因子 毒力 中性红试验 测定 耐热H2O2酶试验 豚鼠致病
溶菌酶、青霉素等作用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的正常结构完整 性或其合成受阻, 导致菌体变成 L 型; 异烟肼则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分枝菌酸的合成 , 使 本菌出现抗酸染色阴性。
《分枝杆菌》PPT课件
• 疑肺结核:收集清晨第一口痰,清洁干燥的容器内送检
• 疑泌尿系结核:清晨一次全部尿量或24小时尿沉淀10~ 15ml送检,必要时作无菌导尿送检(诊断泌尿道结核通 常需3~5份标本)
• 采集脓液应直接从溃疡处取脓汁或分泌物,深部脓肿用无 菌注射器抽取送检
• 其他:无菌抽取脑脊液、胸水、腹水及关节液等盛无菌 试管送检。脑脊液标本静置后,表面可有细薄凝块,取 凝块作涂片或接种培养
精选课件ppt
37
概述
• NTM种类众多,现已被鉴定的有150余种, 包括专性寄生菌、腐生菌和中间型。
• 国际分枝杆菌分类研究组(IWGMT)分为 三类,即缓慢生长菌、快速生长菌和不能 培养菌三种类型。
• Runyon按细菌产色素和生长速度将临床重 要分枝杆菌分为RunyonⅠ、Ⅱ、Ⅲ、Ⅳ群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8
二、临床意义
• WHO已把结核病与AIDS、疟疾一起列 为人类的最主要杀手
精选课件ppt
9
二、临床意义
(一) 所致疾病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
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 核为多见 (二)免疫性
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细胞免疫 迟发型超敏反应
精选课件ppt
• 近来ESAT/CFP-10融合蛋白-ELISPOT用于诊断活动性 结核病,准确、灵敏、特异、快速。
• 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当,干扰因素小。
精选课件ppt
34
三、微生物检验
(六)药物敏感性试验
• 将纯培养物菌悬液,接种含各种浓度药物的固体 培养基上,同时做不含药物的对照组。
• 经过培养,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是对照 组的75%以上,则认为该菌对该药物浓度为完全 耐药,如无菌落生长则为敏感。
• 疑泌尿系结核:清晨一次全部尿量或24小时尿沉淀10~ 15ml送检,必要时作无菌导尿送检(诊断泌尿道结核通 常需3~5份标本)
• 采集脓液应直接从溃疡处取脓汁或分泌物,深部脓肿用无 菌注射器抽取送检
• 其他:无菌抽取脑脊液、胸水、腹水及关节液等盛无菌 试管送检。脑脊液标本静置后,表面可有细薄凝块,取 凝块作涂片或接种培养
精选课件ppt
37
概述
• NTM种类众多,现已被鉴定的有150余种, 包括专性寄生菌、腐生菌和中间型。
• 国际分枝杆菌分类研究组(IWGMT)分为 三类,即缓慢生长菌、快速生长菌和不能 培养菌三种类型。
• Runyon按细菌产色素和生长速度将临床重 要分枝杆菌分为RunyonⅠ、Ⅱ、Ⅲ、Ⅳ群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8
二、临床意义
• WHO已把结核病与AIDS、疟疾一起列 为人类的最主要杀手
精选课件ppt
9
二、临床意义
(一) 所致疾病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
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 核为多见 (二)免疫性
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细胞免疫 迟发型超敏反应
精选课件ppt
• 近来ESAT/CFP-10融合蛋白-ELISPOT用于诊断活动性 结核病,准确、灵敏、特异、快速。
• 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当,干扰因素小。
精选课件ppt
34
三、微生物检验
(六)药物敏感性试验
• 将纯培养物菌悬液,接种含各种浓度药物的固体 培养基上,同时做不含药物的对照组。
• 经过培养,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是对照 组的75%以上,则认为该菌对该药物浓度为完全 耐药,如无菌落生长则为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烟肼的耐药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失活有关。编 码该酶的KatG基因的缺失,碱基插入或突变,使得酶分子活性 严重降低或失活以及热稳定性发生改变。
Banerjee等研究发现,由inhA基因编码的酶可能是异烟肼 和乙硫异烟肼共同的靶子,因此inhA基因的突变导致了对这两 种药物的耐药。
19
麻风分枝杆菌
15
16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动物接种
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和毒力测定。常用的动物为豚鼠。
➢免疫学诊断
1.结核菌素试验 婴幼儿阳性结果可结合临床症状做出诊断。 在成人可作为判定机体细胞免疫的一种指标。
2.ELISA 检测抗PPD的IgG,肺结核病人的阳性率为80-90%。
3.全血干扰素测定法 以诊断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当,且具
迅速生长菌: Runyon Ⅳ群; 特殊营养要求:麻风杆菌;
3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是结核病的病
原菌,俗名结核杆菌,1882年由科霍(Koch)发现。 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人型、牛型和非洲型结核杆菌。
4
➢形态与染色
生物学特性
5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
培养特点:馋、懒、丑。 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 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罗氏) 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 上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丑--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 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13
科霍现象 (Koch′s phenomenon,1891) : 将微量结核分枝杆菌注入豚鼠皮下:
易感组:10~14d后注射部位溃烂、坏死;同时附近 淋巴结肿大,干酪样病变,形成慢性溃疡很难愈合。
曾感染组:经24~48h后在接种的局部迅速发生浅溃 烂。但能较快愈合,不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和全身。
14
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是麻风病的病原菌,
1873年由挪威学者Armauer Hansen从麻风患者的皮肤结 节中分离发现。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和 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 芽肿。
20
麻风分枝杆菌迄今仍不能人工培养。用从组织获得的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小鼠足垫或接种至犰狳(armadillo, 一种南美洲的野生动物),成为研究麻风的动物模型。
8
生物学特性
➢变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菌落、毒力以及耐药性的变异: BCG就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异株; 耐药菌株,尤其是耐异烟肼菌株。
9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不产生内、外毒素以及侵袭酶。其毒力可能与下述物质有关:
1.索状因子 (cord factor) 2.C-分枝菌酸苷酯 (C-mycosides) 3.硫酸脑苷酯 (sulfatides) 4.分枝杆菌生长素 (mycobactin) 5.蜡质D
10
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 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病 (tuberculosis)。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1.原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2.继发感染(reinfection)亦称复活感染 (reactivation type tuberculosis,or reactivation tuberculosis)
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test)
1.原理 结核菌素(OT或PPD)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 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 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则无反应。
2.方法
3.结果分析 (1)阳性 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0.5-1.5cm之间。
11
12
致病性与免疫性
➢ 免疫性
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免疫力:
(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3)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细 胞免疫以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即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相遇,
释放淋巴因子(主要是IFN-γ),作用于巨噬细胞,促使细胞内溶酶体 含量增加。其中酶的活性增高,吞噬能力增强。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新 的严峻事实。
18
防治原则
结核杆菌对一些药物的耐药机制已被证实:
利福平耐药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编码RNA聚合酶b亚基(rpoB) 的基因突变所致。
链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编码核糖体S12蛋白的rpsl基因发 生突变以及编码16S rRNA的rrs基因发生突变。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1
又称抗酸杆菌 (acid-fast bacillus)。 本菌属种类颇多,可分为3组: ①结核分枝杆菌(模式种); ②非结核分枝杆菌; ③麻风分枝杆菌。
2
根据分枝杆菌分类国际研究班(IWGMT)的分类方案 将本属细菌分为三类,即
缓慢生长菌:结核分枝杆菌;RunyonⅠ(光产色 菌) 、Ⅱ(暗产色菌) 、Ⅲ群(不 产色菌) ;
有受BCG接种史影响小、又能区分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优点,同
时还可避免结核菌素试验在操作上与结果判断上存在的多种主
观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17
预防接种
防治原则
卡介苗(BCG)接种。
治疗
①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 醇 和链霉素。
②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 和环丝氨酸等。
6
➢菌体的化学成分
生物学特性
1.脂质 :磷脂;
脂肪酸;
蜡质(waxes):分枝菌酸 (mycolic acid);
索状因子;
蜡质D;
2.蛋白质 :如结核菌素(tuberculin) ;
3.多糖
7
➢抵抗力
生物学特性
对理化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抗力较强:
耐干燥;
耐酸;
耐硷;
对湿热敏感;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紫外线敏感。
(2)强阳性 硬结直径超过1.5cm以上;
(3)阴性 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 结直径小于0.5cm。
4.应用 (1)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应阴 性者应接种BCG;(2)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 (3)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4)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Banerjee等研究发现,由inhA基因编码的酶可能是异烟肼 和乙硫异烟肼共同的靶子,因此inhA基因的突变导致了对这两 种药物的耐药。
19
麻风分枝杆菌
15
16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动物接种
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和毒力测定。常用的动物为豚鼠。
➢免疫学诊断
1.结核菌素试验 婴幼儿阳性结果可结合临床症状做出诊断。 在成人可作为判定机体细胞免疫的一种指标。
2.ELISA 检测抗PPD的IgG,肺结核病人的阳性率为80-90%。
3.全血干扰素测定法 以诊断结果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当,且具
迅速生长菌: Runyon Ⅳ群; 特殊营养要求:麻风杆菌;
3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是结核病的病
原菌,俗名结核杆菌,1882年由科霍(Koch)发现。 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人型、牛型和非洲型结核杆菌。
4
➢形态与染色
生物学特性
5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
培养特点:馋、懒、丑。 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 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罗氏) 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 上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丑--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 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13
科霍现象 (Koch′s phenomenon,1891) : 将微量结核分枝杆菌注入豚鼠皮下:
易感组:10~14d后注射部位溃烂、坏死;同时附近 淋巴结肿大,干酪样病变,形成慢性溃疡很难愈合。
曾感染组:经24~48h后在接种的局部迅速发生浅溃 烂。但能较快愈合,不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和全身。
14
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是麻风病的病原菌,
1873年由挪威学者Armauer Hansen从麻风患者的皮肤结 节中分离发现。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和 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 芽肿。
20
麻风分枝杆菌迄今仍不能人工培养。用从组织获得的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小鼠足垫或接种至犰狳(armadillo, 一种南美洲的野生动物),成为研究麻风的动物模型。
8
生物学特性
➢变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易发生菌落、毒力以及耐药性的变异: BCG就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异株; 耐药菌株,尤其是耐异烟肼菌株。
9
致病性与免疫性
➢ 致病物质
不产生内、外毒素以及侵袭酶。其毒力可能与下述物质有关:
1.索状因子 (cord factor) 2.C-分枝菌酸苷酯 (C-mycosides) 3.硫酸脑苷酯 (sulfatides) 4.分枝杆菌生长素 (mycobactin) 5.蜡质D
10
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 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结核病 (tuberculosis)。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1.原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2.继发感染(reinfection)亦称复活感染 (reactivation type tuberculosis,or reactivation tuberculosis)
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test)
1.原理 结核菌素(OT或PPD)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 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放淋巴因子,形 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则无反应。
2.方法
3.结果分析 (1)阳性 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0.5-1.5cm之间。
11
12
致病性与免疫性
➢ 免疫性
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免疫力:
(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3)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细 胞免疫以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即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相遇,
释放淋巴因子(主要是IFN-γ),作用于巨噬细胞,促使细胞内溶酶体 含量增加。其中酶的活性增高,吞噬能力增强。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新 的严峻事实。
18
防治原则
结核杆菌对一些药物的耐药机制已被证实:
利福平耐药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编码RNA聚合酶b亚基(rpoB) 的基因突变所致。
链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编码核糖体S12蛋白的rpsl基因发 生突变以及编码16S rRNA的rrs基因发生突变。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1
又称抗酸杆菌 (acid-fast bacillus)。 本菌属种类颇多,可分为3组: ①结核分枝杆菌(模式种); ②非结核分枝杆菌; ③麻风分枝杆菌。
2
根据分枝杆菌分类国际研究班(IWGMT)的分类方案 将本属细菌分为三类,即
缓慢生长菌:结核分枝杆菌;RunyonⅠ(光产色 菌) 、Ⅱ(暗产色菌) 、Ⅲ群(不 产色菌) ;
有受BCG接种史影响小、又能区分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优点,同
时还可避免结核菌素试验在操作上与结果判断上存在的多种主
观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17
预防接种
防治原则
卡介苗(BCG)接种。
治疗
①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 醇 和链霉素。
②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 和环丝氨酸等。
6
➢菌体的化学成分
生物学特性
1.脂质 :磷脂;
脂肪酸;
蜡质(waxes):分枝菌酸 (mycolic acid);
索状因子;
蜡质D;
2.蛋白质 :如结核菌素(tuberculin) ;
3.多糖
7
➢抵抗力
生物学特性
对理化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抗力较强:
耐干燥;
耐酸;
耐硷;
对湿热敏感;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紫外线敏感。
(2)强阳性 硬结直径超过1.5cm以上;
(3)阴性 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 结直径小于0.5cm。
4.应用 (1)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应阴 性者应接种BCG;(2)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 (3)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4)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