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十二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讲义北师大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微专题12膜电位的测量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微专题12膜电位的测量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4.(2024·山东泰安期末)图1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示意图。为研究神经 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Ⅰ.单次电刺激神经 元B;Ⅱ.连续电刺激神经元B;Ⅲ.单次电刺激神经元C。用微电极分别记录 神经元A内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 位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
mV B.由Ⅰ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 C.由Ⅱ可知,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
√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C和B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
有关 解析: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低于静息电位,原因是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 经递质,D项错误。
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大量Na+顺浓度梯 度流入膜内,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与此同时,K+通道开放,膜 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又向膜外扩散。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 外的电位差,已知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
从A到B的电位差
(2)关于膜电位测量的相关曲线分析。 电流计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 侧,刺激神经纤维任何一侧,会形成一个波 峰,如图1所示。电流计两极均置于神经纤 维膜的外侧(或内侧),刺激任何一端,会形 成方向相反的两个波峰,如图2、图3所示, 图2和图3的判断可根据题中的提示得出。
2.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幅度的判断 (1)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的判断(已知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 向相同)。
处理a、 段与c点产生的兴奋相遇后传导中断, 表指针偏转三次
c两点 c点产生兴奋后引起d点兴奋,电流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甲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写出图乙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3)关于突触结构的注意事项①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②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③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激素等属于信号分子。

(4)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传递特点及原因a.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

原因: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经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③信号转变a.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突触小体:电信号→化学信号。

c.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神经递质的类型和去向a.神经递质的类型兴奋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如乙酰胆碱、谷氨酸、5-羟色胺、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如甘氨酸等。

b.神经递质释放方式:胞吐。

c.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选择性必修1 P29“图2-8”: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是结合在一起的,受体一旦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后,会引起离子通道打开,进而引起相应的离子流动。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加强课十五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加强课十五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试验探究一、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考题范例】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B.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复原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审答提示] (1)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相反。

(2)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是K+通道打开,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缘由是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复原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解析:选C。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60毫伏,故A错误;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A点的电位,故B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复原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故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D错误。

【备考锦囊】1.关于膜电位测量及曲线变更的分析电流计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刺激任何一侧,会形成一个波峰,如图1所示,电流计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刺激任何一端,会形成方向相反的两个波峰,如图2、图3所示,图2和图3的推断可依据试题中的提示得出。

2.关于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1)指针偏转原理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更如下:(2)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3)在神经元之间(ab=bd)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强化练16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1.(2021·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月考)某研究学习小组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是()答案 C解析A图中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可能是Na+内流量减少造成的,A错误;B图中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可能是Na+内流受阻造成的,B错误;C图中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后无法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处理后可能是K+外流受阻造成的,C正确;D图中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进一步变大,分析处理后可能是Cl-内流造成的,D错误。

2.(2020·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下图中曲线Ⅰ所示,膜电位变化如下图中曲线Ⅱ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培养液M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C.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答案 C解析该实验中培养液M不能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否则会影响静息电位,A错误;钾离子不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因此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不会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B错误;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由钠离子内流转变为钾离子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

3.(2021·陕西咸阳市实验中学月考)某生物体内存在a、b、c三个神经元构成的1、2两个突触结构,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膜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a轴突末梢的膜既可以作为突触前膜又可以作为突触后膜B.乙曲线没有显示出电位变化是因为神经递质在1处的扩散出现了问题C.同时刺激a和b,神经元c的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D.丙表明神经元a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阻止细胞间信息的传递答案 A解析乙曲线没有显示出电位变化是因为神经元b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同时刺激a和b,神经元c的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C错误;丙表明神经元b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阻止细胞间信息的传递,D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苏教版):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苏教版):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跟踪训练
3.如图为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电流表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 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 情况为
跟踪训练
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
A2偏转一次 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
A2偏转一次
√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
A2偏转一次
跟踪训练
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 右传导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在f点刺激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不能传到a、 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项符合题意。
跟踪训练
√A.黄芪皂苷的作用效果与使用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B.黄芪皂甙可能通过抑制钠离子பைடு நூலகம்内流发挥作用
C.40 mg/L的黄芪皂甙对钾离子的外流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D.黄芪皂甙对豚鼠乳头肌膜蛋白的作用是可恢复的
跟踪训练
据图可知,40 mg/L的黄芪皂甙处理 后,动作电位的恢复变慢,动作电位 的恢复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因此推 测40 mg/L的黄芪皂甙对钾离子的外 流可能具有抑制作用,C错误; 据图可知,洗脱黄芪皂甙后,动作电位恢复到原来状态,因此黄芪 皂甙对豚鼠乳头肌膜蛋白的作用是可恢复的,D正确。
√B.刺激d点,电流表①偏转2次,电流表②不偏转
C.刺激a点,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 抑制性递质
D.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 双向传导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培优课 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 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培优课 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 新人教版

专题培优课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1.基本思路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

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在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进行,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

2.实验设计(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方法设计:电激右图中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方法设计:先电激图a处,测量c处电位变化;再电激c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到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而取到的板栗却被猴子吃了。

假设右图为“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要确定这个反射弧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可用电刺激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与判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用实验,可据图判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用有关字母与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届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能力提升7神经调节中电位指针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含解析

2022届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能力提升7神经调节中电位指针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含解析

神经调节中电位、指针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一、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膜两侧电表两极都置于膜外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以电表两极分别置于膜两侧为例)(1)曲线表示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情况。

(2)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稍微打开,K+的进(Na-K泵)和出(K+外流)动态平衡。

(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

(4)bc段: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点:动作电位峰值(最大值)。

(6)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通道彻底开放,K+外流。

(7)de段:通过Na-K泵恢复静息状态。

【典例1】(2020·日照模拟)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甲位于膜内,乙位于膜外,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K+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解析:(1)图1中两个微电极一个在膜内,一个在膜外,测得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在静息时,K+的分布是内高外低。

(2)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没有兴奋传导,则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②处未处理,局部电流先传导到左侧微电极,后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所以电表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3)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当兴奋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时能测到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会偏转一次。

答案:C(1)形成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和形成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都是顺浓度梯度完成的,均不需要消耗能量,即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2)在处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具有电位差,膜两侧的零电位差出现在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中。

【高中教育】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十二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讲义北师大版

【高中教育】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十二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讲义北师大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十二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讲义北师大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兴奋传递中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Ⅱ(电极分别在R、S的细胞外侧),给予P点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刺激S点,电表Ⅱ将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刺激S点,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刺激P点,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审题关键(1)①→②电位变化是因为发生钠离子内流导致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

(2)刺激S点,兴奋能先后传到S点和R点,所以电表Ⅱ将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会有两个方向不同的峰值,如下图所示:(3)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所以刺激P点,兴奋只能传到R点,所以电表Ⅱ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答案B1.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偏转问题(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偏转问题(1)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1.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

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点对应图5B.b点对应图3C.c点对应图3D.d点对应图4答案D解析在a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所以没有电位变化,A项错误;在b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对应图5,B项错误;在c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c点和d点间有突触间隔,所以图3中间在横轴的时间要长一点,C项错误;在d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位只发生一次变化,对应图4,D项正确。

高考生物 大一轮配套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兴奋传导方向的探究课件

高考生物 大一轮配套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兴奋传导方向的探究课件
第十九页,共32页。
【解析】(1)由于C处表示抑制,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则图中 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C。 (2)如果刺激图中①处,会完成膝跳反射,所以图中伸肌收缩,屈 肌舒张。 (3)该实验的目的(mùdì)是证明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却不能阻断在突触处的传递,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 的变量设置应是药物作用的位置。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
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随后(suíhòu)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
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
(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
位的变化,原因是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
第七页,共32页。
(2)动作电位的测量。 ①方法:灵敏(línɡ mǐn)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 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过程图: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 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línɡ mǐn)电流计 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第十五页,共32页。
类型二 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验证 【通关典例】(2014·济南模拟)下图表示(biǎoshì)膝跳反射的反 射弧,①②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B、C为突触,请据图 回答:
第十六页,共32页。
(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shōu suō)
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
②实验材料:略。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
,观察是否发生膝跳反射(或观察伸肌是否收缩)

新人教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素养加强课8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新人教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素养加强课8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D [刺激d点时兴奋能传导到b处,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 后膜单向传递,不能传到a处,故电流计甲发生1次偏转;由于 cd>de,刺激d点时,兴奋先传导到e处,后才传导到c处,故电流计 乙指针偏转2次;兴奋能传到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A正确;由 图2分析,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和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相差时间 较长,有突触延搁现象,B正确;分析图2曲线②可知,突触后膜的
图甲
图乙
A.刺激强度小于A时,电表无偏转,说明此时无离子流动 B.刺激强度从A增加到C过程中,兴奋的神经纤维根数增加 C.图乙中曲线1对应电表②测量结果,曲线2对应电表①测量结果 D.如增加坐骨神经膜外Na+浓度,则曲线1将上移,曲线2位置不 变
B [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 大,钠离子内流,只是刺激强度小于A时,离子流动较少,A错误;由题 意知,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 作电位幅度变化可以叠加,刺激强度增加,兴奋的神经纤维根数增加,B 正确;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度变化可以叠加,单根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不叠加,故图乙中曲线1对应 电表①测量结果,曲线2对应电表②测量结果,C错误;动作电位形成时 Na+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增加坐骨神经膜外Na+浓度,内流的Na+增 加,曲线1和曲线2均将上移, D错误。]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 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①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进行了实验①、 ②、③的操作: 实验①: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实验②: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实验③: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若仅利用一组反射弧为材料,实验①、②、③的先后顺序应是( )

2025高考生物备考教案:第八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2025高考生物备考教案:第八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题型1膜电位的测量与变化曲线分析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方法图解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侧提醒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则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关于静息电位的测量和动作电位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图1测量的是静息电位,需要将电表的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B.图2中A点表示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60 mVC.图2中C点的高低与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有关D.图2中DE段处于静息状态,出现该段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解析静息电位是指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测量时要将电表的两极分别放置在膜的内侧和外侧,A正确;图2中A点显示静息电位的读数是-60,膜外以0作为参照,说明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60 mV,B正确;图2中C点(动作电位峰值)的形成原因是钠离子内流,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越大,C点越高,C正确;图2中DE段(恢复静息电位)出现的原因是钾离子向膜内运输,钠离子向膜外运输,D错误。

2.[2024济南模拟,多选]图1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2表示测得的A点的膜电位变化图,图3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图1图2图3A.内环境中K+浓度升高,可引起图2中a点上移B.图2的b到d和图3的②到③段Na+通道开放,Na+内流C.图3的轴突每个位置都可能经过图2的电位变化D.图3④处可对应图2的c点解析a的绝对值的大小代表静息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的大小取决于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因此内环境中K+浓度升高,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变小,a点上移,A正确;图2中的bd段是接受刺激以后产生动作电位,此时钠离子内流,图3中的②③段是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B错误;刺激会使神经纤维局部位点产生动作电位,与旁边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会使旁边位点兴奋,因此兴奋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则图3的轴突每个位置都可能经过图2的电位变化,C 正确;图3的④处是在产生动作电位,而图2的c点也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题型十二膜电位的测定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一、兴奋传递中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Ⅱ(电极分别在R、S的细胞外侧),给予P点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刺激S点,电表Ⅱ将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刺激S点,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刺激P点,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审题关键
(1)①→②电位变化是因为发生钠离子内流导致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

(2)刺激S点,兴奋能先后传到S点和R点,所以电表Ⅱ将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会有两个方向不同的峰值,如下图所示:
(3)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所以刺激P点,兴奋只能传到R点,所以电表Ⅱ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答案 B
1.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偏转问题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偏转问题
(1)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1.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

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图5
B.b点对应图3
C.c点对应图3
D.d点对应图4
答案 D
解析在a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所以没有电位变化,A项错误;在b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对应图5,B项错误;在c 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c点和d点间有突触间隔,所以图3中间在横轴的时间要长一点,C项错误;在d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位只发生一次变化,对应图4,D项正确。

2.(2018·六安一中月考)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
注: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

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答案 D
解析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

在f点
刺激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向右偏转)。

二、兴奋传导和传递的探究实验题
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轴突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B.若为双向传导,则电刺激D点,肌肉会收缩且电流计偏转2次
C.电刺激C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偏转,因此C点无法探究得出正确结论
D.兴奋在AC之间的传导所用的时间比兴奋从C点到肌肉所用的时间短
审题关键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点受到刺激,引起电位变化,向右传导时可通过电流计和肌肉的变化检测到,但左侧无电流计也无肌肉相连,所以无法检测兴奋是否向左传导。

(2)B点与电流计两端的距离不等,B处受到刺激后,若电流计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3)C点与电流计的两端距离相等,刺激C点后,若兴奋向两边传导,则会同时到达电流计的指针处,两边相互抵消,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若兴奋单向传导,则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

(4)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向右传导可引起肌肉收缩,向左传导可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答案 C
解析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项正确;刺激D点,兴奋先到达距离微电流计近端,引起指针偏转一次,兴奋向距离微电流计较远端传导时,之前兴奋部位恢复静息状态,指针发生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肌肉会收缩且电流计偏转2次,B项正确;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到微电流计两端的距离相等,刺激C点,兴奋部位产生的局部电流传递至微电流计两端并同时进入,指针不偏转,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项错误;兴奋在AC间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而在神经-肌肉突触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传递,因突触延搁其传导速度较慢,D项正确。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验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实验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 2017·福建高三上期末)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答案 C
解析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项正确;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项正确;实验2蛙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 项错误;实验3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项正确。

4.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静息外正内负
(2)向右偏转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解析(1)电流表的指针一般情况下默认为指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

(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若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

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

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