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科研课题立项评选细则

合集下载

学术创新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学术创新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学术创新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1. 背景与目标 (20分)
- 提供清晰的背景介绍,包括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 (5分) - 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5分)
- 阐述课题对推动学术创新的贡献 (5分)
- 明确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前景 (5分)
2. 研究内容与方案 (30分)
- 描述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具体方案 (10分)
- 详细论述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10分)
- 阐明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0分)
3. 预期成果与影响 (20分)
- 可行的预期成果和具体指标 (10分)
- 明确预期成果对学术领域的影响和创新性 (10分)
4. 研究团队和条件 (20分)
- 介绍研究团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 (10分)
- 说明团队资源和设备条件,确保研究顺利开展 (10分)
5. 时间安排与经费预算 (10分)
- 合理的时间安排,包括各个阶段的计划和里程碑 (5分)
- 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包括实验材料、设备、人员、差旅等(5分)
6. 创新性与可行性评估 (10分)
- 评估课题的创新性和颠覆性 (5分)
- 评估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分)
总分:100分
以上为学术创新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评审人员将根据以上准则对立项申请进行评分,并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作出最终决策。

请申请人根据标准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描述,以提高立项的成功率。

*注意:本文档为学术创新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旨在提供评分参考,不代表评审结果。

*。

南华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含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办法.doc

南华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含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办法.doc

南华大学文件南华人[2018] 19 号南华大学关于印发《南华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含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校属各单位: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学校制定了《南华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含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南华大学2018年4月13日南华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含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办法(2019年2月修订版)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师〔2017〕12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办发〔2017〕33号)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教育厅《湖南省深化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湘教发〔2018〕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对象本办法适用于南华大学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申报高等学校教师(含实验技术)系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含“双肩挑”人员)。

二、组织机构(一)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职称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研究全校职称工作的有关政策及职称工作的重大问题,研究学校当年职称推荐评审指标数等。

由学校领导和人力资源处、教务处、科技处等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在学校人力资源处。

(二)学院职称推荐小组学院职称推荐小组是学院职称工作的领导机构,根据上级和学校有关要求,负责评议和审查申报职称人员的相关材料,重点考察职称申报者的政治思想、师德师风、工作表现、学术水平与业绩等方面,向学校推荐合格人选。

学院职称推荐小组成员由学院主要负责人与学术委员会的专家组成,一般设5~9名成员,成员应具有高级职称。

(三)学校职称评审资格审查小组学校职称评审资格审查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按照上级和学校等有关文件规定,审核申报人员的相关材料,包括各种证件原件等,初步审核其参评资格。

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要求(一)

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要求(一)

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要求(一)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要求科研项目立项申报是对科学研究计划进行正式申请的过程,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下面是资深创作者对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要求的阐述:1. 申报项目的背景和目标•项目的背景:对申报的科研项目的相关领域和研究背景进行详细说明,解释该项目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项目的目标:明确阐述本次科研项目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成果,要求项目目标明确、具体可行。

举例:如果申报一个医学研究项目,背景可以是该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和患者的需求,目标可以是开发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或疫苗。

2. 研究内容和方案•研究内容:详细描述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阐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创新性。

•研究方案:清晰地陈述项目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如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说明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举例:如果申报一个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和机制,研究方案可以是采集样本并使用特定方法进行分析。

3. 研究团队和研究条件•研究团队:介绍参与科研项目的团队成员,包括其专业背景、研究经验和贡献。

•研究条件:说明科研项目所需的实验设备、场地等硬件条件,并说明是否具备满足项目需求的条件。

举例:如果申报一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研究团队可以包括多位计算机专家和工程师,研究条件可以是具备高性能计算机和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

4. 预期成果和影响•预期成果:明确列出该科研项目预期获得的具体成果,如发表论文、专利申请、技术转化等。

•影响:阐述该项目成果对学术领域或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和影响。

举例:如果申报一个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预期成果可以是开发一种新型材料,并在工业应用中取得效果,影响可以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减少环境污染等。

以上是关于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要求的阐述,通过对每个要求的详细说明和举例解释,可以帮助申请人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申报要求,提高申请项目成功的概率。

课题立项 评审

课题立项 评审

课题立项 评审
课题立项评审是对课题进行评估和审核的过程,以确定该课题是否值得资助或进一步研究。

以下是课题立项评审的一般步骤:1. 提交课题:研究者或团队向相关机构或组织提交课题申请书,包括课题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预期结果等详细信息。

2. 专家评审: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课题进行评审。

评审委员会通常会根据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评估。

3. 评审意见: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给出评审意见,包括推荐立项、修改后重新提交、不推荐立项等。

4. 反馈与修改:如果课题被要求修改,研究者需要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课题申请书。

5. 最终决策:相关机构或组织根据评审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做出最终决策,确定是否给予课题立项。

6. 签订合同:如果课题获得立项,研究者需要与相关机构或组织签订合同,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期限、资助金额、成果归属等事项。

课题立项评审的过程旨在确保研究课题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成功率。

同时,评审过程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与专家交流和改进课题的机会。

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2.原有科研成果社会评价不高或没有获得过局级以上科研成果;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差和时间没保证;
4.资料设备不足;
5.科研手段落后;
6.课题组分工不合理;
申报材料质量
1.项目齐全;
2.格式规范;
3.内容全面;
4.完全符合填写要求。
1.项目比较齐全;
2.格式比较规范;
3.内容比较全面;
4.比较符合填写要求。
2.熟悉研究现状;
3.所列参考文献具有代表性。
1.已有相关成果比较丰富;
2.比较熟悉研究现状;
3.所列参考文献比较有代表性。
1.已有相关成果比较少;
2.对研究现状有所了解;
3.所列参考文献有一定代表性。
1.没有相关成果;
2.不了解研究现状;
3.所列参考文献没有代表性。
课题
设计
1.目标明确;
2.内容详实;
3.论证充分;
4.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5.研究思路清晰;
6.预期研究成果明确;
7.经费预算合理。
1.目标比较明确;
2.内容比较详实;
3.论证比较充分;
4.重点比较突出,难点比较明确;
5.研究思路比较清晰;
6.预期研究成果比较明确;
7.经费预算比较合理。
1.目标基本明确;
2.内容基本详实;
3.论证基本充分;
经费预算不合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科学可研究方法比较科学可行研究方法基本适合研究方法不科学不可行知识是浩瀚的海洋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研究条件1
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评价
内容
评分标准与等级
A等
(90-100分)
B等
(75-89分)

南华大学文件

南华大学文件

南华大学文件南华校政发[2007]140号关于2007年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校属各单位:南华大学2007年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课题经学校专家组评审确定,批准特别立项1项(由5个课题组成),经费10000元;重点课题25项,每项资助3000元;一般课题76项,每项资助1000元;立项不资助课题26项;委托课题4项,每项资助20000元。

课题完成日期为2009年6月30日前。

第一期课题研究经费下拨50%,中期检查合格后下拨第二期经费。

希望各单位组织各课题组认真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务必取得课题组承诺的预期成果。

附件:南华大学2007年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立项课题二OO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主题词:教育教学课题立项通知附件:南华大学2007年高等教育改革与研究立项课题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T01 马列部南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教学与实践研究T01-1 马列部基于“05方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与实践协同教学新模式研究周围刘镇江肖宗志尹长青刘慧玲彭建国陈章梅谭丽娟蒋福明魏宏T01-2 马列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12345”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蒋艳丽肖宗志唐长久范保国陈足元陈娟T01-3 马列部基于“05新方案”的网络课程建设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黄秋生张多来曾建国彭红喻雪红黄梅芳T01-4 马列部05方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王向志肖祥敏周良荣王学先周作武曾祥炎赵玉华陈明祥齐辉肖菲莉旷平昌T01-5 马列部网络环境下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研究高征难李晓衡刘镇江周晓阳彭建国胡正东卢清华陈晓周玉林尹长青喻雪红李双龙马军07ZO1 计算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李海燕谭敏生鹿江春欧阳利军马淑萍雷雪飞熊东平07Z02 计算机SCORM在网络课程建设标准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鹿江春曾鹏艳周倩芳彭巧滢李丽华李望秀07Z03 设计与艺术以“教师工作室”与建筑学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阳海辉唐飚蒋新波陈祖展黄春华柳现军陈蕾07Z04 核科学技术发挥重点实验室的优势,拓展教学科研能力的研究孟冶成唐泉熊信明07Z05 电气计算机仿真软件在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宁志刚黄智伟王彦李圣肖化武徐志强黄国玉07Z06 城市建设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陈刚刘泽华陈振富刘迎云李惠敏宁勇飞熊军07Z07 机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佘明亮赵立宏陈艾华胡耀斌张莹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07Z08 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詹晶陈敏文邓荣荣刘培青姜瑜07Z09 数理学院《材料力学》课程考试考核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肖建清胡和平龙卫国肖新跃王红卫郭长青07Z10 核资源与安全核特色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李向阳谢焱石周星火蒋复量王淑云钟永明刘栋叶勇军07Z11 公卫学院卫生检验专业《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质量控制杨赟陈丽丽邓仲良封少龙刘碧源07Z12 生科院天然药物化学信息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贺冬秀郑兴雷小勇高治平郭玉刘运美钟苗何小珍07Z13 护理学院国际化背景下四年制护理学专业课程设臵与实施万艳平张平段功香吴艳平王晓兰李健芝周元芳何平平王蓉胡芝华07Z14 文法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传统道德教育研究全华凌罗玉成马汉钦龙志坚陈吉猛钟新果赵润金07Z15 体育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宁资财莫兰加刘成邓奎王义武07Z16 医学院创建病理生理学数字试题库,完善病生精品课程建设郭芳姜志胜冯大明孙文清韦星王双王仁屈顺林何啸峰07Z17 医学院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朱翠明吴移谋谭立志胡四海张艳余敏君张明07Z18 化工医科类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匡汀廖力夫周昕刘传湘王晓娟07Z19 高教所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构建南华大学和谐校园的研究王莉芬凌均卫简世德李晓衡刘慧玲冯涛07Z20 教务处学分制下毕业设计人性化弹性管理实证研究陈文波阳小华陈南岳刘志明罗晨晖陈善柳段琼瑾07Z21 南华医院医学生实习期间正确处理实习与考研关系的管理协调与实施梁庆模欧阳虹贺楚宇吴清李颖杨玉华黄捍东刘朝霞07Z22 南华医院显微实践操作训练在手外科临床教学的研究刘鸣江唐举玉吴攀峰贺楚宇周行军谢松林夏晓丹刘昌雄黄新锋刘俊陶克奇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07Z23 南华医院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宏文梁庆模文建荣刘旭云黄捍东蒋小龙邓小军吴鹏胡铁余娟07Z24 附二医院胎心电子监护教学图册周建斌黄余良刘珏盛顺良07Z25 附二医院临床教学素材库的建立与完善何振华袁满红张秀峰张明亮何涛邓宏军黄余良谢侨衡周成芳王德明石大志07Y01 计算机利用移动学习优化高校教学汪凤麟李望秀李金玲周良海李丽华李忆华07Y02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从语法体系走向问题体系黄欣阳阳小华李海燕马淑萍欧阳利军雷雪飞熊东平07Y03 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吴取劲肖基毅马家宇陈坚祯李悛肖建田曹军余童兰陈星07Y04 设计与艺术后现代思维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作用研究陈根雄廖建军唐飚陈祖展刘勇刘烨全斌07Y05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方式改革谢菊英于涛赵桂芝李雪飞俞红宋碧英聂素华肖拥军07Y06 电气电机学实践教学过程改革的研究肖金风徐祖华单长虹赵宇红廖洪俭苏泽光李劲松左望霞07Y07 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洪镇南李兰君高飞燕唐耀庚刘冲李军红阳武娇曾斌07Y08 电气电工学课程中可编程控制器教学实施研究陈文光管金云陈蔚王梦李可生邹其红陈世和07Y09 城市建设基于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綦春明杨晓峰雷林熊军聂春龙张志恒张宇07Y10 城市建设完全学分制下院系教学管理的探索林琼柯国军阳剑兰文竹青寇敏艳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07Y11 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黄德忠阳秋林黄祖平张艳李冬生张俭郑槐淼07Y12 管理基于开放源码软件的信息系统教学实践探讨刘任东邓灵斌张彤姜瑜陈秀梅07Y13 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欧燕群聂绍芳周荔黎赔肆王丽琼肖茜07Y14 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邓灵斌刘任东蒋晓确张柯07Y15 外语强化学分制下阶段性教学培养目标管理,确保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何固佳胡鸿雁郭庭军胡大伟07Y16 外语阐释理论与英汉翻译教学周邵玲贾德江刘怡君陈圣白07Y17 外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研究刘德军陈艳君郭庭军刘再雄07Y18 外语语言模糊容忍度对大学英语视听说分级教学的影响唐文生贾德江唐美莲颜晓华邹梦琴聂寒玢07Y19 外语常规关系理论下形式与内容辨证关系的英语语法教学改革马艳姿刘怡君米春李莉吴波肖庚生陈欣07Y20 数理学院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下对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教学中的研究与改革杨晓霖朱惠延廖基定王礼广谭良刘冬元07Y21 数理学院核物理专业理论与虚拟实验的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向东郭萍王振华管亮李新霞谢安平07Y22 核资源与安全校院两级管理下行政干事综合素质研究王瑞萍周泉宇周玉林唐振平07Y23 核资源与安全多科性大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及其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李旭马满军刘祥清谭立志甘元初张志军贺桂成招国栋黄伟07Y24 公卫学院运用案例教学优化《免疫学及检验》的教学模式刘碧源陈丽丽邓仲良杨赟封少龙龙斌李乐07Y25 公卫学院新时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龙斌让蔚清陈新贺性鹏谢红卫何爱桃袁国保廖迎春王华丽07Y26 马列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新工程研究蒋福明周晓阳刘镇江高征难黄梅芳张旭敏07Y27 马列部女性主义视野中的高校女生德育闫寒英肖菲莉彭红曾建国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07Y28 生科院药学本科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汪煜华唐圣松罗其富郑兴刘运美黄红林王蓉蓉郭紫芬07Y29 生科院优化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臵,建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宋岚田英乔新惠张彩平黄春林董晓英许金华07Y30 生科院开展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教育彭翠英刘运莲刘俊郑济芳殷杰07Y31 护理学院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张平于小华李健芝胡丽周钰娟赵红07Y32 文法学院理工科大学法制教育研究张红艳马汉钦罗万里邹鲁军王彬林周欣付华丽费赫夫汪波曾颜章07Y33 文法学院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邱凌马汉钦甘斐哲彭再新李灿李俊梅谢晓鸣07Y34 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吉猛罗玉成马汉钦龙志坚董正宇全华凌甘斐哲邹鲁军彭再新李玉华07Y35 体育部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创新模式的构建及发展研究张涛莫兰加刘成聂集林陈勇胡峰07Y36 体育部湖南省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之优化研究杨栋熊曼丽戴亏秀徐斌陈勇胡峰07Y37 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评估体系构建与实践文红艳姜志胜杨科龙双涟唐志晗杨林王毅梁庆模杨铭07Y38 医学院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屈丽华龙治峰罗红梅严悦卿刘月顺张晓红莫中成李美香石金风龙双涟唐显庆谢远杰赵国军黄欣琼07Y39 医学院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黄昕雷小勇贺修胜杨君佑周文化徐婵娟07Y40 医学院局部解剖学多维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丁红梅万炜谭建国任家武范松青陈熙彭田红李素云洪丽周小兵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07Y41 医学院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我校新型的病理学教学模式梁晓秋罗招阳宋颖张杨何洁廖前进刘小敏张志伟07Y42 医学院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诊断学技能考试中运用的模式探讨桂庆军李熠王北冰沈元琼尹凯陈扬勤徐刚许丽芳梁丽红07Y43 化工全校化学类实验室的整合与建设周昕刘慧君李辉陈文波罗虹刘文娟王平梁俊07Y44 化工专业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研究陈仲清刘慧君夏良树贺楚华毛拥军杨江柳07Y45 宣传部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代艳丽刘韵清付华丽马柳颖肖东平李宣07Y46 党政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李先国张多来李晓衡肖宗志易俊唐长久唐金生彭建国陈足元陈娟李奇伟07Y47 教务处标准化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推广鄢爱兰常玲彭建国丁琳刘志明莫轶寇巧灵蒋辉周华信07Y48 教务处学分制下开放式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曾庆生陈善柳杨毅张迅07Y49 后勤集团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申乃林王成松朱忠祥钟小菊周萍胡江华07Y50 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研究危琴王东升易庆勋徐雪梅胡肖洛07Y51 保卫处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研究吴成丰马汉钦刘少年王向东吴沙莉07Y52 审计处高校内部审计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李玉芳李双极陈熹李艳春何斌谭林艳07Y53 人事处南华大学创新型教师引进与培养研究隆重龚向坚雷运喜刘江王丹慧07Y54 财务处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康卫平李健李显胜尹芳杨立欣07Y55 招生处大学通识教育中的招生工作研究付孝泉陈海利周精辟陈文波黄群俊07Y56 科技处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谭翔文吴端生刘鑫刘兵练高建姚峰07Y57 机械基于问题式学习(PBL)与高等工程专业教育工程化融合行动研究卿德藩段小林黄坤荣邹家柱胡玉蓉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07Y58 机械工科双语教学研究与创新叶江唐永辉曾莹莹徐雪峰蒋文风朱慧玲07Y59 南华医院直观图象结合病理讨论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桂黎黄菊芳欧阳虹李春曾巧平唐彩霞颜鸿飞07Y60 南华医院全程参与式评价教学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梁光荣朱刚直杨玉华颜涛车拥军唐巧金07Y61 南华医院麻醉艺术与麻醉技术的有机统一在麻醉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吴礼平王白云候立力洪丽钟焕辉梁娜罗红菱王永东仇燕07Y62 南华医院新时期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何少为张东华刘晓日吕剑王成斌李桂媛何少为梁贵玲07Y63 南华医院急救技术集中培训在急诊医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符秋红谢吟邓立普曹昕周克兵宾文凯王桥生07Y64 南华医院循证医学教育理念在妇产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李春黄菊芳桂黎曾巧平唐彩霞07Y65 南华医院双向测评法在药学毕业实习带教中的研究与实践沈文恒刘莉萍杨晓青李最琼李湘云唐健马哲张玉龙李明艳07Y66 南华医院多元化教学手段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的应用研究刘扬覃事范马小峰周翠林罗湘俊章若涵07Y67 南华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标准化病例教学在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沈严严高伟川金敏肖琳玲安剑萍刘瑛陆一松李春艳陈泳波07Y68 南华医院“自助式”教学法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倪渊刘莉萍朱刚直颜涛何小珍07Y69 南华医院护理专业医学英语课程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刘坸刘艳宏李湘苏郑小龙朱雷阳希邹伟07Y70 南华医院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的实践与探索魏玲卜双龙何湘英张燕周桂容王卫萍蒋冰岚周燕梅孙春秀朱美香07Y71 附二医院《临床医学操作技能培训教材》研究廖勇仕何振华冯伟梁日初陈仙秦春宏詹向阳肖丽艳陈斌何苦寒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07Y72 附二医院标准化外科学临床实习的实施邓宏军廖勇仕邱艳君陈仙杨俊涛陈斌何苦寒07Y73 附二医院临床见习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宁文锋张明亮何振华张俐钟大志李国庆曾高峰何涛刘国文郑薇07Y74 附二医院临床实习生麻醉安全教学研究王德明王燕何云武邹聪申佳凡07Y75 附二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方向本科生创新教育研究袁满红彭辉灿费志刚肖启国罗志强李红07Y76 附一医院基于病案教学的临床见习教学ICAI平台研究李映菊刘映霞蒋孝华曾如邓绪乐陈善柳07L01 核科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臵研究刘良军周剑良于涛杨婷潘佚陈彦武07L02 电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何小英刘韵清宁曼荣刘富珉周艳玲王飞管龙陵魏宏07L03 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反演式”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吕俊文刘耀驰刘迎云贺秋华唐东山07L04 城市建设混凝土构件教学试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研究蒋炳炎周益强程美玉杨晓峰孙冰唐小林张志恒07L05 城市建设教学科研型建筑结构专业实验室的改革与探索秦至谦雷林陈振富张志恒07L06 管理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范海峰何剑琴阳秋林黄德忠李冬生张彩平陈晋07L07 外语TEM4新大纲下听力考试命题分析及听力策略研究段红萍戈玲玲胡鸿雁蒋果君刘焱陈惠芳07L08 外语熟悉掌握英语修辞,提高词汇学习能力陈惠芳戈玲玲段红萍邹梦琴07L09 外语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洪春刘怡君邹梦琴刘虹穗07L10 体育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人际沟通问题的研究高云熊曼丽邓奎徐颂峰戴亏秀07L11 船山学院独立学院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研究赵长瑜陈熙樊华李勇陈代娣匡汀07L12 生科院致力教学手段改革促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曹朝晖龙石银胡小波曹运长黄春林李邦良编号单位课题名称主要成员07L13 医学院GMER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周文化贺修胜肖建忠宋颖江柯桥吴霞07L14 医学院利用学科发展优势,加速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胡四海吴移谋朱翠明张艳张愉快余敏君07L15 医学院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的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探索李红颖田英谭文丽黄昕李奇伟07L16 化工医科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蒋军辉徐小娜聂长明袁亚莉赵玉宝07L17 宣传部构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开放式教学新模式胡正东周晓阳张多来李晓衡高征难肖月生陈健平贺才琼07L18 教务处学分制条件下和谐型考试管理改革的探索杨星刘祥清阳小华叶延平罗晨辉王春燕杨勇07L19 后勤集团构建节约型高校的探索与思考钟小菊黄朝晖王成松朱忠祥申乃林胡江华周萍07L20 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在培养“三创”人才中的服务模式研究宁艳桃王剑彬王教清于文群孙越李兰英07L21 图书馆现代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中实验技术人员知识转型研究李波平唐国华唐朝克郭玉刘运美凌宏艳黄红林高治平07L22 图书馆基于以人为本德育理念的读者公德意识构建胡肖洛王东升陈咏梅马汉钦危琴07L23 南华医院双向启发式教学在内科学临床带教的应用王卫忠田科刘昭红蒋宏琴陈熙石旺张勇07L24 南华医院医学生体格检查强化训练教学流程改革探讨刘朝霞阳学风吴清田科彭辉王卫忠刘扬邓俊梅刘昭红罗湘俊黄超07L25 南华医院立体教学法在手外科教学的应用刘俊唐举玉贺楚宁谢松林刘昌雄陶克奇刘鸣江夏晓丹黄新锋吴攀峰周作军07L26 南华医院上肢解剖标本模型在手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谢松林梁庆模陶克奇刘俊刘昌雄夏小丹黄新锋吴攀锋黄雄杰刘莉07W01 组织部南华大学中层干部绩效考核的理论与实践熊哲琰唐振平李晓衡李望平旷勇宁曼荣07W02 监察室高校退出后勤服务市场的条件及实刘升学蔡亚平唐振平现形成研究——兼论南华大学后勤的实现模式与机制王成松朱忠祥钟小菊07W03 学工部南华大学特困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黄健美傅军邹树梁周精辟李海洋07W04 政研室学校内部管理基本法律问题研究罗万里李晓衡简世德刘均匀。

课题立项评分细则

课题立项评分细则

课题立项评分细则一、前言为确保课题立项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特制定以下评分细则。

该细则旨在规范课题立项评分工作,提高研究质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评分细则课题创新性(满分20分)评估课题的创新程度,包括研究思路、方法、理论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创新性越高,得分越高。

研究价值意义(满分20分)评估课题对学科发展、社会实践或国家需求的贡献度。

研究价值越大,意义越深远,得分越高。

研究方法设计(满分20分)评估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方法设计越严谨,得分越高。

预期成果影响(满分20分)评估课题预期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和应用前景。

预期成果越显著,得分越高。

团队实力经验(满分15分)评估课题组成员的学术水平、研究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实力越强,经验越丰富,得分越高。

研究经费预算(满分5分)评估课题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预算安排越合理,得分越高。

时间安排计划(满分5分)评估课题研究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越合理,计划越周密,得分越高。

风险挑战应对(满分5分)评估课题组成员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的预判及应对能力。

应对方案越完善,得分越高。

三、评分方式评分采取百分制,各项指标得分之和为课题总得分。

各指标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四、附则本评分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立项评审委员会负责解释。

如遇特殊情况,立项评审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评分细则进行适当调整。

五、结语希望各位申请人认真遵循本评分细则,提高课题质量,为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课题立项申报书评分标准》

《课题立项申报书评分标准》

《课题立项申报书评分标准》一、课题题解(20分)a等18分-20分:1、选题方向正确,符合立项。

2、对学校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3、有重要的特色、创新性。

4、学术价值高。

5、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用价值高。

b等15分-18分:1、选题方向比较正确,比较符合立项。

2、对学校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3、有重要的特色、创新性。

4、学术价值较高。

5、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用价值比较高。

c等12分-15分:1、选题方向基本正确,基本符合立项。

2、对学校发展作用一般。

3、有一定的特色、创新性。

4、有一定学术价值。

5、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一定实用价值。

d等0分-12分:1、选题不当、不符合立项。

2、对学校发展没有作用。

3、没有特色、创新性。

4、没有学术价值。

5、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没有实用价值。

6、基本属于重复性工作。

二、理论依据(30分)a等18分-20分:1、有较强的理论依据2、熟悉研究现状3、所列参考文献具有代表性。

b等15分-18分:1、有一定的理论依据2、比较熟悉研究现状3、所列参考文献比较有代表性c等12分-15分:1、有相关的理论依据2、对研究现状有所了解、所列参考文献有一定代表性d等0分-12分:1、没有理论依据或者理论与课题不符2、不了解研究现状3、所列参考文献没有代表三、研究目的、内容、预期成果(30分)a等18分-20分:1、目标明确2、内容详实3、论证充分4、重点突出,难点明确5、研究思路清晰6、预期研究成果明确b等15分-18分:1、目标比较明确2、内容比较详实3、论证比较充分4、重点比较突出,难点比较明确5、研究思路比较清晰6、预期研究成果比较明确c等12分-15分:1、目标基本明确2、内容基本详实3、论证基本充分4、重点基本突出,难点基本明确5、研究思路基本清晰6、预期研究成果基本明确d等0分-12分:1、目标不够明确2、内容空泛3、论证不充分4、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5、研究思路不清晰6、预期研究成果不明确四、研究方法步骤(20分)a等18分-20分:1、研究方法科学、可行2、步骤清楚,可操作性强b等15分-18分:研究方法比较科学、可行2、步骤比较清楚,可操作性比较强c等12分-15分:研究方法基本合适2、步骤基本清楚,有可操作性d等0分-12分。

课题立项要求

课题立项要求

课题立项要求
课题立项要求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对于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要求他们必须做出一定的安排,并有一个可行的计划去实施研究。

课题立项要求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规划研究,而且也能够保证研究活动的高效实施。

课题立项要求包括:
一、课题来源
研究者应当明确研究课题的来源,即研究的目的,以及背景条件和假设。

这些事先的细节,有助于研究者决定如何展开研究,以及如何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此外,这些事先的细节也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使用有限的经费和时间。

二、研究目标
研究者应当清楚地制定研究的目标,以便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限制。

研究目标也有助于研究者明确研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资源。

三、研究范围
根据研究目标,研究者应当明确研究的范围,即研究需要涉及到哪些研究内容,以及研究需要调查或研究哪些
样本。

这有助于研究者分析和汇总有关研究的数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四、研究方法
研究者应当明确研究的方法,以确定如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以及如何得出有效的结论。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调研、分析等。

五、研究流程
研究者应当制定研究的流程,即研究的步骤及实施研究时需要考虑的事项。

研究流程的制定,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控制研究的进度,以便更有效地实施研究。

六、报告编写
研究者应当确定研究的报告格式,以及报告的内容。

编写符合研究目标的报告,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展示研究的结果和结论,以期获得更好的评价。

以上就是“课题立项要求”的详细说明,在学术研究中,课题立项要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规划研究,而且也能够保证研究活动的高效实施。

课题立项评分标准

课题立项评分标准
2、研究目标是本课题应该到达、也可以实现的具体目的,能高度概括或条理化,表述准确,(10分);
3、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能紧扣主题、整体完备、具体明确、难易适度、相对独立;能发现和掌握一定的研究规律,有一定的理论深度(15分);
4、研究内容条理化、有观点、每个观点都有本课题要解决的具体的问题(5分)。
方法与步骤
2、研究述评质量高。研究述评是对他人研究文献的“研究述评”不是“事件述评”,不是政策文件述评,“评”是自己对本问题研究的评价,能落脚到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0分);
研究内容(课题界定、研究目标、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35
1、课题界定不仅是文献解释,能用自己的理解去精心限制,能看到研究的范和要解决的问题(5分)
10
1、研究方法属于教育科研具体方法,表述合理,不出现“硬伤”(5分);
2、研究步骤能按研究内容实施(5分)。
研究成果与成员分工
10
1.研究成果紧扣主题、能与研究内容相对应,是符合课题要求的研究成果(5分);
2、主持人有代表作,成员分工能按研究内容分工,每个核心成员都有研究成果(5分)。
研究基础保障条件
10
1.主持人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或省、市级课题(5分)。
2.会员单位有承诺经费的具体额度(5分);
3、主持人有相关专著、核心期刊论文或市以上推广的成果 (可加分)。
总分
100
“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Βιβλιοθήκη (讨论稿)评审内容分值
评审质量要求
专家评分
选题与研究价值
15
1.选题具有前沿性和开创性(5分);
2.选题从本地实际出发,是解决目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5分);
3.选题意义(学术价值)理由充分、观点鲜明(5分)。

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评审提供评分参照标准,以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透明和科学性。

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的制定旨在根据项目的科学价值、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辅助决策者进行最终评审。

2. 评分参照标准2.1 科学价值评分标准:项目对所研究领域的科学价值和理论贡献的重要性。

评分参考:- 1分:缺乏科学价值,研究内容远离现有学科前沿。

- 2分:科学价值较低,研究内容与现有学科前沿关联较弱。

- 3分: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研究内容与现有学科前沿有一定关联。

- 4分: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研究内容对现有学科前沿具有重要贡献。

- 5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研究内容对现有学科前沿具有重大突破。

2.2 创新性评分标准:项目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方面的创新程度。

评分参考:- 1分:缺乏创新性,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与已有研究相似。

- 2分:创新性较低,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在某些方面与已有研究有差异。

- 3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在一些方面与已有研究不同。

- 4分:具有较高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在多个方面与已有研究独具特色。

- 5分:具有极高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在多个方面对已有研究形成重大突破。

2.3 可行性评分标准: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评分参考:- 1分:缺乏可行性,研究方案不具备实施条件。

- 2分:可行性较低,研究方案的实施存在一定困难。

- 3分: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技术、经费等支持。

- 4分:具备较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实施条件相对成熟。

- 5分:具备极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实施条件非常成熟,可立即进行研究。

3.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从科学价值、创新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估。

评分参照标准的使用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决策,并提高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完整版)南华大学科研课题立项评选细则

(完整版)南华大学科研课题立项评选细则

南华大学科研课题立项、结题评审细则第一章第一条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分为通过评审和未通过评审,根据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赋分情况,≥60分为通过评审(含A、B、C等),<60分为未通过评审(D等)。

科研课题结题评审分为同意结题、暂缓结题、不予结题,根据科研课题结题评审赋分情况,≥60分为通过评审(含A、B、C等),同意结题,<60分为未通过评审(D等),暂缓结题或不予结题。

第二条根据通过评审课题的总成绩,按通过评审课题数20%、30%、50%由高分到低分分别确定A、B、C等,但原则上必须同时满足A等(90~100分)、B等(76~89分)、C等(60~75分)的分值区间,以确保评审质量、宁缺毋滥。

第二章评审组织机构第三条由学校科技处聘请专家评审。

第四条校团委科技创新中心负责课题立项、结题评审工作,确定校级立项、结题课题名单。

第五条科研处具体负责学校科研课题立项、结题评审组织工作。

第三章评审纪律第六条评审结果由科创中心负责公布,在评审结果公布前,评委和有关工作人员不得泄露评审结果。

第七条评委和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外透漏评审会议的有关内容。

第八条对于违反评审纪律者,一经发现,将给予通报批评,并三年内不得参与科研课题评审工作。

第四章评审方式与程序第九条评审方式原则上采取会议集中的方式进行,如需现场评审,课题负责人须提前说明。

第十条校科创中心课题部负责对各申报的立项、结题课题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科后,评审老师组织进行分组评审。

第十一条课题立项评审:评委在认真审阅科研课题立项申报材料的基础上,对照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进行评分。

第十二条课题结题评审: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结题汇报并就课题内容回答评委质疑(答辩)。

每个课题汇报时间严格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专家提问及答辩人回答问题5分钟,汇报不得超时。

评委在认真审阅科研课题结题申报材料、听取课题负责人汇报和答辩的基础上,对照科研课结题评审评分参照标准进行评分。

南华大学科技奖励办法

南华大学科技奖励办法

关于印发《南华大学科技奖励办法》的通知校属各部门、各单位:经学校2011年第3次校务会讨论通过,现将《南华大学科技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南华大学科技奖励办法总则第一条为充分调动南华大学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步伐,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奖励范围包括:(一)科研立项奖(二)科研平台建设奖(三)科技成果奖(四)专利奖(五)学术专著奖(六)学术论文奖(七)科技管理奖第三条学校设立科技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科技工作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基金从校长奖励基金中支出。

第四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处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处(以下简称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技奖励工作。

第一章奖励标准第五条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奖励标准:第六条以南华大学名义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点研究基地、科技创新团队等)奖励标准:第七条南华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政府科技成果奖励者,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奖励外,学校给予配套奖励。

1.自然科学类成果配套奖励标准:注明:所获国家级成果奖金的50%用于津贴一次性发放;50%用于科学研究,按国家级课题配套经费使用。

2.人文社科类成果配套奖励标准:第八条以南华大学为合作单位所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制度者,奖金按南华大学的排名顺序发放,即在上表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金基础上乘以1/N系数(N为南华大学的排名)。

同一项目不予以重复计奖,按最高标准奖励。

第九条专利奖励:南华大学为第一专利权人单位所获得的职务专利,学校奖励标准:第十条专著奖励: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查认定的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且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南华大学的,每万字奖励200元,最高奖金额度不超过2万元。

第十一条南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收录的学术论文奖励标准:说明:①论文收录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检索的版本为审核依据。

学术研究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学术研究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学术研究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该评分参照标准用于对学术研究课题立项进行评审和评分,以帮助评审人员对课题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以下是评审人员应考虑的几个关键方面:
1. 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和重要性(40分)
- 该课题是否具备独创性和创新性?
- 该课题对学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如何?
- 该课题是否填补了当前研究领域的空白?
2.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30分)
-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明确?
- 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且可行?
- 研究方法是否能够切实解决该课题的研究问题?
3. 前期成果和预期成果(20分)
- 是否有前期研究成果可供参考?
- 该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是否有助于学术领域的进展?
- 该课题的成果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 研究团队和资源保障(10分)
- 研究团队是否具备足够的研究经验和能力?
- 是否有充足的研究资金和支持资源?
- 是否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和场地保障?
评审人员应根据以上评分参照标准,对学术研究课题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审和评分,并据此决定课题立项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该课题在各个方面表现越优秀。

注意:该参照标准仅供参考,评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
求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

---
Please note that the above template is a suggestion and can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needs.。

学术研究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学术研究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学术研究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1. 背景与意义(20分)- 清晰阐述研究课题的背景和研究现状(5分)- 详细说明研究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5分)- 强调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及对学科发展的贡献(5分)- 展示对现有研究的批判性思考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指导性思考(5分)2. 研究目标与内容(20分)- 确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并与背景与意义相呼应(5分)- 描述各个研究内容模块的逻辑关联和衔接(5分)- 详细列举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为其进行适当的备注和注释(5分)- 表明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实施计划的合理性(5分)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0分)- 选择或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其能回答研究问题和达到研究目标(10分)- 逐步展示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技术路线及其可行性(10分)- 说明所采用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5分)- 说明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或评估的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5分)4. 预期成果与论文撰写计划(20分)- 详细描述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科研项目等(5分)- 设计合理的论文撰写计划,明确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5分)- 具体阐述研究进展和成果的时间安排,保证研究的及时性(5分)- 确保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学术规范和资料来源的准确性(5分)5. 预算及资源需求(10分)- 具体列举所需要的经费和资源,并明确其用途和计划(5分)- 说明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资源获取的可行性(5分)6. 综合评价(总分10分)- 对整个研究课题的综合评价,包括创新性、可行性和学术价值(10分)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实际评分过程中,评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判断。

立项评审的目的是确保研究课题具备学术价值、科学可行性和实际可行性,并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的应用。

以上是关于"学术研究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的评分标准,供您参考。

不同的评审机构可能有不同的标准,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课题研究立项评审标准

课题研究立项评审标准

课题研究立项评审标准
(一)选题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内容,对解决当前基础教育的难点或关键问题有突破,对基础教育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2、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能产生一定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新方向、新方法。

(二)选题科学性
1、课题的选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课题的选定以已有的科学理论、科学规律或定律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
1、研究内容具体、清晰。

2、目标设计恰当.
3、研究方法科学。

4、研究步骤、任务的分派合理可行。

(四)研究工作的保障
1、课题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科研信誉(如以前承担的课题是否按时结题等)。

2、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资供应、情报资料、经费支持、研究时间等确有保障。

(五)预计成果
1、成果的内容。

2、成果的形式。

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规定

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规定

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规定一、引言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是高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有效性,学校需要制定科学的立项规定。

本文将对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规定的要点进行探讨。

二、立项申请立项申请是项目立项的起始点,也是学校对研究方向的初步评估。

教师在申请时需提供项目的背景、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详细资料。

此外,申请人还需要附上个人简历和相关论文、专利等证明材料,以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

三、评审机制为了保证项目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学校需建立完善的评审机制。

评审专家应由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组成,以确保对项目的评估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

评审专家可以根据项目申请人的资料、研究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预期贡献等因素进行评估和打分。

四、资金支持成功立项的项目可以获得学校提供的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可以用于购买实验设备、调研经费、出版费用等。

学校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经费,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五、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保证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环节。

学校需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益,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学校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并保证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六、合作与交流学校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学术创新和提高研究实力。

项目立项过程中,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在研究计划中明确合作方,并要求合作方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交流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以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七、成果评估项目成果的评估是对项目执行情况和研究成果的客观评价。

学校设立专门的成果评估机构或委员会,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标准可以包括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专利申请或授权情况、科研奖项的荣誉等。

优秀的项目成果可以作为学校学术声誉提升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八、知识产权保护在科学研究项目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应受到保护和尊重。

关于印发南华大学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南华大学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的通知

南华大学文件南华政发…2011‟9号关于印发《南华大学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的通知校属各部门、各单位:经学校2011年第3次校务会讨论通过,现将《南华大学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南华大学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增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率,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订依据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科技成果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3.《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管理办法》、《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4. 其它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

第三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处和军工办(统称成果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全校的科研成果工作。

校内各学院或部、直属型附属医院等(以下统称院部)协助成果管理部门做好学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科研成果分为以下几类:1. 科技成果:是指市厅级及以上各级政府部门奖励的科研成果,获奖的设计与艺术作品等。

2. 专利:国内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3. 学术著作: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编著等。

4. 论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5. 其它有关成果。

第五条执行学校任务或主要利用学校物资技术条件所获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全体师生员工均有义务协助成果管理部门保护学校知识产权。

第一章科技成果第六条成果的鉴定1. 可申请专利的科技成果应先申报专利,再申请成果鉴定。

2. 申报程序: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填写《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认真准备申报材料,经校、院部二级审核后,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或委托具有科技成果认证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成果鉴定。

科研课题立项、过程管理、结题办法及评价标准

科研课题立项、过程管理、结题办法及评价标准

科研课题立项、过程管理、结题办法及评价标准一、申请课题立项的程序1、选题。

选择研究课题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可行性。

2、设计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研究什么:提出研究课题、明确研究对象、研究的假设、研究变量的说明。

②为什么研究:研究的动机、分析问题以揭示重要性、研究的目的。

③如何研究:研究方法、研究措施、规划研究的资源(占有的资料、研究人员、设备等)、研究的步骤及经费预算。

④预期成效: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理论价值、技术成果等。

3、填写立项申请表。

4、将研究方案、申请表、评审费一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教育科研部门。

二、课题研究过程管理1.课题组负责人自获准立项之日起对学校负责,组织和督促课题组成员严格执行计划完成相应科研任务。

2.课题组成员在知识结构、能力等方面要合理配备,分工明确,力求形成一支高效率的研究力量。

3.课题组负责人制定小组工作制度(每月交流研讨活动等),实施计划(学期工作计划或阶段工作计划)的措施。

4.课题组负责人应以课题计划为核心,向课题组成员详细介绍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案,使全体课题组成员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活动安排、所需经费、研究成果表达方式等事项。

对于大型课题,可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头研究。

5.各课题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集体研究,总结前期研究内容,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个月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6.课题组要建立规范的资料收集工作制度。

教研组要为每个课题分别建档,其中的内容主要由课题组提供,教研组长进行整理、归类。

各科研课题档案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1)课题申请表(2)课题实施方案(3)课题申请批复(4)课题开题报告(5)每学期检查和考核时提交的材料A、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B、每月进行的集体研究情况记载C、本学期研究工作总结(含课题研究进展及研究大事记)D、本学期有关研究成果(调查报告、阶段报告、论文、经验总结、教育个案、发表、交流、获奖等)目录及相关证明、重大活动情况简报或综述、其它资料的复印件(6)各种课题会议记录(7)每学期学校检查时的评审意见(8)研究人员的变动情况记载(9)结题申请书、结题的主题报告及专题报告7.加强对教育科研课题的阶段检查和考核考核对象:正在进行研究尚未通过结题鉴定的各级课题。

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原则、标准及程序

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原则、标准及程序

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原则、标准及程序
一、评审原则
1、重在项目的意义,课题设计合理;
2、主持人及梯队有能力完成项目;
3、水平优先,应用性项目优先;
4、一人一项,非主持人最多可兼两项;
5、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二、评分标准
++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立项评分标准表
三、评审程序
1.凡申报学院科研立项课题,均应认真填写《++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课题负责人须为学院在职教职工。

2.学院课题的评审经系、部报送后,由科研处初审后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召开课题评审会议,审批课题立项事宜。

3.课题评审参照《++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立项评分标准表》,采用不计名、100分制评分。

4.参评学术委员会成员评分结果汇总平均后,凡总分超过80分的评审课题,可列为学院立项课题,由科研处书面通知课题负责人,纳入学院科研工作管理。

5.参评学术委员会成员评分结果汇总平均后,凡总分低于80分的评审课题或课程,学校不予立项,由科研处通知课题负责人,并说明不予立项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华大学
科研课题立项、结题评审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分为通过评审和未通过评审,根据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赋分情况,≥60分为通过评审(含A、B、C等),<60分为未通过评审(D等)。

科研课题结题评审分为同意结题、暂缓结题、不予结题,根据科研课题结题评审赋分情况,≥60分为通过评审(含A、B、C等),同意结题,<60分为未通过评审(D等),暂缓结题或不予结题。

第二条根据通过评审课题的总成绩,按通过评审课题数20%、30%、50%由高分到低分分别确定A、B、C等,但原则上必须同时满足A等(90~100分)、B等(76~89分)、C等(60~75分)的分值区间,以确保评审质量、宁缺毋滥。

第二章评审组织机构
第三条由学校科技处聘请专家评审。

第四条校团委科技创新中心负责课题立项、结题评审工作,确定校级立项、结题课题名单。

第五条科研处具体负责学校科研课题立项、结题评审组织工作。

第三章评审纪律
第六条评审结果由科创中心负责公布,在评审结果公布前,评委和有关工作人员不得泄露评审结果。

第七条评委和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外透漏评审会议的有关内容。

第八条对于违反评审纪律者,一经发现,将给予通报批评,并三年内不得参与科研课题评审工作。

第四章评审方式与程序
第九条评审方式原则上采取会议集中的方式进行,如需现场评审,课题负责人须提前说明。

第十条校科创中心课题部负责对各申报的立项、结题课题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科后,评审老师组织进行分组评审。

第十一条课题立项评审:评委在认真审阅科研课题立项申报材料的基础上,对照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进行评分。

第十二条课题结题评审: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结题汇报并就课题内容回答评委质疑(答辩)。

每个课题汇报时间严格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专家提问及答辩人回答问题5分钟,汇报不得超时。

评委在认真审阅科研课题结题申报材料、听取课题负责人汇报和答辩的基础上,对照科研课结题评审评分参照标准进行评分。

第十三条课题部负责对各位评委的评分进行统计。

第十四条评审小组集中对指定评委起草的课题评审
意见进行审查、修改,形成评审小组最后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经审定后的立项、结题课题及其等级,由校科创中心负责予以公布。

第五章评审汇报提纲
第十六条课题结题评审汇报提纲:
1.课题名称。

2.选题(即课题提出的背景或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

(1)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2)选题的意义;
3.课题研究成果及突出或特色研究成果简要分析;
4.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效果分析。

(1)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2)本课题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3)本课题研究在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上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4)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实践应用价值。

5.课题研究小结:
(1)通过本课题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
(2)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未达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的原因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3)本课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研究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第六章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第十七条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包括三个
方面:
1.课题内涵:(1)选题意义;(2)研究基础;(3)课题设计;(4)研究方法;(5)研究条件。

2.汇报与答辩水平。

3.申报材料是否齐全、规范。

详细内容见附件1
第十八条科研课题结题评审评分参照标准包括三个
方面:
1.课题成果内涵:(1)科学性;(2)创新性;(3)规范性;(4)难易程度;(5)应用价值。

2.汇报与答辩水平。

3.申报材料是否齐全、规范。

详细内容见附件2
第七章评审意见
第十九条评审专家对课题立项的评审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评审的课题:
(l)通过评审(注明等级),同意立项;
(2)该课题的理论意义;
(3)该课题的实践应用价值;
(4)对本课题研究的改进意见。

(如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课题组织、研究方法、研究经费、预期研究成果、其他)
2.未通过评审的课题:
(1)评审未通过(注明等级),不予立项;
(2)评审未通过的主要原因。

注:针对课题立项通过评审与否,给出不同的评审意见。

第二十条课题立项评审未通过的主要原因:
1.选题意义方面的原因,如:
(1)选题不当,不符合立项条件;
(2)对学院发展没有促进作用;
(3)没有特色和创新性;
(4)没有学术价值;
(5)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没有实用价值;
(6)基本属于重复性工作。

2.研究基础方面的原因,如:
(1)没有相关成果;
(2)不了解研究现状;
(3)所列参考文献没有代表性。

3.课题设计方面的原因,如:
(1)目标不够明确;
(2)内容空泛;
(3)论证不充分;
(4)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
(5)研究思路模糊;
(6)预期研究成果不明确;
(7)经费预算不合理。

4.研究方法方面的原因:如研究方法不科学、不可行5.研究条件方面的原因,如:
(1)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未完成过一般研究课题;
(2)原有科研成果社会评价不高或没有获得过院级以上科研成果;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差,时间没有保证;
(4)资料设备不足;
(5)科研手段落后;
(6)课题组分工不合理;
第二十一条评审专家对课题结题的评审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评审的课题:
(1)通过评审(注明等级),同意结题;
(2)该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实践应用价值及特色、创新之处;
(3)课题组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4)不足与建议。

2.未通过评审的课题:
(1)评审未通过(注明等级),暂缓结题或不予结题;
(2)评审未通过的主要原因。

(3)对暂缓结题的课题,评审意见应对该课题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注:针对课题结题通过评审与否,给出不同的评审意见。

第二十二条课题结题评审未通过的主要原因:
1.研究报告内容有严重政治问题;
2.课题成果有剽窃或抄袭行为;
3.没按立项计划完成课题研究设定的目标和任务,预期研究成果未能实现;
4.科学性方面的原因,如:
(1)课题意义和价值很小,研究问题虚假,研究前提不可靠;
(2)研究方法不科学;
(3)论证不充分;
(4)结论不合理、不可信。

5.创新性方面的原因,如:
(1)研究结论缺乏新意,研究不深入,低水平重复研究,研究有明显的错误;
(2)没有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
(3)没有获取第一手资料;
(4)没有形成新的研究成果。

6.规范性方面的原因,如:
(1)研究体系混乱;
(2)研究设计与实施有明显欠缺;
(3)概念不清楚,条理不清晰,逻辑性差;
(4)资料有明显遗漏或错误,引证不规范。

7.难易程度方面的原因,如:
(1)研究问题简单,工作难度小;
(2)调查或实验工作量很小;
(3)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量很小。

8.应用价值方面的原因,如:
(1)成果无创新;
(2)成果对解决一般教育问题无促进作用;
(3)成果基本没有应用与开发前景。

第八章附则
附件:1.南华大学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评分参照标准2.南华大学科研课题结题评审评分参照标准
3.南华大学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评分表
4.南华大学科研课题结题评审评分表
5.南华大学2013年科研课题立项评审记录
6.南华大学2013年科研课题结题评审记录附件1
注:请评委在相应的空格内打分,每个内容都以100分作为满分,总分栏不填,由课题部进行最后折算、统计后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